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预防职业病有哪些措施经典十篇

久坐一族不仅容易肌肉僵硬、腰酸背痛、肩颈劳损,还容易记忆力下降、消化不良等,那么如何预防久坐危害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预防久坐伤身的方法。

浏览

355

文章

10

篇1:驾驶员职业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驾驶员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易患各种职业病。那么,驾驶员职业病预防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驾驶员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连续开车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四五个小时为宜。连续开车时间过长,易导致过度疲劳,诱发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等疾病。

(二)正确的驾驶坐姿对于预防驾驶员腰痛、颈椎病极为重要。一般来讲,正确的驾驶姿势是:驾车时双眼平视,座椅靠背向后微倾,坐姿略向上翘起。臀部置于座垫和靠背的夹角中,以在操作的时候不向前移动为宜。

(三)适当增加活动量。长期久坐,颈部、腰部及四肢关节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姿势,会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颈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痔疮等疾病。同时,缺少全身运动,脂肪易在体内堆积而导致高血脂、肥胖等。在停车休息时,可以做健康操,活动活动关节、腰部、脊椎和四肢,这样可以帮助肌肉消除疲劳并且起到复原作用。

(四)饮食有节。平时应尽量定时进餐,饮食有度,生活要有规律,出车时可适当备些水果或糕点,避免过度饥饿。应做到合理安排车辆行程,做到间隔4-5小时用餐一次,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是食用不健康的食物。长途运输过程中少吸烟,保持稳定的情绪,减轻生理、心理负担。

(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睡眠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如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衰弱。

(六)驾驶员腰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汽车产生的震动,所以应该避免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对汽车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

(七)及时补水。气温高,人体出汗较多,尤其是公交车、出租车司机,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易引发泌尿系统结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预防职业病的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职业病。那么,预防职业病的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

一、长时间讲话引发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讲话是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而声音嘶哑是经常发生的事。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干劲有余,经验不足,讲话时声音太高,使声带频繁长时颤动,从而造成声带嘶哑和慢性咽喉炎。教师发音不可以过度,讲话、授课的时间不可以过长,应当避免高声讲话。每堂课时间可以交叉进行提问、板书演练、联系讨论,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又有利于教师嗓音的保护。尤其是在感冒、疲劳和女教师月经期间,应当少讲话,更不要大声吼叫,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声带是很容易损伤的。另外,要调节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烟、不喝酒,授课后要喝点茶水或者清凉饮料,经常用胖大海泡水喝。

二、长时间伏案引发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根据调查显示,教师每天备课批阅作业、查阅资料等伏案工作时间一般不会少于3~5小时,静多于动,容易使人身体发胖、体质变弱、视力减退、神经衰弱并导致失眠。为此,教师要经常进行肩颈背部肌肉锻炼,每天抬头、曲颈左右转动,并且做扩胸、仰伸、耸肩等动作。夜间睡眠时应该降低枕头高度,以一侧肩宽为宜。此外在平时伏案工作或学习时,每小时后至少休息10分钟,还可到室外散步、远眺等等。对已发病者,除对症施以药物以外,还应以自我按摩为主,即用手指按摩太阳穴,开始轻,然后逐渐加重直到局部感到酸胀为止,随后手指在耳上方到风池穴之间来回按摩捋拉2~3分钟,再找到颈背酸痛点,按摩1~2分钟以后,头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活动数次,按照以上步骤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一般半个月左右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长时间站立引发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中小学教师导致其腿部肌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特别是老年教师,下肢青筋暴起,血管弯曲好像蚯蚓一样,甚至浮肿、乏力。为此,教师课前要适当做运动,坚持做早操、课间操。在下班后要经常散步、打太极拳或做广播操等;卧床休息时要抬高下肢,促使血液回流。每晚睡觉前要用热水洗脚,既能解除疲劳,又能舒张下肢血管,并且对防治咽喉炎、感冒、神经衰弱有一定的作用。睡时抬高下肢,能促进血液循环。

四、长时间用眼引发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教师需要备课、批改作业、学习,导致用眼时间比较长,所以患眼疾的也比较多。为此,教师必须要注意用眼卫生。通常眼睛疲劳时可以上下左右地转眼球,还可以推开窗户极目远眺。每隔两小时左右转动头颈,这样有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病。每天做几下吸气提肛的动作。多吃粗纤维食物,例如蔬菜、谷类食物,能防治痔疮、便秘等肛肠疾病,并对心血管疾病起到预防作用。力求做到不在光线太暗或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做到读书写字时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基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不躺着看书;看书和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久,通常不超过45分钟,就应当闭目养神或到室外远眺使瞳孔得到远近调节。

