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训练

1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我代表我的祖国   
    ①1919年到1922年,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很受歧视。有个外国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的时候,再看到底谁是天才,谁是蠢才!”
    ②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激情,刻苦努力,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地发愤苦学。他不仅努力学好学校里规定的所有课程,还经常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
    ③星期天,法国学生回家度假,外国学生到各地游玩,徐悲鸿却到巴黎郊外去写生,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他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老师们深受感动。
    ④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衅过的外国学生,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失败者。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
失败——成功
B
歧视——重视
C
挑衅——挑逗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有志者事竟成”中的“志”在文中指什么?

A
徐悲鸿从小的画画梦想。
B
徐悲鸿代表国家和外国学生比赛结业成绩。
C
徐悲鸿期待自己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看出徐悲鸿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不仅画技高超,而且敢于向藐视中国的外国人挑战,为国争光。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2阅读解答

课内阅读。

    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③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里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

这篇课文表现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课文中“欺凌”的意思是:

A
欺负:凌辱。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
B
欺负:凌辱。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国人轧死。
C
欺负:凌辱。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肇事者却得意扬扬。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读第2段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A
魏校长吃惊,要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B
魏校长受到感染,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C
魏校长受到感染,读出沾沾自喜的语气。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有志者当效周生“”中的“效”是什么意思?

A
效力
B
学习
C
推崇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3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①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②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③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        )的好习惯。

A
边读书边记笔记
B
边读书边写作
C
边读书边思考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

这篇短文主要内容写了毛泽东少年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什么是“填红蒙字”?

A
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B
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钢笔在上面写。
C
学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