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鲥鱼怎么去鳞【汇集20篇】

浏览

1803

文章

24

篇1:鲥鱼还有吗?长江鲥鱼灭绝了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长江鲥鱼,很多人都只是听说,但是未曾见过,甚至有人说已经20多年不曾有,而餐桌上的一些是人工养殖或是进口的。那么,鲥鱼还有吗?长江鲥鱼灭绝了吗?

鲥鱼还有吗

自古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刀鱼和河豚现在还有,然而长江鲥鱼很少见。

现在看见的都是进口的,长江里的鲥鱼有二十多年没有了。

长江鲥鱼灭绝了吗

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长江鲥鱼趋于灭绝的处境令人担忧。有关专家建议在江西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的湖口县建立鲥鱼保护通道和鲥鱼自然保护区,以缓解长江鲥鱼灭绝趋势。

鲥鱼为鲱科动物,又称三来、三黎、时鱼。生活于海洋,每年4—5月由海洋进入江河繁殖。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曾经年产量高达160万公斤,如今在长江流域已难觅踪迹。

长江鲥鱼趋于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加上捕捞强度过大、尤其是对幼鲥鱼的过度捕捞,均造成了鲥鱼趋于灭绝。长江八里江水域是位于鄱阳湖口至安徽宿松的一段水域,这一江段具有发育良好的沙洲和江汊,鱼类资源及水草比较丰富,又有鄱阳湖与之相通,因此在这里建立鲥鱼保护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鲥鱼的选购方法

新鲜的鲥鱼外形光亮,鱼鳞白亮如雪,鱼鳃红色鲜艳,鱼体较肥,体重1.5斤以上较佳,通常鱼体越大口味越佳,鱼体越肥口味越香,肥壮的鲥鱼体宽肉厚。但事实上,近几十年来基本上见不到新鲜鲥鱼的影子,加上鲥鱼格外娇弱,出水即死,因而就更难一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福山鲥鱼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鲥鱼,是苏南长江口一带特有的传统水产佳肴。无论是清蒸、红烧,均鲜美可口。此种名贵鱼类,产地只限于虞澄一带江面,且捕捞季节很短,只在端午前后才能见到,故奇货可居,身价百倍,鲜中又藏着膏肥传说鲥鱼本是西王母瑶池里的仙女,后因触犯天规,被罚入东海,变成鱼,因长得漂亮,被龙三太子收作侍从。有年五月,龙三太子带着鱼去鄱阳湖相亲,路经福山港,冲了张天师的法事,被天师拿下,待午时开刀祭台,后被一姑娘救下,才逃回东海。龙三太子自从得救后,为报答福山姑娘救命之恩,每年五月初,都要派鲥鱼到福山港朝拜谢恩。由于它们能按时来临,人们就把它称为“鲥鱼”

( 常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鲥鱼刺多吗?鲥鱼可以养殖吗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吃鱼喜欢挑鱼吃,尤其是对于刺多的鱼不喜欢吃。那么,鲥鱼刺多吗?鲥鱼可以养殖吗?

鲥鱼刺多吗

对于鲥鱼的刺借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即可诠释:

“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鲥鱼可以养殖吗

鲥鱼,别名三黎鱼、三来鱼、时鱼,属鲱形、目鲱科、鲥属,是我国名贵的洄游性经济鱼类。它体较长,侧扁而高,口较大,吻较尖,鳞片大而薄,腹部有棱鳞。头部和背部为灰色,体侧上方略带蓝绿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一般体长为25厘米——40厘米,个体重1千克——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4千克左右。鲥鱼为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在淡水中则分布于长江、湘江、闽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每逢春夏时节,它由大海进入江河,产卵繁殖,应时而来,且洄游时节甚准,故得“鲥鱼”之名。

鲥鱼为温水性中上层鱼类,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适宜温度在2℃——38℃,最适水温为22℃——32℃。它为溯河性鱼种,具有深入江河溯饵和集群产卵习性,饵料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如轮虫、桡足类、剑水蚤、基合蚤等,还摄食硅藻和其他有机碎屑以及兼吃幼小鱼虾。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也大量摄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颗粒饲料,甚至晚上也摄食。

鲥鱼经济价值较高。它肉质肥嫩,细软爽滑,鱼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6.9克,还含有丰富的脂肪酸以及糖类、钙、磷、铁、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鲥鱼还具有药用价值,据药书记载,鲥鱼肉味甘,性温,具有滋补健体功能,既能补益虚劳,温脾补肺,又有利消肿、消炎解毒等功效,故古时鲥鱼曾是地方进贡朝廷的补品,并被列入御膳美食。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以及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等原因,致使鲥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所以发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据研究和试验表明,鲥鱼可以进行人工养殖。养殖方法主要有:

一是采取池塘纯养(即单养),但可配套少量鳙鱼和白鲢控制水质,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1.5米为宜。

二是混养。将鲥鱼混合放养在鳗鱼池塘、家鱼池塘或其他优质鱼池塘养殖,这既能有效控制浮游生物等过度繁殖,有利于调节水质,又能增加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利用水库、湖泊、大面积池塘养殖,但鱼种放养规格宜稍大,据试养经验,池塘纯养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4厘米鱼苗1300尾——1500尾,其成活率达90%,亩产约达500千克以上。

吃鲥鱼的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鲥鱼具有很多食疗功效。

《本草纲目》称鲥鱼“肉,甘平无毒,补虚劳。蒸油,以瓶盛埋土中,取涂烫火伤,甚效”。《随息居饮食谱》曰鲥鱼“甘温,开胃,润脏,补虚”。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但它又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鲥鱼带鳞与竹笋、荻菜清蒸,特别适合体弱者食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草求原》谓:鲥鱼“发疥癞”。因此,体质过敏及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鲥鱼的鱼鳞能吃吗?鲥鱼为什么不去鱼鳞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做鱼吃的时候要去鱼鳞等清理工作,但是吃鲥鱼的方法与普通的鱼不同,带鱼鳞烹饪味道更鲜。那么,鲥鱼的鱼鳞能吃吗?鲥鱼为什么不去鱼鳞?

鲥鱼的鱼鳞能吃吗

江阴以水产着名,有“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三鲜中以鲥鱼为最,向有“鱼中之王”之称。鲥鱼是潮江回济游性鱼类,栖于海洋,每年阴历五六月间进入长江产卵,到九十月间再回到海中,年年准时无误,故称鲥鱼。鲥鱼性猛,游击迅速,鱼鳞锋快,以此搏击其他鱼类,所以又称它“混江龙”。但又很娇嫩,一离水面,很快死亡,因此鲥鱼难得。江阴一带出水的鲥鱼,肉质鲜嫩,鳞片富有脂膏,滋味腴美。

偶尔一个机会吃到鲥鱼了,感觉味道一般。鱼鳞是不去掉的,据说这样更有味道,还说鱼鳞可以吃。但是感觉不一定是长江里的鲥鱼,没准是养殖的,养殖的鱼味道自然没有野生的好。

鲥鱼为什么不去鱼鳞

长江鲥鱼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不过,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野生长江鲥鱼已经绝迹三十多年。现在只有养殖的长江鲥鱼在市场出售,口感自然无法与野生鲥鱼相比。

早在汉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鲥鱼的美味,东汉名士严光(子陵)以难舍鲥鱼美味为由拒绝了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鲥鱼体扁而长,色白如银,肉质鲜嫩。有鱼的美味,亦有肉的质感,丰腴肥美,细腻嫩滑,入口即化,鲜香逼人。由于鲥鱼鳞下富含脂肪,故烹调加工时不去鳞,带鳞清蒸,保持真味,以增加鱼体的清香。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称其为“惜鳞鱼”、“南国绝色之佳”,并做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鲥鱼长什么样

鲥鱼,江海洄游型鱼类,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鲥鱼,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

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

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骨正中有一显着凹陷,上下两颌均无齿。脂眼睑发达,几乎遮盖眼的一半。腮孔大。鳞片大而圆薄,上有细纹。无侧线。

腹部有大型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有胸鳍、腹鳍各一对,腹鳍极小;背鳍、臀鳍各一个,背鳍条14——15,臀鳍条16——18;尾鳍深叉形,被有小鳞。体背和头部为灰色,略带蓝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暗蓝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鲥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鲥鱼是发物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鲥鱼一般在长江中下游可见,如河豚鱼一样属于洄游性鱼类,目前长江鲥鱼野生很是少见。那么,鲥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鲥鱼是发物吗?

鲥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鲥鱼有长江鲥鱼、长江三鲜(之一)之称。属于——鲱形目·鲱科·鲥属,在淡水中产卵繁殖,在大海中生活,分布于长江下游与海水接壤海域,东、黄、南海等海域均有有分布。

被列为——洄游鱼种类,属于——淡水鱼鱼种。

鲥鱼是发物吗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发物中如鸡、蛋类、猪头肉等对人体而言为异体蛋白,这种异体蛋白就可构成过敏源而导致人体发病。

鱼、虾、蟹类本身就含组织胺,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诱发皮肤病,如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发热等。

