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麻姆拉诺神庙(汇总20篇)

水神庙亦称明应王殿,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麻姆拉诺神庙,供大家参考!

浏览

205

文章

90

篇1:杨寨火神庙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杨寨火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寨火神庙:位于长社路街道办事处杨寨社区。清顺治年间(1644—1662年),杨寨村民和商人为祈求火神爷保佑,在村南修建了一座火神庙,坐北朝南,硬山式建筑,面积18平方米,庙地20余亩,新中国成立后分给贫农耕种。现庙宇保存完好,庙四周盖起了民房,存石碑四通,镶于左右山墙下:一通为重修火神庙碑,刊立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夏;一通为重修金妆火帝神像记,镌刻于清乾隆元年(1736)夏;一通为重修火帝真君祠,镌刻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一通为火神祠买地碑,镌刻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四通碑均保存完整。火神庙门框石柱上的楹联为:“职任火政,功德照耀千古;位居离宫,光辉赐炜天壤”。2010年6月,杨寨火神庙被长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长葛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寨社区:杨寨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社旗火神庙

全文共 2917 字

+ 加入清单

社旗神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火神庙位于赊店镇中心,山陕会馆东侧,相距l00多米,面迎南中心街,北依中中心街,是一座宏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

于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创建火神庙碑记》记载,火神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至雍正六年(公元l729年)竣工,历时四年。其始建年代晚于关帝庙(清康熙年间)而早于山陕会馆。由此可知,其时赊店已较为繁盛。相继建起了老庙(明崇祯年间)、小关帝庙、大关帝庙和火神庙四座庙宇。因镇内当时制造烟花爆竹的“炮房”较多,加之镇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并有不少草房,易发火灾,为了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为此由镇内“炮房”行业牵头,集资兴建了火神庙。火神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有关火神,多种古籍皆有记载。火神之说起源有四:一曰祝融;一曰炎帝;一曰回禄;一曰王灵官。火神庙即为敬奉火神之庙宇。

火神庙整体建筑原有宫、阁、祠、殿共计79间。东半部为主庙建筑,西半部为道房建筑。庙宇建筑群呈长方形,东西宽34米,南北长85米,占地面积为2890平方米。其建筑格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山门、大戏楼、木牌楼、大拜殿、大座殿,其拜殿和座殿前后左右对应建有陪殿四座(12间),戏楼两边建有钟、鼓楼,钟、鼓楼向北接建东、西两座陪殿,紧接向北又建东西廊房各6间;南大门临街房5间、北屋、西屋、过厅、正厅等共29间。原道房院西北角有一大花园,内有各种奇花、异草、鱼池、假山,是庙内道士休闲处所。

火神庙整体庙貌雄伟、壮观,居全镇中心,座北向南,最南边建筑为山门,山门建筑和戏楼连为一体。山门为五间,硬山顶、马头墙,上有砖雕花草和飞马图样,正脊中间饰置麒麟驮莲花宝瓶,内插下大上小的一串宝珠,两端饰置有“龙吻吞脊”,间饰有天马、斗牛、麒麟、狎鱼、獬豸等,四条垂脊也饰有吻兽,牛、马、狎鱼、獬豸等构件,南坡中间饰一组菱形绿边黄心琉璃瓦,前檐筒瓦装饰有大肚佛钉帽两排;北面戏楼为卷棚顶飞檐挑角,两挑角各置一个神将,下悬风铎。

正门出三间前檐五尺,檐下有四根合抱粗的木明柱支撑,明柱下有须弥座型石柱础,束腰处高浮雕有“八宝”、“异兽”、“狮子”、“哮虎”、“神马”、“神牛”、“奔鹿”等图形,檐下置有三攒七彩斗拱,其空间为单拱。额枋、雀替上面布满木雕卷草、牡丹,正间额枋高浮雕“二龙戏珠”。正门东侧辟有拱券门,门额上方嵌有砖雕匾额,中间砖雕阳刻“炽而昌”三个大字,再上边为二楼的圆形窗户;西侧门匾额是砖刻“丽乎正”三个大字。北面戏楼二层前台和后台两边呈“八”字墙相连接,戏台后檐为木板围栏、中间雕饰回纹图案,两边雕饰浪花图案;戏台东西两边中间为圆木立柱,两侧各竖前后四根方形石柱,柱上石雕楹联三幅。

北面对联是:

对月清歌不亚广陵之曲;

当花妙舞何殊西子之姿。

西面对联是:

其中大观那得头头都是也,

此间细领究之着着皆真耳。

东面对联是:

剧戏当场假笑啼中真面观, .

