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除夜雪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精彩20篇)

浏览

6461

文章

37

篇1: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没有永久的和平,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

《出塞》内容

《出塞》的原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出塞》思想感情

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枫桥夜泊》的内容

《枫桥夜泊》的原文内容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的表达情感

《枫桥夜泊》通过写江南夜景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寒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寒食古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寒食》这首诗表达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的思想感情。《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中心思想:此诗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暗讽了那些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以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赠刘景文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古诗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赠刘景文古诗表达诗人劝勉好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同时作者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短的十四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致图,萧条中透露出了一种凋零的美感。诗的后两句议景,说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就是橙黄橘绿之时。这首诗看似没有提到刘景文,其实作者早就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感情寓于诗中、景中。在文人眼中,橘和菊、梅一样有凌霜傲寒的气质。所以,苏轼是想借秋末冬初的景色告诉景文,人到中年就像橙黄橘绿的初冬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咏柳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作品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江南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江南春》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是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诗相思表达了什么感情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相思表达怎么样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描写红豆的文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尤其在这意境和意境的无限妙合之中,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美不胜收。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借物抒情,抒发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翻译是这样的:

红豆是南方的一种植物,每年春季都会有无数的新芽。

但愿你能把他们都收集起来,因为这是最能表达思念的东西。

这首诗是《江上赠李龟年》,显然是对朋友的思念。据记载,天宝末年安史之变,李龟年在江南的时候,曾经吟诵过这首诗,证明这首诗出自天宝年间。

这是一首抒情的诗篇,全诗以情起,以情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这是一首抒情的诗,是对朋友的思念。起句是由事物引起的,语言虽然简单,但富有想象力;再用设问寄语,表达深情;第三句话,暗示了友情的重要性,看似是在提醒你,其实是在表达对你的思念。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整首诗的语言平淡,只是泛泛地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却有一种空灵,一种宁静祥和的韵味,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望庐山瀑布表达诗人被庐山瀑布落差之大,其壮丽气势所震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景色和鬼斧神工的赞颂,抒发了对大自然秀丽山河的欣赏和敬意。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以“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表达了诗人被庐山瀑布落差之大,其壮丽气势所震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景色和鬼斧神工的赞颂,抒发了对大自然秀丽山河的欣赏和敬意。

诗中的香炉,即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表达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背景:

1、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2、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体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句一转,一气呵成。综观全诗,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之作。

3、《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的羁旅之情和对家乡的亲友们深深的思念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作者在洛阳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感情真挚,回味无穷。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诗的首句是猜测性的问句,一个“暗”字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次句虽然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和夜的安静。诗的第三句说明是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曲目是《折杨柳枝》,进一步抒发离愁别绪。最后一句 “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何人”概括性极强,突出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表达了作者和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守边战士们不畏艰苦,以及他们勇于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诗的前两句将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描绘了出来,突出西防突厥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诗的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最后一句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野望翁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野望翁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和情感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野望》一诗表达诗人翁卷闲适自在的心境及其陶情山水的旨趣,抒发了诗人对于秋日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野望》的作者是南宋诗人翁卷,翁卷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

《野望》的原诗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野望》的译文

无边秋色,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远近高低的山峦层叠起伏,一直伸到天边。

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野望》的赏析

《野望》第一句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第二句切题写放眼瞭望,表现了作者陶情山水的旨趣。后两句照实了上两句的风景:因为是秋天,水特别的清,所以说“冷晴湾”;因为晴,山才投以浓郁的影子,在清水中格外地分明。也带出了诗人的欣喜。这时候,诗人的心也就随着山与水的交融而深深地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表达诗人崇高志向的古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表达诗人崇高志向的诗有:

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4、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9、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0、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张谓《题长安主人壁》

11、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于谦《两袖清风》

12、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常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离骚

13、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14、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

15、新诗句成相借问,闲来议尽共寻思。终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张籍《逢王建有赠》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7、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郑板桥《秋荷》

1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望天门山》的内容

《望天门山》的原文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的思想情感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独坐敬亭山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思想感情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亲戚朋友的深深怀念。《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吹动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作者因闻笛而思乡。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这个笛声是从谁家飘出的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李白的诗作大多都是醉时所写,代表作有《蜀道难》、《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表达的感情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表达诗人对光阴易逝、岁月老去的唏嘘与叹惋。《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的代表作还有《泊船瓜洲》、《元日》、《登飞来峰》等等。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王安石 〔宋代〕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

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

王安石的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露了其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主要描绘了山水之美,以自然美表达了诗人理想中的人格美以及社会美。

《山居秋暝》

王维 〔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晏殊的中秋月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刚好今天是中秋节,晏殊笔下就有一首中秋月。那么晏殊的中秋月表达诗人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晏殊的生平介绍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晏殊的中秋月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写的是凄怆的游子心情罢。素娥即嫦娥,说是的是嫦娥(中秋时节在月亮上遥望人间)未必不嫉妒人间的家人团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而为自己孤单地与玉蟾与桂花树相伴而哀怨。

翻译: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泊船瓜洲》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从字面上看,全诗流露着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诗的第一句表现出了小船行驶的速度之快,顷刻就到。诗的第二句描写了作者依恋的心情,作者对钟山的回望反映了诗人对钟山的依恋之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诗的第三句描绘出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春天的颜色,又透露出了诗人的矛盾,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最后一句将乡愁发挥到了极致,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