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龙珠超宇宙怎么加点经典20篇

浏览

5465

文章

605

篇1:宇宙反物质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物质

要想弄明白宇宙中有没有反物质,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反物

质。

反物质是和物质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众所周知, 原子是构成

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 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里的质子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从它们的质量看, 质子是电子的

1840 倍, 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称性。因此, 20 世纪初有一些科学家

就提出疑问, 二者相差这么悬殊, 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粒子, 它们的电量相等而极性相反, 比如, 一个同质子质量相等的粒子, 可带

的是负电荷, 另一个同电子质量相等的粒子, 可带的正电荷。 1928 年, 英国青年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提出了带正电荷

“电子”的可能性。这种粒子, 除电荷同电子相反外, 其他都一样。

1932 年, 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经过实验, 把狄拉克的预言变成了

现实。他把一束 Y 射线变成了一对粒子, 其中一个是电子, 而另

一个同电子质量相同的粒子, 带的就是正电荷。1955 年, 美国物

理学家西格雷等人在高能质子同步加速器中, 用人工方法获得了

反质子, 它的质量同质子相等, 却带负电荷。1978 年 8 月, 欧洲一

些物理学家又成功地分离并储存了 300 个反质子。1979 年,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把一个有 60 层楼高的巨大氦气球, 放

到离地面 35 千米的高空, 飞行了 8 个小时, 捕获了 28 个质子。从

此, 人们知道了每种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

人们根据反粒子, 自然联想到反原子的存在。一个质子和一

· 30 ·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结构, 便形成了原子。那么, 一个反质子和一个

带正电荷的“电子”结合, 不就形成了一个反原子了吗 ? 类推下去,岂不会形成一个反物质世界吗 ? 于是有人认为, 宇宙是由等量的

物质和反物质构成的。

从理论上看, 宇宙中应该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可事实并不

这么简单。经研究发现, 粒子和反粒子一旦相遇, 他们就会“同归

于尽”, 从而转化成高能量的光子辐射。可这种光子辐射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在我们地球上很难找到反物质, 因为它一旦遇到无处不在的普通物质就会湮灭。

那么, 宇宙中存在着反物质吗 ? 存在着一个反物质世界吗 ?

按照对称宇宙学的观点, 它们是存在的。这一学派认为, 我们所看

到的全部河外星系( 包括银河系在内) , 原本不过是个庞大而又稀

薄的气体云, 由等离子体构成。等离子体既包含粒子, 又包含反粒

子。当气体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开始收缩时, 粒子和反粒子接触

的机会就多了起来, 便产生了湮灭效应, 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 收缩的气体云开始膨胀。这就是说, 等离子体云的膨胀, 是由正、反粒子的湮灭引起的。

按照这种说法推论, 在宇宙中的某个地方, 一定存在着反物质世界。如果反物质世界真的存在的话, 那么, 它只有不与物质会合

才能存在。可物质和反物质怎样才能不会合呢 ? 为什么宇宙中的反物质会这么少呢 ? 这些都是待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属于哪个星系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据科学家分析,地球宇宙的西侧。地球从大小到质量只能算是太阳系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然而,地球极其不寻常——那是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银河系-猎户座旋臂(远离中心,靠近边缘)-太阳系第三环路的整体位置,远离银棒(中心)、边缘、左边界和中心。

地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本星系,本星系属于总星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如下: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在地球周围运行。直到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才发表,日心理论才逐渐被抛弃。然而,无限的宇宙根本没有中心。

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在银河系中,太阳只是涡臂上的一个小点,一颗普通的恒星。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宇宙由总星系组成,由星系团组成.其中一个星系团(这个星系团叫本星系团)中有一个叫银河系的星系,银河系中2000亿颗恒星.太阳就是其中之一.距银河系中心约7万光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近而远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哈佛一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于3月18日(北京时间)宣布了人类科学一项重大突破:发现了宇宙原初引力存在的直接证据,其成为宇宙暴涨理论的第一个最有力验证。该研究成果同时有望揭示宇宙诞生之谜

原初引力波由爱因斯坦于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中提出,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追溯到宇宙创生之初一段极其短暂的急剧膨胀时期,即所谓“暴涨",而宇宙暴涨理论能够解释宇宙大爆炸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一些难题。但引力波始终未被人类直接探测到,所有的一切仅停留在理论推测阶段。

此次突破性成果来自于B ℃(l)2望远镜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宇宙大爆炸残留下的暗淡光晕的观测。这些微小波动为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线索,例如显示出宇宙哪些部分更密集并最终会凝聚成星系和星系群。

由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光的一种形式,具有光的所有属性,包括极化(或偏振)。在太空中,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原子和电子散射,并被极化,具有偏振性。引力波挤压其经过途中的空间,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产生一个不同的模式。此次研究人员寻找的则是一种叫做B模式的特殊偏振模式,其在宇宙中古老光的偏振方向中代表一个扭曲或卷曲的格局,特点是形成旋涡。这种模式被认为只能是暴涨产生的引力波创造的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人员在适合观测宇宙大爆炸微弱余波的南极,发现了比预期中要强烈得多的一个B模式极化信号。原以为那是由银河系的尘埃所致,但数据表明极不可能,为了避免失误,研究小组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检验这些数据,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来源。

该项目带头人、哈佛一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约翰,科瓦奇说:“在当今宇宙学中,检测这个信号正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佛大学理论家阿维.勒布则评价道:“这项工作提供了新的见解回答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宇宙是如何诞生?该结果不仅是宇宙膨胀的一个确凿证据,还表明当 讠仑宇宙发生膨胀时,其过程所蕴含的力量。

好奇心让人类蹲守最寒冷的大陆,解答最古老的谜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遍布空间的低能量,也是开辟鸿蒙的唯一“影像资料",发现它已经很不容易。此次科学家等于是在无比模糊和扭曲的大背景中抠出一个小瑕疵。命运垂青,现有技术就足够让我们聚焦于细节,做出结论,几十年来的疑虑终于消失。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重大成果已是咫尺之遥,科学家仍用了三年去“验算",我们要称颂这份耐心和严谨

浏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近日称,将于2017年发射接近太阳的无人探测器(Solar Orbiter)会使用史前人类涂饰洞穴壁上的一种颜料,即黑色磷酸钙作为防辐抗热涂料,犹如防晒霜可以这种

涂料来源于烧焦兽骨的木炭,其与 3万年前法国南部的原始人类用于涂绘肖维岩洞的颜料成分相同。而在日常生活中,从生产化肥、净化白糖,以及从水中过滤重金属等,这种兽骨焦炭经常被应用。

据欧洲航天局介绍,太阳轨道探测器将深人到靠近太阳 4200万公里处,这个位置的温度高达520摄氏度。为了不至于被瞬时焚毁,该探测器的外面须配有多层钛金属防热罩,

而且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防热罩涂料的颜色必须保持不变。因为一旦防热罩的“热光学"属性改变,也就是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的性质有所变化,那么,这个探测器就会脆弱地被“蒸熟"

欧洲航天局指出,兽骨焦炭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难题不错的选择。研究人员已将这种涂料暴露在阳光和紫外线的辐射下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墨黑的颜色极为稳定,故将其作为太阳轨道探测器的防热罩涂料,可以有效避免高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宇宙大爆炸真相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宇宙,大部分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无边无际、虚无缥缈、神秘莫测。如今的人类连我们居住的地球都没有研究透彻,更不要说更加高深的宇宙了。但是没有人规定,走的不稳就不可以去尝试奔跑,即使再困难,天文爱好者们和天文学家们也一直在探寻着宇宙的真相

