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通用20篇)

浏览

2673

文章

284

篇1:腓特烈最辉煌的战役是哪一次?揭秘罗斯巴赫战役

全文共 406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腓特烈大帝,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德国历史中普鲁士时代著名的皇帝。1756年有着“第零次世界大战”之称的七年战争爆发了。而这场战争中的罗斯巴赫会战成为了腓特烈大帝最为辉煌的战绩。因为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下,普鲁士的军队重挫了高于自己三倍人数的法国以及反普联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罗斯巴赫会战吧。

▲1757年11月2日~4日,罗斯巴赫战役前夕的普鲁士与帝国联军位置示意,蓝色线条为普鲁士,红色线条为帝国联军,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11月5日清晨,普鲁士的自由军团发现圣日耳曼中将的部队已经登上Schotau高地,在圣日耳曼将军的8个步兵营和13个骑兵中队之后,联军花了几个小时将队伍整理成3个纵队,用来实现萨克森.希尔德伯豪森的宏伟计划。

8点钟左右,腓特烈被法军军营里的巨大动静吵醒,来到罗斯巴赫村一个楼(Herenhaus)的楼顶观察究竟,看到联军的行动后,腓特烈认为对手正准备前往弗莱堡,因为对手缺乏补给。与此同时,圣日耳曼将军麾下一部分人,很可能是骑兵,开始从Schotau高地下来,向前慢慢挺进,并且炮兵开火,好像他们要向罗斯巴赫村——也就是普军的左翼及中路发动进攻似的。

▲画作——1757年11月5日,腓特烈二世在罗斯巴赫的Herenhaus阁楼上查看正在逼近的帝国联军,图片来源于网络。

腓特烈看了一下,认为圣日耳曼是在做佯攻,目的是掩护主力撤往弗莱堡,因此他更确信自己判断无误,暂时不会有大事发生了。他回到他的指挥所,也就是这楼的首层。

而联军那边整队实在慢到了极点,直到中午,才一切就绪,开始出发。事实上,一般的侧翼包抄必须要事先规划缜密,行动迅速,而联军这边一个都不具备,更何况也没派出骑兵事先侦察和迷惑对手,联军就这样,走向了灾难,正如一个军官事后说的一样——“没有将军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侧翼被袭击而坐视不管,除非是傻子。而腓特烈是侧翼袭击的高手,你更不用试了”。联军或许真把普鲁士不死鸟腓特烈大帝当傻子了。

Herenhaus这栋小楼位于罗斯巴赫村南面的平地上,腓特烈为了能监视联军的行动,让高德上尉一直呆在顶楼密切注视对方,在顶层西墙上的许多砖已经被拆掉了,这样更方面高德上尉的观测。

▲罗斯巴赫的Herenhaus小楼,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两点钟左右,他观测到很多联军高级将领正在观察普鲁士的阵线,而更重要的是,联军的行军方向也发生了偏转。高德稍微迟疑了一下,冲下楼去向国王汇报情况,此时腓特烈正在和将军们吃午饭。开始时腓特烈心情很烦躁,认为这位年轻的上尉缺乏经验,紧张过度,不过在高德的竭力劝说下,他亲自上楼查看详情,这下腓特烈马上意识到,敌人要包抄他的侧翼。

2:30分,腓特烈下令部队出营,腓特烈决定赶到敌军正前方,在敌人处于行军状态时进攻他们;在3:00之前,步兵已列好阵线,骑兵上马提刀,一切准备就绪。这个命令的执行是那样迅速,所以有一位法国军官形容说:“好像是在歌剧中变换布景一样。”唯一例外是马耶尔自由营和轻骑兵部队,他们留下来负责监视圣日耳曼的部队。

腓特烈的计划是:利用詹努斯山脊掩护行踪,部队沿顺时针方向来到东北面,之后向右转,使得部队面朝南面,在敌人纵队的前方对他们实施打击。其中骑兵是先头部队,腓特烈看了看刚刚被提升为少将的希特里茨,并授权他指挥普鲁士的所有的38个骑兵中队,希特里茨飞身上马,来到骑兵军官中间喊道“我服从于国王,你们服从于我”,说完,希特里茨留下5个中队的骠骑兵作为掩护,在詹努斯山脊的屏蔽下,率领其余骑兵部队向山脊左侧飞驰而去。

训练有素的普鲁士步兵看到骑兵已经展开行动,也开始加快步伐。而在对面圣日耳曼将军看来,普鲁士军队正在撤退,这无疑使得联军的前进更加放心大胆的前进,其中打头的奥地利和其他德意志小国的骑兵已经和大部队拉开了大约2000步的距离。

这时,已经来到詹努斯山脊后面的普鲁士步兵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右转,并上至山脊的西北坡;当敌人的纵队距离山脊只有几百步时,腓特烈派穆勒上校率领18门火炮登上山顶,当穆勒上校的火炮开始向联军纵队射击时,时间是3点15分。

听到火炮发射后,希特里茨命令他的骑士们排成冲锋队形,并决定从詹努斯山东侧发起冲锋。当联军的骑兵部队距离他们大约1000步时,号手开始吹起冲锋号,希特里茨一马当先,冲向联军骑兵,联军措手不及,指挥官布罗利埃试图将他们的骑兵由纵队阵型改为线式阵型,但并未成功。

▲画作——罗斯巴赫战役中由希特里茨少将领导的普鲁士胸甲骑兵,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只有奥地利的两个胸甲骑兵团“Bretlach”和“Trautmansdorf”执行了他的命令,奥地利的胸甲骑兵试图抵挡希特里茨的冲击,做出了英勇的抵抗。而来自奥地利的Szechényi骠骑兵团和符腾堡龙骑兵团和另外两个来自德意志小国的胸甲骑兵团,尽管未能来得及变换成线式阵型,但也向希特里茨的骑兵铁流冲去,德意志骑兵的抵抗为他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得法国的24个骑兵中队有机会支援他们。

但几分钟之后,在普鲁士骑兵的冲击之下,联军的骑兵不得不撤退;索比斯将军率领16个骑兵中队拍马前来,试图阻止联军骑兵的撤退,但希特里茨又派出了他的第二线的18个骑兵中队,这些人向联军的骑兵侧翼发起冲锋,经过半个小时激战,法军骑兵撤至Reichardtswerben村后,随着普军骑兵也来到附近,他们开始溃退。

▲画作——罗斯巴赫战役,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希特里茨知道自己本次战役的任务并不止于此,他此时展示了骑兵指挥官很少有的优点:冷静和对手下的控制,他并未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是命令号手吹起了集合号,带领他们在塔格维本的谷地中休整,等待新的命令。

在双方骑兵展开马上厮杀的同时,双方的步兵也开始了对抗。到达詹努斯山顶的普鲁士步兵来到穆勒上校的炮兵中队的右侧,迅速从纵队阵型展开成线式阵型,第二列士兵沿山坡走下,在炮兵左侧展开了一条线,这样詹努斯山的普鲁士阵线形成了一个狗腿形,这样的特殊队形变换也是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在实战中得心应手,目前阵线面朝西南,正对着敌人的纵队前进方向。

走在联军纵队前面的是两个法国步兵团——皮埃蒙特团和梅里团,紧跟其后的是罗兰和普瓦图两个步兵团,在纵队右翼的是帝国联军步兵,领头的是维尔茨堡,黑森-达拉姆特,特里尔的步兵团;当希尔德伯豪森看到普鲁士军队沿着詹努斯山排成阵线时,轻声对索比斯说“我们要输了。”

▲画作——罗斯巴赫战役,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联军目前各团的旌旗招展,军乐悠扬,向已经准备就绪的训练有素的普军阵线前进,事实上,这次战役中,只有7个普鲁士步兵营投入战斗。

皮埃蒙特团和梅里团在穆勒上校的炮火打击下,勇猛的前进到距离普鲁士阵线40步的地方,在那里遭遇到恐怖的排射,普军平时艰苦的装弹训练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他们向法军持续不断的开火,法军尽最大努力向他们还击,但几分钟之后,他们便遭遇到了更大的厄运。

当源源不断的联军骑兵从他身边四散而逃时,希特里茨一直关注着步兵之间的交火,在近卫骑兵的领头下,他又开始了新一轮行动,普鲁士骑兵穿过了溃散的法军骑兵,冲向了联军步兵后方,联军乱成一团,德意志诸国的步兵很快在肉搏战中被击溃。前有训练有素的步兵持续不断的火力,后有骑兵带来的巨大的混乱和杀伤,皮埃蒙特团和梅里团开始四散而逃。

▲画作——罗斯巴赫战役中由希特里茨少将与普鲁士骑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时钟指向4点30分,联军开始撤退,他们的撤退和缺乏组织的武装暴民没什么区别,现场一片混乱,军旗,武器,三角帽丢得到处都是。但是,4个来自瑞士Planta和Diesbach的营组成了坚固的方阵,击退了追击的普鲁士骑兵,联军左翼的皇后骑兵团和波旁骑兵团也试图对普鲁士的追杀进行干预,为溃逃的友军赢得喘息的机会,但几乎没有效果。

但两个瑞士步兵团如同滔天巨浪中的礁石一样,在普军的冲击之下不动如山,最后有秩序的且战且退,撤出战场,当腓特烈看到他们时,问道“那一道在我军炮火之中屹立不倒的红色城墙是什么军队?”当告知是法军的瑞士雇佣兵时,他在瑞士人高举军旗,敲着战鼓从容离开战场时,摘下头上三角帽向他们挥舞表示致敬。5点钟时,战场已经开始黑天,圣日耳曼将军的部队和瑞士人是唯一有秩序撤出战场的联军部队。

▲画作——英勇抵抗的瑞士雇佣军,图片来源与网络。

普鲁士军队占据了战场,腓特烈则来到博格沃本城堡过夜,当来到城堡时,他发现里面住满了受伤的法国军官,为了不打搅这些人的休息,他选择了附近一个仆人的屋子睡觉。腓特烈并无打算追歼败军,他已经对自己取得的胜利心满意足,正如他给他姐姐写信所说“我现在就可以安静的去世了,因为我挽回了我的国家的名誉和光荣。”

▲腓特烈二世幼年时与姐姐威廉明妮,图片来源 Wikimedia Commons。

他用仅仅22000人击败了36000名法国人和12000名帝国联军,打死打伤3000人,俘虏5000人,夺去了65门火炮,他自己只有550人伤亡。

▲普军玩弄缴获的战利品。很多人把法军军官的奢侈品看成法军腐败的象征,不过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军官也不落下风,普鲁士行军速度迟缓的原因也部分归咎于将领的行李车。

帝国联军被打垮了,希尔德伯豪森辞去指挥权,告老还乡。帝国军的各团也纷纷解散,大家各奔其命;第二年,一支新的帝国联军又组建起来,这次比上一次训练和装备都有了一定提高;法军则撤退至弗莱堡,在那里渡过斯特鲁特河,并烧毁了河上的桥梁,在11月7日,才在朗根萨尔察(Langensalza)停住了溃退的脚步,这时距离战场已经有80英里了。

对于腓特烈来说,这场战役产生两个结果,他无疑鼓舞了盟友汉诺威和英国的士气,英国人听到菲特烈胜利的消息之后,到处都放焰火表示庆祝;并对法国造成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使他能够腾出手来,对付西里西亚的威胁;罗斯巴赫是腓特烈在科林之败后重振普军军威的开始,而在鲁滕,腓特烈达到他军事生涯的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什么战役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是平型关之战,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八路军115师3个团于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他是中国开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平型关大捷不是也不能等同于平型关战役,第二战区组织的平型关战役基本是失败的,不能称为大捷,而八路军的伏击战是成功的,才可以称为大捷,两者不可混用。

平型关战斗经过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战许特根森林战役是怎样的?为何被德军称之为“血雾之林”?

