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藏高原地区知识点优秀20篇

三月三古又称上巳节。又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三月三各地区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1234

文章

1000

篇1:高原肺水肿有后遗症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肺水肿症状有很多,这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才可以,那么高原肺水肿有后遗症吗?通过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让更多的人对于高原肺水肿有所了解。

高原性肺水肿是比较严重的疾病的,有可能会引起心衰等问题的。是否有后遗症主要还是得根据当时的病情以及治疗的情况来确定。

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的低氧环境本适应前所发生的一种反应,一般仅表现为生理功能的改变,很少引起脏器的器质性改变。高原病能否留下后遗症,要具体分析。高原肺水肿只要及时诊断处理,不会出现后遗症,且治愈后绝大多数人能继续在高原工作。高原血压异常者返回平原后无需治疗血压即可恢复正常,亦不会出现后遗症。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昏迷等症,多数能获痊愈且不留后遗症。但重症高原心脏病患者转低地后,病情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然而部分患者心脏扩大却不易恢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原心脏病、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时,则会遗留心功能减退、脑功能减退、肢体及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个别高原昏迷重症病例,由于脑细胞损害较重或发生脑出血,治愈后可遗留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高原性肺水肿预防办法

进入高原前多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了解有关高原病的知识,消除对高原环境的恐惧心理。做严格的健康检查。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初到高原一周内,要注意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减少和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患过高原肺水肿的患者容易再次发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预防,如攀登前24小时预防性服用乙酰唑胺,或地塞米松。

可见高原肺水肿后遗症这个是不确定,不过高原肺水肿还是存在一些后遗症出现,所以说还是要多加了解这些旅游疾病知识,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青藏公路限速吗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公路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改变了西藏长期封闭的状况,对于西藏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公路只需数天,大大缩短了西藏与它地的交通时间,那么青藏公路限速吗?

全程限速,注意一定不要超速,有限速条,一个卡点一个卡点的查,注意高反,注意行车安全,慢行,慢行,慢行,出行前一周,请停止高强度的户外运动或健身或跑步,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初到高原不要洗头、洗澡,不要累,不要以为自己精神好就疯跑晚睡,凡事慢半拍。

安全第一,考虑买保险,安联境内畅想自驾意外保障计划。不仅在驾驶员出现意外需救治时它能提供经济赔偿,最关键的是如果座驾发了点小脾气罢工了,在川藏公路荒野地带,保险公司会提供免费的道路救援、维修、拖车,为自驾之旅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干旱地区的果树栽培要点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当中经常会有意外发生,这时就需要我们多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例如说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都是需要我们去掌握的,只有多方面掌握,才能更好的去解决,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干旱地区果树栽培要点

1.选择适宜的时间

(1)春栽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树苗发芽前,进行果树苗木栽植。

(2)早秋栽植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取带叶栽植方法,有利根系的再生,栽植成活率高,但要把握三个基本要求,一要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二要在挖苗时,尽量少伤根,多带土,不摘叶,随挖随栽;三要选阴雨天或雨前定植。

(3)秋季栽植土壤冻结前栽植。这时栽植果树苗木根系可得到一定的恢复,因而翌春发芽早,新梢生长旺,成活率高,栽植时,苗木要去掉叶子,以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成活。在冬季干冷地区,栽后要灌透水,后沿地面要按倒苗干,埋土越冬。

2.选择适宜地块

选择交通方便,最好有灌溉条件,栽植地前5年以上未栽过苹果、梨的地块。老果园病虫害多,重茬地会发生再植病和缺素症,严重影响苹果树成活发育。

3.合理套种苹果树栽后的前三年果蔬行间可套种一些作物,套种时要做到六点:

(1)宁远勿近,作物至少距离树冠投影60厘米;

(2)宁浅勿深,扎根深的不种;

(3)宁短勿长,种生育期短的;

(4)宁矮勿高,种矮秆的;

(5)宁养勿耗,种养地的如豆科类,不种耗地养分多的玉米等;

(6)宁异勿同,种和苹果没有相同病虫害,生长收获与苹果年管理时间相异,与苹果树不相克的作物。油菜、玉米及小麦地里栽植果树要留带宽,因为作物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可争夺果树水分、养料,致使树体失水降低成活率。

