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山病是地方病吗【通用20篇】

浏览

5868

文章

27

篇1:高山病的护理知识有哪些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登山时一定要携带预防高山症的装备,包括携带氧气筒(瓶)或携带式加压袋、避免剧烈的活动、保温、不要吸菸、不要喝酒及服用镇静剂、吃高碳水化合物、避免吃产气食物(如豆类或碳酸饮料),都可减轻或避免高山症的发生,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护理知识有哪些吧?

吸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体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将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病情严重(如头痛剧烈),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院治疗。

轻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饮水补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气干燥损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疗,一两天后就会好转。服用布洛芬、饮大量的水有助于减轻头痛。如果症状更严重一些,可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

高山肺水肿有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密切观察,卧床休息、给氧。如果无效,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不要延误。心痛定作用很快,但只能维持几小时的疗效,不能取代把症状严重的病人转移到低海拔地区。高山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可用地塞米松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应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如果病情恶化,延误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后,症状一般都能迅速好转,若无好转,应寻找其他的原因。如果不可能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用增压装置治疗严重高山病患者,相当于降低海拔高度的这种装置(高压袋)是用轻型纤维制成的袋或帐篷和一个手动泵组成。把患者放入袋中,密封后用手动泵向袋中加压。病人在袋中停留2~3小时。这种方法补充氧气同样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护理知识有哪些的内容,一旦出现高山病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山病和高原反应是一回事吗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为760mm汞高,氧分压是159mm汞高。随着地势的增高,气压也逐渐降低,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内氧气分压也相应降低。当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一般人需要2—3个月的时间,慢慢适应当地的低氧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能进行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脑力及体力活动。如果人不能适应高山低氧环境,则要发生高山病,如高原性心脏病、高原性细胞增多症、高原性高血压、高原性低血压等,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

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大家知道高山病和高原反应是一回事吗?

高山病和高原反应不是一回事的,要把高原反应和高山病分开,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两者并不完全能够分开。高原反应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刚刚到达高原地区后生理上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如果能够通过心肺及全身各个器官的调解,达到新的平衡,发应就会消失。如果这种不适应超过了心肺脑血管所能调解的范围,就出现高山病。高山病也有轻有重,轻的吸吸氧,休息一下就好了。重的会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

高原反应的常见症状是头痛,头晕,厌食,气促,疲倦,失眠。这些症状一般是暂时的。休息一下就可以适应。要是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步态不稳,意识障碍,那就是严重情况的征兆。

高原反应的发生原因其实并不很清楚。一般人以为与空气中氧浓度低有关,其实不完全正确。我们知道的很多事实都不支持这种想法。一般来说,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高原反应。而且海拔越高,发生高原反应的几率就越大。然而,空气中的氧含量变化并不大,一直到21,330米的高度,氧含量都保持在21%。你大概会说,气压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氧气压也会随着下降。不错,但是我们知道补氧并不完全缓解症状,缺氧状态在低海拔地区也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有研究认为,高原反应是由于低二氧化碳分压抑制了呼吸中枢引起的。不管怎样,高原反应是由于低气压引起的,这点还是没错。发生高原反应还是要吸氧的,至少能减轻一部分症状。

高原反应发生在身体虚弱的人,也发生在身体强壮的人,登山运动员也会发生高原反应。发病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身体免疫系统或心肺功能不好,而是由于高度上升过快和不适当的过分运动。我这样说不是叫大家不要锻炼身体。身体还是要锻炼的,因为在西藏的旅行会很艰苦,需要不少体力,而且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不幸发生高山病后,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速恢复的过程。高原反应的发生有点像过敏反应,一组健康状况差不多的人一起爬山,有的人有高原反应,有的人没有。我建议想去西藏的朋友,先在本地找一座三千五米以上的高山来试一试,看自己有没有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山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全文共 1608 字

+ 加入清单

爬山是一种对健康颇有益处的运动方式,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适合爬山。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长期未做锻炼的中年人等人群对于爬山就应该慎重,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吧?