对于宇宙的起源,大部分人都相信宇宙是一场大爆炸诞生的。科学家他们认为,最初的宇宙是一个质量无限大但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在一次内部能量迸发以后形成了大爆炸,这才形成了那个无边无际的宇宙,而爆炸的尘埃则变成了一颗颗星体留在其中。

起初宇宙大爆炸是1946年由伽莫夫提出的,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会去相信他,甚至连伽莫夫自己也只是将这当成是一种猜想。不过后来人类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了证据——同样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大家都知道,恒星是静止的,而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意味着一个可能性——宇宙在不断膨胀、不断变大。

既然宇宙大爆炸学说被得到了证明,那科学家们就会继续衍生研究新问题,例如宇宙是什么时候开始大爆炸的,未来宇宙会不断膨胀和变大吗?别急,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就是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得知,宇宙大约是在140亿年前开始大爆炸的,但是最新的数据研究表明,宇宙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年轻一点”,它真正的年龄应该是138.2亿岁,并且宇宙的这次爆炸也持续了138.2亿年,换句话说,如今的宇宙还在不断地膨胀、爆炸。

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是不可能继续爆炸、膨胀无线扩大的,他们提出了最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和之前的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最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被称为“宇宙膜爆炸理论”,他们认为宇宙大爆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所谓的“膜理论”指的是宇宙实际上是两张膜,它可以随意地被拉伸和曲折,而两张膜都是三维空间,它们有着长度、宽度和高度,而这两张膜中间就是我们生活的宇宙,我们生活的宇宙是一个四维空间,他比膜多了一个时间的维度,原因是这两张膜是在不断靠近,所以中间的宇宙才有了时间的说法。

据霍金先生说,这两张膜之间是因为某种力量(大部分人认为是暗物质)的吸引在不断靠近,这个数字可能是十万亿光年,当两张膜靠近就会撞击产生热量,这个时候宇宙的任何生命都会消失殆尽,万物毁灭。然后在她们冷却之后就会分离,继续膨胀。这就是最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换句话说,宇宙大爆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宇宙怎么禁止他人查询个人收听记录

全文共 11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小宇宙这个软件当中,可以听相声小说,还可以听歌,而且在这里还也可以添加自己的好友,那么究竟小宇宙这个软件,怎么禁止他人查询个人收听记录呢?设置方法如下。

1

打开软件之后进入我的点击设置。

2

点开隐私设置。

3

开启不让他人看到我的收听记录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宇宙5种可能结局:4种毁灭不复存在,唯有1种涅槃重生

全文共 2724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虽然没有人能亲眼目睹这一时刻,但物理学家通过对宇宙的观察给出了三个经典假设:大挤压、大冻结和两者的临界状态。

但这不是全部。当物理学家发现暗能量可能是主导宇宙膨胀的主要成分时,宇宙的可能终结也发生了转变。

观察我们生活的宇宙,我们很容易被它吓倒。夜空中可以看到的恒星只是银河系中所有天体的一小部分——可能是数以千计的数千亿颗。银河系本身只是哈勃体积中万亿个星系之一(直径约为460亿光年)。

所有这些都始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这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开始。在了解物理定律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它开始,并解释宇宙是如何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现在宇宙仍在膨胀,形成新的恒星并不断进化。但是宇宙的生命会结束吗?

长期以来,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简单推导和宇宙膨胀的条件,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方面,由物质和能量产生的重力将一切拉近。另一方面,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初始膨胀率,它将一切分开。

相对论宇宙充满了各向同性的、均匀分布的物质和辐射,而不是静态的。这样一个宇宙必然会膨胀或收缩,这取决于宇宙的内容和内容。(照片来源:e)西格尔/超越银河)

大爆炸是重力和膨胀率之间竞争的起点。宇宙中哪一方将占主导地位?根据传统观点,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宇宙的命运。以下是宇宙可能的命运:

1.大挤压:宇宙最终塌缩回来。虽然最初的扩张很快,但大量的物质和辐射将一切拉回到一起。如果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总量达到一定值,宇宙膨胀到最大值后就会变成收缩状态,宇宙最终会崩溃。

2.宇宙将永远膨胀,并以“大冻结”结束。所有的初始条件都和上面讨论的一样,除了宇宙中的总物质和能量不足以逆转膨胀。宇宙将永远膨胀,膨胀的速度将永远降低,但将永远大于零。

3.宇宙的膨胀速度接近于零。这就像是上述两种情况的临界点。如果再有一个质子,宇宙将会崩溃。没有一个质子,宇宙将永远膨胀。在这样一个临界状态下,宇宙会永远膨胀,但理论上的速度是最低的。

为了知道哪种情况是正确的,我们只需要测量宇宙是如何膨胀的,膨胀的速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物理学将决定其余的。

这是现代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通过测量宇宙的膨胀速率,我们知道今天宇宙的结构是如何变化的。通过测量膨胀率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宇宙结构的演化历史。

将这两条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的组成部分的比例。

根据目前的测量结果,我们已经能够确定宇宙由0.01%的辐射、0.1%的中微子、4.9%的普通物质、27%的暗物质和68%的暗能量组成。宇宙的构成问题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膨胀的宇宙充满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星系和复杂结构。它从一个高温、稠密和均匀的初始状态演化而来。除了已知的物质和辐射之外,一定还有某种新的能量形式推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照片来源:c)FAUCHER-GIGURE,A .利德兹,和我.HERNQUIST,SCIENCE 319,5859 (47))

如果暗能量主导了宇宙的膨胀,它对宇宙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根据暗能量随时间演变与否,有五种可能的情况。

1.暗能量是主导宇宙膨胀的宇宙常数。根据现有数据,这是一个高度认可的观点。随着宇宙的膨胀,物质的密度会降低。暗能量代表空间自身的能量。因此,当宇宙膨胀时,暗能量密度将保持不变,使得膨胀率总是正的,这将导致宇宙的指数膨胀。

如果暗能量随时间增加,但仍然是负的,一个大的撕裂将会发生。(照片来源:jeremy teaford/vanderbilt大学)

2.暗能量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强。暗能量似乎是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属于空间本身的性质,表明它的能量密度应该是一个常数。但它也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一种可能性是宇宙的膨胀速度会随着时间而加速。

遥远的天体不仅在加速远离我们,而且它们的加速度也会增加。更糟糕的是,那些被万有引力联系在一起的天体,如星系团、独立星系、太阳系甚至原子,在某个时刻会由于暗能量的增强而分离。在宇宙的最后一幕中,亚原子粒子和空间本身将被撕裂。这种“大撕裂”是第二种可能。

3.暗能量随时间衰减。暗能量如何改变?除了增强,它还可能减弱。如果它降到零,它可能回到最初讨论的可能性(大冻结)。宇宙将继续膨胀,但是没有足够的物质和其他形式的能量来坍缩回来。

如果暗能量衰减到零,然后继续下降并变成负值,那么它指向另一种可能性:大挤压。宇宙将充满空间自身的能量。由于该值变为负值,它将导致相反的效果,导致空间的崩溃。尽管形成这一场景所需的时间尺度比宇宙的当前年龄要老得多,但它仍然会发生。

不同的暗能量模型会演化出不同的结果。(照片来源:美国航天局/CXC/魏斯先生)

4、暗能量可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使宇宙重生。如果暗能量不减少、保持不变甚至增加,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暗能量不会永远以这种形式存在;相反,暗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或辐射。这类似于宇宙膨胀末期的情况。

