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189

文章

45

篇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汛期释义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

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

总结: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字词语解释首当其冲等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124、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25、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用于人生等。

(水落石出:落,下降。出,显露。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126、水乳交融:融,融合,调和。水和乳汁合在一起。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

127、水涨船高:水位上涨,船体也随着上升。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而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宇:屋檐。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忤:违反,抵触。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劾:揭发罪状。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恚(衔:藏在心中,特别怀恨。)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诬、诋、毁、诽、谤、譖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意思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释义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意思是:开始时的差距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句话常指小错误会酿成大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出自《礼记·经解》,原句是: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用例

1.他顿时豁然开朗,同时也感叹练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2.用枪打靶,最能说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道理了。

3.每一招都要推算很久,更有时候推算出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剑招使来花拳绣腿毫无威力可言。

4.至于那个地洞,竟是昔日道家传说中的七十二洞之一,张铁嘴当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5.定点卫星的发射角计算需要绝对精确度,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6.有时候你其实离成功已经很近,就差那么一小步,但不要以为这一步可以忽略,有时候毫之毫厘,谬以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 危在旦夕释义解读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危在旦夕是我们现在非常常用的一个成语,不过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是怎么来的么?其实危在旦夕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过,而且还是一位三国时期的人物发明的。其实整个三国时期有很多成语直到现在都还为我们所用,中间也是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的进化,把有些重复意思的成语就给淘汰掉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危在旦夕的典故介绍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太史慈传》,时间为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相关人物为太史慈和刘备。原文如下:

(太史慈)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太史慈于是来到平原,对刘备表示:“我太史慈不过是东莱的一个粗人,与北海相孔融既非亲戚也非同乡,只是因为相互尊重彼此的名气、志向,有分担灾祸和共济患难的情谊。现在管亥作乱,孔北海受到围攻,孤军无援,危险就在眼前。因为您素有仁义之名,能救助他人于危难,故此孔北海伸长了脖子等待您,并派我冲破重重围困向您求救,希望您能施以援手!”刘备动情地表示:“原来孔北海还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刘备啊!”于是派出三千精兵岁太史慈一起前往北海。贼兵听说援军将至,便放弃了对北海的围困。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太史慈口中的“危在旦夕”,意为危险就在眼前。这也是由太史慈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刘备本是幽州涿郡的一位草根。早年闯荡中原,但屡遭挫折,不是差点死于叛军之后,就是遭到朝廷的通缉,真可谓举步维艰。直到他投靠了昔日同窗公孙瓒之后,境遇才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公孙瓒让他担任平原相。在此期间,刘备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平原境内稳定局势、发展生产,赢得百姓的拥戴。第二件大事便是率部前往北海去援救孔融。

孔融在当时虽然与刘备职务相当,仅仅是封国中的一名国相,但他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全国享有盛誉。故此,当刘备得知连孔融这位的大名士对自己赞赏有加时非常激动,二话不说就派兵救援。经过此次事件后,刘备的名气在中原变得广为流传。这也为他后来得到陶谦、袁绍的关注并顺利地成为徐州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史慈也算是帮了刘备的大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秉国之钧典故出处介绍 秉国之钧释义解读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挟汉献帝已令诸侯,也是让汉献帝每天都心惊胆战,生怕哪一天自己的性命不保。实际上曹操到死都没当皇帝也能看出曹傲心里还是有几分敬畏的,汉献帝当然也会给曹操很多好处,毕竟曹操整体来看能力还是没的说,就是性情让人捉摸不透。这次讲的成语秉国之钧就是曹操和汉献帝之间发生的故事,赶快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武帝纪》,发生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这是汉献帝刘协下达的一道诏书,所牵涉的人物只有一位:曹操。先来看看原文:

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革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君倡导纯正的风俗教化,启发四方,不但边远之地改变面貌,中原也更加富庶,所以赐与你居所用红色大门的待遇;君吸收前人的智慧,思考连尧、舜等感到困惑的难题,任用贤能之士,所以赐给您纳壁上殿的待遇;君执掌国家大权,不偏不倚,稍有恶习的官吏都会被立刻罢黜,所以赐给您护卫勇士三百人;君严格执法,对于违法乱纪之人坚决诛杀,所以赐给您鈇钺各一件;君高瞻远瞩,眼看八方,讨伐叛逆,威服四海,所以赐给您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张,黑色的箭一千支。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这道诏书之中,叫做“秉国之钧”,意为执掌国家大权,其出处是《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这道诏书是汉献帝刘协任命曹操为魏公时下达的,当时的汉末朝廷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晋封魏公,为以后嬗代做准备,这才是曹操的真实想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曹操逼死了名士荀彧,不惜一切代价扫除障碍。故此,朝野上下再无人敢提出反对之声。

作为汉献帝刘协而言,自被曹操从洛阳接到许昌后便沦为傀儡,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的监视。为了摆脱曹操的控制,刘协还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在刘协的内心深处,对于曹操充满了憎恨,但自己的小命掌握在曹操的手里,就不得不乖乖听话,明知道曹操此举是为嬗代做准备,也不得不昧着良心写下如此肉麻的诏书,极尽吹捧之能事。可以想象,当汉献帝看到这样的一份诏书,心头一定在滴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手房交易税费名词释义和计算方式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二手交易税费是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都需要承担的不同的税费,二手房交易中征收交易税的本意是为了限制买卖交易,抑制房地产产业过热。

交易税计算方法

买方:

1、契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5%(商用用房或大于144平米的税率为3%)

2、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3元

3、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05%

4、产权转移登记费:50元(每增加1人加10元,买家为单位的80元)

卖方:

1、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3元

2、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05%

3、土地出让金: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

4、解困房: 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

5、商品房:土地出让金按基准地价×3%×未交土地出让金的建筑面积

6、分摊费用:成交价/总面积×分摊面积×10%(10楼以下)成交价/总面积×分摊面积×20%(10楼以上)

7、个人所得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房改房自用满五年,且是唯一生活用房的免征)

8、营业税及附加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5.5%(房产证或购买时契税完税证未满五年)

继承房产交易过户

(一)继承房产的费用有

1.公证费40元/平米×产权证面积

2.继承公证费80元/单放弃继承公证:80元/人

注:继承的房产再次转让出售时个人所得税按照所得征收20%,不过只要是符合家庭唯一住房和购买超过5年的话就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而且个人所得税退税的政策同样适用。

(二)所需材料

1.公证处需要原产权人的死亡证明、产权证复印件和所有当事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一套。

2.房管局需要材料和正常过户基本一样,只是还需要公证书一份。

注:继承的难点在于公证所有的继承人都放弃继承,这样就要求证明当事人即为所有继承人并且都自愿放弃继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山居秋暝释义 山居秋暝的译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山居秋暝》的译文如下:山谷刚下过雨,就显得更为空旷与清新,在秋日的傍晚时分,天气也更为凉爽。明月在松林间投下光波,清泉流过山石,在竹叶沙沙的喧闹声中,洗完衣服的少女也回来了,渔舟在轻轻摆动的莲叶间穿行。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散,此刻的秋景足以让人流连。

《山居秋暝》的赏析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后山谷的宜人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眼下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全诗首联直接描绘山中的秋景,点明此处有山雨初霁,万物更新之美。颔联则描绘夜景,描绘出皓月当空、山泉清冽的自然之美。颈联则写浣女、莲舟等富有人间情趣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自适怡然。诗人在尾联就直抒感想,表示其对恬静山林生活的崇尚。

《山居秋暝》的全文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婚姻法》第四十六条释义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婚姻法的相关法律知识。

离婚的办理程序

离婚登记按照初审——受理——审查——登记(发证)的程序办理:(一)、当事人提交证件和证明材料;

(二)、婚姻登记员查验相应证件和证明材料;

(三)、婚姻登记员向当事人讲明婚姻法关于登记离婚的条件;

(四)、婚姻登记员询问当事人的离婚意愿以及对离婚协议内容的意愿;

(五)、双方自愿离婚且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双方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并在监誓人面前签名;

