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耳锥尾鹦鹉(20篇)

血鹦鹉鱼是居家生活中的风水吉祥物,常被叫做红财神、财神鱼,血鹦鹉鱼的全身通红,那么,黄耳锥尾鹦鹉?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告诉大家黄耳锥尾鹦鹉吧!

浏览

1897

文章

1000

篇1:派斯奎特鹦鹉的外形特点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斯奎特鹦鹉

野外的派斯奎特氏鹦鹉是新几内亚岛上56种鹦鹉中最稀少、族群情况最脆弱的两种鹦鹉之一,它们面临着许多危机严重影响它们的数量与生存条件。

派斯奎特氏鹦鹉体长46厘米,体重600~800克。脸部没有羽毛、鹰喙状的喙部等特征状似兀鹰或秃鹫,外表与一般的鹦鹉很不相像,黑色与鲜亮的红色毛羽相当美丽,有些族群的体型差异甚大,该鹦鹉不会与其他任何物种的鹦鹉混淆,体羽仅有黑色和红色的颜色,有裸露的面部皮肤和长喙,方尾加强了其特殊的形体轮廓。 在成年雄鸟的脸上耳部附近有一块红色的斑点,胸部和上腹部的羽毛棕色,有浅灰色边框,这些地方呈现出鳞片状外观;底部的其他的地方的和翅膀的一部分覆羽鲜红色;顶帽、颈部和背部黑色,臀部和尾巴形成明显的对比,是暗红色,一、二级飞羽和外侧覆羽深红色。尾巴相对较短,为黑色。鸟喙黑色,虹膜酱色,腿灰色。 两性仅有微小的差异,成熟的派斯奎特氏鹦鹉可由外表区分性别,雌鸟眼睛后面没有红点存在。幼鸟和父母的外观十分接近。幼鸟的羽毛比成鸟暗淡。眼睛后面的红点浅,虹膜灰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鸡尾鹦鹉寿命的饲养方法 鸡尾鹦鹉的生活习性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鸡尾鹦鹉寿命饲养方法鸡尾鹦鹉的生活习性

鸡尾鹦鹉寿命的饲养方法

鸡尾鹦鹉由于对食物的要求不高,一点儿都不挑食的那种,因此它们的体格比较健壮,抗病力强。易饲养易繁殖,非常适合初入门者饲养。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很少发生死亡现象。但要注意不要断食、断水,饲料不要太单一。

野生鸡尾鹦鹉喜欢在地上找食吃,通常吃种子,草,树叶和树皮(来源于各类树木,灌木和其他植被)。此外,野生的鸡尾鹦鹉还吃蛴螬和其他不同的昆虫。每日2次,早晨日出后不久,消耗大约2.72克植物食粮。到了晚上,大约在天黑前一个半小时,摄取量大约在4.25克,一天进食接近700克。

饲料主要有谷子、黍子、稗子、稻谷、麻籽、葵花籽、鸡蛋小米、油菜或其它青菜等。粒料搭配比例谷子40%,黍子20%,稻于10%,麻籽20%,葵花子10%,把几种饲料混合均匀即可。鸡蛋小米在配鸡蛋小米时,应在每1千克小米中加2克食盐和4~6克多种维生素、钙粉和微量元素。

鸡尾鹦鹉的生活习性

在野外的鸡尾鹦鹉通常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觅食,不常发现数百只聚集的情形,在水源区经常可发现与虎皮鹦鹉一起大群结集,主要食物为种子及谷类,在一些地方是农业害鸟,澳洲北部的族群会四处迁移栖息,南部的族群则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一般是成群栖居在枯树枝上。在河流,溪流的附近活动,作为群体其活动范围依傍着水源地。在溪水中饮水同时洗澡,因为大多数鸡尾鹦鹉都很爱洗澡。

野生鸡尾鹦鹉喜欢在地上找食吃,通常吃种子,草,树叶和树皮(来源于各类树木,灌木和其他植被)。此外,野生的鸡尾鹦鹉还吃蛴螬和其他不同的昆虫。每日2次,早晨日出后不久,消耗大约2.72克植物食粮。到了晚上,大约在天黑前一个半小时,摄取量大约在4.25克,一天进食接近700克。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广布于全澳洲,尤其是内陆地区,没有分布在北部的约克角半岛、澳洲的滨海地区或是数量较少,塔斯马尼亚岛的族群多为澳洲本土引进与逃脱的笼养鸟。人工养殖以使该物种遍布世界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血鹦鹉的基本介绍 血鹦鹉的品种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基本介绍-血鹦鹉的品种

血鹦鹉的基本介绍

十四年前,在中国台湾,一个人将自己鱼场里的红魔鬼和紫红火口养在一起,结果无意中的阴错阳差之下,雄红魔鬼居然和同居雌紫红火口产下一群稀奇古怪的新的鱼种出来,这就是血鹦鹉了。由于血鹦鹉是两种不同物种杂交所产生的新物种,所以它们自身是无法繁殖后代的,要得到血鹦鹉只能买进红魔鬼和紫红火口来交配。而对于由两种鱼类交配产生的血鹦鹉,又有什么特性呢?

