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集美革命烈士纪念碑介绍(经典20篇)

职场人际交往要遵循职场法则,所以今天问学吧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职场人际交往的有用法则与技巧,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职场人际交往的有用法则与技巧吧。

浏览

235

文章

148

篇1: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潮安区登塘镇登塘村,时代为1954年。

2006年,韩纵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登塘村:登塘村,登塘村创于宋代,创乡初期有陈、林、雷、彭、张,董、郑、王、许、杨等姓,至今尚有柯、郭、林、宋、章、彭、许、李、苏、杨等姓为主,因居住集市墟址,商贾来往,历代还有个别姓氏在此定居,现该村边缘,如东面官仔龙,尚有较大面积村落遗址,西面的旧寨头(即寨顶),据传为董姓居住村寨,至今遗迹残存。2006年12月,全村5826人。位于登搪镇南部,村的北侧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又名四十八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健营村委会平山岗,建于1973年。坐西向东,为冲天式方尖碑,水洗石米饰面,通高8.3米,碑正背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南北面分别刻“永垂不朽”“万古流芳”。碑座分三级,周围贴瓷砖,顶部塑有一个红星,正面有一记碑文用阴字记载立碑概况及革命烈士芳名。1948年6月1日,国民党围剿怀南游击根据地六龙坑。留守在六龙坑的200多名游击队员顽强地坚持了3天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六龙坑失守。48名革命志士被集中-杀。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对全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诗洞镇:诗洞镇位于怀集县的南部,与广宁、德庆、封开县接壤,是四县八镇的交汇点。全镇总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59831人,辖21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220个自然村。以山地为主,有林面积36亩,耕地2.7万亩,其中水田2.1万亩。 诗洞镇地势南高北低,四面是山丘,中间是盆地,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年降水量154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越山。

始建于2002年。坐西南向东北。纪念碑方尖状,三级,青砖砌成,水泥沙浆批挡,总高约8米。碑台边长1.3米,高0.35米。第二级边长1米,高1.4米,正面嵌有中共铁场镇委员会、铁场镇人民政府2005年冬刻制的志略碑,右面嵌有铁场革命烈士英名录。碑第三级方尖状,正面阴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顶镶嵌有一个红色五角星。纪念碑前是110平方米的水泥地坪,坪前面有九级台阶;后部有水泥护坡。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铁场建立基层组织,并先后设立11个秘密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茅輋建立铁群队90多人的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

铁场镇:铁场镇位于龙川县中部,毗邻梅州市的兴宁、五华县,著名的霍山风景区东南面为我镇辖区。广梅汕铁路横贯全镇9个行政村,并设有三级火车站,228省道经圩镇连接兴宁、五华境内的205国道,村村通公路、电话。中国通信、中国联通在我镇均设有发射台,通讯方便。韩江河、洋田河两条河流流经我镇。全镇总面积251.9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8.461万亩,耕地3.5357万亩。辖3。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座落在市区西16公里处,碾庄镇南侧,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碾庄是淮海战役的著名战场,碾庄战斗所取得全歼黄百韬一个兵团、五个军部,十个整师共计十余万人的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整个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英勇牺牲的烈士,1958年6月,邳县县委,县人委决定并奠基兴建纪念碑,1960年2月竣工。碑体高18.5米,正面及左右侧分别镌刻着-,陈毅、-题词,背面为县委,县人委撰写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冲锋,支前、支援、胜利四幅浮雕。整个陵园占地96亩,其中烈士墓地36亩,此处长眠着3700多名英勇献身的烈士。

碾庄镇:碾庄镇地处江苏省北部,西与江苏省规划建设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相接,东与西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毗邻,是江苏省东陇海工业带上的第一个区域性中心镇。碾庄镇交通优越,东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霍连高速横穿镇区东西,京杭大运河也在此相汇,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碾庄镇面积121.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10万,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到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惠东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惠东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山霞镇后洋村飞凤寺边。

山霞后洋惠东暴-动-纪念碑原坐落后洋小学边,后小学搬迁,随之纪念碑迁往飞凤寺旁,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惠安暴-动-也称惠东暴-动-。

1929年,苏克明等人打入崇武张灿民团内部,以办凤阳(后洋)乡民团为掩护,建立革命武装基干队伍。

1930年7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决定举行惠安暴-动-。成立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惠北为第一团,惠东为第二团。

