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台汉墓导游词精彩20篇

徐州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由人工开凿的两条墓道和十五间墓室组成,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罕见。尤其是至今尚未揭开的四大谜团,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人。

浏览

3038

文章

155

篇1:危山汉墓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危山汉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危山汉墓位于章丘圣井街道办事处危山风景区内山顶西侧。墓的西南侧为元音塔,东侧为元音寺,墓旁原有祠、石碑,现俱已废毁。保护范围:危山风景区占地范围(有原平陵王墓、危山兵马俑坑、危山兵马俑窑址)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扩50米。

危山兵马俑坑为墓葬陪葬坑位于圣井危山风景区北山坡。2002年村民挖树坑时发现。俑坑呈南北方向,长9.7米,宽1.9米,深约70厘米,总面积为18.43平方米。兵马俑坑共发掘出172个兵俑、55匹马、四辆车,600余件盾牌,150余个车、马、俑的构件及建鼓,颦鼓等文物,均为汉代遗存。遗址西南500米处有窑址1处,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陶车、陶马的残件,应是烧制兵马俑坑的窑炉。自此处向南700米为危山顶平陵王墓、危山三碑等。

据传该墓主为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所封的济南王刘辟光。封土为夯土,上面建有一凉亭。据历史记载,《太平寰宇》记云:“汉文帝十六年封齐悼惠王子为齐孝王,景帝三年孝王与吴、楚谋,-,葬此山巅,俗称为“铁墓顶”。

2015年6月23日,危山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井街道: 政区人口:圣井街道办事处位于章丘西部,是章丘融入济南的西大门,与济南零距离对接,是我市“一河两城”战略规划重点建设的新城区。街道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3.4万亩,下辖46个行政村,人口3.8万。 经济状况:2010年,农业增加值1.835亿元,粮食总产量2.8亿吨,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2.3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利税1. 3亿元。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马茂庄汉墓群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马茂庄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茂庄汉墓群(第五批国保)

时代:东汉

地址:离石区城关镇马茂庄村西的二阶台地

墓群分布范围约2平方公里。1990年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科学发掘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42块汉画像石。1993年春,又清理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17块汉画像石。同年马茂庄左表墓被洪水冲刷出土后发现该墓群,共收集村民建房时发现的汉画像石6块。

画像石墓分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发掘的6座汉画像石墓皆出自于北部,有4座墓向南,1墓向西,1墓向北,且相距不远。全部是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均有较长斜坡墓道(其中2座在近墓门处旁设一个小室)。除了1993年春发掘的一座单室墓外,其余均为前、后室墓(其中较大的墓前室还附有一个或两个耳室)。墓室皆以绳纹条砖(36×18×6厘米)泥浆错缝砌筑,墓室内壁平直或略外弧。墓门外均以条砖错缝封砌。甬道均为并列式拱券顶,墓前室皆为起拱内收“四面结顶”的穹窿顶,后室和耳室亦为穹窿顶或拱券顶。墓室地面多为纵向人字形铺地砖,也有错缝横铺条砖的地面。以上6座汉画像石墓,每墓必有墓门画像石五块,即门楣石、两侧立框石及两扇门扉石。墓门画像石内容极其稳定单纯,即门楣石上均刻画车骑出行,显耀墓主人生前仕途等级;两侧门框石上皆刻画东王公西王母、拥盾持彗的门吏;两扇门扉石上都刻画朱雀展翅与铺首衔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柴沟汉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柴沟汉墓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柴沟汉墓群位于高密市柴沟镇,年代为汉。

2015年6月23日,柴沟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柴沟镇: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西依驰名世界的风筝都潍坊,该镇政府网站显示引,该镇辖区面积125.53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共有124个村,8.5万人口,辖区面积210.73平方公里,20万亩耕地。位于高密、诸城、安丘、胶州四市交界处。辖区面积209.83平方公里,村庄124个,林场1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胡岗汉墓群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胡岗汉墓群为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岗汉墓群位于襄城县山头店乡胡岗村,时代为汉。