1、血鹦鹉性格比较温和,可以和体型差异不大的其他鱼类混合饲养,但由于血鹦鹉是两种慈鲷鱼类的混合产物,也具有轻微领域性,有时候也会攻击其他比它们体型小的鱼,但是,它们呈心形的嘴巴构造要吞下其他鱼类也是较为困难的。

2、血鹦鹉的体质极其强悍,它们很少会生病,血鹦鹉的身体较强壮,极少生病,对水质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几乎用弱酸性到弱碱性的水质都可以很好的饲养它们。

3、血鹦鹉在变更水质或者水温偏差较大的时候,体色会暂时褪化成浅淡的肉白色,直到适应了环境又会慢慢恢复。所以如果发现血鹦鹉体色褪化时,也无需担心,等到血鹦鹉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就又能够恢复成原本的颜色。

4、血鹦鹉具有挖掘底砂的能力。血鹦鹉挖掘底砂的能力很强,所以在饲养它们的环境中如果要种植水草,那么就要选择颗粒较大的砂砾。

5、血鹦鹉虽然能够产卵,可是是不会孵化的。由于血鹦鹉是由两种鱼类杂交产生的,所以他们无法产生后代,虽然能够产卵,但仍是无法孵化的。

血鹦鹉的品种

1、血鹦鹉。

血鹦鹉的体色是血红色的,体幅较为宽厚而尾柄较短。血鹦鹉的嘴脸较像鹦鹉,它有一双大眼睛,小巧的嘴巴,身形也较为娇小,最大体长也仅有20厘米。

2、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是血鹦鹉的变种,它的头顶有肉瘤隆起,体色为大红色,体长也比血鹦鹉较长,最长可达30厘米以上,寿命也有8年左右。一般区分金刚鹦鹉和普通鹦鹉鱼,主要是看鱼的头背部的形状,普通鹦鹉从眼睛正上方看头背交接部位一般是凹陷下去的,金刚鹦鹉是突起的。成年金刚鹦鹉一般明显起头。

3、紫鹦鹉。

紫鹦鹉是人工选择强健的血鹦鹉个体,然后喂给特殊饲料进行人工增色的血鹦鹉。

4、一颗心鹦鹉。

一颗心鹦鹉则是利用手术的方法剪掉仔鱼尾巴的血鹦鹉,倒立时看像心的形状。

5、独角仙鹦鹉。

独角仙鹦鹉也是采用手术的方法,把仔鱼背鳍的前端修剪成犀牛角的样子的血鹦鹉。

6、糖果鹦鹉。

糖果鹦鹉则是用注射的手法使血鹦鹉变紫、蓝、黄、橙颜色,但这些颜色都不能够耐久。此外还有用激光染色的吉、福、财、寿等字样的血鹦鹉鱼。

7、元宝鹦鹉。

元宝鹦鹉的头背部交接部位不像普通鹦鹉那样凹陷很多,而是比较圆滑的弧线直接过渡下来,身体明显短圆,肚大。元宝鹦鹉继承它的父本红魔鬼的遗传基因,领域感比较强,不过鉴于元宝的嘴型是O型嘴或者月牙嘴,基本不能闭合,所以攻击性也不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

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

鹦鹉鱼怎么养?

1、鹦鹉鱼的养殖方法。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性情温和。食量很大,杂食性,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都可以喂给。每天可以喂两到三次。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新鱼入缸因为水质的突然改变会有变色,适应环境和调整水质以后会逐渐好起来的。最好先不要在鹦鹉鱼的缸里混养其他品种的鱼。水族箱中最好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经常敲击水族箱,使鹦鹉鱼形成习惯;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们出来觅食;和胆量大些的鱼混养,带动它们活动。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会看到它们同类之间在打架,增加饲养的数量就会减少打架的现象。由于性情活泼好动,鹦鹉还喜欢搬弄底沙。可与玛丽、珍珠、剑尾、丽丽。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2、鹦鹉鱼的繁殖方法。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血鹦鹉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鹦鹉鱼和鹦鹉鱼之间不能繁殖后代,而雌性的鹦鹉鱼和某些品种的雄性鱼,是可以杂交出后代的。鹦鹉鱼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鱼杂交而成。由于它是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种,所以雄性血鹦鹉是不具备生殖能力的。鱼卵的染色体也就无法整齐配对,所以胚胎不能发育成为仔鱼。用雄性的火口、红魔鬼为鹦鹉卵受精,理论上是应该可以的。有些雌鹦鹉还能和罗汉杂交。

