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鱼细菌性败血症怎么治疗(精彩12篇)

浏览

5604

文章

12

篇1:早产儿败血症好治疗吗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知道自己患了败血症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找家隐密的医院治好它,免得让别人知道了会丢人。可是,这个时候,患者只为了尽快治好败血症却忽略了一件事,败血症的治疗需要在正规的医院进行才更有保障也更隐密。早产儿败血症好治疗吗?早产儿如何度过危险期?一起和看看吧。

能治好早产儿败血症的方法?

(1)部分病灶的处理:化脓性病灶,分为原发性和迁徙性,但是无论是原发性或迁徙性的病灶,均应在较为符合自己实际病情的情况下去治疗和处理,、充足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化脓性胸膜炎、关节脓肿等可在穿刺引流后部分写入抗菌药物。胆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时应考虑手术医治。

(2)通常和对症医治:败血症患者除了要接受医院的正规疗法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做好自己的秀洗个澡,保证自己正常的休息时间,败血症患者还需要加强营养的摄取,补充适量维生素。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

(3)病原医治:抗菌药物是败血症患者必须要服用的一种药物,一抗菌药物对于败血症的治疗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留意前期、充足并以杀菌剂为主;通常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多自静脉给药;初次剂量宜偏大,留意药物的半衰期,分次给药;阶段不宜过短,通常三周以上,或热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药。

早产儿败血症是一种起病较急,病况发展迅速,病况情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感染,发病时临床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发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四肢肌张减退等。

早产儿败血症比较严重,要及早医治,家长学习基本的孕婴安全小知识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若新生的宝宝出现吃奶减少、少哭闹、面色差、发热或体温不升(35℃以下)、腹胀、腹泻,甚至黄疸现象时则可能是出现了新生儿败血症。这种病一般是由于宝宝的血液被细菌感染引起的。这种病必须得到妈妈们的高度重视,新生儿败血症易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其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肺脓肿、骨髓炎、肾盂肾炎及蜂窝组织炎等。那么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病因治疗: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G+菌选用青霉素类,产酶菌株选用新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等;G-菌选用氨苄青霉素、核糖霉素或第2、3代头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宽的药物。重症感染可联合用药,但应注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为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症而异,一般7-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2、及病灶清除: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粘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

3、免疫治疗:可直接补充新生儿血中的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

4、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保证热卡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

5、对症治疗: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惊厥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单纯的败血症只要是治疗得当,应该是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日后宝宝会像健康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复杂的败血症,例如合并脑膜炎、坏死性肠炎等,其后果,则视此器官被破坏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脑萎缩、水脑症、听力障碍、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足或是长期腹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早产儿败血症怎么治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早产儿败血症是早产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早产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产儿败血症怎么治疗?早产儿如何度过危险期?一起和看看吧。

1、抗生素治疗

早产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2、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

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

早产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早产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早产儿败血症的特点,所以家长不要掉以轻心,要科学的护理早产儿,学习基本的孕婴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医如何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正盛邪实,治疗应以祛邪为主,病情进展,正气渐虚,治疔当以扶正祛邪,回阳固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如何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吧。

一、辨证治疗

1.正盛邪实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各9g,赤芍、黄芩、黄柏各6g,栀子、甘草各3g,黄连1.5g。黄疸重加茵陈、柴胡;抽搐加钩藤、石菖蒲;衄血、便血加白茅根、仙鹤草。

2.正不胜邪

治法:益气温阳祛邪。方药:四逆汤加减。生地、败酱草各6g,人参、炙甘草各3g,附子2g,干姜1.5g。出血明显加阿胶珠、白芍;额出冷汗加黄芪。

二、专方验方

1.清宫粉:广郁金30g,生山栀30g,寒水石30g,黄芩30g,黄连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每服3g,每日2次。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2.火府丹:生地1Og,木通6g,黄芩1O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本病高热者。

