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锥尾鹦鹉怎么养(汇集20篇)

泰国鹦鹉花是一群植物体肉质的奇特小草本植物,种子靠果实裂开的弹力弹出、传播,当成熟的果荚被碰触时,会突然地裂开将种子射出。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鹦鹉花的花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浏览

1256

文章

1000

篇1:桃面爱情鹦鹉的饲养知识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桃面爱情鹦鹉

桃面爱情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目前已经有超过17种羽色的品种,这给喜爱桃脸爱情鹦鹉的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了。那么在饲养桃脸爱情鹦鹉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均衡的电解质也很重要,除了配方食物外,可在人的药房购买Pedialyte(亚培、含钠离子、钾离子等)或Ricelyte这两种婴儿脱水时的电解补充液。不过开瓶后,需置於冰箱冷藏,而且最久只能放三十六小时。训练桃面爱情鹦鹉学习说话或唱歌,先要使它和人亲近,等到没有恐惧感后再开始教它。将桃面爱情鹦鹉关在格子宽的鸟笼里,给它充分的水和食物,笼底面的沙子要常更换,以保持清洁,使它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训练时要有耐心,第一不能靠近鸟笼,第二说话的声调要清晰,第三词句要简单明白。每次教一句从发现它有学习的反应开始,反复地教,如语句太长,不妨分段训练;在没有熟练前,千万别教第二句话,否则,会把它搞胡涂的。假如发现它不注意声音,而专门注意人时,教它的人就要隐藏起来,只以声音教它。一般说,雄性比雌性记忆力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橙翅亚马逊鹦鹉的外形特点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橙翅亚马逊鹦鹉(详情介绍)

橙翅亚马逊鹦鹉属于体型较小的亚马逊鹦鹉,由于其普及比较广,所以价位也没有别的亚马逊鹦鹉那么高。橙翅亚马逊鹦鹉有两个亚种,分别为橙翅青帽亚马逊鹦鹉和蓝额亚马逊鹦鹉,在外观上,这两种亚种会有点类似。

一、亚种区别

蓝额亚马逊鹦鹉头部蓝斑之後会紧接黄色羽毛 橙翅青帽亚马逊鹦鹉的黄色羽毛则多分布在蓝斑与眼睛下方 而且比起身长36公分左有的蓝帽 橙翅青帽显然在体型上小多了 所以一般也称做小蓝帽。

二、外形及习性

橙翅亚马逊鹦鹉体长32~34厘米,广布于南美洲北部,大多栖息在安地斯山脉以东的地区,包括巴西、圭亚那、苏利南、盖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玻利维亚等国。橙翅亚马逊鹦鹉在当地是常见的鸟类,但数量却有逐渐下降的情形,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当地常被猎捕作为食物,这个情形在法属圭亚那尤其严重。

橙翅亚马逊鹦鹉喜爱穿梭生活在各种近水源区的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稀树草原、沼泽区、农地等地区,比较不常发现于干燥的林地中,群集性强,常被发现成对、数百只甚至上千只一起活动,尤其是在晨昏时,但繁殖期时聚集数量会减少,飞行时十分吵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折衷鹦鹉的护理知识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折衷鹦鹉

宠物交易市场上出现的折衷鹦鹉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直接从野外诱捕,另一个来源则是笼养鸟的繁殖。一般情况下,野生的折衷鹦鹉并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与人工繁殖的鸟相比,它们更容易生病,而且它们的死亡率也非常高,虽然一些商贩会便宜售卖,但主人很难养活它们,所以野生折衷鹦鹉不会被建议购买。

人工繁殖的折衷鹦鹉除了存活率高外,它们也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折衷鹦鹉因性别不同也有相当大的性格差异,雄性鸟活泼亲人,能在较短时间内跟主人混熟,但雌性鸟则完全相反,它们属于内向的鸟,一开始饲养它们时,可能会出现躲避的情况,但适应了新环境后这种情况就会改善许多。

我们都知道很多鹦鹉都会显得聒噪,所以主人们在饲养前通常都要征询家人和邻居的意见。折衷鹦鹉并不是那种一天到晚吵到你头疼的鹦鹉,相对于很多鹦鹉来说,它们更为安静,当然它们也有吵闹的时候,想要饲养的人需做好心理准备。