如果暗能量能在那个节点保持不变,它将创造一个低温、低密度的大爆炸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中微子和光子能自己产生。然而,如果暗能量增加,它可能会使宇宙进入一种类似膨胀的状态,随后是真正的热爆炸。这是再生宇宙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新的圆形宇宙有机会像我们的宇宙一样进化。

最简单的通货膨胀模型是我们从山顶开始,然后通货膨胀开始。最后,它通过一个下坡到达谷底,然后爆炸结束,引发了一场热爆炸。如果谷底的值不是零,仍然是一个正数,量子隧穿可能会发生在一个较低的能量状态,这会给我们现在的宇宙带来严重的后果。(照片来源:e)西格尔/超越银河)

5.暗能量与真空零点能量有关,可能会衰变,从而摧毁我们的宇宙。这是宇宙中最具破坏性的结局。如果暗能量对应的真空不是能量最低的真正真空,而是早期宇宙中对称性破缺而进入的伪真空状态,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是这样的话,量子隧道效应将目前的宇宙带入一个较低的能量状态,改变了物理定律,摧毁了今天的所有粒子。如果量子真空不是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不管衰变发生在哪里,它都会从一个点开始,以光速传播,摧毁经过的一切。当信号到达我们这里时,它将立即被摧毁。

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些可能的宇宙结果中哪一个是正确的,但现有的数据与第一种可能性是一致的:暗能量是一个常数。我们对宇宙演化的观察,特别是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察,可以限制暗能量的变化范围。

随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宽视场红外探测望远镜计划于2020年发射,我们可以将暗能量的变化范围减少到目前范围的十分之一。如果暗能量使宇宙的尽头不同于现有的模型,天文望远镜将是揭示宇宙真相的最佳武器。在那之前,我们会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其余的将由科学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宇宙线指的是什么,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线指的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是来自于宇宙中的一种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带电粒子流。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它们可能会产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和表面。

原始宇宙线粒子,版它的能量平均比光子大得多,它的速度和光的速度相接近。它们从四面八方闯到地球上来,在地球大气边缘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秒钟大约穿过1个原始宇宙线粒子。

原始宇宙线粒子闯进地球大气以后,与空气分子中权的原子核相碰撞,产生电子、正电子、光子、介子、超子等基本粒子,失去了很多能量,这就变成为次级宇宙线。

经由宇宙线核合成的过程,宇宙线对宇宙中锂、铍、和硼的产生,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们也在地球上产生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像是碳-14。在粒子物理的历史上,从宇宙现中发现了正电子、μ和π介子。宇宙线也造成地球上很大部份的背景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宇宙二维天图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1月14日,国家天文台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团队和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国际合作项目团队联合发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维天图,为即将开始的新一代宇宙学红移巡天铺平了道路。

近代天文观测研究发现宇宙在不断地膨胀,而且处于加速膨胀状态。驱动宇宙膨胀的力量被天文学家称为暗能量。暗能量至今还是一个谜团,它占宇宙组成约68%,剩余物质为暗物质和普通重子物质。通过对宇宙中大量星系的光谱观测,人们能够准确获得星系的退行速度,也就是红移,从而获得天体的距离。大规模星系的红移测量能够准确刻画出宇宙物质的三维分布,精确勾勒出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影响。

DESI巡天是新一代宇宙学红移巡天项目,通过大量星系的红移观测研究宇宙结构增长和膨胀历史。该项目是由美国能源部和美国自然基金会支持的国际合作项目,牵头单位是美国能源部下属单位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参与国家包括中国、法国、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瑞士、韩国和哥伦比亚等。

DESI项目成员、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公博提到:“DESI被称为继斯隆光谱巡天之后的第四代宇宙学巡天项目,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获取数千万星系的红移,构建当前最大的三维宇宙,有望揭露暗能量的神秘面纱。”

BASS巡天项目实际负责人、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邹虎说:“在开展DESI光谱红移巡天之前,研究人员需要获得比以往面积更大、更深的宇宙二维图像来满足大规模光谱观测的需求。”经国家天文台和DESI国际合作团队近200名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历时6年进行联合观测和数据分析,对观测的图像拼接,打造了巨幅宇宙二维天图。

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的宇宙学家、DESI新闻发言人Nathalie Palanque-Delabrouille评价说:“在收集和处理这些数据方面我们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没有这些数据,DESI巡天项目就无法开展。”

“这是目前我们测量获得的最大的宇宙天图。该天图覆盖了两万平方度的天空,约为全天球面积的一半,容纳了10万亿数码像素,包含了20亿天体。”来自LBNL、DESI的项目科学家David Schlegel表示。

在构建的巨幅宇宙二维天图中,国家天文台联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开展的BASS巡天贡献了北半球的星空。BASS巡天联合了国内高校和国外合作单位组建了专门的观测队伍,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进行巡天观测。

自2015年开始经历了5年时间,超过90人次参加BASS巡天观测,培养了大批青年观测人才。BASS巡天观测已于2019年3月圆满结束。针对图像巡天的数据获取,研究人员开发了自动化观测和质量控制软件,能够实时获取最优观测的图像,并自动制定观测计划。

国家天文台巡天观测和三十米望远镜技术研发团组首席研究员薛随建说:“BASS巡天总共获得亚利桑那大学Bok望远镜的观测时间为387天,这是国内天文学家使用国外望远镜观测时间最长的纪录。此外,中国天文学家以BASS巡天作为贡献成为了DESI项目创始成员。”

“BASS数据团队独立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在国家天文台和阿里云的战略合作框架下利用阿里云的云计算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发布了三个国内版本的数据产品。”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兼中国虚拟天文台负责人崔辰州说道。

作为DESI项目董事会的成员,邹虎补充说道:“BASS巡天团队作为DESI国际合作团队的成员,联合为DESI光谱选源发布了8个数据产品。此次公布的数据经过项目合作团队1年半的精心处理,为最终的DESI光谱选源输入数据产品。包括了最大面积的观测图像和最准确的天体测量信息。该巡天数据是DESI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也将成为全球天文界的数据遗产,发挥更广泛的科研应用价值。”目前,基于DESI图像巡天数据目前已经发表超过200篇论文,其中单独引用BASS数据的论文超过80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宇宙有毁灭的一天吗?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毁灭的一天吗?

一直以来,人类都以为宇宙是永恒的,说白了就是宇宙是一直存在的,宇宙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大的变化。按照这个理论,宇宙就应该是无始无终的,也就没有最终命运了。放眼整个科学史,不少学者都在坚守这个信念。

牛顿在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时,万有引力定律就与这个观念是相互矛盾的,这是因为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宇宙应该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在中心收缩,可是人类并没有观测到这个现象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牛顿就提出宇宙是无限大的,宇宙处处都是中心,处处引力都是动态平衡的。

同样的,物理学界的另外一个大神爱因斯坦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的境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在整个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有一个描述宇宙的方程,也被称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

爱因斯坦在一开始推导出这个方程时,他就发现这个方程预示着宇宙应该是在随着时间膨胀的。而爱因斯坦认为这是不符合他的宇宙观的。于是,他就在这个方程当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只要这个常数合理取值,宇宙可以处于静态,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物理学史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都认为:宇宙是静态的。那是不是意味着这就是事实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没多久,他就惨遭打脸,这也就意味着宇宙应该是动态的,宇宙应该是有终局的,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宇宙是动态的!

在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是静止的时,一些学者就提出了他们的不同观点,比如:弗里德曼,勒梅特,他们认为爱因斯坦这么做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勒梅特,他认为宇宙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膨胀的,并且根据这个进行倒推,宇宙应该是诞生于一个炙热的起点。

不过,勒梅特只是在理论上对此进行阐述,到底是爱因斯坦还是他对了还很难说,毕竟科学理论是需要实证的。勒梅特发表论文后第二年,有一位天文学家哈勃发表了一篇震撼整个天文学界的论文。哈勃一直在观测银河系的天体,他就发现,银河系外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那这能说明什么呢?