3.银翘生脉散:银花6g,连翘6g,人参6g,陈皮3g,麦冬4g,五味子4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4.茵陈茅根汤,茵陈1Og,白茅根15g,茯苓6g,车前草6g,猪苓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伴黄疸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西医治疗方法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具体可能有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等,或者面色苍白、神情萎靡、反应低下等等,严重的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而很多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新生儿败血症用西医怎么治疗,接下来小编就来为您介绍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西医治疗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的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供给足量能量、水分。低温时保暖,高热或伴惊厥者可用物理降温和镇静剂。病重者,可小量多次输血或血浆,出现休克者加氢化可的松5mg/kg次,每日1-2次。脐部或皮肤局部感染者,可涂2%的龙胆紫。脐部感染严重者可用呋哺西林湿敷。并发严重贫血,胆红裹显着增高者,可换血输血。

2.抗生素治疗:首先根据感染的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及早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再针对病原菌加以调整。同时注意使用免疫疗法,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对中毒症状严重者,短期可加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滴。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1)免疫球蛋白治疗:早产儿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成熟新生儿为高,足月儿虽无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异性抗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抗体而不能控制这类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特异型抗体,因此可用于败血症的辅助治疗。

(2)白细胞的输入: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时,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3)交换输血:重症败血症患儿可通过换血除去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常血凝过程,供给大量新生儿所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全文共 1749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发病原因比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那么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病因病机

内因多与新生婴儿的形体不足,尤其早产和未成熟者、产时受损的婴儿,正气虚弱,御邪之力低下相关。外因则为邪毒侵袭。邪毒盛于体内,化热化火而见发热烦躁,哭闹不安,热极生风可见惊厥,热深厥深,手足逆冷。邪入心包,症见昏迷,邪毒入营伤络,气不摄血,血溢肌肤可见面色青紫,皮肤、黏膜出血,热毒熏蒸于外,皮肤黄染。湿热下注,小便深黄。正虚邪盛,邪毒内陷,正不胜邪时,则患儿精神萎靡,不吃不哭,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甚或气息微弱,四肢厥冷。

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

[证候]发热,烦躁,汗出,黄疸反复,肌肤瘀斑,腹满,胁下硬,哭声低,乳少,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厚,脉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退黄。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主要药物:黄连、栀子、黄芩、黄柏、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

黄疸明显者,加茵陈、白鲜皮化湿退黄;伴神昏、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平肝止搐;大便干者,加枳实导滞通便。

2.毒陷正虚证

[证候]低热,反复黄疸,瘀斑,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不乳,不啼,不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滞。

[治法]益气解毒,扶正祛邪。

[方药]参附汤合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黄连、栀子、黄芩、黄柏。

黄疸重者,加茵陈除湿退黄;面色白、气息微弱者,加黄芪、当归益气养血。

3.血虚气弱证

[证候]形体倦怠,神乏无力,面白,肢末不温,乳少,腹满,易出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指纹淡。

[治法]温阳益气,滋阴养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主要药物:人参、茯苓、陈皮、当归、黄芪、熟地黄、白芍、桂枝、白术、五味子、远志。

黄疸重者,加茵陈利湿退黄;面色白、肢末不温者加附子、炙甘草。

经验方

1.解毒清血汤

[药物组成]鱼腥草31克,蚤休31克,蒲公英31克,白茅根31克,金银花15.6克,天花粉12.5克,穿山甲9克,生地黄9克,元参9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乳香4.7克,没药4.7克,白芷4.7克,牛黄0.6克,广角粉0.6克(冲服),羚羊角粉0.6克(冲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气营两燔证。

[用法用量]水煎,冲服牛黄、广角粉及羚羊角粉。

2.通腑泄热方

[药物组成]白僵蚕、紫草各10克,生大黄(后下)6克,青蒿15克,败酱草20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邪毒炽盛证。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清营汤加味

[药物组成]水牛角8~l0克,生地黄4~6克,玄参、麦冬、丹参、当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3~5克,竹叶、黄连各2~3克,板蓝根、茵陈各6~l0克,地锦草10~15克,西洋参2~3克。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邪毒炽盛,正盛邪实,发热伤阴的患儿。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清官粉