全文共 2504 字

+ 加入清单

1944年9月份,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可以说盟军的大局已定,已经开始想德占比利时地区挺近了。德军方面从诺曼底败退下来的士兵们都进入到了德国比利时边境的防线。这条防线修建于1936年,横穿比利时与德国的边境,可以说这就是德国本土的第一道防线,这就是著名的齐格菲防线。

防线工程是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兰之后开始构筑的,至1939年基本建成。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我今天要讲述的是比利时和德国边境段的战役

在1944月9月守卫该段防线的德军“施密特”少将指挥的第二七五国民掷弹兵师,1944年九月尾秋的天开始下起了冰冷的蒙蒙细雨,德军防线内一片潮湿,“尔特维”德国353步兵师第一营长国防军少校,此时的德国353师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1000名残兵,当时“尔特维”是该地区的最高长官,“尔特维”在破败的地堡中守在电台旁边,接收着外界的消息。

根据战后幸存老兵的描述:“当时我们兵力严重不足,我们与美军主力十几万人,就隔着一片许特根森林,当时情况紧急,在少校三请求援兵时,终于高层有了回复,跟我们说有一个师的兵力正在向我们这里靠拢。”

1944年9月10日,由德军“施密特”少将指挥的第二七五国民掷弹兵师赶到了,“许特根森林”附近德军的防线,全师800人,当时我可以想象当时353步兵师,少校脸上的表情。由于德军严重缺少人手,只能派一只空头部队来冒充,并传出消息该地区有整整一个德军一线步兵师驻守。经过德军“施密特”少将全力接收残兵的努力,像我的团长我的团的,龙团长一样,很快德军聚集了一支6500人,二七五国民掷弹兵师才正式成立,该师6500人由德军残兵和保安部队组成,该师有2个步兵团,一炮兵营组成,加上一个边境自行车中队该师拥有反坦克火炮8门,重型120毫米迫击炮8门,和2门德军88毫米防空炮,105毫米榴弹炮10门,外加一辆报废在路上临时维修好的4号坦克,边境德军自行车,由于打击游击队员的需要,该中队有一辆法国克索玛S-35中型坦克。以上就是该师的轻重火力,师长“施密特”,参谋长尔特维”少校,该师是典型炮灰师坚定完毕。

1944年9月14日德军275国民掷弹兵师,接收大量的弹药,就是没有多余的援兵。1944年9月13日,美军第7军团长官柯林斯将军,决定策划对“许特根森林”的残兵进行清除围剿,当时美军柯林斯将军意识到如果在美军前线进攻部队主线的侧翼存在着德军一个师兵力,这对美军后方绝对具有威胁的,当时美军是全线进攻“齐格菲防线”,而刚好许特根森林森林地段,是美军进攻的一个空缺然而德军给美军一个错误的情报导致美军认为该地区存在这一个德军一线正规师,不得已分出美军第7军8万人的兵力对该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

1944年9月19日,美军派出第9步兵师,进入森林与德军对峙“许特根森林战役”随即打响,德军作为回应派出小队德军进入森林侦查。根据参战德国幸存老兵的回忆录中的描述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派出侦查小组进入森林,通过无线电通知,向炮兵报告美军在森林驻军的具体位置之后,命令炮兵进行全力打击。”德国105毫米L24榴弹炮是德军二战期间用得最多火炮之一,正常德军一个步兵师最少配备20门,最大射程12公里,平均一分钟5发,10门火炮50发,5分钟25发,10门火炮就5分钟就可以250发炮弹。难怪美军在战时录中写道德军有150门大炮。

1944年9月19日美军第9师进入森林后受到到德军小股部队的伏击后,随之而来是德军250枚火炮的炮击,随后美军阵脚大乱,德军275师立刻派出主力部队进入森林中跟美军打起丛林战。跟据德军参战老兵回忆:“当时我们虽然是一支杂牌部队,但是每一小队士兵至少有4个人是老兵而且下级军官充足,都是从前线突围出来的都是有一定的实战能力,如果没有能力他们就到不了我们的防区进行收编,这是当时师长为什么接收残兵的原因。”

9月23日德军275师第一炮兵营的中尉炮兵指挥官在日记中写道:“森林中雾气非常重,激烈的交火声,响彻整个森林,我们等待着步兵火力支援指令,早上7时我接到炮击命令后,指挥炮兵打出了200发炮弹后,后森林中的交火声停止了,只见整个森林被血雾包围,雾气慢慢向我们飘了过来,当天我们守备营的部队,没有一个人吃得下饭,这是惊人的,轻轻摸下脸都是血,整个防线都是,当天自杀的士兵多达5名,这是这辈子经历过最惊世骇俗的事。”

到1944年10月份,美军先后派出第9步兵师,第28步兵师,轮流进入森林激战,德军第275师,全员伤亡损失3900人撤出战斗,美军伤亡4500人,累计前进3个公里。德军275师前后在森林中激战28天,挡住美军前进的攻势,德军第275国民掷弹兵师,师长“施密特”只是当时德国一个普通的少将,但他有着一种天生打仗的直觉,德国人永远不会等到别人对他阵地发起攻击,“许特根森林”为德军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伏击战场,275师一进入森林后就成为了典型丛林野战师,而美军缺少的不是装备和大炮,而是得力的指挥,很多美军士兵都是新兵只是其中一点,第二点美军严重忽略许特根森林战场重要性,很多没有上过战场的美军指挥官被他们派到许特根森林战战场进行磨炼,结果德军步炮协同完美,而美军的指挥官却不知道火炮从哪里打。

1944年10月末,德军前期的伏击战让美军不敢越过森林中部一步,森林中部是德军火炮的覆盖范围。而此时,装腔作势的德军275师,只剩下1000人,然而他们期待已久的援军及时赶到,116装甲师,和德军89步兵师接防了,275师的阵地。在11月份继续在森林中于美军交战,德军的援军为什么会在11月份及时赶到呢,因为当时啊登战役已经在谋划,该地区成为德军发起进攻的一个关键地点。啊登战役可以说是许特根森林战役的延续,只是攻守交换了而已,许特根森林的激战一直持续到1945年2月。

许特根森林战役是美军历史上消耗最大、收获最小、指挥最不利的战役之一。大约十二万美军,加上个别补充上来的部队,投入了许特根森林的战斗。二万四千多人阵亡、失踪或被俘。另有九千多人受伤、得病。德军共投入了约八万人,二万八千多人伤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开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以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破釜沉舟出自于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战塔兰托战役是怎样的?为何说塔兰托战役拉开了航母大战时代?

全文共 277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塔兰战役,可以说这是一次有着重要影响的战役,是一次改变了现代海战模式的一场战役,奠定了航母作战的地位。在这场战役当中,英国出动了21架战机,仅仅只在65分钟的时间内击沉了1艘战列舰以及击伤3艘战列舰以及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一艘。这一战过后意大利海军受到重创,彻底丧失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

塔兰托军港,位于意大利东南沿海,三面为陆地怀抱,可以得到地面部队的有力支援,也可得到航空兵的快速增援,南面为宽阔的地中海中部,因此,位置很有战略意义。这个军港经过几十年的修建,已成为一个大型港口,可以停泊大量的大型战舰,成为意大利海军最理想的军港。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对抗同盟国,开始了与盟军的作战。11日,意大利的法西斯魁首墨索里尼下令航空兵从西西里机场升空,袭击了英军驻马耳他岛的航空基地和一家军港,把英军炸得伤亡惨重。不得已,英军只好撤离。

其实,意大利一参战,英国海军就开始思考对策了。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司令坎宁安上将发现,意大利海军实力很强,而且,还可得到地面航空兵的有力支援。这个时候的意大利海军,拥有各种战舰近300艘,其中战列舰6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61艘、潜艇105艘和护卫舰69艘。相比之下,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只有60艘左右,其中,战列舰6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6艘和潜艇10艘等。然而,坎宁安上将心里很清楚,英国海军可是一支久经沙场的力量,是欧洲的海上劲旅;而且,英军拥有意大利海军所没有的海上战舰――航空母舰,这种战舰将成为对付意大利海军的杀手锏!

然而,英国海军很快发现,自己成了地中海对付法西斯的唯一的重要力量了。6月22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投降。坎宁安上将不得不重新思考对策。其中,塔兰托军港是个“可口”的目标,意大利战舰的大部分家当都在那儿,包括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和21艘潜艇等。坎宁安上将感到高兴的是,意大利海军的部署如此愚蠢,可谓把大部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那篮子被打翻,鸡蛋的损失就很大。坎宁安上将开始拟订袭击塔兰托军港的作战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秘密准备,作战定于11月11日夜晚开始。11月6日下午,坎宁安上将率领的“光辉”号航母编队开始出发,离开了母港――埃及的亚力山大港。为了麻痹意军,英军在地中海其它几个方向也出动了一些船队。这样,意军就摸不清哪儿是真、哪儿是假。坎宁安的航母编队乘机向塔兰托军港方向接近。随着两者距离的缩短,航母编队暴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8日12时20分许,航母编队驶到意大利南部的马耳他岛附近时,远处突然飞来一架飞机。英军航母指挥官知道,这肯定是意军空中巡逻的飞机,一旦这架意军飞机发现航母,就可能暴露英军航母的作战意图。英军航母马上起飞战斗机,试图驱赶意军飞机。然而,意军飞机还是飞了过来。英军航母战斗机立即冲过去攻击。意军飞机一看势头不对劲,急忙逃走。英军航母编队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下面该是迎战了。

果不出所料,下午3时左右,远方又飞来了一架意军飞机。英军航母指挥官马上明白,这是意军飞机再次侦察,不然的话,不会只派一架飞机过来。英军航母马上起飞战斗机,再次把那架意军飞机撵走。

意军的攻击终于开始。下午4时30分左右,意军的7架轰炸机嗡嗡地杀了过来。这个时候,航母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航母的舰载机就像一只长长的翅膀,把自己的威力伸向远方。空战开始了,英军航母战斗机杀了上去,只是几个回合,意军两架轰炸机就冒起了黑烟,向大海栽去。其它5架轰炸机急忙向英军航母编队俯冲投弹,然后,一遛烟地逃回基地。

为了迷惑意军,“光辉”号航母编队又向埃及方向行驶。这样,在地中海里,英军几支编队来来回回地行驶,让意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11日下午,“光辉”号航母编队开始向塔兰托方向接近。被搞得晕头转向的意军,竟不知英军到底要干什么。

夜幕降临后,大海蒙胧一片。“光辉”号航母知道,意军飞机很难夜间突袭,因此,开始向塔兰托方向进一步靠近。20时30分许,“光辉”号航母和4艘巡洋舰与一些驱逐舰组成的航母编队,已驶到距塔兰托270海里的水域。攻击随即开始。舰载机开始一架接一架升空。英军航母12架“剑鱼”攻击机像夜鹰一样,在2000多米的空中,以150公里的时速,向塔兰托军港冲去。

然而,12架攻击机升空后,没有全部编队飞行。其中一架攻击机一马当先,在其它11架攻击机还远远地在后面的时候,冲到了塔兰托。防守塔兰托军港的意军防空部队一看英军飞机前来空袭,立即发射防空炮弹,拦阻英军飞机。这样,英军航母舰载机突袭的计划落了空。

23时许,大投弹正式开始。两架攻击机开始向目标投放照明弹,为后面的飞机攻击指示目标。照明弹很快就把目标照得亮堂堂的,似乎是大白天的样子,意军战舰在港口里清晰可见。攻击十分激烈。意军防空炮猛烈轰击,英军飞机拼命低空袭击。一条条鱼雷从飞机上窜出,杀向意军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舰只。鱼雷开始四处爆炸。整个塔兰托军港顿时热闹起来,爆炸声声,火光四起,一艘艘战舰焦头烂额。在那些挨炸的战舰中,有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英机首波攻击的飞机中,6架载有MZ-Ⅱ型鱼雷。该型鱼雷为457毫米的航空鱼雷,速度为27节,可在水下10米进行潜游攻击。23时35分许,第一波攻击结束。

英军航母第一波起飞后,航母于21时20分开始起飞第二波攻击机。第二编队于23时55分抵达塔兰托空域,离第一编队结束空袭只有20分钟左右的间隔。两架攻击机立即投放照明弹,为后面的攻击提供照明。5架攻击机瞄准目标后,投放鱼雷。塔兰托再次爆炸声声,烈火冲天,一艘艘战舰在痛苦地撕叫和下沉。攻击机完成任务后,冒着意军密集的防空炮火,迅速离去。

