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

《13. 精卫填海》阅读训练

1阅读解答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B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C
精卫太无聊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谚语中,与《精卫填海》想通过精卫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和道理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功夫不负有心人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有仇不报非君子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
D
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炎帝之/少女
B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
常衔/西山/之木石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2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

A
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B
有鸟类鸮,啄树则灿然火出。
C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解释文中字有误的一项是:

A
识:知道。
B
至:到。
C
息:休息。
D
感:感动。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3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是:

A
天柱折,地维绝。
B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C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解释字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
昔者:从前
B
争:争夺
C
触:触摸
D
折:折断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西南流的自然现象。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13. 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