要知道,如果是星系自己在动,那应该有的星系在向我们靠近,有的在远去,而不是都在向我们远去。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空间整体在膨胀,所以星系才会都在离我们远去,就好比我们吹大一个气球一样,星系就好比气球表面的小点,当气球变大时,小点之间的距离也在拉大。

通过哈勃的观测结果,我们就可以知道,爱因斯坦这次真的错了,宇宙是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膨胀。据说爱因斯坦也曾经说给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加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中犯过最大的错误。既然宇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那宇宙的终局应该是什么样呢?

宇宙的终局

在哈勃的观测之后,科学家就基于爱因斯坦宇宙学方程,哈勃的观测结果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建立起了标准宇宙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描述宇宙的演化。后来,标准宇宙模型后来不断发展,科学家发现宇宙中还存在着两种我们看不到的物质,一个叫做暗物质,一个叫做暗能量。其中暗物质起到的是引力的作用,而暗能量起到的是斥力的作用。物质之间的比例其实就会影响到宇宙的未来。

但是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标准宇宙模型进行推导,就得到一个结论:影响宇宙未来的演化主要取决于物质密度。

如果宇宙的密度高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向中心挤压,宇宙就会热死亡。在整个条件下,宇宙的终局对应了三个结果,一个就是大挤压,宇宙空间收缩成一个奇点,如果那个时候还有生物,那么这些生物大概率就是被热死或者压死。

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这个挤压的力非常大,可能还会触发大爆炸,这种终局叫做大反弹。基于这样的认知,有的科学家甚至提出,宇宙可能就是在“大爆炸-大挤压”的循环往复中演化。

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或者等于临界密度,那宇宙对应的就是冷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最终宇宙的原子结构都会被拉扯开,物质都无法构成,这也被称为大撕裂。

在冷死亡的这结局中,还有一种是基于熵增定律推导出来的,这个终局叫做热寂说。说的是宇宙最终处处温度相等,不再有热传递,也就没有信息传递,宇宙像一潭死水,陷入一片死寂。

那宇宙的终局是这五种结局中的哪种呢?

目前我们测到的宇宙密度大概是小于或者接近于临界密度,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宇宙物质密度情况,宇宙的终局应该是对应着冷死亡的那2种。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动态变化的,这个参数会发生什么变化还很难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人们普遍认为大尺度宇宙物质分布是

均匀的, 星系团均匀地散布在宇宙空间。然而, 近年来天文研究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发现, 宇宙在大尺度范围内也是有

结构的。

20 世纪 50 年代, 沃库勒首先提出包括我们银河系所属的本

星系群在内的本超星系团。近年来, 已先后发现十几个超星系团。

星系团像一些珠子, 被一些孤立的星系串在一起, 形成超星系团。

最大的超星系团的长度超过 10 亿光年。1978 年, 发现 A1367 超星系团的同时发现了一个巨洞, 其中几乎没有星系。不久, 又在牧夫

座发现一个直径达 2 .5 亿光年的巨洞, 巨洞里有一些暗的矮星系。巨洞和超星系团的存在表明, 宇宙的结构好像肥皂泡沫那样由许

多巨洞组成。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位于“泡沫巨洞”的“壁”上,

· 16 ·

把巨洞隔离开来。1986 年, 美国天文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

星系似乎拥挤在一条杂乱相连的不规则的环形周界上, 像是附着

在巨大的泡沫壁上, 周界的跨度约 50 兆秒差距。后来他们的研究

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指出: 宇宙存在着尺度约达 50 兆秒差

距的低密度的宇宙巨洞, 及高密度的星系巨壁, 在他们所研究的天

区存在一个星系巨壁, 巨壁长为 170 兆秒差距, 高为 60 兆秒差距,

宽度仅为 5 兆秒差距。

星系巨壁( 也称宇宙长城或宇宙巨壁) 和宇宙巨洞是怎样产生的呢 ? 人们认为应从宇宙早期去找原因, 在宇宙诞生后不长时期

内 , 虽然宇宙是均匀的, 但各种尺度的密度起伏仍然是存在的, 有的起伏被抑制了, 有的起伏得到发现, 被引力放大成现在所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

6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全宇宙最大的物体是什么:这个东西你绝对想不到

全文共 3481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中除了宇宙本身,很多人都好奇最大的物体是什么的问题。快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全宇宙最大的物体吧!

全宇宙最大的物体学术观点

"天文学家伊什特万·霍瓦特(Istvan Horvath)、乔恩·哈基拉(Jon Hakkila)和若尔特·鲍戈伊(Zsolt Bagoly)分析1997到2012年的观测资料,并且将全天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各31个伽玛射线暴。在这些分区资料中,31个伽玛射线暴中的14个集中在45°宽,即全天八分之一的径向区域,并且红移值1.6到2.1。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检验的结果显示,这项伽玛射线暴大量集中在一定区域的状况无法完全归因于因为资料选择造成的偏差。如果许多伽玛射线暴发生在这一区域,就必须要有数千甚至数以百万计以上的星系才有可能。因此最后的结论认为该区域存在长度约史隆长城6倍以上,并且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结构体。"

目前发现的100亿光年巨型结构位于武仙座和北冕座方向上,本项研究论文的合著者霍瓦特•伊什特万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星系集群,从物质组成来看,并没有发现其他奇异的质能,该结构的形成之谜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神秘的地球uux.cn)据腾讯科学:天文学家在武仙座和北冕座方向上发现了跨度达100亿光年的巨型结构,现代宇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这说明宇宙的质能在大尺度上可能不是均匀分布的。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最大的神秘结构,达100亿光年以上,该结构属于遥远宇宙的一部分,发现这一结构的调查项目来自斯隆数字巡天计划,其旨在绘制详细的宇宙时空三维图像,包括了无数个星系、类星体和其他天体等。跨度达100亿光年的巨型结构给现代宇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现有的理论认为宇宙质能在大尺度上属于均匀分布的,如果存在一个这么大的结构,那说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中发生了其他事件,导致质量和能量在某个地方过于集中。

新发现的超大宇宙结构是此前记录的两倍以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跨度达到40亿光年的大型类星体集群,其中包括了73个类星体,我们目前对类星体的研究依然不多,现有的理论认为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有关,其背后隐藏着质量更大的超大质量黑洞,当物质落入黑洞后,黑洞会形成强大的能量喷流,观察者的视线与喷流的相对位置可观测到不同的天体类型,比如科学家已经发现的赛弗特星系、蝎虎BL天体等,这些现象都与活动星系核有关。

光速是目前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也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极限速值,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学院天文学家乔恩·海基莱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大质量恒星的爆发来跟踪宇宙中的伽玛射线区域,在大质量恒星形成材料较多的区域内,伽玛射线暴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估计值,美国宇航局的雨燕γ射线探测器正在对全天伽玛射线暴进行监控,就可以及时探测到这些宇宙中突发的能量事件。

全宇宙最大的物体发现

2013年观测伽马暴的时候发现,不是很清楚这个方向,但是最近伽马爆促进了我们对星系团尺度之上的纤维结构的认识。

宇宙中最大的10个物体

最大的水池

宇宙中最大的储水地,位于120亿光年外的一个类星体的中央,这个巨大的水云中储藏的水量是地球海洋总水量的140兆倍。

这个水池位于类星体中央的超大黑洞旁,这个超大黑洞本身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了,它比太阳大200亿倍,发出的能量是1000兆个太阳发出能量的总和。