折衷鹦鹉也是可以在人工条件下繁殖的,不过繁殖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蛋未受精等,当出现繁育问题时,主人需要先找出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虽然折衷鹦鹉在5岁前可能就会有繁殖能力,但是为了增加成功繁育的机会和保证后代的质量,主人最好让它们在5岁后进行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牡丹鹦鹉繁殖期的饲料建议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在孵化过程中,雄鸟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鸟除取食、饮水和排粪时出窝外,其余全部时间始终坚持孵化。雏鸟出壳後由亲鸟饲喂,35-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才可独立生活,6个半月达到性成熟。公园或动物园内大量饲养,可用虎皮鹦鹉混合粒料为主要饲料,同时饲予足量的青菜及水果,即可顺利达到繁殖。育雏期间加饲熟玉米粉70%,熟鸡蛋28%,骨粉2%的混合湿粉料。有利雏鸟正常成长。多种野生青草及蒲公英等,均为牡丹鹦鹉的理想青绿饲料。牡丹鹦鹉经过7个月左右的饲养,都可以进行配对上窝进行繁殖了。牡丹鹦鹉一年中除炎热的夏季外,其它季节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血红鹦鹉的简介 血红鹦鹉的养殖环境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血红鹦鹉的简介-血红鹦鹉的养殖环境

血红鹦鹉的简介

血红鹦鹉鱼性情温和,可与大型鱼一起饲养,血红鹦鹉鱼体长为10~15厘米,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鱼杂交而成。雄鱼体色血红,背鳍、臀鳍末梢尖长;雌鱼的体色要比雄鱼但,腹部肥圆。繁殖水温26~28℃,弱酸性软水。繁殖时应在繁殖箱内放置一个倒扣的花盆。

产地

中国台湾。

水温25~30℃。

PH6.4~7.5。

鹦鹉鱼由于其嘴型酷似鹦鹉的嘴型而得名,成年的鹦鹉鱼体长可达1.2公尺,体重可达20公斤。鹦鹉鱼在野生环境下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所以人工饲养的时候需要注意水温。

血红鹦鹉的养殖环境

饲养鹦鹉鱼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鹦鹉鱼开始发白,原有的鲜艳的体色变得越来越淡,其实这和饲养鹦鹉鱼的水质以及喂食的饲料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饲养鹦鹉鱼应该如何为他们调配处合适的水环境呢?

鹦鹉鱼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鹦鹉鱼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在20~3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鹦鹉鱼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5~2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由于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因此,饲养鹦鹉鱼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

鹦鹉鱼会织自己的睡衣,他们织睡衣的方式像蚕吐丝做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其睡衣。有时它的睡衣织得太硬,早上睡醒后嘴巴咬不开,便会憋死在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啄羊鹦鹉不仅笑声魔性,还能把快乐传染给同伴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啄羊鹦鹉是新西兰一种独特的鸟类,它生活在新西兰南岛的高山上。目前,约有1000至5000只野生鹦鹉啄食绵羊。资料来源:bernard spragu.flickr。

有时候一个灿烂的微笑可以让特别糟糕的心情变得愉快。笑和打哈欠一样具有传染性。然而,这个独特的社会,镜子中的人,不仅仅是人类独有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新西兰的啄羊鹦鹉也有如此富有感染力的笑声

顽皮的小鸟

食肉鹦鹉(学名:鹦鹉啄羊)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南岛的山地森林中。如果你有幸遇见这只超级可爱的鹦鹉,你首先会注意到它活泼有趣的声乐。在鹦鹉啄羊发出的所有声音中,有一种“戏谑的叫声”,它告诉每个人它在玩耍,并引诱其他鸟加入各种各样的乐趣。

奥地利梅瑟利研究所的拉乌尔·施万和他的同事们第一个记录了鹦鹉啄羊的笑声。他们给啄食绵羊的野生鹦鹉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每次通话的录音播放5分钟,观察鸟儿的反应。此外,当地知更鸟的叫声也被用作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鹦鹉啄羊的反应很明显。与其他声音相比,当它们听到同类的嬉戏叫声时,雄性和雌性都表现出更明显的嬉戏和活跃状态。如果周围没有其他种类的动物,啄羊鹦鹉也会很享受,或者飞到空中做奇怪的姿势,或者和周围的东西玩耍。

