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鹦鹉为什么会咬人的皮(实用20篇)

浏览

3766

文章

1000

篇1:鹦鹉学舌的奥秘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是少数能模仿声音的特殊鸟类之一。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出为什么鹦鹉更擅长模仿声音。除了这些鸟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更好更有用的信息。

杜克大学的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发现,鹦鹉大脑的独特结构可能导致这种美丽的鸟拥有独特而高超的语言模仿技能。鹦鹉的大脑中有许多巢状结构。语言学习的许多核心领域都被一层“外壳”所包围。这些“壳”区的神经元影响语言学习和其他运动功能。这项研究不同于以前的观点,即这个“壳”区可能与语言学习无关。

他们仔细比较了八只鹦鹉的大脑区域,并试图找到可能影响语言学习的特殊标记基因。通过神经元通路的消失和基因表达模式的分析,这项新的研究发现,与其他鸣禽的大脑不同,鹦鹉的大脑不仅有控制声音模仿的核心区域,还有“壳”区域(覆盖这些核心区域),这些区域也会影响语言学习。即使是最古老的新西兰食肉鹦鹉也有相似的“壳”和核心区域,尽管在这个种群中鹦鹉大脑的“壳”和核心区域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这意味着早在2900万年前,“外壳”区域的神经元群就开始出现了。

在人类和其他能够模仿语言的动物中,有许多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核心领域。科学家推测,这些动物模仿技能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大脑功能路径的冗余和重复。然而,尚不清楚为什么大脑进化的“复制”和“粘贴”会导致语言模仿能力的出现。因为在鹦鹉中,语言学习的核心区域被一个“壳”区域所包围。对大多数鸟类来说,语言学习的核心区域是分开的,这些区域也会影响它们的身体运动。一些鹦鹉能随着音乐跳舞,这也可能与它们语言学习核心的“壳”区有关。

因此,对这些“壳”领域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和有趣。这些研究对人类语言学习能力的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研究结果是一个更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名为“10K鸟类”,旨在未来五年内对10,000种鸟类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花羽鹦鹉的生活习性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花羽鹦鹉对应的物种应当为蓝紫金刚鹦鹉(或紫蓝金刚鹦鹉),蓝紫金刚鹦鹉是全世界最大的鹦鹉。那么,花羽鹦鹉的生活习性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花羽鹦鹉的生活习性如下:

花羽鹦鹉社会性鸟类,喜欢成对活动,经常聚集在10到30只的小群,繁殖期可以见到40只以上的家族成员一起活动。花羽鹦鹉很聪明,它们大声呼叫,嘎嘎,嘎嘎的尖叫声呼应着穿过森林树冠。有些品种甚至可以模仿人类讲话。

晚上集群睡在树林中,早上可以长距离飞行,以水果,坚果,昆虫和蜗牛为食。有些可以活到80岁。会模仿人温柔的声音,但多数情况下会像野生鹦鹉那样尖叫。

花羽鹦鹉也被称做是大力士,主要是因为它们强有力啄劲。而花羽鹦鹉却能轻巧地用啄将果实的外皮弄开,吃到里面的种子。主要食用无花果、棕榈树果实等水果,浆果、种子、核果、蔬菜等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林肯港鹦鹉的形态特征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林肯鹦鹉

不同亚种的林肯港鹦鹉的体型大小都有所不同,平均约在35-44厘米之间,体重约在165g左右。雄鸟较雌鸟大一点,头部为棕色,翅膀底面有斑纹。幼鸟胸部较暗,棕头,颌灰褐色,尾部的顶端是绿色的。要达到成鸟的羽毛需要12至15个月。林肯港鹦鹉西南亚种的喙部与体型最大,腹部呈绿色不像其它两种有鲜黄色的腹部,林肯港鹦鹉西部亚种体型最小,体色较淡也较不鲜艳;雌鸟的头部、喙部均较雄鸟小,身体的羽色亦较淡,该鹦鹉,头部和脸颊基本是黑棕色,耳朵以下和喉咙两侧的覆羽有暗蓝色斑点。颈部的背面有一道狭窄的明亮的黄色领圈。上体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绿色马赛克点斑和很细的绿色暗条纹,主飞羽表现出更经典的蓝绿色的内边缘,而最外层的羽毛外缘是淡绿色。翼角的曲率是绿松石色,初级覆羽为黑褐色,飞羽黑色,露出一点点蓝色。下体是对比的胸部的羽毛显深绿色,而上腹部是鲜艳的黄色,小腹和下尾苍黄色。中间是深绿色透深蓝色。外侧尾羽基部暗黑色,尾巴的下部是淡蓝色,尾端有白尖。该鸟喙灰白色。虹膜棕色,腿灰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鹦鹉吃什么?鹦鹉吃什么食物?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吃什么?首先鹦鹉也更具体型来分,一般分为小型鹦鹉和大型鹦鹉。而我们在为小型鹦鹉挑选食物的时候,更多的是首选杂粮,以小米、蔬菜为主,辅以水果喂食。而大型鹦鹉则又不一样,它们更喜欢水果,当然蔬菜也是可以,还有稻米等一些其他食物。又有个别不同的,比如葵花鹦鹉就是其中之一,葵花鹦鹉非常喜欢吃瓜果蔬菜。还有亚历山大鹦鹉,喜欢花蜜,也是一样的。

