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购销合同1


无公害蔬菜生产及植保用药

无公害瓜菜就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瓜菜,无公害瓜菜生产是指蔬菜生产过程中防止或避免农药使用不当、化肥使用不合理和周边环境不利三方面造成的污染,在卫生要求上达到三个不超标: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一、无公害瓜菜的主要污染源

1、农药的污染:由于滥用或使用农药技术不规范,带来负面效果,(1)直接危害,喷洒在农作物和蔬菜上的农药,一部分被分解,一部分仍然残留在蔬菜产品上,人食了这部分菜品,就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2)破坏生态环境,农药施用后,有一部分通过大气、水、土壤等流入自然环境中,造成污染。

2、化肥的公害,由于化肥滥用或使用技术不规范,带来负面效果:(1)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超量施用氮肥或使用技术不规范,会使菜体中硝酸盐含量成数十倍增加,人食用硝酸盐超量的菜后,体内还原菌的作用下,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再转变为致癌物质亚硝胺;(2)影响土壤结构,蔬菜品质下降,污染水源,部分流入河沟等。

3、环境的污染:废气、废水、废渣的公害:(1)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2)有害有毒物质在蔬菜上残留,人食菜后引起中毒,如糖厂的废水,水泥厂的废气、医院及城镇垃圾等都是造成污染的污染源。

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要点

生产基地的选择要远离污染源、城市垃圾,禁止生活用水灌溉瓜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生物防治,配合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水旱轮作,花生、辣椒一般不连作,易发生病害。深翻土地,将部分虫卵和蛹深埋地下,施足腐熟的基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病源虫源。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采用套袋护果。

2、药剂防治原则: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粉、天霸、阿维菌素、农抗120、武大绿州系、鱼藤酮、井岗霉素、春雷霉素、链霉素等。其次,选择特异性能类农药,如:抑太保、卡死克、米满、除虫脲、灭幼脲、菜喜、潜克等。第三,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吡虫啉、大功臣、啶虫脒、除尽、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普力克、克露、仙生、多菌灵、杀毒矾、金雷多米尔、扑海因等多数的杀菌剂属低毒。第四,在病虫害发生为害严重时才选择中毒和低残留农药,如:敌敌畏、乐斯本、锐劲特、好年冬、杀虫单、灭扫利、功夫、农地乐、米乐尔、杀虫双、巴丹粉、抗蚜威、双甲脒等。严格禁止高剧毒农药的使用。如甲胺磷、甲基1605、呋喃丹、水胺硫磷等。

3、农药安全使用的原则:第一喷洒过农药的蔬菜,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期才能上市,各种农药的间隔期不同,一般要求夏天7天,冬天10天。第二农药使用要按照农药包装上的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次数等,不得盲目提高使用浓度。第三喷洒农药要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戴口罩、手套。

4、农药的使用方法:熟悉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对症下药。判断清楚是虫还是病;正确掌握用药量,注意使用浓度,配药时要求使用量杯、量筒掌握好用药浓度;交替轮换用药,防止单一长期使用一两种农药,使病虫产生抗性,生产上需要多种农药轮流;农药的混合使用,一般要求2—3种农药混合比较合理,正确的混合可以提高药效,如BT粉+毒死蜱,或病与虫药混合,可以提高。有些农户混3-5种农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又提高成本,产品污染。有些农药本身已经是复混剂;农药使用次数,同一茬瓜菜用同一种农药原则上不超过两次,以免农药残留超标,因此要求轮换使用农药。

5、肥料施用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有机肥都要经过堆集发酵而腐熟后方可使用;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追施氮宜早,不宜迟,不过度使用;推广因土配方施肥,氮肥与其它元素肥料配合使用;禁止蔬菜施氮肥后立即上市。一般蔬菜最后一次氮肥后七天可上市。


无公害蔬菜购销合同2


种养专业合作社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调研汇报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分宜县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2010年由凤阳乡袁聪等 户农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办社原则出资成立,为广大社员提供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等项目服务,现已发展社员至121户,注册资金100万元,拥有凤阳乡社下村300亩连片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其中大棚果蔬棚(占地100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严格执行无公害果蔬生产标准,确保了蔬菜的品质,并从山东寿光、新疆等地引进良种和技术,长年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合作社产品销售辐射分宜、新余、宜春、南昌等地,并在分宜县城东门设立了一家菜篮子直销示范店,为摸索实现新鲜蔬菜从地头到居民的餐桌打造一条无公害绿色通道。2012年合作社蔬菜总收入 万元,纯收入 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 元。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规划在三年内,以农村流转土地为依托,打造1500亩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

二、千亩产业化基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自然条件分析:分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分宜交通便利,沪昆高速、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武吉高速纵贯南北,距新余、宜春两个地级市不过30里,距省会南昌180公里,项目所在地距分宜县城不过10公里。