解人寓意外留连处内心知。

在戏台北面22.9米处为“木牌楼”。木牌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宽3间,长7米,宽4.5米,高l0米,建在一座长ll.7米,宽9米,高O.5米的砖石砌筑的台基上,楼顶用灰色板筒瓦覆盖。此牌楼以六根合抱粗木柱排列成两个对角三角形,左右各立三柱。三柱间距为l.5米,两边六根柱南北各置以高2米的抱鼓夹柱石,夹柱石上雕琢姿态各异的雌雄大小数十尊狮子,或蹲或卧或立、幼狮多是爬上雌狮身背,有的相依怀抱;雄狮多呈“斗宝”等多种状态。l2个抱鼓石面,均浮雕梅、兰、竹、菊、牡丹、松、柏等图案,构图典雅、清秀、脱俗、有趣,雕刻工细,引人人胜。牌楼上下各部构件满布精湛秀丽的木石雕图。主楼檐下大额枋上,深透雕《二龙戏蛛》及《福禄寿三星》图,背面雕以《双凤朝阳》图,额枋下的龙、凤板代替额枋,其上迎风匾额,南面雕刻楷书“光天垂象”四字,匾额左下边刻款:“首事人,聚兴店,四顺厂,中和店、孙志明,杨如琼”等二十二个铺、厂、店及五家个人的名称。背面迎风板匾额雕刻楷书“利永民生”四字,其意是永远为百姓造福。其额枋两厢的陪楼迎风板上,雕刻有《八仙过海》、《鹿鹤同春》、《麻姑献桃》和四季花鸟图等,造型生动逼真。牌坊上部主楼为五重叠斗拱,正侧面皆为九踩,耍头雕成龙头状,平板枋上的平身科为三踩单昂,翘头两边出450斜拱,斜拱上雕刻象首耍头,主楼正脊中间立有3米高的浅绿色陶瓷玉象驮宝瓶,瓷象下边正脊两面各立一块长50公分、宽30公分的石刻竖式匾,南面雕刻楷书“吉星高照”,北面亦是雕刻正楷“风调雨顺”。左右两端饰置大吻兽前视吞脊;其垂脊、戗脊、角脊、围脊等均满布卷草牡丹和“二龙戏珠”;各挑角亦均满布吻兽、武士等,各角下悬风铎,将整个牌楼装饰得非常瑰丽、精巧、美观。综观整个牌楼造型玲珑精巧,雕饰工艺华美,为中州少见的牌楼建筑杰作,具有珍贵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对研究古代牌楼建筑、雕刻艺术、建造形式、造型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距牌楼北5.5米处为火神庙拜殿前的月台,牌楼与月台之间有一石条夹碎石引路,直通月台南边五步石条台阶,月台东西两边相映亦有五步台阶,靠月台北面是拜殿,拜殿为卷棚顶,上覆以灰色筒瓦,前坡面中饰绿色菱形图案,拜殿额枋雕刻多饰卷草、缠枝牡丹和二龙戏珠图样,拜殿中间前后均是格窗屏风,左右次间前墙有花格亮窗,后为砖墙,内壁原来画有彩色神仙壁画。在拜殿之后丈五远的位置建立座殿,面宽l3米,进深7米,高12米,硬山顶,左右山墙前为马头墙,殿顶为灰色筒瓦覆盖,前后坡各间饰绿色琉璃瓦菱形图案,正脊饰置了3米高的金狮驮宝瓶内插一串火珠,两端各饰置龙吻相向吞脊,间饰天马、斗牛、狎鱼、獬豸等构件,殿前檐出墙体l米,并有四根合抱粗的木柱承重支撑。前墙三间均是花格亮窗,檐下有檐枋,雀替布满木雕图案。座殿内壁原有神仙彩色壁画,中间筑有神台高l.5米,台上塑有5米高的火神泥胎。

火神庙的庙会兴盛期当数清乾隆,历代不衰。每年阴历正月初七,举办三天盛大庙会,远近乡镇神社及善男信女都来朝拜进香,大放鞭炮,香烟弥漫,戏台演出三天大戏,人山人海,甚是隆重。此火神庙陪殿甚多,因而还敬有财神、关公、玉皇大帝、文昌帝君、老君、鲁班、菩萨、送生奶奶、十八罗汉等等民间崇敬的诸神。民国十七年(1928年),冯玉祥治豫,在此办起了学堂。逐步拆掉了道房,东西廊房,东西陪殿、东西钟鼓二楼等庙房建筑,原有建筑仅存山门、戏楼、木牌楼、卷棚拜殿。

1982年将火神庙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河南省文物局拔款5万元,县拔款3万元,修复了火神庙“山门”和“戏楼”。1999年,省文物局又拔款l2万元,对木牌楼进行了翻修。现在所保留下来的几处主体古建筑,其风格面貌如初。虽历经近三百年的风雨战火,如今仍不失古代建筑艺术之丽姿风采。纵观该庙整个建筑,其突出特点是古朴雄伟,工艺精湛,特别是木牌楼,建筑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火神庙建筑原来遍布全国各地,但保存至今的甚少,河南仅存商丘与赊店两处火神庙,而赊店火神庙特别是木牌楼相对而言建筑工艺最为独特,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堪称中州名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卡纳克神庙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卡纳克神庙(Karnak Temple Complex)是底比斯(Thebes)最为古老的庙宇,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也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侧的是献给Montu神的,占地2.5公顷;另一个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形为秃鹫的Mut女神,现在尚未发掘。

在卡纳克神庙的周围有孔斯神庙和其他小神庙,每个宗教季节仪式从卡纳克神庙开始,到卢克索神庙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排着圣羊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

卡纳克神殿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树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这些石雕彩绘的大柱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几十个世纪。

卡纳克神殿内石柱犹如原始森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被横梁和柱头分去一半后,光线渐次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Karnak Temple Complex

必去理由: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埃及[Egypt]

景点所在省、州:卢克索省 [Luxor Governorate]

景点所在城市:卢克索 [Luxor]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利应侯神庙碑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利应侯神庙碑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利应侯神庙碑位于涉县井店镇,年代为元。