4.选择苗木标准

(1)基砧选抗旱性好的楸子、海棠及野苹果,不可选苹果籽培育的共砧苗,矮化苗选M系、SH系正规中间砧苗;

(2)有较多的主侧根、须根,主要根长度不小于20厘米,数量大于4条,侧根基部径粗不小于0.35厘米;

(3)苗高1米以上,乔化树苗嫁接口部分粗度不小于0.8厘米。矮化苗不小于0.6厘米;

(4)整形带30厘米内有6个以上饱满芽;⑤嫁接口愈合率牢固良好,愈合度不足1/2的应舍去。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为大家所了解到的内容,那就可以仔细的去阅读,要想学习到更多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我们可以关注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这类的知识供我们参考与学习,只有我们多加学习,掌握了才能运用到生活当中,才能了解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是什么地方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指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空的一种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的活动最强的时节。台风的发生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它能带来充沛的雨水,可以缓解部分地区出现的旱灾情况;而弊在于,台风过境时常常会将大树连根拔起,广告牌吹飞,甚至会使城市道路瘫痪,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的伤亡。那么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是什么地方呢?

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全年各月都有台风发生的唯一地区。从5-12月每月的台风数平均在一个以上。台风出现的盛期为7-10月,约占全年台风总数的70%,其中又以8月、9月最多,约占全年台风总数的40%。91%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源于5°N-22°N之间,即:南海到我国台湾省-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包括马里亚纳、加罗林及马绍尔群岛所在海域。

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形成的热带气旋较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都多,年均约35个。而这些热带气旋中约有80%会发展成台风。平均每年约有26个热带气旋达到至少热带风暴的强度,约占全球热带风暴数的31%,为其它任何地区的两倍以上。

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之台湾

2015年8日8日,台风“苏迪罗”在台湾花莲秀林乡登陆,登陆时为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受台风“苏迪罗”的影响,台湾162000多户停电,经台湾电力公司抢修后,次日凌晨1点多仍有81400户处在停电状态。此外,苏迪罗还造成台铁灾情惨重,因路基流失、电车线断,台铁当日全线停摆,高铁则到晚上才恢复营运。岛内航班到次日午后逐渐正常,海运则停航101班,公路封闭14个路段。据悉,苏迪罗”台风造成12人死亡、5人失踪、185人受伤。

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之菲律宾

2015年10月18日凌晨,超强台风“巨爵”登陆菲律宾吕宋岛,登陆时风速高达时速210公里,登陆后几乎七个小时没有移动。风灾迫使超过1.5万人疏散避难,至少16人失踪,3人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原反应对癌症患者影响大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对于我们正常的人来说都是有伤害的,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态有真不同的症状,那么对于身患癌症患者有什么影响吗?下面就来说说高原反应对癌症患者影响大吗?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本身经过化疗治疗后,自身的抵抗力就很低。正常的平原人上到海报3000米的高原上都会有平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症状。如果是癌症患者反应会更加剧烈,还很有可能产生休克。

再者,据专家统计这种高原反应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男性产生高原反应和自身的体重呈正比,但是女性发病率与体重无关。一般在高原上行走都是很困难的,一般都是下肢缓慢移动,上身不动。

此外,对于癌症患者本身的呼吸、心脏等功能相对于常人就比较弱。如果在加上高原的低氧环境可能会对患者带来致命的打击。一般高血压者不建议去高原地区。一般高原地区的适应时间是3~10天。

注意事项:

高原反应也分很多种,不同的体质对高原的反应也不同。一般有急性高原反应,比如失眠,心跳加速等。高原肺水肿主要是指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因此不要小视高原反应,不要带儿童进入高原。

由此可见选择出行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态来定,不要一时的冲动做出对自身有害的事,多了解些旅游疾病知识对自身有很多帮助的,想了解更多更全面的关注,随时随地都能帮助你解答更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哪些地区填海造陆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围填海活动,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围填海230至240平方公里。由于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许多不利影响,环境评估亦会出现问题。因此考虑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后,国家每年对围填海规模都控制在100多平方公里左右。那么中国哪些地区填海造陆多呢?

