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销售合同1
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建设
一、用电采集系统的结构特点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物理上可根据部署位置分为主站、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三部分。主站系统按照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要求,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实现数据采集管理、有序用电、预付费管理、电量统计、决策分析、增值服务等各种功能。通信信道是主站和采集设备的纽带,提供了对各种可用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信道的支持,为主站和终端的信息交互提供链路基础。主站支持所有主要的通信信道,包括:230MHz无线专网、GPRS无线公网和光纤专网等。采集设备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底层,负责收集和提供整个系统的原始用电信息,包括各类专变用户的终端、集抄终端及电能表等设备。该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负荷管理系统和集中抄表系统等,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电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其最大特点就是形成了覆盖专变、公变和低压用户等全部用户的一体化采集平台,面向各类型、各用途终端全面开放,支持各种通信模式、不同用户类别、计量点类型、采集终端的无缝接入。
二、建设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意义
1、通过实时采集功能,使员工只需要利用办公室进行电脑操作就可以将专变、公变、低压集抄用户等的表计运行信息采集回来,改变了人工抄表的传统模式,这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还能充分利用这些实时信息进行各种分析,从而大大提高公司营销工作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2、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开展远程抄表、用电异常检查、电费催收、公用台变的负荷实测与分析等功能,能及时发现各公变台区及专变负荷过载、三相不平衡, 有效指导配网规划及业扩建设,改变了以往需人工现场操作的传统模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还避免了现场作业的安全隐患。
3、通过系统远程控制,不仅可以实时实现欠费复停电,还能实现负荷监控率30%的目标;特别是有力保障了用电紧张时期有序用电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企业不按照有序用电方案组织生产一旦超过负荷指标限制,表计将自动跳闸。
4、通过远程实时监控,可提高线损数据的时效性,缩短线损分析周期,满足线损分析及时性、准确性的需要;还能随时对窃电、超容量用电等异常用电情况进行监督和报警。
5、通过管理电能表运行、远程修改电能表参数及远程抄表、调整电价等功能,一旦用户费用不足,表计将会通过表内跳闸回路进行断电,有效规避了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
6、统一的业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将更有利于实行营销扁平化、专业化分工。 原有的以供电营业所模式进行区域管理的格局将被中心营业所所代替,营业厅人员对外招聘,实现服务专业化、装表抢修专业化和采集专业化。
三、公司系统建设现状及分析
从2005年开始,公司开展了负荷系统设备采集试点建设,经过多年营销信息化的工作推进,逐渐被采集器和集中器取代,信息自动采集覆盖率逐年提高,应用范围和效果逐步扩大,在公司系统营销、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1、总体建设情况
截止2011年9月底,公司经营区域内共有电力用户177403户,其中:315千伏安及以上用户734户,315千伏安以下100千伏安以上用户1319户,100千伏安以下用户15749户,居民用户159601户。用户自动采集系统覆盖情况如表1:
表1: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覆盖情况
分类
电力用户
合计
315kVA及以上用户
100kVA及以上315kVA以下用户
100kVA以下用户
居民
户表
用户总数(户)
177403
734
1319
15749
159601
采集覆盖数(户)
19549
734
1319
2600
14896
采集覆盖率
11%
100%
100%
16.5%
9.3%
由表1可知, 100千伏安及以上用户中已实现信息采集2053户,覆盖率为100%;100千伏安以下用户中已实现信息采集2600户,覆盖率为16.5%;居民用户中已实现信息采集14896户,覆盖率为9.3%。
2、通信信道建设情况
通信信道分为远程信道与本地信道。远程信道有230M无线专网、GPRS、CDMA光纤、拨号等多种方式。2005年以前,公司用电采集系统远程信道主要采用无线专网,但随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保证系统通信可靠性、满足实时性及安全性要求的角度考虑,GPRS等公网通信将是以后更为适用的一种通信信道,应积极探讨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中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
本地信道有电力线窄带载波、RS-485、短距离无线、有线电视网络、电力线宽带载波等多种方式。目前公司用电采集系统使用的是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RS-485技术。
3、采集设备使用情况
表2各类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应用情况统计表
采集终端类型
数量(台)
用户类型
集中器
85
居民用户
采集器
3261
除居民以外的其他采集用户
总计
3346
从表2可知,截至2011年9月,公司系统各类用电信息采集设备总数为3346台,其中集中器为85台,采集器为3261台,设备配置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使用集中器对居民用户电能使用量进行采集,采集器则面向其他采集用户,为设备的运行维护带来了方便,但居民用户集中器安装较少,无法满足用电采集系统的建设要求,应当进一步增加集中器的安装数量。