研究人员记录道,“听到嬉戏的声音,许多啄羊的鹦鹉不会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而是去和不玩耍的同类一起玩耍,或者找些东西独自玩耍,或者表演空中特技。”

“这些例子表明,鹦鹉没有被‘邀请’去玩,但是这个特殊的叫声证实了这个实验的假设,即这个叫声具有积极和愉快的吸引力。”

两只玩鹦鹉啄羊。来源:Flickr

因为凤头鹦鹉对已经在进行的派对不感兴趣,这意味着这个电话不是邀请“一起来玩”。但是正如《当代生物学》杂志所说,这种叫声是为了让他们兴奋。

即使在施万有限的观察记录中,鹦鹉啄羊的表现也非常丰富多彩。鹦鹉在听到嬉戏的叫声后开始在空中表演杂技或追逐同伴并不罕见。一只啄羊的鹦鹉通常会在旁边玩东西,但研究人员也看到几只鹦鹉呆在一起,在它们之间来回扔树枝和其他东西。

施文说,“这些鸟在其他鸟不玩耍时会自发地玩耍,这表明,类似于人类的笑声,嬉戏的叫声会对听到的鸟产生情感影响,并使它们活跃起来。”

无论如何,这个特征是会传染的。这也使得啄羊鹦鹉成为第一只通过声音传递情感的非哺乳动物。黑猩猩和老鼠以前被发现有相似的能力,当然还有人类本身。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关于啄羊鹦鹉的事情都能被一笑置之,因为它们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受攻击的动物。

蝌蚪工作人员从zmescience编译,翻译狗Gege,转载必须授权。

相关阅读:“白狐侦探系列”攻击绵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紫蓝金刚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因她美丽的外表以及巨大的体型使得他特别的引人注目。大体型的它性格相当友善亲人,它们的优点繁多,擅长交际、顽皮而又聪明。因各种原因导致野生的紫蓝金刚鹦鹉的数目急剧下降。紫蓝金刚鹦鹉喜爱活动于开阔的树林里,避开终年潮湿的森林,爱栖息于有丰富核果的棕榈树林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很少发现落单的蓝紫金刚独自活动。人工饲养的鸟笼尺寸为4(宽)*8(长)*3(高)(单位:英尺)。在温和的美国佛罗里达州,鸟笼可被置于户外,放置于离地面4英尺的地方,鸟笼必须结实,以防鹦鹉的破坏。鸟巢可用1个装威士忌酒的木桶,在它的一边上开一个直径7英寸的洞,并以此和鸟笼相连。这个洞穴距离木桶上缘约3英寸。安置鸟巢的时候,作为巢区的部分要填放干净的木头刨花,大约六英寸深。木桶必须放在鸟笼里与食缸及饮水器相对的另1边。同时为了保护鸟巢免受雨水和高温的伤害,鸟笼必须有一个顶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雨伞凤头鹦鹉产自哪里?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雨伞凤头鹦鹉产自哪里?

雨伞凤头鹦鹉产自哪里?

雨伞凤头鹦鹉喜爱栖息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丘地森林、开阔林地、森林边缘地带、红树林、沼泽区等地,通常成群或一小群约3-10只左右活动,有时在栖息处会聚集较大群约50只的族群。

分布在印尼摩鹿加省的北摩鹿加群岛,包括哈马黑拉岛,巴灿岛,特尔纳特岛,蒂多雷岛。

天然食物包括坚果、种子、浆果、水果等,整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树上。笼养的白凤头鹦鹉有时非常吵杂,喜爱啃咬东西,啃咬力十分强劲,刚引进饲养时较害羞,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筑巢于中空树洞中,繁殖期约在4月间。折凤头鹦鹉是凤头鹦鹉中较容易繁殖的种类,全年均可繁殖,最好选择坚固厚实边缘加金属的巢箱,或是将巢箱外挂在笼外,否则可能会被它们咬的离离落落,通常一窝产2颗卵,公鸟与母鸟轮流孵卵,约30天后孵化,3个月后羽毛长成,亲鸟常常只专心照顾一只雏鸟,所以常检查巢箱及幼鸟的情形是必须的,有饲养雏鸟经验的人最好能够抓出手养以确保每只幼鸟能顺利健康的成长与发育。