(六)、夫妻双方亲自在离婚协议上签名;婚姻登记员作监誓人。协议书夫妻双方各一份,婚姻登记处存档一份;

(七)、婚姻登记员对当事人提交的证件、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离婚协议书进行审查,符合离婚条件的,填写《离婚登记审查处理表》和离婚证;

(八)、颁发离婚证。颁发离婚证应当在当事人双方均在场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向当事人双方核实姓名、出生日期、离婚意愿;

2.告知当事人双方领取离婚证后的法律关系以及离婚后与子女的关系、应尽的义务;

3.见证当事人本人亲自在《离婚登记审查处理表》“当事人领证签名或按指纹”一栏中签名;当事人不会书写姓名的,应当按指纹。

4.在当事人的结婚证上加盖条型印章,其中注明“双方离婚,证件失效。××婚姻登记处”。注销后的结婚证退还当事人。

5.将离婚证分别颁发给离婚当事人双方,向双方宣布:取得离婚证,解除夫妻关系。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释义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释义

【释义】

本条是关于离婚时过错赔偿制度的规定。

确立过错赔偿制度有利于制裁实施重婚、姘居、家庭暴力等行为的有过错当事人,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规定有离婚分割财产时应当照顾无过错方的内容。国外也有类似的规定,如法国民法典规定,“如果离婚的过错全在夫或妻的一方,则该方得被判赔偿损害,以补偿他方因解除婚姻而遭受的物质或精神损失。”

关于本条内容,在立法中有一个变化的过程。2000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的婚姻法修正案草案的规定是:“因一方重婚、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失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有些同志提出,婚外同居行为也应当构成过错赔偿的理由。2000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的婚姻法修正草案将这一规定修改为:“因一方重婚或即使不以夫妻名义但形成婚外同居关系、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失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最后又修改为本条的规定。

离婚时的过错赔偿涉及对多种损害的赔偿。因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主要涉及对精神损害的赔偿。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会涉及人身伤害,还可能发生财产损害,受害人都可以请求赔偿。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19.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20.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刑不上大夫出处释义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大夫以上级别的人会享有一定的特权,这里的“大夫”并不是医生的意思,而是一种官职。可能很多人对于“刑不上大夫”的理解是,就算大夫犯了法也能免去刑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刑罚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公证对待的东西,难道贤者犯法就可以逃脱罪名吗?实际“刑不上大夫”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被很多人误解了,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刑不上大夫”的出处以及释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刑不上大夫”是讲特权吗?错,它的本义是法律面前的相当平等。被误解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可能理解错了。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些话也很容易引起歧义,因而会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比如“刑不上大夫”,就一度被人理解为是贵族、官员们在法律面前可以享有犯罪却不服刑罚的法外特权。其实,“刑上不大夫”的本义,并不是贵族阶层或官员犯罪不应受刑法处罚,而是对上层违法者的一种变通,让惩罚在形式上更人性化些。

“刑不上大夫”一语,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其原文为:“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其中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常常为后人所引用。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中的“下”与“上”很容易引起误读。据钱文忠教授的解读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上”是“优待”的意思,“下”是“排斥”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士大夫也不会量刑上受到优待,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礼仪之外。

而另有一种解释是,对于贵族,应当用礼仪教化来规范其言行,使其懂礼守法,不致犯错受刑;对于普通百姓则不应用礼仪来要求他们必得廉耻荣辱,直接由法律条文来约束他们就行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理解,是基于上古时期教育水平低下这种实际来说的。

话虽如此说,但是,“天子犯法,与庶遮同罪”,而况“大夫”乎?东汉郑玄也对“刑不上大夫”进行了解读,他的注释为:“刑不尊大夫,不论愚贤者犯法,其犯法,则都应在有司惩处。”

那么,在上古时期,大夫犯法,真的“与庶民同罪”吗?定罪是肯定的,但是,在形式上却有别,那就是“为尊者讳”,大夫虽然犯罪了,但是,顾及其贵族身份,可免其羞辱,处罚时不八议必大动干戈,而是悄悄进行。为此,中国古代大夫以上的阶层,在法律面前享有一项特权——“八议”。