最大的黑洞——.超级黑洞

德州大学研究者,使用长达9.2米的霍比埃勃利望远镜观测太空,声称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黑洞。他们发现的这个黑洞质量竟有170亿个太阳那么重,位于星系NGC1277的中心。

它非常巨大,竟占了整个星系质量的百分之十四。它的视界线长度是海王星公转轨道直径的十一倍,也就是430亿公里。

最大的巨洞——牧夫巨洞

星系大多成群存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是一个例子。星系群中的星系由引力相互吸引,并随着时间和空间扩张。然而,宇宙中的某些区域里是没有星系群的。

这些地方被虚空吞噬,牧夫巨洞就是这样的一片虚无之地。它的宽度非常惊人,多达25亿光年,也就是2500个银河系拼在一起那么长。

最大的星系团——Shapley超星系团

hapley超星系团由多个星系聚集形成,长达40亿光年,是银河系的4000倍,这个超星系团非常巨大,就算是人类发明的最快的飞行器,也要飞上千万亿年才能横渡。

这个星系团是目前科学界已知的,最大的由引力结合的物体,由引力结合指的是,随着宇宙不断扩张,星系团中的星系之间的引力足够克服宇宙膨胀,使各星系得以永远聚在一起。

最大的已知星系——IC1101

超星系团是多个星系融合在一起的聚合体,这些星系都位于超星系团的中央,超星系团中最大的就是IC1101了。

它的长度有六百万光年那么长,而银河系只有区区十万光年的长度,让人觉得银河系怎么如此渺小,对吧。

最大的已知小行星——谷神星

皮亚齐在1801年发现了谷神星,它是一颗位于火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带里的,巨大小行星。

它占整个小行星带总质量的三分之一,直径大小大概和加州的宽度差不多。其自身的超大重力使它成为一个球体,它被成为矮行星,是这条小行星带中唯一有资格得到这个头衔的。

最大的已知行星——WASP—17B

行星TRES4发现于武侠星座,它的直径比木星大百分之七十,但却只有木星质量的百分之八十。它的公转轨道离自己的太阳非常近,人们认为强烈的高温使得构成此行星的气体膨胀,导致它像棉花糖一样疏松。

TRES4还是第二大的已知行星,外星球WASP—17B甚至比TRES4更大。它的半径是木星的两倍,但只有水星一半的质量,所以它比TRES4更疏松一点。

最大的已知恒星——UY Scuti

UY Scuti是最大的已知恒星,和它差距最小的那个恒星半径是太阳的1650倍,而UY Scuti的半径是太阳的1708倍。

要更直观的理解这个差距的话,如果把地球想象成篮球那么大,那么UY Scuti大概有三万八千米那么高,和菲利科思·鲍姆加特纳,从大气边缘自由落体的距离差不多。

最大的超大类星体团

超大类星体团发现于2013年1月,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庞大的结构。LQG类星体群由73颗年轻活跃的类星体构成,天文学家发现这个由引力结合的类星体群是如此巨大,就算是用光速也得花40亿年才能横渡。

这个超大的类星体群实在是太大了,其存在本身对“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原理的正确性”发出了挑战,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从足够远的地方观测宇宙的话,不管观测者身处何位置,观测某处,看到的景象都应相同。

武仙-北冕座长城

武仙-北冕座长城由众多星系构成,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层状结构,它长100亿光年,宽70亿光年,厚度接近10亿光年。和它相比,超大类型团只有区区40亿光年长,它于2013年11月,被一个研究伽玛射线爆炸地点的团队发现。

观察伽玛射线爆炸的分布图时,科学家们注意到了有趣的现象,有14次伽玛射线爆炸拥有极相似的红移,发生地点的间隔也近得难以置信,这意味着在那片区域里,一定有一个非常大的星系和物质团,于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东西就被发现了,那就是不可思议的武仙-北冕座长城。

宇宙广阔无垠,存在着太多的奥秘,虽然我们现代科技对于宇宙的探索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于宇宙的浩瀚来说还是十分不足。希望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可以探索到更多宇宙的奥秘。

猜你喜欢:

全宇宙最大的物体解释

武仙-北冕座长城(英语: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是宇宙中一个由星系组成的巨大超结构,延伸超过100亿光年,是可观测宇宙中已知最巨大的结构。 天文学家于2013年11月使用雨燕卫星和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将发生在遥远宇宙的多次伽玛射线暴位置绘制成分布图时发现了这个巨大结构.

武仙-北冕座长城是大尺度纤维状结构的一部分,或者是以重力结合的巨大星系集群。该长城的长度最长端横跨约100亿光年(30亿秒差距),另一端的长度则是72亿光年(22亿秒差距,在红移空间的红移速度150,000 km/s),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单一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的红移值为1.6到2.1,相当于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它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它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在武仙座和北冕座。

List of largest cosmic structures wiki上,最大的宇宙结构是个大小超过100亿光年的未知星系团(长城)

全宇宙最大的物体结构

这个结构在红移1.6~2.1左右,离我们最近180亿光年,最远230亿光年(宇宙固有距离) ,最短约60(73)亿光年,最长约100亿光年,这几乎达到了可观测直径的1/10。它在天空跨越20个星座。天区范围达到了1500平方度(全天总共约4万平方度)

这个结构如果成立,对于宇宙学原理:空间平直均匀各项同性将会是巨大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在激动人心的新宇宙史诗里开疆拓土——《星际公民》

全文共 3784 字

+ 加入清单

星际公民》是一款由罗伯茨太空公司制作和运营的3D太空模拟战争在线游戏。

游戏设置

在这部激动人心的新宇宙史诗中,边疆被扩大了。简而言之,星际公民是:

在一个丰富的宇宙中,一次史诗般的太空探险、贸易和第一人称战斗。

单人游戏-离线或在线(加入或退出合作模式)

连续宇宙(可以理解为无限宇宙大小,目前仅在美国服装中提供)

支持MOD的多人游戏(玩家建立自己的服务器)

没有订阅费(没有月费等。)

无属性道具收费

星际公民以一种极其现实和前所未有的方式向新一代游戏玩家展示了飞行员穿梭于浩瀚宇宙进行星际战争的感官体验。它的核心结构是“明星公民”是一个终点,而不是一个以通关为终点的故事线。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允许玩家承担任何风险并决定他们自己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选择成为走私者、海盗、护卫或赏金猎人。玩家也可以报名参军以保护领地免受外部威胁。克里斯·罗伯茨一直想创造一个有凝聚力的宇宙,这个宇宙结合了中校、私人或自由职业者的所有特征。一个庞大的沙箱系统,复杂且知识丰富,允许玩家在任意规模下玩游戏。这是明星公民。

为什么它值得玩

一个巨大的宇宙是可以探索的,交易和冒险的宇宙没有尽头,你的机会也是如此。勇敢地进入,在群星中创造你的命运,或者报名参加UEE舰队之旅。

宇宙一直在膨胀和进化。我们承诺让星际公民成为一个有生命、有呼吸、自主的宇宙。总会有新的地方供玩家探索。

小型化升级策略我们对年度大升级等不感兴趣。一旦游戏上线,我们会有专门的小组每周或每两周给游戏添加新内容。我们将不断添加输入、故事和任务,并根据玩家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调整。

中队4中校类型的单机模式,提供离线游戏,离线或在线游戏,并与朋友并肩作战。你加入UEE舰队的工作之旅,派遣前线,保护殖民地不受范杜尔部队的攻击。

总是吵架。如果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你可能会被邀请到传奇的第42中队。与法国外籍军团相似,他们总是在最危险的地区执行任务。在任何情况下,他们总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击败对手并获胜。