9月16日,红二团从后洋村出击,攻下山柄民团炮楼,尔后成立五陈乡苏维埃政府。然后挥军向前黄村、垵固村、山腰村挺进。17日,进驻湖埭头并成立村苏维埃政府。18日午后,按计划占据距县城10余华里的屿头村,以山上的土地宫作为临时战地指挥所。

19日凌晨,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及民国约千余人,三面围攻屿头山。经过两小时激战,陈琨、曾赉弼、陈天送、陈显文在战斗中牺牲。红二团主力从北面撤退。

暴-动-失利后,国民党军队继续围剿革命势力,破孩-红军亲属,仅惠东地区就有百余户被迫流离失所。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山霞镇: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飞跃公社设山霞管区,1961年属崇武公社,1974年析置山霞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4.9万。惠崇、泉崇公路过境。辖山霞、固、宣美、鹰园、前张、田墘、新塘、后洋、山腰、大淡、田边、青山、东坑、东莲、埭透、下坑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石雕等厂,所产的各种石雕、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封川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1950年2月,封川县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地处封川、平凤渔涝、七星、莲都、杏花、罗董等地区的不法地主勾结匪特串通一气,组织发起--武装--。后南下大军一二二师三六六团、军分区十三团一营、驻梧州大军一个连等闻讯即赶来支援,经过几个月的围剿,才将匪特剿灭。在这次匪特--中,计有大军牺牲9人,县大队和地方机关干部牺牲50余人。另有怀集县30多个学生路过渔涝,准备到西江公社学习,也全部遭受杀害。这次平暴结束后,封川县人民政府将收得的49名烈士残骸合葬于一墓。现此地已成为封开县一处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大课堂,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荆州市洪湖市瞿家湾镇。

洪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洪湖市瞿家湾是湘西苏区首府所在地。1927年至1934年,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武装割据,浴血奋战,创建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个县市,拥有2万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参加长征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它为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并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了水上游击战争的光辉范例。

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共有代表性建筑39处,它们大部分集中在瞿家湾镇红军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两边,其余散布在附近村湾。为缅怀革命先烈,在瞿家湾修建了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瞿家湾镇: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瞿家湾镇位于东径113◦16',北纬29◦31'。全镇国土面积4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15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曾家湾战斗及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804 字

+ 加入清单

曾家湾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942年中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进驻天京潜抗日根据地,组织展开了著名的曾家湾战斗。曾家湾现位于张港镇东北角,距离镇区7公里,与渔薪、蒋场镇相邻。是市境在张港以北地带的一块重要纪念地。

1942年国民党军潘典华旅第一团江鸿部率兵侵占此地,以此为大本营不断向周围“蚕食”。新四军五师十三旅旅长周志坚和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王海山主持召开会议,成立“反清剿”指挥部,决定先攻下曾家湾,歼灭顽军江鸿团。经研究部署:由四十三团一个营围攻曾家湾,四十四团两个营和三十九团一个营共同去郑家滩一带设防,阻击潘旅增援。10月31日晚,各团按作战方案行动。11月1日拂晓,部队向曾家湾发起进攻。曾家湾守敌在村庄周围修了一道土城,挖了壕沟,并拆毁民房构筑了坚固的碉堡和隐蔽的地下工事,囤积了大量武器弹药,新四军激战一日无进展。11月2日,又调三十九团、四十三团各一个营增援,继续攻打曾家湾。与此同时,潘典华的儿子潘尚武派出一团兵力,向曾家湾驰援。该部行至吴家岭时,受到四十四团阻击,歼其一部,残部狼狈逃遁,缴获重机-一挺和其他战利品。由于两天进攻曾家湾无进展,周志坚与王海山遂于2日晚召集营长以上干部会,决定改变战术,在曾家湾土城外筑几座高土台,居高临下,控制碉堡内之敌。这一计划,得到了天京潜县委的大力支持。县委发动广大群众,军民一心,共同奋战,一夜之间,在土城东西北三个方向筑起了三座高土台。3日凌晨,在高土台上重火力的掩护下,再次向土城内发起进攻,但敌工事坚固,弹药充足,战斗仍呈胶着状态,相持到4日下午,“反清剿”指挥部得到情报:驻干驿、田二河的一二八师古鼎新旅已倾巢出动,一部直扑曾家湾而来,一部迂回天门县河以北。同时,日军由天门县城、岳口、渔薪河、皂市、臼口、沙洋等据点向这里增兵,大有与一二八师形成夹击之迹象。于是,指挥部决定停止向曾家湾强攻,立即转移至县河以北,在运动中打击敌军。当晚,攻击曾家湾的部队渡过县河,向北转移。夜半四十四团到达天西石家河时,国军一二八师古鼎新旅史耀先团尾追到石家河,企图把新四军消灭在那里。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与四十四团紧密配合,沿西河左岸布阵,准备迎战。5日凌晨3时,四十三团亦赶到石家河,三股力量合围,将史团全部主力击溃,史团遗尸70余具,伤90余人,其残部逃遁。此役共击溃伪顽军3个营,毙伤350余人,俘70余人,给一二八师潘尚武、古鼎新以沉重打击,把潘旅赶出了天西。这是天京潜县委建立后,配合新四军主力在天京潜境内所进行的一次较大的战斗。也是巩固天京潜县抗日根据地的决定性的一仗,为新四军五师襄河军分区部队挺进襄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这次战斗,由于情报不准确,计划欠周密,新四军五师部队虽浴血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自己也伤亡严重,团参谋长林光耀等人英勇牺牲。11月15日,四十三团为缅怀在这次战斗中捐躯的烈士,在石家河马溪桥边立下一块“名震豫鄂”的纪念碑,碑中镌刻有曾家弯战斗的部分烈士名单。