2005年,胡岗汉墓群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山头店乡至胡岗村乡间公路以北,以胡岗村村西头为东边沿,以乡间公路至窦王庄小油路为西边沿向北,向北500米;山头店乡至胡岗村乡间公路以南,以胡岗砖厂为东边沿,以范庄西头小渠为西边沿,以岗地自然走向向南延伸1500米。

山头店镇:山头店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南部,毗邻县城,因治所处于首山东端故名。现辖35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总人口5.87万,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耕地4.78万亩。全乡共有基层党支部52个,党员1928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 山头店乡现有工业企业16家,主要以化纤、铸造等为主,其中泰力化纤有限公司、胜旺高压设备有限公司已投入生产运营,总投资3000万元的花生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定陶灵圣湖汉墓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陶灵圣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圣湖西汉墓位于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

2009年3月,定陶县田野文物巡查队员例行田野文物巡查时,在灵圣湖遗址发现一被盗古墓,2009年度该遗址先后被盗掘20余次,抓获犯罪分子9人。进入2010年后,盗掘现象更加频繁。由于该遗址距县城较远,且在农村大田内,很难确保该处古墓葬的安全,为此,经请示省文物局,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0年10月16日,山东省考古所定陶县灵圣湖古墓发掘考古队进驻工地。在省、市、县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全体考古队员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经勘探,墓地封土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发掘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挖掘深度约5米,出土量近30000立方米。墓葬现存封土分两部分,核心部分位于墓室上部,呈三层台基式,基本呈方形,逐级向上收;外围辅以斜坡式堆筑夯土封护,封土直径约150米。

整个墓室被防盗沙包围,墓顶防盗沙面积约28.5米见方(812平方米左右),墓顶中心防盗沙厚度为约1米,周围防盗沙厚度约0.5米-0.8米,墓室周围防盗沙宽度约2米左右,共清理防盗沙近1000立方。整个墓室约23.4米见方(547平方米左右),墓顶为两层青砖铺就,砖下为木头铺成,现在墓顶青砖已全部取下,取出的青砖约15000块,完整的约13000块,青砖长约39厘米,宽约19厘米,厚约9厘米。其中90%左右有朱书、墨书、刻写、刻划、戳印的文字。

发掘显示,墓葬整体结构呈“亚”字形,斜坡状墓道向东。墓圹近方形,边长28.5米。墓葬有前、中、后三个墓室,另各有侧室(前后室各两个侧室,中室四个侧室),前中后室之外为一周木构回廊,回廊之外为一周外藏椁。其中南北两侧外藏椁各有四个、东西两侧各有两个长方形室。整个墓室结构建筑考究,对称分布,所有墙壁均为小型枋木垒砌,表面略有腐朽,但整体保存较完整。墓葬中室为主室,有漆棺一具,已被撬开。木棺外表髹漆,有漆画和彩绘。

这座墓葬埋葬形式较为特殊,建筑十分考究。墓圹为人工夯筑的地上墓室,墓圹四壁采用木板贴护,木椁周围使用了大量积沙,形成积沙槽,木椁的顶部及周边又采用青砖进行封护,黄肠木之间采取榫卯结构相互连接。根据考古人员测算,建造这座墓所用木材约为2100-2300立方米左右。

据考察,该墓属于早期被盗。-物专家进入墓室开展文物清理工作,未发现任何文物残留,甚至文物碎片都没有发现一块,如此干净彻底的被盗墓,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根据墓室结构和规模,经专家推断,这是一座西汉晚期的“黄肠题凑”墓。“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之外的一种木结构,是西汉帝王陵寝独特的形制,椁室四周用柏木或松木堆垒成回形结构,是一种高规格葬制,只有天子才能享受,天子可以把这种待遇赏赐给宠臣。因此该墓的主人应为当时享受天子赏赐的诸侯王级别。而且这座黄肠题凑墓从规制上来看,已经属于帝王规格的亚天子墓。“黄肠题凑”墓,在我市乃至山东省尚属首次发现,是山东发掘的规模最大的木椁墓葬,并且是中国已经发掘的此类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结构独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一座,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保护、展示价值。