英机空袭的时候,英军航母“光辉”号也在迅速地向攻击机返航的指定水域行驶。12日1时12分许,第二波的第一架攻击机终于飞了过来,安全地着陆。2时许,最后一架攻击机着陆。航母迅速驶离,向埃及方向快速地驶去。

整个空袭就这样结束了。在这次航母舰载机空袭中,英军动用了21架攻击机,发射了11枚鱼雷和一些航空炸弹,损失两架攻击机,击沉击伤意军战舰7艘,其中包括击沉1艘战列舰、重创两艘战列舰、击伤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两艘。意军战舰家底的一半,在短短的65分钟里损失殆尽。意大利海军司令坎皮奥尼怎么也没料到一夜之间变了天,深感英军航母的厉害,唯恐那剩下的家底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急忙下令所剩战舰逃离塔兰托,驶往重重防空保护的那不勒斯海港。这样,英军一艘航母就让意军在一夜之间把地中海的制海权交给了英军。

塔兰托战役证明了大型水面舰艇在优势海空力量的打击下,是显得多么的脆弱。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模式,初步奠定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主导地位。后来,日本海军从英国要来了塔兰托战役的全过程。这才有了后来的偷袭珍珠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归化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归化战役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归化战役纪念碑位于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东北2公里铁岭隘。

1934年3月22日,国民党东路军第10师(师长李默庵、驻将乐白莲)、第52师(师长卢兴帮、驻永安)共1万多人,在空军支援下,由将乐白莲出发欲犯归化县城。驻守归化城的红7军团3000余人和宁清归军分区的地方武装,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的指挥下,在将乐铜岭阻击。铜岭与明溪铁岭相连,群峰连绵,山路逶迤,主峰天上岗,地势险要,是沟通闽西北之要冲。上午9时至下午4时,双方在铜岭展开激战。战斗中,红军击毙敌人100余名,其中军官2名,打伤敌人155名,缴获敌-500多支。在弹药紧张的情况下,红军撤至沙洲葛岭一带,国民党军进犯归化城。

3月26日晨,国民党军第10师李默庵部换防回将乐。红7军团埋伏在明溪和将乐交界的铁岭,做好歼敌准备。中午,敌军主力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后,遭到红军痛击,溃不成军,残敌纷纷逃往白莲。在宁清归军分区的配合下,红7军团一鼓作气扫清铜、铁岭一带敌人,收复归化城。第二次战斗,红军毙敌30多人,其中军官2人,缴获-50多支、机-3挺,俘敌60多名。

铜铁岭战斗(又称归化战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东方战线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铜铁岭战斗胜利后,红7军团等部受到中革军委的表彰。

为纪念铜铁岭战斗的胜利,1987年明溪县人民政府在铁岭战斗遗址上建了一座书状纪念碑,记载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史实,以教育后人。碑由花岗岩打制而成,碑身呈打开书状,厚1米,高2米,宽4米。左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每字30公分,仿毛泽东字体;右碑文“归化之役遗址”并加遗址说明。碑座高1.5米,黑色大理石贴面。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该处尚存当时的战壕遗址。

归化战役纪念碑于1995年12月被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莫斯科战役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240万兵力,为何还有能力反攻?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纳粹德国的攻势来势汹汹,打的苏联是措手不及。1941年6月22日凌晨4:00,刚完成工作准备休息的斯大林,突然接到了一个令他目瞪口呆的消息,边境线的德国军队对苏联发动了全线进攻。在这之后,铺天盖地的坏消息接踵而来,苏联领土与军队不断的被德军包围和歼灭。

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后,德国的闪击战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并不夸张。只用了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从德苏边境出发,苏联被德国占领了首都莫斯科以西的50多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超过7500万居民生活在德国占领区。可以说,苏联此时经济最发达、工业最完善的欧洲地区,大部都已被德军占据。

作为抵抗的主力,苏联的军队损失更沉重无比,到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刚刚爆发之时,苏联主力红军被消灭了高达240余万。而开战之前,苏联军队的总兵力,满打满算也只有500万。损失如此惨重,苏联为什么还有余力发动反攻呢?

第一,得益于现代化国家完善的动员体系。完成工业革命之后,现代化国家和封建王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代化国家有能力、也有实力做到全民动员。一旦面临国战,他们可以迅速动员大量预备役补充军队,因此,即使前线军队损失惨重,也可以及时得到大量经过训练的新兵。紧急时刻,甚至可以将全国适龄的青壮年全部征召进入战场。

苏联正是得益于这样完善的动员体系和预备役体系,才使得苏联军队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之时,可以迅速征召大量青壮年加入部队,并迅速的投入送到战场上。

可以说,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能够一直坚持败而不亡,充沛的人力资源和动员体系成为苏联的最大倚仗。整个苏德战争期间,无论苏联处于守势还是攻势,苏联军队的伤亡都远大于德国军队,但苏联依然坚持住了,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海战术”。

因为,拥有1.8亿多人口的苏联,人力资源远比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更为充沛。战争爆发之后,苏联每个月都可以征召超过50万人,这些人虽然训练不足,装备也十分缺乏,但它依然成为苏联得以撑过最艰苦的前半年的关键因素。

第二,德国低估了苏联恶劣的环境。深入苏联境内之后,德国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的更多:漫长始终被游击队袭击的补给线;规格与德国完全不一致的糟糕交通网络;远比想象的更强的抵抗;尤其是苏联漫长的冬天和冻着零下几十度的低温,更使得德国军队遭遇了大面积的非战伤亡。

由于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德国对于苏德战争过于乐观,因此,他们对于从秋季就开始了严酷气候,毫无思想准备。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中,大量的德军士兵被冻伤冻死,德军的各类武器装备,包括坦克、卡车、火炮等,也由于低温无法使用。冬天的严酷气候,成为苏联最好的帮手。

第三,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的工业实力。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之后,苏联很快批准了总动员国民经济计划,并将国内经济转入了战时轨道。可以说,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苏联就将全国的所有工业实力用于支援战争。而早在30年代,苏联就已经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不考虑高精尖方面,德国的工业规模其实是不如苏联的。

而后,虽然苏联大面积欧洲领土被德国占领,但是,在此之前,苏联人民委员会已经发布了把工业向东转移的命令。到1942年1月份时,仅用了半年的时间,超过1523个大型工业企业向东迁移了数千公里。这其中,用于国防的工厂高达1360个。这些被迁移并迅速恢复生产的工业和企业,成为支撑苏联战争的最有力保障。

第四,德国的损失也比远比他想象的更严重。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更何况,德国面对的,还是工业强国苏联。因此,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劲,但是在战争发动的前半年的时间内,德国军队依然损失了超过70万的军队。

而这个数字,占到了德国在苏联总兵力的23%之多。如此惨重的伤亡,德军其实已经达到了极限,虽然称不上强弩之末,但莫斯科战役之前的德国军队,已远不如战争发动之时的那般强大。

第五,德国极大的低估了苏联的抵抗意志和抵抗决心。战争初期,在苏联损失数百万军队之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从未想过放弃抵抗。尤其是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无论对斯大林有多少诟病,无论他做了多少人神共愤之事,有一点是公认的:斯大林的钢铁意志从来不容置疑。

因此,虽然战争初期苏联损失惨重,但是,斯大林快速调整政策,在坚决抵抗的同时,也提拔了一大批如朱可夫等优秀的将领,正是在斯大林、朱可夫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苏联挺过了最艰苦的战争初期,并最终在盟国的帮助之下反败为胜,覆灭了纳粹德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兰里岛战役经过 揭秘兰里岛之战鳄鱼真相

全文共 1905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洋战争,在1942年中途岛之战的胜利之后,太平洋的战局便发生了180度旋转。1945年的1月到2月,以英国为主的盟军部队在缅甸与日本展开了最后和决战。英国皇家装甲兵团第146团与英国皇家海军第三突击队,准备拿下缅甸海域的兰里岛。

兰里岛共有2300平方公里,属缅甸东部第一大岛。兰里岛靠近孟加拉湾,乃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盟军能拿下这座岛屿,便可以借此地修建机场,为盟军提供空中支援。可是兰里岛上驻扎着日军第54师团步兵121联队,日军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1945年2月,日军遭到盟军重火力压制,不得已,退守到兰里岛中央的红树林沼泽中。

1945年2月19日凌晨,英军突然发现,进入兰里岛沼泽内的1000多名日军士兵,遭到“食人鳄猛烈袭击”。

最终1000多名日军,只剩下20多人生还。幸存者神情恍惚,明显受过刺激和惊吓。

而这场变故,被人称之为“缅甸鳄鱼事件”,也叫做“兰里岛鳄鱼吃人事件”。

相信大家看到日军如此惨状,必定是拍手称快。只不过,真实历史中有“兰里岛鳄鱼伤人事件”这回事吗?

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下,这场事件的由来。

1962年,英国博物学家布鲁斯·斯坦利·赖特(Bruce Stanley Wright),发表了一本《近距离野生动物速写》。

这本书中明确写道:“1945年2月19日,兰里岛沼泽中,有1000多名日军士兵遭到鳄鱼突然袭击,日军的死状极其恐怖,吓坏了不少英军士兵。”

正是从1962年开始,“兰里岛鳄鱼吃人事件”不断被媒体炒作。

到了近几年,通过一些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还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有史以来,鳄鱼一次性致人死亡最大规模的事件。

比较遗憾的是,网络上没有任何关于布鲁斯·斯坦利·赖特的生卒年月,包括个人背景信息,《近距离野生动物速写》也并非官方发布的书籍。

然而,鳄鱼一次性夺取1000多人生命,无疑这是一场规模庞大的“袭击战”。而兰里岛中的那片沼泽林中,是否真有如此多的食人鳄鱼?

英国官方记录确实写了这么一句:“红树林沼泽有许多鳄鱼。”(crocodile-infested mangrove swamps)

但是“许多”鳄鱼,具体是多少条?是体型巨大的湾鳄,还是其他种类的鳄鱼?都没有详细记述。

仅凭这些模棱两可的信息,也是很难当成重要的佐证。

大家可以这么想,逃跑至沼泽中的日军士兵,身上不会携带重火力武器。但基本的38大盖,步枪、手榴弹等武器,应该是有所配备。

换句话来说,如果沼泽中真有鳄鱼袭击他们,日军应该可以迅速拿起武器进行反击。鳄鱼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但这种动物也并非金刚不坏之身。使用自动步枪或手榴弹,就能轻松将其消灭。

这么说的话,可能兰里岛沼泽中确实是有鳄鱼,趁乱袭击日军,也造成了小规模伤亡。但大概率不会像布鲁斯·斯坦利·赖特说的那样,一下子导致1000多人死亡。

或许有不少同学会认为:日军是遭到英军袭击,慌忙中逃窜至兰里岛沼泽中。沼泽里面环境极其恶劣,当夜幕降临之后,埋伏在水下鳄鱼群起而攻之,让日军措手不及,才会导致一次性死伤这么多人。

可是有一项资料是得到官方认可,1945年英军才开始进攻兰里岛。1942年底,日军就已经占领了缅甸及其附近海域,这其中就包括了兰里岛。

驻守兰里岛的日军第54师团步兵121联队,于该片岛屿上修建了一些简单的基建设施。

这些背景信息无一不在告诉后人,这1000多位日军,其实对兰里岛地形非常熟悉。如果不是对兰里岛的地形了若指掌,日军也不可能在遭受英军轰炸的时候,选择退到岛中央的沼泽内。

按照日军的想法,他们可以先撤到沼泽中,保存力量。等到英军因为不熟悉岛上地形而慌不择路时,便可以伺机进行反击。

那么日军撤退至沼泽之前,肯定对这片地形进行过先期侦查,确定沼泽内没有太多的食人鳄鱼后,才会将其当成安全基地。

不过,英国人并没有深入追击,依托空中与地面的强大火力网,死死压制住日军,没有留下反击机会。

而血腥味吸引了附近的鳄鱼,所以日军士兵的尸体才被鳄鱼蚕食。当然,也有部分受伤的日军遭到鳄鱼攻击,所以才有网上传的那样:树林中传出了巨大爬行动物的咀嚼声、人类的喊叫声、以及步枪开火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地狱的杂音。