所谓“八议”,是“刑不尊大夫”的礼制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它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定罪后,不使用残害肢体的刑法,而是首先选择或劝其自裁,以砺臣节;其次“戮于朝”(杀死在朝廷)。同姓贵族有罪,则由甸师执行,秘密暗杀于郊野(据《周礼·甸师》)。

由此看来,“刑不上大夫”,并不是大夫以上贵族犯了罪是不用刑的。我们看历史上,好多大夫以上的人都是处以极刑的。如商鞅被“五马分尸”,李斯被“腰斩”,都是要用刑的。“刑不上大夫”从犯法者的角度而言,意即:大夫以上的人身份高贵,又受到良好的礼仪教化,是不应该犯法的,即便是犯了法,也不应该受到刑罚的羞辱,即“士可杀,不可侮”,就应该自裁、自缢死去,免得羞辱了整个大夫阶层的声誉。

现在的一些电视剧中,也常有这样的情节,就是大臣犯罪了,皇帝常常采用赐死的办法,以保留其最后的体面。赐自尽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赐白绫自缢、赐宝剑自裁、赐毒酒自尽。贵族罪祸上身,不像普通人犯,由有司来执行,而是自我了断,贵族与普通民众的“受刑”,逃是逃不掉的,只是在死法上有所不同而已。

而“礼不下庶人”,并不是说普通百姓就不用守礼,而是说守礼的规矩太多,比如穿衣、戴帽之类,很繁琐。老百姓要劳动,要出体力,行起礼来不方便,耽过工夫,所以老百姓在礼仪方面可以马虎些。只要不触犯刑律,就是好百姓。

到了封建王朝时代,“刑不上大夫”往往被人曲解了,用以来为贵族、大臣们开脱罪责。据《大清律例》,“名例律”中“应议者犯罪”律文后之附例规定:“三品以上大员革职拏问,不得遽用刑夹,有不得不刑讯之事,请旨遵行。”此外,在涉及文武官员犯罪的法律规定中,凡文武官员犯罪应当处以笞杖刑的,均可以罚俸、降级、革职等方式替代刑罚的直接适用。这样的操作,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179条释义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诉讼法部门指规范诉讼活动的法律。主要包括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诉讼法》的相关法律知识。

再审的简介

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

法院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依照再审程序对案件的再行审理,其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确属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的特点是:

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院长

2、提起再审的客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或第二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

3、提起再审的时间是判决或裁定生效以后六个月内提出;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再审是一项重要的诉讼程序制度,也是各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对再审制度的规定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规定审判监督程序,即法定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基于法律赋予的审判监督权,对有错误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提起再行审理。因为审判监督程序是以审判监督权为基础的,因此,一般对提起的期限不作强制性规定,对提起再审的条件和理由等也只作原则性规定。

另一类是基于当事人诉权的再审,即当事人不服已经生效的裁判,向再审法院提起再审之诉,再审法院对案件再行审理。各国一般对再审的条件和理由、再审的范围以及提起再审的期限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179条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179条释义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申请再审事由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造成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均对申诉案件是否符合再审条件难以把握,从而使某些确有理由的申诉难以进入复查再审过程,又造成对一些案件无限申诉、无限再审而浪费司法资源。因此,2007年修改进一步规范了再审事由,把《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事由从5项情形具体化为13项情形,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

一方面避免应当再审的不予再审,疏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渠道,切实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另一方面,避免不应再审的予以再审,减少缠讼现象,防止权利滥用和司法资源浪费,为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的行使提供平等、公开、高效的程序保障。

关联法规

《刑法》第399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5、206、210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4-46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22、23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申请再审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赔偿案件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问题的批复》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实词释义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

