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金宣宗为什么攻打南宋20篇

南宋官窑遗址是八百多年前官窑瓷器制作、烧造的真实现场,经考古发掘后得以妥善保护,现存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遗迹有龙窑和制瓷作坊。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宣宗为什么攻打南宋,供大家参考!

浏览

4729

文章

88

篇1:南宋到底多有钱?富裕到什么程度?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时期在中国的古代还是非常富裕的,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当时的南宋人们物质生活富裕,国家国库也非常有钱,相传当时宰相的工资可以达到200万,数字相当的惊人,为什么南宋时期人们这么有钱呢?其实,这与当时整个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当时南宋还兴起了宋词,一代文人墨客独领风骚。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貌,还能产生宋词这样的文化吗?所以,都是一环扣一环。关于南宋的更多介绍,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史迷来说,最痛惜、最羡慕的朝代莫过于两宋,痛惜它的军力,在辽国和金国面前节节败退;羡慕它的经济,一枝独秀远超世界。那么仅就经济方面来说,宋朝到底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在财政收入上,稍晚一点的明朝比宋朝整整差了一个数量级,到今天我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也不及宋朝财政收入的一半。两宋之交,金国大举南侵,长江以北的土地尽数落入女真人之手,而南宋的经济总量却在领土减少的情况下反而超过了北宋,这对于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王朝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不仅好于其他朝代,而且远远好于当时全球其他地方。如今世界上以高收入、高福利闻名于世的北欧国家在中国的南宋时期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当时英国国王为迎娶来自欧洲大陆的公主为王后而举办的晚宴也不过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托盘大小的硬面包,上面放着用盐腌制的鲟鱼。一位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看到宋人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时感叹道:即便是国王也比不上中国的一个看门人。

在宋金休战期间,百姓得以生息,生产得以发展,商品得以流通,整个社会的物质处于无比丰富的态势。司马光曾经痛心疾首地说现在世风日下,连贩夫走卒都穿丝质的鞋子,实在太奢靡了。

曾经有过一项调查,说如果让你穿越回古代,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既不是强汉,也不是盛唐,而是弱宋,因为宋朝的生活水平高。宋朝官员的俸禄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最为优厚,一个副县长级别的官员月薪最高可达四百贯,相当于现在的6.4万人民币,是汉代的十倍,清代的二到六倍,一个宰相的工资换算成今天的购买力就高达一年200万人民币。除了正常的俸禄工资外,还有各种绫罗绸缎、茶酒厨料、马匹及恩赏等福利,此外地方的官员还配有大量职田,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宋朝低级公务员的生活也就是天天吃肉、顿顿喝酒,如果这种水平放在今天似乎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但是要是跟明代官员发不下薪水,不得已拿胡椒顶替俸禄的状态相比,这种生活水平算得上相当滋润了。很多情况下,我们口口声声赞叹不已的盛世其实也就是能让老百姓喝上稀粥而已,至于离乱之时能保住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

南宋在国力孱弱,强敌环伺的境况下仍旧能够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谁又能说这个朝代不值得我们为其大书特书一笔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国联军攻打北京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

大家也都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时候的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在都城内烧杀抢掠,尤其是那时候聚有众多宝物的圆明园,被他们抢劫一空,甚至搬不走的都被一把大火给烧了,给我们现代留下了一个圆明园的废墟,其实在那时候,八国联军侵华,还有清朝人给他们递梯子的。

那时候的八国联军借着帮助清朝政府清剿义和团的口号,侵入北京,慈禧落荒而逃,那时候的北京城已经是没有人防守了,相当于是被慈禧给拱手相让,所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甚至后来侵入都城的时候,还有百姓给他们递梯子。

因为那时候八国联军进入都城之后,并没有残忍的杀害城中百姓,并且对于那时候的百姓来说,并没有爱国的观念,帮助八国联军进城,还都能分到财富,所以就这么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攻打中国真的是因为鸦片吗?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鸦片众所周知是一种毒品,吸食鸦片会让人产生依赖,在清朝时期英国为了攻入中国,打垮中国于是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当时的爱国人士林则徐为了警醒世人,在虎门进行大肆的硝烟,俗称虎门硝烟,英国趁机以此为由要清政府赔偿巨额白银。鸦片战争在后来也是一触即发。有很多的人在问小编,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攻打中国真的是为了鸦片吗?其实,不管有没有鸦片,英国都要攻打中国的,鸦片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从领土上看,中国拥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土面积仅次于沙俄,是世界第二大国家。不过当时的英国虽然本土面积没有中国大,但拥有辽阔的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都是英国的属地,英国殖民地面积遍及各大洲,国土面积比中国还大,比俄国都不遑多让,“日不落帝国”可不是白叫的。此外,英国几乎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海上通道和战略要地,控制着海上霸权,垄断着世界大部分海上贸易,势力遍及全球。用英国人的话来讲:芝加哥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连美国和俄国都是英国的原材料产地,英国的势力可见一斑。和英国比,中国完全没有什么优势。

从人口来看,英国本土人口1000多万,加上国外移民也不过两三千万。虽然英国人口数量不到中国的零头,但英国人口素质非常高,已经普及了小学,中学遍地都是,大学数量也不少,每年培育出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金融学家等等。而中国大部分是文盲,即使受过教育的士子读的也是四书五经,满脑子都是不实用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英国人在搞蒸汽机、轮船,在玩微积分和生物学,而中国在搞文字狱,在玩大刀长矛,连大一些的船都不许出海。一潭死水的中国怎么整的过朝气蓬勃、一日千里的英国。人才和科技的差距才是两国真正的差距。

从经济和工业上看,英国控制了全球大部分贸易,英国的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7%,生产和出口的是商品,是火枪、大炮这种高科技产品。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生产的都是茶叶、小麦、棉花等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中国的庞大经济是由农业人口堆积起来的。中国和英国的差距就像现在的非洲和我们的差距一样。

从军事上看,英国拥有庞大的商船队和世界第一的海军,陆军已经近代化,不仅武器装备先进,而且采用的是现代的训练和作战方式,英国的军事力量根本不是大清国能比的。英国能从遥远的欧洲把大规模兵力投送到远东,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都没有这种能力。大清海军在英国海军面前几乎和摆设一样,大清国的陆军也强不到哪去,英国靠拼刺刀就把八旗军打的屁滚尿流。当时中英两国已经有了代差,英国人领先中国一个时代,加上清政府腐朽自大,打不过英国一点不奇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南宋将领刘锜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锜生平简介

全文共 4111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后人总是诟病南宋的军事成绩,但导致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来自外界,有的来自内部,就南宋将领的能力来看,当时并不缺优秀的将领。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刘锜便是一位立有诸多战功的名将。据记载,刘锜出身将门,从小善于箭术,且样貌俊美,早早便跟随父亲刘仲武四处征战,此后得到提拔。那下面就准备来讲讲刘锜的生平事迹,想要了解宋朝的历史,就不能绕开刘锜这个人物。1、自古英雄出少年