鹦鹉吃什么

鹦鹉是非常聪明的一种,尤其是那些鹦鹉会直接爪子吃东西。它们的爪子非常的灵活,可以做出很多匪夷所思动作。不过对于鹦鹉吃瓜子,瓜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外面卖的和容易带来灰尘,还有过高的油分和过高的盐分,鹦鹉迟磊可能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而我们常见的那种袋装的瓜子,也有很多加工的元素在里面,鹦鹉吃了之后会有很多不好的后果。

鹦鹉吃什么

而最适合鹦鹉的其实是那些出天然的瓜子,就是农家瓜子。不用炒,直接洗净晒干就可以。也可以自己种向日葵,一般一颗向日葵就好。鹦鹉吃的时候,也不要给太多。

鹦鹉吃什么

所有含油脂的食品,都是不能给鹦鹉吃的,因为鹦鹉吃了之后,身体的抵抗力会变弱,极其容易生病。至于别的食物,都是相对的进行喂食就好。像面包虫,大麦虫其实也是可以喂的,不过是作为营养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和尚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和尚鹦鹉

在自然环境中,和尚鹦鹉不会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出现,通常海拔高于千米时就比较难找到它们了。如果想看到野生的和尚鹦鹉,你需要到林地、草原去。当然,在农作物区,你也会看到和尚鹦鹉,不过农民们应该是不喜欢看到它们的,因为它们以某些农作物为食。

和尚鹦鹉属于群居的动物,野生的和尚鹦鹉会跟彼此做邻居,它们筑巢的本领也是相当得大,“三室(巢穴有三个巢室)”是标配,因此和尚鹦鹉也堪称是鹦鹉界的顶级建造师了。和尚鹦鹉主要在两个地方觅食——地面和树间,而且跟它们一起出现的可能还会有其他鸟类。

因为和尚鹦鹉是中型鹦鹉,所以主人在给它们准备笼子和巢箱时需要注意笼子和巢箱的大小。由于和尚鹦鹉本身就是能力较强的建筑师,所以如果你没有给它们准备巢箱,它们也可以自己筑巢,当然,前提是你得为它们准备好大量建筑“房屋”的材料——树枝。不过如果想要手养幼鸟,还是提前准备一个巢箱比较好,因为这会为你省很多事。

为了让和尚鹦鹉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主人还要注意笼子内的卫生问题,比如它们弄的到处都是的食物要及时清理、水如果被污染要及时更换等,否则鸟儿可能比较容易患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鲜红胸鹦鹉如何饲养?鲜红胸鹦鹉的产地

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鲜红胸鹦鹉如何饲养?鲜红胸鹦鹉的产地

鲜红胸鹦鹉如何饲养?

虽然说饲养鲜红胸鹦鹉的难度系数并不高,但这也不代表主人就可以掉以轻心。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可以让鲜红胸鹦鹉健康地成长,相反,不恰当的饲养方式可能会导致你不想看到的情况出现。为了养好鲜红胸鹦鹉,主人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鲜红胸鹦鹉喜欢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如果不是被人类饲养,鲜红胸鹦鹉通常会在澳大利亚干燥的内部地区生活,因此在人工饲养鲜红胸鹦鹉时,主人一定要保证环境的干燥。此外,气温较低的环境也不适合鲜红胸鹦鹉生长,如果出现气温较低的情况,主人要做好保温工作。