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

1、白点病。

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

治疗方法: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2、肤霉病。

又称水霉并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病原体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色吸蜜鹦鹉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吸蜜鹦鹉是一种比较嘈杂的鹦鹉,看起来还是非常的漂亮的,这让红色吸蜜鹦鹉能够更好的获得他人的喜爱。不过红色吸蜜鹦鹉是比较吵闹的鹦鹉,所以饲养之前要先想好自己是不是合适饲养,那么红色吸蜜鹦鹉如何饲养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红色吸蜜鹦鹉在我国台湾的市场上比较常见,人工繁殖的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红色吸蜜鹦鹉的颜色算不上多彩,但也足够绚丽,以红色为主。因为最尖的缘故喜欢啃咬,很多新手刚养的时候有点手足无措,其实这类的鹦鹉的对付方法,在网上已经非常的多了。比如很多人知道的,就是用坚固耐咬的笼子,用具。一般都是笼子都是金属材质的,用具也是一金属或者陶瓷的。除此之外,还会提供新鲜的小树枝给它玩耍和啃咬。

红色吸蜜鹦鹉的性格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刚买回来的红色吸蜜鹦鹉很安静,别以为红色吸蜜鹦鹉就是一个安静的鸟儿。它们其实闹腾的很。说实话,小编就有接受不了。大家在饲养之前一定要清除这一点。尤其是家人,邻里之间能不能接受这一点。还有就是红色吸蜜鹦鹉可以全年繁殖,所以如果没有那个经济能力的话,最好不要去养一对异性,不然可能你送人都来不及。

红色吸蜜鹦鹉的喂养也是很简单的,主要是用玉米、葵花籽、花生等饲料进行饲养,偶尔喂养一些水果或者蔬菜。主要是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平衡,还有在不同的季节提供不同的主体喂食。比如冬季增加花生的喂养,比如夏季增加水果的喂食。这样在不同的季节,也能很好的应对红色吸蜜鹦鹉的消耗。当然,还有别的时期,比如繁殖期,育雏期,幼鸟期,老年期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蓝顶亚马逊鹦鹉产自哪里?蓝顶亚马逊鹦鹉的简介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蓝顶亚马逊鹦鹉产自哪里?蓝顶亚马逊鹦鹉的简介

蓝顶亚马逊鹦鹉产自哪里?

蓝顶亚马逊鹦鹉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都是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大部分白天被人看见的时候不是在觅食,就是在高枝上休憩,这时候非常安静,个性并不算太胆小,可以在有限度的距离之内接近观察;如果发现危险的时候,会发出非常尖锐刺耳的鸣叫然后飞走。在飞行的时候相当吵杂;偶尔在傍晚栖息的树木附近会聚集数量很多的族群。也有迁移的习性。迁移的地点则视食物充足与否来决定;偶尔会造访农耕区、果园以及牧场等地,造成农作物相当大的损坏。

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偶尔也会以农耕区的谷类和作物为食。

是较常见的亚马逊鹦鹉之一,卓越说话能力及美丽的外表常受人们青睐,是很适合作为家庭宠物鸟的亚马逊鹦鹉,这种鹦鹉不像其它黄头系的亚马逊鹦鹉有侵略性。

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青绿顶亚马逊鹦鹉分布于巴西的许多地区,黄翼亚马逊鹦鹉则分布于玻利维亚北部、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及巴西部分地区。

蓝顶亚马逊鹦鹉的简介

青绿顶亚马逊鹦鹉(学名:Amazonaaestiva)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外表帅气。羽毛大部分是绿色。眼睛虹膜桔色。头冠、眼喙之间和大腿处分布有黄色。在翅膀的转折处有少许红色点缀,羽毛边缘呈黄绿色。翅膀的飞羽和翼角都泛紫光蓝色。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地。

青绿顶亚马逊鹦鹉体长38cm,有二个亚种。指名亚种体重375-450g;黄翼亚种体重400-500g。外表靓丽,鹦鹉身体主要呈绿色,绿色的羽毛边缘为深绿色。头部前额呈明亮的蓝色,头冠处蓝白两色羽毛交错出现。耳部、面颊和头顶随意地分布着黄色。翅膀弯曲的前端部分有着红、黄色的羽毛分布;主要飞行羽和覆羽为绿色,尖端为蓝紫色;次要覆羽中间会有红色的羽毛;尾巴为绿色,尖端黄绿色。鸟喙为灰黑色,虹膜为桔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绯胸鹦鹉品种简介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小绯胸鹦鹉