所以鲥鱼是发物。

鲥鱼的食用方法

1、红烧鲥鱼

【材料】鲥鱼,冬笋,香菇,盐,味精,白糖,酱油,料酒,花生油,香油,葱,姜,蒜,淀粉,花椒。

【做法】①鲥鱼处理干净。②爆香葱、姜、蒜,加鱼煎一下,烹入料酒,加配料、汤调味。③慢火烧透入味,用湿淀粉勾芡,加香油即可。

2、清蒸鲥鱼

【材料】鲥鱼,鸡油,葱,姜,盐,料酒。

【做法】①鲥鱼清洗干净,姜切片,葱切段。②鱼放盘子里加料酒、盐、葱姜、鸡油腌20分钟。③蒸锅烧开放入鱼蒸15分钟,拣去葱段即可。

3、香煎鲥鱼

【材料】鲥鱼,大葱,麻油,浓酱油,料酒,白糖少许。

【做法】①将麻油涂匀煎锅,将鲥鱼和大葱放入平底锅。②将煎熟的大葱夹开,加上料酒等调味品和水焖煮。③一会儿后之前夹起的大葱,让大葱充分吸收酱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峡江鲥鱼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鲥鱼,属鲱科,它体扁而长,腹薄如刀,色白如银,身带银光,形态美丽,古人又称之"银光鱼",是我国极其名贵的鱼类。它肉细嫩,脂肪含量比普通鱼类高几倍,达18--27.7%,因而是古今驰名的食用鱼。

鲥鱼广布于我国的东部及南部沿海一带,在海中生活三到四龄,性腺成熟,于每年春季四、五月间,自大海上溯到长江、鄱阳湖、进入赣江,在中游的新干、峡江、吉水一带产卵。由于此域河段支流交叉,具有独特的水文及河床底质条件,成为鲥鱼在长江水系中的最大天然产卵场。待孵苗后,又随水而下,大部分幼鲥鱼栖息于鄱阳湖内,秋末冬初再由鄱阳湖经长江入东海生长。本地区峡江等县为保护鲥鱼资源,发展鲥鱼生产,已成立了鲥鱼科研究攻关协作组织,于1982年突破了人工繁殖和育苗难关,使鲥鱼年产量赖以得到较大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什么吃清蒸海鲥鱼都是半条?鲥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鲥鱼基本上很少见,甚至20多年来没多少人吃过,而餐桌上一般是外国鲥鱼品种,如美国鲥鱼、缅甸鲥鱼。那么,为什么吃清蒸海鲥鱼都是半条?鲥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为什么吃清蒸海鲥鱼都是半条

首先鲥鱼价格昂贵,整条上的话,售价会很高,让人不太容易接受。

而且鲥鱼鳞片肥美,一般都是带鳞片蒸的,整条的话,下面的鳞片泡在汤水里,影响口味。

鲥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鲥鱼是春季最后的江鲜,是长江中出了名的美鱼。古人将黄河鲤鱼、伊洛鲂鱼、松江鲈鱼和长江鲥鱼封为中国四种最美丽的江鱼。而在长江鲥鱼中,滨江临海的南通的鲥鱼因其脂肪多,肉嫩味美,滑溜细腻,肥腴醇厚,为其它地方的鲥鱼所不及。

品尝长江鲥鱼讲究“三吃、三味、三营养”。新鲜长江鲥鱼蒸后双鳍“飞翔”,食用时口感丰富,三层滋味,层层不同,且每一层都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第一层鱼鳞闪闪发光,入口即化,富含胶原蛋白,对皮肤极佳;第二层是鱼鳞下面的灰色肉质层,口感绵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第三层为白色鱼肉,鱼肉细腻且蛋白质丰富。

鲥鱼的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能温中开胃,补益虚劳、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疗疮。宜连鳞蒸食,鲥鱼蒸后,以其流下之油,可涂抹烫伤处。鲥鱼肉嫩味鲜美,鳞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有益。

美国鲥鱼和长江鲥鱼的区别

真正的长江鲥鱼已难觅踪影,市面上的所谓鲥鱼,多数都是来自美洲的美国鲥鱼和来自东南亚的缅甸鲥鱼。这二者虽然在外形上与长江鲥鱼非常相似,但味道上却决不可同日而语。令人难过的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消亡,而是一种生物的消亡。而今,我们只能从前人的文字中来猜想鲥鱼之美。

(缅甸鲥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鲥鱼的鱼鳞能吃吗,鲥鱼为什么不去鱼鳞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鲥鱼鱼鳞可以吃吗?为什么烹饪的时候不去掉鱼鳞?