登山时出现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体克或痉挛等现象。

1、高原不适症的临床表现

急性高原病在短时间快速登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或者是高原区久居的人,在平原上生活一段时间反回高原时都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严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无力、腹胀、口唇发紫及面部浮肿等症状。急性高山反应一般多发生在登山24小时以内,一般进入高度l-2周内就能适应当地的高山气候条件。以上症状可自行消失,如症状不断继续加重可给予对症治疗,采用口服已酰唑胺(剂量0.25g)每天2-4片,为了防止高山病,上山前2天至登山后3天服药,该药主要起到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强的松5-10mg,每日2次口服;此外还可适量服用镇静剂以及各种维生素及氨茶碱。

2、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到达海拔4000m以上则容易发病,也可能在快速登上2500m时发病,所以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可回迟到3-10天才发病。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个别严重者可有出现尿少、咳嗽出现血性泡沫样痰,甚至神志不清,寒冷与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可为重要诱因。

治疗上要早期给予吸氧,每分6-8L;有肺水肿者可用50%-70%酒精吸入氧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尿速20-40mg、立刻静推,或40-80mg口服、每日2次口服2-3天,利尿期间注意补钾,观察脱水情况,有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也可采用0.25氨茶碱溶于50%GS40mL,缓慢静脉注射以降低肺动脉压。口服强的松或静脉缓滴入氢化可的松,减少毛细血管渗透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呼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稳定后转到较低的海拔地区继续给予治疗。

3、高原性脑水肿

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虽然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多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原因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患者除早期高原反应症状外,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剧烈头痛,呕吐、还可出现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症状,个别患者出现抽搐,以及嗜睡、昏睡至昏迷、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视神经系统乳头水肿和出血等现象。

治疗首先连续给吸95%的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用50%GS甘露醇、速尿肾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等治疗,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足够能量促进恢复,可使用中枢N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时的抗感染措施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到低海拔处继续治疗,有的登山者还会出现眼部综合症,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的内容,一旦出现高山病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山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山难事件与高山症有关,如在山上可能因高山脑水肿造成走路不稳而坠崖,因急性高山病的虚弱或高山肺水肿的呼吸困难,造成行动迟缓以致无法到达避风寒的营地而失温等情形,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吧?

吸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体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将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病情严重(如头痛剧烈),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院治疗。

轻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饮水补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气干燥损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疗,一两天后就会好转。服用布洛芬、饮大量的水有助于减轻头痛。如果症状更严重一些,可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

高山肺水肿有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密切观察,卧床休息、给氧。如果无效,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不要延误。心痛定作用很快,但只能维持几小时的疗效,不能取代把症状严重的病人转移到低海拔地区。高山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可用地塞米松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应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如果病情恶化,延误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后,症状一般都能迅速好转,若无好转,应寻找其他的原因。如果不可能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用增压装置治疗严重高山病患者,相当于降低海拔高度的这种装置(高压袋)是用轻型纤维制成的袋或帐篷和一个手动泵组成。把患者放入袋中,密封后用手动泵向袋中加压。病人在袋中停留2~3小时。这种方法补充氧气同样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的内容,一旦出现高山病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山病是高原反应吗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当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一般人需要2-3个月的时间,慢慢适应当地的低氧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能进行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脑力及体力活动,有一应的临界限度。急性高山反应一般多发生在登山24小时,一般进入高原1-2周内就能适应当地的高山气候条件,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大家知道高山病是高原反应吗?

其实高山病是更严重的高原反应,不过也要把高原反应和高山病分开,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两者并不完全能够分开。高原反应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刚刚到达高原地区后生理上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如果能够通过心肺及全身各个器官的调解,达到新的平衡,发应就会消失。如果这种不适应超过了心肺脑血管所能调解的范围,就出现高山病。高山病也有轻有重,轻的吸吸氧,休息一下就好了。重的会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

高原反应的常见症状是头痛,头晕,厌食,气促,疲倦,失眠。这些症状一般是暂时的。休息一下就可以适应。要是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步态不稳,意识障碍,那就是严重情况的征兆。

高原反应的发生原因其实并不很清楚。一般人以为与空气中氧浓度低有关,其实不完全正确。我们知道的很多事实都不支持这种想法。一般来说,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高原反应。而且海拔越高,发生高原反应的几率就越大。然而,空气中的氧含量变化并不大,一直到21,330米的高度,氧含量都保持在21%。你大概会说,气压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氧气压也会随着下降。不错,但是我们知道补氧并不完全缓解症状,缺氧状态在低海拔地区也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有研究认为,高原反应是由于低二氧化碳分压抑制了呼吸中枢引起的。不管怎样,高原反应是由于低气压引起的,这点还是没错。发生高原反应还是要吸氧的,至少能减轻一部分症状。