小绯胸鹦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鹦鹉,因为很会学人说话,所以不少人会选择它们做宠物。不过想要让小绯胸鹦鹉开口讲话,主人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有可能在长时间努力的训练下,小绯胸鹦鹉并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你得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当然,除了会学人说话外,一身美丽的羽毛也是它们能吸引爱鸟者注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它们的养殖难度也不高,所以饲养它们的人不在少数。

在国内,小绯胸鹦鹉也有一些俏皮的别名,比如鹦哥和莺哥,在西南部地区比较多见。而在国外,它们也主要集中于亚洲的几个国家,比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柬埔寨、缅甸等。

中文学名:小绯胸鹦鹉

二名法:Psittaculaalexandr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属:鹦鹉属

种:绯胸鹦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非洲灰鹦鹉的生活习性 非洲灰鹦鹉繁殖方法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非洲鹦鹉生活习性非洲灰鹦鹉繁殖方法

非洲灰鹦鹉的生活习性

非洲灰鹦鹉说话能力强,天资聪颖,智商高,以擅长模仿人语闻名。觅食的时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动,喜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有时也会至农作物田园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尤其是玉米田。非洲灰鹦鹉可以在长途跋涉中搜索果树,尤其在旱季会季节性迁移。栖息时聚集大群,非常嘈杂,在休息和在飞行中都会发出嘎嘎的鸣叫、口哨声和尖叫声,除了能够模仿人类的语言,也发现这种鹦鹉在野外可以模仿其他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声音。

饲养非洲灰鹦鹉要选用坚固的金属鸟笼,并有足够空间以供活动,同时亦要预备不同种类的玩具满足它们的好奇心并有助消磨时间,减低它们待在笼中的焦躁烦厌感,免得养成咬毛症。除了供给均衡营养的食物外,钙质的补充尤其重要,它们生性善妒,害羞,希望受重视,若长时间受冷落,无聊,感觉沮丧很容易导致拔毛症的心理病,所以应给予大量玩具及足够陪伴它们的时间。

非洲灰鹦鹉繁殖方法

非洲灰鹦鹉繁殖期开始于3岁左右,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东非约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干燥季节。筑巢在离地面10-30米高的树洞内,通常一窝产2-3枚卵,偶尔4枚。孵化期28至30天,幼鸟刚孵出时只有14-16克重,5厘米长,约75-80天后羽毛长成,离巢期大约80天,圈养的非洲灰鹦鹉可以活到50岁。

刚引入饲养的非洲灰鹦鹉成鸟通常十分紧张与不安,尤其是野生。通常表现的非常焦虑,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较长,它们算是中大型鹦鹉中比较安静的种类,不常打扰它们就不太会吵杂,但是灰鹦也是中大型鹦鹉中较容易养成拔羽恶习的种类之一,无聊、焦虑、缺乏关爱、空间狭孝压力、营养不均衡等因素皆有可能导致拔羽症,饲主宜多加注意和照顾,手养的幼鸟非常可爱迷人,它们过人的模仿能力使得主人在饲养的过程中特别有趣,许多幼鸟在主人用心教导之下就学会说话,是很理想的宠物鸟,须提供多样性的食物,各种蔬菜、水果、种子、坚果、谷物需均衡提供,尤其是钙质的摄取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可以添加维生素补充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辨别虎皮鹦鹉的年龄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虎皮鹦鹉(详情介绍)

