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铃薯早期病害精品2篇

风兰一般生于海拔达152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部。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风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栽培技术!

浏览

7540

文章

2

篇1: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日见复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行道树、街头绿地中的花卉、树木,往往会受到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诸多地下设施的影响,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生长,植株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差,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下面来了解一下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吧?

1.晚疫病

(1)控制徒长。在现蕾期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

(2)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结果,确定防治最佳时期。

(3)中心病株处理。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连根将薯块全部挖出,隔离条件下,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烯酰吗啉或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进行均匀喷雾封锁控制。

(4)流行期药剂控病。依据预警系统监测结果,适合发病条件开始,每间隔7天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螯合态)、丙森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应立即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氟吡菌胺·霜霉威、恶唑菌酮·霜脲氰、锰锌·氟吗啉等药剂均匀喷雾防治2-4次,施药间隔期5-7天,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重轮换用药,适当利用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效。

(5)收获前预防块茎感病。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霜脲·锰锌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2.早疫病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螯合态)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百菌清、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恶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病毒病

采用优质脱毒种薯播种。生长期根据蚜虫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加矿物油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加强水肥管理。

4.黑痣病

(1)农业措施。选用干净无病种薯播种;实行三年以上轮作,最好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整地精细,当地温在10℃以上进行播种,播种深度10-14cm。

(2)化学防治。A.药剂拌种。播种时薯块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甲基硫菌灵)加滑石粉拌种,拌匀后直接播种。B.垄沟施药。播种时用嘧菌酯悬浮剂进行沟内施药,使药物均匀附着在土壤和芽块上,然后覆土。

(3)生物防治。用木霉菌或双核丝核菌生物药剂播种时拌种或沟施,可减轻发病。

5.黑胫病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采用小整薯播种。

(3)切刀消毒。

(4)轮作1年以上。

(5)选用噻菌铜或噻霉酮药剂浸泡种薯或拌种。

(6)及时拔除病株。发现病株应及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石灰。

(7)药剂防治。用噻菌铜或噻霉酮药剂灌根处理。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另外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病害防治措施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贮藏期马铃薯病害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范围非常广、品种多、产量大,如果储藏方法得当,保鲜期可以达到一年以上,可以做到全年供应,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同时也为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贮藏期马铃薯病害有哪些呢?如何防治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贮藏期主要病害及特征

根据调查,马铃薯贮藏期病害以干腐病和晚疫病为主,其他病害和机械伤、冻害等造成的损失不大。

干腐病

马铃薯干腐病多发生在块茎上,块茎受病菌浸染后表皮呈现褐色或黑褐色,随着病菌浸染面积的扩大,薯块呈环状皱缩,此时病薯为空心状,切开后可见灰白色绒状颗粒。最后马铃薯整个块茎干腐,一捏成灰。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带病的马铃薯块茎上有褐色病斑,且形状不规则,仔细观察病斑微下陷但不变软,与健康薯不容易区分,切开薯块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

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虫害和机械损伤

马铃薯线虫和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为干腐病等病菌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耕、机收等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加之马铃薯线虫的危害,大大提高了各种病害的侵染几率。同时,由于马铃薯主产区降水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份,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较高。

重茬连作

马铃薯病害以真菌性病害为主,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a以上,由于当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运输困难,部分群众图省力重茬种植,造成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贮藏管理粗放

由于受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户过早收获,提前入窖,贮前不经预冷,不严格挑选,贮藏期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是导致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发生是病菌在田间初次侵染和贮藏期二次复合侵染,以及贮藏期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因此,对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关键,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种植,马铃薯主栽品种中,陇薯系列品种抗性强,产量高,其次可选择克新系列。

2.加强田间管理

尽可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发现病株,及时药剂防治并拔除病株,加强地下害虫防治,减少病菌入侵和传播。

3.适时收获

在马铃薯收获前10d割秧晒地,防止病菌侵染块茎,当土壤温度低于20℃时适时收获,尽量避免薯块机械碰伤,减少病菌侵染几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