2012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山东定陶县灵圣湖西汉墓成为学者眼中最具有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名列“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大李家村:大李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常庄汉墓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大常庄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常庄汉墓。位于今冀州镇大常家庄村北500米处、市区长安西区内,封土高8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近年,在墓顶建1亭子。

该处原有一大一小两座墓,小墓于1958年铲平。

此墓有蓄粮冢、张耳之墓、“九女坟”3种传说。2001年2月,被确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冀州镇:冀州镇环绕冀州城区,是冀州区政府驻地,毗临美丽的衡水湖。辖77个行政村,5万人,7万亩耕地。2017年完成财政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1.6%。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党建奠基】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纪律、制度”两个保障,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全面加强镇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庄村汉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南庄村汉墓群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庄村汉墓群位于长岛县大黑山乡南庄村,年代为汉代。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南庄村汉墓群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A点:通往大濠公路向北土路岔口处,E120°36"56.1"、N37°57"02.6"。以该墓群边缘A、B、C、D四点连线为界,以每两条线交点为标记点(即A、B、C、D四点)。A点:位于墓群东南角;B点:墓群东北角;C点:墓群西北角;D点:墓群西南角。范围说明:A—B=90m、A—D=150m(呈长方形)。保护范围面积:9000㎡

南庄村:南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北村汉墓群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河北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村汉墓群

地址:胶州市铺集镇河北村北岭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南、北以汉墓封土边缘为界各外扩50米,西至水泥路。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铺集镇:" 铺集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铺集也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建国初期曾是胶河县驻地。省道朱诸路、董张路横穿镇中,距离青岛国际机场70公里、青岛海港80公里、黄岛港口6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胶济铁路35公里。全镇共辖69个行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汪家庄汉墓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汪家庄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汪家庄汉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汪家庄。 介 绍 1978~1979年发掘,共有汉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长方形墓道两部分。此外还发现少量的木椁墓和砖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众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种。

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车马饰器和汉代五铢钱等,同时还发现玉环一件。汪家庄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各民族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海西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合浦汉墓群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合浦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浦汉墓群位于中国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境内,是一处包括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社会各阶层的墓葬群。

古汉墓

合浦汉墓群主要分布在禁山、康南、平旧、杨家山、中站、廉东、涌口、廉北、堂排等村所辖区内,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墓群内包括墓葬近7000座,现已发掘400余座。墓葬形制有土坑墓和砖石墓两种。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还有耳室或侧室。墓道多数为斜坡式,个别为阶梯式。墓群内还出土了铜器、铁器、金器、银器、陶器、玉器以及水晶、玻璃、玛瑙、琥珀等随葬品万余件,其中包括铜凤灯、铜屋、玻璃杯碟等罕见的珍品。

合浦汉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汉代中国南部地区的丧葬制度提供了完备的实物资料。此外,墓葬0土的琉璃、玛瑙、琥珀等“舶来品”,对了解汉代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国家文物局)

廉州镇:廉州镇地处北部湾畔,是合浦县人民0所在地,合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镇面积229平方公里,辖29个村(居)委会,耕地面积4047.3公顷,2001年末,全镇人口15万,是合浦县第一大镇。325、209国道、南北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过境,距北海国际机场仅16公里,离北海港30公里,钦北铁路在廉州南郊设站。海、陆、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环境资源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湾汉墓群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黄湾汉墓群为白银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湾汉墓群位于平川区水泉镇,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墓葬。

2014年7月4日,黄湾汉墓群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泉镇:水泉镇是2005年2月按照白银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原水泉乡,并入陡城镇后新成立的建制镇。位于平川区政府西北部,刘白高速公路和109国道线交叉处,交通便利,物流方便。现辖15个行政村,96个社,2个社区居委会,共6571户,33478人,其中城镇人口813人。 全镇总面积约523.3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2万亩,其中水地3.63万亩,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冢汉墓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曹冢汉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曹冢汉墓位于临邑县德平镇。年代为汉。 2013年,曹冢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冢汉墓东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说,古墓相传为汉代丞相曹参的坟冢。村庄自汉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战乱瘟疫使此处仅剩一女,永乐年间,赵有才从寿光迁来与其结为夫妇,重建家园。现在村中的赵曹两姓是同宗。