[药物组成]郁金30克,生栀子30克,寒水石30克,黄芩30克,黄连3克,琥珀1.5克,朱砂1.5克,冰片9克。

[功效]清热凉血,镇惊安神。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用法用量]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每服3克,每日两次。

5.消黄汤

[药物组成]茵陈15.6克,川黄柏6克,山栀子6克,条黄芩6克,川黄连3克,生大黄1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黄。

[适应证]适用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的新生儿黄疸和败血症。

[用法用量]水煎浓缩至20毫升频服。

适宜技术

1.灌肠法

黄连6克,栀子6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地龙6克,蝉蜕6克,马齿苋6克,秦皮6克,黄芩3克,白僵蚕3克,炒枳壳3克,琥珀末(冲)0.5克。浓煎至6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连灌3日。用于败血症邪毒炽盛。

2.针灸法

(1)体针:取穴人中、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百会、印堂等。高热不退者取曲池、大椎、十宣放血。口紧者取穴下关、颊车,浅刺、中刺激,不留针。

(2)耳针:惊厥者取穴神门、皮质下,轻刺激。

3.贴敷法

用鲜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摊于纱布上,盖贴囟门以缓解痉挛。用于抽搐不止。

4.擦洗法

防风、金银花、野菊花煎汤,洗涤脐部,拭干后,再以金黄散调敷。用于脐疮引起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败血症常引起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体内缩血管物质(如某些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内皮素及腺苷等)反应性增加,由此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血流量减少是败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那么,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应该如何治疗?

1、一般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

2、病原治疗: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应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杀菌剂为主;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多自静脉给药;首次剂量宜偏大,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分次给药;疗程不宜过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热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药。

3、局部病灶的处理:化脓性病灶不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在使用适当、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化脓性胸膜炎、关节脓肿等可在穿刺引流后局部注入抗菌药物。胆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单纯的败血症只要是治疗得当,应该是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日后宝宝会像健康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复杂的败血症,例如合并脑膜炎、坏死性肠炎等,其后果,则视此器官被破坏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脑萎缩、水脑症、听力障碍、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足或是长期腹泻等。

败血症的发病率非常的高,因此会让患儿的成长受到了较严重的阻碍,家长们应当多了解一些败血症的知识,需要认真了解此病的危害。如果你对如何正确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败血症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五大治疗措施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还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就会发生感染。那么新生儿败血症如何治疗好呢?下面小编就来为您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五大治疗措施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乏,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约有30%~50%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如硬脑膜下积液、低钠综合征、失明、失聪、癫痫或痴呆等。

一旦患败血症,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不像成人那样有高热,而是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或不吃、不哭、不动、黄疸加深,缺乏医学知识的母亲往往没有引起警觉。有一位母亲,孩子出生8天,吃奶很少,皮肤黄疸很深,不发热,不大哭也不大动,她还以为宝宝很乖,没有在意。过了3天,看看孩子皮肤越来越黄才着急了,抱来看玻医生问过病史要体检时,发现这孩子面色苍白,全身冰凉,心跳、呼吸均已停止了,而母亲还不知道。面对如此情景,年轻的母亲悲痛欲绝,呼天抢地的大哭。

疾病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要重视孕期保健实行住院分娩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粘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保持口腔脐部皮肤黏膜的清洁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

治疗措施

1.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2.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

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

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以上小编为您介绍了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方法等知识。有关如何正确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识小编继续持续更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常识请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生儿败血症怎么治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败血症,听起来就跟死神一样的感觉,很多的新生儿都是因为这个疾病而夺取生命的。新生儿败血症怎么治疗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败血症在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比较常见,而且这个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去了解治疗败血症疾病的方法,当患病的时候科学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

1、病因治疗

在发现新生儿患上败血症时,就要及时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医治。抗生素要选用带有杀菌的作用,例如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等。倘若感染较严重,需要几种药物联合使用,但要注意避免二重感染。最快的途径是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根据疗程情况而定,一般在一周至两周,有特殊情况需超过三周,比如并发症患儿。