战斗永远不会停止。在旅程的最后,你将获得一些积分,并重新进入连续的(永恒的或永恒的)星际公民宇宙,你的公民身份可以为你打开道路。然而,在《星际公民》的世界里,当一场冲突结束时,另一场冲突已经开始了。作为更新计划的额外活动,你将有机会花更多时间与你的中队成员在一起。

玩家的行为影响整个宇宙,并成为它的历史和传奇。宇宙会随着玩家的行动而改变,冒险会让他们成为宇宙历史的一部分。例如,玩家可以扫描太空中的重力异常。如果玩家找到一个并成功导航到这个神秘的跳跃点,他们可以将导航计算机中的跳跃飞行轨迹记录卖给一家太空公司,以高价下载给其他用户。但真正的奖励是用它们来命名星系或跳跃点。

允许用户创建原创内容是一个关键的设计目标。我们的开发套件允许玩家为正在进行的RSI船只交易网络设计新的船只,甚至为非官方的多人模式定制船只和物品。

这都是关于游戏体验和与他人的互动。我们计划在这个宇宙中加入许多社会元素。因为这个宇宙充满了变数,它会产生一些部门或力量。例如,放弃公民权利,生活在地球保护之外也是一个完全可行的选择。我们预计一些玩家会被犯罪活动所吸引,要么是为了帮助执法,要么是为了保护银河系免受外国入侵者的侵害,或者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赚钱。我们希望包括所有这些社会因素

由玩家行为驱动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如果太多人将铁矿石运输到新匹兹堡的冶炼厂,钢铁价格将会下跌。低买高卖,你知道吗?).

社会的代价落在了游戏中文明星系的贸易上,不得不支付贸易关税来换取法律和秩序。想要更多利润吗?尝试外域——远离地球的基础设施和保护。缺点是没有军队或当地警察来保护你免受机会主义海盗的袭击。

金钱不是一切。你可以是商人、矿工或工业巨头。积累巨额财富,或者只是完成足够的任务,过上舒适的生活,升级飞船。

空间是空的,但你从不孤单。如果你一个人在网上遭到伏击,给你的朋友发一个求救信号。如果他们在附近,他们可以跳进星系来救你。在每场战斗中,玩家的位置都将留给你的朋友,这样你就可以集中力量在战斗中支持你。

更大的航天器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多人行动模式。如果你有一个更大的宇宙飞船,你的朋友可以加入来控制炮塔,修理系统或者成为你的飞行员。想象一下千年隼,由汉·索洛驾驶,卢克负责炮塔。

所有宇宙飞船的精确模拟你想要完美的牛顿力学吗?这一定是!宇宙飞船可以像现实世界一样控制它的轨道和方向。

智能飞行控制系统与今天的F-35战斗机相同。这些飞船可以通过导线控制从玩家那里接收输入指令,并且经过转换后,它们可以准确地将指令传送到发动机和推进器,以获得满足玩家要求所需的推进力。

航天器的动态控制行为是通过各种物理变量精确计算的。飞船可以根据你的需要给矢量提供推进力。这是什么意思?对许多部件造成损害的综合可能性对航天器的机动性有不同的影响,从而产生许多作战策略和结果。

飞船的重要部件!由于我们对物理和飞行动力学的完整模拟,各种组件将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如果门螺旋桨坏了,会对船的机动性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如果你升级螺旋桨的平衡和推进力,将会导致不同的游戏。扔掉货舱,你的回合将在混战中充分发挥。

细节是目前AAA级游戏的十倍!市场上大多数所谓的“AAA”游戏角色模型现在只有大约10,000个多边形,最多只有30,000辆车。在星际公民中,角色模型中的多边形数量将达到10万,战斗机中的多边形数量将达到30万,星际飞船中的多边形数量甚至将达到700万!这样的细节是无与伦比的,游戏中的视觉体验将是前所未有的完美!

在游戏中,你能看到的所有飞船,甚至飞船上的设备都将非常清晰。每一艘宇宙飞船都由100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大部分和现实中一样清晰。如果一个组件在战斗中损坏,你会感觉到副作用。

游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能见度,从1公里长的运输机到27米长的战斗机,甚至是1.8米高的飞行员,一切都将呈现在同一水平上。放大运输船的面板,你会发现它的纹理细节与27米战斗机完全一样。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加载,也不会失去任何视觉准确性。

我真的能感觉到太空战和飞船的规模。因为游戏具有无缝的可扩展性,你可以从舰桥窗口观看战争,或者直接跳到驾驶舱与敌人战斗。

操纵杆、手柄、鼠标和键盘都受支持。我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被迫选择呢?

高级外围设备支持作为我们对高端游戏承诺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支持更具异国情调的游戏爱好者设备,如双杠杆控制、飞行椅和方向舵踏板。这些都是关于沉浸。只要你有设备,我们可以支持它。

这就是虚拟现实。我们已经预定了奥库斯裂谷,并将在星际公民/42中队支持他。谁不想坐在驾驶舱里,把手放在操纵杆和加速器上,然后转过头去追踪泄漏的敌机?

下一代,今日(TODAY)基于Crytek的一流CryEngine 3代技术。明星公民的引擎是用来衡量计算机现在和未来的标准。

电脑游戏爱好者的朋友们!当您升级电脑时,星空公民将使用您额外的处理器内核、内存或图形处理器。这就是为什么你是一个电脑游戏玩家——你渴望成为一个先锋,而不是沉溺于过去。

特征系统

《星际公民》不是传统的网络游戏,但它确实具有网络游戏的特点,如多人连线、开放和可持续的世界、微交易和完整的经济体系。当然,你也可以玩单人游戏。克里斯·罗伯茨强调,这款游戏绝不是一个预算在10万或50万美元的小制作。这是CryEngine3,价值数千万美元。

《星际公民》不同于传统网络游戏的原因是,游戏中的战斗可以在网上和其他人一起玩,也可以在网下自己玩(独立的部分叫做中队42)。然而,游戏中的战斗场景适合60到100人,所以很多人在连接时可以真正体验到“大场景”。

在无尽的空间里,玩家可以选择成为私掠者,而其他玩家可以成为赏金猎人。当然,许多玩家只想运输货物,甚至有些玩家愿意在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漫游——就像EVE一样。不管玩家想做什么,他们首先必须有一艘宇宙飞船。基于强大的CryEngine 3,航天器非常细致。克里斯·罗伯茨展示了其中一个航天器,它由数百个独立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对航天器的物理运动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强大的损伤模拟效果能真实反映不同部位损伤对航天器的影响。

玩家可以在船内行走,其他玩家可以登上其他人的船。克里斯·罗伯茨说,只要你足够富有,你甚至可以拥有可以搭载其他玩家船只的巨型战舰。当然,你可以控制飞船,其他玩家可以控制火炮。简而言之,作为一款空间模拟游戏,玩家可以体验到越来越复杂的空间互动元素。

游戏评估

在3月9日的“和平”展览上,个人电脑平台空间模拟战争游戏“明星公民”以7460万美元的众筹再次发布了两个新的游戏视频。最近,外国媒体《析构网》的主编专门为这两个视频写了文章,表达了他对《星际公民》的评论。

以下是对国外游戏媒体析构网站总编辑乔丹·德文的评价:

作为明星公民的门外汉,我一直关注游戏的开放发展。这一发展势不可挡。所以我喜欢新发布的视频。打斗场面非常激烈,照片上满是破碎的碎片——游戏的效果令人满意。炸毁飞船?是的,很酷。让我和你一起战斗。