二、鲜红胸鹦鹉吃什么好

主人们在饲养鲜红胸鹦鹉前通常会了解这种鸟儿的食性,在自然环境中,鲜红胸鹦鹉的食物还是不少的,比如各种植物的种子、水果和植物的嫩芽等都是它们所爱。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完全给它们吃自然环境中的食物并不现实,主人得根据鸟儿的需求准备食物。

为了让鸟儿获取足够的营养,主人都会给鸟儿喂食营养饲料。不过市面上有些营养饲料并不是针对鲜红胸鹦鹉开发的,如果你不确定你看到的饲料是否适合给鲜红胸鹦鹉喂食,可以请教专家。此外,也有饲主是会自己在家给鸟儿配制食物的,如果你也想这么做,那么一定要确保你所配制的食物含有鸟儿所需的一切营养。

三、繁殖期的特别注意事项

如果鸟儿处于繁殖期,主人又想让鸟儿繁殖的话,那么主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等鸟儿完全成熟后再让它们进行繁殖。一般两岁以上的鸟儿就可以进行繁殖了。

2、提供适合它们的巢箱。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鸟爸爸和鸟妈妈会陪伴它们的新生儿待在巢箱内,所以巢箱的大小尤为重要,主人可以根据饲养鸟儿的体型大小提供适合它们的巢箱。

3、科学饮食、全面的营养补充自然不在话下,而主人同时也要避免给鸟儿吃它们不能吃的食物,比如含有草酸的菠菜等植物就要避免喂食,因为草酸会抑制钙的吸收,如果鸟儿缺钙,会导致产蛋量的下降等。

鲜红胸鹦鹉的产地

鲜红胸鹦鹉分布面积广大,栖息在澳洲中南部,范围东从昆士兰的西南部、新南威尔斯西部、维多利亚西北部经北省南部与南澳大利亚西至西澳大利亚东南部。

鲜红胸鹦鹉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澳洲内陆地区,喜爱在开阔的林地及草原活动,平时多成对或10-20只成群活动与觅食,主要以草类种子为食,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觅食,觅食时十分安静,牠们鲜少到水源区喝水,因为所需的水分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获得,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繁殖期主要介于8月至1月间,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通常好几对会一起筑巢在同一颗树上,而彼此的巢穴距离都很相近,牠们偏爱筑巢于尤佳利树的树洞中,以小树枝、树叶、羽毛、木屑铺于洞穴中。

繁殖期主要介于8月至1月间,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通常好几对会一起筑巢在同一颗树上,而彼此的巢穴距离都很相近,它们偏爱筑巢于尤佳利树的树洞中,以小树枝、树叶、羽毛、木屑铺于洞穴中,一窝产3-6颗蛋,雌鸟只有被雄鸟喂食的时候才会离巢,孵化期约18天,30天后羽毛长成;笼养鸟叫声柔和悦耳,不会吵人,刚饲养时对于寒冷与潮湿的天气较敏感,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及饲主,饲主最好能定期地为它们除虫,与一般草原鹦鹉一样,它们也喜欢到地面上活动,食物的供应主要以各种混合种子与谷物为主,新鲜的青菜水果也应适量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灰鹦鹉剪羽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鸟友都会处于安全的考量而选择为灰鹦鹉剪羽,家居环境对于灰鹦鹉来说并不适合它们居住,所以如果没有笼子的话,它们会在家中乱飞,各种意外也就会随之而来,这时候剪羽就非常重要了。还有一些鸟友觉得剪了羽的鸟儿会更依赖它的主人,总之,剪羽的理由有很多,如果你决定为你的灰鹦鹉剪羽的话,一定要注意剪羽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灰鹦鹉

一、剪羽方法

将灰鹦鹉身体弄湿后再擦干羽毛上的水,轻轻地按住它的背以便梳理它的羽毛。为了让切头露在羽毛之上不伤及灰鹦鹉,必须小心的从覆盖处裁剪飞羽。要小心轻缓地挑出每一根飞羽,再拨开飞羽周围的羽毛这样才不至于把其他羽毛处裁剪飞羽。从羽枝开始出现的地方来裁剪飞羽,在这个地方应该没有羽毛覆盖在羽干上。

裁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还没有发育完全的血羽,幸好它们很容易被发现,血羽被柔软的翅膀包裹着,呈现出黑褐色或者红色。翅膀成熟后是中空的,并且非常坚硬。注意那些肿胀的羽干。从离鹦鹉身体最远的一端开始,小心地拧几下,以确定羽干是成熟而坚硬的,然后再裁剪掉坚硬的部分。千万不要剪到那些充满血的柔软血羽。