四、管理现状及分析
1、机构设置情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牵涉面广,包括了计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多个专业。在这几年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公司根据管理统一化和专业化的原则,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对用户采集系统管理进行了改革,基本形成了营销处总体负责、计量科负责硬件系统业务、电费科负责数据采集业务、各供电所负责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一整套管理模式,为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建设打下了基础。
2、人员配备情况
搞好电能计量数据监控管理及分析工作,确保电能计量装置安全运行需要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队伍,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培养了部分专业人员,但由于监控人员既要熟悉采集系统,又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现场安装知识,综合型人才仍旧很缺乏。
3、管理制度情况
为规范远程电能量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加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保证采集算费的顺利进行,根据上级电力公司相关制度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和相关细则。随着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些规章制度必须在发展中进一步的总结和提炼。
五、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发展建议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开展,今后没有进入采集系统的计量器具,将要全部实施更换或加装采集设备,采集系统将对公司管辖范围内所有表计实施全程监控、采集、电量下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计量装置的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的为“SG186”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推进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模式标准化建设和公司信息化建设,为公司提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反映客户需求,从客户用电信息的源头提供数据支持,为分时电价、阶梯电价、全面预付费的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从而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撑,提升企业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根据当前公司现状,将要重点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建设方面
(1)采集覆盖率
从公司各采集设备的安装及使用的总体情况可以看出,100千伏安以下和居民用户用电采集覆盖率较低。研究发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第一,居民用户是全区范围内最多的电力客户且分布广泛,尤其是农村地区没有成规模的小区,电力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要对这些大量零散的低压电力用户进行改造,必须用RS485电缆将其接入就近的集中器。工程量大,且不可避免的要对道路进行开挖,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系统的升级改造将有较大的困难,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智能电表的更换工作中,将这部分用户电表更换为带GPRS定位的智能电表;第二,平谷区有七分之四的面积是山区,信号较弱,无法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也是公司用户采集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公司负责采集系统建设的职能部室应当与移动公司积极协商,督促其对信号较弱的山区增加发射器的数量,保证通信信道的畅通;同时,公司相关专业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分区分片的对相对落后地区进行改造,确保电量采集范围不断增加。
(2)新设备应用
公司远程通信信道采用的为230M无线专网,几年来稳定运行,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一是230M专网频率资源有限,按照目前系统规模、数据量要求、通信频率已接近满负荷,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用户采集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二是平谷山区多,并且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高楼逐渐增多,将影响无线专用通讯的覆盖范围,可能形成通讯盲区,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个人移动通信的发展,当前,GPRS、CDMA等公用网络发展迅速,3G技术较大的系统容量、快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弥补230M专网的缺陷。因此,针对公司远程通信信道现状,未来几年的发展应当是专网和3G技术同时发展,由于专网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大用户中可仍然使用专网通信,而3G无线网络的使用则可缓解容量不足的问题。