旧《德平县志》记载:“曹家冢亦称帝王冢,在县西北八里,高二丈,周二百步。帝王未详何代。 ”现在墓台周长约有百米,高七八米,冢上满是高高低低的杂树,春夏之际开满五彩缤纷的花朵,秋天里红玛瑙般的酸枣缀满枝头,堪称古邑一景。

曹冢古墓考定为汉代,还未能认证是否为曹参之墓。

据 《史记·曹丞相世家》记载,曹参(?—前190),字敬伯,今江苏沛县人。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刘肥为齐王时,曹参担任齐相国9年,他采用盖公“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使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恢复发展了经济,被齐国人称为贤相。汉惠帝时萧何去世,曹参继任汉朝相国三年,依行旧法,“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成为西汉初期的著名政治家。

曹参是汉朝第一位被封之臣,地位显赫,但是现存正史中没有对其墓地的确切记载。按照汉代丧葬习俗,他可能安葬在故乡江苏沛县,或者封侯地今山西临汾西南,也可能陪葬在汉高祖刘邦陵的陕西咸阳市。曹参曾在齐国做丞相多年,离开后三年就去世了,所以在此立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德平镇:德平镇位于临邑县城北35公里,居乐陵、宁津、陵县、商河、临邑五县市区交界处,总面积144.23平方公里,人口6.04万。 德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自五代后代唐至1956年撤县设镇前一直为历史县治驻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三国文学家弥衡,明朝书法杰才郭谌、柱国名臣葛守礼,现代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天芳等,先后从德平迈出家门,走向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土山汉墓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土山汉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土山汉墓位于巨野县独山镇,年代为西汉。

2015年6月23日,红土山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独山镇:"独山镇位于巨野县城东南14公里处,辖60个行政村,6.2万人,总面积86.6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独山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环境优越、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是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饲养繁育基地。 独山镇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东依津沪铁路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新石铁路,327国道、聊商公路、巨金公路等纵横交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香港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位于九龙深水埗东京街41号,馆内除了展示李郑屋汉墓外,旁边还有两个展览厅,介绍汉墓的历史及展示其出土文物。该墓穴是香港政府于1955年兴建李郑屋邨时发现的,从中共发掘出58件文物。从墓砖铭文的字体、内容,以及出土文物等推断,墓穴建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埋葬的相信是皇室贵胄。李郑屋汉墓于1988年被列为受保护的法定古迹。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除展出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铜器外,还设有“李郑屋汉墓”和“华南汉文化”两个展览,通过文字、图像、照片、地图、录像和模型等辅助展品,介绍汉墓的地理环境、发现经过和墓室结构。 李郑屋汉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郑屋村夷平山坡,兴建徙置大厦时发现的。从墓室的形制、墓砖铭纹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郑屋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为了稳定汉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减缓墓室的损耗,墓室不对外开放,但观众可以透过装嵌在羡道门口的玻璃,窥探古墓的内貌。

历史

1955年于李郑屋邨发现的汉墓1955年8月,香港政府为应付市民对公共房屋的需求,计划在李郑屋村兴建徙置大厦。当建筑工人进行夷平山坡时,无意发现了一个东汉墓穴。香港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Frederick Sequier Drake,1892-1974)于是带领学生前往研究发掘。据当年的老街坊回忆,在汉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筑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运离现场。参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学家评估后,香港市政局加建了钢筋水泥硬壳,以保护汉墓受风雨侵蚀。汉墓于1957年由香港市政局接管及开放予公众参观,墓内的出土文物都陈列在汉墓旁的展览馆内。1988年12月,李郑屋汉墓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由2005年1月起,为纪念汉墓出土50周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进行一系列的复修工程,包括在墓室顶部加建一个使用铁氟龙物料制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渗漏,减低被侵蚀的机会,耗资达100万港元。墓室过去都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去保护它,在1970年代香港的教科书所见,当时的墓室外围亦只是一个长满草的小山坡。直到1990年代后期,前市政局才在外加建保护设施,并在墓内装设控制湿度的装置。今日汉墓的墓室并不对外开放,但是市民可以透过墓室门的玻璃,一睹这个建于东汉时期的墓穴。