说起宋朝的“中兴四将”,最流行的说法源于南宋画家刘杭年的《中兴四将图》,这四个人分别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与岳飞。

笔者不清楚到底这个刘杭年是依据什么画出这中兴四将,韩世忠与岳飞位列其中实至名归,而张俊与刘光世这两个劣种,彻头彻底地是打败仗逃跑主义者,根本就没把国家存亡为己任,没有资格被称为“中兴”将领,在那个生死存亡的时代,涌现出一批英勇抗金的将领,无论是十字军将领王彦还是川陕的吴玠兄弟,都是战功赫赫。

今天我要说的是吴玠的同乡,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刘锜,完全可以位列“中兴四将”之列。

南宋史官章颖撰写他心目中的“皇宋中兴四将传”时,就是以刘锜为首,岳飞次之,他赞曰“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

中兴再造,南宋朝廷共评出“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就参与了四次大战,其中独占两功。

刘锜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刘仲武是泸川军节度使,一直镇守西北边陲。

刘锜幼时起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天资聪敏,有悟性,既爱读书又尚武,相貌俊美英气,声如洪钟,精于射箭性格豪爽倜傥,深稳多智,有儒将之风范,自小就随父出入战阵,抗御西夏。

少年时,有一次看到军营门口的大水缸中盛满了水,刘锜灵机一动,要展示一下箭法,便开弓搭箭,一箭射中水缸,军士拔出箭矢,刹那水流如注,刘锜随后又射出一箭,弓弦响处,那箭刚好定在原来的箭孔塞住,令所有在场的人叹服其精妙高超的射技。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康王(后来的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政权,闻刘锜之名,亲自召见刘锜,将他派到岷州(今甘肃岷县)任陇右都护,同西夏的作战中屡次战胜西夏兵马,所向无敌,西夏人都畏惧他。

据说西夏小孩子哭闹不止,只要其母说一声“刘都护来了!”小孩子立马不哭不闹静了下来。

张浚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一见刘锜,便惊异他的文韬武略,授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今甘肃平凉)。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金统帅金兀术率兵出六合,趋陕西,会同金将完颜娄室部夹攻陕西。

张浚调兵遣将,檄召秦凤路孙偓、颐河路刘锡、环庆路赵哲、加上刘锜的泾原路人马与吴玠统帅的人马,共有四十万大军,以刘锡为统帅,与金军决战。

刘锜率泾原路兵马奋勇迎击,大战金兀术的左翼兵马,斩杀无数,重创金军大将韩常,但由于张浚指挥无方,金军铁骑直捣赵哲军,赵哲这个痞种弃军而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金军一鼓作气,关陇皆归金人所有。

在邠州督战的张浚闻败退保秦州,召弃军而逃的赵哲斩之,又逮捕主帅刘锡,流放合州,自己上书“待罪”。

赵哲部将慕容洧闻主将赵哲被杀,率军叛降金人,攻打环州,张浚急令刘锜驰援。当刘锜率军赴援,渭州空虚,金军乘机攻打渭州,刘锜得报,留下部将李彦琪抗击慕容洧,自己率军回救渭州,但为时已晚,渭州失守,只好率部撤到德顺军,可恶的是,李彦琪也率部降金,刘锜受到牵连被贬为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

过了一段时间,刘锜又复职,任宣抚司统制。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分三路进犯,其中金军主力猛攻仙人关,刘锜奉命驰援,与吴玠会师,合力大败来犯金军。

使者回到朝廷,高宗赵构得知刘锜战绩,诏令他到京城临安朝见。

时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川陕宣抚使王似等人深知刘锜的威望与能力,川陕一带十分需要这样的人才,想留住刘锜,高宗连下三道旨令,刘锜不得不入朝。

高宗赵构见到刘锜,十分喜欢,颇受信任与重用,任他为带御器械、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等职,随侍左右,不久,又让他掌管亲军。

高宗亲征伪齐,又任刘锜为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禁军将领解潜与王彦争权互斗,高宗解除了二人兵权,全部交给刘锜指挥。这支军队是王彦所部,都是太行山一带的抗金义军组成,脸上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所以人们习称为“八字军”,从此这支抗金主力尽归刘锜麾下。

在南宋的抗金史上,顺昌大捷,是最重要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受到的最大的惨败之一,而指挥这顺昌大捷的就是刘锜。2、顺昌大捷扬威天下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三月,赵构任命刘锜为东京副留守,率王彦原来的“八字军”一万余人及殿司卒三千人,加上家眷大约有四万余人,从临安过江逾淮,日夜兼程赴任,走到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得到金人大举入寇的消息。

刘锜便召集将校商议,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应该撤回淮水,顺流还归江南。

刘锜听了拍案而起,高声说:“我本受命往汴京任职,而今东京虽然落入金人之手,军队尚在,顺昌又有城可守,为什么要不战放弃这战略重地。我志已决,敢言去者,定斩不饶!”

“八字军”将士都沉默不言,唯独有一位外号叫“夜叉”的将领许清赞同刘锜的想法,说:“刘太尉奉命守汴京,军士扶老携幼而来,现在我们自己避敌而走很容易,但谁又能忍心抛弃父母妻儿于不顾呢,如果大家护卫家属一起逃避,途中必将遭到金军追击围歼,逃又能逃到哪里呢,不如大家齐心协力拼死一战,方能死中求生!”大家也表示说的有理。

刘锜虽命令手下把所有船只凿沉,以表必死抗击之心。

刘锜进入顺昌后,首先把自己的家眷安置到一处寺庙里,并在寺门堆上烧烧,当众对守卫兵卒交待:“如果我军兵败城破,立刻放火烧死我的全家人,以免受辱于敌!”