我国在山多地少的沿海地区,填海造陆活动比较多,近些年来我国在南海的填海造陆活动更为频繁。我国在南海进行填海造陆,弥补我国对南海控制不足的缺陷。南海诸岛离中国海岸线过于遥远,正常战斗机从海南岛起飞到南海腹地根本没有滞空时间就必须回航。因此,南海附近的其他国家可以肆无忌惮地占用我国领土。由于南海周围的东南亚各国,肆无忌惮地占领了这些岛屿中的大部分宜居岛屿,并且在上面修建了大量的民用设施。我国部队能够驻扎的岛屿往往是面积狭小,气候恶劣,无法进行捕捞种植的岛屿,这使得我们无法在这些岛屿上驻扎足够的部队和设施。填海可以增加这些岛屿的面积,使得岛屿可以修建码头和房屋,甚至可以种植,大大提高我国部队的驻扎数量和效果。

今天小编对中国哪些地区填海造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国家为什么要填海造陆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藏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餐饮礼仪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也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那么藏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餐饮礼仪呢?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1、藏族饮茶的礼仪与习俗

平时在家喝茶都是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里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如果是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的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这时,客人接过茶后不能张口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跟主人聊天边慢慢啜饮。客人一般饮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

2、藏族饮酒的礼仪与习俗

藏族人每酿出了新酒,必先用“新酒“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碰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对长者更需要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无名指轻轻的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的“三口一杯”制。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歌,如果不唱歌,受酒人可以拒绝饮用。

以上这些是藏族的礼仪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希望您能参考一下,关于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方面更多的详情,可以登录查询,更多的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尽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地区占全球BTC哈希率的三分之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剑桥大学已经发布了一个“比特币采矿地图”,显示了全球以及中国内部的哈希算力分布。

剑桥大学的另类金融中心(CCAF)已发布了 比特币采矿地图,该地图提供了全球每个国家/地区产生的平均每月哈希率。

该地图由ViaBTC,Poolin和BTC.com 矿池的数据告知。Cambridge声称该平台是第一个公开提供比特币(BTC)哈希功率分布的地理细分的平台。

中国占哈希力量的65%

该地图显示,绝大多数哈希算力都位于中国境内,占全球总量的65.08%。

排名第二的美国几乎是美国的九倍,达到7.24%,其次是俄罗斯(6.90%),哈萨克斯坦(6.17%),马来西亚(4.33%)和伊朗(3.82%)。

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哈希算力总计为6.5%,其余每个国家/地区分别不到1%。

CCAF还存储历史数据,使用户可以查看哈希功率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用户还可以选择多个月来查看更长时期内的平均哈希功率。

全球哈希率的三分之一在新疆

该网站拥有两张地图,分别查看了全球和中国的哈希率分布。

中国超过一半的哈希算力位于新疆地区,占全球总数的35.76%。

四川是中国第二大矿业资源集中地,为9.66%,其次是内蒙古8.07%,云南为5.42%,北京为1.73%。

随着比特币减半将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发生,全球哈希力量在最近几天已创下历史新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哪些地区多发生冻害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地区发生冻害吗?接下来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哪些地区多发生冻害?小编总结如下:

害在中、高纬度地区发生较多。北美中西部大平原、东欧、中欧是冬小麦冻害主要发生地区。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小麦区北部,主要有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北疆冻害区,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和山西中部的黄土高原冻害区,山西北部、燕山山区和辽宁南部一带的冻害区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华北平原冻害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冻害发生的次数虽少,但丘陵山地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滞作用,常使冷空气堆积,导致较长时间气温偏低,并伴有降雪、冻雨天气,使麦类、油菜、蚕豆、豌豆和柑橘等受严重冻害。

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在我国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主要的受害对象是冬小麦、油菜、蔬菜及葡萄、柑橘、油茶、茶树等经济果木。