高原反应发生在身体虚弱的人,也发生在身体强壮的人,登山运动员也会发生高原反应。发病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身体免疫系统或心肺功能不好,而是由于高度上升过快和不适当的过分运动。我这样说不是叫大家不要锻炼身体。身体还是要锻炼的,因为在西藏的旅行会很艰苦,需要不少体力,而且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不幸发生高山病后,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速恢复的过程。高原反应的发生有点像过敏反应,一组健康状况差不多的人一起爬山,有的人有高原反应,有的人没有。我建议想去西藏的朋友,先在本地找一座三千五米以上的高山来试一试,看自己有没有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山病的病因是什么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登高山时对病人的头痛可以给他服用止痛药,但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会降低血小板的凝血机能,增加高海拔视网膜出血的机会。也不要用镇静安眠药,它们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加上睡眠低氧现象,足以把一个单纯的急性高山症弄成肺水肿或脑水肿,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病因是什么吧?

由于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高原的,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山病。

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体克或痉挛等现象。

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应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能力,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加强摄氧功能。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病因是什么的内容,在登山时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高山病的措施,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什么是慢性高山病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得了高山病如果不可能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用增压装置治疗严重高山病患者,相当于降低海拔高度的这种装置(高压袋)是用轻型纤维制成的袋或帐篷和一个手动泵组成。把患者放入袋中,密封后用手动泵向袋中加压。病人在袋中停留2~3小时。这种方法补充氧气同样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什么是慢性高山病吧?

急性高山反应患者症状迁延不愈;移居高山长期生活正常者以及少数世居者,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均可发生慢性高山病。

1、慢性高山反应在发生急性高山反应后,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属于本症。有的病人可伴肝大,有的出新蛋白尿,症状多样,且时多时少,时轻时重。

2、高山红细胞增多症在高山低氧环境中发生红细胞增多者最为多见。这是生理性代偿反应,而且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红细胞过度增多也可产生症状。在海拔4000m以下地区,红细胞超过650万/μl,血红蛋白超过200g/L,红细胞压积超过62%,可诊断本症。患者有高山反应症状,头痛、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有紫绀和面颊部、眼结合膜毛细血管网扩张和增生,可有杵状指。由于红细胞压积增大,血液粘滞性增大,可形成脑内微血栓而引起一过性脑缺氧发作。还可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肺动脉高压而产生右心衰竭。

3、高山血压异常高山高血压起病缓慢,症状与一般高血压病相似。高山低血压多发生于移居高山较久或世居者中。发病地区多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可有低血压症状。脉压低于2.7kPa(20mmHg)的高山低脉压症患者亦不少见,且多与低血压同时存在,症状类似高山反应。高山血压异常的类型常有波动和转化,回到平原后可逐渐恢复。

4、高山心脏病多见于移居者在高山出生成长的婴幼儿。成年移居者在进入高山6-12个月发病。起病隐袭症状逐渐加重,心悸、胸闷、气短、劳动时加重。有时咳嗽,少数病人咯血。最终发生右心衰竭。体格检查见紫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体征。可有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重症出现心力衰竭。胸部X线表现肺动脉凸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心电图式右室肥厚、劳损,或不完全右室传导阻滞。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什么是慢性高山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怎样预防高山病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反应初上高原可能导致暂时性智力下降,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系范少光教授解释称“当海拔不断升高时,由于脑部缺氧,脑子的功能的确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发现同伴在进藏路上出现“智商急需充值”的现象,请理解他吧,毕竟只是暂时的,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具体来看看怎样预防高山病吧?

预防高山病的最好方法是减慢登高速度,用1~2天的时间上升到2400米高度,然后,每天登高300~600米。按适合每个人自己的步速登高比跟着固定速度登高,更有助于预防高山病。登至一半高度停下来过夜休息可以减少发病的危险。身体健康的人患高山病的危险较小,但不能保证在高海拔地区不出现高山病。到达目的地后头两天要避免大量出汗。喝大量的水,避免吃盐或含盐的食品可能有帮助。在高海拔地区饮酒应特别小心。高海拔地区饮一杯酒精饮料的影响相当于海平面地区的两倍影响。酒精过多的表现类似某些类型的高山病。

登山开始时和到达目的地后几天内,服用小剂量的乙酰唑胺或地塞米松可减少患急性高山病的危险。出现高山肺水肿症状时可使用心痛定。布洛芬对减轻高海拔引起的头痛最有效。少吃多餐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多吃少餐更好。

预防急性高山病,可从进入高原前1—2d起选用一种利尿药预防液体潴留,连服一周:(1)乙酰唑胺0.25g,每8小时一次。(2)呋塞米20mg,每日2—3次,紧急条件下登山,可用糖皮质激素。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怎样预防高山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以便可以更安全的进行户外登山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山病吃伟哥有效果吗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在高海拔睡觉,呼吸的换氧能力在睡眠中会明显下降很多,因为在愈高海拔睡觉,睡眠的低氧现象愈明显,所得到的休息愈没有效,经常会引起一些高山病的,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大家知道高山病吃伟哥有效果吗?