这便是“寺门累薪”的来历。

所有人都被刘锜视死如归的决心所感动,纷纷表示愿与城共存亡,全城军民“军士皆奋,男人备战守,妇人砺刀剑”。刘锜与当地知府协同一致,加强城防,把城外居民都迁到城里,拆掉城外民居,坚壁清野,把拆下来的门板挡在城上,做成防护器具,发动将士与顺昌百姓加固城墙,构筑工事,在城墙额外设置挡护板墙,从中间开洞,既能躲避金军流箭,又能对外射箭。针对金军重装骑兵“铁浮屠”与“拐子马”,制作了专门对付的长柄铁斧与长杆枪。

忙了几日,刚刚把城防布置好,金军的前锋人马涉颍河到达城下,刘锜事先埋伏了人马,出其不意,生擒了两名千总,审问得知金将韩常率军驻扎在距顺昌三十里左右的白沙涡,便派出一千精骑,夜袭其营,杀敌众多,鼓舞了士气。

很快,金将葛王完颜雍,也就是后来的金世宗率三万大军到达。

刘锜命令四门大开,玩起“空城计”,金军不知虚实,犹豫不决,不敢进攻,只是用弓箭远远地射击,因刘锜早就筑好防御,根本伤不着人,而宋军的强劲破敌弓佐以神臂强弩,给予金军很大的杀伤。

入夜,刘锜又派出敢死队袭营,这日正值阴天雷雨,每有闪电,宋敢死队就乘刹那的光亮跃起,看到辫发的就杀(女真人辫发),天要放亮撤兵回城,一连几日,金军损兵折将,都没能发起有效攻击,却被宋军夜袭神魂不定,被迫后撤扎营。

刘锜并没有放过金军,精心挑选胆大勇敢,有夜战经验的士兵,每人发一个口哨(衔枚),每人一口大刀,尾随夜袭,百余人在金营中捣鼓一夜,金军自相残杀,尸横满营。

当时在汴京的金军统帅金兀术闻知,怒不可遏,亲率主力杀奔顺昌。

宋军中有的人见金兀术率大军前来,有点心怯,劝刘锜见好就收,全军乘船退守。

刘锜大义凛然地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恰逢关键时刻,理应为国杀敌。我军虽挫敌锋,但如后撤,众寡悬殊,敌乘击进攻,则前功尽弃,成误囯骂名。当今之计,有进无退,誓死抗击。”

众将听命表示:“死生唯刘太尉命!”

为了迷惑敌人,刘锜又招募死士曹成等二人,叫他们如此这番。

两军一接战,宋军争先恐后败退,有两个人堕马,被金军俘获,这就是曹成二人,刘锜事先安排好的。

金兀术亲自审问,询问城中守将何人?

曹成回答:“这个刘锜是世宦子弟,只会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不会打仗。本来两国和谈,派他到东京享福的。”

金兀术一听,朗声大笑:“此城一战可下!”

便没有等攻城器械,率人马便来攻城。

到了城下,金兀术先训斥了一番那些此前战败的将领。

那些将领一脸无辜,对金兀术说:“这个统兵的,不是过去那些痞种,今非昔比,元帅您攻城自然知道!”

金兀术听了更加恼怒,声称攻下城后处罚他们。

金兀术轻敌,放松警惕,带着兵马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攻城。宋军以逸待劳,轮番上阵,一点点消磨金军的体力,很快金军体力不支,只好安营扎寨,打算休息。

炎热的六月天,让士兵与马匹饥渴难耐,纷纷到颍河饮水。

谁知刘锜事先在河中与草地上下了毒药,人马口吐白沫,大量倒地。而刘锜在城上摇旗击鼓,猛地从城中杀出一哨人马,好一阵冲杀。稍息,又有数千人手执利斧直冲金兀术大帐。

金兀术跨上乌龙驹,亲自指挥,放出金军的制胜法宝,“戴铁兜鍪,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毎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进,退不可却”的“铁浮屠”冲击(其实这就是小说《水浒传》中的连环马)。

不料刘锜早就研究好大破“铁浮屠”的方法,专门训练了一支以长枪加大斧的军队,长枪单挑金军的铁兜鍪,大斧专砍马腿与敌人臂膀,把“铁浮屠”变成“死浮屠”。

金兀术见“铁浮屠”被宋军所破,又放出最后的绝招“拐子马”,没想到被宋军一阵乱斧砍得人仰马翻。

这一日鏖战,刘锜泰然指挥,不紧不忙,每批宋军出击,都有序撤回城中,每波派出的人马都是有生力量,对金军刀劈斧砍,如入无人之境。让金兀术平日里耀武扬威的精锐部队十损七八,金军弃尸毙马,车旗、器甲到处都是,宋军击杀金军近三万人。

当夜,又是暴雨如骤,平地水深过尺,天一亮,金兀术心怯,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地望着顺昌城撤兵。

刘锜得势不饶人,乘勇追穷寇,又斩杀金军过万。

金兀术狼狈败往陈州,休息一日,撤往汴京。

令人可叹可惜的是,宋高宗赵构并没有下令刘锜乘胜出击,而是下诏命刘锜退守镇江府,错失了绝佳的机会。

弦外之音:不久,出使金国的宋使洪皓传回密信,告诉高宗,顺昌大捷后,金人上下惊恐落魄,把燕地重宝珍器与物资都运往本土,打算放弃中原,金军已经有大撤离的准备好。假如当时宋高宗命令宋军诸将协力北上,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顺昌大捷,让历史记下刘锜,也让后人知道,什么是英雄壮举。

作者:陈二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宋四大家是指哪些人 南宋四大家指的是哪些人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四大家分别指的是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简称李、刘、马、夏。四家中李唐略早,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流。

南宋四大家是指哪些人

李唐

李唐,南宋画家,字晞古,最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代表作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刘松年

刘松年号清波,南宋画家,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代表作有《四景山水图》《溪亭会客图》《天女献花图》《中兴四将图》等。

马远

马远是南宋绘画大师,出身绘画世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世称“马一角”。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

夏圭字禹玉,南宋绘画大师。“南宋四家”之一,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宋石刻公园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自宋代以来,鄞县世家连绵,巨旗相望。这些名家大族生前在东钱湖筑别墅、建寺院,死后在湖边群山觅墓地、建家庙。如今,这些寺观和墓冢大多已湮没难寻,惟有这些建筑物的附属物——石雕还散处在群山之中。在众多的石雕造型中,数量最多的为墓前石刻造像。其中以上水村下庄黄梅山下南宋丞相史嵩之的祖父——史渐(曾被封为太师齐国公)墓前的石刻造像最为完整,文臣武将虎马石兽俱全,自东向西,俩俩面对危立,雕刻精细,造型逼真。现在的石刻公园就位于此,收集了散落在他处和民间的石刻石像。

据考证,东钱湖石刻群填补了我国南宋时期雕刻史、美术史、考古史的空白,已于2001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现在的南宋石刻群就是在“东钱湖石刻群”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要求,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修建。

南宋石刻公园占地6.64公顷,位于东钱湖上水村与横街村交界处,在通往福泉山景区的主干交通线上,面南背北,群山环抱,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所说的宝地。现园内设有陈列室、瞻仰之道、百代师表、吉祥之道、历史沧桑、南宋衣冠、史渐墓道、闾陌气节等多个景点,是一个体现保护为主,并借助展示,使文物走出“圈养”保护的误区,拓展文物内在价值的特色主题公园。它的建成开放,推进了“文化之湖”战略的实施。

