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采购合同1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洮河下游,黄土高原西缘,县内梁峁纵横,山川有别,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高西低,南湿北旱,东部干旱和半干旱,属典型干旱季风性气候和半湿润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海拔1730-36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10℃积温在1533.3-2418.4℃之间。 年降雨量317-760毫米,平均无霜期146天,年总日照时数2437.9小时,日照率为55%。是典型的中部地区干旱县之一。全县有18个乡镇,324个行政村,总人口53.856万。全县有耕地107.6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3.35万亩,山旱地面积74.32万亩。2017年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76万余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4.6%,预计今年中药材平均亩产达203公斤,总产量3051万公斤,平均亩产值4500元左右,总产值6.76亿元以上,实现纯收益5.53亿元以上,中药材农民人均纯收益将达到1200元左右。
一、我县的中药材产业现状
我县的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水、光、热等自然气候资源适宜130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其中植物药材120余种,动物药材9种,矿物药材1种,66种植物药材属全国药源重点药材。同时,野生资源也比较丰富,根据有关普查资料,我县的衙下、南屏和康家集等乡镇的野生药材有70多种,八里铺、峡口、龙门、站滩等乡镇的野生药材有30多种。农户家种的药材有党参、当归、黄芪、牛子、柴胡、秦艽、 防风、板蓝根等20多个种类。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党参、当归、柴胡、黄芪、牛子等中药材品种畅销国内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力的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效益,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目前,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中药材生产在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近年来,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7.7万亩逐步扩大到2017年的15.76万亩,增加了2倍多,其中党参88479.4亩,当归17887.6亩,黄芪14922.4亩,柴胡20537.2亩,牛子4717.1,其它中药材189.6亩,分布在我县17个乡镇。其中育苗10884亩(黄芪8414.1亩、党参2469.9亩)。并且种植结构呈现出新的亮点:一是种植区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新的产区在逐渐出现;二是种植品种趋向于多元化,如牛子、羌活、赤芍、牡丹、金银花等品种种植面积日益趋向规模化。
(二)种植区域布局合理,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县具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条件和传统成熟的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通过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已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化、稳定化、聚集化发展的趋势,已形成8个千亩中药材核心示范区域。分别是:以东北部窑店镇北大坪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部龙门镇塔湾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南部玉井镇番寺坪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北部八里铺镇沿川子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南部康家集乡邢家山及北部上营乡邓昌等村为中心的当归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北部窑店镇徐家铺等村为中心的柴胡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北部连湾乡花麻湾等村为中心的优质黄芪育苗生产区域;以衙下镇衙下等村为中心的牛子标准化生产区域。8个区域内种植技术规范、标准化种植程度高、技术性强,有力的带动了周边乡镇和种植区域的发展。
(三)项目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药材种植效益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通过近几年工作的不断努力和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县中药材各方面项目资金力度的不断加大,资金从2009年的4万元逐年增加到2017年的3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争取到390多万元扶持资金。目前已争取到中药材生产及初加工环节扶持项目及中药材保险补助资金共300万元,其中:1、中药材生产及初加工环节扶持项目140万元,为了全面实施好项目,运用好资金,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制药企业作为实施单位,进一步规范、鼓励、扶持我县中药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通过GMP认证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单位对全县40多家涉及到中药材种植、初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3家制药企业的资质水平、建设规模、技术水平、GMP认证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筛选,确定了切实能够带动当地农户在中药材产业方面脱贫致富的9个合作社和1家引领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制药企业承担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中药材饮片初加工项目的实施。建成了7个500亩以上党参、当归、柴胡、羌活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百亩以上黄芪规范化育苗生产基地,1个当归无土设施育苗繁育基地;2、中药材保险农户补助资金160万元,保险面积2万亩。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深化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扶持,农户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中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正常年份,每亩年产值在3000-5000元之间,个别收入在万元以上。随着中药材市场逐步走向繁荣,中药材价格市场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价格变化波动大,让人难以预料,每亩中药材年产值也相应增加,价格走势高的品种,一般亩产值在5000-7000元之间,育苗地的亩产值收入更好,一般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在中药材主产乡镇,农户种植中药材的收入占整户总收入的50%以上。
(四)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具备了基础条件。