灰鹦鹉

二、灰鹦鹉鉴于注意事项

灰鹦鹉飞羽的裁剪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灰鹦鹉在力量以及飞行能力方面都各不相同。建议鹦鹉的主人在一开始只减去4根飞羽。之后再观察它是否能够飞出去4米以外,如果鹦鹉可以飞行超过4米,那就要再从每一边翅膀各剪去1枝飞羽。再观察它是否能够飞出去4米之外,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修剪它的飞羽。像这样重复地观察修剪羽毛后的鹦鹉飞行的距离和高度,让它飞行的距离在4米以内,这样鹦鹉就可以控制好力量并安全地着陆。

当灰鹦鹉第一次换毛之后,被剪飞羽的方法要有所改变,不能象它还是一直雏鸟是一样裁剪。鹦鹉雏鸟有着强烈的练习飞行队欲望以及百折不饶的毅力。它们并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而且在它的祖先身上流传了几百万年的本能驱使它拍打翅膀,不断地勇敢尝试飞翔。但是第一次被剪羽之后的数个月内他会渐渐地不去练习飞翔,它也不会像幼鸟时一样受到本能的驱使不断尝试飞行。因此,只需裁减掉更少的羽毛就可以控制鹦鹉的飞行,在一开始减去4根飞羽,然后观察是否需要继续裁剪,目标是把鹦鹉的飞行距离控制在4米之内,你会发现比起幼鸟,长大后的灰鹦鹉只需减去很少的几根飞羽就足够了。

不要只剪鹦鹉一边翅膀的羽毛。这样会使灰鹦鹉失去控制并且在着陆时失去平衡。更不能出于美观的考虑而不剪飞羽(特别是翅膀前端的羽毛),只剪其他的羽毛,经常会有9~10根飞羽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裁剪而留下。这种“不负责任”的裁剪法会造成灰鹦鹉的逃跑。而且这些没有被剪去的飞羽鹦鹉得不到旁边羽毛的支撑而变得很脆弱,非常容易受伤。

虽然很多人都会反对为鸟儿剪羽,觉得这样做是违反它们的生存法则的,但是如果为了驯化出宠物鸟的话,剪羽还是有必要的。只要鸟友们注意为灰鹦鹉剪羽时的注意事项,不要因为剪羽而伤害到了它们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双眼无花果鹦鹉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双眼无花果鹦鹉(详情介绍)

双眼无花果鹦鹉不仅在我国养殖数量较少外,在当地东南亚的数量也并不理想。饲养该鸟是需要很多学问的,如果你只是当普通飞行鸟饲养的话,那么死亡率可以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双眼无花果鹦鹉在野外主要栖息于中低海拔的雨林、森林边缘地区、干燥森林、溪河旁的森林、开阔的尤加利树林地等地,在澳洲也会出现在公园、灌木丛、农作物区及红树林林地等地区。双眼无花果鹦鹉在国际上的鹦鹉养殖中数量非常稀少,饲养照顾不易以及幼鸟不易存活是主要原因,刚引进饲养时十分敏感,常常因压力、紧迫与不安而死亡,尤其是野生鸟,笼养的双眼无花果鹦鹉很安静,啃咬力虽不强但最好提供树枝供啃咬以防止上喙部的过度生长,它们对于低温也很敏感,一般温度最好不低于15度,巢内有幼鸟时不要低于20度。因此在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此鸟不宜在户外饲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橙翅亚马逊鹦鹉的饲养要点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橙翅亚马逊鹦鹉(详情介绍)

对于喜欢亚马逊鹦鹉的鸟友们来说,橙翅亚马逊鹦鹉属于比较适合没有饲养经验的新手朋友饲养,他们的售价不高,并且外形非常讨人喜欢,饲养起来也比较简单。

橙翅青帽亚马逊鹦鹉模仿人类语言的能力很强, 不过有时会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尖叫声 它们是迷人的宠物,若是手养鸟学话能力更是犟,聪明, 喜欢玩。

橙翅亚马逊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红树林、沼泽、开阔的地区、潮湿的热带地区650米的地;偶尔会到比较干燥的地区、有着高大树木的公园以及村庄等地。它们通常都是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有时候会聚集数百只的族群,也曾经在栖息的树木附近集结高达1000只。大部分它们被人看见的时候不是飞越过森林,就是在光秃秃的高枝上休憩。每天清晨和黄昏从栖息的地方出发和回巢的时候会整群飞过天空,非常壮观。