虎皮鹦鹉不仅有活泼的性格还会学人类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它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饲养的过程中能给饲主带来无穷的欢乐。一般情况下,虎皮鹦鹉的寿命大概在7-10年左右。如果你不知道饲养的虎皮鹦鹉生日是哪一天,那一定要知道辨别虎皮鹦鹉的方法。总结性来说,虎皮一般5到6月龄就成熟了。成熟后的鹦鹉在头部顶上会有一块区域都附上同一色的毛,颜色光亮,羽纤维较幼年时的要粗,也就是俗称戴帽子。此外,虎皮幼年时,爪皮红嫩。年龄越大,颜色越为发青发深。要想准确的知道虎皮鹦鹉的年龄,还是应该看脚的鳞片,越粗糙鳞片间隔越小代表鸟的年龄越大。具体的说,虎皮鹦鹉幼鸟的额头上分布有大量的斑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退却,直至成年时全部褪完。头部会有一块纯色区域(绿色系和黄色系的为黄色,蓝,白,灰为白色)。而老鸟该区域的羽毛杂乱。幼年期的虎皮鹦鹉,眼睛为全黑,看上去十分可爱;成年后会逐渐出现白仁眼(出现白眼珠)。成年公虎皮鹦鹉幼鸟的喙为蜡黄色,并在尖端有黑色(大部分鸟),成年后逐渐变为灰褐色,刚成年的鸟也许仍是蜡黄色,但成年过后一段时间就会变色,有些则一旦成年就变色最后,幼年期的虎皮鹦鹉的脚及其稚嫩,一般为粉红色,刚成年的颜色变化不大,但一段时间后变化相当明显,脚爪变得粗糙,也不会像幼鸟那样肉肉的,颜色变成类似蓝墨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紫冠亚马逊鹦鹉的饲养知识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冠亚马逊鹦鹉

紫冠亚马逊鹦鹉驯养的好也会学人讲一些简单的话,但说话能力比不上其它鹦鹉。该鸟个性较为害羞与沉稳,适应能力比较强,通常适应期过后即十分健康强壮。幼鸟比成鸟好看。紫冠亚马逊鹦鹉在野外最喜食无花果、其次是浆果、坚果、花朵、树顶的嫩芽也会在香蕉林或玉米田等农作物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农人也常射杀它们。它们通常是在树洞筑巢。一般占据树栖啄木鸟的巢穴,甚至白蚁丘中的旧巢。繁殖季从2至6月,繁殖期前后会变得相当嘈吵,求偶时雄鸟通常会竖起颈部的羽毛,摆动翅膀和尾部,雌鸟一次约产下2-4枚卵,孵化期间为26-28天,通常不会每只都顺利孵化,雏鸟约8周后羽毛长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鳞头鹦鹉的饲养方法 鳞头鹦鹉的价格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鳞头鹦鹉饲养方法鳞头鹦鹉的价格

鳞头鹦鹉的饲养方法

饲养鳞头鹦哥需要定期供应新鲜的枝叶,尤其是供鹦鹉攀爬的小木棍和略粗的小枝,喜欢泡澡,经常洗澡是一个很好选择。易感冒,尤其是驯化前,但一旦驯化就具有抗药性。避免温度突然变化,应保持温度高于15℃。用笼中笼设离一个受保护的隔离区,这样可以躲避阳光过度照射。如果冬季非常寒冷,在户外养护需要有一个热源。鳞头鹦鹉因为出众的学习能力,和乖巧安静好相处的特性,成为很受欢迎的派翁尼斯鹦鹉。

鳞头鹦哥是典型的杂食性鹦鹉,喜食新鲜水果与蔬菜,在繁殖季节具有攻击性且会叫。家庭饲养可以喂食种子,包括葵花籽,花生,蔬菜水果等等。在养殖过程中也可以提供豆类等补充钙和绿色食品。

在北美,在野外的繁殖季节从2月或3月延伸至6月或7月。雌鸟一般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24-26天。雏鸟羽毛丰满要8-12周。人工饲养的鳞头鹦哥,第一周的雏鸡最好是让父母照顾,然后喂养各种绿色食品和黄粉虫。玉米芯是一种最佳的断哺食品。到了繁殖季节,咄咄逼人的雄鸟常常会非常强势,保护雌鸟的一种选择是剪短雄的翅膀。

春天繁殖季节时,这种鸟可能一改原本安静温和的模样,也会发出叫声不输葵花鹦鹉的音量,这种可怕的情形大约会持续三个月,之后又回复原本平静的生活。其间,雄鸟又比雌鸟具攻击性。

鳞头鹦鹉的价格

鳞头鹦鹉还是比较多朋友喜欢的,目前市面上这种鹦鹉的价格大概在1500左右吧。

鳞头鹦哥温驯友善、个性沉稳。它们个体一般大小,但体格较一般中型鹦鹉大一些,才成年后的体长约为30cm左右,体重依亚种不同平均在233-293g之间。

鳞头鹦哥头上的羽毛经常性的以鳞片状竖起。成鸟羽毛一般暗绿色,下体苍白,青铜色、棕色和褐色相杂,前额和洛雷斯黑绿色,下颏是沉闷的蓝色,喉咙带的羽毛有金属光泽,臂部红色,尾下覆羽蓝色和黄绿色。鸟喙暗黄色,喙基深灰色,白色裸眼环的前后端有两段灰斑,眼睛深褐色。

鳞头鹦哥不像其它鹦鹉喜叫,当它们受到惊吓时或者是繁殖季节才会叫。这种鹦鹉非常聪明,学历能力很强,喜欢爬来爬去活动。那么家庭饲养需要提供怎样的生活环境呢?