2003年,据甘肃省农科院检测中心化验,我县中药材主产区大气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符合国家NY5010-2001表3标准,土壤符合国家NY5010-2001表2标准,为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多年来,根据我县实际种植情况编写了《临洮县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手册》,并在全县中药材主产区乡镇大力推广党参、黄芪、当归、柴胡等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有效提高了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促进了中药材生产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县拥有制药企业3家,年加工量达到5000多吨;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社内农民成员达到900户以上;2016年,通过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初步在各乡镇建成中药材烘干设施55座,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体系逐渐形成。今年,虽然国家对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扶持资金有所压缩,但是我单位还是积极争取中药材烘干设施30座,预计扶持资金达90万元。通过进一步的实施,有效提高我县中药材源头初加工能力,减少硫磺熏蒸造成的二次污染,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
在加强合作社运营管理的基础上,依托合作社在玉井镇岚观坪村建成集中药材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初加工为一体的中药材观察圃一处,今年共引进贝母、大黄、桔梗、关防风、羌活、银柴胡、紫丹参、苦参、款冬花、王不留行、紫苏等25种中药材新品种进行观察试验。同时和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狭叶柴胡、藏柴胡、中柴3号、黑柴胡、31号黄柴胡种质资源8份进行柴胡品种和31份不同区域羌活品种对比试验的研究。在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引荐合作社与兰州佛慈制药企业相互对接,通过对接,兰州佛慈制药在我县建立了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并设立了佛慈制药厂临洮工作站。
(五)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的深入,中药材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促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培育科技型药农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两年来,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中药材人才培训工作,以“基地+人才”的形式,通过中药材技术人员的游学轮转、观摩交流、实地实践等方式,结合“精准扶贫”以及“农民夜校”等工作的开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田间地块、现场提问解答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以中药材产业村为主,大力宣传、培训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及相关强农惠农政策,培养出了一批懂药材、懂技术的专业骨干人才、乡村“土专家”和药材种植能人。每年的中药材培训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培训范围覆盖到了全县100多个中药材种植产业村,每村培训次数都达到了2次以上,培训人员达2万人次以上,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
二、目前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医药产业机构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缺乏专业型技术人才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医药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我县根本没有一个中医药产业管理机构、专业人员及人员编制,以致于全县中医药产业工作职责不明,管理混乱,工作相互推诿,无法引领、带动全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我县领导重视,积极协调,设立一个专门从事中医药产业的专业管理工作机构,像省、市一样的经济作物推广站或者像陇西、渭源等县的中药材产业局,增加编制,引进、配齐配强本科以上中医药专业型技术人才。
二是缺少龙头企业的拉动,产业链条短
目前我县虽有3家制药企业,但规模不大,企业生产不景气,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药品范围窄,缺少精深加工生产线,企业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短,增收渠道不宽,还没有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现代制药尚未起步,从根本上未起到带动我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国内外引进切实能够带动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制药企业,带动全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产加销体系还不够完善
我县中药材交易主要靠个体商户和药贩子进行流通销售,缺少规模性的药材生产企业和中介组织,没有形成企业+基地+农户或中介组织的产供销体系,县内尚无规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使中药材产销处于一种不稳定和无序的状态,没有一个健全的大型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建议在东部和南部各建立1个交通便利、规模大、仓储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东部市场能否利用现有建成闲置的农贸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为大型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带动我县中药材流通环节及物流体系的发展。
四是中药材连作程度得不到改善
近年来,由于中药材价格的不断上涨,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群众拥有土地有限,只好每年连作,导致中药材病害发生严重,并且出现了新的病害,影响产量和收入。如何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还待解决。
三、今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及近五年的工作重点