公司采集系统本地信道采用的是RS485技术,即利用RS485电缆接入集中器。目前的这种方式建设成本较低,可为公司节省大量资金。但郊区由于受到条件限制,配网自动化设备大多暴露在室外,环境恶劣,要抵御高温、日晒、雨淋等自然环境的侵害,运行经验表明,雷击导致通信可靠性差的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变电站中的电源线、变压器等强电压干扰源也会对其通信质量产生较大的干扰。而光纤通信不怕雷击,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通信可靠性高,可以更好的适应配网自动化的要求。
2、管理方面
(1)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规模建设,既涉及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工和调整,管理机制的变革,也面临纷杂的外部社会环境,没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难以实施的。因此,为保证系统建设和实际应用的效果,应在公司各个管理层面上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国网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标准下,组织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
(2)强化归口管理
管理采集系统的各职能部室要分工明确,要做到将目标和任务分配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人。建立统一归口的系统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管理的常效机制,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管理和建设流程规范,有利于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有利于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营销管理模式的优化;同时,也要加强设备可靠性研究和运行管理。这要求设备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加强对设备巡视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设备运行状况分析总结,保证系统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3)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员和建设经验的相对缺乏这一现实,将可能影响到未来采集系统的顺利运转,技术培训与交流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性的座谈会,总结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员工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扩大这一课题在公司干部员工中的影响力,使建设用电采集系统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另一方面,公司应当与其它公司交流建设经验,借鉴成功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将有益于加快系统建设进程。
系统销售合同2
一、需求分析
(一)管理现状
核心技术保密的关键是对核心技术所涉及的密件、密品、涉密载体和涉密人员的管理。公司目前虽已配备涉密计算机用于处理核心商业秘密,但并未对核心技术材料采取针对性的技防保密措施,存在较大的失泄密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对核心技术涉密资料进行分级管理和防护。
(二)业务需求
1.文件加密
对涉密文件实现加密处理,从文件创建开始进行自动加密保护。实现对核心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保护,确保核心数据只可在企业安全域内正常、透明使用,通过任意方式将数据非法带离内部环境将无法正常使用。
2.分级授权
根据生产流程的不同分工、技术研究的不同环节、研发项目的不同阶段,对所涉及的技术资料、人员进行权限分类,涉密人员无权查看权限之外的涉密技术资料,将核心技术信息做到分层、分散。建立分级管理模式,实现涉密文件从创建、传递、解密及审批流程的层层管控,将技术文件的操作控制在合理的权限范围内,确保技术涉密文件的利用安全。
3.外发管控
严格控制涉密文件的外发流程。涉密文件对外发送时,需要操作人提出外发申请流程,申请合格后方可对特定文件进行降密或解密处理,并对指定外发文件设定查看期限、打开次数、打开密码及复制、编辑、打印、截屏等使用权限。
4.实时监控
对涉密技术资料保密管理的各环节进行监控,形成督查整改和后评价的管理闭环。通过敏感内容识别对未按规定流程操作的涉密文件及时进行预警、拦截和保护,后台自动感知对外交互和网络使用信息,出现敏感或密级文件时,进行预警和阻断。
5.异地管理
由于公司业务遍布全国,涉密人员会经常面临外地出差的问题,为了确保员工出差期间能正常使用涉密文件,可对出差人员设置个性化的离线策略,在员工出差离开公司内部网络环境前,申请离线加密授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离线时长、使用软件类别及涉密文档使用权限进行设置。
(三)技术需求
1.部署方式
满足集团型公司管控模式,可实现集群部署,异地访问。
2.安全要求
(1)全面保护公司的整体网络稳定运行,不被外界人员非法攻击及篡改,保护核心技术资料不被外界人员非法获取。
(2)结合对核心技术涉密人员分级授权,非经授权不能越级查看权限以外涉密文件。
(3)有效控制对核心技术涉密文档的非法操作。
(4)规范技术人员工作行为,提升保密意识。
(5)文档加密后,更改后缀不能查看。
3.应用要求
(1)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能在短时间让相关人员上手操作。
(2)操作符合日常办公方式,不能对员工办公效率影响太大。
(3)支持常见电子文档和图文格式加密,可自定义格式加密。
(4)提供移动端,可随时进行文档查阅和流程审批。
4.性能要求
(1)用户安装客户端后,对电脑主机的资源占用率低,不影响用户电脑的性能,保证正常办公。
(2)满足公司3-5年业务发展需求,系统至少支持500以上并发用户使用。
(3)支持大文件快速加解密,至少支持2G以上快速加解密。
5.灵活性要求
(1)可区分时段、地域、部门、项目组等不同条件下设置灵活的管理策略,实现对异地办公的安全管控。
(2)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访问网站及存储设备进行灵活的分类管理。
(3)文件授权和分组模板化管理,支持个人定制多个模板。
二、项目方案
(一)部署方案
技术保密信息系统采取总部统一部署的管理模式,部署一台主用和一台备用服务器,主用服务器宕机时,备用服务器可自行接管。各分子公司和外出人员可通过VPN访问的方式使用该系统。