饲养鳞头鹦哥需要定期供应新鲜的枝叶,尤其是供鹦鹉攀爬的小木棍和略粗的小枝,喜欢泡澡,经常洗澡是一个很好选择。易感冒,尤其是驯化前,但一旦驯化就具有抗药性。避免温度突然变化,应保持温度高于15℃。用笼中笼设离一个受保护的隔离区,这样可以躲避阳光过度照射。如果冬季非常寒冷,在户外养护需要有一个热源。鳞头鹦鹉因为出众的学习能力,和乖巧安静好相处的特性,成为很受欢迎的派翁尼斯鹦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必要给鹦鹉吃滋养丸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亚历山大鹦鹉(详情介绍)

常听饲养鹦鹉的朋友们反映关于喂食这方面的问题,一日三餐按时不说,还常常换着花样去准备,重要的是它们依旧会有挑食的情况发生,于是有的人说干脆天天给鹦鹉吃滋养丸好了,又省事又有营养,何乐而不为?可是,鹦鹉真的需要吃滋养丸吗?

其实在野外的鹦鹉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去摄取适合它们的食物。可是在家养条件下我们没办法顾及到那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它们提供新鲜水果蔬菜,各式谷物和发芽种子等来弥补它们营养素的不足。而滋养丸多用人工合成,里面添加一些营养元素,可关键是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这样的情况,如果盲目采用滋养丸给鹦鹉当主食的话必然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

而且,据小编观察,大多数鹦鹉对滋养丸都没有兴趣,有的就算在饥饿的情况下也宁可喝水都不碰滋养丸,看来 它们还是喜欢吃天然的食物呢。所以如果你的鹦鹉愿意吃滋养丸的话,最好还是和其他天然食物混合在一起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学名:Arasevera)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中等体型的鹦鹉之一,面部无羽毛,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尾极长,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说话能力比较类似于大型金刚鹦鹉,也比小型金刚鹦鹉强一些。

栗额金刚鹦鹉身长40-49厘米,体重307-387克。鸟体为绿色,前额靠近鸟喙的地方为深棕色,头顶带有些蓝色的羽毛,脸部有白色的裸皮,裸皮带有横向深棕色的细条状羽毛,沿着裸皮外围有一圈深棕色的羽毛围绕在脸部;翅膀前方弯曲的地方为红色,内侧的次级覆羽也为红色,主要飞行羽之覆羽为蓝色。尾巴内侧羽毛底色为绿色,上方为红棕色,尖端带有蓝色。内侧的尾巴和飞行羽部份为深橘红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橙色。

该物种是中体型金刚鹦鹉中最大的一种,尾巴就占了身体长度的一半,身体大概只有非洲灰鹦鹉那种大小,只是体型比较瘦长些。和其他小型金刚鹦鹉的最大分别就是前额有着栗色的羽毛,脸部的白色裸皮上也有着深棕色的条状羽毛,裸皮的外围带有一圈栗色的羽毛,这也就是该鹦鹉名称的由来。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栗额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森林,有树木的草地、和森林相邻的平原、雨林地带的边缘地区、充满次要植被的地区、有棕榈植物的沼泽区等;此外村庄、农耕区也偶尔有他们的踪迹。

在繁殖季通常以3到15只的小群体行动,有时候也会聚集比较多的数量,在栖息的树木周围会聚集比较庞大的群体,常常和橙翅亚马逊鹦鹉以及红腹金刚鹦鹉一起行动;在清晨会相当吵杂的聚集前往觅食,大多是在飞行的时候才看的见,在野外个性谨慎害羞,只有在觅食的时候才能悄悄接近,因为要躲避天敌所以喜欢栖息于树梢,在林间,身体的颜色提供了最佳的保护色,只要静静的不动很难被察觉。通常有迁移的习惯,迁移的地点完全视食物的充足与否而定,叫声粗哑刺耳,有时候在飞行或是接近目标的时候会发出连续不断刺耳粗糙的声音,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听见。

个性活泼好动、友善温驯、外表憨厚傻气,体型虽为小型金刚鹦鹉,却有着和大型金刚鹦鹉一样好的语言能力,虽然叫声粗哑刺耳,但是比起大型金刚鹦鹉巨大的音量比较能让人接受,也比大型金刚鹦鹉更容易训练学习些小把戏,对于喜欢金刚鹦鹉却没有庞大空间饲养,又无法忍受大型金刚音量的饲主而言,栗额金刚是很好的选择,因此它们在欧美是很受欢迎的中型金刚鹦鹉。