利应侯神庙碑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井店镇:井店镇 0驻地井店村,位于涉县东北部,距县城8.5 公里。境域东部、西部为山区,山前坡地倾向中部,形成黄土岗壑,略为平缓。铁矿石储量丰富。1996年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有21个自然村,置28个村民委员会,37843口人。社会总产值6210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3556万元。耕地29670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为主,果品以花椒、柿子、核桃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赵公明财神庙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赵公明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赵公明财神庙以华夏正财神赵公明故里和财神历史传承为核心,坐落于财神赵公明故里——陕西周至县集贤镇,它以三进财神殿为核心建筑院落,以偏殿和小庙构成众神体系,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综合展示园区,打造以财神故里、众神传说、集贤鼓乐为代表的民俗旅游。

赵公明,名朗、玄朗、字公明,生于商朝末,曾任大夫之职,后隐居终南山。因他入黑水峪,(今西安市黑河水库)擒黑虎为民除害,受到尊崇爱戴。传说:赵公明修仙得道,被玉皇大帝封为五路财神之首,(福禄寿喜财)主管人间财富,华夏民俗文化一直尊崇财神赵公明,俗称财神爷,灶王爷,黑虎爷,财政部长。千百年来在世人心目中祭拜财神会带来好运。

中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六位,赵公明被奉为华夏第一正财神,千百年来已被世人公认。相传,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出生羽化都在终南山下陕西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赵大村。赵公明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

据传,赵公明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被尊为华夏第一正财神。

地址:西安市周至县赵公明财神庙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9-87118888

开放时间:

9:00-18:00

门票:6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赤山石洞口宣王傩神庙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山石洞口宣王傩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洞口傩文化的起源,据当地杜氏家谱中“傩自周始”的记载来推断,石洞口的傩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石洞口现存的傩庙综合杜氏家谱中所述: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29年)由时任萍乡知县杜谷珍之子杜传芳倡头集资兴建,至今有622年历史,期间进行过几次重修。

傩面具是傩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号。随着历史的进程,它的内涵愈来愈丰富,覆盖面愈来愈宽,从原始的驱逐疫鬼,发展到驱恶、逐疫、祛灾、避难、镇邪、占卜、治病、求子、求财、祈禄、纳吉等等。随着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和人类思维能力的逐渐提高,傩面具的形象也慢慢丰富起来,道、教两教神话中的人物、神诋、历史英雄人物、民间故事、传说人物,充实了傩面具形象队伍。逐渐朝着宗教化、世俗化、人性化、写实化的方向发展。据石洞口从事傩祭活动的老道士遗存下来的道书中所列举的明清时期傩神面人物有600多个,其中有天神、地神、冥神,历史人物、征战英雄。这些傩神除在庙中的神殿上挤得满满的外,凡居住在石洞口的百姓家都在家中设了神案,供奉着一两只或三四只傩神面具。真可谓家家设神案,户户有傩神。

石洞口的傩舞(旧时叫仰傩神、踩傩神或跳傩神)历史上就誉满萍城,并逐渐从娱神演化成人的文化活动。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就任萍乡知县的胥绳武,写过一首咏傩《竹枝词》:“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有个事,顽随衡去跳傩神。”石洞口傩舞,音乐古朴,舞姿粗犷,色彩神秘,且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痕迹,不仅有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给现代艺术以借鉴和启迪,还为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乃至东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活教材。

石洞口傩文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新“出土”以来,先后被选入首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会、“中华百绝”博览会、南戴河“万博文化城”展览会、香港国际傩面具展览会、第五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上展览、展演,为提高萍乡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前些年应邀赴宝岛台湾参加客家文化活动月,傩舞“土地赐福”、“钟馗驱邪”和“和尚道士观风水”轰动了全台,十四家新闻媒体对石洞口的傩舞表演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石洞口傩舞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当了排头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先后有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多批傩学专家学者前来石洞口考察探秘。国内亦有不少傩学专家学者前来专访。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石洞口真可谓是傩文化的宝库,“三宝”(傩庙、傩面具、傩舞)圣地。

石洞口地理位置优越,距萍乡市区只有五公里,与秋收起义广场和安源纪念馆遥相呼应,形成了品字型的旅游框架。

目前,萍乡傩文化已成为国家AAAAA级古色文化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石邮傩神庙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石邮傩神庙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邮村距南丰县城约30公里,是一个有近2000人的以吴姓家族为主的自然村,村边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明代傩神庙。据考证,这也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的傩神庙。

石邮村傩神庙位于村西南口,是一幢三开间的清代建筑,为青砖砌成。傩神庙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元代建筑风格。据村谱记载,傩神庙始修于明代,毁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并从村北的塖头山移至现在的位置。1985年春节,傩神庙不慎失火,傩神神像、面具俱毁,仅存石刻庙门,后来村人集资照原样修复。