冻害的造成与降温速度、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低温出现前后和期间的天气状况、气温日较差等及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配合有关。在植株组织处于旺盛分裂增殖时期,即使气温短时期下降,也会受害;相反,休眠时期的植物体则抗冻性强。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关于冻害有哪些特点,小编会在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给大家做详细介绍,各位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原紫外线晒伤怎么办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地区海拔比较高的同时,紫外线照射也是很充足的,所以说需要对其高原紫外线做好预防工作,那么高原紫外线晒伤怎么办?对其详细的讲解一下。

高原紫外线晒伤要多补充维生素A、C、E。其实真正要做到防晒、防晒伤,最实际的做法还是外出时尽可能戴帽、打伞、带墨镜、穿长衣长裤。由于维生素A、C、E有非常好的抗氧化功效,建议旅游者在出外远行前及回来后多补充点维生素A、C、E,对防止黑斑的形成有很好的功效。

勿盲目选用高SPF值产品。从专业角度看,防晒品的主要作用只是防晒伤,只有较小的防晒黑效果。行内人士认为,仅靠防晒品的作用,达到完全不晒黑的效果在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理论上讲,防晒指数的高低能反映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SPF指数越高,所给予的保护便越多,但客观地讲,SPF值的增长与屏挡紫外线的能力并不能成正比。而防晒剂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过量的紫外线吸收剂会对皮肤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不要盲目选用SPF值高的产品。

以用冰牛奶每隔二三小时湿敷20分钟,直到急性症状消退也可用苦参、白藓皮、白吉力进行外洗

尤为重要是防止再次暴晒。平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日光照射,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等。多吃维生素丰富食物增强免疫能力。

如果只是普通的晒伤,不用吃抗过敏的药。你需要的就是时间,什么都可以不用的,14天左右就可以基本恢复,但色素沉着会逐渐加重。

如果红肿的严重,可以口服消炎痛,如果只是脱皮,仅仅用保湿剂,就可以了。祝你身体健康。

高原紫外线晒伤危害性比较大,上面小编专门对其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大家知道了高原紫外线晒伤后如何修复肌肤,不仅要了解上述等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对其晒伤后皮肤该如何急救等也需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广东地区的饮食口味是什么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广东美食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那么大家知道广东地区的饮食口味是什么吗?接下来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广东地区的饮食口味是什么?小编分析如下;

广东菜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以及饮食环境、气氛之优雅和服务之细致周到等等,都可谓首屈一指。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州风味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在今日中华大地,从京城到边疆,从沿海到关外,一股“粤菜风”正风靡全国,甚至冲击着其它菜系原先占据的市场。

广东地区菜肴下油重,口味偏咸,酱料简单,但主料突出。喜用三鸟、畜肉,很少配用菜蔬,河鲜海产也不多。代表品种有:东江盐鸡、东江酿豆付、爽口牛丸等,表现出浓厚的古代中州之食风。广东人口味以清淡/甜味为主。他们喜欢煲汤(跟香港人有点象似),广东人也有喜欢香辣味。

广州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广州菜取料广泛,品种花繁多,令人眼花燎乱。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广州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当中有以甜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龙高原反应注意事项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黄龙高原游玩的人群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那么对于黄龙高原反应注意事项需要多加了解,今天本文就通过的小编给大家讲解下这些旅游疾病知识。

九寨沟海拔平均在2000米左右,而高原反应的海拔高度在2700米。一般轻微的高原反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黄龙海拔大约在3550米左右,但是只要运动不要太激烈也没什么关系。少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

游客可以自带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景天红花,提前几天开始吃,到了之后,在坚持吃几天,效果不错。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消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随身带雨伞,去九寨沟不碰上下雨是不可能的,不过一场雨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要穿轻便的鞋,早餐一定要吃饱,如果不吃好早餐就去游览,容易高原反应。

平时应当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初入高原时应减少体力劳动,以后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注意身体保暖,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

所以说上述等知识就是黄龙高原反应的注意事项,让你可以更好的去黄龙地区游玩,预防高原反应也是有帮助的,所以说要时刻关注旅游时遇到高原反应该怎么办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回族地区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特点,那么大家知道回族地区的饮食特点是什么吗?下面请大家跟对小编的脚步来寻找答案吧。

回族地区的饮食特点是什么?小编总结如下:

回族在饮食上有许多讲究和忌讳,这些习俗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中说:“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命而宰的动物”。回族还禁食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肉和性情凶残的禽兽(如鹰、虎等)肉。穆斯林们不禁食的动物,都请阿訇念经代宰后才能吃。凡回族饮食摊点、饭馆、茶馆等店铺门口都挂清真牌,有木制和玻璃的两种,长约0.5米,宽约0.3米,四角写有“清真回回”,正中绘有汤瓶壶和盖碗盅子,牌子上或下端书有阿拉伯短文,其意为:这里是穆斯林的食品。有的在店前屋檐下挂着蓝色横幅,书写阿汉两种文字,以表示清真。

回族禁食血液:伊斯兰教视动物倾流出来的血液为污秽不洁之物,并在《古兰经》中明载禁食.故回民屠宰行可做血肠出售,但不自食。

回族禁食猪肉: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的饮食禁忌之一。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时,把禁食猪肉作为教规,视猪肉为污秽不洁之物.《古兰经》中,有禁食猪肉的经文,称为哈拉目(阿拉伯语,意为禁忌).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这一禁食习俗同时传人。

回族禁食自死物:伊斯兰教视自死物为不洁之物,故禁食.禁食非反刍畜:回族饮食禁忌之一,回族禁食驴、马、骡等非反刍动物的肉,也禁食食肉类动物如猫、狗的肉。

回族禁食猛禽猛兽:伊斯兰教不仅视猛禽猛兽及怪兽怪鱼为不洁之物,而且认为其性凶残、暴戾、性恶,人如食后会移性,故严格禁止。

以上内容由提供,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如果各位还想知道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就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上海地区旅游酒礼习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酒礼即饮酒的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如果大家想要去伤害旅游,一定要知道上海地区旅游酒礼习俗,想了解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就请大家来关注吧。

上海地区旅游酒礼习俗总结如下:

上海的风俗和礼仪是一个国际接轨和中国特色的混合物。既有现代文明社会的特征也有一些陋习。这是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外国人和中国人来说,上海是个最不中国的中国城市,所以评论也褒贬不一。

上海传统饮食是浓油赤酱的本帮菜,现代的饮食比较清淡,也许会有人觉得上海菜比较甜那是因为受了无锡一带的影响。上海人也比较喜欢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美食,比如川菜,比如西餐,都很流行,所以定义一个上海的饮食风格其实没太大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上海人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这也就是上海地区旅游酒礼习俗,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现在宴会上碰杯即为酒礼。请大家到上海旅游一定要尊重这些酒礼习俗。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各位对我们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讲座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的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原肺水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肺水肿是指近期抵达高原(一般指海拔3000米以上),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胸闷、胸部压塞感、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患者感全身乏力或活动能力减低。那么高原肺水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原因。

(1)急性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使肺血流量明显增加。

(2)缺氧使肺肌性小动脉不均匀收缩,而非肌性血管如毛细血管前细小动脉因受肺动脉高压的冲击而扩张,因而使该区血流增多,出现肺内高灌流。

(3)因凝血及纤溶机制的障碍,肺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从而血流被阻断,致使肺的全部血液转移至未被阻塞的区域,造成局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及压力突然增加,水分向间质及肺泡渗出。这些因子将导致毛细血管膜的张力衰退,毛细血管扩张、管壁变薄、内皮细胞空隙变大,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高原肺水肿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体力活动和寒冷而诱发。近年来在我国由于高原地区交通、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通过以上小编介绍的这些知识,您是否高原肺水肿更加了解了呢?如果您还有关于旅游疾病知识方面更多的疑问,可以登录找小编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百服宁能治疗高原反应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一旦出现之后,或者身体带来很多不适症状。其中,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头痛。所以,一定要及时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很多人在去高原地区旅游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百服宁。那么百服宁能治疗高原反应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百服宁是针对成人感冒发烧,有效缓解感冒引起的多种症状。特有日夜配方,日片让您白天不嗜睡,告别感冒时的精神萎靡,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夜片让您夜晚可安睡,帮助自身修复。帮您快速缓解感冒困扰。不难看出百服宁针对针对成人头痛和感冒非常有效果,对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百服宁这种西药是专业针对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对于缓解和治疗高原反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时遇到高原反应该怎么办?除了可以口服百服宁等药物之外,还要多喝水、多吃水果,有条件的还是可以及时吸氧。

