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介绍【优秀3篇】

浏览

7667

文章

3

篇1: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开业时间 新馆《愚公移山》等展品介绍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将于本月18号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展出的纪念品共有2000多件,包括像《愚公移山》、《竹石雄鸡》这样的经典之作。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馆内总面积10885平方米,比老馆要大上一倍,一共是有六层,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两层。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新的纪念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前去参观,十一期间应该会引来第一个高峰期。

徐悲鸿经典画作,1940年创作的布面油画《愚公移山》。

新京报讯历时9年,徐悲鸿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完工,今日举行开馆仪式,9月17日9:00正式向公众开放。纪念馆共有藏品2416件,将长期向社会介绍徐悲鸿生平和各时期的代表作及收藏品,展现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纪念馆建立了现代化文物库房,分别为油画储藏区、轴画储藏区、图书资料储藏区、素描储藏区、遗物开放展示区、鉴赏区及机动区,实现了文物的分区分类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保存了徐悲鸿先生的遗作以及收藏。

1941年中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创作的《奔马》(右一)。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观看徐悲鸿收藏的列宁和托尔斯泰面模。

嘉宾观看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展出为复制品)。

展览一层复原了徐悲鸿在东城区东受禄街16号故居样貌。

纪念馆四楼是临时展厅,首展为 “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研究展。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的《竹石雄鸡》。

经卢浮宫文物修复专家修复如初的《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外观。

新京报记者 浦峰 倪伟 摄影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厦门郑成功纪念馆介绍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成功纪念馆介绍:厦门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日光岩是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扎寨、操练水师的地方,至今犹存寨门、水操台等遗址。建于19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馆址及周围绿地占地计13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展厅2200平方米,陪楼展厅及资料研究室500平方米,馆匾是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

郑成功是我国明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公元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海滨,七岁回国,年少好学,有大志。公元1645年,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接位,见郑森年轻有为,少年英俊,气宇轩昂,忠心不二,封忠孝伯,授招讨大将军,赐他姓朱,改名成功,因此民间尊称他为"国姓爷"。1653年南明永历皇帝又封他为"延平王"。

除序厅外,有《郑成功青少年时代》、《报国救民、举义抗清》、《中国宝岛-台湾》、《跨海东征-驱荷复台》、《筚路蓝缕-开发台湾》、《大义彪炳-流芳百世》、《民族精神,激励后人》七个陈列室。展出各种文物、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雕塑、模型等800余种,系统地介绍郑成功光辉的一生。

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在陈列橱里,有郑成功佩带的玉带、龙袍残片、鞋子、图章等遗物。在诗画资料中,有郑成功的诗作及其手书、《郑成功与王忠孝对奕图》、《海上见闻录定本》、延平王户官杨英的《先王实录》以及《稗海纪游》等,其中《海上见闻录定本》(共两册)是1960年在同安发现的一部抄本,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此外,还有双龙铜炮,以炮身饰有两条游龙而命名的。

郑成功纪念馆,在海内外富有盛誉和影晌,它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起了积极的作用。纪念馆踞山面海,周围树林蓊郁,花木呈秀。古老的梧桐,芬芳的玉兰,卓然而立的棕 榈,树干犹如美玉的玉竹,衬托出郑成功纪念馆令人崇敬肃穆气氛。

厦门知识延伸:

位置境域

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处北纬24°23-24°54、东经117°53-118°26,隔海与金门县、龙海市相望,陆地与南安市、安溪县、长泰县、龙海市接壤。厦门市境域由福建省东南部沿厦门湾的大陆地区和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以及厦门湾组成。2011年,全市土地面积1573.16Km²,其中厦门本岛土地面积141.09Km²(含鼓浪屿),海域面积约390Km²。

地形地貌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

厦门海域包括厦门港、外港区、马銮湾、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和东侧水道。厦门港外有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横列,内有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屏障,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其中12米以上深水岸线约43公里,适宜建港的深水岸线约27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气候条件

厦门属温带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9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刘胡兰纪念馆介绍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纪念馆为纪念民族英雄刘胡兰而建,始建于1956年,主要建筑物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刘胡兰事迹陈列室、七烈士纪念厅、刘胡兰雕像、陵墓和观音庙等组成。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建筑总面积6万平方米,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对称分布。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广场,花坛中央耸立着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有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碑的背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碑后是近3000平方米的槽形建筑,正面栏柱中央悬挂着郭沫若所题馆匾“刘胡兰纪念馆”。周围的火炬象征着中华儿女“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的信心和决心。

纪念馆大厅内陈列着烈士的74件遗物和反映刘胡兰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文献资料及毛泽东、朱德、邓小平、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等同志及江泽民为烈士题词的手迹。

刘胡兰纪念馆

大厅后是陵墓,烈士的忠骨就埋在正面的高台上。台上是苍松翠柏,墓上绿草茵茵。墓前耸立着8米高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刘胡兰当年的英雄风采,令人肃然起敬。

雕像西侧是碑亭,东侧“生死树”下是刘胡兰烈士被捕处,观音庙是烈士受审处,石雕花圈为烈士就义处。

门票:5元

地址:文水县刘胡兰村村南

刘胡兰纪念馆简介:

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距太原市区85公里。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馆内还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烈士被捕处、斥敌处、就义处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

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 。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1959年、1976年曾两度调整布局,重新整修扩建。现占地面积63000余平方米,位居全国个人烈士纪念馆首位。主要建筑物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刘胡兰事迹陈列室、七烈士纪念厅、刘胡兰雕像、陵墓和观音庙等组成。整体建筑以纪念碑与陵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凝重典雅。

为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1996年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就义50周年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惟一的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

刘胡兰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刘胡兰纪念馆始现有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由广场、纪念碑、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和群雕、陵墓、刘胡兰雕像、碑亭、烈士被捕受审就义原址组成,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作对称分布,藏有烈士遗物74件。陈列室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江泽民和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的题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