总体思路:以打造全市“中国药都”为目标,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要求,坚持“1234”的发展路子,坚持以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科学定位中药材技术推广工作与产业整体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准确把握规模扩张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切实转变传统生产发展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中医药企业,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扩基地,伸链条,依靠科技加快实现现代中药材产业的转型跨越,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标任务:2017年-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4.06万吨,年产值达到9.7亿元,纯收益7.5亿元左右;人均中药材纯收益达到1500元左右;人均中药材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再次增加,至2020年达到20%左右;并依托我县中药材主产区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中药材“专业乡(镇)”、“专业村”,至2020年建成5类9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带,建设面积达到18.3万亩,同时,进一步扩大现有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至2020年繁育面积达到1万余亩,基本完成全县种苗自供自给;随着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保险工作,至2020年参保率达到80%左右,同时计划从2017-2020年在龙门镇建成设施齐全的中药材专业市场1处,产地市场1个,培育物流骨干企业3家;同时鼓励现有众友药业、华安药业、瑞康饮片厂大力发展的基础上,抓紧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县级龙头制药企业10个,培育现代化制药企业10户,鼓励制药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中药材加工园区,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和饮片企业生产规模,提升标准化加工能力和档次;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结合“精准扶贫”等工作,利用农民夜校等方式加强中药材主产区农户培训,主产区培训率达到100%,其余乡镇农户培训率达到80%。计划建成中药材烘干房200座。
重点工作:
1、扩大道地大宗药材种植面积,拓展中药材种植品种,推广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
根据我县生态气候类型和中药材地域分布特点,优化区域布局,在重点稳定大宗药材党参、当归、黄芪、柴胡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羌活、金银花等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快推广我省中药材生产主推的当归地膜覆盖膜侧栽培,当归起垄覆膜垄上栽培,柴胡地膜栽培,测土配方综合施肥,大宗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普及推广中药材机械化、轻简化种植采收技术,使中药材标准化技术覆盖全县中药材产业村。计划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4.06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9.7亿元以上,纯收益达到7.5亿元以上。中药材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
2、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在我县原有中药材主产区域基础上,促进中药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把主产区打造成中药材“专业村”、“专业乡(镇)”。
(1)党参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17-2020年在我县窑店镇北大坪、翻山、黑石湾、杨家山、武家、滩汪、大坊、马家坪、长城、平线岭、瓦家寺、阳坡、中间;龙门镇蔡家庄、咀下、青化、韩家湾、农盟、三十铺、桑家庙、石家铺、水滩、塔湾、甜水沟、新永村;玉井镇番寺坪、陈家嘴、曹家岭、白家沟、宋家沟村;八里铺镇火石沟、上泉、宿郑家坪、菜子庙、周阳洼、高庙、窑沟、沿川子村;洮阳镇柯栳、阳洼;太石镇上梁村;新添镇驹山村;上营乡包家山、刘家下头、下营、漆家沟、墁坪、黎明村;峡口镇马家岔、凡家岭、陆家湾、大咀、学校湾、大山村;辛店镇大麦沟、苟家山、红土沟、小营、朱家川等村大力发展党参标准化种植。在保证4个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窑店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龙门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玉井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八里铺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的基础上,其余地区以每年5%-10%大力发展党参标准化种植,至2020年将各村百亩党参种植示范点逐步扩大到千亩,全县党参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党参的亩投入一般在136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党参种植总投入达1.63亿元。
(2)当归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17-2020年在我县康家集乡汤家川、西沟、中庄、翟湾、野雀沟、合进、对坡、大庄湾、钟家湾、赵家嘴、邢家山、大头山、尖山、黄家顶、吓庄、蒲家庄村;上营乡邓昌、上营、瓦窑滩、好水;衙下单家山、民联等村大力发展当归标准化种植,在保证康家集千亩当归标准化种植片带的基础上,在上营、南屏等乡镇以每年5%的速度大力发展当归标准化种植,至2020年将各百亩当归种植区域逐步增加到千亩,并以上营乡邓昌村为中心建成一个千亩当归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以上。当归的亩投入一般在106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当归种植总投入达2332万元。
(3)柴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17-2020年在我县窑店镇窑店、徐家铺、四十铺、黄家川村;太石镇前地湾、后地湾村;衙下镇潘家集、张家寺、赵家集、上潘家、衙下、刘排坪等村大力发展柴胡标准化种植,在保证窑店镇千亩柴胡标准化种植片带的基础上,在我县太石、衙下、龙门等乡镇以每年5%的速度大力发展柴胡标准化种植,至2020年将各百亩柴胡种植区域逐步增加到千亩,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亩投入一般在65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当归种植总投入达1495万元。
(4)优质黄芪种苗繁育基地建设。2017-2020年在我县连湾乡花麻湾、大湾、王西湾、簸箕湾、东升、翟家梁等村努力发展优质黄芪种苗繁育,大力推广具有我县特色的红砂覆盖技术,并且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至2020年将我县连湾乡打造成全县优质化黄芪种苗繁育基地,面积增加到1万亩左右,进一步打造1个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育苗中心,提升我县黄芪种苗统繁统供能力。黄芪育苗亩投入一般在114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黄芪育苗总投入达1140万元。
(5)牛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17-2020年在我县衙下镇杨家庙、刘家湾、红宇、杨家河、紫松、开家沟、下何家、临河、刘家庙、寺洼山、联合、中川、兴丰、洛家窑等村,南屏镇裕丰、 安川、雨洒、康家沟、张家坪等村大力发展牛子标准化种植,至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牛子一般亩投入达45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牛子种植总投入达360万元。
总之,基地建设发展原则是,在我县原有中药材主产区域基础上,拓展种植面积、种植区域,使生产不断向优势产区集中,向潜力村辐射,促进中药材主产区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把主产区打造成我县中药材“专业乡(镇)”、“专业村”。计划2017年-2020年建成中药材核心规范化种植基地9个,建设面积6万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面积达9万亩以上;中药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45个,带动发展中药材专业村118个以上,专业户10000户以上。