现在看到的傩神庙,朱红大门八字朝外开,上方刻红底黑字“傩神庙”三字,两侧有一对武将砖雕,一人执斧,一人握锤,脚踏狮形瑞兽,背插翎旗。檐口线角有一对形制较小的文官砖雕,各手执“平安吉庆”、“天官赐福”竖联。檐口外侧下方亦有两对人物砖雕,似是戏文故事。门畔有一副石刻楹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殿内约30平方米,正中有神台,傩神太子端坐其上,脸涂金粉,口角含笑,金冠龙袍,年轻俊俏。傩神太子身后有红幔,平时放下,正月十六搜傩晚上掀起,里面有十二位傩神的小塑像(大神有两尊),对应十一个面具角色。正中坐一小偶人,活手活脚,称为“傩崽”,白脸朱唇,金冠红袍,亦十分俊美。最左边有近年村人后加的一个观音神像。神台上方高挂匾额,书“浩气光天”,匾额下有锦幅“正法久住”。神台左右分别是吴姓支祖太尹公像和土地神。殿内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东边放条凳、蒲团等杂物,西边庙祝居住。面具平时藏在神台上的0-,跳傩时取出,挂于傩神太子上方。日常的清洁、上香等任务由庙祝负责。石邮村傩神在远近乡人心目中很灵验,经常有信士来上香许愿、占卜问事。以至民间流行的观音、如来在此地供奉的人并不多,傩神成为石邮村和附近百姓信仰的主要神祗,常年香火不断。除了逐疫驱邪,傩神太子和傩崽还兼有送子的意味,被当作送子神。石邮村的傩神包括傩神太子、傩崽和面具。村人尊称面具为“圣像”,共十三个。村民认为,傩崽是傩神太子的替身,而圣像是地位较低的傩神,它们都受傩神太子的统领,就像打仗有主帅和大将一样。面具摆放的位置有严格规定,在傩神庙中,傩神太子坐于神台,十三个面具分两排挂在神台上方。

石邮村:石邮村位于南丰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距三溪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饶三”公路穿村而过。全村现有村民288户,1102人。耕地面积980亩,山林面积14700亩。石邮村民以吴姓为主,铺以罗、刘等杂姓,世代族居,耕耘为生,民风纯朴。石邮因傩舞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石邮傩舞历史悠久、古朴神秘,傩舞仪式包括“起傩、演傩、搜傩、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田庄全神庙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田庄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庄全神庙

时代:元至清

地址: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田庄村中

田庄全神庙,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西山墙存碣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0.1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548平方米。。中轴线分布有舞楼(不存)、正殿,两侧分布有妆楼、钟楼(东)、厢房房、耳殿。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风格,其他为明清遗物。

正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斗拱五铺作双抄,琴面昂,补间隐刻斗拱。梁架采用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

2019年10月7日,田庄全神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田庄村:田庄村(tiánzhuāngcūn)位于陵川县附城镇北10公里处。相传古为田姓立村,故名田庄。为独立行政村。有居民609人,耕地面积1033亩,相传名剧《蝴蝶杯》系出于田庄村在武昌经商的一个商贩之手。田庄村居住集中,历史上行政区划略有调整。本级行政村地理位置位于太行山脉浅山丘陵地带。东与崇文镇花落村相邻,南与本镇北马村相接,西与岭西村,北与礼义镇梁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童女神庙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 又叫库玛丽神庙,在宫殿广场和杜巴广场的交接处,矗立着一座三层红砖建筑。它面向宫殿广场,门口有石狮把守,这就是童女神庙,建于1757年。院里居住着一个小女孩(Kumari),她是挑选出来的女神的化身。直到她长大到了青春期后,才可以重新成为正常人而离开女神院。 神庙的阳台和窗户上有华丽精致的木雕,雕刻的复杂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在尼泊尔各类寺庙中都是比较少见的。 院里三层楼的庭院被精工细雕的木制阳台和窗户团团围住。女神是不允许被照相的,但她不在时,这座庭院可供照相。庭院里还有一座微型寺庙,内有“学习女神Saraswati”的塑像。女神院旁边的大门是用来遮盖巨大的花车。每年,这辆花车都要载着女神在加德满都市内-,这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尼泊尔加德满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水神庙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水神庙在-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左傍霍山,面临泉源,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 由山门(上筑舞台)、仪门、明应王殿位居寺内后部当心,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宽深各五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殿内塑水神明应王及其侍者像十一尊,皆为原作。 四壁满布壁画,内容为祈雨降雨图及历史故事,南壁东侧戏剧画中赏行当齐全,化妆、服装、道具、乐器、幕布、布景、舞台等,反映了元杂兴盛时期的真实情景,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整个画面绘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构图严谨,色彩纯朴浑厚,人物传神达意,笔法苍劲有力,是我国元代壁画中的佳品。

山西临汾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雷家坡窑神庙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雷家坡窑神庙为铜川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家坡窑神庙位于印台区陈炉镇雷家坡村,年代为清。

2017年4月24日,铜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窑神庙建筑所在整个高台。

建设控制地带:雷家坡小学整个院落。

陈炉镇:陈炉镇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市区东南20公里处,辖两个社区,18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99.7平方公里,人口1.98万人。陈炉镇制瓷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宋元以后著名的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并逐渐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最重要的制瓷窑场和瓷业 生产基地。千百年来,陈炉镇瓷业兴盛,炉火不熄,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口烈士陵村财神庙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河口烈士陵村财神庙为如东县文物保护单位。

河口烈士陵村财神庙位于河口镇烈士陵村。

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外墙外延2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建筑外墙南侧外延10米以内,东侧外延10米以内,西侧外延10米以内,北侧外延10米以内。