笼养的雨伞凤头鹦鹉有时非常吵,喜爱啃咬东西,啃咬力十分强劲,身上会有白色粉状毛屑物,刚引进饲养时较害羞,人工繁殖鸟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台湾的雨伞凤头鹦鹉多为东南亚走私与进口的野生鸟,也有少数多年在台的野生鸟所繁殖出来的幼鸟,大部分人不适合饲养这类大型巴丹,除了环境许可外,尚有噪音、动辄五六十年的寿命与正确知识及负责心等问题,请饲养前先做好功课与各项理性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虎皮鹦鹉的相关基础知识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虎皮鹦鹉(详情介绍)

虎皮鹦鹉是非常常见以及受人喜爱的一个品种,它们的体型较小,性格活泼,最主要的是它们的体质比较出众,所以是比较容易饲养的一种。作为最为大众的宠物鸟之一,它们自然有着吸引人的地方,活泼易训、长相较好都是很多人选择它们的理由。

虎皮鹦鹉头羽和背羽一般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毛色和条纹就像虎皮一样,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虎皮鹦鹉属于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羽毛颜色光艳,性情活泼且叫声清脆、方便驯养。头部呈圆形,喙部有钩曲,喙上方有蜡膜。

虎皮鹦鹉腿部比较短,四趾,其中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易于其攀树、攀物。原始虎皮鸟体为黄绿色;头部后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黑色;喉咙和面部为黄色;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为蓝绿色,尖端黑色,内侧黑色。

虎皮鹦鹉比较喜欢群居

虎皮鹦鹉和金合欢属植物的平原地区、农耕区;平时大多不会离开河岸或是水源太远。此外该鸟是群聚性的鸟种,平时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数百只,曾经有聚集过25000只的记录;如果受到惊扰,则整群会飞起,在空中转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飞动,然后降落在安全距离附近的树上;它们是相当合群的鸟种,平时每只鸟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无阶级之分,偶尔会发生争吵;在破晓时分会先前往水源处饮水,然后才前往觅食,到了正午炎热的时候会寻找浓密树荫下休憩,到了下午比较凉爽时再继续觅食,到了黄昏整群就会开始回巢休息过夜;白天喜欢在地面觅食,由于身体的羽色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因此相当难以被察觉;该鸟天生就不是很怕生,所以对人也比较友善,所以我们能够近距离地去观察它们;该鸟大多前往牛羊饮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处活动,通常整群会一起快速的饮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他们平常觅食并没有固定的路线,而是以游牧的方式四处搜寻;在比较寒冷的季节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区,炎热的季节则会前往南澳。

野生虎皮鹦鹉一般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所以我们平时喂养时也可以适当地给它们喂食一些这类食物。虎皮鹦鹉人工饲养很简单,管理也比较容易,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所以饲养虎皮鹦鹉不要选用木质的鸟笼,要用金属笼饲养,并且要加固防止其外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亚历山大鹦鹉的品种简介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亚历山大鹦鹉(详情介绍)

亚力山大鹦鹉比较典型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尾巴长,属亚洲最长的长尾鹦鹉了。作为鹦鹉有个不错的学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天性温和,人工驯养下可以学习更多的技能。中文学名: 亚历山大鹦鹉英文名:Alexandrine Parakeet二名法:Psittacula eupatria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纲: 鸟纲目: 鹦形目科: 鹦鹉科族: 环颈鹦鹉族种: 亚历山大鹦鹉亚种: 5种分布: 印度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捕寨、越南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腹金刚鹦鹉产自哪里?红腹金刚鹦鹉的简介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红腹金刚鹦鹉产自哪里?红腹金刚鹦鹉的简介

红腹金刚鹦鹉产自哪里?