可能大家在吃鱼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习惯去掉鱼鳞,但是在吃鲥鱼的时候跟吃普通的鱼不一样,是带着鱼鳞一起来烹饪的,因为这样味道会更鲜美一些,那么这种鱼鳞能吃吗?为什么不去掉鱼鳞呢?这种鱼是不去掉鱼鳞的,据说这样烹饪会更有味道,吃起来效果会更好,三鲜中以鲥鱼为最,而且只有带着鱼鳞来吃口感才会更棒。

鲥鱼鱼鳞是可以吃的,鲥鱼早在汉代的时候老百姓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鱼的美味,东汉的名士严光就非常喜欢吃鲥鱼,甚至还为了吃鲥鱼的美味而拒绝了皇帝的召见,大家就知道食鱼有多么美味了吧,鲥鱼细腻嫩滑入口即化,鲜香逼人,所以在吃鲥鱼的时候是不去掉鱼鳞的,这样才能保持鲜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鲥鱼和刀鱼哪个贵?长江三鲜哪个最贵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长江三鲜,只想说古人比我们有口福,至少现在长江鲥鱼已经几乎灭绝了。那么,鲥鱼和刀鱼哪个贵?长江三鲜哪个最贵?

鲥鱼和刀鱼哪个贵

比刀鱼还贵的长江鲥鱼一条能卖上万元,鱼鳞比肉还贵、鲜美十足。

张爱玲曾经提到人生的三件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足见鲥鱼的美味程度,堪比花中海棠,书中红楼。古往今来,鲥鱼饱受美誉,令无数食客神往。它因“鱼肉细嫩,富于脂肪”而闻名,素有“鱼中之王”的美称,是江鲜名肴之一,同时与刀鱼和河豚并称长江三鲜。

鲥鱼秀而扁,鳞白如银,肉中多细刺,唇边多米点。其肉厚,味道鲜美。苏东坡有诗:“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将鲥鱼的雍容华贵、肥腴醇厚表达得淋漓尽致。

长江鲥鱼因为珍稀和美味,从汉代开始,士大夫阶层就将其认为是“南国佳品。东汉名士严子陵,难舍富春江垂钓之趣、鲥鱼之美,婉拒汉光武帝刘秀的徵召,挈妻携子,隐居富春江畔,耕作垂钓、终老林泉,传为千古佳话,鲥鱼从此名满天下。但是它进入文人视野,成为骚人墨客吟咏对象,则是宋以后之事了。

到了明清两代,鲥鱼不仅仅是席上珍品,还成了被列为皇室贡品,因而鲥鱼也成为社会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金瓶梅》中就提到了”糟鲥鱼“:”……落后才是里外青花白地磁盘,盛着一盘红馥馥柳燕蒸的糟鲥鱼,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寥寥数语,已足够让人垂涎。

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的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所以,苏东坡称它”惜鳞鱼“。名评话家王少堂在他的《宋江》一书中,对鲥鱼的特性有段描述:”鲥鱼生得最娇。它最爱身上的鳞呀,它一声离了水,见风见光,随时就死了,活鲥鱼很不易吃到。“鲥鱼称为鱼中的贵族,它自身中有一种独特的个性,雍容华贵,典雅清高,世人难得一窥其鲜活美貌,所以它那么得人喜欢的原因。

长江三鲜哪个最贵

长江三鲜是指在中国长江下游水域中出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河豚、鲥鱼和刀鱼。由于大量捕捞,长江中的鲥鱼已经基本绝迹,而刀鱼的产量也急剧下降,价格颇为昂贵。河豚,天生含有剧毒,被冠以最危险的美食之称。

长江三鲜,指的是刀鱼、鲥鱼、河豚,都属长江洄游鱼类,咸淡水两栖,每逢春季溯江而上,在淡水产卵繁殖后入海,与一般定居类江鱼不同。因此,不仅肉质特别细嫩腴肥,且营养丰富。

刀鱼因上市最早,且鲜美无比,故列三鲜之首。宋朝刘宰曾设刀鱼宴饯别友人,并赋诗”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赞刀鱼味美。刀鱼味美不仅在于肉质细嫩爽滑,腴而不腻,且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磷脂和维生素,所以吃刀鱼不仅能饱口福,还能养生。《本草纲目》中就有用刀鱼治痔瘘和补气的记载,而民间也常将刀鱼作益气活血之用。

”鱼中之王“鲥鱼。鲥鱼除富含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外,还有补益虚劳、滋补强壮、清热解毒等功效。当然,”鱼中之王“的美称同样认可了鲥鱼的美味,所以俗语称”红烧鲥鱼两头鲜,清蒸鲥鱼诱神仙“。

三鲜中,滋味与口感最特别的当属河豚,它带有肉刺的鱼皮胶质浓厚、粘口,丰腴鲜美,入口即化。

鲥鱼什么季节吃味道更鲜

鲥鱼是春季最后的江鲜,是长江中出了名的美鱼。古人将黄河鲤鱼、伊洛鲂鱼、松江鲈鱼和长江鲥鱼封为中国四种最美丽的江鱼。而在长江鲥鱼中,滨江临海的南通的鲥鱼因其脂肪多,肉嫩味美,滑溜细腻,肥腴醇厚,为其它地方的鲥鱼所不及。