烈士陵村:河口镇烈士陵村东与本镇双港村交界,南与本镇立新桥居委会接壤,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146亩,总人口4213人,外来人口37人。全村共有30个村民小组,定编村干8名;共有党员122名,下设12个党小组,村支部委员会由7人组成,党支部书记戴晓斌同志负责支部全面工作,副书记三名,委员三名。本支部122名党员中党员干部致富能手23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神庙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神庙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神庙位于略阳县嘉陵南路,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氐羌族风格戏院建筑群。整座院落依据地势高差而建,占地2000余平方米,整体建筑体现了"由外见墙不见木,由内见木不见墙"的建筑特色,注重彩绘和木雕板绘。庙内有反映古代民俗民情、神话传说、传统礼节、戏曲故事的彩绘与木雕板绘近400幅,具有极高的文物考古研究价值和极强的民俗旅游吸引力。

据《略阳县志.艺文志》载:“王爷庙(即江神庙或水神庙)岁已亥庚子(应为道光十九,二十年)间重加丹垩,金碧辉煌。”又据“重修文昌庙碑”记载,是道光二十一年重修的。始建何时,尚无碑碣佐证。据推算,最晚在明末清初就有此建筑。现在共三联两院,面阔二十二米,进深五十五米,建筑面积约一千二百一十平方米。紫云宫,又名新江神庙,在略阳县城内高台子小学。四合院连古戏楼一座,两边厢房十二间,两头连接古式钻尖式钟楼鼓楼各一座。元宵节时,还会有猜灯谜活动。

江神庙最大特点,是重于木雕和彩绘,注重外观华丽,富有地方性和民族色彩,这些古建没有汉族古建的斗拱装饰,大量使用挡封板,以便遮盖檐椽和内部的梁架结构。它借助斜撑的角柱承受翼角上翘的压力,而斜撑的木柱,是一只全雕而肥硕凶猛的木虎,给古建增添了威严和别致的格调。古建上的板绘艺术,有兽头图案画、氐羌人物画和高浮雕人物故事图像。兽头图案画,多是熊飞野猪飞猴之类的动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写实风格,与氐羌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宗教活动有关。氐羌人物形象造型新奇,衣着服饰与汉族迥然不同。有一将军画幅,高鼻、浓眉、大眼,头戴尖顶羊角帽,帽顶有金鸡翎,耳旁披发,身着披风,内着铠甲,足蹬尖卷头皮靴。高浮雕人物故事图像,多系人物花卉,人物中有羌民形象。

江神庙座东向西,东西进深约65米,南北面阔约30米,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整体建筑平面布局利用地势落差,采用中国传统宅第平面布局,形成上、中、下三进式院落,从西向东依次为戏楼、过厅、前殿、后殿,两侧廊房,布局合理紧凑。群体建筑外观以实墙而为的封闭空间,形成外看见墙不见木,内看见木不见墙。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底层为江神庙人口,二层戏台和化妆室用木板隔开,栏板,檐仿雕刻精细,过厅前殿、后殿面阔五间,均为穿斗式木构架。

江神庙所有建筑细部装饰着重于木雕板绘,外观华丽,极富地方性和民族特点,檐口大量使用档风板,遮盖檐口内部梁架结构。戏楼翼角斜撑木柱是一只金雕木虎,并和人物造型联成一体,给建筑增添了威严和别致的格调,戏分栏板木雕题材丰富,有兽头图案画,氐羌人物和浮雕故事图像,兽头图案画多为熊、猪、猴之类动物,全庙共有近300余幅这样的图画,氐羌人物形象奇特,衣着服饰与汉族迥然不同,浮雕人物故事图像,多系人物花卉,现仅存木雕215幅,具有浓厚的羌文化特色和写实风格。过戏楼往东,为一庭院,两侧过厅共分两层,底层墙壁上展为略阳民歌、情歌,二层展有略阳民间人物故事传说,再往东拾级而上,过一小巧玲珑的大理石桥,即到江神殿前殿,飞龙绕柱,江神坐在龙身上一手抓龙角,一手指天,前殿两侧各有两间小厢房,古时为船帮休息室,过前殿往东,拾级而上,则到了后殿,后殿与前殿之间,有一小小庭院,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后殿为书画展室,一进大门,便可闻到一股浓浓的翰墨清香。

地址:略阳县白水江镇封家坝村

封家坝村:封家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临汾水神庙旅游攻略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神庙亦称明应王殿,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汾水神庙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临汾水神庙旅游介绍:

亦称明应王殿,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左傍霍山,面临泉源,坐北朝南,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沿中轴线往北有山门(上筑舞台)、仪门、明应王殿,据庙寺记载,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元时大地震毁坏,又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了山门和仪门。

山门,又称舞台,系明代建筑,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予重修。全殿东西三开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中有一扇面墙隔开。正面塑有三米高的巡水神两尊,背面为舞台。

仪门,亦称献殿,为明代建筑,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予重修,东西面宽三开间,进深四椽,殿内无塑像。

水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元时大地震毁坏,于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重建,东西宽深各五间,四周有围廊,重檐歇山顶。檐下元塑二门神峙立,威严肃穆。殿内大小塑像九尊,中央为水神明应王,两侧四个童男童女,塑工极为精美,衣饰合体,神态娴静,形象逼真。台下水神的四个官员面目各异,细腻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地内心活动,为建殿时作品。

临汾水神庙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免费游玩观赏,请爱护环境,花草树木,切勿乱扔垃圾)