3、加快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截至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年产量达30510万吨。但是我县制药企业仅有3家,年加工量在5000多吨,仅占我县中药材年产量的16.4%,其余药材全部以原药材的形式外销,附加值几乎为零;因此抓紧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在现有众友药业、华安药业、瑞康饮片厂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县级龙头制药企业10个,培育现代化制药企业10户势在必行,同时鼓励制药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中药材加工园区,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和饮片企业生产规模,提升标准化加工能力和档次。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金、营销网络等资源优势,稳步提升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规模与水平,扩大中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生产规模,加大中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开发力度。计划引进中药材制药企业10家,投资1亿元。
同时,结合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土地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及加工、制药企业流转,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和鼓励我县众友药业、华安药业、瑞康饮片厂在我县8个中药材核心示范片带内建设自己的标准化药源基地,建设面积3万亩,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以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我县中药材产业,计划在2017-2020年制药企业建成优质药源基地3万亩以上,投资4080万元。同时,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建立健全我县中医药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引导支持企业运用国际通用的编码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开发中药材产品生产溯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县内道地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条码追溯,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切实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4、建立健全中药材交易市场及现代物流体系
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年产量达30510万吨。目前,我县中药材交易市场仅有2处,年交易量12000吨左右,60%药材以原药的形式通过小商小贩外销周边市场;对我县的税收等经济收益微乎其微,加之各类小商小贩刻意压价,高抛低收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农民种药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因此,我县计划2017-2020年在中药材主产区龙门镇建成各类设施齐全的中药材专业市场1处,占地面积50余亩,计划投资2000万元;同时建成中药材产地市场1个,计划投资2000万元;培养物流骨干企业3家,计划投资3000万元。
5、抓好中药材品种更新换代、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
2017-2020年,我县继续依托中药材观察圃的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中药材新品种,并在全县中药材主产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探索创新型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控、机械化栽培与采收等技术研究,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式、新品种,把取得种植成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通过小面积示范,进行大面积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使我县示范点亩产较普通大田平均增产10%以上,亩增收入15%以上,生产中药材达到优质、无公害、安全标准。并且每年以中药材主产乡镇为主,结合“精准扶贫”和项目建设等工作,采用农民夜校等方式,狠抓中药材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大范围、强有力、广谱性的技术培训,解决因品种退化或者技术不娴熟导致的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计划在2017-2020年,中药材主产区农户培训率达到100%,其余乡镇每年列选出中药材种植潜力村、示范村,进一步加强培训,至2020年底农户培训率达到80%。
6、中药材烘干房建设项目
为了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实用的烘干技术,努力实现“增加供给、减少损失、稳定价格、提高品质、保证加工、促进增收”的目标,在我县中药材产区计划实施中药材烘干房建设项目。计划2017-2020年,我县继续积极争取甘肃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中药材烘干房建设项目,全县中药材烘干房建设总座数达到200座,总投资11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补贴600万元。
中药材采购合同2
某县中药材产业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筠连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地理上处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彝良县、威信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25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是四川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片区贫困县。素有中国奇泉之乡、中国苦丁茶之乡、川红故里、中国黄牛之乡等美誉。筠连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较少,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栽培。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显示,筠连县有各类中草药1455种,其中人工栽培品种超过50种,主要有黄精、石斛、重楼、青蒿、天麻、砂仁、黄栀子、枳壳、薏苡仁、玄参、川楝子、菊花等,野生中药材有天麻、金钱草、鱼腥草、半夏、土茯苓、骨碎补、夜交藤、夏枯草、卢竹根等。近年来,筠连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脱贫奔康和产业转型的主导产业来抓,采取“公司+农户”或“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目前已种植中药材5万亩,其中黄精2.5万亩。筠连县被列为四川省中药材产业示范县。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筠连县于2015年2月成立了以刘朝平县长为组长的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也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中药材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同时建立100万元中药材种植专项试点基金,对规模在3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给予扶持。