“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

“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来源:学科网ZXX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败利钝典故出处介绍 成败利钝释义解读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关羽、刘备相继离世后,诸葛亮也是做了很多反省,为什么蜀国会走到这样一步死棋当中呢?最终诸葛亮也是没办法,只能以攻代守制定北伐战略。对于诸葛亮来说可能他已经看到了蜀国的未来,但还是坚守自己的承诺,宁死也不屈服。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还会继续纪念诸葛亮,专门为他修建寺庙,这种待遇可不多见。这次介绍的成语成败利钝背景故事就和诸葛亮有关,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发生时间是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秋。故事的主角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原文如下: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最难以判断结果的事情就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当阳,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过后,先帝东联孙吴,西得益州,率部北征,斩杀了夏侯渊,说明了曹操当年的判断是错误的。之后,东吴违背盟约,导致关羽战死,先帝兵败退回秭归,曹丕又称帝。大凡事情就是如此,难以预料。微臣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顺利还是困难,就不是微臣的聪明才智所能预见的了。

与以前每个故事仅介绍一个成语不同,本文要介绍的共有三个成语,分别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这其中的“死而后已”出自《论语·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为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意为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而另外两个则是诸葛亮的首创。“鞠躬尽瘁”意为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成败利钝”的意思是事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上面介绍的这段文字,出自著名的《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的慷慨激昂、充满必胜的信念不同,《后出师表》的风格较为悲壮。在该表中,诸葛亮分析了战与和、安与危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继续北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对北伐所产生的结果做出了较为客观的预测,这便是“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或许也正是诸葛亮当时的真实心态:不发动北伐是等死,发动北伐其实也胜负难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痛风饮食 中老年饮食注意首当其冲

全文共 3136 字

+ 加入清单

痛风的情况也许不是经常遇到,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痛苦,痛风如何治疗?痛风治疗首先我们要注意自己饮食的摄入,痛风饮食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痛风不能吃什么,做好正确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的帮助我们预防痛风,缓解痛风带来的痛苦。

一、痛风患者应该怎么吃

痛风病人应该吃多低嘌呤的食物,少吃中嘌呤的食物,不吃高嘌呤的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喝酒。低嘌呤食物,五谷杂粮、蛋类、奶类、水果、蔬菜,中嘌呤食物:肉类、豆类、海鲜;高嘌呤食物,豆苗、黄豆芽、芦笋、香菇、紫菜、动物内脏、鱼类。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痛风患者在平时可以多加摄入碳水化合物,比如说常见的面食,如馒头,面条等等,还有日常经常吃的米饭等等。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

5.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6.痛风患者每天吃盐应该限制在2到5克之内,最好少吃盐。

7.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8.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9.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10.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高嘌呤饮食可使尿酸的合成增加,血尿酸浓度升高,反之低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降低。控制饮食后,正常人血尿酸可降35.7ηmol/L(O.6mg/dl)左右,痛风患者也可降低59.5μmol/L(1.Omg/dl)左右。饮食因素是如何影响血尿酸水平的,目前已有一些合理的解释,包括:

1.过度饮酒会引起痛风发病,以啤酒尤其明显。乙醇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可能机制如下。

饮酒常伴食含丰富嘌呤的食物。

乙醇代谢可以使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以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过度饮酒造成血酮症,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增多。

有人认为饮用像威士忌类含铅的酒,使痛风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

2.减少摄食量也与痛风发作有关,因为饥饿时血浆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水平增加,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3.豆制品与痛风的关系存在一些误解,根据我国及日本学者测试,大部分豆类的嘌呤含量不太高,依此断定豆制品嘌呤含量更少,从而可以推翻民间或中医误传痛风禁食豆制品的说法。另一个间接证据是,常吃豆制品的出家人也很少有痛风。所以豆制品可以少量食用。

二、预防痛风饮食

1、戒吃高嘌呤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海产(鲍鱼、蟹、龙虾、叁文鱼、沙甸鱼、吞拿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贝壳食物、肉类(牛、羊、鸭、鹅、鸽)、黄豆食物、扁豆、菠菜、椰菜花、芦笋、蘑菇、浓汤、麦皮。