就这样,到了天明,预感胜利无望的剩余日军,只能选择缴械投降。

近几年,随着“海淘”发展迅速,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主打鳄鱼皮商品。为提高商品销量,又划分出“暹罗鳄”、“兰里鳄”等鳄鱼品种。

可想而知,“兰里岛鳄鱼伤人事件”在这些商户嘴里,便成为增加噱头的筹码。后又经过各方媒体以及网上的渲染传播,才让许多人对这场鳄鱼伤人事件信以为真。

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删除了相关内容。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事件,希望大家不要信以为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津湖战役冰雕连故事简介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真实照片

全文共 203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长津湖战役也还是有很多很多这个故事可言的,这场战役是真的太过于惨烈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长津湖战役到底是怎么样的,详细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看看当时真实照片吧,一起来学习学习先辈们的英雄史!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故事简介

提起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抗战史,8年抗日战争可谓其中的代表,在这段时期内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涕的英雄人物,诸如东北抗联有“八女投江”、八路军有“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也有“刘老庄82勇士”,这些可歌可涕的英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最耀眼的明星;但英雄不止这些,还有另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同样涌现出了无数英雄,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就在1950年,以美国人主导的联合国军十余万人进驻朝鲜,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我中华儿郎纷纷报名参战,再次扛起了钢枪,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就这样,16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浩浩荡荡的奔赴战争最前沿;“长津湖战役”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战,更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里必须要着重说明一下当时的战场环境,“长津湖”海拔1000米至2000米,此处天气多变,11月在其他地方还没有真正入冬,但是这里却已是冰天雪地;当时由于战况紧急,我志愿军将士还没有入冬的棉衣,甚至大多数战士身上还穿着单衣,单裤。但是为了取得胜利,数万将士没有一句怨言,就算穿着单衣也跳进了齐腰深的雪中急行军;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此时的“长津湖”又下起了暴风雪,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40余度。

为了取得“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尽管志愿军战士身上穿着单衣,但还是包围了数万美海军陆战队,其中就包括陆战王牌“陆战1师”;在零下40多度的环境里设伏,冷到什么地步呢?志愿军老兵刘伯清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在雪地里埋伏了6天6也,有的战士双腿已冻僵坏死,有的战士耳朵、鼻子整个掉了下来,但他们却都没合眼休息一会,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睡着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再说不可一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的处境更惨,被我志愿军团团包围;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美军就好像发疯了的狗一样四处乱窜,仗着优势火力漫无目的的狂轰滥炸;据统计,当时美军轰炸机平均每天就有数百架次之多,地上还有横冲直撞的坦克、重炮等。在这些不利条件下,我志愿军战士尽管做出了重大牺牲,可仍旧将阵地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此战之惨烈可以说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提起的痛,其中尤以美“陆战第1师”这支王牌部队,更是对志愿军心有余悸了近七十年。

此时一支美军部队横冲直撞到此处,这是他们逃出包围圈的唯一机会;就在美军行进的时候,一名指挥官忽然大喊“Hold!”他发现远处的白雪中隐隐有耀眼的反光;当他拿出望远镜观察时,就见远处的闪光点好似人形,但却又好像结满了冰。此时美军指挥官不敢轻举妄动,等待了许久也不见对方有任何举动,这才派出几名侦察兵上前查看;当这些美军走近,展现在眼前的情景让他们的内心无比震撼。

就在雪地里横卧这129具冰雕,129杆枪都朝着敌人的方向;这些“冰雕”不是别人,正是我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就是死也保持着战斗姿势。这些敬爱的“志愿军“每个人身上都裹着一层厚厚的冰壳,但手中的钢枪却和战士融为了一体;美军想要拿走“冰雕”手里的枪,但是怎么用力也别想从“志愿军”手里抢走,最后甚至掰断其三根手指,这才勉强的把枪抽走。

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堪称陆战王牌,这支部队在二战中无一败绩,素以凶狠,残忍著称,甚至有“魔鬼一样的幽灵”之称;但是今天看到志愿军“冰雕”,这些往日嚣张跋扈的美军内心深处也受到了极大震撼,美军指挥官更是做出了脱帽致敬的举动。但战争并没有结束,就在美军“第1师”还未放下恐惧,继续前进后不久,第二支“冰雕连”出现了,不过这次却都是活的;虽然这些志愿军还都活着,但是他们却均已负伤,不是战伤,而是冻伤。

就见这些冲上来的志愿军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有的战士满脸冻伤,有的战士腿已冻伤坏死;可这些令人生畏的“志愿军”战士仍旧呐喊着端枪冲了上来,有的甚至是爬着冲锋,单腿跳着冲锋。或许不会动的“冰雕连”还没吓倒美军,但这些活的“冰雕连”却让他们吓破了胆;在他们的意识里,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些单衣战士,甚至独腿、独臂战士是如何撑过严寒的。更让美军想不到的是,这些已被冻伤战士们的战斗力都是哪来的;美军这次是真的“见鬼”了,吓得丢下武器四散溃逃。

一个连129名战士没有一个生火取暖,没有一个擅离战位,最终在风雪中成了整编制的“冰雕连”;这样的英雄更让敌人恐惧,而在这场战役中,整编制被冻死的“冰雕连”竟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他们是六连、五连、二连,六连和二连全体将士牺牲;值得庆幸的是,“五连”有一个通讯员和一个生病战士,当时并没有上前线,这两个人得以幸存,“冰雕连”的精神也得以继续传承。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真实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罗兰之歌是哪国的英雄史诗?解密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

全文共 2640 字

+ 加入清单

在公元8世纪后期,法兰克帝国的实力在查理曼大帝的治理下是蒸蒸日上,越来越强大。由于握有西欧地区的大部分优质耕地,又屡屡在外战中获得胜利,终于靠俘获罗马教廷的芳心而荣升为帝国。但在边境的许多边区,他们的实际统治并不稳固,被迫容忍许多有二心的潜伏者。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罗兰之歌》插图

这些潜藏的矛盾,最终在公元778年的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中迸发。成为查理曼辉煌军事生涯中的最大污点,却也为后来流行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史诗《罗兰之歌》,创造了最好的现成素材。

法兰克王国的向南征服 始于罗马帝国崩溃前后

事实上,法兰克人在西南边区的矛盾,早在罗马帝国后期就已产生。在顺利控制今天的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后,他们就不可避免的与坐稳南方的西哥特势力产生矛盾。虽然在关键性的武耶之战中获胜,却没法迅速建立起垂直管理模式。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偌大的法国南部,都由本地人支持的罗马化贵族继续统治。若非有来自伊比利亚的穆斯林势力帮忙夹攻,法兰克王国的向南扩张经常就可能变得非常缓慢。

查理曼的父亲丕平 靠篡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等到查理曼的父亲丕平当政,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对法国南部的彻底征服。由于这位贵族子弟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所以很自然的容易倾向于对罗马教廷示好。通过对北意大利的伦巴第人发动战争,为处在困苦中的教皇争取到小块领地,反过来也让自己的幕府同教会形成战略同盟。最后,将早已是傀儡的前朝国王掀翻,建立起赫赫有名的加洛林王朝。而急需军事力量保护的教会,也经常派传教士随法兰克军队移动。每当有新的区域被战略,就在传播宗教的同时,充当帝国的文官团体。

开始骑士化改革后的法兰克军队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包括阿基坦在内的法国西南地区就损失惨重。其中既有早年就留下的罗马化贵族,也包括了更加桀骜不驯的巴斯克山民。在个别中心城镇的军民拼死抵抗之外,还有更多部落成员还会追随自己的首领去山里打游击。恰逢当时的法兰克军队,又在缓慢的推进骑士化改革,造成兵力规模上的锐减。所以对去了又来的山民是疲于应付。最后只能诉诸于军事恐怖主义,将许多城镇、葡萄园和农田摧毁,只留下小块教会的地产进行区域改造。这才迫使地方贵族停止对抗,心有不甘的向法兰克君主称臣。

率军进入意大利的查理曼

公元771年,查理曼在自己的兄弟猝死后,成为无可争议的法兰克统治者。但在他执政的初期,将主要的战略方向对准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从而忽略了稳固阿基坦统治。直到自己被教会加冕为“罗马皇帝”,才将目光重新转回南方。在收到几个西班牙北部的阿拉伯首领求援后,他决心对穆斯林控制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动征服,并率领大军越过了高耸的比利牛斯山脉。

四处扩张的法兰克帝国

然而,法兰克军队在西班牙的战事也并不如预料的那般顺利。尽管有远在东方的阿巴斯哈里发承诺结盟,也获得了巴塞罗那地方长官的的臣服,还是在边上的萨拉戈萨遭遇顽强抵抗。在随后的围攻战中,尚缺乏相关经验的法兰克人,根本无力在技术上与更加数量的穆斯林抗衡。最后就只能在对方缴纳赎金的情况下,决心尽快撤回本土休整。但在他们能够回到故乡前,还必须通过地形极其复杂的比利牛斯山脉。所以,查理曼很有先见之明的下达了预防措施,故意将撤退线路安排到西部边界。随后命令部下先行拆除巴斯克首府潘普洛纳的城墙。但此举不仅没能将隐患消除,还直接引发剧烈的反弹效应。

位于比利牛斯山脉西端的 龙塞斯瓦耶斯隘口

为了报复法兰克人的暴行,至少有近万人的巴斯克武装被迅速集结起来。住在他们北面的加斯科涅领主,同样是抵抗到最后才投降的顽固派,自然会偷偷摸摸的给予相当援助。虽然没法同强敌在开阔地形上对抗,却可以通过对地形的熟悉,展开迅猛而难以被招架的伏击。尤其当查理曼将大部分远征军都训练为骑兵后,他们在山地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实则是不升反降。

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的双方布局图

当年8月15日,顶着罗马皇权桂冠的法兰克君主,首先率主力部队离开巴斯克地区。他们选择最近的龙塞斯瓦耶斯隘口,以最快速度跑回阿基坦境内。但大堆辎重和战利品却无法高速移动,只能由动作迟缓的车队慢慢运送。为了保证这些重要财物安全,查理曼派出不少精锐骑士负责押运,并指派包括罗兰在内的多位精英贵族负责指挥。不幸的是,早就蓄势待发的巴斯克伏击者,也将这些辎重设置为下手对象。所以让查理曼与法兰克主力军先行走远,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围歼。

巴斯克人的伏击 让法兰克辎重队猝不及防

到了傍晚,由罗兰负责的辎重营终于开始通过隘口。除车队前后两头的骑士分队,大部分人都限于空间狭窄,不得不以单纵队的形式居于车辆左右。原本就只有3000人的队伍,也因此被削弱的兵力更为稀薄。加之山谷内实在不适合策马奔驰,让骑士们的许多优势都无法被发挥出来。

狭窄的山谷地形 让法兰克骑士无法从容应战

看准时机的巴斯克人,便义无反顾的从两侧密林中杀出,瞬间就让法兰克对手陷入混乱。由于有若长的车队存在,罗兰的大部分手下都被人为的分隔在一小块区域内。他们不仅无法支援其他位置上的同伴,也不可能在力不从心时撤退,只能在原地迎接数量众多的愤怒山民。后者除了有弓箭手和少量装备较好的贵族武士,大部分人都用两支轻型投矛为主要武器。在击杀胯下坐骑或骑士本人后,又会用匕首发起小队围攻,根本不给对方以多余的抗争机会。加之伏击者又提前在前面的道路上部署障碍物和更多部队,使得辎重营根本无法向逐渐远去的主力求援。

罗兰本人也没能在伏击圈中幸免

虽然法兰克骑士都有严格的步战训练,却还是架不住这样凶残的快速进攻。能给他们提供支援的力量,仅仅是负责车队运转本身的征召附庸。但这些人大部分只是用弓箭的布衣,比之骑士老爷们更难以抗衡近距离搏杀。因此,包括罗兰在内的大分部贵族,就只能凭自己的一身武艺做最后抗争。积怨已久的巴斯克山民,也根本不准备留下活口,最后将3000人的辎重营全部斩杀。

愤怒的巴斯克人 将整支法兰克辎重队都屠杀殆尽

查理曼在事后才意识到自己遭遇惨败。但考虑到大军已在西班牙战场上多有损耗,便只能暂时阁下所有的报复计划。在之后的西南战略中,他将更多的利用地域矛盾和文治手段,对比利牛斯山脉的两头实施彻底教化。