主要食物为种子、水果(无花果以及棕榈树的果实)、浆果、果,此外农耕区的玉米和谷类也是该物种喜欢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虎皮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似乎是一种非常会挑地方生活的动物,我们都知道,野生的虎皮鹦鹉在澳大利亚有广泛分布,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国家则较少会出现野生的族群。就拿在中国生活的虎皮鹦鹉来说,它们基本上都是被人工饲养的,少数从笼中飞出的虎皮鹦鹉也会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等问题而死亡。

想要找到虎皮鹦鹉,你可以去农场、森林、灌木丛或草原等地,一般它们都会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在自然环境中,虎皮鹦鹉喜欢成群出行,通常它们的群体中会有数十只甚至数百只鸟儿,有时它们群体中鸟儿的数量甚至可能上万,可谓是一个壮观的群体。如果被惊吓,那么一个群体的鸟儿都会飞开。

虎皮鹦鹉在野外觅食时也有时间段,首先在天刚刚亮时,它们会去饮水,然后就开始上午的觅食。当中午太阳较大、气温较高时,它们则会在树荫中休息,到下午气温下降时再继续寻找食物。黄昏后,虎皮鹦鹉则返回“家中”。由于虎皮鹦鹉的体色跟环境相似,所以它们在觅食时不会被轻易发现。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主人首先要注意笼舍的选择,金属笼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他材质的一些笼子可能会被虎皮鹦鹉啃坏。根据季节的不同,主人要适当改变饲养方式,比如夏季要避免鸟儿遭到阳光直射,而冬季则要做好保温工作等。当然,为了保证虎皮鹦鹉能健康地生活,主人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好,比如及时清理笼舍、保证饮水的干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蓝顶亚马逊鹦鹉的形态特征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蓝顶亚马逊鹦鹉

蓝顶亚马逊鹦鹉成年后的体长约为38cm左右,卓越的说话能力以及美丽的外表深受人们亲睐,是很适合作为家庭宠物鸟的亚马逊鹦鹉。蓝顶亚马逊鹦鹉有二个亚种。指名亚种体重375-450g;黄翼亚种体重400-500g 。外表靓丽,鹦鹉身体主要呈绿色,绿色的羽毛边缘为深绿色。头部前额呈明亮的蓝色,头冠处蓝白两色羽毛交错出现。耳部、面颊和头顶随意地分布着黄色。翅膀弯曲的前端部分有着红、黄色的羽毛分布;主要飞行羽和覆羽为绿色,尖端为蓝紫色;次要覆羽中间会有红色的羽毛;尾巴为绿色,尖端黄绿色。鸟喙为灰黑色,虹膜为桔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林肯港鹦鹉的品种简介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林肯鹦鹉

林肯港鹦鹉(Port Lincoln Parrot)目前共有三个亚种。由于他们分布比较广,因此栖息地也比较广,它们主要在开阔的尤加利树林、灌木丛、农地果园、海岸地区、沙漠区、郊外、公园等地活动。在澳洲北部的族群会有季节性的迁徙。中文学名: 林肯港鹦鹉中文别名: 林肯鹦鹉英文名: Port Lincoln Parrot二名法: Barnardius zonarius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纲: 鸟纲目: 鹦形目科: 鹦鹉科族: 纽澳鹦鹉族亚种: 3种分布: 澳洲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蓝头金刚鹦鹉的饲养知识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蓝头金刚鹦鹉

如果你喜欢安静且不占空间又容易饲养的宠物那么绝对属蓝头金刚鹦鹉了。他们的寿命比狗猫还要长,平均寿命在25年左右。寿命的长短与饲养环境以及饮食都有密切的关系。蓝头鹦鹉属不算太吵杂的鸟,啃咬的破坏性也较小,生性较沉稳、安静,个性害羞,容易紧张,温驯、高贵没有攻击性,不喜欢拥抱但热爱主人的抚摸。蓝头鹦鹉是很漂亮很有魅力且很理想的宠物鹦鹉,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母鸟的个性更是甜美亲人。除繁殖期外通常群居,在栖息的树上或食物充足的地方常聚集大批的族群,夜间休息时则是小群栖息在树顶上,通常在树梢间觅食,偶尔也会到玉米田吃农作物,导致农业损失,除了部分地区,它们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鸟类。蓝头金刚同于一般金刚鹦鹉,需要较高热量与多样化的食物种类来维持良好健康,坚果类、种子类、蔬果类都是必备的日常食物,搭配适量的高品质鸟饼干与维他命等营养添加剂会使它们更加健康,与一般金刚鹦鹉一样很爱啃咬且破坏力强,饲养者多会提供树枝木材供其咬嚼,适当的洗澡会保持其羽毛色泽及健康,蓝头金刚适合养在较宽敞可供飞行的鸟舍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桃面爱情鹦鹉的喂食要点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桃面爱情鹦鹉