2、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肥肉、鱿鱼、鱼、墨鱼

3、戒酒,不可饮酒、尤其是啤酒、绍兴酒。一旦血中酒精浓度高达200mg/dl,血中乳酸会随着乙醇的氧化过程而增加,令肾脏的尿酸排泄受阻,结果使血中尿酸增加。

4、戒吃酸性食物,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酸硷不平衡,会影响身体机能,加重肝肾负担。

三、宜吃的食物

1、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多摄取充足的碱性食物,如海带、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疏果。

2、多吃固肾的食物。中医学认为,固肾的食物有助排泄尿酸,平日可按「六味地黄」(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配方煎水饮用,以收滋阴补肾功效。

3、亦适宜多吃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例如可用桑寄生(一人份量为五钱)煲糖水,但不要放鸡蛋,可加莲子。

4、苹果醋加蜜糖。

这是西方传统的治疗方法,经多项临床测试证明有效。苹果醋含有果胶、维他命、矿物质(磷和钾)及酵素。苹果醋的酸性成份具杀菌功效,有助排除关节、血管及器官的毒素。经常饮用,能调节血压、通血管、降胆固醇、亦有助治疗关节炎及痛风症。饭后可将一茶匙苹果醋及一茶匙蜜糖加入半杯温水内,调匀饮用。

5、痛风患者的食疗方。

薏仁粥

取适量的薏仁和白米,两者的比例约为三比一,薏仁先用水浸泡四、五个钟头,白米浸泡三十分钟,然后两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冬瓜汤

取冬瓜三百克(不连皮),红枣五、六颗,姜丝少许。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切片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味料煮成汤。

6、每日多喝水,多上厕所,千万不可忍尿。

四、应做适量的带氧运动

中医宝典曰: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应以养气、行血及固肾为主,气血通畅,则尿酸不会积聚。例如游泳、太极。

五、痛风的注意事项

1、控制总热量

痛风患者要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最好能使自己的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15%。要做到后者重点是控制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饮食总量要比正常饮食低10%左右,不可过多吃零食,也不可每餐吃得过多、过饱。

2、低蛋白饮食

应给予痛风患者每公体重0.4~0.5克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40克左右,适当限制鱼类、豆类食物的摄入量。每日1杯牛奶加2个鸡蛋或瘦猪2两即可满足其肌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不可过多。

3、限制脂肪摄入量

痛风患者每日脂肪摄入总量在50克左右为宜,注意要以植物油为主,少吃动物脂肪。

4、以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

米、面、谷类的主要成分均是碳水化合物,所以痛风患者平日饮食应以这些食物为主,以保证热量供应。

5、禁酒,少饮咖啡、茶、可可

酒精可诱发痛风发作并加重病情,应绝对禁止痛风患者饮酒;痛风患者在喝咖啡、茶、可可时也不可太浓、喝得太多。

6、保持充足的维生素B和C

维生素B和C富含于水果和蔬菜中,每日于饭后吃些柑桔、苹果,以及在膳食中多吃些绿叶蔬菜,可使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B和C。

7、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

含嘌呤高的食物有动物内脏、鱼虾、蛤蛎、牛羊肉类及碗豆等,痛风患者要尽量少吃或不吃。痛风患者应多吃嘌呤含量少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面包、黄瓜、番茄等,以减少外源性嘌呤进入体内,降低血尿酸水平。

痛风食疗方

白茅根饮

鲜竹叶、白茅根各10克。鲜竹叶和白茅根洗净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30分钟,代茶饮,利尿,防痛风合并症肾结石。

玉米须饮

鲜玉米须100克。鲜玉米须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出药汁,小火浓缩至100毫升,停火待冷,加白糖搅拌吸尽药汁,冷却后晒干压粉装瓶。每日3次,每日10克,用开水冲服。防止肾结石,具有利尿作用。

当归独活酒

独活60克,大豆500克,当归10克,白酒1000毫升。将独活去芦头后,与当归同捣碎,置于净器中,以白酒浸泡一宿后,将大豆炒至青烟出锅,投入酒中密封,候冷,去渣备用。每日3次,每次温饮10毫升。

独活人参酒

独活45克,白藓皮15克,羌活30克,人参20克,酒适量。将独活、羌活分别去芦头,上4味药,捣为粗末备用。每用10克药末,同水7分,酒3分,煎至7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僵蚕豆淋酒