橙翅亚马逊普遍度高,但并不是常见的成功繁殖种类,有些繁殖者认为其繁殖难度高,改变环境就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繁殖,野生鸟多于繁殖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繁殖者认为不困难,可能因地、气候、饮食、环境与饲养习惯等等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蓝冠锥尾鹦鹉的生活习性 蓝冠锥尾鹦鹉的饲养方法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蓝冠锥尾鹦鹉生活习性蓝冠锥尾鹦鹉的饲养方法

蓝冠锥尾鹦鹉的生活习性

蓝冠鹦哥是大型的锥尾鹦鹉,也是Aratinga锥尾鹦鹉的一员,外型十分可爱讨喜,市面上人工繁殖鸟并不常见,市面上大部分卖的中成鸟多是野生鸟,但是手养鸟适合作宠物鸟,个性相当活泼可爱;共有约5种亚种,分布地区并不集中,散布于南美洲各地。

生活在开阔的地区像干燥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森林边缘地带等地区,而活动或觅食时成一小群或数百只聚集在一起,尤其是食物充足时;常与米特雷鹦哥、白眼鹦哥聚集,有季节性迁徙行为,会破坏农作物如芒果、番石榴等作物。

在委内瑞拉繁殖期约在2-6月,在阿根廷大概在12-3月;鸟舍中或笼养的蓝冠锥尾鹦鹉算是蛮吵杂的种类之一,手养幼鸟则较不会有此情形,提供树枝或玩具供啃咬,新鲜蔬果、种子、核果、青菜、面包等食物的提供也是必要的。

蓝冠锥尾鹦鹉的饲养方法

蓝冠锥尾鹦鹉生活在开阔的地区像干燥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森林边缘地带等地区,而活动或觅食时成一小群或数百只聚集在一起,尤其是食物充足时;常与米特雷、白眼锥尾鹦鹉聚集,有季节性迁徙行为,会破坏农作物如芒果、番石榴等作物,在委内瑞拉繁殖期约在2-6月,在阿根廷大概在12-3月;鸟舍中或笼养的蓝冠锥尾鹦鹉算是蛮吵杂的种类之一,手养幼鸟则较不会有此情形,提供树枝或玩具供啃咬,新鲜蔬果、种子、核果、青菜、面包等食物的提供也是必要的。

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头部为蓝色;眼睛外有一圈白色的裸皮,翅膀外侧的飞行羽为蓝棕色,翅膀内侧的覆羽为暗橄榄黄色;尾巴上方为绿色,外侧和内侧皆为红棕色;上鸟喙为肉色并带有一点浅粉红,下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橘色。

蓝冠锥尾鹦鹉若要繁殖,绝对得避免买到愈来愈多的野生锥尾鹦鹉,野生鸟与繁殖鸟价差往往有数倍之遥,使用巢箱的深度要够深,并置于较阴暗的角落,以天然中空木头作巢效果会更好,对饲主巢箱的检查很敏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饮食等生活条件来繁殖不会很困难,每只蓝冠锥尾鹦鹉平均约产3颗卵,偶尔4颗,孵化期约24天,羽毛长成45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亚历山大鹦鹉的品种简介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亚历山大鹦鹉(详情介绍)

亚力山大鹦鹉比较典型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尾巴长,属亚洲最长的长尾鹦鹉了。作为鹦鹉有个不错的学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天性温和,人工驯养下可以学习更多的技能。中文学名: 亚历山大鹦鹉英文名:Alexandrine Parakeet二名法:Psittacula eupatria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纲: 鸟纲目: 鹦形目科: 鹦鹉科族: 环颈鹦鹉族种: 亚历山大鹦鹉亚种: 5种分布: 印度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捕寨、越南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和蜜蜂争食的蓝纹吸蜜鹦鹉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蓝纹吸蜜鹦鹉

