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三语文理解性默写测试题(经典20篇)

浏览

2215

文章

69

篇1: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5.古诗文默写。(8分)

(1)杜牧《江南春绝句》中“,水村山郭酒旗风”和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斜日寒林点暮鸦”,可谓声色相谐,彰显生机之美。

(2)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和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正是天人相安,诠释孤独之美。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和杜甫《月夜》中“,双照泪痕干”,实乃时空相错,演绎穿越之美。

(4)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和郦道元《三峡》中“,隐天蔽日”,原本山水相依,凝聚自然之美。

5.(1)千里莺啼绿映红平冈细草鸣黄犊(2)只有敬亭山独钓寒江雪

(3)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倚虚幌(4)天下独绝重峦叠嶂

(共8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则该小题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16.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6)杜牧《赤壁》中的,两句,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7)古诗词中有不少咏月的句子,请你写出连贯的两句。

【答案】(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示例: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解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

,。

【答案】(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6.古诗文默写。(10分)

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⑻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答案】6.(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的,该空不给分)

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霹雳”“德馨”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考点解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与规律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与规律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如果命题是三选二,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两题就够了。如果三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两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两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三条做对了也不给分。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5.填空。(5分)

①《钱塘湖春行》以“,”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②《木兰诗》中的诗句“,”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③温庭筠《望江南》中“,”以江上所见表现主人公希望落空、悲从中来的强烈情感。

5.答案: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③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评分:①-③每小题1分,第④小题2分,共5分。①-③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答对连续的四个空得1分,全答对得2分。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7.默写(7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突出边塞气候异常,风雪早至的两句是:,。

【答案】(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解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突出边塞气候异常,风雪早至。

考点解析】名句默写方法及题型

名句默写方法讲解

1.要重视“三名”的背诵

在“名篇、名段、名句”这“三名”中,“名句”尤其值得关注。纵观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无不在“名句”上下功夫,因为无论题型怎样千变万化,最后总是万变不离其宗。

2.要熟悉中考的常见题型

中考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①补充型默写,这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题型。此类试题或空前或空后或空中间或空两边留给考生作答,无论怎样变化,难度都是很低的,不过也因为难度低而常被考生忽视,结果丢分不少,令人深感遗憾。究其原委,大多是考生没有认真细读各地的评分标准--有任何一处错误均不得分。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文句要认认真真地写”,否则易题也变为难题。

②归类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过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好题型。其特点是从某一角度出发,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有助于知识的深化。

理解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使学过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牢记于心。此类试题虽然难度较大,只要考生能潜心钻研,细心理解,也能化难为易,获得成功。

④联想型默写,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考查考生的迁移、联想能力。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古今融为一体,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⑤运用型默写,这也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联想能力,更着重考查考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做到所谓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最为理想的学习境界。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2.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相应的篇名。(10分)

(8)中华文化常常讲究由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

【答案】_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名句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这一联并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7.诗文默写(10分)

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诗句是“,

。“”

⑷《河中石兽》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

⑸当身处污浊的环境时,我们应当像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那样“,

“,始终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

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⑷“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每小题2分,其中错、漏、添、倒一字扣1分。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默写填空(每空1分)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用“______,______”的诗句,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8)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的诗句,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福。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答案: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9.(4分)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文名句。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典诗文名句,这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就引用了①,(《论语?雍也》)”来说明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他还用了②“,

《论语?为政》)”来说明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答案】: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2.鸟影蹁跹,入诗入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10分)

(5)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

(6)杜甫《春望》一诗中,“▲,▲”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7)在美丽的义乌乡村,浅山婀娜,暮色氤氲,群鸟纷纷归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美景。(《饮酒》其五)

2.(10分)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8)某书店拟选用两句有关“读书”的对仗工整的诗句作为楹联,请写出你认为合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或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解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长、度、燕、长河、方悔等。

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4.用诗词原句填空。(10分)

⑧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4.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侧“婵娟”等字词的书写。

【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考点解析】表达祝愿的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送元二使安西》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

5.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赵长卿《探春令》

6.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

7.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晏殊《蝶恋花》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一声檀板动,一炷蕙香焚。

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晏殊《庆生辰》

10.但愿从今,一年强似,一年时节。——崔敦礼《柳梢青》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13.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12分)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自己勤于耕作的诗句是:“,。”

(5)人们常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诗句“,”,

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或对事物的清醒认识。

(6)毕业多年后当你再回母校,发现已是物是人非,也许会像崔颤在《黄鹤楼》中

发出“,”的感慨。

【答案】(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19.古诗文默写

⑴社会、时代都在飞速前进,不会等待任何颓废者和落伍者,正如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这首词中,苏轼用来祝福远方的弟弟,现在人们用来祝福亲人平安、爱情美满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

(3)诺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广开纳谏之门、鼓舞士气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

【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2).病树前头万木春(3).千里共婵娟(4).恢弘志士之气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侧畔”“婵娟”“恢弘”等字词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6.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

”(李白《行路难》)来寄语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王安石《登飞来峰》),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

6.(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每空1分,漏字、错写,该空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8、古诗文填空。(15分)

(1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出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现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积极、乐观、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答好名句默写题,主要是平常多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更加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晞、燕脂、的卢、蜡炬、辨、宫阙、览、歇、馨、燕、厦、庇、生等。

中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极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中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使得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记忆名句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能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3.默写填空。(12分)

(5)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慧眼”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国产大型客机首飞,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3.(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每小题2分:写错两个字扣1分,写错三个字不得分)

【解析】此题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作”“梨”“等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试题分析:中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2.鸟影翩跹,入诗入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人相应的句子。(10分)

(5)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

(6)杜甫《春望》一诗中,“▲,▲”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7)在美丽的绍兴乡村,浅山婀娜,暮色氤氲,群鸟纷纷归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美景。(《饮酒》其五)

2.(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实现理想抱负的乐观心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十二章》中,孔子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共8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