并于2015年4月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制《筠连县中药材“十三五”产业规划》,该规划于2017年11月正式编制完成,为全县中药材快速、规模化发展明确了目标、路径和方法,有效助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地建设。2014年10月,引进科创控股集团到筠连成立筠连县六禾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筠连建立100亩中药材种植实验、示范基地;主要试种黄精、白芨、射干、重楼、佛手等中药材。通过试种,黄精、筠姜等中药材得到公司和群众认可,在全县大面积推广。2018年,全县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9657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约5000亩,巩固培育中药材种植基地9610亩,并在我县筠连镇、塘坝乡和腾达镇建立200亩种苗基地,进一步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三)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我县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快速壮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和延伸中药材产业链的重要工作来抓,已培育龙头企业2户,其中四川蓝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带动群众种植青蒿等中药材1.5万亩,在青蒿素提取、青蒿日化产品生产销售、青蒿药剂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筠连县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已在我县建立黄精示范基地500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黄精20000万亩,并入驻筠连县工业园区,建立黄精产业园,第一条黄精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农历新年后到位安装。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我县已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二是聘请成都中医药大学张三印教授作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顾问,聘请中国林场协会副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硕士研究生廖正平作生漆产业顾问,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合作机制。三是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该校举办首期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50余位中药材种植技术骨干。四是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也聘请张三印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药研究所张国兴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黄精研究所所长彭腾教授等6位专家在筠成立博士工作站,指导筠连县研究、开发中药材,有效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做强做大基地。紧紧围绕《筠连县中药材“十三五”产业规划》,以打造“中国黄精第一县”为目标,在全县大力发展以黄精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2019年,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再建立5000标准化黄精栽培基地,带动农户种植20000亩,使全县黄精种植总面积达到5万亩,再通过3年发展,到2022年,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积极申报“筠连黄精”地理标志产品,把筠连县真正打造成为“中国黄精第一县”。
(二)抓好技术保障。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野生资源驯化、有机种植等技术的研究,提高中药材初加工、中药养生保健和食疗药膳的技术和工艺,加大对黄精、筠姜等优势品种的种植和精深加工研发力度。同时,抓好药农、乡村干部培训,通过1——2年时间,确保每户药农中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掌握适宜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计划,人人有致富门路。
(三)强化政策扶持。县财政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中药材规模种植。同时,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风险基金,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开辟中药材企业绿色通道,通过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切实为企业发展解决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尽快成长。
(四)构建市场体系。鼓励蓝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接触高端医药企业,做好宣传推介,力争引进更多企业、医药集团。对成功引进的企业,政府在基地建设、饮片加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筠连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各位领导来筠连考察调研。相信在您们的大力支持关心下,我们有信心把中药材产业做成宜宾、甚至是四川的优势产业,助推筠连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中药材采购合同3
今天,读趣百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中药材出口受阻亟待关注》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年来,国内药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据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1-5月医药品出口累计金额465.5亿元,同比增长18.2%。而中药材出口仍存在瓶颈,1-5月全国中药材累计出口金额仅28.7亿元,同比下降9.5%。以桐乡市为例,全市1-5月全市出口药品0.2亿元,同比增长9.3%,而其中中药材出口几乎为零。在国内医药品出口高速增长情况下,我国中药材出口仍出口多方阻力。
一是国际市场接受度不强。由于中西医的药理安全不同,国外消费者对中药产品的了解不深,其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不高。目前中医药的出口地还是以亚太地区为主,而欧美国家总体对中药产品的支持度不高。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向亚洲地区出口中药材18.54万吨,累计出口额达65.9亿元,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0%。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该市医药企业鼎途药业在出口膏药类产品时因中药国际接受度不高,不得不改变配方,将配方改成以西药为主。