五、不科学用脑引发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教师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者。长时间的用脑不注意休息,很容易引起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使大脑出现疲劳感或导致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从而会造成神经紧张的各种疾病,例如,头昏脑涨、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失眠、神经官能症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要多梳头,多喝水,放松神经,多做几次深呼吸,脑部疲劳会立即缓解,工作效率也会提高。要经常运动,增加体能储存,可以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45分钟,或者是每周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刚开始时,可能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慢慢适应,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另外,还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吸气时腹部缓缓鼓起,呼气时腹部慢慢凹下,这一过程持续5~10分钟,此法不但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还可以增加大脑所需要的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建筑企业有哪些职业病预防措施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病防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主要任务是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消除职业危害,使劳动者不患或少患职业病。那么,建筑企业有哪些职业病预防措施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职业病的一级预防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病防治上,要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防治职业病的系统工程,建立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长效管理机制。那么,职业病的一级预防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病的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它主要包括治理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实行“三同时”;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防止有毒物质跑、冒、滴、漏,加强机械化通风,改善采光、照明设施,积极治理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等,这是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最根本的措施。我们通常把这些措施称为职业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

中国职业病呈现的特点是: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职业病十大类型:

1、尘肺。有硅肺、煤工尘肺等。

2、职业性放射病。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等。

3、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4、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6、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7、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8、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

9、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10、其他职业病。有职业性哮喘、金属烟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焊工预防职业病的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也进入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那么,焊工预防职业病的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焊工预防职业病的措施:

1、从事气焊、气割时,应遵守安全规定,焊接场所10米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焊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气瓶都应立放稳固或装在胶轮车上使用,且不得剧烈振动及受阳光暴晒,开启时要使用专用扳手;电焊和气焊在同一场所时,氧气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乙炔气瓶要有接地措施;焊接所使用的氧气瓶要远离明火或热源10米以上,乙炔瓶与明火距离保持3米以上;严禁将正在燃烧的焊割炬随意放置;气焊设备严禁沾染油污和搭设各种电缆。

2、为减少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应尽量减少高频电磁场的作业时间;引燃电弧后要立即切断高频电源,同时注意焊件接地;为防止急性职业病中毒,要使用装有通风和吸尘设备,使用低尘少害的焊条。

3、操作时使用镶有护目镜片的面罩,减弱电弧光的刺激,过滤紫外线、红外线;此外,为了防止皮肤不受伤害,应穿浅色或白色帆布工作服作业,扎紧袖口,扣好袖扣,戴好防护手套。

4、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5、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工人常见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劳动者从事有职业危害工作时间的推移,职业病显现人群将进一步增多。那么,工人常见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人常见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开展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措施

建立和健全厂矿劳动卫生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令,坚持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安全卫生制度,保持安全卫生防护设备完好有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技术措施

它主要包括治理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实行“三同时”;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防止有毒物质跑、冒、滴、漏,加强机械化通风,改善采光、照明设施,积极治理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等,这是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最根本的措施。我们通常把这些措施称为职业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

(三)保健措施

1、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这是辨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鉴定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进行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体格检查。一是要开展就业前或换岗前体检,目的在于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二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的规定,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和利用职工健康档案,这样做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

(四)健康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职工宣传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知识,提高广大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把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酸洗职业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的发展,职业病的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那么,酸洗职业病预防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酸洗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工程控制

工程控制是防止盐酸伤人根本性措施,生产场所应注意通风,管道容器应严加密闭,操作人员不能暴露于有盐酸蒸汽或烟雾的环境中,尽可能以机械化、自动化取代手中操作。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等,都必不少的个人防护,以防工程措施的失效。

二、个人防护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止眼睛直接接触。

3、身体防护:穿防护服(防腐材料制作),防止皮肤直接接触。

4、手防护:戴橡皮手套,防止手直接接触。

5、其它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物,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酸洗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配置酸液,应配戴防护眼镜、耐酸手套和扎围裙。

二、作业人员必须了解各类酸的性质和防护急救方法,到酸类仓库按需要提取,确认名称和数量,不许弄错。

三、搬运或向槽中倾注酸液时,应小心,并检查酸罐有无破损。两个共同操作时,应统一指挥,协作配合好。

四、配制酸液前,先向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视需配制的酸液浓度),并开启通风装置。

五、待水加到位后,采用适当粗细的耐酸软管将酸缓慢引入酸洗槽,全过程有人监视。严禁先倒酸液,后加水,以防产生酸雾或飞溅伤人。随时注意酸液的温度。发现温度过高,应停止作业,以防塑料槽高温变形,发生泄漏,待温度降低后再进行。