建筑特色

根据考古学家推断,该墓建于东汉时期。而于汉墓出土了67件文物,当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屋舍模型和各种陶器及青铜器等。然而,汉墓中并未发现任何骸骨。

汉墓的布局为“十”字形,一共有4个墓室。墓室属砖室墓,由长40厘米、阔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砖块砌成,而砖块刻有10多种花纹及文字“大吉番禺”,室入口道在正式出土前已遭破坏。墓室属砖室墓,由平均长40厘米、阔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砖块砌成。大部份墓砖为素面,但亦部份砖块的侧面刻有10多种花纹及文字,包括“大吉番禺”、“番禺大治历”及“薛师”。

展览介绍

汉墓现时已成为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一个博物馆。由于需要稳定汉墓内的温度和湿度,墓室并不对外开放,但参观者可透过装嵌在羡道门口的玻璃墙窥探墓室内部,参观者也可有汉墓旁边的展览馆,观看汉墓的地理环境、墓室结构和发现经过,以及汉朝时期的岭南文化。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深水埗区东京街41号

乘车线路:乘九巴2a、新巴702s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连汉墓博物馆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大连汉墓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连汉墓博物馆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沙岗村,是全国第一座汉代墓葬群遗址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4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内设遗址展示、文物陈列、临时展览等功能区。基本陈列为“-古韵——大连汉代墓葬文化”,以大连汉墓为主体,在主要陈展历时七年的营城子两汉墓葬发掘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遗址复原及墓0土文物的展示,揭示两汉时期大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征,以及汉代大连地区同周边各地区的紧密联系。

大连汉墓博物馆是大连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开馆是大连市文化工作领域的一件盛事,对宣传、教育、研究大连的历史文化,建设大连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连地区历史悠久,尤其是两汉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早在上世纪30年代,大连地区就发现了著名的营城子东汉壁画墓,其壁画“升天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3年秋,营城子地区发现大量古代墓葬,成为大连市考古界一项重大发现。结合全市的基本建设,营城子汉墓抢救性发掘工作随之启动,至今已挖掘墓葬200余座,出土3000多件文物。这里已经成为辽南地区汉代遗址分布最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地区。这项考古发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文物局等部门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并且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作为全国第一座汉代墓葬群遗址博物馆,大连汉墓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全在原墓葬群遗址的中心区域修建。这座于1999年发现的贝砖木椁墓是夫妻合葬墓,面积约25平方米,出土了30多件陶器和铜器,是迄今为止营城子地区发现的同类墓葬中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

汉墓博物馆内全面展示了汉代不同历史时期大连地区的贝墓、贝砖墓、砖室墓等墓葬形式,并珍藏了近300件珍贵的汉代出土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齐圪挞汉墓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齐圪挞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齐圪挞汉墓:齐圪挞汉墓位于齐圪址村北200米处(南赵扶排干渠北),由大小两座土丘和一块高地(居土丘西)组成,为东西向平列,旧时,当地称“三连山”。该墓葬西高地,原为土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渠时铲平。1966年曾出土百余斤汉五铢钱币。墓葬中间土丘最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高出地表6米。民国以前建有玉皇阁。阁上有铁钟,上铸有“隆庆六年小商屯村”字样(小屯村即齐圪址村古称,今大尚屯镇为大商屯)。庙供铁铸“慈航道人”神像,为侵华日军所毁炼铁。东侧土丘略小,面积约300余平方米,旧有娘娘庙,与玉皇阁一同毁于抗日战争。