二是国内质量标准体系缺失。自2004年《欧盟传统草药注册指令》(2004/24/EC指令)实施以来,欧盟、日韩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跟进实施有效物质定量检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限量检查制度,近两年来相关认证全面加强。但目前,我国没有出台对出口中药材重金属、微生物和农药残留的相关限定标准,也没有通过标准明确的相关检测和鉴定方法,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等方面发展滞后,导致出口受阻。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材出口额排名前10的品种,因质量等问题被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扣留或退回25次,比2016年的22次提高13.64%。
三是中药出口难过注册关。在美国、欧盟等医药产品的主流市场中,中药往往难以出口上市。在美国和欧盟,中药基本是按照植物药来进行监管。在美国,由于文化背景、医学理论体系、法规等差异,至今为止中药仍然没有一例在美国注册上市成功。而美国FDA批准注册的植物药至今也只有2例。在欧盟共有1577个传统植物药品获得在成员国上市许可,而源自中国的中成药仅仅有2个品种注册成功,导致中药企业出口难。据海关统计显示,近3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仅35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类产品占比达85%以上,中成药产品占比不到7%,且主要以膳食补充剂的形式使用。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依托“一带一路”,积极推动中药“走出去”,逐步转变国际市场对中药看法;二是建立健全国内中药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提升中药材质量,提升中药材出口力度;三是在制定和完善有关标准时,积极参考目前国际惯例和西药的先进方面,促进国内中药体系与国际接轨。
中药材采购合同4
课题: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时间安排:15min
课程类型:理论课
试讲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宏观上了解实施中药材GAP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掌握中药材GAP的具体内容;
3、使学生掌握特定区域特定药材从GAP基地建设到实现GAP认证的全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SOP制定的原则、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管理要点及中药材GAP认证;
2、难点:以上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与宏观把控。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1、旧课复习:略
2、新课导入:多国拒邮月饼的新闻→规范→中药材生产无规范对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3、学习新课:
(1)从标准化、产业化及传统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总结实施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2)先给出中药材GAP的概念,由概念反过来讲解中药材GAP的具体内容;
(3)什么是中药材种植过程各环节的SOP?为什么要制定SOP?SOP制定的原则是什么?逐一讲解;
(4)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有哪些注意事项?讲清原则与要点;
(5)中药材GAP基地的质量管理有何意义?说明如何实施管理;
(6)中药材GAP认证管理机构是谁?总结具体的认证流程。
4、课堂小结:重难点回顾;知识串联,概括特定区域特定药材从GAP基地建设到实现GAP认证的全过程。
5、课后任务: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更加深入学习中药材GAP相关知识,下节课谈自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一、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目的与意义
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一)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内容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概念:即中药材GAP,它是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多种因子,对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的规范,以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目标。
(二)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各环节SOP制定
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认证
(一)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二)中药材GAP基地的质量管理
(三)中药材GAP认证
中药材采购合同5
岳池余家庙中药材佛手合作社简介
岳池县余家庙中药材产业合作社,于2017年投资建设,在双鄢乡余家庙村1、2、6组种植。占地200亩,已建标准化佛手基地,实行“限公司4专合组助织+基地+农户+加工”的经营模式。主营项目是中药材种植销售加工、绿化苗木种植销售及观赏旅游。基地已获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称号乡脱园区建立了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有序,成效明显。推行良种良村法,林木良种使用率达100%、无公害防治达100%,设施完善,现有固定工人30名,园区每年士地租振赁流转费投入50多万元,人工工资投入60多万元,2017年初投产面攻积500亩,实现产值400万元,农民务工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盛产期产值可达1.2万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佛手的功效: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赤松金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由于赤松金佛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也相对较高。用金佛手制成的各种药酒,芳香扑鼻、甘纯味美,多次受到专家的肯定;用金佛手制成的保健茶,获得国家专利,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金佛手保健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是祖国中草药遗产宝库的新发掘;用金佛手果、皮、叶提取的芳香油,已被国际上作为高级烟用香精的重要原料。佛手的作用: 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据史料记载,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花、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据《归经》等载,佛手并具治鼓胀发肿病,妇女白带病及醒酒作用,是配制佛手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佛手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对肠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肠痉挛有解痉作用;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高浓度时能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以及保护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祛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