温馨提醒:

外出旅游之前准备工作千万不能少,除了要准备一些日常用品之外,最好能够多了解一些旅游疾病知识。当遇到高原反应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原肺水肿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比较常见和发生的疾病,平时总是听很多人去青藏,那些地方旅游的,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疲倦或者是头晕等症状,其实这就是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就是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那么高原肺水肿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高原肺水肿早期症状

本病一般在到达高原24~72h内发病。常在急性高山病症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极度疲乏,严重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频繁干咳,夜间加重难以入睡。口唇及指甲床发绀。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浅,呼吸频率可达40次/min。有些病人发冷低热,面色苍白,皮肤湿冷。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困难加剧,少数病人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咳出泡沫痰,初为白色或淡黄色,后即变为粉红色,量多者可从口腔和鼻孔涌出。神经系统症状为神志模糊,幻觉,感觉迟钝,严重者出现昏迷。

高原肺水肿诊断

1、进入海拔较高或高原地区发病;

2、其症状与海拔高度、攀登速度及有无适应明显相关;

3、氧疗或易地治疗明显有效;

4、进入高原前无类似症状发作。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但应与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肺水肿鉴别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肺水肿,肺部感染引起的肺水肿,及其他物理、化学因子引起的渗透性肺水肿等。

所以说高原肺水肿的早期症状有上述这些,一旦身体出现上述等症状,那么就需要尽早的治疗,通过的小编来让大家了解这些旅游疾病知识,以免耽误病情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原脑水肿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水肿也称高原昏迷,是进入高原初期,因严重低氧、代谢失衡和能量供应不足等引起的脑细胞功能障碍和病理性损害,为急性高原病最严重的临床类型之一。高原脑水肿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是一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低氧性疾病。那么高原脑水肿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高原脑水肿的早期症状症状如下;

高原脑水肿的病理实质是脑水肿,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呕吐,嗜睡或虚弱,共济失调和昏迷。根据该症的发生与发展,有人把高原脑水肿分为昏迷前期(轻型脑水肿)和昏迷期(重型脑水肿)。

昏迷前期表现:多数病人于昏迷前有严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如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反应迟钝,随即转为昏迷。有极少数病人无上述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期。昏迷期表现:若在昏迷前期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病人在几小时内转入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丧失,发绀明显,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发生抽搐,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严重昏迷者,可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肺水肿和严重感染等,如不及时抢救,则预后不良。

可见高原脑水肿早期症状有上述这些,通过就可以了解这些旅游疾病知识,在进入高原地区前要多关注高原脑水肿等知识,对于去高原地区旅游还是有很重要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司法国际法考点之两极地区的法律地位

全文共 1992 字

+ 加入清单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周围濒临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洲。南极地区以南极洲为中心,周围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两极地区的法律地位的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除环北极海域的少数国家领土外,主要部分是北冰洋,其70%洋面常年冰冻。北冰洋应适用海洋法的有关原则和制度,其中大部分为公海。某些北极海沿岸国曾按照“扇形原则”对北极地区有关部分提出领土主张,但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目前环北极国家签订了一些关于北极环境保护的条约,这不改变北极地区本身的法律地位。 除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外,目前与北极地区联系最密切的多边条约是《斯瓦尔巴条约》。

该条约于1920年,由英国、美国、丹麦、挪威和瑞典等18个国家,为解决各国围绕斯瓦尔巴群岛的利益争夺而签订。该条约承认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拥有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出,并规定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随后,1925年,苏联、芬兰和中国等33个国家也加入了该条约。该条约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中国近年积极进行了有关北极的科学考察活动,包括在斯瓦尔巴岛修建了科考站。

相关阅读:

南极地区

法律上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0度以南的也区,包括南极洲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海域。其中南极大陆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南及洲在18世纪被发现后,一些国家先后对其某些部分提出领土主张。这些主张的依据不尽相同,包括先占原则、相邻原则、扇形原则等。这些领土主张彼此存在相互重叠,引起有关国家勺冲突,并且遭到其他一些国家的反对。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两极地区的法律地位