开放时间:全天

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

购物:党参,晋东南党参产区、主要分布在平顺、陵川、屯留、长子、壶关、潞城、黎城等县。党参的品种很多,尤其。

美食: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马流传,这里还有段历史故事。1948年冬,屈志明在侯马车站摆个饭摊,专卖大碗面。有个老头常来喝茶聊天,也吃些他的大碗面。可是,却常见他摇头晃脑地反复唠叨:“这茶叶不如宫里的好,这饭也不如宫里香……”

最佳旅游时间:临汾的光照较为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因而一把遮阳伞,是至此旅游的必需品。山西因地势较高,东南面又有山岭阻挡海洋气流,故较临近的华北平原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季的风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准备太阳镜、帽子等物以防风沙。山西的最佳旅游季节在5-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盐神庙

全文共 3159 字

+ 加入清单

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人类盐业发展史上,盐业生产经营者纷纷就地营造各种庙宇或会馆,以炫耀郡邑,显示财富。世界因盐业而建的庙宇和会馆一万余处,但其名均以地名、历史人物或主建者姓名命名。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盐业会馆首推原自贡西秦会馆,它主要由当时陕西商贾集资所建。内供关羽神位,故称陕西庙或关帝庙。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庙宇之林,唯有罗泉镇建有盐神庙,她座落在子来桥东头的河东街,被誉为世界奇庙。

早在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罗泉井的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清,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井已有盐井1515口。所产井盐于公元1925年获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

随着制盐业的蓬勃发展,罗泉井镇商贾聚集,马嘶驼鸣,逐步成为了今资中、威远、仁寿、井研和资阳等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盐商们,更是离不开盐业生产基地---罗泉井这块宝地,将食盐用船、骡马等运至成都、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和新疆等地销售;广大盐业生产经营者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祈祷神灵保佑,共槎盐业生产、经营、技术,筹资修建了盐神庙。正如盐神庙石刻记:“资州罗泉井,古厂也。创于秦,沿西汉、晋、唐、宋、元、明至清同治时,井数已达一千二百余眼,盐区面积方圆二百零九方里;镇上人烟稠密,商业繁荣,清代(雍正七年)在罗泉设资州分署,管理盐政。盐商们为祈祷保佑盐业发达,方便-,在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筹资修建盐神庙。

在中国众多的盐神庙宇或会馆之林,几乎都以供关羽、火神李冰等神像为荣,但罗泉镇的盐神庙不但以盐神二字为庙宇署名,而且一反世间常规,主要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不但神像位置居后,而且塑像小,明显作为管仲的陪衬神像站在正殿两侧。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医药家等死后被人们尊为神,屡见不鲜。罗泉盐商们奉管仲为神,也具有悠久的盐业历史渊源。春秋时期,颖上(颖水之滨)人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叫管敬仲,由具有生死之交的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管仲在齐国大胆改革,任用贤才,发展经济,特别是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使齐国逐步繁荣壮大,为日后齐国在战国时位居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国)之首奠定了基础。

盐业是管仲在齐国力主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他制定了《正盐荚》,成为了中国盐政的首部0。“三代之时,盐虽入贡,与民共之,未尝有禁法。自管仲相桓公。始兴盐笑,以夺民利,自此后盐禁分开”(见《续文通考》)。管仲《正盐荚》创设了计口授盐法、专卖制和禁私法。在此后两千余年中,各朝各代统治者对盐业的管理基本上直接或间接取法于《正盐荚》,利用管仲之术,政府专控食盐产销,即实行盐业专买专卖制度。

清王朝与历代君王一样,十分重视盐业和盐税。曾在罗泉分州设盐官,专事管理盐业生产经营和盐税的课收。管仲不但是发展盐业的先驱者,而且在他的《正盐荚》中首次提出课收盐税的方法及标准,成为管理盐业的祖师爷。因此,盐神庙奉管仲为主神,既受统治者的青睐,又获盐商们的拥护,真是当之无愧。奇妙的是,盐神庙在管仲神像侧只有上联:壮志酬齐桓,首创盐荚历古今。虽然历代墨客骚人都欲一试手笔,但下联的位置却是一片空白,尚待文坛高手以应下联。

管仲左侧身后的关羽神像,一是为宣扬关羽的忠君思想,有意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二是敬重和尊崇关羽情谊重于泰山,以供朝拜者效仿。恰如关羽神像两侧的对联云:匹马释黄忠,仁义公心垂宇宙;单刀惊鲁肃,英雄浩气壮山河。

管仲右侧身后的火神神像,其寓意为盐井下取出的卤水,只有在火神的保佑下,烈火熊熊燃烧,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使水汽化,盐结晶,才能得到井盐。正如火神神像两侧的对联云:火燃似电惊天地,炮响如雷镇乾坤。

火神的楹联,高度概括了火在制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羽的楹联,寓意在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以仁义为重,当从礼信为本。因此,关羽和火神,陪管仲同为盐神,享受人间烟火,是理所当然的事。

盐神庙由罗泉镇盐业主钟氏出面筹资18000两白银,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造于子来桥东隅,占地1964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罗泉井盐荣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后,明国政府拨白银200两,官制走铜金粉字“盐神庙”大匾一块;全国解放后盐神庙的神像被毁,庙产几易其主,庙体受损严重。今罗泉政府、县文物管理所重新投资修复,专供游客鉴赏。