2、市场需求分析:分宜本县蔬菜供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靠外地供应,本地形成规模的蔬菜种植及供应几乎没有,市府所在地新余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强劲,消费水准高,且周边郊区不适应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因此无公害绿色蔬菜销售潜力巨大。

3、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凤阳乡社下村多数村民靠天吃饭、种地为生,收入来源单一,增收心愿迫切,且闲置劳动力占两成,外出打工者占五成,属地多人少地区,应从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入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三、项目实施计划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现代园田化格局,对流转过来的1200亩土地实施进园田化建设。

2、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从省内外引进一些名优蔬菜新品种。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高厢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技术服务。

3、为了让蔬菜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标准(无公害)、连接市场、适销对路、增加生产效益,逐步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我县尚无明确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无政策严禁有害蔬菜产品进入我县市场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断涌入我县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2、投入问题。我社社员基本上以当地农户为主,入股形式也绝大多数以自家的流转土地使用权为主,但蔬菜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大棚温室建设、农资肥料、农民技术培训,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前期投入巨大,农业贷款门槛高,规模上扩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力度。

3、产品监控体系。无公害蔬菜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在生产基地、环境、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加强监控体系的建设,避免部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扰乱市场,影响发展。

五、希望政策扶持方面

1、允许合作社以本社或相依托的公司名议申报国家对农村政策扶持的园田化项目。

2、对合作社在本县县城内开设的菜蓝子直销店进行规费的免除及给予一定的资金直补。

3、对用于蔬菜产业化基地的喷灌、滴灌设施及打田机等农器具进行配套资金补助。


无公害蔬菜购销合同3


一 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成立由鹿泉市牧园奶牛场总经理任组长,场长任副组长,副场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负责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监督工作。总经理为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主要责任人,后勤办主任为饲料、兽药等物资采购质量控制责任人,养殖办主任为现场生产质量控制责任人。由后勤办、养殖办共同制定无公害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从物资购买、使用、生产各个环节保证无公害畜产品的质量。对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资金投入方面保证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所需。

二疫病防治措施1牛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净化奶牛主要动物疫病,防止疾病的传入或发生,控制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2 职工进入生产区要穿戴工作服,经过消毒间洗手消毒后方可入场。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3、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果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可上岗。新员工必须持有当地相关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方可上岗。

4、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特殊情况需要养狗,应加强管理,并实施防疫和驱虫处理,禁止将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厂区。

5、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孳生。污水、粪尿、死亡牛只及产品作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器具和环境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6、当奶牛发生疑似传染病或附近牧场出现传染病时,应立即按规定采取隔离封锁和其他应急防控措施。

7、所有消毒剂应选择国家批准的对人、奶牛和环境安全没有危害及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可采用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线消毒、喷洒消毒、热水消毒等。消毒范围包括养殖环境、牛舍、用具、外来人员、生产环节(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与奶牛进行接触)的器具和人员等。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疫病免疫计划,制定具体的免疫方案,定期做好免疫工作牛群的免疫,免疫要符合《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47)的要求。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处理,不得乱扔。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防疫监督抽查,提出处理意见,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9、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对结核、布鲁氏菌病等动物传染性疾病进行定期检测及净化。

10、建立并保存奶牛的免疫程序记录及患病奶牛的治疗记录。

三药物使用管理措施

1、指定专人负责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工作,制定完善的兽药采购入库、储存管理、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2、应该将国家规定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兽药停药期规定等及有关兽药管理制度张贴于兽医室、兽药储存室等显要位置。

3、采购兽药应核查供货商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生产许可证,药品须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兽药生产、经营单位购入;向供货商索取盖有供货商单位印章及业务人员签名的发货清单。

4、设置专用兽药储存室或兽药储存柜,兽药储存室或兽药储存柜应做到防鼠、防虫、防潮,储存环境符合兽药的储存条件要求。配备冰箱专门存放兽用生物制品等具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兽药。

5、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国家具有特别使用管理规定的药品及贵重药品应严格专人、专柜管理,保证保存和使用安全。

6、兽药购入后认真审查兽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兽药标签和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并检查包装、兽药外观性状等无异常的方可入库。

7、建立真实完整的兽药进出库记录,内容包括:进出库日期、兽药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产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单位及联系电话、入库验收人员等信息内容。

8、建立真实完整的兽药使用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日期、动物栏舍号(或个体编号)、兽药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使用数量、给药方式、休药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使用人等。

9、推广使用中草药制剂、微生态制剂,选用无休药期及低残留、高效的兽药。

10、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它化合物。

11、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禁用药品。

12、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喂给动物。经批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的兽药,应当由兽药生产企业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

13、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14、动物饲养场(户)必须向购买者或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应当确保动物及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15、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或者在药物使用期及休药期内的食用动物及动物产品。