有趣的是,在一分钟内,整个巨大的宇宙飞船被击落,这感觉非常像“百万吨碎片”的场景。

从乔丹·戴佛尔的评价来看,他和所有关注明星公民的人一样,对新视频中的激烈打斗场面非常满意和向往。然而,正如他所提到的,目前星际公民的开放发展势不可挡,游戏官员也提到,复杂的战斗效果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限而无边的宇宙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有限而无边的宇宙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 考虑到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弱得

多 , 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体物理上。他认为, 宇宙才是广义相对论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

爱因斯坦 1915 年发表广义相对论, 1917 年就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人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 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 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 有限就是有边, 无限就是无边。爱因斯坦把有限和有边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一个长方形的桌面, 有确定的长和宽, 也有确定的面积, 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时它有明显的四条边, 因此是有边的。如果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 无论朝哪个方向爬, 都会很快到达桌面的边缘。所以桌面是有限有边的二维空间。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 成为欧氏几何中的平面, 那么, 这个欧氏平面是无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我们再看一个篮球的表面, 如果篮球的半径为 r , 那么球面的面积是 4πr2 , 大小是有限的。但是, 这个二维球面是无边的。假如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 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所以, 篮球面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按照宇宙学原理, 在宏观尺度上, 三维空间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爱因斯坦认为, 这样的三维空间必定是常曲率空间, 也就是说空间各点的弯曲程度应该相同, 即应该有相同的曲率。由于有物质存在, 四维时空应该是弯曲的。三维空间也应是弯的而不应是平的。爱因斯坦觉得, 这样的宇宙很可能是三维超球面。三维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体, 而是二维球面的推广。通常的球体是有限有边的, 体积是 3/ 4πr3 , 它的边就是二维球面。三维超球面是有限

· 10 ·

无边的, 生活在其中的三维生物( 例如我们人类就是有长、宽、高的

三维生物) , 无论朝哪个方向前进均碰不到边。假如它一直朝北

走, 最终会从南边走回来。

宇宙学原理还认为, 三维空间的均匀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的。爱因斯坦觉得其中最简单的情况就是静态宇宙, 也就

是说, 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这样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时刻均匀各向同性, 就永远保持均匀各向同性。

爱因斯坦试图在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的

假定下, 求解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场方程非常复杂, 而且需要知

道初始条件( 宇宙最初的情况) 和边界条件( 宇宙边缘处的情况) 才能求解。本来, 解这样的方程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是爱因斯坦非

常聪明, 他设想宇宙是有限无边的, 没有边自然就不需要边界条件。他又设想宇宙是静态的, 现在和过去都一样, 初始条件也就不

需要了。再加上对称性的限制( 要求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 , 场方程就变得好解多了。但还是得不出结果。反复思考后, 爱因斯

坦终于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 广义相对论可以看做万有引力定

律的推广, 只包含“吸引效应”不包含“排斥效应”。而维持一个不

随时间变化的宇宙, 必须有排斥效应与吸引效应相平衡才行。这

就是说, 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不可能得出“静态”宇宙。要想得出

静态宇宙, 必须修改场方程。于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排斥

项”, 叫做宇宙项。这样, 爱因斯坦终于计算出了一个静态的、均匀

各向同性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一时间大家非常兴奋, 科学终

于告诉我们, 宇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是有限无边的。看来, 关于

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3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科学家证实了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宇宙喷泉”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太空网和福布斯新闻网报道,在世界各地32台望远镜的合作下,包括中国的3台望远镜,科学家首次证明了两颗中子星的合并可以产生接近光速的喷流。这正是2017年让人类探测到引力波的一对1.3亿光年外的“恒星”中子星。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2017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欧洲处女座引力波探测器等机构联合宣布,人类首次从两颗中子星的合并中探测到一种新型引力波,并“看到”了合并所发出的电磁信号。

与该事件相关的辐射和X射线余辉被延迟,峰值出现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后约150天,然后相对迅速地下降。然而,科学家们对解释余辉辐射的模型有不同的看法,即产生的伽马射线爆发和余辉射流的形式是什么?一种解释是,喷流受阻,无法避开两颗中子星合并时喷射出的富含中子的物质。另一个是喷射流没有障碍,它被称为“茧”的大角度向外流动所包围。去年的观测数据相对支持第二种模型。

然而,为了最终确定具体的结构,由意大利科学家领导的小组利用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32个独立射电望远镜(其中三个位于中国昆明、上海和乌鲁木齐)观测了事件发生后207.4天的射电余辉(伽马射线爆发的余辉)。他们的研究表明,这既不是“茧”喷流,也不是堵塞的“窒息”喷流,而是一种真正的速度极高的喷流,就像喷泉一样,接近光速。

这是第一次确定由两颗中子星合并形成的喷流的具体形式。研究人员认为,大约10%的双中子星合并事件会形成这样的“宇宙喷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属于哪个星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属于太阳系,这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其中之一,同样是密度最大,质量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的起源原本是太阳行云,大概就会有40亿岁到46亿岁。地球会呈现出蓝色表面的面积,已经达到5.1亿平方公里,其中29%是陆地,71%是海洋。

地球的特点

从太空看地球会呈现出蓝色,地球的外部有大气圈,水圈,还有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生命体里面唯一的一个天体,还会包括有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中文地球这一个词汇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一开始引入的是来自于意大利的一位传教士。在进入到清朝后期,西方近现代科学才开始逐渐引入到中国,中国人开始慢慢的接受,地球这个词会被广泛的使用。至今为止,人们在说到地球时,都会从这一方面来谈论。

宇宙是怎么来的

宇宙是由多个物质组合在一起,其中包括时间,空间,能量以及物质,是一切空间以及时间的综合体。一般理解的宇宙,主要是指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里面,会包括一些不同的能量,不同的物质。宇宙根据大爆炸的模型推算,估计已经有将近200亿年,所谓的大爆炸理论,一开始是由火球爆炸而形成。根据近现代的研究发现宇宙并不是永恒的,而是一直都在不停的膨胀。

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

地球是行星。地球一直都会从西向东自转,在自转过程中会围绕着太阳。地球的内部还会分成三种不同的分类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在地球上还会有一个天然的卫星,这就是月球将月球和地球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天体系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地月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银河系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的质量是太阳的多少倍?宇宙有多少颗恒星?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物质约90%集中在恒星内,银河系里还有气体和尘埃,其含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银河系所有的恒星的总质量倾向于认为有7000亿个太阳质量,而据计算,1颗恒星的平均质量是太阳的质量的0.7倍,那么7000亿个太阳质量也就是意味着有10000亿颗恒星了。宇宙中太约有800亿-1250亿个星系,有着800万亿亿颗恒星,其误差是10倍左右,也有人计算是5000万亿亿颗恒星,与实际情况不会超过6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暗物质或许出现在宇宙大爆炸之前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怀疑宇宙质量的80%来自暗物质。然而,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仍然没有解决。现在,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暗物质可能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8月7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提出了关于暗物质如何诞生以及如何通过天文观测来验证的新观点。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粒子物理学和天文学之间的新联系。如果暗物质由大爆炸前存在的未知粒子组成,它们将对星系的分布产生奇怪的影响。这种联系可以用来探测暗物质,并验证大爆炸是否真的是宇宙甚至时间的开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博士后研究员、论文作者Tommi Tenkanen解释道。

尽管人们对暗物质的起源知之甚少,但天文学家已经证明,暗物质在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没有直接观察它们的方法,但科学家通过它们的引力效应知道它们的存在。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一定是大爆炸的产物。他们努力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搜索都失败了。