与”刀不过清明“不同,品味鲥鱼最好的时间在端午。据《本草纲目》记载:鲥鱼”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江海一带渔民也有”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一说。每年春夏之交,鲥鱼自海溯江产卵,初入江时体内脂肪肥厚,肉味最为鲜美。鲥鱼产卵后,顺江而下入海,称为响鱼。鲜肥消失,味道就差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挑选鲥鱼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购买食物的时候总是会看外观去购买,有的时候吃起来口感并不是特别的好,其实是在购买食物的时候掌握好选择方法,才能保证食物的口感更好和更加的美味,下面一起看一下什么样的鲥鱼好。

新颖的鲥鱼外形光亮,鱼鳞白亮如雪,鱼鳃红色鲜艳,鱼体较肥,体重1.5斤以上较佳,通常鱼体越大,口味越佳,鱼体越肥,口味越香。肥壮的鲥鱼体宽肉厚。但事实上,几十年来,简直曾经见不到新颖鲥鱼的影子,加上鲥鱼格外娇弱,出水即死,就更难一见了。

挑选到新鲜和美味的食材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上面就是对什么样的鲥鱼好的介绍,这样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试一下,这样能够买到更多新鲜和美味的鲥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杭州清蒸鲥鱼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料:

生净鲥鱼一条、姜末醋1碟、猪网油100克、甜酱瓜25克、绍酒15毫升、味精2克、

熟火腿20克、笋尖25克、白糖3克、精盐2克、水发香菇20克

制法:

1、鲥鱼不去鳞,鳞面朝上放砧板上,每隔2厘米直切一刀,刀深为鱼肉的一半。火腿切4薄片,瓜、姜也批成片。

2、取大面碗一只,将网油平铺碗底,火腿放网油中间,周围放香菇、笋和瓜、姜片,排列整齐,然后放上鲥鱼,加水15毫升和绍酒、精盐、白糖、猪油、葱结、姜块,上笼用旺火蒸15分钟,出笼,拣去葱、姜块,滗去原汁,加上味精和葱段调味。

3、把鲥鱼覆扣在大鱼盘里,揭去网油,浇入调好的原汤即成。上桌附上姜未醋。

特点:

清蒸鲥鱼”是文人居士肴馔中的名菜,此菜色泽多样,银鳞闪烁,鱼肉肥腴鲜嫩,鱼鳞吮之油润,加上此菜传奇色彩,食时情趣横生。此菜具有温中补虚、清热解毒的功效。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鲥鱼孕妇能吃吗?孕妇可以吃鲥鱼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孕妇来说,每日饮食需均衡,多补充高蛋白以及其他营养元素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那么,鲥鱼孕妇能吃吗?孕妇可以吃鲥鱼吗?

孕妇可以吃鲥鱼吗

鲥鱼是一道营养极其丰富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鲥鱼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比所有鱼类都要高,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孕妇在怀孕期间是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鲥鱼的,主要是因为这种鱼类的营养价值很高,孕妇食用鲥鱼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鲥鱼这种鱼类的鱼头是比较大,它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孕妇可以在怀孕期间适当的喝一些鱼头豆腐汤,当然清蒸鲥鱼也是不错的食疗方法。

鲥鱼的食用处理方法

1、鱼的腹腔一定要清洗干净,尤其是贴着脊骨缝的地方,容易残留污血,都要挤压干净,不容易有腥味。

2、鱼头内侧的黑膜(大眼鱼的是红膜)一定要撒扯干净。

3、收拾干净的鱼,两面都垫上姜片,再浇上适量料酒腌制20分钟。

4、如果是比较大的鱼,如1斤以上的,需要切花刀让鱼在短时间内更容易蒸透,切花刀时最好从侧面片开。

吃鲥鱼的好处有哪些

鲥鱼别名三来鱼、三黎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头部光滑无鳞,背部为灰绿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

鲥鱼肉质鲜嫩,鳞片也含有丰富脂肪,是名贵的食用鱼类。每年4~5月,鲥鱼就会从海里游到长江、钱塘江、珠江一带繁殖,以后就不再出现。

鲥鱼营养丰富。据测,食用部分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作为餐桌佳肴,鲥鱼的制作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清蒸鲥鱼、干煸鲥鱼、豆豉鲥鱼和归参干烧鲥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鲥鱼与香鱼怎么区分?鲥鱼与香鱼的区别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鲥鱼的逐渐减少,甚至频临灭绝的状态,很多人几乎未曾见过鲥鱼,难免会与其他鱼类相混淆。那么,鲥鱼与香鱼怎么区分?鲥鱼与香鱼的区别是什么?