票价:30元/位

交通:960路公交(市区游客可乘906路至东钱湖郭家

联系电话:88401022、88374366

东钱湖镇:东钱湖镇位于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稠密、交通网络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浙东旅游网络的中心节点;到达宁波市区和栎社机场分别为10分钟车程,进入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同三线高速公路仅需10分钟;当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宁波将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镇内有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宋时期宋光宗的黄贵妃得了什么病?为什么吃山楂把病治好了?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冰糖葫芦小编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了,冰糖葫芦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品,酸甜可口美味至极,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吃。那么,说到冰糖葫芦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南宋时期的黄贵妃了,当时的黄贵妃生了一场大病,皇宫中很多御医都治不好他的病,但是,民间有一位艺人给黄贵妃吃了山楂,这下可是把黄贵妃的疾病给治好了,其实,山楂最少是用来治病的,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男女老少都喜欢吃。山楂的味道让很多人一想着就直流口水,冰糖葫芦这名字一听,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它肯定要用冰糖来做,而且从它的外表来看,晶莹剔透的,不就是冰糖做的吗。

其实最早的冰糖葫芦是用红糖做的,到后来换成了白糖,糖葫芦在做好后,都会在山楂果上覆盖一层糖壳,看上去晶莹透亮的,就像是裹了一层冰一样,因此人们把它叫做冰糖葫芦。

那么,冰糖葫芦最早为什么是用来治病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说起。

南宋有一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他在位期间,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妃子叫做黄贵妃。有一天这个黄贵妃生了一场大病,而且是一种怪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整日面黄肌瘦,不吃不喝,其实就是没有胃口,导致营养不良。宫里面的御医用尽了各种各样的名贵药材,都拿黄贵妃的病没办法,最后都没招了。宋光宗看着自己的爱妃一天比一天的憔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呀。

最后,宋光宗实在没招了,就张榜告示天下,谁要是能治好黄贵妃的病,必定重重有赏。张榜之后不久,一位江湖上的赤脚医生,自告奋勇说,黄贵妃这病,他能治。于是这个赤脚医生给黄贵妃看了一看,了解了病症以后,告诉宋光宗,“启禀陛下,贵妃娘娘这病好治,您只需如此如此……”

宋光宗吩咐人马上照着赤脚医生的话去做,贵妃于是开始服用赤脚医生开的药,药一喝,病情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胃口也越来越好,人也越发精神,宋光宗看着也很高兴。黄贵妃一直服用了半个月,病就全好了,整个人生龙活虎一样。

赤脚医生给宋光宗开的药方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山楂和红糖一起煎汤,一日三餐饭前吃5到10颗山楂,连续吃上半个月就能痊愈。

时间久了,这种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山楂越传越广,红糖也被人们用白糖替代了。到后来,人们嫌老是放在碗里吃起来麻烦,干脆就找了根竹签把一个又一个的山楂穿成串,于是便有了今天我们吃的冰糖葫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游洋村桥头自然村。

经闽中支队司令部同意,古邑游击队于1949年4月上旬决定攻打古邑乡公所和开展破仓分粮斗争。游击队员分别深入梧椿、天马、金石、黄龙等村发动群众配合游击队的行动。4月11日,由中队长陈兰苑带领两支游击小分队,假装为过路的农民,三五成群集合在梧椿西林山上。傅德标派出几个游击队员在古邑乡公所对面的一座山上设立了观察哨,密切注视乡公所的动静。一切准备就绪,当天黄昏,第一小分队的游击队员向古邑乡公所挺进,路上呼喊口号,群众也呐喊助威,一起涌向乡公所。乡公所的伪职人员闻风而逃,游击队趁势攻下古邑乡公所。但驻在乡公所附近的古邑自卫队,凭借坚固的碉堡,向乡公所方向开-射击,游击队与自卫队展开激战,持续一个多小时。这时,吴国庆带领第二游击小分队赶来增援,自卫队顽抗之敌见势从后门撤出逃往山上。游击队乘胜追击,击伤自卫队多人,缴获-5支。攻打古邑乡公所和开展破仓分粮斗争取得全胜。

古邑乡公所被游击队攻克,自卫队又遭伏击,古邑谷仓粮食全部丢光,国民党仙游县政府将古邑乡长林振亚撤职。伪县长宋庆烈召开紧急防务会议,一方面派兵追回粮食,另一方面制订兴太地区的治安联防,设联防队,每个联防队90人,联防队长由古邑、鲤湖、浔阳等3个乡的乡长兼任。可见,袭击古邑乡公所给国民党-势力一个沉重打击。

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为三层土木结构的三间厢民房,中间为大厅,左右两边的厢房,墙壁上还依稀可见当年的革命标语,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房屋较为破旧。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游洋镇:仙游县辖镇。1961年建游洋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177.1平方公里,人口3.4万。仙永公路与仙莆公路相交于此。辖游洋、梧椿、天马、龙山、沽山、里洋、桥光、五星、双峰、石里、河星、龙溪、兴山、石山、鲁头、霞峰、金石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水果、竹木。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及饮食服务等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隋炀帝为何攻打不下高句丽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隋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炀帝当初野心勃勃对于对隋王朝不恭敬的高句丽非常看不顺眼,于是就决定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带领着上百万大军去攻打高句丽,但是却迟迟攻打不下,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1个重点原因就是决策错误,当初隋炀帝不让轻军独进,要互相配合,当敌人说要投降的时候就得停止进攻,可是战场上本就瞬息万变,高高丽的军队根本就不讲信用,他们看到自己快被打败了就赶紧投降,等到隋炀帝的军队不敢进攻的时候,他们又立刻反攻,不能一举歼灭这些敌人成为了隋炀帝的军队无法获胜的根本原因。

第2个原因是粮食保障和后勤远征军不到位,在古代打仗不像现在有很先进的后勤供应,能够跟得上战士们至少是不愁吃喝的,但是在古代兵马未动粮草一定要先行,粮食是最为重要的部队保障,可是后来隋炀帝的军队还没到目的地,粮食就被吃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后来将领之间出现矛盾频繁争吵,动不动就罢工,所以打不下高句丽也很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宋古城茶陵南宋古城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古城茶陵南宋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间谚语:“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茶陵的城墙”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存在,而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茶陵南宋古城是南宋绍定五年(1232)筑成的。当时,湘南暴发农民起义,义军逼进茶陵。搞得湖南安抚使余嵘,茶陵县令兼军使刘子迈焦头烂额。这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余嵘说:“衡郴两邑二道之门户,其地大以要,孰如茶陵?”于是,命刘子迈筑城。绍定四年(1231)动工,第二年竣工。历经几个朝代的修建、扩建,规模扩大、设施完备。至清代,城墙周长扩大到场353米多,高6米,垛堞1200多个,城门和城门楼各6座,角楼4座,更楼22座,景楼1座,护城堤723米多。楼亭相望,垛堞相连,气势恢弪。