(三)解决方案
对涉密文件的创建、加密、解密、外发等流程进行跟踪管控,全方位保证核心技术资料的安全,具体保密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文件加密
(1)科技信息部根据实际情况,对关键技术人员创建的电子文档采取不同加密手段,包括自动加密(所有文档新建或修改后即加密)、智能加密(根据关键字或者表达式等自动识别文档内容,并进行加密)、人工加密(用户手动选择加密等级和查阅范围)或者混合方式加密。
(2)建立加密文件类型选择模块,根据实际要求设置需要加密的文档类型。在新用户接入时,通过创建不同的策略扫描用户电脑磁盘,对设定的文档类型或全部文档进行扫描加密。
2.分组管理
针对不同部门或项目组设定特定的文件共享组,并配合策略实现对不同部门或项目组的文档隔离。非本项目组成员,无权限查阅或操作该组文件。
3.权限控制
根据文件的重要程度,设定控制属性。文件通过系统加密后,非安装客户端授权用户不能正常打开加密文件,即使传输到非授权员工手中或公司外部,文件依然处于加密状态。主要措施包括:
(1)对截屏、复制、OLE对象插入、对象拖放等进行控制,防止重要文件或信息被伪装后传输出去。防止通过OLE对象插入功能将文件插入到未加密的文件中,防止抓取加密文档中的部分内容后直接发送出去。
(2)对涉密电脑的打印权限进行设置,涉密文件按照规定禁止打印,需打印的文件经规定审批通过后,由后台对该文件的打印时间、打印次数进行设置,并对操作人员和操作痕迹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员工将重要资料通过打印方式以纸质方式带出去。(3)对加密文件进行防删除功能设置。非指定用户无权删除客户端上的加密文件,以防止员工在离职前或其他特定场合恶意删除重要加密文件。
4.文件查阅
所有科技系统相关人员需安装科技保密信息系统客户端,用户拿到相应的授权后才能查阅涉密文件。非文件授权用户,即使拿到文件,也无法查看文件内容,无法进行其他功能的操作。
5.文件解密
通过用户直接解密、流程审批解密(可设置多级审批流程)、邮件审批解密等方式进行文件解密,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授予涉密人员指定的解密权限。一般员工只能通过流程审批解密,解密审批流程根据文档类型和密级而定,通过流程审批后对指定的文件自动解密。
6.文件外发
对涉密文件的外发进行统一流程管理,外发时需要在系统内提出外发申请,并对外发的打开次数、打开时长、文件打印、文件复制等参数进行控制。
(1)文件外发时,根据文件的密级和外放对象,设定一种或者多种控制属性,生成外发文件后,必须通过企业邮箱进行对外发送。
(2)外部使用者接收文件后,根据该文件的外发属性设置,选择对应的方式打开。外分文件的打开属性一般有三种,一是密码方式,打开文件时,必须输入设定的密码即可查看。二是激活方式,在设定时需要通过工具先获取打开文件的电脑特征码,外部接收者拿到文件在指定电脑上,打开文件输入激活码即可打开查看。三是指定文件查看工具,需要通过系统设置的指定查看工具才能打开(其他属性可同时设定),外部使用者必须运行该查看工具才能打开文件,该工具具有时效性和唯一性。
7.离网管理
员工外出办事或出差时,根据特定场景设定多种离网管理方式。一是员工外出时,通过VPN连接保密系统,登录VPN后方可正常使用。二是通过直接授权,允许离网使用。三是采用UKEY和映射等方式,以备特殊场景使用。
8.开关客户端功能
系统具有开关客户端的功能,允许指定人员可在关闭客户端的状态下制作明文文件,并在需要查看指定加密文件时打开客户端。
9.系统容灾
出现服务器损坏,断网等情况时,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内可正常使用原存于电脑中的加密文件,保证遇到突发情况时所有数据依然处于加密状态。
客户端有故障保持时间,在故障保持时间内加密系统依然可以正常运行。同时配置备用服务器,在主服务器崩溃的同时,客户端会自动连接到备用服务器,从而保障客户端的正常运行。
10.日志管理
系统日志会详细记录文件操作日志、管理日志、打印日志、授权日志、外发日志等信息。文件日志页可查询所有加密文件的操作和管理记录,打印日志记录了涉密文件的所有打印操作,可查看所打印文件的快照图片,授权日志可查看涉密文件的授权情况。
11.报表管理
系统以报表形式对文件授权、文件加密、文件解密等记录情况进行多维度分类统计,并在月底提供该电脑本月的加密文件数量、违规情况统计等报表信息,可进一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12.移动端
系统移动端APP支持Android和苹果IOS系统,手机安装APP后,实现加密文件查阅和流程审批,支持与其他移动开发平台整合。
13.系统集成
将技术保密系统与泛微OA8.0系统进行集成,加密文件上传到OA系统中可实现自动解密,下载到本地时自动加密,方便文件的利用。科技保密信息系统审批流程可跟OA系统审批流程集成,实现统一登录和流程。系统也可支持与开放移动平台的无缝集成,如公众号、企业微信、钉钉等。
14.其他
(1)大文件支持
系统管理端具有大文件操作端,可实现对2G以上文件的快速加解密操作。
(2)打印快照
加密文件打印过程中会上传打印文档的信息(用户名,文档名,打印时间,机器名等),同时提供了打印时用户的屏幕信息,保证可以监控到打印文档原始的情况。
(3)监控指定目录
对特殊项目组人员产生的涉密文件进行监控,系统对需要监控的文件目录进行设置,对该目录所包含的加密文件进行强制加密和操作痕迹监控。
(4)模板管理
通过技术保密信息系统提供的模板功能,指定目录设置成同一类型分组和权限文件,公司层面通过系统设置全局模板,满足部门间的访问和隔离,用户通过系统设置多个个人模板,实现项目组和日常办公文件快速加密和流转。
系统销售合同3
各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市直卫生健康单位:
因人员变动,为便于工作联系,拟于近期编印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通讯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填报范围
(一)市直卫生健康单位
1.市直各卫生健康单位通信地址、邮编、值班电话及传真号码;
2.市直各卫生健康单位班子成员及办公室主任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
(二)“三区”
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的通信地址、邮编、值班电话及传真号码,负责卫生健康工作的部门领导办公电话、手机号码。
(三)县(市、区)
1.县(市、区)卫生健康委通信地址、邮编、值班电话及传真号码;
2.县(市、区)卫生健康委班子成员及办公室主任、党办主任的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
3.县(市、区)卫生健康委直属各单位的通信地址、邮编、值班电话及传真号码,主要负责同志及办公室主任、党办主任的办公电话、手机号码;
二、报送要求
1.请各地、各单位按照附件格式填报,于11月24日前通过电子邮箱报送。