当然的,西地那非,白色结晶粉末,分子式为C22H30N6O4S,又译昔多芬,是一种研发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时意外发明出的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一般以其商业名称Viagra广为人知。是的,这东西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伟哥”,在中国不仅影响广大,而且广为人熟知。

但是,你可能只知道伟哥的“世俗”作用,却不知道,其实伟哥还有另一个作用:它可以扩张肺血管、增加气体交换、降低氧消耗等特点被用于低氧血症、肺水肿等高原反应的防治。在拉丁美洲玻利维亚的拉巴斯球场(海拔3650米),队医甚至会在果汁中加入西地那非,帮助球员们远离高原反应。

就近的来说,韩国青瓦台就曾先后购入价值约8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的“伟哥”。理由是虽然“伟哥”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但是它也有治疗高山病的效果。韩国总统朴槿惠巡访非洲时,为了预防高山病而购买了“伟哥”。

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一大半的人都会有高原反应。不过有高反症状的人,一般会在3到10天左右,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消失。

一般初进藏的情侣,我们都会建议他们分开睡,以防激烈的运动反生高反。如果男生吃了伟哥,后果可以足以用惨烈来形容吧。记得去珠峰度蜜月的一对情侣,不顾高海拔,啪啪啪后,双双被紧急送往医院。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拔过高的地方,伟哥的效果可能不明显,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因此,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先寻求医生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山病吃什么药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一旦有一丝丝的高山病怀疑,不管确不确定,绝对要马上下降,迟疑常常就造成死亡。氧气及高压袋在此时都只是暂时的作用,若有这些装备自然可以在下降途中使用,但不可以因此而延误下降,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吃什么药吧?

Diamox是一种很弱的利尿剂,也用来治疗癫痫和青光眼,被广泛用在急性高山症和高海拔肺水肿已十多年了,它可以在一天之内透过造成高氧性代谢酸血反应来刺激呼吸。在一般的高地适应中,高氧性代谢酸血反应要五天的时间才能达成,正确的预防剂量长年以来一直有很多争议,比较被大多数医师接受的作法是:从爬升前二天开始,每8至12小时口服250mg,共服用五天。一些人对这个药物有一些胃肠不适,唇舌、下肢感觉迟钝的副作用,所以对仰赖触觉活动的人(如盲人)要谨慎使用。最要紧的是,这个药物的结构和磺胺药很类似,对磺胺药过敏或有肾脏疾患的人,绝对不可以使用。

如果症状出现了,就来不及做任何预防措施。这个时候最有效而且保险的方法是下降,登山界流传一句很有意思的玩笑话,说对付高山症的三大策略是3D,即下降,下降,再下降。一旦下降,几乎所有人的所有症状都会马上缓解。但我们都知道其实在某些状况下是无法马上下降的,而且有很多情形其实也不一定非要马上下降不可。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吃什么药的内容,一旦出现高山病要及时下降,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如何治疗慢性高山病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病症状消退后,迅速登上更高地区可能再发。高原肺水肿及时治疗,预后良好。高原脑水肿愈后,少数病人短期内可有头痛、记忆力减退。高原心脏病数伴有肺细小动脉硬化,即使转到平原,也难完全恢复正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转到平原后,一般在1-2个月逐渐恢复,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如何治疗慢性高山病吧?