为协调各国利益,1959年,当时进行南极活动的12个主要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该条约于1961年生效。此后各国就保护南极动植物、保护海豹、保护生物资源及保护环境等问题相继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它们构成南极条约体系,规范各国在南极的活动。

根据上述条约,目前南极地区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1.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建立军事设施、进行军事演习和武器试验,禁止核爆炸和放置核废料。但是为科学研究或其他和平目的使用军事人员或设施不被禁止。

2.科学考察自由和科学合作。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同时各国应促进考察计划、人员和成果的交换和交流。

3.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包括对南极领土不得提出新的或扩大现有要求;《南极条约》不构成对任何现有的对南极领土主张的支持或否定;条约有效期间进行的任何活动也不构成主张支持或否定对南极领土要求的基础。

4.维持南极地区水域的公海制度。任何国家在南极地区根据国际法享有的对公海的权利不受损害或影响。

5.保护南极环境与资源。在南极进行的任何活动不得破坏南极的环境或生态。

6.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南极协商会议由《南极条约》原始缔约国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加入国组成,一般要求该国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会议每2年召开一次,交换有关情报,专门讨论有关南极的共同利益的问题,以及向各国政府提出促进南极条约原则和宗旨的相关措施。 目前,以南极条约为基础,国际社会达成了一系列条约,构成南极法律制度。

包括:《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1964),《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72),《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0),《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最后文件(1988),《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1991)。2009年4月,第32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又一致同意对前往南极的游船大小以及游客数量进行限制,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中国于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协商国。

两极的差异

北极与南极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北极有居民。目前在北极地区的当地居民已达700多万,其中真正的北极土著居民不到200万人。

北极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这些永久性冻土层和北极、南极冰盖一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环境信息,通过钻取冻土芯和冰芯分析,可以了解古气候的变化过程和古环境的变迁情况,从而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提供重要依据。除此之外,这些永久性的冻土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固体碳及碳氢化合物,因而具有调节温室效应,进而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

北极不同于南极的第三个特点是陆地生物多样性。这个特点显然是由于北极本身的环境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北极地区比南极相应纬度的年平均气温高20°C,比南极更有利于不同门类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其次是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可一直向南延伸到中、低纬度环境,极有利于陆地生物的迁徙与进化。所以,与被环极洋流隔绝而几乎成为生命禁区的南极大陆相比,北极陆地的生命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北极生物多样性、生物总量、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由于北极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区生物的亲缘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灾害性海浪高发地区有哪些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海上恶性海难事故时有发生,这种海难事故大多是船舶在巨浪区中航行时发生的。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灾害性海浪高发地区有哪些吗?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寻找答案吧。

中国灾害性海浪高发地区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有史以来,全世界差不多有100多万艘船舶沉没于惊涛骇浪之中。中国古代航海文献中,多处记载了航海者与狂风恶浪搏斗的场面。隋唐时期,鉴真和尚在11年中东渡日本6次,前5次都因遇飓浪而失败。据史书记载,公元1281年农历6月,元世祖忽必烈命范文虎率10多万军队,乘4400多艘战舰攻占日本的一些岛屿。8月23日,一次台风突然袭击,战舰几乎全部毁坏、沉没,10多万军队仅3人生还。

灾害性海浪在近海常能掀翻船舶,摧毁海上工程,给海上航行、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等带来危害。在岸边不仅冲击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和各类构筑物,还伴随风暴潮,沉损船只、席卷人畜,并致使大片农作物受淹和各种水产养殖珍品受损。海浪所导致的泥沙运动使海港和航道淤塞。

邻近中国的渤、黄、东、南海及巴士海峡区域,非南则北,每年大约有150天处于狂风恶浪的困扰当中,因而这里是世界上最不平静的海洋区域之一。从表14-7可以看出,每年的4、5、6月为相对较平静的月份,而以11-12月狂风恶浪最频繁。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想知道遇到致命海浪如何预防与逃生,那就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海洋灾害小知识讲座吧,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