蓝纹吸蜜鹦鹉,学名:Eos reticulata。这个名字很长的奇怪家伙虽为鹦鹉,却以花粉、花蜜以及果实为主要食物。今天笔者就带大家去会一会这个妨碍蜜蜂辛勤的怪咖。一、生活习性蓝纹吸蜜鹦鹉偶尔尖叫,在飞行途中会推出了一系列的尖叫声并夹杂着一“kshk”干咳声。也能听到吹口哨,一般独居,夫妻成对或集多达10只的小群活动。这些鸟相当害羞和安静,在受到干扰时会给家庭成员发出尖锐的口哨以示警告。蓝纹吸蜜鹦鹉活动于各种森林地区,包括原生林和次生林。也出现于椰子种植园和红树林、棕榈林和耕地区及相对开放和低地地区的季风森林。虽然蓝纹吸蜜鹦鹉的数量不少,但是野外的盗捕行为与栖息地的破坏使它们的数量渐渐减少中,野生的吸蜜鹦鹉是最常被盗捕走私的鹦鹉之一,通常野外如果抓到1000只,到目的地的国家后,约只有100只上下可存活。完全素食。它们吃果实,种子,芽,尚未成熟的种子。是收集花蜜和花粉的专家。二、外形特征蓝纹吸蜜鹦鹉身长30 - 31厘米,体重145-155 克,寿命15年。像所有的奥斯属(Eos)的种类一样,有一身漂亮的羽毛,主要是红色。成鸟有一道蓝紫色宽带纹通过眼睛和耳朵一直覆盖到两侧的颈部。下颈部和翕也覆盖着长长的蓝紫色条纹。背部和尾巴是红色,或多或少有蓝色条纹。翅膀上的羽毛有大块黑斑纹。初级飞羽几乎全黑。尾巴呈深褐色和暗红色。大腿完全红色。嘴红珊瑚色,虹膜红橘色。爪灰色。幼鸟,在下身的羽两侧蓝黑色。翕上覆盖着蓝色斑点,而不是条纹。喙是橙棕色。虹膜褐色。三、繁殖方式育种要选择购买人工繁殖鸟,繁殖难度不高,常可见它们的幼鸟,成对分开饲养繁殖,全年可生好几窝,一次产2枚卵,孵化期约为26天,3个月后羽毛长成,之后再过2个星期幼鸟即会离巢,太晚将幼鸟移出可能会遭亲鸟攻击。人工繁殖的蓝纹吸蜜鹦鹉不大会吵,喂食吸蜜鹦鹉用粉状饲料与青菜水果对它们薄弱的消化系统及健康较为理想。就这些吧,欢迎各位补充。对于这个丰富多姿的世界,我们需要的是,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绿颊锥尾鹦鹉的形态特征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绿颊锥尾鹦鹉

绿颊锥尾鹦鹉有5个亚种,因不同亚种的鹦鹉其体型体重也有所不一,所以它们的体长成年后大约在24-26cm不等,体重约为60-80g不等。幼鸟的体色和成鸟体色大致相同。但是整体羽色较暗淡,虹膜颜色也比较深,下腹部的红棕色羽毛亦只有零星分布。这种鹦鹉体为绿色,头部前方有一条细窄的红棕色羽毛分布;前额、头顶、头部后方以及耳羽为棕色;沿着颈部则分布些许蓝色的羽毛;颈部两侧、喉咙、胸部上方的羽毛从褐色渐渐变为棕绿色,每片羽毛均有浅棕灰色到暗黄色的滚边;脸颊两侧带有些黄绿色的羽毛;主要以及二级飞行羽为蓝色,下腹部带有一块红棕色的羽毛;尾巴内侧覆羽带有蓝色,尾巴上方为绿底带有红棕色,并且完全隐藏在尾巴上方的覆羽之内;眼睛周围有着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深灰色,虹膜为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太平洋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洋鹦鹉

饲养鸟几乎都不占空间的,尤其是太平洋鹦鹉,体型又属鹦鹉中最小的,在野外它们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林地,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家庭饲养则不需要太麻烦,环境布置简单明了即可。建议准备一个长、宽、高各45公分的鸟笼就足够,此外我们也可提供些鸟儿的玩具对于这类好奇心重的小朋友来说的确可以弥补寂寞的时间。太平洋鹦鹉喜欢阳光浴,沐浴也可使鸟儿维持健康的体态及保持光彩亮丽的羽色,建议饮水部分不妨准备两个饮水盒,其中一个饮水盒的水可装满供它们沐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额亚马逊鹦鹉的饲养方法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价格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红额亚马逊鹦鹉饲养方法额亚马逊鹦鹉的价格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饲养方法

红额亚马逊鹦鹉分布于伯利兹,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委内瑞拉。

繁殖期约在2-6月间;在当地是还算常见的种类,由于喜爱啃咬东西,饲养最好提供新鲜或枯碎的树枝供其啃咬,刚引进的鸟适应期时温度最好不低于摄氏22度,它们适应期间对环境的变化或改变可能很敏感,一旦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一窝约产2-3枚卵,有时4枚,孵化期28-30天,羽毛长成8个星期。