吸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体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将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病情严重(如头痛剧烈),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院治疗。

轻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饮水补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气干燥损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疗,一两天后就会好转。服用布洛芬、饮大量的水有助于减轻头痛。如果症状更严重一些,可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

高山肺水肿有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密切观察,卧床休息、给氧。如果无效,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不要延误。心痛定作用很快,但只能维持几小时的疗效,不能取代把症状严重的病人转移到低海拔地区。高山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可用地塞米松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应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如果病情恶化,延误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后,症状一般都能迅速好转,若无好转,应寻找其他的原因。如果不可能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用增压装置治疗严重高山病患者,相当于降低海拔高度的这种装置(高压袋)是用轻型纤维制成的袋或帐篷和一个手动泵组成。把患者放入袋中,密封后用手动泵向袋中加压。病人在袋中停留2~3小时。这种方法补充氧气同样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治疗慢性高山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伟哥可以预防高山病吗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在到达高山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发生严重的头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心悸、气短、胸部闷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眼花、耳鸣、鼻衄、手足发麻或双手抽搐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一般经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持续较久或迁延成慢性高原病的,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大家知道伟哥可以预防高山病吗?

当然的,你可能只知道伟哥的“世俗”作用,却不知道,其实伟哥还有另一个作用:它可以扩张肺血管、增加气体交换、降低氧消耗等特点被用于低氧血症、肺水肿等高原反应的防治。在拉丁美洲玻利维亚的拉巴斯球场(海拔3650米),队医甚至会在果汁中加入西地那非,帮助球员们远离高原反应。

就近的来说,韩国青瓦台就曾先后购入价值约8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的“伟哥”。理由是虽然“伟哥”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但是它也有治疗高山病的效果。韩国总统朴槿惠巡访非洲时,为了预防高山病而购买了“伟哥”。

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一大半的人都会有高原反应。不过有高反症状的人,一般会在3到10天左右,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消失。

一般初进藏的情侣,我们都会建议他们分开睡,以防激烈的运动反生高反。如果男生吃了伟哥,后果可以足以用惨烈来形容吧。记得去珠峰度蜜月的一对情侣,不顾高海拔,啪啪啪后,双双被紧急送往医院。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拔过高的地方,伟哥的效果可能不明显,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因此,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先寻求医生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山病的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1618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病是高山地区最常发生的疾病,高山症是由于海拔较高地区,氧气不足,导致低血氧而引起,通常是因为身体适应高地环境的速度感不上高度上升的速度所造成,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的症状有哪些吧?

登山时出现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体克或痉挛等现象。

1、高原不适症的临床表现

急性高原病在短时间快速登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或者是高原区久居的人,在平原上生活一段时间反回高原时都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严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无力、腹胀、口唇发紫及面部浮肿等症状。急性高山反应一般多发生在登山24小时以内,一般进入高度l-2周内就能适应当地的高山气候条件。以上症状可自行消失,如症状不断继续加重可给予对症治疗,采用口服已酰唑胺(剂量0.25g)每天2-4片,为了防止高山病,上山前2天至登山后3天服药,该药主要起到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强的松5-10mg,每日2次口服;此外还可适量服用镇静剂以及各种维生素及氨茶碱。

2、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到达海拔4000m以上则容易发病,也可能在快速登上2500m时发病,所以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可回迟到3-10天才发病。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个别严重者可有出现尿少、咳嗽出现血性泡沫样痰,甚至神志不清,寒冷与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可为重要诱因。

治疗上要早期给予吸氧,每分6-8L;有肺水肿者可用50%-70%酒精吸入氧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尿速20-40mg、立刻静推,或40-80mg口服、每日2次口服2-3天,利尿期间注意补钾,观察脱水情况,有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也可采用0.25氨茶碱溶于50%GS40mL,缓慢静脉注射以降低肺动脉压。口服强的松或静脉缓滴入氢化可的松,减少毛细血管渗透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呼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稳定后转到较低的海拔地区继续给予治疗。

3、高原性脑水肿

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虽然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多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原因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患者除早期高原反应症状外,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剧烈头痛,呕吐、还可出现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症状,个别患者出现抽搐,以及嗜睡、昏睡至昏迷、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视神经系统乳头水肿和出血等现象。

治疗首先连续给吸95%的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用50%GS甘露醇、速尿肾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等治疗,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足够能量促进恢复,可使用中枢N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时的抗感染措施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到低海拔处继续治疗,有的登山者还会出现眼部综合症,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症状有哪些的内容,出现高原反应要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山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病在海拔2100公尺以上都可能会发生,如有心绞痛、肺高压、严重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镰刀细胞型贫血等情形时,不适合到高地旅游,建议在出发前请谘询您的医师,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吧?