1965年,张港区新桥人民公社为纪念在1942年11月1日强攻曾家湾牺牲的2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筹款在曾家湾(现增加村五组)修建纪念碑一座,上 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并镌刻有200余名革命烈士的姓名。1997年,该碑因数十年风吹雨打,已成断壁残墙,面目全非。徐桥、增加、柴口、诸通口等村部分村民自发筹资2000多元进行重修,因革命烈士姓名被风雨剥蚀,已无可查考,所以只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2006年11月,该碑又一次倒塌,曾家湾强攻中幸存的几位革命老前辈来这里追祭当年牺牲的战友,要求修复该碑。经增加村党支部、张港镇委申请,天门市民政局拨款3万元重修,碑正面文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下面书建国后几次修碑的时间。重修后的纪念碑,分主碑和围墙两部分,其背靠南港河,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栽植有数百株白杨,是一块瞻仰革命先烈的幽静遗址。

张港镇:天门市辖镇。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1955年划属天门县,设张港区,1956年改名朱场生产指导组,1957年复名张港区,后改名公社,1984年建县辖镇,1987年由原张港镇、罗巷乡、朱场乡和新桥乡组成建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南部,汉江北岸,距市区30公里。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8.9万。镇区沿江分布,为市境汉江港口。辖张港、蒲潭、李湖、百台、螺蛳滩、周庄、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江谷镇镇郊哈乸头山,建于1950年,2008年12月重修。坐西南向东北。建筑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碑身铺石米。碑台正面有雷国光和唐钧毅的事迹简介。碑高5米,底座宽2.1米,尖顶处以及四面镶有红色五角星,碑正面壤有1件高1.2米,宽0.6米的红大理石,刻有“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碑台分二层,前面有台阶上落,台阶两侧分别嵌1块碑石,刻有两位烈士生平简介。雷国光(1921年—1951年),四会江谷雷村人。解放初期,雷国光被党组织派到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任土改队宣传员,后被土匪杀害,年仅30岁。唐钧毅(1926年—1950年),罗定罗平塘屋村人。唐钧毅考进西江公学后到四会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工作,后被土匪杀害。

江谷镇:四会市辖镇。1958年为江谷乡,同年撤龙江乡、江林乡、下茆乡,改江谷公社,1961年析设龙江、江林、下茆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江谷镇。位于市境中部偏北,距四会汽车站21公里。面积82.4平方公里,人口3.4万。四(会)清(远)二级水泥公路横贯镇境。辖江和、卓善、江谷、竹寨、榄岗、田心、新屋、佛仔塘、黎寨、清平、旺塘、马岗、塔蓢、十二带、联安1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市区南山公园东大门。