中世纪的《罗兰之歌》手抄本原件

至于那些在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中殒命的贵族,也被他当做宣扬尽忠精神的诗歌题材。大量的吟游诗人,开始在各地不断传唱《罗兰之歌》,最终在数百年后发展为书面文学。只不过到那个时候,巴斯克人因皈依基督教而不适于充当反面角色。因此,罗兰的英勇过去就被改造为对西班牙穆斯林的殉道事迹,并成为最知名的中世纪骑士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5年8月-10月

地址:长治市襄垣县城东大街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侵入长治及周边县城,引发了著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8月底至10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在此布置率领我军晋冀豫军区部队在上党战役中歼灭阎锡山军队三万余人,收复了长治及周边县城。

晋冀豫军区布置上党战役会议旧址现为二进院落,由一进院东西下厢房、一进院东西上厢房、过殿和二进院东西厢房、正楼等组成。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维斯比战役是怎样的?雇佣军暴打民兵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维斯比位于波罗的海哥得兰岛的西部,是整个哥得兰岛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波罗的海的商业贸易中心,所以这个位置在中世纪的时候便成为了著名商会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镇。维斯比有着大量来自北欧各地的商人,而哥得兰岛的其他部分属于瑞典王国。当地的农民和城镇市民经常会时不时的爆发一些冲突,因此维斯比城加强了城防,防止那些农民的掠夺。而这岛上极其不团结的气氛却让那些觊觎财富的侵略者有机可乘。

野心勃勃的丹麦国王瓦尔玛德·阿道戴刚刚统一了丹麦之后,准备扩张自己的势力,想要虐夺更多财富。而当时维斯比的大量财富就是这位丹麦国王的首要目标了。为了虐夺维斯比,瓦尔玛德雇佣了2000多名装备极其精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雇佣兵,组成了一支在当时规模不算差劲的劫掠军。1361年7月22日,瓦尔玛德带领着劫掠军在维斯比以南的40公里位置登陆了,开始向着维斯比城进发。

不过当时哥得兰岛上的人早就已经收到了瑞典国王的警告。在哥得兰岛上小地主的领导下,哥得兰人破坏了一部分必经桥梁,而丹麦的劫掠军只能选择绕路而行。就在途径迈斯特比附近的一条小溪的时候,大约有1500民的哥得兰民兵伏击了丹麦劫掠军,意图是想要阻止丹麦人的前进步伐。民兵本来想着是借助溪流附近的沼泽地来困住丹麦劫掠军的,但是无奈当时正值夏季,天气十分炎热,沼泽地都干涸了。经验丰富的雇佣兵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经验优势成功的低档并且反杀了伏兵,造成了数百民兵的死亡。

丹麦的劫掠军一路粉碎哥得兰人的抵抗,于7月27日兵临维斯比城下。虽说昔日维斯比城内的人与哥得兰的农民矛盾四起,但是毕竟都是在一个岛上生活的人,现在有外敌入侵,必须一致对外。在一些瑞典贵族的动员下,哥得兰人组织了一支大约2000人的民兵团前往支援维斯比城。在丹麦劫掠军刚刚抵达维斯比城下的时候,民兵团就背对着城门对丹麦劫掠军展开突袭。通过考古学家对当年战场上的遗骸来看,这些民兵当中有3分之1的人不是年龄过大,就是年龄过小,甚至还存在残疾人。

面对从头装备到脚的板甲衣和一体猪面盔的雇佣兵以及骑士,仅仅只有少部分小地主装备铁甲的哥得兰民兵团是根本没有胜算的。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劫掠军就已经射出了大量的箭矢,已经给民兵造成了严重的伤亡。最后再拍上经验丰富的步兵,一路推进,民兵团遭到疯狂屠杀。战斗仅仅只持续了2个小时,大约有1500-1800民兵被杀,剩下的人四散逃窜。而丹麦这劫掠军边死伤推测大约在100-300人之间。

或许有小伙伴们就会问了,民兵团为何不进城防守呢?原因是维斯比的市民们太过于的自私,没有大局观。他们的想法是让民兵上去消耗劫掠军的人数,就算是打输了,也相信劫掠军也会损失严重,自己再上去收割即可。这样即削弱了哥得兰农民,又击溃了丹麦劫掠军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城门。然而事实上,民兵遇见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雇佣军完全不堪一击,雇佣军根本就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攻城的实力依然存在。

维斯比的商人以城镇市民在城墙上目睹了城下的大屠杀,一个个全部都吓傻了,既没开门,也没有出城支援。之后经过了几天的围城,这些商人为了避免自己的财富再受到更大的损失,这些商人与市民觉得筹集大量的赎金交给丹麦国王。但是丹麦人想要的哪仅仅只是这些?他们后来还是进程洗劫了教堂与修道院,最终还是满载而归回到了丹麦。时至今日,我们今天还能看待维斯比城下出土的战死民兵的骨骸,这些骨骸上还带着各种各样的刀伤,足以想象到当时的屠杀有多么的血腥可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卢基战役经过 为何成为教科书式的攻防经典

全文共 4835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大陆就再也没有能够出现能一统大陆的存在,因为在欧洲的东部永远都有一个难以战胜的俄国巨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苏联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战争,苏联先败后胜,最后将纳粹德国灭亡。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绝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被称作二战转折点,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由此走向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末的伏尔加河畔,几乎与此同时,苏德也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也爆发了一场战役——大卢基战役。这场战役是苏联“火星行动”的一部分,其规模比不上斯大林格勒,但是却被誉为“北方的斯大林格勒”。

大卢基是个3万人的小城,德国占据此地后,部署的守军只有7000人,外围则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着。苏德战场上这样的战役为数不少,但大卢基却备受关注,军事学家将它与斯大林格勒相媲美,更被美国人誉为战争史上的攻防教科书

那么,苏德双方为何要投入十几万人围绕这个小城厮杀?大卢基战役的地位又为什么如此独特呢?

1、苏联的大招:冬季攻势

自古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争有两大制胜法宝:坚壁清野以及冬季攻势。1941年夏,纳粹德国用巴巴罗萨行动撕开了苏联的国土,德军仅用半年时间就占领了苏联富庶的西部。但苏联人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消耗德军,严酷的寒冬更让德军苦不堪言。

1941年冬,纳粹企图攻下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被苏联粉碎,德军虽然战斗力凶悍,但是后勤补给已经到了极限,大军寸步难行。而苏联人显然更适应寒冷,苏军滑雪部队在丘陵和平原上来去如风,轻型装甲车也能轻松度过结冰的湖面和沼泽,出现在德军意想不到的地方。

苏德战争在1942年陷入僵持,1942年末,苏联发起“火星行动”,加里宁方面军在冬天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进行打击,以防止中央集团军群南下支援斯大林格勒。苏军的突破点在铁路城市大卢基,第3突击集团军奉命攻占这座处于德军控制的小城。

大卢基位于洛瓦季河上,是通往莫斯科的重要车站,它背靠铁路枢纽“新索科利尼基”,东连莫斯科,北达列宁格勒,南望斯大林格勒。德军占领着新索科利尼基,并从这里的铁路线轻松支援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

1941年8月,大卢基被德军占领,苏联人不肯放弃这个铁路城市,立即组织反扑,但是被德国第11装甲师击溃。德军在城内修筑大量水泥工事,加固和改造建筑物,挖掘壕沟,囤积物资,将这里变成一个军事据点。苏联第3突击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击大卢基,大卢基城及其周围有9个师,大多是二线部队,而城内的守军仅5000多人。

2、寸土不让的残酷围城

大卢基城内碉堡密布,城市西部还有一座古堡,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德军把古堡作为指挥核心和战地医院,用外围的碉堡层层阻击苏军。1942年11月底,苏军开始进攻大卢基及其周围的德军,苏联空军轰炸了这个小城,让大部分还完好的建筑物成为废墟。因为此时勒热夫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都如火如荼,中央集团军群疲于应付,难以抽出主力支援这里。苏军在大卢基外围击溃了德国第3山地师,并于11月24日包围了大卢基城。

11月25日,大卢基围城战开始。

苏军围城部队以步兵为主,主力是苏军的精锐“近卫师”,第21、第9、第46近卫师和爱沙尼亚师担任主攻。这些部队缺少重武器,指挥官也缺乏经验,只凭一腔热血就冲了上去。11月25日苏军猛攻大卢基,苏军想以人海战术一鼓作气荡平大卢基,但是近卫步兵师在密集的碉堡火力下伤亡惨重。德军卫戍部队,第83步兵师227步兵团集结城内所有有生力量守城,让大卢基变成“绞肉机”。

227步兵团把城内的德军全部集中,凡是能拿枪的都送到前线。从苏军发起勒热夫战役开始,大卢基城囤聚了不少败退的残兵,铁道部队、空军观察营、高射炮营统统被送去前线。这些部队严格来说不算一线战斗序列,但此时德国人别无选择,城内最终总共得到7000名战士。而前两天的战事基本是屠杀,苏军带着炸药包冲锋,工兵爆破工事,德军在苏军打光子弹后进行反冲锋夺回据点。

11月28日,大卢基城的铁路和电话线被切断,城内只能用无线电和外界联系,227团申请从城内突围,但是被上级拒绝了。227团被拒绝的原因非常可笑,不许他们突围并不是出于战术目的,而是因为纳粹核心下令:“东线部队必须寸土不让!”

上级命令大卢基守军死守城市,直到德军增援部队前来解围。11月30日,包围大卢基的苏军部队被彻底打残,尤其是被当作炮灰的爱沙尼亚师死伤惨重。这支部队军心动摇,几百个爱沙尼亚志愿兵临阵倒戈加入德军,被德军编入部队。

随着苏军沿着铁路线进军,包围网被封死,大卢基守军失去了最好的突围机会。守军和数倍于己的敌人大战一周,大卢基城内的弹药和药品告急,德军屡次向外求援,最后惊动了纳粹高层。毕竟大卢基是新索科利尼基的要害,这里的存亡关系北方列宁格勒和南方斯大林格勒的战况。

纳粹核心命令大卢基附近的精锐伞兵部队前去解围,但是被空军元帅戈林拒绝了,理由是伞兵们太宝贵,不能随便牺牲。

另一边的苏军用车轮战攻城,大卢基的给养告急,德军并不是不想去支援,而是有两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第一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消耗了几乎所有的补给和生力军,没剩下多少物资和军队照顾到大卢基;其次,因为大卢基被围得水泄不通,德军只能用空投的方式补给物资,空投物资重量有限,而且容易遭到苏军高射炮的打击,空军伤亡很大。

3、与斯大林格勒一样的悲惨结局

德国空军用轰炸机对大卢基进行物资空投,苏军的高射炮让德国空军吃尽苦头,80多架德国飞机坠毁在大卢基附近。12月,德军第8装甲师坐着火车前来支援,这支部队来自列宁格勒,本要南下去斯大林格勒,但是苏军从中间截断铁路,他们只能加入铁路线周围的战斗。

不幸的是,坐火车来的第8装甲师已经被打残,大部分坦克被毁。如果这支部队是齐装满员的装甲师,大卢基可能迎来救星,但第8装甲师的坦克难以完成突围,被苏军阻挡在包围圈外。

整个12月,大卢基内的守军每天都在增加伤亡,火炮全部被毁,被击毁的坦克只能当做路障。而苏军则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补充,这种车轮战让守军的心里很绝望。指挥官萨斯在电报中称:“我军士气依然高昂,但是伤亡也很巨大,我们的补给不多,伤员只能保证温饱,但是得不到治疗。”

纳粹核心对守军只有口头的鼓励,称他们“如钢铁般坚强”,守军的回复很凄凉:“大卢基将坚持到最后一人!”因为苏军的高射炮越来越多,大型运输机伤亡惨重,空军改用斯图卡轰炸机进行精准补给,但是补给量大大减少。此时,所有能动弹的士兵都去了前线,德军让俘虏的爱沙尼亚人当护士照顾伤员,这些伤员没有药品,爱沙尼亚人无可奈何,只能用德国人听不懂的语言为他们一遍遍读圣经。

苏军的在大卢基及其附近部署了十几万人,他们的目标是后方的新索科利尼基。苏军的突击炮、榴弹炮、火箭炮从后方开来,但因为大卢基扼守了前往新索科利尼基的通道,重型武器难以抵达前线,德军最后守住了这个铁路枢纽。

第3突击集团军下定决心,一定要啃掉大卢基这个石头。苏军用坦克开路,一个个拔除碉堡。地雷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有了重火力支援的苏军还是步步为营,德国守军不断后退,只剩下部分堡垒。

1943年1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维勒中将亲自组织对大卢基的救援。大卢基已经被苏军从中间分隔,东西城区各自为战。维勒中将申请党卫军和空军精锐的伞兵支援,空军派了一个伞兵营参战,而德军的骄傲“勃兰登堡特种部队”也有一个营加入战斗。

1943年1月9日,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开到了前线,前来解围的第5山地猎兵营全部装甲车在一小时里报销,解围部队伤亡数千人。1月14日,解围部队总伤亡接近1万人,士气很低落。

好在勃兰登堡特种部队乘坐突击炮和缴获的T34坦克突入大卢基,空军的一个伞兵营也打通了西南的一条通道。但这已经是德军的极限,苏军马上用几倍的人前来封堵缺口,最终只有200名德军趁着夜色从大卢基西南跟着伞兵突围出来。

1月15日,救援行动宣布失败,进攻的德军受到阻击,被迫转攻为守。1月16日凌晨,苏军杀到了城堡处,德军只剩下两个碉堡。227团指挥官萨斯发电:“我们不会突围,因为城堡有2000名伤兵,我们不能留下他们,请增援我们。”1月16日早上8点,大卢基发来萨斯最后的电报:“请向我们开炮!”