吸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体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将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病情严重(如头痛剧烈),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院治疗。

轻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饮水补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气干燥损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疗,一两天后就会好转。服用布洛芬、饮大量的水有助于减轻头痛。如果症状更严重一些,可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

高山肺水肿有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密切观察,卧床休息、给氧。如果无效,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不要延误。心痛定作用很快,但只能维持几小时的疗效,不能取代把症状严重的病人转移到低海拔地区。高山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可用地塞米松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应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如果病情恶化,延误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后,症状一般都能迅速好转,若无好转,应寻找其他的原因。如果不可能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用增压装置治疗严重高山病患者,相当于降低海拔高度的这种装置(高压袋)是用轻型纤维制成的袋或帐篷和一个手动泵组成。把患者放入袋中,密封后用手动泵向袋中加压。病人在袋中停留2~3小时。这种方法补充氧气同样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的内容,出现高山病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山病是什么病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在到达高原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发生严重的头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心悸、气短、胸部闷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眼花、耳鸣、鼻衄、手足发麻或双手抽搐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一般经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持续较久或迁延成慢性高原病的,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是什么病吧?

高山病也称“高山适应不全症”。人体对高山缺氧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高山病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高山、高原地区。其发生除了人体不适应低氧环境外,还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联。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高山反应越严重,高山病发病率越高。从低地迅速进入高山的人群,当上升到海拔3500米处,部分人出现高山反应;当上升到4000米处,则大部分或全部人出现高山反应。重型高山病──高山肺水肿和高山昏迷大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

引起高山病诸因素的综合指标称为效应高度,它决定各类型高山病出现的起始海拔高度。效应高度不仅有地带性和地区性的差异,而且还有季节性差异。

1、效应高度的总趋势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纬度地区为3000~3500米,中纬度地区为2500米,高纬度地区为2000米。这与大气圈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变薄和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变化有关。

2、在分布有沼泽或埋藏有天然气地层的高山地区,经常有天然气逸出,在一定的地形部位和天气条件下,是急性高山病的诱因。水土中某些矿物元素的过剩或不足,也往往是慢性高山病的影响因素。

3、急性高山病通常是冬季比夏季多,因为冬天严寒,体内氧的消耗量大,上呼吸道的感染多。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是什么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山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高山反应越严重,高山病发病率越高。从低地迅速进入高山的人群,当上升到海拔3500米处,部分人出现高山反应;当上升到4000米处,则大部分或全部人出现高山反应。重型高山病──高山肺水肿和高山昏迷大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吧?

吸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体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将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病情严重(如头痛剧烈),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院治疗。

轻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饮水补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气干燥损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疗,一两天后就会好转。服用布洛芬、饮大量的水有助于减轻头痛。如果症状更严重一些,可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

高山肺水肿有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密切观察,卧床休息、给氧。如果无效,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不要延误。心痛定作用很快,但只能维持几小时的疗效,不能取代把症状严重的病人转移到低海拔地区。高山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可用地塞米松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应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如果病情恶化,延误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后,症状一般都能迅速好转,若无好转,应寻找其他的原因。如果不可能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用增压装置治疗严重高山病患者,相当于降低海拔高度的这种装置(高压袋)是用轻型纤维制成的袋或帐篷和一个手动泵组成。把患者放入袋中,密封后用手动泵向袋中加压。病人在袋中停留2~3小时。这种方法补充氧气同样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的内容,出现高山病要及时吸气并下降,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如何预防高山病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轻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饮水补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气干燥损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疗,一两天后就会好转。服用布洛芬、饮大量的水有助于减轻头痛。如果症状更严重一些,可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具体来看看如何预防高山病吧?

预防高山病的最好方法是减慢登高速度,用1~2天的时间上升到2400米高度,然后,每天登高300~600米。按适合每个人自己的步速登高比跟着固定速度登高,更有助于预防高山病。登至一半高度停下来过夜休息可以减少发病的危险。身体健康的人患高山病的危险较小,但不能保证在高海拔地区不出现高山病。到达目的地后头两天要避免大量出汗。喝大量的水,避免吃盐或含盐的食品可能有帮助。在高海拔地区饮酒应特别小心。高海拔地区饮一杯酒精饮料的影响相当于海平面地区的两倍影响。酒精过多的表现类似某些类型的高山病。

登山开始时和到达目的地后几天内,服用小剂量的乙酰唑胺或地塞米松可减少患急性高山病的危险。出现高山肺水肿症状时可使用心痛定。布洛芬对减轻高海拔引起的头痛最有效。少吃多餐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多吃少餐更好。

预防急性高山病,可从进入高原前1—2d起选用一种利尿药预防液体潴留,连服一周:(1)乙酰唑胺0.25g,每8小时一次。(2)呋塞米20mg,每日2—3次,紧急条件下登山,可用糖皮质激素。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预防高山病的内容,想挑战高山的朋友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山病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严重高山病病患很容易因为地形或气候的影响而往往让直昇机无法进入现场施救,如果原地等待救援更可能等好几天,而病人在等待当中便往往因严重高山病恶化而死亡,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的判断方法有哪些吧?