刘子迈在筑城前,请了不少风水先生多次选址,才选定这块“风水宝地”。这里,南、东、北三面,米水环流;西郊是巍峨挺拔的云阳山。他为把城墙筑得固若金汤,颇费了一番心思。在米水沿岸“深基后垒”,垫松木,垒巨石为基脚,筑成护石堤。在城西傍城开挖护城河,南引米水导入,北流再汇米水。又“铸铁犀置江岸,以杀水势”。形成了傍山为屏,凭江为险,以濠为堑,据城而守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形成了以堤护城,以城防洪,以濠泄洪,以犀示警的堤防体系。这是把军事防御与堤防完美结合的杰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合”的人文思想和封建官吏“守土安民”的理念。

站在古城上往远处看,澄碧的米水环萦如带,巍巍云阳山层峰叠翠,环城青山如黛,田畴铺绿。形成和谐的大园林格局。

人们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构思之妙而不由吟诵明代江南才子解缙的《过茶陵》这首诗:“清江一曲弄晴晖,树色山光绿染衣。正好垂纶寻酒伴,休官便买钓船归”。

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九克茶陵城。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建立了井冈山革0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为武装建政创造了光辉典范。毛泽东曾对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称: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因此,他对茶陵城有着浓厚的感情,38年后的1965年5月21日,他“千里来寻故地”,下塌茶陵城。这是他有解放后唯一的一次夜宿县城。

走进古城的紫微门,沿着黄庭坚、徐霞客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探寻南宋学宫,“四大学士祠”,元代全国三大道观之一的青霞观的遗迹,人们仿佛走进历史,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茶陵在明清两朝,先后出过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等四大学士。因此有“一州形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之誉。其中李东阳创立的“茶陵诗派”,开明一代诗风而载于中国文学史。在茶陵,历代出过122名进士,其中状元、榜眼、会元各两名。在这里,你会感受到硝烟消逝后的清新、宁静。体会到绵绵的翰墨清香。

景点位置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解放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韩烁为什么黑化 为爱亲自率兵攻打花垣城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没想到小奶狗韩烁竟然黑化了,陈芊芊下了很大决心才把他们之间的定情信物给毁掉,结果此举彻底激怒韩烁,让他下定决心攻打花垣城。不过虽说如此,韩烁对芊芊依然很好,黑化后反而攻势变的更猛了,就连芊芊也被吓了一跳。看的出来韩烁对芊芊是认真的,不过原来的剧情发展已经彻底改写了,楚楚被挤出女一的位置,看来他们想要得到幸福还必须搞定陈楚楚才行。韩烁为什么黑化

最新剧情中,韩烁终于黑化了,翻身做主人,而且还踢了裴恒,抢走了陈芊芊。看到这样的剧情,不少网友直呼过瘾,不过也有观众比较奇怪,韩烁为什么突然黑化呢?

陈芊芊跟韩烁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喜欢过他,之所以要抢亲,就是为了把他留在身边当质子。韩烁一开始是不相信的,后来陈芊芊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把两人的定情信物摔碎了,韩烁看到陈芊芊的态度,终于黑化了。

在这段剧情中,赵露思和丁禹兮的演技真的太好了,韩烁从一开始的不相信、伤心再到黑化,而陈芊芊一直维持着冷酷无情的表情。陈芊芊原本只想在自己的剧本中活到大结局,然而却在和韩烁的相处中,渐渐被他吸引,最后爱上了他。但为了回到现实世界中,陈芊芊就必须让韩烁爱上陈楚楚,让故事回到正轨上。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为了保住韩烁的性命,陈芊芊与韩烁摊牌,说了很多伤人的话,只是为了让他死心,和楚楚重新开展一段新的感情。虽然陈芊芊是编剧,但是她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完全按着陈芊芊的想法来。陈芊芊为陈楚楚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甚至放弃了喜欢的人,成全她和韩烁,然而最终得到的是陈楚楚的不领情,还有苏子婴的背叛。

黑化前的韩烁就像一个小奶狗,虽然嘴上说着杀人,实际上还是很宠着陈芊芊的。但是黑化后的韩烁显然不会再管陈芊芊愿不愿意,在看到陈芊芊关心情敌裴恒的时候,韩烁往日聚集的醋意彻底爆发,一把抱起陈芊芊就走。

韩烁的强硬态度吓到了陈芊芊,她躺在床上哭了。陈芊芊这一哭,韩烁的黑化算是彻底失败了,他只得放几句狠话,慌张地离去。丁禹兮这一段的演技很好,完美地表达出了韩烁的心疼和后悔。从目前的预告来看,韩烁黑化之后,状态完全是在正邪两边左右横跳,奶狼之间互相切换,前面还嘴硬恶狠狠地对陈芊芊用强,但是转头又立刻心软了。其实,韩烁的黑化完全是陈芊芊自己造成的,她举棋不定,韩烁才会彻底失去耐心,决定采取强硬的态度。现在虽然有点虐,但是后面的剧情就都是甜的了。韩烁攻打花垣城

《传闻中的陈芊芊》中,韩烁可以说是模范好男友了,为了陈芊芊数次违背自己父亲的命令,放弃攻打花垣城,还戴上了象征耻辱的手环,就是为了可以一直和陈芊芊在一起。但是在最新更新的剧情中,韩烁和陈芊芊的感情生变,两个人刚甜了没一会便要开虐,让观众们很是难受。不过大家都很疑惑,韩烁黑化了吗?韩烁之前经历了那么多都没有与陈芊芊站在对立面,为什么后来他又要攻打花垣城了呢?

七夕的时候,按照原本的剧情,韩烁是要用炸药炸掉花垣城的,陈芊芊很着急,她想去阻止韩烁,却意外得知了韩烁为自己戴上手环的事情,陈芊芊很感动,因此陈芊芊决定为了韩烁留在这个世界,不再想着回去的事情。

不过,韩烁趁陈芊芊不注意点燃了引子,陈芊芊以为炸药即将引爆,却没想到韩烁为了陈芊芊将埋在城中的炸药全都换成了烟花,看着韩烁为自己做出的牺牲,陈芊芊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心意。

后来陈芊芊为了改变韩烁原先剧本中必死的结局,决定让韩烁流放,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他的命运,让韩烁活下来。没想到韩烁就这样误会了陈芊芊,两个人好不容易甜了一下又开始了虐心剧情,韩烁也因此黑化,带兵攻回了花垣城。

韩烁心里很委屈,他觉得自己为陈芊芊做了这么多,但是陈芊芊却还是一个劲的坑他和耍他,陈芊芊没有办法和韩烁解释,所以两个人就这样陷入了僵局。不过两个人最后还是会重归于好的,而且韩烁和陈芊芊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可以说是让人非常惊喜了,韩烁和陈芊芊的爱情故事总是这么峰回路转,让人猜不到下面会发生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南宋最矛盾的名将先守城,后投敌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后期将领