南安市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市),也是泉州市三个重点区县(市)之一,全市老区基点村共129个。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丰州建立了南安第一个支部。从此,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在武荣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般展开。从1927年到1949年,在22年的革命征程中,南安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历尽磨难,经受考验,带领南安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夺取了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南安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一座“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天津大学设计研究院、中科院院士彭一刚先生设计,市市政管理局负责建设,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2007年10月8日开工建设,2009年4月1日竣工。整个工程包括纪念碑、碑林、雕塑墙和悼念广场,总投资400多万元,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悼念广场占地1100多平方米;碑林位于悼念广场前山体,依山势而建,镌刻着384位有据可查的烈士英名;120棵纪念柱,呈阶梯状分布;中心设置一祭坛,上置花圈石雕,石柱围绕祭坛周围,寓意着为南安的和平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主碑碑体高20.2米,正面镌刻着各个革命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浮雕和国徽;雕塑墙正面镌刻着南安市人民政府题镌的碑文。整座纪念碑宏伟壮观,巧夺天工,显示出雄浑而厚重的英雄主义色彩。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落成并向社会开放,将为南安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乡土历史教育提供一个重要基地。

信息来源:南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海区大沥镇大沥公园内,碑高9米,平台长为4.5米,宽为5.5米,四周用水泥六角形阶砖铺砌,并设有栏杆,是南海人民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在当年掩埋先烈的地方兴建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由原广东省副省长,1929年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的林锵云同志题写。1958年8月由南海县人民政府树立。

1927年春夏间,适值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之北阀战争发展到紧要关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4月12日于上海举行-政变。随之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亦相继进行所谓“四.一五”清党运动,实施残酷野蛮的-政策,其时中共南海县委陈道周、周侠生等同志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至此遂遭受挫折,李羽吉、黄苏等二十多人为县内反动派逮捕杀害,各村农会备受摧残,革命活动乃由公开转入秘密。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活动进行疯狂和残酷的镇压,然而忠诚于人民革命事业的革命志士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充分显示出不畏-的崇高气节。

同年12月12日,为配合广州起义,中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率领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二百余人攻占了大沥圩。13日下午,赤卫军遭到反动民团武装二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赤卫军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至14日,除少部分人员突围外,包括县委书陈道周、赤卫军一团团长周侠生等在内的104名赤卫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在南海地方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

为更好地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纪念碑旁还建立了一座革命文物陈列馆,建筑面积为65平方米,纪念馆内设《大沥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展览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部分:浴血奋战,豪气长存;第三部分:前赴后继,迎接曙光。展览通过24件珍贵的革命文物,系统地介绍了南海大沥人民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今天纪念碑和陈列馆所在地已辟为一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沥人民公园。每年清明举办祭祀仪式,曾与省政府、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大沥镇政府联合举办纪念广州起义周年悼念活动,各单位、各中小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十多年来,每年清明节和纪念日,前来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南海及附近地区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南海地方革命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该碑于1994年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 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的大沥公园内

联系电话: 0757—85557968

邮 编: 528231

开放时间:全日开放

门 票:免费开放

乘车线路:佛208路、佛222路、佛256路、佛233路;

镇巴:沥02路、沥04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义容镇。

1948年6月,紫金人民抗征大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第四团紫金大队。同月,国民党160师92旅400多人,进攻安墩、松坑、上义、好义、蓝塘、青溪等地。青溪伪乡长刘鉴明、-地主蓝员、叛徒蓝素增勾结国民党军星夜包围了驻青溪的紫金大队长春中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中队长赖炎等27位同志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其余30多人被捕。其中指导员赖方平等4人被押至广州杀害。为纪念这些革命烈士,中共紫金县委和紫金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刻有19个牺牲烈士姓名。

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镇:紫金县义容镇位于紫金县西部,东接附城镇,西连古竹镇,南毗凤安、蓝塘,北邻临江、柏埔。省道中石线穿境而过。距紫金县城50公里,至古竹15公里,到河源市区50公里。全镇总面积356.2平方公里(2003年8月青溪撤并入义容镇),其中山林地面积29766公顷,耕地面积34013亩。全镇有2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2476户,人口53974人。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65年

地址: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委会恩沙公路和平路段旁边。

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65年由和平村委会集资兴建,纪念一九四九年在解放蕉园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坐西向东,长1.81米,总宽1.81米,占地面积3.28平方米。纪念碑由碑身、碑座、碑台组成。碑台略呈正方形,四周有围栏,混凝土结构,外批荡石米,有瓷片装饰。碑身中间竖刻“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字;碑座正面刻着“一九四九年在解放蕉园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张锡广、张进华、张荀明、梁介兴、梁维雄、祝清胡”。对研究恩平革命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新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新店镇新和村钟文山,西距新店镇政府驻地约500米。