红腹金刚鹦鹉分布于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红腹金刚鹦鹉喜爱栖息于浓密潮湿的雨林及开阔的稀树草原与草地,农耕区与红树林也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大多栖息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红腹金刚鹦鹉的繁殖期在委内瑞拉是5月开始,在圭亚那则是2月,巴西是9月,崔那德岛从2月及9月。一窝约产2颗蛋,人工刚饲养时非常容易紧张与不安,适应期较长,适应期间对环境、天候等变化也比较敏感,饲养红腹金刚鹦鹉通常需要比饲养其它的金刚鹦鹉更为费心。孵化期25天,11个星期后幼鸟羽毛长成。

红腹金刚鹦鹉的简介

红腹金刚鹦鹉(学名:Orthopsittacamanilata)是小型金刚鹦鹉中最大的的种类之一,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很漂亮的绿鹦鹉,面部无羽毛,布满了条纹,有点像京剧中的花脸脸谱,兴奋时可变为红色。尾极长,属大型攀禽。聚集数量的多寡取决于食物的充足与否,喜爱栖息于浓密潮湿的雨林及开阔的稀树草原与草地,农耕区与红树林也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大多栖息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分布很广,广布于南美洲北部,从圭亚那高地经委内瑞拉的北部及东南部至哥伦比亚,从南由秘鲁的东部到北玻利维亚与巴西,在崔那德岛也有其踪迹。

红腹金刚鹦鹉体长46厘米,体重300克。鸟体主要为绿色,下腹部为橄榄色、带有暗红棕色的羽毛,颈部、背部以及尾巴外侧的覆羽也都为橄榄绿色。前额和鸟喙下方为蓝绿色,下巴、喉咙和前胸上方带有点灰色,每片羽毛的外侧都带有绿色的滚边。翅膀的主要飞行羽以及覆羽都是蓝绿色,覆羽内侧为黄绿色;尾巴覆羽内为蓝绿色;尾巴上方为绿色,其内部为橄榄黄色。成鸟的鸟喙为黑色,脸部的裸皮为浅浅的黄色带有点白色。幼鸟的鸟喙尖端则带有点腊白色,腹部的红棕色也比较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彼斯奎氏鹦鹉的简介 彼斯奎氏鹦鹉的产地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彼斯奎氏鹦鹉的简介彼斯奎氏鹦鹉的产地

彼斯奎氏鹦鹉的简介

彼斯奎氏鹦鹉,拉丁文名称:Psittrichasfulgidus,英文名称:PesquetsParrot。彼斯奎氏鹦鹉是新几内亚岛上一种独立种类的珍稀鸟类,脸部没有羽毛、鹰喙状的喙部等特征状似兀鹰,外表与一般的鹦鹉较不相像,黑色与鲜亮的红色毛羽相当美丽,笼养的数量非常非常地少,然而野外数量也日益危急,饮食习惯与营养需求特殊,不易繁殖与饲养,走私鸟经常容易死亡,并无亚种记载,但是研究发现有些族群的体型差异甚大,成熟的派斯奎特氏鹦鹉可由外表区分性别,公鸟在脸上耳部附近有一块红色的斑点,母鸟则无。

派斯奎特氏鹦鹉体长46厘米,体重600~800克。脸部没有羽毛、鹰喙状的喙部等特征状似兀鹰或秃鹫,外表与一般的鹦鹉很不相像,黑色与鲜亮的红色毛羽相当美丽,有些族群的体型差异甚大,该鹦鹉不会与其他任何物种的鹦鹉混淆,体羽仅有黑色和红色的颜色,有裸露的面部皮肤和长喙,方尾加强了其特殊的形体轮廓。

在成年雄鸟的脸上耳部附近有一块红色的斑点,胸部和上腹部的羽毛棕色,有浅灰色边框,这些地方呈现出鳞片状外观;底部的其他的地方的和翅膀的一部分覆羽鲜红色;顶帽、颈部和背部黑色,臀部和尾巴形成明显的对比,是暗红色。一、二级飞羽和外侧覆羽深红色。尾巴相对较短,为黑色。鸟喙黑色,虹膜酱色,腿灰色。

彼斯奎氏鹦鹉的产地

彼斯奎氏鹦鹉偶尔在平原活动,大部分的时间都仅限于丘陵地区、森林、山区和有大树的次森林区。这些鹦鹉主要栖息在海拔600至1200米的高度,但偶尔也会出现在海拔2000米与50米高的地区。分布密度很不均匀,在同一区域也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异。这些是因为森林局部非常稀疏,使该物种的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仍然有传统的狩猎来猎取该物种的羽毛,用于仪式上的装饰。