宋朝算是我国历史中一个很两极分化的朝代,北宋重文,出名相,南宋重武,出名将,这里要说的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名将了,他的名字是吕文焕。

大家应该都知道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把,里面的吕文焕是个卑鄙小人,是郭靖黄蓉帮助他守住了襄阳,但是在历史中,真正守住襄阳的,是吕文焕,吕文焕在面对到蒙古战力超群的骑兵时,坚守襄阳,不退缩,这样一守,就是六年之久,六年的时间里面,让忽必烈一直感到头疼。

如果说吕文焕能够一直坚守襄阳,那么肯定会像岳飞一样出名,但是,六年之后的吕文焕选择了投敌,因为那时候的襄阳城破已经是必然的了,所以吕文焕干脆就选择了主动开城门投降,但是为什么说吕文焕这个人很矛盾呢,因为投敌之后还没有结束。

在吕文焕投敌之后,居然是选择了帮助金人攻打南宋,对于南宋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所以这才对于吕文焕有了矛盾名将的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北宋到南宋之间的朝代叫什么

全文共 227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看中国的朝代的时候北宋过了其实就是南宋吧,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话说这个北宋到南宋之间还有一个朝代,那么这个朝代到底叫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北宋和南宋之间,的确不是相连贯的,北宋灭亡于1127年3月20日,而南宋开始于1127年6月12日,中间有将近3个月的空白期。正是在两宋交接中间,出现了一个被史书所承认的政权,史称“伪楚”,国号“大楚”,又称“张楚”。

这件事还要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说起。

处于北方辽国统治之下的女真部落崛起,建立了金国。北宋与金国订立了海上之盟,相约灭辽。北宋军队负责进攻辽朝南京(幽州府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朝,宋朝将原本给辽朝的岁币转送金国,辽的剩余国土也归金国。

盟约挺好,可是孱弱的北宋二十万大军竟然被处于灭亡边缘的辽军打的大败,最后还是金军攻占了燕京。北宋虽然后来拿钱赎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七州,却也暴露了战力虚弱的真相。

1126年正月,及当年十一月,金军两次南下,围攻开封。第一次汴京之战,在李纲等主战派,及勤王军队的反击下,迫使金军议和。可是在解围后,钦宗担心军队叛乱,以各种借口遣散了大部分前来勤王的宋军,导致第二次汴京之战兵力严重不足。主战的李纲等主战大臣也被疏远,钦宗又受奸佞蛊惑,屡屡干扰军队的正常作战,造成宋军屡战不胜,最后只能向金军请和。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徽钦二帝,以及大量的北宋宗室、官员,及其家眷被金军扣为人质。金军命人在开封城内大肆搜刮财物,好在金军没有屠城。因为金人知道,杀光了,他们就没钱可以继续掠夺了。

徽钦二帝被俘,宋朝旧地名义上就是金国的了。可是,金人还处于奴隶制时代,根本没有能力按照汉人的制度管理北宋旧土。可他们又想要宋人的财富,怎么办?金人也很精明,那就扶植伪政权,由汉人代为管理,收取税赋,每年向金国缴纳岁贡。

金人让留守汴京的北宋旧官吏推荐伪政权的皇帝人选。这时候,北宋官员的智商全部上线了,大家都明白,谁成为这个候选人,一定会被千夫所指,被万世唾骂。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自告奋勇,主动承担。

素有“金人外公”之称的东京留守、开封府尹王时雍,在金人围城时,非常卖力的为金人搜刮美女、财物,颇受金人信任。原本他当伪皇帝最合适,可是他知道这是冒天下大不韪的事情,精着呢。他就召集大家一起商议,投票推举。可是大家都不敢说话,面面相觑。王时雍就以金人早已有意张邦昌,欲让张邦昌称帝为由,让大家举荐张邦昌。结果么,自然是张邦昌成功被友好的同僚们给送上了“烧烤架”,烤了一个外焦里嫩。

不过,当时还是有人反对立张邦昌为帝的。监察御史马伸就提议,应该继续册立赵氏族人。而时为御史中丞的秦桧,听到马伸所言,操笔上书金人,冒死请立赵氏。当然,上书如同泥牛入海,不见踪迹了。

张邦昌其人呢,在金军入侵时,曾极力主张割地求和,并参与了罢免主战派大臣李纲、种师道的行动,被主战的太学生陈东怒斥为“社稷之贼”。金人一看,合适,那就张邦昌吧。

可张邦昌从内心还是忠于大宋的,只是他是个让主战派鄙视的主和派罢了。所以,张邦昌拒绝不受,不肯登基。金人一看,好吧,你如果不同意的话,那就下令纵兵血洗东京城。无奈之下,张邦昌于1127年3月7日登基为大楚皇帝,代替了赵宋,定都金陵(南京)。

张邦昌既伪楚皇帝位,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为庶人,北宋正式灭亡。

张邦昌虽然登基,但他知道,金人只是在利用他,随时都可能给他来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而宋朝原来的藩属,也不会听他号令。因此,他一直都很谨小慎微。

张邦昌称自己仅是“嗣位”,意思就是传承的还是赵宋江山,只是由他暂时代管。平时,他也不敢穿龙袍,坐天子宝座,也不自称“朕”,只有在接见金国使臣时,才走走过场。张邦昌又下旨,赵宋太庙牌位,一律原封不动,加以妥善看护。他还在所有由他任命的官员职位前全部加“权”字,就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张邦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表示他还是忠于赵宋的。

金兵退走了,还活着的宋朝勤王部队终于一小波,一小波的来到了汴京城下。张邦昌在做了32天皇帝之后,于1127年4月10日,主动退位,以太宰身份理事,而由宋哲宗的废后,没有被金军掠走的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伪楚政权正式灭亡。

元佑皇后派人给康王赵构送去了大宋宝玺。宋高宗赵构即皇帝位,元佑皇后撤帘回归后宫。北宋和南宋完成了皇权交接,张邦昌也成了拥立赵构继位的第一功臣。伪楚虽然仅仅存在了三十余天的时间,但是在两宋的皇权交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被正史所承认。

那伪楚皇帝张邦昌本人的结局呢?

赵构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并没有立时处分张邦昌,反而赐张邦昌太保衔,任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

但是,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一直存在,赵构刚继位,为了稳固疆土和皇位,必须启用主战派,这让主战派暂时占了上风。李纲极力弹劾张邦昌,但是赵构并不想以此事杀张邦昌,仅是降职了事。

赵构的确是权谋大师级人物,最后以“隐事”为由处死了张邦昌。所谓的“隐事”,就是张邦昌入宫醉酒,曾经被金人赐给大楚皇帝张邦昌的徽宗嫔妃李夫人,估计和张旧情未了,借机裸着双臂钻到了张邦昌怀里。然后么,自然有人告密。

宋高宗赵构悄悄抓了李夫人,严刑逼宫,让她指认张邦昌。结局就是,张邦昌先岳飞一步,得了一个比“莫须有”还莫须有的罪,连罪名都不列,直接给处死了。

张邦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争议非常大。他虽忠于宋朝,却不能坚守气节,投降金军,还被立为伪楚皇帝,所以,恶评较多。但是,如果跟当年的关二爷头曹比较一下,是不是有点苛责张邦昌了。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多数不喜欢主和派,再加上张邦昌实在是没有什么大功绩的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刘备攻打成都为什么没有选择庞统提供的上策?