盐神庙沿袭我古代建筑的传统方式布局建造,采用沿轴线南北方向纵深发展,在长达52米的地基中轴线上,对称布置主要殿宇、厅堂、环廓、楼阁,庙门临街,其余三面或与邻近街房相接,或同居民宿舍相连,形成与古街浑然一体,院落错综别致的独特群体。显示出盐神庙的威严庄重,两侧各有一个150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左铺是盐商现货交易处,右铺是盐商品茶谈天之地。

盐神庙是一个四合大院,周围除正殿外,几乎都是一楼一底的竹木建筑物;中间是宽敞的露天坝,面积305平方米。门内楼顶是戏楼,共132平方米,由八根浑圆硕大的木柱托起楼顶;两侧店铺的木楼各有五间小屋,专供演员休息之用。由露天坝东西两侧扶环廊,经店铺的木楼回廊可至戏楼。戏楼主要是供戏班唱戏,罗泉人特别是罗泉盐商们坐在露天坝,或环廊上,或露天坝后面的石阶上观摩戏剧。露天坝后面是13级石阶,缓缓而上,可直登正殿。

正殿座落在盐神庙最高处,均布着四根金龙缠绕的大木柱,管仲、关羽和火神的神像就巧妙的供奉在四根龙柱的正中央;天花板用100个方格的优质白木镶嵌而就,每个方格内或雕塑名山悠景,或雕塑戏曲故事,或雕塑民间传说,或雕塑乡土风俗,美妙之极,令人心旷神怡。正殿两侧,均可通过一道小门,分别来到一个小天井,天井四周,各有一间小屋,以供盐神庙管事及贵宾下榻。正殿的两面山墙上,分别有一幅石膏雕像和宝剑图案,盐神庙的总体布局、结构设计、内部设置、排放水位置、大小门的方位等均隐藏于此两幅图案之中,不是内行,极难识破图中玄妙。

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或双龙戏珠、或金凰嬉凤,均雕就画成;庙堂或木楼花窗,或梁架纵横,皆鬼斧神工。庙顶琉璃黄瓦与长桶绿瓦相间成趣,每当晴日,阳光普照,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正殿屋顶是全庙的精华处,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正殿屋顶主脊长42米,中点有个直径为8分米的琉璃陶瓷宝葫芦,主脊上缠绕着4条各10米长的彩色巨龙,居中两条彩龙昂首伸须,双眼圆睁,张口如盆窜向宝葫芦;居后的两条彩龙,龙头分别伸向南北方,并分别与抢宝葫芦的二龙相互缠绕,粗壮鼓实的龙体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副栩栩如生的群龙嬉戏“抢宝”图。主脊的正面,翘角点点密布,每个翘角上挂有一个响铃铛,一夜风吹,铃声悠扬,宛如一首悦耳动人的乐曲,吸引着屋脊上众多形态各异的龙、凤、虎、豹等飞禽走兽驻足倾听,整个庙顶好似善兽益鸟的乐园,犹如群鸟众兽闹春的天堂。

雄奇瑰丽,世界稀少的盐神庙,历经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她作为艺术欣赏、社会发展和盐业兴衰的产物,对于研究清代的政治、社会、经济、井盐技术、艺术文化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盐神庙,其世界独特的艺术风格处处缭人眼目,动人情怀,其世界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时时引人暇思,催人奋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必将闪耀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保护范围:东至正殿后20米小路,南至塔水桥河边15米,西至子来桥石刻,北至相连公房最后一排外墙。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外墙墙基外延56米至公路边沿,南至外墙墙基外延18米至河边,西至大门墙基外延18米至河边,北至风火墙墙基外延97米至梯子堡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塔西安神庙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神庙是位于马耳他岛塔西安市内的一些神庙建筑群,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1980年,它同马耳他岛上的其他巨石寺庙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14年,一位农民在地里除草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塔西安神庙建筑群,这是继1913年发现塔西安墓地之后,该地区的又一大发现。这些遗址的挖掘有力的证明了马耳他岛古文明的灿烂辉煌,极大的增强了马耳他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马耳他岛古代宗教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塔西安神庙由三个独立而又被连在一起的寺庙结构组成,其中第一座神庙大约建于公元前3100年,也是三座寺庙中雕刻最精致的一座;中间的寺庙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一般的马耳他寺庙都有两个拱点,而这座寺庙却有三个,引起了不少史学家猜测;第三座寺庙也建于公元前3100年。

塔西安神庙是一处非常复杂而造型丰富的“石雕工程”,在这些建造寺庙的石头上刻着螺旋状以及其他模式的图案,当地的动物、圣坛等的精细描述等,是研究史前文化的重要线索,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Tarxien Temples

必去理由:最古老的神庙建筑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马耳他[Malta]

景点所在省、州:马耳他岛 [Malta Island]

景点所在城市:塔西安 [Tarxie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机神庙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神庙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机神庙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苗圃社区机神庙街1号,为纪念发明养蚕织丝的嫘祖而建,原有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碑记,始建无可考。现存为清代建筑形制,有前后两殿,皆为硬山顶。前殿面阔三间宽8.7米,进深4.6米;后殿面阔三间宽9.2米,进深5.1米,南屋面开四个天窗,用来采光,破损严重。据《滋阳县志》“物产”记述:此处织业自明经历整个清代,一直延续未断,故建“机神庙”以祀嫘祖。时下逢年过节百姓仍沿续着祭祀的习俗。该发现对于研究当地织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机神庙外缘向四周各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