16、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17、国家建立兽用处方药管理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

18、对一些特殊药品、疫苗空瓶或受污染物品、场地,查清数量,依据要求派专人消毁和无害化处理。

19、兽药发货单、兽药进出库记录、兽药使用记录等档案必须保存至兽药失效期后1年,并至少保存2年。


无公害蔬菜购销合同4


创建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工作自查报告

扎实有效地开展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市)的创建工作,2002年我市已经获得“全国创建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我们明确创建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目标、管理、责任,严抓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2008-2009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为我市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综合等较好成绩。首先,示范基地管理到位,10万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2008-2009年冬种瓜菜总产值约达3亿元,农田生态、环境卫生、水源等资源保护完整。其次,部分产品得到了认证。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的产品,经过严格的认证程序申报后黄瓜、冬瓜、苦瓜、日本小南瓜、蜜本小南瓜、豇豆甘蓝、尖椒等20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认证。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全面提升。经过1458个样本进行检测,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9.6%。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副组长,成员由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国土环境资源局、财政局、农技中心、供销联社等部门领导以及蔬菜协会、蔬菜生产及运输龙头企业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海洁兼任主任,农技中心副主任吴曼峰为技术负责人。办公室抽调农业工作委员会和农技中心及有关技术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在创建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

2、把无公害瓜果菜生产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开支对在我市经营无公害瓜菜产销的龙头企业优先安排贷款,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等产销服务。通过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发放种子、肥料、农药并技术员上门报务;免费派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我市在市、镇、村三级技术队伍中层层举办培训班。采取技术讲授,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示范参观引导以及印发资料等形式培训,无公害技术规程的培训160场,参加人数达17050人次。同时组织市、镇的技术员到省外考察培训学习。

4、市农委与市广播、电视、报社等宣传媒介进行反复宣传国家、省政府的有关无公害规定、法规等内容。在市区及有关乡镇悬挂宣传横额80条,张贴省“无公害瓜菜保护管理规定”、“禁销使用高剧毒、高残留农药告示”、“无公害农产品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及安全使用方法通告”等有关法规技术规程共1600张。

(二)投入品管理

1、整治农资市场,严厉打击伪劣农药,坚决查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

和使用,是我市无公害瓜菜基地创建的重要措施。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市农业工作委员会牵头,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公安局、农技中心,组建60人的执法大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农业投入品销售市场检查,特别是对伪劣农药,无登记农药,尤其是高剧毒农药进行严厉的打击。据统计,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查处农业投入品案件5宗,伪劣农药0.3吨,查封销毁一批伪劣产品,同时对经营者给予重罚,有效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者的行为。

2、树立样板,引导菜农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去年在东成、王五、光村等镇创办无公害瓜菜基地中,强化生产技术规程,完善良种良苗建设体系,推广沼肥和有机肥为主的因土配方平衡施肥,王五春江经济合作社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生物农药系列新技术,应用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综合改良土壤,实现瓜菜“两高一优”,打响无公害品牌。

(三)生产控制

1、已经对我市10万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编号并绘制出平面图,树立基地标志牌18块,技术指导牌25块。增强基地农民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思想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大社会监督。

2、建立制度。按照要求,我市每个基地都竖立“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牌子,牌子标明基地生产的品种、面积、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原则上规定镇政府领导为基地行政责任人,市农技中心和镇农技站的技术员为技术责任人。基地建立起基地生产责任制度,农资购进和登记制度,产品定期检测制度,市场准出制度。

(四)产品检测

我市严格执行检测监控,坚持每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当月25日为上报日,目前市级检测站已配置了GPS检测车一部,配置了DY-RP-6C型农药检测仪2部、RP-2000速测检测仪3部、检测人员5名,17个镇都配备了流动检测摩托车和RP-2000快速检测仪各一部,且加强业务培训,逐步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技术。一年来,全市对示范基地及重点集散市场产品质量的日常监测和田间抽样监测,共检测1458个样本,合格率99.3%。


无公害蔬菜购销合同5


产品购销合同

供方:     

需方:

日期:

经供需双方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并同意遵守下列条款:

第一条: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金额: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块)

单价(元)

总价(元)

合计:

大写:

备注:含增值税普通发票价

第二条:质量及验收标准: 以国家标准执行。

第三条:交(提)货方式、时间、地点:送货上楼 。

第四条:运输方式及到达站(港)和费用负担: 供方送货。

第五条:检验标准、方法、地点及期限:按国家标准验收,有异议当时提出。

第六条:结算方式:预付壹万元定金,送货前结清余款。

第七条:本合同解除的条件:协商解决

第八条:违约责任: 由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

第九条: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

事人协商解决。

第十条:本合同自 付完定金起生效。

供 方

单位名称(章):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开户银行:

帐号:

需方

单位名称(章):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开户银行:

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