新店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不少先烈为革命英勇牺牲。他们无私无畏,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既为祖国建功,也给乡土增荣,虽死犹生,名垂千古。1989年,威远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及新店人民捐款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用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纪念碑坐东向西,高12米,由3节四方体构成。碑文罗列351位烈士名录,着重介绍了早期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威远县委书记张涤痴和抗日英雄、空军第三大队少尉飞行员袁芳炳烈士生平事迹。

信息来源:县史志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翔云镇金安村美格山上。

翔云是革命老区,是中共安南同边区的重要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翔云人民流血流汗,前仆后继,为革命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为纪念牺牲英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南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建立“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于1957年建成。由于地域狭小,1992年,经上级党委批准,纪念碑迁建于金安村美格口北侧山岗上。碑址现有简便公路通达,地势略显高亢,向东可鸟瞰大岭盘山水泥公路和翔山村全貌层层叠叠集绿积翠的梯田与错落有致的分散民居;西望则是楼房林立、住屋鳞次栉比的的翔云镇区。“青山有幸埋忠骨”,在纪念碑中存放着梁长智等烈士的遗骨,现已成为革命烈士的陵园。

翔云是中共安同南特委和中国抗日义勇军闽西南军区闽南二支队第五大队根据地之一。1934年至1935年,闽南二支队第五大队,以安溪县龙门为中心,开展土地革命,翔云前山村(今翔云村)即组织秘密农会,把红旗插上寨山尾。“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等革命标语贴遍翔云墟及各街区,引起-派极大恐慌。当时,曾任东海舰队司令、交通部长的彭德清,就曾率领第五大队,从龙门经翔云的椒岭、安邦格、福庭、沙溪,驻扎于“荇后”,出敌不意,一举端掉同安伪自卫团团长吴英在吴峰的老巢。原广东省委副书记尹壬平,也曾在翔云工作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于国民党-派疯狂镇压,龙门地区许多革命同志惨遭杀害,其他人有的被迫远避他乡,有的则潜伏下来,革命处于低潮。

在革命斗争中,梁长智、梁金泉、卓孝梅、卓恒建、梁昆省等优秀党员、武装战士壮烈牺牲,起义军官王文壁也英勇就义。在保卫新生人民政--争中,廖仕、廖亦源、廖振利也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崇敬、学习和继承。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3年3月被南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0月被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安市国防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南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翔云镇:翔云,俗称"象运",位于南安西隅,东连英都,西抵安溪龙门,南接厦门同安,北通安溪凤城,是古时安、南、同三县商贾云集之地。面积69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多人,旅居海外侨亲及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翔云属内陆山区,地形以中山为主,平均海拔600多米,境内梯田遍布,常年云雾缭绕,境内西南云顶山海拔1175米,为全市最高峰,主要溪流有黄田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东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东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高家村结米村民小组(白龙山西侧),坐东向西,三面环山,距东山镇政府驻地1千米。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东山镇党委、政府在曲靖市原滇黔桂边区老干部联合会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于1998年12月26日在东山镇镇政府东北面的花果山上,正式开工修建该纪念碑,1999年4月5日举行落成典礼仪式,后因地质变化碑身受损,于2003年8月迁址高家村结米村民小组白龙山西侧。纪念碑为三角形锥体砖混建筑,高19.48米。

麒麟区东山镇,解放前是陆良县的丰华乡、东宁乡和曲靖县的部分山区,处于曲靖、沾益、陆良、富源、罗平五县交界地,是中共云南地下党滇东3个地委领导下的3块重要游击根据地之间的结合部。1947年11月下旬,中共陆良特支派特支委员杨守笃带领殷世耕、肖鹏等党员干部到丰华乡(现麒麟区东山镇),利用上层关系去做原保长张定国等人的工作。后来张定国参加了革命,开始组建联防队。