桃面爱情鹦鹉的体温比人的体温要高,通常鸟的体温在38.3-39.4°。因此在喂食的时候饲料的温度则应接近鸟的体温,不宜太凉,也不宜过烫。食物过凉桃面爱情鹦鹉可能会有拒食现象。家庭饲养的桃面爱情鹦鹉的主食主要以小米500克,鸡蛋两个,多维葡萄糖30克或施尔康一粒(二者取其一,施尔康碾碎)喂食,主要是补充桃面爱情鹦鹉对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求,这点对桃面爱情鹦鹉的繁殖尤为重要。因为桃面爱情鹦鹉缺乏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会造成死胎、出壳率低、幼鸟成活率低。 辅助饲料:油料饲料有花生仁、葵花籽、小麻籽、苏子、油菜籽(取一样即可),稗籽、谷子、草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喋喋吸蜜鹦鹉的品种简介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喋喋吸蜜鹦鹉

喋喋吸蜜鹦鹉的外形非常引人注目,它们身体为红色,肩膀为暗红色,还有着像披风般不同程度的黄色羽毛,大腿和翅膀的颜色为绿色。和很多吸蜜鹦鹉一样,喋喋吸蜜鹦鹉也是以花粉、花蜜和果实为食物。

中文学名:喋喋吸蜜鹦鹉

拉丁学名:Lorius garrulus

别称:红猩猩、噪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亚科:吸蜜鹦鹉亚科

族:吸蜜鹦鹉族

属:Lorius属

种:喋喋吸蜜鹦鹉

亚种:3亚种

分布区域:印度尼西亚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Chattering Lory

英文名称:Yellow-backed Lory

保护状况:IUCN易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黄颈亚马逊鹦鹉的寿命 黄颈亚马逊鹦鹉的价格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黄颈亚马逊鹦鹉寿命黄颈亚马逊鹦鹉的价格

黄颈亚马逊鹦鹉的寿命

在原产地亚马逊鹦鹉的繁殖季节是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孵化期28天左右,大约65-70天羽毛长成。因此幼鸟上市一般是在北半球的冬天。亚马逊鹦鹉寿命很长,平均为40-50年之久,一些大型种类甚至可以超过60年,因此如果您愿意,他们完全可以作为终老一生的伴侣鸟。亚马逊鹦鹉的性成熟期也较其它同等体型的鹦鹉长一些,大约需要5年时间才能达到完全成熟,此后可以在10几年内进行稳定的繁殖。

尽管大部分亚马逊鹦鹉可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繁衍,但是与灰鹦鹉、折衷鹦鹉等高产的种类相比,它们的繁殖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们是十分称职的父母鸟,通常双亲共同参与育雏。一对成熟的亚马逊鹦鹉每年大约可产卵1-2窝,育雏3-4只。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除专业繁殖场外,个人饲养繁殖成功者鲜而有之,宠物鸟大多依赖进口。人工产量相对较地低也是亚马逊鹦鹉价位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以繁殖销售为目的饲养者而言,亚马逊鹦鹉似乎并不是最佳选择。

黄颈亚马逊鹦鹉的价格

黄颈亚马逊鹦鹉国内4万左右,国外要便宜很多。但是不同的地区、品质价格会稍微的有所不同。

黄颈亚马逊鹦鹉是一种说话能力非常强的鸟儿,只要训练得当,它们足以令你“叹为观止”。可是虽然黄颈亚马逊鹦鹉很会讲话,但是它们也会很吵闹,因此在饲养这样一种鹦鹉前,主人必须确定饲养它们不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困扰。当然,黄颈亚马逊鹦鹉也有安静的时候,比如野生的黄颈亚马逊鹦鹉在觅食的时候就非常安静。

黄颈亚马逊鹦鹉的身体主要呈绿色,而据黄颈亚马逊鹦鹉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会猜想这种鹦鹉的颈部可能是黄色的。的确,黄颈亚马逊鹦鹉颈部是有黄色羽毛的,不过有些个体的颈部就没有较为明显的黄色羽毛。此外,黄颈亚马逊鹦鹉幼鸟一般在颈间也是没有黄羽的。

黄颈亚马逊鹦鹉也有别称,比如有些人们会将它们称作黄颈亚马逊鹦哥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