鲥鱼与香鱼怎么区分

鲥鱼别称迟鱼、时鱼、三来、三黎鱼、鲥刺。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香鱼别称香油鱼、瓜鱼、细鳞鱼、海胎鱼、仙胎鱼、秋生子。在日本香鱼又名鲇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尾分叉,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鲜活时各鳍淡黄色,腹鳍的上方有一处黄色色斑。香鱼吻端下弯,形成钩吻。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两突起之间成明显的凹陷。上下颔各有一行宽扁细牙,能活动,着生于皮上。犁骨无牙,颚骨和舌上具牙。全身除头部外均备有细小圆鳞。具脂鳍,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

香鱼是什么鱼

白露前后,苍山东麓的泳溪里,成群结队的香鱼悠闲游弋在其中,银光闪动、体态优美。

香鱼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稍有混浊,便芳踪杳杳。好山好水出好鱼,泳溪乡也因地处苍山脚下,草木葱郁、水清石洁且溪水直入东海,而成为了全国为数不多的香鱼生产地。

香鱼一月长一寸,至十月止。一年而尽,又称“年鱼”。全鱼长不到一市尺。因脊背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香味,故称为香鱼。单闻此鱼“芳名”,相信就已经让食客们浮想联翩了。

香鱼油脂丰满,醇美可口,素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无论清蒸、做汤、油炸还是烤制,都香美可口。蒋万锌却独爱煎炸。有着十来年经营饭店经验的他,做起农家乐来也是有声有色。而香鱼也成了外溪农家的招牌菜。

油炸过的香鱼,体内香脂渗到体表,整条鱼呈金黄色,望之秀色可餐,吃时外酥里嫩、满口生香,鲜味呼之欲出。

香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元素,具有益肺止咳、宽中健胃、补虚劳等功效,可谓老少皆宜。

怎么辨别香鱼的好坏

香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身体呈青黄色,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被有细小鳞片,尾分叉,各鳍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鲜活时各鳍淡黄色,腹鳍的上方有一黄色斑。在鱼香的背脊上生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因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为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鲥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鲥鱼海水和淡水之间洄游,所以既是海水鱼也是淡水鱼

鲥鱼是鲱科、鲥属的一种鱼类。身体长是椭圆形。头侧扁,头和背通常比较光滑。顶骨缘没有细纹,少数顶骨缘有特别窄的细纹。

嘴圆钝,中等长。眼睛在侧前位,比较小,脂眼睑比较发达,差不多可以盖眼的一半。眼间隔窄,中间隆起。口比较小,没有牙齿,上下颌一样长。

鲥鱼是暖水性中上层海洋鱼类,饵料是浮游生物,其中又以桡足类、虾类和硅藻为主。在生活的各阶段食性稍微有些不同,降海前的幼体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降海后的幼鲥以海洋桡足类和硅藻为食;成年鲥鱼主要吃海产桡足类和硅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鲥鱼怎么读?鲥鱼是什么鱼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鲥鱼的认识,还是源自于河豚以及长江三鲜,但是读的时候却误以为是“鲫”字。那么,鲥鱼怎么读?鲥鱼是什么鱼?

鲥鱼怎么读

拼音名:ShíYú

英文名:Seasonalshad,Reevesssha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urareevesii(Richardson)

鲥鱼也称瘟鱼、箭鱼、三黎、时鱼、鲥刺、三耒,属于中医药材,主要适用于健脾补肺;行水消肿。主虚劳;久咳;水肿。

鲥鱼是什么鱼

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这是宋诗人苏东坡描写鲥鱼的诗篇。鲥鱼产于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最佳美,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鲥鱼形象秀而扁,鳞白如银,肉中多细刺,唇边多米点。性物娇,惜鳞,离水即死。农历五月初鲥鱼即能上市,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因而愈加名贵。鲥鱼肉厚味道鲜美,宜清蒸。

长江鲥鱼属溯河性鱼类,每年5—7月,由海入江,定期作生殖洄游,经鄱阳湖入赣江,在江西新干、峡江、吉安的100多公里赣江段内繁殖,孵化后的仔

鲥鱼顺赣江而下入鄱阳湖觅食生长,秋季,幼鲥鱼出湖入江,顺流入海。长江鲥鱼脂肪多、肉嫩、味鲜美,入口即化,历来是美食家推崇的席上珍品。作为鱼中珍品,它曾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

营养价值

鲥鱼营养成分如下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鲥鱼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3.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4.鲥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药用如下:

称鲥鱼“肉,甘平无毒,补虚劳。蒸油,以瓶盛埋土中,取涂烫火伤,甚效。”