登山时出现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体克或痉挛等现象。

1、高原不适症的临床表现

急性高原病在短时间快速登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或者是高原区久居的人,在平原上生活一段时间反回高原时都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严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无力、腹胀、口唇发紫及面部浮肿等症状。急性高山反应一般多发生在登山24小时以内,一般进入高度l-2周内就能适应当地的高山气候条件。以上症状可自行消失,如症状不断继续加重可给予对症治疗,采用口服已酰唑胺(剂量0.25g)每天2-4片,为了防止高山病,上山前2天至登山后3天服药,该药主要起到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强的松5-10mg,每日2次口服;此外还可适量服用镇静剂以及各种维生素及氨茶碱。

2、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到达海拔4000m以上则容易发病,也可能在快速登上2500m时发病,所以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可回迟到3-10天才发病。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个别严重者可有出现尿少、咳嗽出现血性泡沫样痰,甚至神志不清,寒冷与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可为重要诱因。

治疗上要早期给予吸氧,每分6-8L;有肺水肿者可用50%-70%酒精吸入氧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尿速20-40mg、立刻静推,或40-80mg口服、每日2次口服2-3天,利尿期间注意补钾,观察脱水情况,有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也可采用0.25氨茶碱溶于50%GS40mL,缓慢静脉注射以降低肺动脉压。口服强的松或静脉缓滴入氢化可的松,减少毛细血管渗透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呼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稳定后转到较低的海拔地区继续给予治疗。

3、高原性脑水肿

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虽然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多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原因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患者除早期高原反应症状外,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剧烈头痛,呕吐、还可出现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症状,个别患者出现抽搐,以及嗜睡、昏睡至昏迷、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视神经系统乳头水肿和出血等现象。

治疗首先连续给吸95%的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用50%GS甘露醇、速尿肾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等治疗,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足够能量促进恢复,可使用中枢N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时的抗感染措施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到低海拔处继续治疗,有的登山者还会出现眼部综合症,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判断方法有哪些的内容,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山病的发病病因是什么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指出,超过2440公尺的高度即可发生高山肺水肿,超过2750公尺的高度即可发生高山脑水肿﹔急性高山病则是到3000公尺以上高山旅游常见的病况,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高山病的发病病因是什么吧?

由于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高原的,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山病。

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体克或痉挛等现象。

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应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能力,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加强摄氧功能。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山病的发病病因是什么的内容,在登山时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高山病的措施,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登山症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伟哥能预防高山病吗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爬山的时候,一点不要争先夺后,不要互相争抢,或者急促的进行爬山,这样都是不正确的,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速度和力量和高度,这样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进行运动就不会引起心率、血压、呼吸的困难,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爬山运动,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大家知道伟哥能预防高山病吗?

当然的,你可能只知道伟哥的“世俗”作用,却不知道,其实伟哥还有另一个作用:它可以扩张肺血管、增加气体交换、降低氧消耗等特点被用于低氧血症、肺水肿等高原反应的防治。在拉丁美洲玻利维亚的拉巴斯球场(海拔3650米),队医甚至会在果汁中加入西地那非,帮助球员们远离高原反应。

就近的来说,韩国青瓦台就曾先后购入价值约8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的“伟哥”。理由是虽然“伟哥”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但是它也有治疗高山病的效果。韩国总统朴槿惠巡访非洲时,为了预防高山病而购买了“伟哥”。

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一大半的人都会有高原反应。不过有高反症状的人,一般会在3到10天左右,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消失。

一般初进藏的情侣,我们都会建议他们分开睡,以防激烈的运动反生高反。如果男生吃了伟哥,后果可以足以用惨烈来形容吧。记得去珠峰度蜜月的一对情侣,不顾高海拔,啪啪啪后,双双被紧急送往医院。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拔过高的地方,伟哥的效果可能不明显,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因此,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先寻求医生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