栖息在各种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红树沼泽区、热带稀树草原、农耕地等海拔1100m以下的地区,成对或成群约100只左右活动,在觅食时数量会聚集更多,主要的食物为水果,尤其是棕榈树的果实、柑橘类和芒果等,种子,浆果,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通常在树上觅食,有时候也会农耕区和果园觅食。筑巢在中空的死树中。红额亚马逊鹦鹉通常成对活动,有时候也会组成100只左右的群体行。在野外个性谨慎小心,通常都是只有在飞行的时候被人发现。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特别活泼,中午和炎热的下午则非常安静不好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午休。只有在情况危急或是掠食者接近的时候,才会集体大声鸣叫并且飞走,到一段安全的距离之后又会降落继续观察,飞行的时候叫声非常吵杂。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价格

亚马逊鹦鹉啦,34种里又有55个杂种,体型要看品种从32~50厘米体长,多而已就像橙翅亚马逊鹦,比较便宜的也需要几万块。红额亚马逊鹦鹉的话如果体型好也要上万。

红额亚马逊鹦鹉体长约31-36cm(12-14吋),栖息在各种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红树沼泽区、热带稀树草原、农耕地等海拔1100m以下的地区,成对或成群约100只左右活动,在觅食时数量会聚集更多,食物有无花果、种子、咖啡豆、芒果、棕榈树果实等。

通常在树上觅食,筑巢在中空的死树中,繁殖期约在2-6月间;在当地是还算常见的种类,但严重的盗捕情形与栖息地破坏使的它们的数量正在快速地下滑中;它们与些高价的亚马逊鹦鹉比起来,价格算是较容易负担的种类,由于它们喜爱啃咬东西,饲养它们最好提供新鲜或枯碎的树枝供它们啃咬,刚从国外引进的鸟适应期时温度最好不低于摄氏22度,它们适应期间对环境的变化或改变可能很敏感,一旦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深红玫瑰鹦鹉的品种简介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深红玫瑰鹦鹉(详情介绍)

深红玫瑰鹦鹉(详情介绍)(Crimson Rosella),成年的它羽毛颜色十分鲜艳美丽,出行通常是成对或群体活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诺福克岛。繁殖期大约在每年的9月至1月份。深红玫瑰鹦鹉幼鸟时期的羽色与成鸟差异甚大,幼鸟的羽色为橄栏绿与灰绿色,随着时间会慢慢改变,之后羽色会呈红绿蓝参杂,到了15个月大时才会完全蜕变为成鸟的颜色,公鸟的头部较大较平,喙部也较大,若要分辨幼鸟性别,头部及喙部是较明显的分辨部位,有3种亚种。中文学名:深红玫瑰鹦鹉中文别名:红草鹦鹉英文名:Crimson Rosell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鹦形目科:鹦鹉科族:纽澳鹦鹉族属:玫瑰鹦鹉属种:深红玫瑰鹦鹉分布:分布在澳洲东方的海岸区,主要栖息在东南部新南威尔斯与维多利亚的海岸地区及南澳大利亚东南方小面积的沿海地区与袋鼠岛,东北部则分布在昆士兰东北部沿海地区及其东南部地区,澳洲东南部的一些小岛上也有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公主鹦鹉的喂食要点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公主鹦鹉

人工饲养公主鹦鹉在刚进入新环境时不会出现害羞的情况,它们可以很快的适应环境以及主人。我们可以参考公主鹦鹉野外生存时吃的食物来为它们定制一个营养均衡的食谱。

在野外公主鹦鹉是迁徙性很强的鹦鹉,栖息在沙漠地区中,因食物的充足与否而经常有迁徙的行为,它们会单独、成对或一小群约15只左右活动,偶尔会较多数量聚集,常在地上觅食,主要以草类植物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朵、花蜜、植被、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鹦鹉温暖过冬装备搜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