六、放入或取出工件时,应使用专用工具缓慢进行。

七、往酸洗槽中补充酸液,药物或水时,应细心搅拌,防止槽内液体外溢。

八、不准俯身在酸槽上进行观察、侧温、搅拌或工作。

九、如酸液溅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十、废酸液必须经过中和或用其它方法处理,符合排放标准,才允许排放。

十一、酸的保存、储蓄应遵守有关规定。废酸液应集中回收或统一处理。用管子引流酸液或废液时,不准用口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职业病的二级预防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搞好职工劳动保护,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贯彻到职业健康管理整个过程。那么,职业病的二级预防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病的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治病损的发展。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这是辨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鉴定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进行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一是要开展就业前或换岗前体检,目的在于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二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的规定,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和利用职工健康档案,这样做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这些工作通常被称为职业病的第二级预防措施。

职业病检查方法:

一、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三、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四、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五、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六、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八、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从事放射性作业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应当填写《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焦化行业有哪些职业病预防措施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病是存在于我国广大劳动者中比较普遍的危害,而农民工现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群体,占到职业病发病人群的一半以上。那么,焦化行业有哪些职业病预防措施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焦化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

1、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措施

(1)焦炉地下室煤气区应设置机械通风设备及一氧化碳浓度监测与报警装置。

(2)鼓风作业区储槽放散的有害气体、油库区焦油洗油槽放散的有害气体,均应经排气洗净塔净化后排放。

(3)苯类槽(器)放散的有害气体可经压力平衡管或其他方式返回吸煤气管道或经苯捕捉器净化后排放。

(4)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装置应进行密闭,避免直接操作。

(5)可能泄漏及滞留有害气体而造成危险的区域,在条件允许时应设监测报警装置。

(6)焦油加工各生产工序中,根据工艺特点将设备的放散气体、生产尾气或送管式加热炉焚烧,或集中导入排气洗净塔吸收净化后排放。

(7)工业萘结晶切片系统尾气应有捕集降尘措施。

(8)苯类及吡啶产品装桶口应设吸风罩,废气送排气洗净塔,吡啶尾气经中和净化后排放。

2、粉尘烟尘的预防措施

(1)煤焦转运站、粉碎机室、筛焦楼等应设通风除尘设施,煤厂应采取抑尘措施。

(2)焦炉炉门与门框,装煤孔盖与装煤孔座的接触面应采取有效密封措施,上升管盖、桥管与水封承插部,都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防止炉内荒煤气外逸。

(3)装煤作业采用高压氨水无烟装置措施,大型焦炉采用带抽吸、点火燃烧洗涤装置的装煤车或设置地面站集尘系统。

(4)推焦作业应采取烟尘治理措施,有条件者可采用地面站或热力罩除尘车。

(5)湿法熄焦必须采取高塔排气,并在塔内设置捕集水滴、粉尘装置。

(6)干法熄焦时,各烟气排放点都应设集尘净化系统。

(7)焦油渣、酸焦油及生化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应集中送往煤厂配煤。

3、噪声预防措施

(1)噪声控制应首先控制声源,选用低噪声的工艺与设备。

(2)当管道与强设备连接时,应采用柔性连接,对辐射强噪声管道宜布置在地下或采取阻尼、隔声和消音措施。

(3)鼓风机室、循环氨水泵房、苯洗涤泵房、湿法脱硫泵房等尽量与操作仪表室隔开或设隔音门。

(4)离心式鼓风机应设独立基础,以便与楼板及操作平台分开,使震动不致传到建筑物。

(5)硫铵离心机,蒽离心机等高转速设备布置在楼板上时,不能刚性连接,应有隔振措施。

4、高温热辐射预防措施

(1)炼焦车间下列场所应采用空调或其他降温措施:炉顶等高温场所的休息室、推焦车、装煤车、拦焦车和熄焦车司机室,其他高温场所的工人休息室。

(2)炉顶等高温工作地点可采用局部通风降温措施(如喷雾送风、隔热等。

(3)应设置供含盐清凉饮料的专用房间和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正处在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类型的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那么,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治疾病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已确诊的职业病人要及时脱离工作岗位,病情较轻者可以在家休息或集中疗养;病情较严重者可以送往专科医院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在积极组织现场抢救的同时,要做好将其送往职业病医院或其他医院作进一步抢救、治疗,努力降低急性中毒的死亡率。做好职业病人的诊断、治疗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通常被称为职业病的第三级预防措施。

法律规定的职业病包括:

1、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等。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等。

3、职业中毒,包括铅、汞、锰、镉、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光气中毒等。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6、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怀皮肤灼伤等。

7、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

9、职业性肿瘤,包括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10、其他职业病,包括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