2.单位名称和职务请用标准简称,职务需填写党内职务加行政职务,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有2个以上的,限报1个常用号码。
3.请各地、各单位办公室负责同志认真把关,确保填报内容准确、格式规范,在填报时请注明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系统销售合同4
销售合同管理细则
为加强销售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销售行为,规避销售风险,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军品、民品、材料等本公司产品的销售,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合同的评审
(一)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根据与客户谈判的意向,拟定合同草稿。军品销售、政府招标采购等需要签订合同的,按招标文件、军方采购相关规定执行。
(二)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的要求,由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负责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门的合同评审会,对合同草稿进行评审。即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进行评审,资产财务部门负责对产品的利润率进行评审,技术研发部门负责对产品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审,企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合同的合法性、法律风险防范进行评审,销售部门负责对合同草稿进行解释、说明。
(三)对于评审结果不具备签订条件的合同草案,参加评审的相关部门要在合同评审记录中写明原因,并报公司主管领导。对于不具备签订条件的合同草案,一律不得对外签订。
(四)对于评审结果具备签订条件的合同草案,由参加评审的相关部门签署意见,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在《合同评审记录》中汇总意见,报公司主管领导。
(五)分管销售工作的公司主管领导,将合同评审结果、合同草案通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等公司领导。重大合同如军品合同、金额较大的合同或公司相关领导认为有必要的合同,公司领导组织专门会议进行研究。
第三条 合同的审批、签订
(一)经评审(和公司专门会议)批准的合同草案,必须到企业管理部进行文字及法律风险审查。同时由业务单位经办人员填写《合同签订审批表》。合同签订审批表必须由公司分管领导、总会计师分别签署意见。
(二)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经办人员在销售合同正式签订前,需提供客户如下资料:
①营业执照
②税务登记证
③开户银行及银行帐号
第四条 合同的签订与保管
(一)合同的具体经办部门,持《合同评审记录》、《合同审批表》、《合同草案》、客户相关资料及正式合同,经企业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加盖公司合同专用章,所报资料作为正式合同附件由企业管理部门编号登记备案。
(二)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的规定,建立专门的合同登记台账,并保管合同文本。合同文本要分别报财务管理部门备案。
(三)产品销售合同一律由公司法人代表授权的人员签订,具有合同签订授权人员名单需报公司企业管理部备案。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对外签订合同。
(四)对外签订销售合同,必须加盖公司合同专用章。部门章、公司其他公章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合同签订。
(五)对外签订销售合同,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程序办理。
第五条 合同的变更、解除
(一)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确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而需要变更、解除合同时,应在法律规定或合理期限内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
(二)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解除合同的,应从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出发,从严控制。
(三)变更、解除合同,必须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并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四)变更、解除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作废。
(五)因变更、解除合同而使当事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除法律允许免负责任的以外,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
(六)以变更、解除合同为名,行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之实,损公肥私的,一经发现,从严惩处。
第六条 合同纠纷的解决
(一)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对方有合同诈骗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经办人员应立即中止履行合同,并报公司分管领导,研究解决方案。
(二)合同履行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本办法没有规定的事项,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由部门、公司领导按职权专项审批。
(三)合同纠纷由签约部门负责处理,签约人对纠纷的处理必须具体负责到底。
(四)处理合同纠纷的原则是: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没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