绝大多数家养鹦鹉都来自於热带或温带,因此在冬季为鹦鹉做好保暖工作至关重要。在我国的南方气温较高,主人可以不必特意护理,只要防风就可以了,而在我国的中部或北部,冬季气温较低,就需要主人细心为鹦鹉做好保暖工作。一、宠物箱俗称乌龟箱,一般水族馆都有,买最大的让幼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一个最大个宠物箱约可以住一只玄凤幼鸟或二到三只阿苏儿幼鸟,耐热可达60℃,易於维持温度也可以确定空气流通,底下舖给幼鸟使用的垫料,另外其他的方法为使用猫砂木屑并於猫砂木屑上舖卫生纸,猫砂木屑为条状整块,重点在於易吸水、不易沾粘、屑片不宜太细小,不管使用何种方式都应勤於更换垫料,给幼鸟乾净舒适的环境有助於幼鸟健康。二、保暖灯泡市面上有许多宠物用的保暖用品,例如只会发热不会发光的陶瓷灯泡或是宠物保暖器,但售价通常较高,约800元左右不等,如果经济状况许可当然此类宠物保暖器是相当好的选择,必须使用灯罩或是吊高一些避免幼鸟直接接触灯泡而烫伤,保温灯需置於宠物箱的其中一角落,温度计则挂於离灯最远的对角线位置,确保宠物箱内最低温处可达28℃,幼鸟也可自行移动至舒适的位置,如果幼鸟张开嘴巴像狗狗一样喘气,表示环境温度太高了,必须调整。三、鸟笼等幼鸟羽毛完全长齐後可以搬进鸟笼内让牠们有更好的活动空间,但幼鸟第一次过冬还是需要使用灯泡或保暖器保暖,可将鸟笼用透明塑胶布封好,并留下门及通气孔的部分确保空气流通,幼鸟抓握能力还不强时,不必急於放置栖木让牠站以免消耗体力或摔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啄羊鹦鹉是怎样的?啄羊鹦鹉如何繁殖?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啄羊鹦鹉是怎样的?啄羊鹦鹉如何繁殖

啄羊鹦鹉是怎样的?

啄羊鹦鹉(学名:Nestornotabilis)是新西兰南岛上的一种大型鹦鹉。生活在稀木灌丛中,体形大,羽毛丰厚,主要呈绿色,喙又粗又长。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主要食昆虫、螃蟹、腐肉。但也经常攻击羊群,甚至跳到绵羊背上,它那强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身上的脂肪并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称其为啄羊鹦鹉。

啄羊鹦鹉主要栖息于新西兰山区森林、以及亚高地灌木从林区,介于300米到2000米的高地;也时常出没于山区露营区。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栖息地包括新西兰南部岛上的山区、墨尔本、海拔600-2000米的新西兰南岛高山中,从马尔堡、尼尔森到峡湾区都有其踪迹。

啄羊鹦鹉如何繁殖?

啄羊鹦鹉在繁殖季大多成对或是组成至多10只的小群体;到了秋天,幼鸟们会组成高达100只的族群。生性爱玩,相当容易信任人类并且十分好奇,乐于接受任何人手中的食物;平时喜欢在地面活动,破坏力十足,时常对汽车的橡胶轮胎和雨刷、露营小屋、和营区的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有着季节性迁移的习性,有些鸟甚至会居住于雪线上的高度。

它们在野外主要的繁殖季为7月到隔年1月,会在岩石之间的缝隙、树木根部下方以及枯死树木的缝隙中筑巢;人工豢养的啄羊鹦鹉相当容易繁殖,一次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为29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10周,幼鸟离巢独立后数周就应该和亲鸟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横斑鹦鹉和太平洋鹦鹉区别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其中横斑鹦鹉和太平洋鹦鹉就是很容易弄混淆的两种鹦鹉。那么横斑鹦鹉和太平洋鹦鹉区别有哪些呢?接下来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横斑鹦鹉是既可爱又安静的小型鹦鹉,体长16厘米,成年雄鸟的羽毛颜色一般是绿色,冠和下体没有黑色,鸟腹部两侧具黑、绿橄榄、绿色,胸部两侧没有;弯曲的翼角和下覆羽及飞羽底面是黑色及蓝绿色相间;尾巴墨绿色,中心的黑色羽毛广泛分布;鸟喙略带粉红色,眼暗棕色,雌鸟的黑纹较窄,下体没有。尾羽中心饰窄黑色边。

太平洋鹦哥是一种小鹦鹉,体羽主要是绿色,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提到横斑鹦鹉很多新手会把牡丹鹦鹉、太平洋鹦鹉,这三种弄错弄混淆,因为这三种外表体型差不多但是只要认识了,一看外表就能区分,首先牡丹有腮红,太平洋嘴巴不一样,横版羽翅上有黑色斑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