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上的山区,包括印尼的艾利安爪哇与巴布亚新几内亚。

彼斯奎氏鹦鹉人工繁殖成果相当罕见,也相当困难,无法提供幼鸟合适的饲料是主因,因为派斯奎特氏鹦鹉幼鸟所需的蛋白质较一般的鹦鹉低。繁殖需要大的笼舍,提供天然中空树干作巢较易激起它们繁殖的欲望,需成对分开饲养,一窝产下2枚卵,孵化期约28-31天,3-4个月大羽毛长成;也许是幼鸟食物的关系,幼鸟常常在一个月大时会无征兆的死亡,并不容易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彼斯奎氏鹦鹉的喂食要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彼斯奎氏鹦鹉

彼斯奎氏鹦鹉的饮食行为和大部分鹦鹉不同,因为它们几乎只食用少数几种种类的无花果,人工饲养彼斯奎氏鹦鹉的数目相当地少,偶尔会吃一些花,这也许是笼养鸟不易适应环境,容易死亡的原因之一。

野地的繁殖无明确资料,彼斯奎氏鹦鹉的适应力很差,转换环境后一开始常会拒食,也易发生突然无征兆死亡的情形,走私鸟很脆弱通常很难熬的到目的地,由于它们独特的饮食需求,喂食上应几乎都提供蔬果食物,而圈养的鸟舍要宽敞,温度不能过低,此种鸟类族群数量少,大多单独、成对或20只左右一起聚集活动,栖息的树大多是邻近水源区的独枝高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鹦鹉鱼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鱼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鹦鹉鱼的养殖方法,欢迎阅读。

鹦鹉鱼的常见疾病的防治

肤霉病 :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病原体: 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

治疗方法: 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鹦鹉鱼的喂养

鹦鹉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食量很大,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都可以喂给。每天可以喂两到三次。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鹦鹉鱼的水质的要求

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血鹦鹉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鱼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新鱼入缸因为水质的突然改变会有变色,适应环境和调整水质以后会逐渐好起来的。最好先不要在血鹦鹉的缸里混养其他品种的鱼。水族箱中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快速鹦鹉的饲养方法 快速鹦鹉的特征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快速鹦鹉饲养方法快速鹦鹉的特征

快速鹦鹉的饲养方法

1、鹦鹉的粪便、羽毛在温暖潮湿的居家环境中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为保证鹦鹉及家人的健康,对笼子、栖架和鹦鹉接触的其他物品要经常清洗消毒。当鹦鹉在家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如地板、沙发和床上)游玩时,要用报纸、塑料袋或布片等进行衬垫,防止被鹦鹉的遗留物污染。

2、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是鹦鹉的常见病,主要是由误食了不洁食物引起。积极的做法是避免鹦鹉在各种情况下发生误食。

3、鹦鹉的食物加工方法与我们习惯的烹调方法应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种调料,煮熟的食物要放凉至室温后才能喂鸟。有的鹦鹉在进食了熟食后会出现腹泻症状,可以在几个方面寻找原因,食物未煮透,尤其是鱼、肉、蛋等荤腥原料;有些食物被放入冰箱保存,取出后未解冻就喂给鹦鹉;有的食物不宜熟食而被煮熟喂给鹦鹉。

4、瓜果蔬菜最好是生喂,但在喂给前先要洗净、消毒。食物的消毒不能采用通常的家用洗涤剂和消毒液,您可以在清洁的盆中放入冷水,加入几匙精盐和少许柠檬汁酿成浸泡液,水果和蔬菜在其中浸泡5-10分钟、叶菜浸泡3分钟左右后取出,再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漂干净。

5、室内的温度不适可以使鹦鹉的体质下降、免疫力变差,严重的还会导致鹦鹉死亡。

6、给鹦鹉美容的方法就是剪羽。剪羽是最直接最有效保护鹦鹉的方法,防止幼鹦鹉飞逃,以及飞行可能带来的危险和伤害(例如撞墙撞玻璃,或者飞逃后饿死、遇上动物等)。鹦鹉的飞行目的是为了逃避敌害和寻找食物,当没有敌害和食物充足的时候,翅膀就会退化,