“如果暗物质确实是大爆炸的残余,那么在许多情况下,研究人员应该在不同的粒子物理实验中看到指向它们的直接信号。”

在一个新颖而简单的数学框架的帮助下,前卫的研究表明它在宇宙开始繁荣之前就存在了。人们认为,宇宙本身的迅速膨胀导致了大量被称为标量(场)的特定类型的粒子。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了一个标量粒子,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

“我们不知道暗物质是什么,但如果它与标量粒子有关,它们可能比大爆炸更古老。通过构建一个数学场景,我们不必在可见物质和暗物质之间添加新的交互方式。”坦卡门解释道。

虽然暗物质在大爆炸之前就出现的想法并不新鲜,但是其他的理论家却没能想出一个数学解决方案来支持这个想法。他说,新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总是忽略暗物质起源的最简单的数学方案。

他还提出了一个实验想法,通过观察宇宙物质分布中暗物质层的特征来验证暗物质的起源。

“虽然在实验室里很难找到它们,但它们的存在可以在大规模天文观测中揭示出来。当欧几里德的卫星在2022年发射时,我们也许能够找到暗物质的起源。这将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发现...可以用来窥探大爆炸前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科学家实验室模拟极端宇宙环境:欲解开宇宙之谜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希望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基本的物理情况,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一些暴力现象。

在科学家建立的第三个极端宇宙模型中,他们模拟的强大宇宙粒子“加速器”(如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将等离子体推开几十万光年。科学家希望找出这些能量“助推器”是如何工作的,以便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宇宙的理解。

“我们使用高能激光束来创造物质的极端状态,在原子水平上,我们使用最先进的X激光源来分析这些物质的状态。”齐格弗里德,SLAC实验室的科学家?齐格弗里德·格伦泽说。

第一项研究的目的是,如果陨石撞击到石墨天体的表面,是否可以转化为钻石。科学家预测,这种撞击可能会将石墨转变成一种叫做兰斯德尔的钻石,这种钻石比传统的钻石更坚硬。

"兰斯德尔·斯通的存在一直有争议,但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格兰特说。

研究小组使用高能激光脉冲加热石墨表面。激光脉冲可以向样品中发射冲击波并快速压缩。随着超快X射线穿过样品内部,研究人员成功地观察到冲击波改变石墨原子结构的过程。

第一项研究的目的是,如果陨石撞击到石墨天体的表面,是否可以转化为钻石。研究小组使用高能激光脉冲加热石墨表面。激光脉冲可以向样品中发射冲击波并快速压缩。随着超快X射线穿过样品内部,研究人员成功地观察到冲击波改变石墨原子结构的过程。

直到格兰兹和他的同事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进行了实验,只有那时他们才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使用实验室的高功率骏利激光快速压缩和加热液态氘样品(即氘)。然后他们还用x光观察样本结构的变化。

该团队发现,当压力达到250,000个大气压,温度达到7,000华氏度(3,871摄氏度)时,氘确实从中性的绝缘液体变成了离子化的金属液体。

“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当跃迁发生时,最初在重氢分子中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原子会分离,”保罗说,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保罗·戴维斯说,“冲击波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似乎将氘分子分成两半,导致它们的电子变得自由,从而导电。”

在科学家建立的第三个极端宇宙模型中,他们模拟的强大宇宙粒子“加速器”(如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将等离子体推开几十万光年。这些“加速器”和储存在其电磁场中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少量能量极高的粒子,产生短而强度极高的伽马射线。

科学家希望找出这些能量“助推器”是如何工作的,以便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宇宙的理解。该实验还可以为设计更好的加速器提供新的灵感。加速器是许多基础物理实验和医疗设备的核心。

研究人员认为磁场重联现象可能是宇宙加速器的主要能源之一。磁重联指的是磁场线在等离子体中断开,然后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结合在一起,并释放磁能的过程。

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模拟来确定等离子体在这些实验中的行为。

“如果将来有人想通过实验研究粒子如何从磁场重联中获得能量,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他们提供一个诀窍。”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西摩?塞缪尔·托托里卡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宇宙出现两个“超级气泡” ,正向我们吹来宇宙射线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新浪科技新闻,北京时间3月2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强大x射线探测器在一个遥远的星系中观测到两个“超级气泡”。

这两个超级气泡,就像两个明亮的质量,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人们认为它们是由落入黑洞的物质产生的,它们的功能类似于一个强大的“宇宙粒子加速器”。

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两个超级气泡的能量比日内瓦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量强100多倍。观察图像显示,超级泡泡是紫色的,可以释放大量能量,非常热,并且可以释放x光。

超级气泡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超高能宇宙射线”已经被美国宇航局的无线电、x光和光学组合成像技术捕获。超级泡泡释放的x光由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光天文台观察,结合美国宇航局哈勃望远镜的光学数据,美国宇航局可以创建超级泡泡的大面积图像和特写图像。

美国宇航局表示,紫色超级泡泡位于螺旋星系NGC 3079中,距离地球6700万光年。较大的超级气泡直径为4900光年,较小的超级气泡直径为3600光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观测表明,螺旋星系NGC 3079中的宇宙粒子加速器正在超级气泡边缘产生高能粒子。

由于这些超级气泡位于螺旋星系NGC 3079的中心区域,主流假设是这些超级气泡是由星系中心和周围气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此外,专家推测这些超级气泡可能主要是由星系中心年轻炽热恒星释放的高能宇宙风形成的。

目前,已知的类似现象是银河系中心释放的费米气泡产生的伽马射线,这是在10年前美国宇航局费米卫星拍摄的图像中发现的。美国宇航局补充说,我们将继续在其他星系寻找类似的高能超级气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宇宙深处的照片是怎么被拍出来的?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当张玉舟深处的一个星云的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被宇宙的浩瀚和神奇所震惊。要问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大多数人知道它是由望远镜拍摄的,但许多人不知道它是在长期曝光状态下由望远镜拍摄的。

不可能用望远镜直接看到照片中华丽的场景。那一刻,我们的眼睛接收到的光子太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为了接收尽可能多的光子,人们试图将望远镜的透镜做得更大。较大的透镜有助于接收来自遥远恒星的光子。事实上,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长期暴露。

拍照时,按下快门不到一秒钟,一张照片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光将从透镜进入并照射在光敏元件上。光敏元件上的数千万个光敏点将记录照射在其上的光子。一张完美的照片必须有正确的曝光度。如果曝光量太大,照片会闪闪发光,在晚上变成白天。如果光线输入太小,照片会变暗,所以控制曝光时间非常重要。

对于天文照片,因为星空太暗太弱,需要长时间曝光。曝光时间越长,获得的光子越多,照片就越清晰、越完美。大型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都是在长时间曝光的条件下获得的,持续几个小时。这只是目标的清晰图像。对于遥远的宇宙深处的微弱天体来说,它几乎是看不见的,或者说是暗淡的,这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只要曝光时间足够长,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有许多天体,而宇宙深处的天体一般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才能出现。

2004年,哈勃望远镜拍摄了一张南部天空的天体熔炉星座的空白空间的照片,并将其曝光了几个小时,获得了哈勃的深空照片HUDF,其中显示了数以千计的昏暗和非常遥远的星系,密集排列,成为当时最深刻的宇宙图像。

十年后,哈勃再次将其镜头聚焦在南部天空的一小块夜空上,并观察了50天,累计曝光时间超过200万秒。如此长时间的曝光占据了另一个XDF的视野。这是多张照片的马赛克,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宇宙的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