: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荻芽带鳞蒸食为佳。

:鲥鱼甘温,开胃,润脏,补虚

广东有句话:“春鳊,秋鲤,夏三黎”。三黎即鲥鱼。鲥鱼肉细嫩,脂肪厚,脂肪中有一层不饱和脂肪酸,在蒸熟的时候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9克、不饱和脂肪17克,是我国名贵鱼类之首,亦为长江三鲜之首。鲥鱼之说: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的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所以,苏东坡称它“惜鳞鱼”。况且鲥鱼不能离开水面,出水即亡,因此运往京师一定要快速行进,以保持其新鲜。着名评话家王少堂在他的一书中,对鲥鱼的特性有段描述:“鲥鱼生得最娇。它最爱身上的鳞呀,它一声离了水,见风见光,随时就死了,活鲥鱼很不易吃到。鲥鱼称为鱼中的贵族,她自身中有一种独特的个性,鲥鱼雍容华贵,典雅清高,世人难得一窥其鲜活美貌,所以她那么得人喜欢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滨江鲥鱼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滨江鲥鱼

鲥鱼是江都的水上特产,并且早就有了文字记载。民国《江都县续志》记载:“鲥鱼形秀而扁,似鲂而身长。白色,鳞似梅瓣,其肪肥美,多鲠大而长……四月始由海入淡水,滨江处时有之。”谷雨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是捕捞鲥鱼的大好时光。古谚云:“蒸鲥鱼赏牡丹”,真正既“时”又“贵”。

味美,尤鳞下多脂,吃在嘴里,肥

腴醇厚,香味扑鼻,非一般鱼类能够媲美。江都人吃鲥鱼多用红烧,但红烧难尝膏脂风味。所以许多人都喜欢清蒸,加上芽姜、笋尖,配用猪油,那脂质尽融于汤,吃起来嫩而鲜,肥而美,食鱼肉滑溜细腻,品鱼汤肥腴醇厚,真有难以言表的妙处。烧鲥鱼一般不去鳞,有的人不知鲥鱼鳞可食,待那有鳞之鱼奉上餐桌以后,嫌有鳞而不食,结果大呼上当。鲥鱼性烈,一般触网不久即死,所以世人吃活鲥鱼者为数寥寥。有人曾和渔家一起到三江营捕鲥鱼,享过“近水楼台”之乐。他们大概是为了显示渔家独特的乐趣,未捕鱼前已将锅置于船头,拉网时碰上刚刚触网的活鲥鱼,随手拈来,立即剖肚取肠,洗刷干净随即下锅。也不过是河水煮河鱼,再搁了一点盐而已,但那种出水鲜是一般人难以享受到的。

,不仅国人皆知,国际上也享有盛誉。随着江都进一步开放,一定会有更多的国内外友人尝到江都的鲥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鲥鱼什么时候最好吃?长江鲥鱼什么上市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很多鱼类一年四季皆可以吃到,但是最鲜美最肥的时候有些人并未曾尝过。那么,鲥鱼什么时候最好吃?长江鲥鱼什么上市

鲥鱼什么时候最好吃

鲥鱼是春季最后的江鲜,是长江中出了名的美鱼。古人将黄河鲤鱼、伊洛鲂鱼、松江鲈鱼和长江鲥鱼封为中国四种最美丽的江鱼。而在长江鲥鱼中,滨江临海的南通的鲥鱼因其脂肪多,肉嫩味美,滑溜细腻,肥腴醇厚,为其它地方的鲥鱼所不及。

与“刀不过清明”不同,品味鲥鱼最好的时间在端午。据《本草纲目》记载:鲥鱼“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江海一带渔民也有“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一说。每年春夏之交,鲥鱼自海溯江产卵,初入江时体内脂肪肥厚,肉味最为鲜美。鲥鱼产卵后,顺江而下入海,称为响鱼。鲜肥消失,味道就差远了。

长江鲥鱼什么上市

1、上市时间

农历五月初长江鲥鱼即能上市,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

2、简介

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3、价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继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之后,长江鲥鱼也遭遇种群危机。

鲥鱼什么称为长江三鲜

因为鲥鱼河豚刀鱼不仅肉质特别细嫩腴肥,且营养丰富。

长江三鲜指的是刀鱼、鲥鱼、河豚,都属长江洄游鱼类,咸淡水两栖,每逢春季溯江而上,在淡水产卵繁殖后入海,与一般定居类江鱼不同。

三鲜中,滋味与口感最特别的当属河豚,它带有肉刺的鱼皮胶质浓厚、粘口,丰腴鲜美,入口即化。

营养价值: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鲥鱼和响鱼是两种鱼吗?鲥鱼和鲫鱼的区别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鲥鱼,很多人可能见过但是不知其名,甚至还曾误以为是响鱼,或是从字面意思上以为是鲫鱼。那么,鲥鱼和响鱼是两种鱼吗?鲥鱼和鲫鱼的区别是什么?