黑豆、僵蚕各250克,白酒1000毫升。将黑豆炒焦,以酒淋之,绞去渣,贮于净器中,将僵蚕也投入净器中,以酒浸泡之。经5日去渣备用。不拘时候,每次温服1小杯。

结语:有痛风情况的患者,可以参考一下上面文章中给出的方法,情况严重的,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问及医生的建议。希望上面的方法可以帮助到有这方面痛苦的人们,让大家都能健康的生活,平时也要多注意这方面的疾病预防,为自己的健康多加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不足为虑典故出处介绍 不足为虑释义解读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不足为虑这个成语大家有了解过背后的典故是怎么样的么?其实这个成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的多。今天就为大家着重讲讲不足为虑的典故还有释义。这个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诸葛亮已经成为了蜀国的支柱,制定了伐吴的战略。而曹睿一边要防诸葛亮、一边要防孙权显得不是那么沉稳,但这时候就有人说出“不足为虑”这个成语,让曹睿安下心来。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卫臻传》,发生在曹魏青龙元年(公元234年)间。故事的主角名叫卫臻。原文如下:

亮又出斜谷;征南上:“朱然等军已过荆城。”臻曰:“然,吴之骁将,必下从权,且为势以缀征南耳。”权果召然入居巢,进攻合肥。帝欲自东征,臻曰:“权外示应亮,内实观望。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车驾可无亲征,以省六军之费。”帝到寻阳而权竟退。

这段话的大意是:诸葛亮兵出斜谷,向曹魏西北地区发动攻击。此时负责曹魏东南地区的征南将军又向魏明帝曹睿上表,称东吴大将朱然率军已过荆州,又向荆州北部发动攻击的迹象。大臣卫臻提醒曹睿说:“朱然是东吴的一员骁将,其行动必定要听从孙权的指挥。此举必定是为了配合蜀汉而采取的行动。”

果然,过了没多久,孙权便将朱然召回进入居巢一带,打算向合肥发动进攻。魏明帝曹睿也准备御驾亲征。此时,卫臻又表示:“孙权此举完全是为了回应诸葛亮的请求,而实际上是在观望局势的发展。况且黑非城防坚固,不值得陛下担忧,也用不着亲征,这样还能省下六军出动的庞大费用。”后来曹睿大军到达寻阳时,孙权已从合肥退军。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卫臻后面所说的这番话中,叫做“不足为虑”,意为不值得担忧。这句后人耳熟能详的成语也是由卫臻所创。

卫臻是曹魏的一位名臣,以直言不讳而著称。当年他不满夏侯惇的铺张浪费,拒绝参加宴会,气得夏侯惇将其逮捕。后来更是多次上表反对魏明帝曹睿的奢靡之风,为此也没少惹曹睿生气。不过,卫臻的确很有本事,眼光也很准,尤其大局观尤为出众。此次蜀汉与东吴从东、西两线夹击曹魏,卫臻不但能预测出战局的发展态度,还对孙刘联盟的巨大缺陷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而这一判断也符合当时孙权的心态。

自从孙刘联盟恢复之后,诸葛亮每次发动北伐前,都会通报孙权,希望孙权在东南一线出兵协助。但实际效果也正如卫臻所预料的那样,孙权每一次都是装装样子,并没有认真履行承诺,这也对诸葛亮的北伐之战带来的巨大的消极影响。

不仅如此,卫臻也对合肥之战的结果做出了准确的判断。纵观孙权数次出兵合肥,每一次都是败在合肥城下,不但无功而返,还被后人讥讽为“孙十万”。究其缘由,除了孙权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之外,合肥城防之坚固,守将之骁勇,也是导致孙权兵败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不知丁董典故出处介绍 不知丁董释义解读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活捉吕布后本来也没打算立即处死,想着能不能利用吕布的能力为自己做些什么事。不过刘备却提醒曹操,想想董卓的下场是怎样的,结果曹操也是惊出一身冷汗下令直接杀掉吕布。吕布临死前还给刘备泼了一身脏水,这次讲的成语不知丁董就是从这个故事里得来的。其实刘备也是一个懂得心术的人,在曹操面前也能借刀杀人。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吕布传》,发生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所牵涉的人物有三个,分别为刘备、曹操和吕布。先来看看原文:

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

这段话的大意是:吕布说道:“绑的太紧了,稍微松一点吧。”曹操回答:“捆绑老虎不能不紧啊。”吕布求饶道:“明公你顾虑的不过是我吕布一人而已,如今我已经服输了,您争夺天下也就没有什么课担忧的了。您率领步兵,再让我吕布统率骑兵,二人联手足以平定天下。”

听罢吕布之语,曹操面露犹豫之色。这时一旁的刘备开口说道:“难道明公忘记了吕布以前是怎么对待丁原和董卓了吗?”曹操点了点头。吕布因而指责刘备说:“这小子其实才是最不可信的人。”随后,曹操下令将吕布绞死。后来吕布与陈宫、高顺都被砍了头送到许昌示众。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从刘备“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这句话中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不知丁董”,意为不知前车之鉴。当然,这句成语源自刘备,后人加以归纳,也就变成了一句成语。

吕布之死与刘备究竟有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也引起过不少人的争论。从刘备与吕布之间的过节来看,刘备希望曹操杀了吕布以报当年被夺徐州之仇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从史料来看,吕布之死的真正原因并不在刘备,而是在曹操的心腹王必身上。《三国志·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从这个记载来看,王必是坚决主张杀掉吕布以绝后患的。而作为刘备而言,他之所以也表态要杀曹操,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自保,免得被曹操猜忌。关于这一点,以前我在文章中已经谈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箭不虚发典故出处 箭不虚发释义解读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弓箭是古代打仗最有威胁的武器。在三国时期,很多知名的将领都是死于箭伤,毕竟当时医疗技术有限,没办法治疗好所有的伤病。所以大家都会勤于练习箭术,这次和大家讲解的成语“箭不虚发”,就是三国中发生的故事。关羽和庞德交战,两人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庞德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庞德。原文如下: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后来庞德与关羽交战,射中关羽的前额。当时庞德经常骑着一匹白马,关羽手下的将士们称其为白马将军,都非常惧怕他。曹仁令庞德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不巧遇上十多天的大雨,关羽乘船发动进攻,在船上放箭。庞德身披铠甲,手持弓箭予以还击。箭射得很准,每发必中。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人打算投降。庞德将他们逮捕处死。此战从天刚亮一直打到午后,关羽的攻势越来越猛,庞德手中的箭用完了,便使用刀剑等兵器交战。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此战中庞德的箭术,叫做“箭不虚发”,意为弓箭射得很准,每发必中。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成语之一。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著名的荆襄之战期间。当时关羽围攻襄阳和樊城,庞德与于禁一起率领七军前来救援。在交战中,庞德箭法无敌,射中了关羽的前额,这也是历史记载当中唯一的一个击伤关羽的三国将领。最终,关羽利用当地十多天大雨的有利时机,水淹七军,生擒曹军三万多人。主帅于禁投降,而庞德力战不退,射死了不少关羽手下的将士,之后被关羽生擒。

对于这位猛将,关羽惺惺相惜,不忍杀之。但庞德早就抱定了必死的信念,大骂关羽。而最后,关羽杀了庞德,这也算是成全了庞德的愿望。遗憾的是,数十年后,庞德的儿子庞会随同钟会、邓艾灭蜀,在蜀汉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公报私仇,将关羽的后人灭族。如果庞德劝下有知,也一定会为儿子的行径感到羞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咏鹅古诗原文及释义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1

咏鹅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2

咏鹅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4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重点词语解释首当其冲等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122、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23、水落石出:落,下降。出,显露。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124、水乳交融:融,融合,调和。水和乳汁合在一起。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

125、水涨船高:水位上涨,船体也随着上升。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而增长。

126、四面楚歌:比喻被团团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27、素不相识:素,一向。指向来不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