7、鹦鹉其实是很怕热的,炎热对鹦鹉的伤害远甚于寒冷。环境温度超过35℃时,大多数鹦鹉就会烦躁不安;超过37℃时,个别体质差的鹦鹉就可能因为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预防鹦鹉中暑的做法很简单:夏季注意室内通风,别把鸟笼和栖架放在光照强烈的地方,饲料中多给新鲜蔬果,有条件的可用空调或冰块给室内降温,当鹦鹉出现热现象时可以朝它喷水雾。

8、训练鹦鹉是必须的。在固定时间给予固定的食物量,这食物量远较之前的量为少,让鹦鹉学习了解此时的食物就是这么多,如拨掉了,就得等下餐,渐渐地会比较珍惜食物而改变其行为,这需要家人一起配合;如果是脾气很大的鹦鹉,建议不要一下子将量减少太多,循序渐进才好,或是选用开口有内缩的饲料盆。

快速鹦鹉的特征

快速又名雨燕鹦鹉,价格不比吸蜜鹦鹉、太阳锥尾鹦鹉便宜。

雨燕鹦鹉有迁徙的习惯,常往返澳大利亚本土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通常会在冬天时迁徙至澳大利亚东南部过冬,且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中部与南部;栖息在森林、尤佳利树林、镇上、草地及有花木的开阔地区,常敏捷快速地活跃在枝头间,主要在树木的顶端枝头间活动,经常以身体倒挂的方式吸食花蜜,只有在喝水时才会到地面上,雨燕鹦鹉许多的习惯、饮食都很类似于吸蜜鹦鹉,连刷舌状的构造都一样,可以如吸蜜鹦鹉般地吸食花蜜,主要以花粉、花蜜、水果、浆果、花朵、种子、植被、昆虫以及幼虫等为食。

雨燕鹦鹉主要栖息于各种型态的林区,偏好开阔地区花朵盛开的树木;有时也会前往果园、花园或市公园等处。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四处游牧,没有固定的居所,在繁殖期偶尔会聚集比较庞大的数量于觅食处;生性活泼,时常在枝叶间到处攀爬,由于身体的羽色提供了相当良好的掩蔽,因此在浓密林间活动时并不容易被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虎皮鹦鹉吃什么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虎皮鹦鹉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鸟类,就算是在全球范围内比较,虎皮鹦鹉也是养殖最多的一种鸟类了,虎皮鹦鹉不仅性格比较活泼,而且学习能力还特别强,那么虎皮鹦鹉吃什么呢?接下来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虎皮鹦鹉喜欢吃带壳的小米,饲养时可以以谷子、稗子为主食,同时准备新鲜的青菜、白菜、油菜、苹果来给它补充足够营养。

虎皮鹦鹉需要补钙,墨鱼骨可以放在笼子内供它们啃食,骨粉、牡蛎粉可以混合进食物中让虎皮鹦鹉摄入。

虎皮鹦鹉比较耐粗饲料,饲养时可以多提供一些,精饲料不宜喂食过多,否则虎皮鹦鹉容易囤积脂肪,导致肥胖,影响到产蛋繁殖。

喂食蔬菜时需要保证新鲜干净,不能直接丢进笼子中给虎皮鹦鹉吃,应清洗沥干后,用手拿着饲喂虎皮。菠菜是虎皮鹦鹉吃不得的,不然它会拉肚子。

关于虎皮鹦鹉吃什么的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虎皮鹦鹉的知识,来来查询搜索相关栏目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怎么改掉鹦鹉乱叫的毛病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鹦鹉拥有悦耳的歌喉,让人心情愉悦。但是,在平时,鹦鹉也会毫无章法的乱叫,一点也不动听还有些饶人。这要怎么办呢?