齐圪趑汉墓发现于1970年,时村民在大土丘上挖战备防空洞,于土丘西侧底部发现大型砖砌古墓(发现处应在古墓西南角)。古墓呈“口”字型,墓口朝东,中通墓室(内分南北墓室,北一南二,有坍塌地方)。墓道高1.8米,宽1米,转弯处宽2米。墓道呈方型,相环通,并有凹进地方。古墓结构复杂,保存基本完好。墓室、墓道为圆券顶结构。墓道内发现陶狗、陶盘、釉陶楼、五铢钱币随葬品。墓道砖壁发现烟熏陈迹。经1976年、1985年两次文物专家鉴定,齐圪挞古墓为汉代砖室墓葬。因该墓早已被盗,不知墓主何人。东土丘已被破坏,未发现墓葬。

齐圪挞汉墓是廊坊市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大型多室砖墓,其规模较大,土方工程浩大,地面反应出的墓葬结构明显清晰,封土保存较好,反应出当时北方地区上层权贵的奢侈,也反应了北方地区的古丧葬习俗,是研究汉代经济、政治、文化、工艺技术等的重要实物例证。1993年,齐圪挞汉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登云山汉墓群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登云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登云山汉墓群

地址:胶州市洋河镇河西李村南登云山上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以墓葬封土边缘为界,四周各外扩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洋河镇:" 洋河镇位于胶州市西部,人口5.8万,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 交通发达,区位优越。东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接胶州湾高新技术加工区,是进入青岛的咽喉要地。204国道、诸黄公路、同三高速横穿境内,同三高速公路在境内南北有两个出入口。距胶州火车站24公里、青岛流亭国际机场40公里、青岛前湾港24公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台山森林公园汉墓群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三台山森林公园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三台山森林公园汉墓群,位于湖滨新区晓店镇,北靠青桐路,西邻三台山大道。为配合工程建设,2014年9月,市文广新局联合南京大学历史系对该墓群进行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05座、窑址1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琉璃器等200多件。该墓群为研究江苏淮河以北地区两汉时期的葬俗及当时的居民生活状态提供了实物资料。

晓店镇:宿豫县辖乡。1957年由晓店、光前、嶂山、仇圩、王沟等乡组成晓店乡,1958年改晓店公社,后复置晓店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宿城13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3.1万。宿新公路过境。辖新占、湖滨、五郭、臧圩、周庄、小营、峰山、嶂山、刘圩、光前、宋营、虎洞、三巨、青墩、晓店1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小麦。工业以产黄白砂及砖瓦业为主。境内青墩为新石器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山汉墓群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西山汉墓群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汉墓群位于长岛县南长山镇鹊嘴,年代为汉代。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西山汉墓群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A点:海水淡化厂北大门,E120°43"26.0"、N37°54"43.6"。B点:烈士纪念塔向西偏北180米海参育苗场水池开口处土路边,E120°43"25.1"、N37°59"41.1"。以该墓群边缘A、B、C、D四点连线为界,以每两条线交点为标记点(即A、B、C、D四点)。A点:位于墓群东南角;B点:墓群东北角;C点:墓群西北角;D点:墓群西南角。范围说明:A—B=170m、A—D=180m(呈长方形)。保护范围面积:136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走马梁汉墓群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走马梁汉墓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梁墓群·汉代·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边墙村。

保护范围:1、走马梁区:东西3000米,南北2300米。东至明长城障城以东1000米,西至障城以西2000米,南至障城以南800米,北至障城以北1500米。

2、塌崖畔区:东西350米,南北2000米。东至沙沙墩,西至塌崖畔西坡中日友好林,南至塌崖畔南坡底,北至明长城。

3、驮水梁区:东西300~400米,南北1000米。东至驮水梁东坡底,西至驮水梁西坡底,南至马圈沟小路,北至驮水梁北坡底。

建设控制地带:1、走马梁区: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0米。

2、塌崖畔区: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

3、驮水梁区:保护范围东、西、北外延50米,南外延100米。

2003年,走马梁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边墙村:边墙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