1月16日,苏军终于夺下了大卢基,城内守军7000多人只有200人突围而出,其余大部分战死。

4、陆战攻防教科书

德军最后失败,但在1942年的那个冬天,他们已竭尽了全力。

纳粹宣传部长曾说:“我们东线的士兵都自认比苏联人优秀,我也相信事实如此,但是德国依然在败退。”德国输给了补给、严寒,以及僵化的训令指挥,而东线的德国士兵则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

大卢基守军是值得尊敬的,7000德军防御几倍于自己的苏军,在面对空袭和炮火覆盖的情况下,固守一座孤城长达两个月。德军指挥官萨斯弹尽粮绝也不投降,与伤兵共存亡,那句“请向我们开炮”,今天读起来依然让人动容。

此战德国守军全军覆没,加上铁路沿线的战斗,德军总共伤亡在5万上下,数百辆载具被击毁,80多架宝贵的轰炸机和运输机被击落。而苏军更凄惨,伤亡10万人以上,损失60多架飞机,600多辆坦克和汽车。德军失去大卢基,让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主动撤出勒热夫,改变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战局。

此战苏军堪称惨胜,但德军也在此战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苏德双方在半个世纪前的这场血战,对今天的战场依然有参考意义。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人在50年代总结二战经典防御战,大卢基之战名列前茅,被封为“现代战争攻防教科书”。

首先,大卢基城本身就是天然的围城战场样本。这是一座河流穿城而过的小城,扼守铁路线要害,有大量水泥工事。尤其是城里有一座易守难攻的古堡要塞,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直接缩小照搬过来,就能当军事演习场。

大卢基城的守军和敌军比例保持在1:5左右,这夸张的比例让德军突围和解围都困难重重。在战役开始前两天,德军最大的错误就是错过了守军突围的最好时间点,让大卢基陷入苦战。美国人总结:在围城战中,双方都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德国人因为听从纳粹核心“寸土不让”的命令,错失了撤退良机,这是大卢基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次,德军在解围的过程中的表现更是不堪入目,空军和陆军不愿意配合,解围军队缺乏装甲力量,战斗力差。众所周知,被誉为“绿色魔鬼”的德国伞兵是二战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要是大卢基附近的伞兵师能来解围,可能7000守军的命运就会大不相同。

接着中央集团军群因为兵力不够,只能组织一些败退的部队和二线部队去解围,这些部队在前线出现了巨大的伤亡,却没能逆转战局。最后精锐的特种部队和伞兵参战,但是守军已经被打残,无法策应突围,造成全军覆没的结局。

德国在大卢基城的表现,只有守城军队和最后解围的猎兵营、伞兵营、勃兰登堡特种部队表现突出。其余的部队缺乏战斗力,白白浪费了解围的时机。空军和陆军的不配合,将领的指挥僵化,都是大卢基之战的教训。

而苏军作为攻城方,在大卢基之战中也有得有失。美国人总结:“苏军的战术体现了卫国战争的残酷。”

在大卢基于11月底被包围后,苏军没有先让空军轰炸,或者等重炮来到前线,就马上让一些纯步兵攻城,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苏军一味进攻德国人的水泥工事和建筑物,这种啃硬骨头的战术并不是明智之举。第3突击集团军数个师在开战前三天被打光,而爱沙尼亚支援兵团甚至因为伤亡过大产生厌战情绪,几百人临阵投向德军。

苏联部队都是后方刚培训的新兵,打光了就再去补给,这种战法是卫国战争时期的无奈之举。苏联军队伤亡率极高,战法残酷,但是也让指挥官的经验快速提升。

在苏军完成合围后,饱和轰炸和炮击起到了杀伤生力军的作用,也从心理上给守军造成很大压力。苏军在围城后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围点打援”,不再死磕水泥工事,而是以杀伤德军有生力量为主,击溃增援,削弱守军力量。

最后,德军突围而出的仅有200人,而且全部是在夜晚跟着伞兵逃出来的,其余的部队因为失去联系而全军覆没。这一点体现了现代战争里通信的重要性,东西半城互相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让解围行动雪上加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切尔卡瑟战役是怎样的?切尔卡瑟战役有多惨烈?

全文共 1890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2年的夏季以来,南部地区一直是苏德战场上的焦点,双方最大最精锐的主力集团军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厮杀。1944年初,苏联的两个方面军卡涅夫突出部的德军形成了夹击之势,把握着战场主动权。苏联军队不顾冬春泥泞的地形,决定要拔除这枚钢钉。

1月28日,以苏联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为首的精锐部队完成了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史称“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两个军近6万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装甲师是著名党卫军“维京师”。

卡涅夫突出部宽130千米,面积大约10000平方千米,苏军计划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该突出部北面,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从南面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德军。为此苏军集结总兵力约15万人,对两登陆场间卡涅夫突出部德军形成合击之势,为了取得向南布格河自由行动的权利,苏军决心拔除这个突出部。

从军事上讲,德军应该放弃这个突出部,拉平战线较为有利,但希特勒却不答应那么做,他认为这个突出部在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甚至还幻想以此为跳板对苏军发起反击,由于其固执己见,曼施坦因只能下令德军不得后撤,务必死守切尔卡瑟突出部。

时值冬春,雨雪不断,道路泥泞不堪,不适合大部队作战,可苏联人却偏偏选定这个时候进攻,在他们看来,恶劣的气候恰恰是攻击突然性的保证。苏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对这时的德国统帅部来说,固守东线是最重要的任务,面对卡涅夫的危险形势,无论是陆军参谋部还是在南翼作战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都有所认识,但一方面由于希特勒坚持保住这个突出部,另一方面德国人也没料到苏联人会在解冻季节动手,因此德军几乎没有采取防御措施。

当希特勒得知德军被围时,他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他严令切尔卡瑟的德军固守待援,同时命令曼施坦因组织精锐装甲部队解围,歼灭围困切尔卡瑟的苏军,解围的任务交给胡贝中将的第三装甲军团下属的第1、16、17装甲师和武装党卫军“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决心集结兵力,在解围的同时重创苏军,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时手中握有的实力。自2月10日至2月15日,10余万德军与更多的苏军殊死血战,解围的德军部队连续突击,但在各个方面均占有优势的苏军面前损失惨重,再也不能继续前进,只能靠被围德军自己的的力量突围了(为了拯救被困的同胞,“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该师奉命休整时,全师只剩下3辆坦克和4门突击炮)。

包围圈内外的德军仅距离不到10千米,但是这最后几千米的路程,对突围业已精疲力竭的德国军人而言,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已经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

风雪交加、连夜血战中的德军心情异常沉重,心情极为沮丧的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施特黙尔曼将军最后决定把突围的时间定于16日晚上,因为那时地面冰冻,比较有利于行军,同时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隐蔽自己的行动。当晚,下起了暴风雪,能见度仅10~20米,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火炮、辎重,含泪放弃了2000余名重伤员。施特黙尔曼将军布置好突围步骤后,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

包围圈内德军以“维京”师为先头,在坦克掩护下企图悄悄突围,但很快被苏军发现,在照明弹照射下,苏军坦克和夜航轰炸机向德军纵队猛烈开火,暴风雪之夜突起腥风血雨。德军车辆在炮火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大批的士兵和战马被苏军坦克碾成肉饼,紧随其后的苏军骑兵又冲上来对德军猛砍猛杀,甚至连投降德军举起的双手也被劈掉。当幸存德军密密麻麻地拥到苏军阵地前,又被机枪成排扫倒。

被围德军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3.5万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

尽管德军后卫部队殊死抵抗,傍晚时苏军最后一次封闭了包围圈,让德军高层感到安慰的是,这场战役没有成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被围的近6万德军官兵中,最后有4万人脱险。战斗结束了,沿着德军突围的路径,德国人尸横遍野。

苏军统帅科涅夫大将来到战场,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惊。他在战后回忆叙述道:“我在战争中见过数不清的血腥场面,但很少见过在如此小的区域里有那么多德国人尸体。”

苏军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高地上发现了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施特黙尔曼将军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支步枪,他的制服血迹斑斑,他的身旁,横七竖八躺着维京师后卫营——担任阻击任务的这支小部队,以全部阵亡的代价,换来了大量被围德军的生还。

苏联人黙然良久,施 特黙尔曼将军的勇敢赢得了对手的尊敬,苏军科涅夫大将下令以全副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揭秘克里米亚战役到底神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293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克里米亚战役就不得不说曼施坦因这个人,因为克里米亚战役有今天的名气也是因为有曼施坦因的神操作造成的,那么有的人要问,这场战役到底有什么给力的地方呢?为什么会被称作是神战役呢?到底神在什么地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克里米亚对于曼施坦因来说,是一个福地,因为他凭借占领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最终在1942年7月1日晋升为元帅。让我们回顾一下将近300天的作战

空中俯瞰塞瓦斯托波尔

1941年9月24日,德军第11集团军(辖有7个步兵师)和罗马尼亚1个步兵军(2个旅)开始向克里木半岛的北部通路彼列科普地峡展开进攻。9月26日,德军宣布占领彼列科普,还俘获了1万名俘虏,112辆坦克和135门火炮。

10月20日德军第11集团军突破苏军伊顺阵地,直逼黑海舰队主基地塞瓦斯托波尔。10月30日,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打响。苏军守军共有5.2万人,装备火炮170门、飞机100架,将整个防区分为东南扇形区(即第一区,由步兵383团防守)、东部扇形区(即第二区,由步兵第172师2个团防守)、东北扇形区(即第三区,由夏伯阳步兵第25师与海军步兵第7旅防守)和北部扇形区(即第四区,由步兵第95师和海军步兵第8旅防守),协助作战的海军有海岸炮45-105门、高炮194门。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示意图

此时苏军在刻赤半岛的保卫战一败再败:11月1日,德军第30步兵军占领辛菲罗波尔;4日,第42步兵军占领费奥多西亚,迫使苏军第51集团军和滨海集团军分别退守到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16日,第42步兵军占领刻赤,此时整个克里木半岛只有塞瓦斯托波尔还在苏军手中,德军宣布俘虏10万人以上且缴获火炮700门和坦克160辆。苏军自身统计从10月18日-11月16日损失63860人(纯减员48438人),另外第51集团军纯减41653人。