鹦鹉

事实上,鹦鹉鸣叫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它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大声鸣叫,已联络远方的朋友,当鹦鹉饿了、寂寞了、需要你陪伴了同样也会乱叫。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经过人类的努力教导,也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当鹦鹉乱叫的时候,大声的漫骂或者是拍打,对改变鹦鹉乱叫的行为是没有一点帮助的。大声的骂它可能激起鹦鹉更强烈的鸣叫,因为这样就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而拍打鹦鹉也只能让鹦鹉安静短暂的时间,并不能长时间的让鹦鹉安静听话。

最好改变鹦鹉乱叫的方法就是,利用鹦鹉的生活和性格弱点,来改变它的行为。我们知道鹦鹉天生就怕黑,每天当太阳下山没有光线的时候,鹦鹉就会变得异常的安静。

因此,当鹦鹉乱叫的时候,就可以给它的笼子套上一层黑布,让整个鸟笼充满黑暗,这是鹦鹉就会停止乱叫了。当然白天也需要让鹦鹉感受阳光和光线,所以一般的遮盖时间最好不好超过2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牡丹鹦鹉的品种分类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是现在饲养率比较高的鹦鹉品种,但是对于牡丹鹦鹉的品种究竟有多少你真的了解吗?小编就来告诉你。棕头牡丹鹦鹉(琉璃腰牡丹鹦鹉):原产坦桑尼亚,体长约14厘米,背、翼、下胸腹为深绿色。额红色,头棕褐色,颏、喉黄橙色。颈及上胸为淡黄橙色,腰为深蓝色。尾羽外侧有蓝、绿、黑等不同色彩的条纹。黑头牡丹鹦鹉(黄领黑牡丹):体长约14厘米。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赤色带橙,背、翼绿色,翼端黑色,尾绿色,脚灰色。有人称黑头牡丹鹦鹉为伪装情侣鹦鹉或黄襟黑牡丹鹦鹉。桃脸情侣鹦鹉(小鹦哥、小鹦鹉哥):是牡丹鹦鹉中体型最大、最漂亮者。体长18厘米左右,原产于非洲南部。喙白色,额部红色、颈胸部粉红色,腰及上尾蓝色,其余部位多为绿色。桃脸黄牡丹鹦鹉(金红樱哥):原产于非洲中部。羽色以鲜黄色为主体,冠以红色头及颜面,有的在腰部杂以蓝色。脚、嘴概黄色。红牡丹鹦鹉(费希氏情侣鹦鹉):全身黄绿色,两翼深绿色,胸部红褐色、嘴红色。雄鸟蜡膜为青色,雌鸟为白色。蓝牡丹鹗鹉:是一种人工改良的品种,其体型与其它牡丹鹦鹉相似。为日本改良种。羽色以蓝色为主体。头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颈、胸、上腹为白色或白褐色,余部蓝色。嘴淡红色、脚灰色。黄牡丹鹦鹉:头部红褐色,颈、胸黄金色,背、翼、尾羽黄绿色,腰际淡蓝色。嘴红色,脚近灰色,眼周有白色肉环,是20世纪中叶由美国和日本同时改良成功的一种中型牡丹鹦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黄额鹦鹉的饲养知识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黄额鹦鹉

黄额鹦鹉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在人类的干涉和保育下繁殖很有成效,这种鹦鹉在自然界中已没有大的种群,因此家庭饲养该鹦鹉的人也逐渐减少。黄额鹦鹉通常集聚在树林中,有时栖息在树洞里,常在有苔藓的地面上用羽毛、杂草絮窝,每次下5至9枚鸟卵,亲鸟喂养期为20天左右。人工养殖:用一个3.6米长×0.9米宽×1.8米高的木箱,另外要有一块空地提供给亲鸟作为活动空间。小鸟出壳后要将雄鸟和幼鸟分开,雄鸟有杀子行为。人工喂养这种鹦鹉不是很困难,一些混合的植物种子、苹果、梨、葡萄都可以作为它们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粉红凤头鹦鹉的品种简介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粉红凤头鹦鹉

粉红凤头鹦鹉是在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鹦鹉之一,由于它们的羽色非常迷人,也因此成为了很多人喜爱的宠物鸟。值得注意的是,粉红凤头鹦鹉在性成熟以后可能会有攻击性。

中文学名:粉红凤头鹦鹉

拉丁学名:Eolophus roseicapillus,Cacatua roseicapilla

别称:玫瑰凤头鹦鹉,桃红鹦鹉,玫瑰葵花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凤头鹦鹉科

属:凤头鹦鹉属

种:粉红凤头鹦鹉

亚种:3种

命名者及时间:Vieillot, 1817

英文名称:Gala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