2、局部病症清除

身体局部有炎症,例如脐炎、口腔溃烂等,需及时处理,避免一切感染源头。

3、免疫治疗

新生儿易被病菌感染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免疫系统及其抗体还没有成人那么成熟,所以可以直接在血液中加入各种免疫因子和抗体,提高免疫能力。有换血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粒细胞输注等多种方式。

4、支持疗法

多休息,多补充营养,摄入适量维生素,保证能量供应,保证体内酸碱、水、电解质的必要平衡。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进行输血、输入白蛋白等治疗,倘若发生发热现象,可采取物理方法降温。

5、对症治疗

败血症患儿体温不稳定,可能会发热,所以要采用一些办法来保持患儿的正常体温,而对症治疗,采用的是物理方法。倘若患者有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可以适当补充血容量,并且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倘若有脑水肿现象,理应选择脱水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新生儿败血症怎样治疗好?

全文共 1693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败血症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项比较严重的疾病。败血症是致病性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感染。那么新生儿败血症怎样治疗好?

治疗

(一)抗菌药物应用

1、一般原则1)临床诊断败血症,在使用抗生素前收集各种标本,不需等待细菌学检查结果,即应及时使用抗生素。(2)根据病原菌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种,病原菌未明确前可选择既针对革兰阳性(G+)菌又针对革兰阴性(G-)菌的抗生素,可先用两种抗生素,但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优势致病菌及耐药谱,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3)一旦有药敏结果,应作相应调整,尽量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如临床疗效好,虽药敏结果不敏感,亦可暂不换药。(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疗程10~14d。合并GBS及G-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者,疗程14~21d。

2、主要针对G+菌的抗生素1)青霉素与青霉素类:如为链球菌属(包括GBS、肺炎链球菌、D组链球菌如粪链球菌等)感染,首选青霉素G。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青霉素普遍耐药,宜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等。(2)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为第一代头孢中较好的品种,主要针对G+菌,对G-菌有部分作用,但不易进入脑脊液;头孢拉定对G+和G-球菌作用好,对G-杆菌作用较弱。第二代中常用头孢呋辛,对G+菌比第一代稍弱,但对G-及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故对G-菌更有效。(3)万古霉素:作为二线抗G+菌抗生素,主要针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3、主要针对G-菌的抗生素1)第三代头孢菌素:优点是对肠道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低,极易进入脑脊液,常用于G-菌引起的败血症和化脑,但不宜经验性地单用该类抗生素,因为对金葡菌、李斯特杆菌作用较弱,对肠球菌完全耐药。常用: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不易进入脑脊液)、头孢他啶(常用于绿脓杆菌败血症并发的化脑)、头孢曲松(可作为化脑的首选抗生素,但新生儿黄疸时慎用)。(2)哌拉西林:对G-菌及GBS均敏感,易进入脑脊液。(3)氨苄西林:虽为广谱青霉素,但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太高,建议对该菌选用其他抗生素。(4)氨基糖苷类:主要针对G-菌,对葡萄球菌灭菌作用亦较好,但进入脑脊液较差。阿米卡星因对新生儿易造成耳毒性、肾毒性,如有药敏试验的依据且有条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单位可以慎用,不作为首选,并注意临床监护。奈替米星的耳肾毒性较小。(5)氨曲南: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G-菌的作用强,β内酰胺酶稳定,不良反应少。

4、针对厌氧菌:用甲硝唑。

5、其他广谱抗生素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对绝大多数G+及G-需氧和厌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且有引起惊厥的副作用,故不推荐用于化脓性脑膜炎。(2)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为另一种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同。(3)环丙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对G-杆菌作用超过第三代头孢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MRS、支原体、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是作为同类药物的首选。当其他药物无效并有药敏依据时可用该药。(4)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G+及G-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且不易发生耐药基因突变,但对MRS不敏感。

(二)清除感染灶脐炎局部用3%过氧化氢、2%碘酒及75%酒精消毒,每日2~3次,皮肤感染灶可涂抗菌软膏。口腔粘膜亦可用3%过氧化氢或0。1%~0。3%雷佛尔液洗口腔,每日2次。