11月11日,德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出动4个步兵师和1个加强摩步旅,在坦克150辆、飞机300架掩护下,主攻方向是第一扇形区的巴拉克拉瓦一线,但未得手。16日,由于第51集团军刻赤的丢失,德军进攻兵力又得到增强,调来了第170步兵师。德军的第一次进攻维持了大概10天,只是在北面的杜万科伊楔入苏军防御纵深3-4公里,德军个别师的减员达到60%。

德军轰炸机准备出动

12月17日,德军发动了第二轮进攻,第11集团军得到了第24、73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第1、4山地步兵旅的加强,有坦克150辆、飞机300架以及一些超重炮连担任掩护。德军出动第23、24、132步兵师与2个罗马尼亚步兵旅对第三和第四扇形区接合部实施主要突击,另各出动1个步兵师进攻第一和第二扇形区。

在主要突击方向,德军集中重兵进攻苏军海军步兵第8旅、步兵第95师步兵第241团与夏伯阳步兵第25师步兵第287团。苏军虽然英勇抵抗,但因为寡不敌众只能被迫撤退。之后苏军出动预备队骑兵第40师和步兵第388师投入战斗,依然没有扭转局面。20日,苏军在主要防御地区的步兵第25、95、388师以及海军步兵第8旅均损失惨重,被迫后撤。苏军随后出动舰队运来援军3.4万人。

为了扭转局势,苏军在1941年12月26日实施战争以来最大一次规模的登陆战:刻赤-费奥多西亚战役,战役目的是支援被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消除德军入侵库班河和高加索的威胁,并为尔后收复克里木半岛和乌克兰南部创造条件。

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

苏军投入登陆兵力41930人(装备坦克43辆、火炮454门、汽车与牵引车348辆、马匹

1802匹),参战舰船259艘(其中黑海舰队巡洋舰2艘、驱逐舰6艘、炮舰3艘、扫雷舰5艘、护卫艇24艘、辅助船2艘、运输船14艘;亚速海区舰队炮舰3艘、扫雷舰5艘、鱼雷艇20艘、护卫艇8艘、扫雷艇2艘、运输船3艘、其他上陆工具162艘),飞机661架(舰队航空兵飞机161架)。

当时德军在半岛守军有第11集团军的步兵第46师、1个罗马尼亚骑兵旅等,加上1月初加强的步兵第73师,总兵力约2.5万人,装备坦克118辆,可得到400架飞机的航空支援。防御重点是刻赤港,半岛东南的奥普克角和科甫塔克尔为次要防御方向;费奥多西亚港有1个师,但未设置抗登陆工事障碍。

巡洋舰红色克里木号

到1942年1月2日,苏军肃清了刻赤半岛德军,而德军第46、47步兵师和罗马尼亚山地步兵师集中在费奥多西亚以西,迫使德军不得不从塞瓦斯托波尔抽调第132和170步兵师前来增援。这样就牵制了德军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一部分兵力,从而消除了德军经塔曼半岛入侵高加索的可能。苏军在一周作战中参战部队损失达41935人,损失坦克35辆、火炮133门、飞机39架、轻武器1.12万件,2艘巡洋舰被炸伤。

1月15日,苏军尚未做好进攻准备,而德军第11集团军却在2个步兵师加强下,展开反攻,伺机再次夺取费奥多西亚,苏军克里木方面军形势急剧恶化。1月18日费奥多西亚再次失守,苏军被迫后撤。

战壕中的曼施坦因

2-4月,苏军克里木方面军多次向刻赤半岛北部发起进攻,但损失重大,没有结果,消耗了进攻能力们只能完全转入防御。

5月8日,德军发起对刻赤的攻势(德军代号“鸨”Bustard行动),苏军第44集团军当天就被突破5公里宽纵深8公里的地段。5月11日,德军已经合围了第47和51集团军的部分部队。苏军在抵抗8天后于5月16日刻赤失守,苏军尽管有优势兵力(笔者注:克里木方面军当时共有24.98万人,装备火炮3577门、坦克347辆、飞机400架;当面德军约20万人,装备火炮2472门、坦克180辆、飞机近400架)却不堪一击,仅坚持一周,损失高达176566人。德军宣布俘敌169198人,击毁和缴获坦克284辆、火炮1397门、飞机323架;而凑数的罗马尼亚第7军与第8骑兵师也宣称俘敌30800人,仅损失988人。

苏军被炸毁的海岸炮阵地

1942年6月7日,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发动了第三次攻势(代号StÖrfang“捕鲟行动”)。苏军此时拥有10.7万人,装备火炮606门、迫击炮2000门、坦克38辆、飞机109架(可作战仅53架);认为当面敌军有20.4万人,装备火炮670门、反坦克炮655门、迫击炮720门、坦克450辆、飞机600架。进攻之前,5月20日-6月7日,德军进行了长达18天的炮兵与航空兵火力准备,平均每天投弹近6000枚,特别是6月2日-6月7日,德军共发射炮弹1.3万多发,投弹5.8万枚。

经过半个月激战,最终塞瓦斯托波尔在7月1日失守。在整个保卫战中,苏军损失200481人(纯减员156880人);舰队为此损失了1艘巡洋舰、1艘驱逐领舰、8艘驱逐舰和10艘潜艇;仅在6月份,舰队就损失了驱逐领舰1艘、驱逐舰3艘、潜艇4艘,使得舰队元气大伤。而德罗军的损失是35559人-其中罗军8454人(笔者注:按照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有学者判断德军实际损失6.6万左右,而罗军损失约0.9万人)。

苏军被缴获的武器

综上所述,曼施坦因仅凭1个集团军就击败苏军1个方面军(克里木方面军)和1个集群(滨海集群,相当于集团军),属于以少胜多,而苏军确实打得很糟糕,曾经有过有利局势却不会利用,所以失败在所难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二战亚琛战役有多血腥?揭秘二战亚琛战役经过

全文共 3217 字

+ 加入清单

1944年8月21日,法莱兹保卫战结束,德军损失惨重,不得不被迫撤出法国。而此时的德军已经没有1940年昔日的风光了,德军本土也将成为盟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与之相对的,美军则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计划一举攻入德国境内,从而尽快的结束欧洲的战事。此刻,双方的焦点就都集中在了德国境内的一座边境小城——亚琛,而一场残酷的城市攻防战,也将就此展开一、目标,亚琛

此时的战线有一种非常诡异的平衡,德军实力不足只能死守他们的齐格菲防线,而盟军方面其实也是暂停了之前那种高速的攻势。美军停下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可怕的后勤问题让他们暂时难以进攻,毕竟现在有太多的物资堆积在后方的港口,不能及时运到前线部队的手中。德军方面则苦恼于兵力不足,虽然纸面上有74个师,但实际只能算是25个满编师的战斗力。也因为这些原因,双方暂时都进入了一种诡异的对峙之中。

此时美军筹划着一次空中战役,也就是市场花园行动。因为这是一次必败的行动,所以这里就不做更多描述。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美军进行着市场花园行动,可也没放弃从另一方向进攻德国本土。尤其是在市场花园行动的惨败,艾森豪威尔决定让部队进攻鲁尔,摧毁这个德国重要的工业区。该行动将由美国第1集团军负责,他们将突破德国边境城市亚琛附近的防线,从而打开通往鲁尔的道路。

然而,美军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自九月份开始德军就不停的加强自己的军力,尤其是在市场花园行动之后,德军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齐格菲防线上的防御,以期能够重组自己的战线。此时齐格菲防线上的德军总数为230000人左右,而其中防守亚琛一带的人数却有足足44000人左右。虽然这些德军士兵的素质参差不齐,但他们的威胁仍旧不可小视。比如9月12日至9月29日的第一次亚琛战役中,美国第七军被其用反坦克火力摧毁或击伤了超过200辆坦克。

德军的疯狂让美军十分诧异,因为他们原本预计德军不可能如此快速的恢复战力,更不可能还保有较高的士气。美军不知道的是希特勒已经下了死命令,要求德军务必守住亚琛。因为亚琛不仅是德国第一个遭受攻击的城市,更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建立第一帝国的加冕之地,它对于德国的象征意义巨大,所以希特勒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里拱手相让的。美军在碉堡和防线中奋力战斗,终于抵进至了亚琛一带,一场残酷的城市攻坚战即将爆发。二、激战开始

10月2日,第二次亚琛战役爆发,这次战役本不在美军计划内,但现在他们为碉堡与战壕构成的防线所阻,德军又疯狂的涌入亚琛,那么美军也必须将亚琛这个防御支点拔掉。美军很清楚德军为他们准备了什么,整个亚琛被齐格菲防线延伸出的工事所保护,并且有数条由炮台、碉堡和堡垒所连接的防御地带,而且遍布地雷和铁丝网等障碍物。美军对这些套路也简单,直接用重炮和迫击炮开始轰击德军防区,并从北面派出第29、30步兵师对德军展开攻击。

战斗变得血腥而残酷,美军必须在三十分钟内夺下碉堡,否则就会遭至德军的反扑,个别连队在一小时内就会损失超过80人,有的连队甚至在一次德军的炮击中损失超过90人。美军在付出较大伤亡后冲破了德军的外围防线,开始攻击亚琛市周围作为防御支撑点的小镇与城堡,美军士兵手持轻武器和手榴弹逐屋逐巷的清剿德军。双方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几乎每一寸土地,铁与火交织在这片土地上,战至10月8日,德军在北面的防线趋于崩溃,部队收缩回了亚琛城附近。

苦战已久的第29、30步兵师如今急需休整,所以暂时放缓了自己的脚步,但美军又在南面展开了攻势。素有大红一师之称的第1步兵师投入了战斗,他们的目的是收紧亚琛内德军脖子上的绞索,将亚琛彻底合围起来。而第18步兵师则将辅助他们进攻,并为第1步兵师的侧翼提供掩护。面对第1步兵师强大的战力,德军的防线几乎是形同虚设,在10月11日,第1步兵师成功在亚琛南部建立了一条19公里长的半圆形战线。

此时,美军第1步兵师给亚琛城里的德国守军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德军立刻投降,否则美军将会将彻底毁灭城市,强大的地空火力必然将城市夷为平地!德军指挥官格哈德·维尔克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而美军则回应给他以炮弹和航弹。自10月11日开始,美军开始用自己强大的炮兵力量和空中力量轰炸亚琛城,整个亚琛城变成了一片遍布弹坑与残垣断壁的焦土。然而德军还是决心死守他们的城市,坚决不肯将亚琛拱手让给美军,战斗将进入一个白热化的阶段。三、城破之日

此时德军忍受着美军的炮击与轰炸,美军第1步兵师在11日一天就打出去的炮弹就高达5000发,而且这还不包括轰炸机丢下的航弹。亚琛也在这场钢铁风暴里饱受摧残,昔日美丽的城市如今只剩残骸与焦土。而德军也没有坐以待毙,转而向美军发起了反攻,目标直指美军第1步兵师控制的代号为十字架山的231号山。德军深知如果不能撕开美军的战线,那么等到南北两面的美军会师之后,亚琛就真的是一处绝地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德军开始拼死攻击美军第1步兵师十字架山,同时也派出部队向北面的美军第30师发动反击。

战况一度变得十分焦灼,十字架山在德军疯狂的反扑下,于10月12日一度易手。多亏了第1步兵师的美军士兵英勇作战,最终在当日日落前又将德军赶下了十字架山。而第30步兵师也一连数次击退了德军的反扑,德军投入的少数坦克也在战斗中被彻底摧毁。在这种拉锯战中,南北两线的美军顶着损失向前推进,不仅彻底扫荡了亚琛城外的德军阵地,并且在10月16日正式会师。而在这段时间里,美军已经对亚琛展开了攻击,第1步兵师的第26步兵团在10月13日就开始攻击亚琛城。

亚琛城内的德军约有5000人左右,而且抵抗的异常顽强。德军士兵依托城市建筑抵抗美军的攻击,街道完全被德军的交错火力覆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代价不说,德军有时还利用下水道迂回至美军后方实施偷袭。在这种要命的地方,就算是坦克也不能有效的为步兵们提供掩护。杀红眼的第26步兵团索性把155毫米榴弹炮拖进城市,对德军占据的建筑进行近距离轰击。这一行为不仅可以有效的压制德军,更可以在那些建筑上开个窟窿,让部队免于穿过那些危险的街道向前推进。