2、以双方协商解决为基本办法。纠纷发生后,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在既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又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因对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坚持原则,保障我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我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主动承担责任,并尽量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我方损失;因双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决。
4、在处理纠纷时,应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情况,并同时与相关部门通气,统一意见,统一行动。
第七条 合同的履行与监督
(一)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全面履行合同。
(二)资产财务管理部门按照合同的约定,办理销售开票、货款回收及费用支付等。
(三)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建立内部的合同监督机构,督促具体经办人员履行合同。对于不能按合同约定时间内收回货款的,应及时上报公司分管领导。
(四)对于履行完毕的合同,销售部门或其他业务单位要跟踪服务,确保业务单位的连续性。
第八条 违反合同管理的责任及处罚
(一)违反规定使用部门章对外签订合同的,部门负责人及经办人承担合同责任。并由公司对部门负责人及经办人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未授权人员对外签订合同的,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对公司造成损失的,由本人承担全部损失,并由公司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具体经办人员因自身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追究经办人员经济责任。
(四)经办人员因重大失误或严重不负责任,给公司造成损失触犯法律的,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 相关注意事项
(一)合同对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合同内容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1、部首部分,注意写明双方的全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
2、正文部分,注意:产品名称使用公司规范名称;技术质量要求要明确、具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封样方式;数量要明确;交(提)货期限、地点、运输及验收方法应明确;违约责任有法定违约金的按规定写明,法律没规定或规定不具体的,应具体写明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比例及计算方法。
3、结尾部分,注意:双方都必须使用合格的印章------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得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等不合格印章;应有合同委托代理人签字。
(二)签订合同时,除合同履行地力主在我公司所在地外,签约时应力争协议合同由我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生效。
系统销售合同5
银行系统建设个人述职报告
2018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在工作、学习、思想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现将2018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系统建设方面。2018年,共组织、参与需求讨论、评审或账务测试等需求8个,通过前期调研、需求评审、需求分析、案例编写与评审、UAT测试、账务核对、准生产验证、上线后运行问题跟进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从系统操作、风险控制等各方面严格把控,确保需求顺利上线,保证业务系统的稳健运营,为行内业务发展做出努力。**年累计执行案例1830个,发现测试缺陷21个,均已解决。
二、制度管理方面。为进一步完善会计业务制度,在部门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配合下,完成11项未上线业务核算规程的审核工作,为保证业务核算准确、系统平稳上线夯实基础。
同时,配合各项优化需求上线,便于指导各分行业务操作,重新编写系统操作手册1份,编写操作规程2个,汇总编写月度运营通报4个,为提高前台业务处理效率、完善会计运营制度增砖添瓦。
三、日常会计运营管理方面
(一)积极做好原综合组内日常人员管理工作,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能够及时上传下达,形成闭环。
(二)组织完成系统间存量数据对账工作,严格防范资金风险
2018年持续进行核心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存量数据季度全量核对工作。共梳理对账科目52个,涉及账户133个,外围系统12个,本人发起主动对账2次,共发现问题3个,编写现有系统间对账机制文档1个。
(三)持续跟进生产问题,对分行优化建议进行分析和回复。2018年共进行生产问题跟进54个;分析与回复优化建议进行,全年共回复优化建议85个。
四、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即将结束,反思一年来的工作,发现思想和工作思路已远远落后于我行发展脚步,自身也有许多不足。2019年计划除了完成日常需求和系统运营工作外,重点跟进风险管控和后督系统优化方面的工作。具体为:
(一)牢牢结合银行业发展趋势,紧跟行内发展战略,及时抓住工作重心,紧跟银行转型的发展理念。
(二)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
(三)完成本人负责的业务需求编写、需求评审、需求开发进度跟进、需求UAT8和UAT6回归测试以及上线实施和上线后持续跟进工作;完成风险运营监控系统优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