(三)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如注意保暖、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维持营养、电解质平衡及血循环稳定等。(四)增加免疫功能及其他疗法早产儿及严重感染者可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200~600mg/kg,每日1次,3~5天。严重感染者尚可行换血疗法。

只要各位爸爸妈妈做好工作,保护好宝宝,就能够避免宝宝受到败血症的伤害。所以面对败血症,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恐慌。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如何正确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接下来的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那么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败血症发病原因: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1950年以前,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占总数的50%以上,葡萄球菌(金葡+表葡)占20%,革兰阴性杆菌占12%左右。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败血症的病原菌谱也发生了变迁。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等高度敏感,作为败血症的病原现已少见。一般认为60年代以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占主导,而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仍是目前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之一。80年代以来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有上升趋势,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所占比例,1984年是37%,1986~1989年则升至55%。而国内资料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居多,可达63%~68%。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比例上升,厌氧菌和真菌败血症也有增多。革兰阴性致病菌,除大肠杆菌外,常见的还有肺炎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等;真菌中则以白色念珠菌多见,曲菌与隐球菌也可见到。近年来统计,厌氧菌占败血症病原8%~26%不等(较多医院不能做厌氧菌检测),以脆弱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为主。在机体防御功能显著低下者中还可发生复数菌败血症,即在同一份标本中检测出2种或更多种致病菌,或72h内从数次血或骨髓标本中培养出多种致病菌。一般复数菌败血症约占败血症总数的10%。

败血症的症状:

败血症是一种迅速恶化、威胁生命的感染。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身体某些部位的细菌感染,像是腹部、泌尿道、肺部、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其细菌扩散至血液。这时,人体内被细菌大量侵入,并且免疫能力不足,造成细菌大量在血液内繁殖,并且产生毒素,使人体各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造成各器官衰竭及休克状态。发生败血症时,身体控制凝血和出血的系统,及其他一些器官系统都会衰竭,造成休克和死亡。

败血症的发生除了以上常见的感染之外,大约仍有20%到30%的败血症病人找不到原发病灶,在一些有肝硬化、癌症或其他慢性耗弱疾病的病人,也可能因出现败血症而死亡。所以败血症的真正死亡率,经常会与感染〈如肺炎〉或慢性病混淆。

对於免疫系统差的人,例如:年纪较小、年老,以及重病者,败血症是加护病房中罹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研究统计败血症的死亡率在28%至50%之间。行政院卫生署民国九十年的死亡原因统计报告中指出,败血症占国人主要死因的第十三位;败血症是加护病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败血症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及病灶清除: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G+菌选用青霉素类,产酶菌株选用新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等;G―菌选用氨苄青霉素、核糖霉素或第2、3代头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宽的药物。重症感染可联合用药,但应注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为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症而异,一般7-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粘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

(二)免疫治疗:

可直接补充新生儿血中的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

应保证热卡供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四)对症治疗:

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惊厥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当新生儿患败血症时,用西医如何治疗?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败血症,是刚出生的宝宝很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让许多家长都深入困扰。望着宝宝难受的表情,家长不仅心情难受。那么当新生儿患败血症时,用西医如何治疗

治疗

1、抗生素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1)大肠杆菌败血症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d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剂量:日龄≤7d,用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日龄>7d,用75mg/(kg·d),分三次静脉给药。庆大霉素剂量:2500g:5mg/(kg·d)分为每8hl次。由于庆大霉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的监测。因大肠杆菌各菌株的药敏差别较大,应以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抗生素。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上述二种头孢菌素的剂量:头孢氨噻肟:日龄:7d:150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头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静脉应用。治疗的疗程为2~3周左右。

(2)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儿皮肤、粘膜有化脓性感染,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治疗可选用青霉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对青霉素耐药,故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上述3种耐酶青霉素的剂量:7d100mg/(kg·d)分3次应用;>2000g:日龄为0~7d,75mg/(kg·d)分3次应用,>7d150mg/(kg·d)分4次应用,均用静脉途径。万古霉素的剂量:孕37周以下早产儿每次15mg/kg每12hl次,足月儿每次10~15mg/kg,每8hl次均静脉应用。疗程为7~10d。亦可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剂量为50~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