全文共 2396 字

+ 加入清单

庞统与诸葛亮同在刘备手下,自然也会为刘备献计献策。当刘备准备去攻打成都的时候,庞统就曾经给刘备出了三个主意,这三条计策是不同的,庞统将它们分为上、中、下三策,顾名思义,自然是最好、一般、最差的计策。然而,刘备听完之后却选择的是中策,而不是最好的上策,这又是为什么呢?

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结合起来,再想办法图川。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统献上的中策。

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协助关羽守荆州,让庞统跟随自己入川。应该说,这是除诸葛亮之外最大的信任了,实际情况也是,刘备入川后,大的军事行动都是和庞统商量。但是,既然庞统自己看来是上策的计谋,刘备为什么不采取,而是要采取中策呢?

上策太险,一旦不成会全军覆没

庞统的上策是:“暗中选派精锐兵马,日夜兼程从小路捷径奔袭成都。刘璋没有战略才能,又向来缺乏守备措施,我们大军突然到达,一举便可平定成都。”实行这个计策的关键点在于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在不被敌人觉察的情况下兵临城下,同时要一战解决问题。但实行这个计策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万一中途有个变故,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是兵马问题,刘备本来兵马就不多,再要从中挑选出来一部分,能有多人兵马攻城?即便是刘璋这个人再无能,平常缺乏守备措施,这力量相差悬殊,列阵交战都没有任何胜算,何况是要攻城!再说了,刘璋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总不能连一个忠勇之将也没有吧?其次是行军路线,直取成都要绕过白水、涪城、绵竹、雒城才能到达成都。要想绕开这条大道走捷径小道,一旦暴露行踪就会遭到攻击。至少,战役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再就是一战解决问题,雒城离成都只有五十里,战役稍一迟延,必将遭到前后夹击。就刘备这点儿兵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定是全军覆没,连一个退路都没有。如果是刘备亲自带兵前来,出现意外将无路可走。假如刘备留在葭萌,精兵已经分走,剩下些弱兵同样不是招架挨打吗?所以,刘备是要考虑风险的,这种冒险行为刘备不采纳应在情理之中。

虽然说打仗就要冒风险,过去不是有个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吗?但这两个战例都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进行的,和刘备所处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项羽破釜沉舟,是诸侯都在避战,也就是等着章邯各个击破,而章邯一旦得到赵地,项羽等联军只能是被动挨打,失败的后果就是灭族。韩信的背水一战,走的是井陉口,本来就没有退路,还不如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刘备有退路,因为刘璋是要送他走。一旦开打,两人就撕破脸,不成功可真是进退无路了。

还有,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庞统仅仅从战役层面来考虑问题,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刘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既要夺取成都,还要考虑获取益州全境,将荆州和益州连成一体。所以,在庞统看来这是上策,在刘备这里并不一定就是上策。

中策最终实行,实际最为稳妥有利

庞统的中策是让刘备率领大军来到白水关,号称是要返回荆州,然后通知白水关守将前来作别。白水关守将是杨怀和高沛,两人本来就敬佩刘备的威名,建议打发刘备走的意见又是他们提出来的,听到刘备要走,心里必然高兴。这样一来,两人就会轻装前来,只要他们来,就将他们扣押,趁机收编他们的军队,进而兵发成都。刘备同意了这个中策。

刘备入川是得到刘璋手下张松和法正等人暗中支持的,张松暴露后,被刘璋杀掉。刘璋命令各关将领不要再把文书传送给刘备。刘备将白水关督军杨怀和守将高沛招来,以这个理由将他俩杀了。刘备进入关内,将守关将士的妻子儿女押做人质,趁机收编了这只部队,让黄忠和卓膺带领他们向成都进攻。在绵竹,督军李严又率领众将投降了刘备,刘备军力更加强大,很快来到了成都很近的雒城。在雒城,刘备围而不攻,一年后雒城破,刘备来到成都城下,十几天后刘璋出城投降。

实际上,刘备走这条路线最为有利,攻下白水关,刘备既得了地又得了兵,攻下绵竹,刘备同样是既得了城又得了兵。围困雒城一年,虽然时间长了一点,并不是刘备没有能力早一点攻下来,实际是刘备的一种策略,那就是让刘璋不能分兵,腾出时间给诸葛亮、张飞等人攻城略地。等到成都打下来,益州的大部分城池已经掌握在刘备手中了。可见,这条路线是既稳妥又获利最多。

其实下策之外还有下下策

庞统的下策是让刘备率军退回到白帝城,连接荆州积蓄势力,慢慢图谋杀回成都。实际上,这个下策也不是一无是处,白帝城也属于蜀地,来到这儿后,马上从荆州调兵掠城占地,同样能够得川。由于刘璋昏暗无能,北部又有一个张鲁要防,他很难做出一个防住刘备的战略计划。即便是真要出兵应战,益州内部大臣将领各怀鬼胎,也很难说那时候就不会出法正、李严,来一个像绵竹一样的临阵倒戈。而这样计策的实施,虽然是慢一点,倒也稳妥。所以说,这下策也有可取之处。

除了这上中下三策,庞统还暗示了另一种情况,这就是等待不作为,也可以称之为下下策。庞统的话是这样说的:“如果犹豫不决,长久滞留此地,就将深陷困境,于理是难以长久的。”庞统这话虽然有让刘备赶快决断的意思,但说的也是实情。当然,刘备是战略家,又是从无数阵仗中拼杀出来的人,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不管是上策还是中策,刘备用的都是庞统的计策,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这不像有些领导,一定要把下属的意见换一个说法,或者是换一个说法变成他自己的意见才来实行,一定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实际上,能用人的领导才是最高明的领导,也是最有才能的人。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刘备这个人好像没有多少本事,只不过是沾了皇叔名号的光,武靠着关羽、张飞的帮衬,文靠着诸葛亮的谋划,才让他有所成就。可真要回到史实当中看看,刘备还真不愧是天下枭雄,并不是浪得虚名。取成都用的虽然是庞统说的中策,可实行起来却是一种大框架大战略。也难怪他能在打下成都后短短时间内拥有益州全境,这就是一个主公和谋士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什么不攻打蜀国?周瑜曾设计铲除刘备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战后吴蜀联手大胜曹魏,这时曹操暂时已经失去进攻能力,只能退守。而东吴正是士气到达鼎盛的时刻,为什么孙权不趁机进攻蜀国一举拿下呢?其实周瑜是有想到这一点的,而且连计谋都已经想好准备除掉刘备。周瑜在战略方面应该属于当时最强了,而且赤壁之战也让周瑜闻名天下,如果周瑜能晚死几年的话蜀国就非常危险了。