在第26步兵团的进攻下,德军的防线开始摇摇欲坠。尽管人数上双方旗鼓相当,但是第26步兵团毕竟是久经沙场的精锐,其战斗力远非德军这些东拼西凑的杂牌所能比拟。在10月18日,第26步兵团就攻占了亚琛大部分区域,并对德军控制的亨姆施铁德酒店发动进攻。此处是德军在亚琛的指挥部,如果拿下这里德军有组织的抵抗就将宣告终结。第26步兵团第3营对亨姆施铁德酒店展开了猛攻,德军亦拼命防守酒店,双方为此展开了长达三天的拉锯战。在第26步兵团第3营凶猛的攻势下,尤其是155毫米榴弹炮的轰击下,酒店几乎被变成废墟,并最终在10月21日被英勇的第26步兵团第3营攻占。结语

此时德军的有组织抵抗已经趋于瓦解,德军指挥官格哈德·维尔克虽然一再向柏林发报,表示自己会战至最后一人。可实际情况却是他的部队已经彻底分崩离析,士兵们如果没有战死或被俘,那多半是已经饮弹自尽了,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忍受战争的折磨。格哈德·维尔克深刻的意识到亚琛的毁灭不可避免,现在应该做的是向美军投降,好保全自己和那些侥幸未死的士兵的生命。

于是在10月21日,当美军攻克酒店,并向他所在的临时指挥所发动进攻时,格哈德·维尔克在美军的榴弹炮轰击下选择了面对现实,直接派出使者向美军投降。也是在这一天,亚琛战役彻底结束了,除去亚琛大教堂还保存完好之外,剩余的建筑均被战火摧毁。为了夺取亚琛,美军付出了约五千人的伤亡,第1步兵师和第30步兵师的损失都不轻,急需得到补充。

隔壁的德军其实更惨,他们在整个亚琛战役的战死者超过了5000人,另有超过15000余人被俘。而亚琛也成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座在战争中被占领的城市。(一战结束后被占据的不算,那不是在战争里被打下来的)可以说,亚琛战役标志着德国被彻底攻陷的日子已然不远。可对于美国第1集团军而言,之后还有更为残酷血腥的许特根森林战役等待着他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揭秘赤壁之战上不为人知的细节 这场战役可能改变历史

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而且是魏蜀吴三方都有参加。而且最后的结果直接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分得荆州后立马壮大了起来。不过这场战役存在着很多变数和细节可能一个地方不对就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局势,这次我们就帮大家分析一下,赤壁之战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役,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史书上记载的赤壁之战是少之又少,而且呢矛盾也相当多,主要有五点疑问1.谁的战争2.规模如何3.时间地点4.过程结果5.胜败原因,小编今天就这几个问题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谁的战争

是曹刘之战呢还是曹孙之战?当时曹操南下主要目的是躲荆州,伐刘表,灭刘备,后来曹操顺利夺下江陵以后,基本上都算已经完成自己南下的目标了,呢为什么还要顺江东下去伐吴呢,个人认为是因为当时的诸葛亮,鲁肃,周瑜共同去忽悠孙权,致使孙权有了对抗曹操的决心,所以激怒了曹操,我的总结就是赤壁之战是曹操气愤刘备,更痛恨孙权多管闲事,才发动这赤壁之战。

第二个问题规模到底有多大

史书记载的曹操南下带兵十五万,拿下荆州后,又得水军几十万,但是本人不这样认为,因为曹操刚刚平定北方,随着自己地盘暴增,加上自己本来兵马不多,还要分兵驻守各个城池,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抽调十几万军队南下,在说他南下的主要目的是夺荆州灭刘备,当时刘备的兵马就两万,荆州刘表他根本不放在眼中,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带呢么多兵马,躲荆州后的水军几十万更是不可能,因为当时荆州的钱粮大部分储存在江陵,而江陵却被刘备先占领了,等于断了荆州的命脉,虽说江陵后来被曹操占领,但是钱粮兵马全被刘备带走了,荆州不可能驻兵几十万,根本都养不起了,所以本人认为赤壁之战,曹操的兵马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万。

第三时间地点

当时曹操命大将曹洪带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从襄阳追赶到当阳有追赶到江陵,等五千轻骑兵返回荆州之时发现孙刘已经联盟,当时是建安十三年十月,呢么地点在呢?并不是在黄州的赤壁,而是现在湖北的蒲圻县境内,现在更名赤壁市。而苏东坡诗中所说的赤壁和三国中的赤壁之战完全不是一个地方,所以现在湖北有“文武赤壁”文赤壁就是苏东坡诗中所说黄州赤壁,武赤壁才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第四点过程和结果

过程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呢么精彩,又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什么的,呢都是演绎而并非真实历史,三国中描叙的赤壁之战是七分虚三分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都是演绎,没有的事,蒋干中计是真的,但是时间是赤壁之战结束,曹操感觉周瑜厉害,才派蒋干当说客,草船借箭呢是孙权的干的,而且时间是建安十八年的事,真实的是曹操率领水军从江陵沿江东下,周瑜率领孙刘联军泥水而上,在赤壁相遇,由于当时曹操和手下士兵大面积生病,所以一战失败,曹操率军驻扎北岸乌林,周瑜率军驻扎南岸赤壁,时间拖到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江面寒风凛凛,大面积士兵生病,曹操下令把所有的船连起来,但是这样的计谋绝对不是庞统出的,也不是徐庶出的,史书记载庞统根本就没有参与赤壁之战,后来有一天突然刮起大风(绝对不是诸葛亮借的风),加上黄盖诈降,后来才有火烧赤壁这场战争。

第五失败原因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个人给总结的有一下几点,其一曹操是侵略者,千里迢迢远征,兵困马乏,孙刘联军以逸待劳,其二曹操的军队因水土不服大面积生病,其三,曹操带来的嫡系部队全是步兵,而赤壁之战是水军之间的战争,其四,曹操躲荆州后命人杀害荆州前主刘琮,引发民众的不满,其五,曹操的战略目标不明,准备不充分,本来是来打刘备,带来的兵马有限,要是攻打孙刘联军,应该在集结部队,准备充分后在战,有这几点原因,才有了曹操的赤壁大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黑龙江独特的冰雕艺术文化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冰雕黑龙江的一大艺术特色,它具有很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近年来传统的冰雕文化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商业区域,它常常出现在生日宴会,结婚现场,星际宾馆和高级的娱乐场所。想要更了解冰雕艺术吗?下面的黑龙江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

在中国,东北是冰雕发展最好的地区,其中最有名的是哈尔滨冰雕展。每年都有相当多的游客拜访,而且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不仅是参展的艺术家变多了,而且以冰来雕刻的主题也变得更丰富,有用现代科技雷射装饰的冰雕,最传统的冰灯当然也不会少。由于东北严寒的气候,冰随手可得,因此雕刻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成为以冰建筑得名副其实的冰雕世界,如城墙,溜梯等。哈尔滨同时也是举办国际冰雕比赛的重要城市。

冰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冰上雕刻出各样的东西,比如:动物,家庭用品等。早在我国东北,因天寒地冻,经常冰天雪地,门外积雪盈尺,那时已有人将河水结成的冰块鉴取雕成简单形状以盛物,故冰雕最早应发源于中国。随着冰雕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这些冰雪小屋之外,历史学家指出全世界冰雪宫殿的建造可以追溯到250多年以前。1739年,俄国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河畔建造了雄伟的帕拉第奥宫殿。在1883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首届冬季狂欢节上,雕刻者用重达227千克的冰块雕刻了一个75平方米的城堡。

冰雕是一种雅俗共赏、赋抽象于具象之中、具极高欣赏价值的艺术。投资人以一次性投资的方式,通过选址游乐园或公园建设大小不一的冷库,在里面雕刻各种冰雕艺术作品,以有偿供游客欣赏。随着我国个人与家庭财富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渴望改善精神生活品质,为此很多大城市冰雕馆应运而生,根据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冰雕馆出现。是很多商家老板很看好的一个行业。也是值得投资的行业。

你可能也喜欢:

独树一帜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多姿多彩的80年代黑龙江服饰文化

独具特色的桦树皮制作技艺文化

别具一格的黑龙江饮食:冰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津湖是哪里的地方?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北部

长津湖是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长津湖,是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在咸镜南道。建有高55米、顶长700多米的重力坝,将长津江截断,筑成面积54.2平方公里,按平均3米水深,库容超过1.6亿立方米。长津湖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从泗水把湖水引进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南流入城川江,后注入咸兴湾。长津湖修建了4座引水式梯级水电站,设有工人疗养所。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的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中国军人为了革命理想、为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敢打必胜、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受到包括美国军人在内的世人称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曼施坦因指挥结局会怎样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有没有想过,若是让曼施坦因去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那么德军做种会在战役中落败吗,并不在保卢斯没有执行向西撤退的命令上,而出与指挥协调问题上。其实就曼施坦因去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若是继续执行者希特勒的固守待援的战术的话,对整个战役一点益处都没有,和保卢斯的处境没有什么区别。

1、一方面,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并不在保卢斯指挥不力,而是希特勒釜底抽薪。

一些人愿意从主观臆断上来判断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表现,认为德军的失败他要负完全责任,可有没有从当时战场环境和希特勒的指挥层面认真思考一下呢?

保卢斯如果真那么不堪重任,德军统帅部也不会让他担任副总参谋长之职,尤其是希特勒也不会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重任交给他来终裁。从参谋智慧来讲,曼施坦因并不比他高明多少。那么,保卢斯指挥第6集团军如何深陷苏军包围圈的呢?原因还是出在希特勒过多干涉前线指挥上面。

莫斯科战役以后,希特勒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在进攻斯大林格勒过程中,保卢斯除了要执行B集团军群的命令外,希特勒还额外派给他一个联络官,目的就是防止再出现像古德里安那样临阵脱逃的问题。所以,当保卢斯在执行蓝色方案行动中进展顺利,在即将占领斯大林格勒半个城区的情况下,希特勒感到第4装甲集团军在北线是多余的,将它增援到高加索A集团军群去了,这才导致保卢斯孤军突进,落入苏军布设的包围圈。

所以,从指挥层面上讲,即使曼施坦因代替保卢斯,仍然存在他能不能执行希特勒命令的问题,但凭曼施坦因在战场上的综合表现,如果他担任第6集团军指挥官,也是没有抗命的胆量和实力,这一点与保卢斯没有什么差别。

2、另一方面,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并不需要多少谋略,缺乏的是兵力和补给。

之所以曼施坦因被人们公认为为二战德军的智慧大师,主要基于三点,一是他起草的“镰刀计划”让德军成功绕过马其诺防线占领了法国;二是他在克里米亚战场没有依靠装甲打击力量打败了苏军,这是他战场封帅的战绩;三是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让德军死里逃生,创造了奇迹,他获得伟大统帅称号。但这些荣誉和智慧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完全没有一点用处。

说曼施坦因没有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人是不了解当时的情况,1942年11月19日朱可夫发起“天王星行动”时,曼施坦因不也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参与救援行动了吗?结果怎么样,同样是无功而返,要不是他撤退得快,差点落入苏军包围圈。

所以,对德军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他们是从顶层设计上出了问题。比方说,从蓝色方案计划来看,把战线太长兵力不足的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B两个战斗群,本身就为兵力分散埋下了伏笔,而中途又将第4装甲集团军撤走,等于给保卢斯釜底抽了薪。更要命的是,当曼施坦因组建部队营救时,希特勒又命令保卢斯固守待援,既要德军守住既有占领地,还想借曼施坦因的救援力量重新发起进攻占领斯大林格勒,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因此,当曼施坦因发起冬季风暴救援行动时,在最关键时期,他多么希望希特勒再给他两个装甲师,以缓解前线紧张局面,可希特勒并没重视他这一块,而将6个装甲师的预备队派到了勒热夫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这不明显考验曼施坦因的能力吗?

3结语:从上面分析看出,曼施坦因并不是神也需要有米才能下锅,而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来讲,德军缺乏的并不是谁能不能指挥和会不会指挥的问题,保卢斯为什么不执行曼施坦因的突围命令?是包围圈中100多辆坦克没有燃油,近30万士兵没有补给无法动弹,这才是德军没有打赢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