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街道:鼓楼街道办事处位于兖州市城区,面积17.2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19个社区居委会;有35588户,144551人;其中女70169人,非农业人口1375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750万元、175011万元和2662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卡尔纳克神庙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

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达30多公顷。卡尔纳克神庙共有三部分——供奉太阳神阿蒙(Amun)的阿蒙神庙,供奉阿蒙妻子战争女神穆特(Mut)的神庙,以及孟修神庙,两旁满是狮身人面像的甬道则直通卢克索神庙。 整个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内有高44米,宽131米的塔门。大柱厅宽102米,深53米,其0有134根巨型石柱,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长15米,其上足可容纳50个人站立。晚上有声光表演,用五彩的灯光变幻映照着遗址,配有解说词和音乐,向游客叙述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景。 门 票/开 放 时 间门票:20埃镑,学生半价。娱乐:声光表演33埃镑。参观时间:6:00~18:00

埃及卢克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邢台火神庙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邢台神庙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火神庙,又叫火神真君庙,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府前南街南端路东96号。它的始建年代为明代天顺四年,即公元1460年。清末民国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扩建,现有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存有建筑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

火神庙不象中国古代建筑群中有主轴线的那一类。它的建筑布局具有结构紧凑,巧用地形的特点,这与它处于瓮城内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瓮城内狭小的面积不允许展开中轴线,并在中轴线两侧布置多座建筑。

进入火神庙正门,北侧为二道门,里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内塑火神真君像,开路神方弼及显路神方相分站左右。

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两侧有东西两座配殿:东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为瘟神殿,供奉瘟神吕岳。在城墙北侧还建有财神殿,周武王灭商以后,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广为封神,财帛星君被封为北斗星君,后又被太上老君封为文财神,专门帮助勤劳善良的人发财致富,武财神又有赵公明,关羽等人的传说。

在火神庙东侧院落中,主殿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后宫娘娘,也就是火神真君的夫人,她也是一位神医,擅长治疗外科,以治疗各种疙瘩为特长,所以民间又俗称疙瘩奶奶。在奶奶殿东侧,为坐东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东海神庙遗址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东海神庙遗址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海神庙遗址位于莱州市永安街道海庙姜家村西。

东海神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掖县志》载:“临朐城,城北二十五里,汉县,属东莱郡。颜师古云,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城,盖各以所近为名也。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即今之海庙。”“国之大事为祀与戎”。岳、镇、海、渎为最主要的祭祀内容。东海居四海之首,故东海祭祀居于祭海之首。根据明代任万里的《海庙祀典考》(见附录),从唐代开始,历代均于莱州的东海神庙对东海进行祭祀。唐代之前的祭祀东海的仪式,并不在莱州,而是在会稽。《隋书》卷七载:“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文献所载,于莱州最早的祭海活动是在天宝十年。《唐会要》:“天宝十载……祭东海广德王于莱州界,祭南海广利王于广州界……”。

东海神庙的规模大备,始于北宋的开宝年间。相传宋太祖落难之时,曾至东海神庙,求签于庙中道士,获其指授,遂发大愿。及其即位,遣使至莱州祭祀东海,大修东海庙,翰林学士贾黄中作《新修大宋广德王庙碑记》:“东莱之地,海祠在焉。岁月滋深,规模非壮,岂称集灵之所,徒招偪下之讥。”由此可知,北宋以前,东海神庙虽为朝廷祭海之所,但庙的规模与祭祀东海神的宏大仪式,极不相称,于是进行大修。“唯大圣以有作眷,皇明而烛幽,经久之图,自我为始。于是大匠颁式,百工献能,暗叶占星,岂烦兼并?不资民力,盖示于丰财;无夺农时,诚彰于悦使。长廊千柱以环布,虚殿中央而崛起,窗牖回合其寒暑,金碧含吐其精荧,衮冕尊南面之仪,羽围图永远之制。”其规模可想而知。其后千余年间,历代祭祀东海的仪式均在此进行。由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东海神庙屡圯屡修,从有记载的第一次大修,即北宋开宝年间,其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东海神庙每当遭受自然损毁和人为损毁的时候,朝廷都会进行大规模的修葺。据不完全统计,仅元、明、清三代,对东海神庙的大修就有几十次,明代毛纪的《海庙集》里载有宋、元、明多次复修的碑记。

经历代拓修,至民国时期,东海神庙已经具有东西两跨院、前后各三进的院落规模,总占地面积约40亩。主体建筑有海庙大殿、寝庙(娘娘庙)、钟鼓楼、御碑亭、康熙御书“海天浴日”石坊、乾隆御书“万派朝宗”石坊、望海楼(蠡勺亭)、诸神小祠、道官厅、察院以及厨寮、僧道用房等。所建房屋俱重檐累拱,五彩绘画,壮丽肃然。再加上院内及院外种植着大量的松、柏、槐、桧等,可谓古树林立,荫天蔽日,其规制宏大,轮奂精工,巍然杰立于东海之上。其正殿的海庙画壁是久负盛名的古代“掖县八景”之一。

1946年秋当地军民为防止敌人安据点拆毁。“文革”中遗碑又多遭破坏被砸。今遗有坊座、石狮、残墙、土垣、土台、房基、残碑、碑首、龟趺、柱础、砖瓦等建筑残件。2012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从残存的碑刻碎块中发现明代首辅毛纪的《观海》诗歌题刻残块。

2002年12月,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莱州市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