鲥鱼和响鱼是两种鱼吗

鲥鱼,每年初夏游入江河产卵,其他时间不出现,如同候鸟一般准时而守信,所以古称为“时鱼”。古人在造字时,就在鱼字偏旁右边加一个“时”字而得名。鲥鱼在春夏之交由海溯江而上产卵,产后归海,形成短暂的渔汛。

鲥鱼秀而扁,鳞白如银,肉中多细刺,唇边多米点。其肉厚,味道鲜美。苏东坡有诗:“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将鲥鱼的雍容华贵、肥腴醇厚表达得淋漓尽致。

响鱼也称,鲞鱼学名

锯腹鳓科,Pristigasteridae,,鳓属,lisha,鱼类

下图为,长鳓Ilishaelongata(鳓),俗称曹白、鲞鱼、力鱼

体延长而薄,头中大,吻短钝,上翘,吻长明显短于眼径。口中大,向上倾斜而近垂直;上颌骨末端圆形且不延长,仅可达瞳孔之下方;下颔突出甚多。腹缘棱鳞胸鳍前12至26枚,胸鳍后13至14枚。臀鳍起点在背鳍后部1/2处鳍条45至50枚之间。胸鳍具在。体被圆鳞,鳞片前部密布横沟线,后部边缘光滑。背鳍与臀鳍基部具鳞鞘。身体银白色。体背、吻端、背鳍和尾鳍呈淡黄色,其他各鳍白色。体长可达40厘米。

鲥鱼和鲫鱼的区别

鲋鱼的学名为黑鲷,又称之为海鲋。鲤科。

而鲫鱼的俗名也叫鲋鱼,鲫瓜,喜头。鲤科。

鲥鱼是长江四鲜之一。鲱科

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鲫鱼、鲥鱼我见过,若鲋鱼为鲫鱼,则就是两种鱼。若鲋鱼为黑鲷,这三种鱼体型是极其相似。

鲥鱼什么季节吃最好

鲥鱼别名三来鱼、三黎鱼,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名贵的食用鱼类。

因夏日鲥鱼补虚,故夏季是吃鲥鱼最好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蒸鲥鱼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鲥鱼鳞白如银,鳞层里积有脂肪,因此烹调时不去鳞。烹调方法清蒸、红烧两种,以清蒸为佳,色泽美观,肉极肥嫩,口味鲜美,爽而不腻,若以姜醋蘸食,其味更美。

鲥鱼,肉质细嫩,脂厚味美,营养丰富,是“长江三鲜”之一,也是我国名贵的水中珍品。

鲥鱼入菜可清蒸,也可红烧,但以清蒸为最佳。

清蒸鲥鱼,是江阴历史上的一道名菜。其久负盛名,名扬东南亚,美英等国以及港澳地区。尤为海外华人,华侨最赏识。

鲥鱼的鳞下,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故烹制时需谨慎对待(一般不刮去鳞片)。

清蒸鲥鱼的烹制方法是:

取二尺余长新鲜鲥鱼作一盆。

将鲥鱼去腮,剖腹,去净内脏,除去腥腻,污血,用清水洗净后,置入盆中。在鱼身上盖以火腿片,冬菇片,青笋片,加入精盐,白糖,葱结,姜片等调味品,然后,放上几片猪板油或用猪网油包上,置入笼中,以旺火隔水蒸上15-20分钟。待葱结发黄,鱼眼球突出,即可出笼,上桌,食用。

清蒸鲥鱼应趁热食用。此时,其肥嫩清鲜,回味无穷。若加上新鲜蚕豆瓣同蒸,则更加清香。

旧时,由于缺乏冷冻保鲜设备,新鲜鲥鱼的可供量有限,只有近水者才能品尝到真正的新鲜鲥鱼(新鲜与否,看其鱼腮颜色是否鲜红)。对于那些鱼腮呈暗红色的,人们大都用来红烧着吃,其味虽不及清蒸的那样清鲜,但也肉酥,汤醇,不失其美,故亦是餐中上品。

鲥鱼的美味,美就美在新鲜上,故江阴有句俗话:隔宿的鲥鱼狗也不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张家港鲥鱼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鲥鱼为南方水产中的珍品,每年春末夏初入江产卵,在“小满”至“芒种”期间为旺季。《本草纲目》载,鲥鱼“夏初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体扁阔而长,色白如银,鳞下多脂肪,一般重1公斤左右,鳞可食,肥嫩清鲜。古时曾列为皇帝的“御膳”珍肴,现已蜚声海外,远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

鲥鱼在近海入江,靠潮水自然推力前进。张家港境内长江水域属河口段,鲥鱼至此,体内脂肪消耗很少,正丰腴肥硕,肉味最鲜,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肉内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热量22千卡。张家港所捕的鲥鱼质量名列前茅,是江苏省重点产区,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基地。1974年、1977年产量最高,都在10万公斤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