1948年3月,陆良特支决定以张定国掌握的联防队为基础,正式组建一支由党组织直接领导的脱产游击队(有100多人枪)——东山游击大队(三支队的前身),由张定国任大队长,杨守笃任书记。东山游击大队的诞生,标志着曲靖县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开始。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东山区武装斗争的革命烈火越烧越旺,各地联防武装、游击队纷纷建立,共有20个大队,59个中队,2000多人。1949年3月,边纵第三支队进入普冲(东山)区,将比较精干的张定国大队、吕云聪大队、李全寿大队、杨继忠大队分别编为第一、二、三、四大队,共1200多人,统称东山游击大队。为使4个游击大队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任命杨宇春为总指挥,张定国为副总指挥;1949年5月9日,东山游击大队参加陆良游击团,编为陆良游击团的直属大队;1949年8月,部队进行第三次整编,陆良游击团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第二支队护二团,东山游击大队编为护二团第二营,直到1950年4月。

东山革命根据地历时三年的革命斗争,波澜壮阔,艰苦卓绝,战果辉煌。迎战了国民党193师557团、89军、第8军及地方武装的疯狂“扫荡”和镇压,共进行大小战斗50多次,歼敌266人,缴获各种0248支(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有游击主力部队2000余人和民兵1.2万余人,保卫和扩大了根据地,建立了1个区、6个乡和52个村的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组织,为滇东地区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民解放事业中,东山区委书记吴惠民等107名革命先烈光荣捐躯。 1999年8月,东山镇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

2006年6月13日,被命名为曲靖市第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七组。2018年入选宜昌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瓦仓村:瓦仓社区位于远安县茅坪场镇东部,与当阳市庙前镇相邻,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瓦仓起义发源地,全村版图面积25.1平方公里,2006年被纳入远安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辖7个村民小组,621户2079人,耕地面积237公顷,山林面积1715公顷,绿化覆盖率 95%,有丰厚的林、煤、高岭土资源,盛产水稻,是全县优质大米之一——瓦仓米的生产基地。有煤矿企业2家。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源县仙塘镇热水樟木礤村。

该碑是为纪念广东军区东江军区独立第七团在1950年9月24日追剿“--救国军”残匪时,在仙塘热水樟木寨村与匪部100多残匪激战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张群英、张英(女)等9位烈士而建造。

纪念碑建于1986年12月,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仙塘镇:仙塘镇位于河源市东北部,是县城所在地,距县城5公里。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74亩;下辖1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仙塘镇水陆交通方便,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河义公路、东环路、河龙、粤赣高速公路、东江河等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设有仙塘火车货运站,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仙塘镇林业、矿产和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种有稀土、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集美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集美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集美区文物保护单位。

集美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兑山村。纪念碑及陵园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陵园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碑通高7.1米,下座边长分别为14.1米和12.1米;上座每边长6.1米。碑身正面镌刻叶飞手题楷书“革命烈士纪念碑”6个字;背面则以楷书附刻碑志文字。烈士墓用花岗岩拼砌成半球状体,直径2米,其方形基座分上下两层,通高0.9米,下层基座每边长4米,上层基座每边长2米。墓内安葬着1949年9~10月间在解放集美、厦门战斗中牺牲的81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侨英街道:侨英街道成立于2001年5月16日,辖区东起东安社区鱼池与同安后田村交界,西至杏林湾海田与部队农场、天马华侨农场交界,南至12号规划路与集美街道毗邻,北抵大帽山连接美人山山脊与同安区交界。街道下辖浒井、叶厝、凤林美、孙厝、东安、兑山等6个社区,辖区还包括省天马种猪场。辖区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近5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1950年2月23日清晨,平凤修泰乡长刘尚镇率领县征粮队一个班的同志,前往新华乡古池村逮捕抗交公粮的恶霸地主石芝源时,竟被石匪伏击。刘尚镇、林朗以及解放军5人壮烈牺牲。与此同时,修泰乡府被--时--分子围攻,平岗粮仓被匪劫,乡干部李英文、李向阳、聂汉章被杀害。接着凤村圩粮仓又被抢,七个征粮队员及守仓库的战士突围后,向郁南方向且战且退,于崩山口被追匪全部杀害。为纪念这个时期殉职的烈士,平凤镇于1976年建立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目前,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平凤镇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平凤镇:平凤镇位于封开县西南部,距封开县城28公里。东临西江与长岗镇隔江相望,南与郁南县毗邻,西与广西苍梧县交界,北与江川镇接壤,是“两广”客货运集散地之一,是封开县大革命时期唯一的老区镇。全镇总面积10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水田1.5万亩;山林面积10.8万亩,其中25坡度以下的山坡旱地共约5.9万亩;辖新宁社区居委会和平岗、广峰、红庄、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