那么,周瑜为何会如此防范刘备呢?《三国志•周瑜传》中给出了答案。该传记载,就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又向孙权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出兵益州,夺取刘璋所占据的这块天府之国。周瑜认为:目前曹操在赤壁遭受重创,无暇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益州的刘璋经常遭到汉中割据势力张鲁的骚扰,内忧外困。

周瑜建议孙权让自己率兵与奋武将军孙瑜一起进攻益州,在得到益州之后再兼并汉中的张鲁,然后与割据凉州的马超集团结成战略同盟,在曹操的后方发动攻势,之后江东大军就可以通过占领襄阳以威胁曹操,实现全国的统一。

这段记载对周瑜之前提出限制刘备集团发展意见做出了一个明显的注脚:周瑜是想通过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为江东集团向益州地区的扩张做准备。而这个计划本身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跨有荆益、两线出击的战略构想可谓如出一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就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江东集团想要扩展自己的控制范围主要方向有三个:一是向北通过对曹操占领的淮南地区的进攻取得夺取中原的桥头堡,进而向北方地区发展。第二是向西南地区属于士燮控制范围的交州地区发展,第三是向西通过荆州南部夺取刘璋占据的益州地区。

从这三个发展方向来看,北线的难度最大。虽然曹操新败,暂时丧失了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的能力,但毕竟曹操经营北方多年,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人口资源仍然占有巨大优势。孙权想通过夺取淮南地区进犯中原的设想很难实现。从后来淮南战事的发展来看,孙权耗费了数年时间却始终无法在淮南地区讨得丝毫的便宜。

第二条向西南夺取交州的计划也因为交州偏僻,难以对全国形势产生重大影响,难以作为上上之选;剩下的只有向西进入益州了。益州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加上战乱较少,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如果拿下益州,无疑对实现统一全国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而将妹妹嫁给刘备并将荆州借给刘备的做法,周瑜是非常抵触的,因为周瑜认为这明显与东吴集团的下一步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刘备,周瑜素无好感,并一语道破了刘备的本质:“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此战为南宋续命118年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

这一战便是采石大捷,而这位成功为南宋续命的功臣,便是虞允文。虞允文在南宋的历史上可以说是跟曹操一样的存在,被那时候的人们称为枭雄,后来的毛主席更是将这个人评价为千古第一人。

那时候的南宋面临的,是跟当时赤壁之战之前孙刘联军的处境一样,那时候如果赤壁之战失败,曹操便可统一全国,孙刘则会覆灭,这时候的南宋就相当于是孙刘联军,而蒙古建立的金只相当于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因此可以说那时候的南宋离灭亡只有一场战役,所以全国上下都很紧张,皇帝甚至想要出逃,但是被大臣们拦了下来。

后来有人推荐给皇帝虞允文,说此人也很是有才能,可以让他一试,于是皇帝便是任用了虞允文去平息这场战事,虞允文也确实没有辜负重托,在长江流域打退了金人的进攻,史称采石大捷,为南宋续命1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岳飞死后,南宋是谁在抵御侵略者?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南宋名将,相信很多人都能够说出同样的一个名字,那就是岳飞。的确,岳飞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抗金名将,又因为他的死给人一种千古奇冤的感觉,因此也是他的很多事迹也是广为流传。不过,逝者已矣,岳飞毕竟已经死了,那么南宋后来又是睡在坚守呢?岳飞死后,面对同样的敌人,有谁在继续抵抗金国和蒙古呢?

其实,岳飞只是南宋抗金战场上无数抗金队伍中的一支,岳飞之所以如此著名而光耀后世,倒不完全是岳飞杀了多少金兵、打了多少胜仗、收复了多少失地,而是岳飞在抗金斗争中的坚毅和执著。

所以,岳飞最让人感动和怀念的,就是面对外族的侵略,面对强敌,他那英勇的胆识,百折不挠的坚韧,不怕流血牺牲的民族精神。而在南宋抗金斗争中,还有许多英雄和队伍,他们一样在与金兵浴血奋战、殊死搏斗,他们的功劳一样的忠贯日月、光耀古今。比如,转战川陕的吴玠,发动隆兴北伐的张浚,临时起意抗金竟然大败金兵主力的虞允文,发动开禧北伐的韩侂胄等等。

1.吴玠驻守川陕,多次打败金兀术。金国灭亡北宋后,赵构建立南宋,金军为及早剪除南宋,又挥师南下,一路攻中原,一路攻陕西。赵构当时任张浚守川陕,张浚于1130年率十八万大军反攻金兵,结果在“富平之战”中大败,此后,以吴玠驻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自己退守阆州(今四川苍溪)。

在“富平之战”后,金军打算趁热打铁,企图一举攻入四川。吴玠在四周有敌人、身后无援兵的情况下,不但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而且还取得了和尚原、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北)、仙人关(今甘肃省徽县东南)三大战役的胜利。

在和尚原一战中,金兀术率十万大军进军和尚原,吴玠率宋军与金军激战三天三夜,杀死金军万余人,兀术中两箭,最后剪掉胡须,混在乱军中才得以逃脱。

在饶凤关一战中,吴玠率军死战六天六夜,打得金军尸积如山,饶凤关仍坚如磐石。后因一军校投敌,饶凤关一时失守,吴玠退却,但未逃跑,而是屡屡偷袭金营,使金兵不堪其扰,后来,金兵无法推进,补给又不足,只好退兵。

在仙人关一战中,即1134年初,兀术和撒离喝率军十万进攻由陕入川的锁钥之地仙人关,吴玠、吴璘兄弟与金兵大战七日七夜,最后大获全胜。

2.一介文臣虞允文督军之时大破金兵。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60万进攻南宋,直逼长江北岸,南宋守将王权逃跑,宋高宗命李显忠接替王权守江,时为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到长江采石矶犒师,李显忠还未到职,完颜亮却已指挥金兵横渡长江,想抢占采石矶,在主将缺位的情况下,虞允文临时起意,主动指挥南宋军队迎击敌人,他利用金兵不熟悉水战的特点,击其弱项,烧毁金兵船只三百多艘,金兵落水淹死许多,宋军取得采石大捷。

3.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张浚为相,发动了隆兴北伐,韩侂胄为相,发动了开禧北伐,虽然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但个人结局却大相径庭,张浚推动隆兴北伐,皇帝给予褒奖,老百姓呼为英雄,张浚也富贵善终。但,韩侂胄推动开禧北伐,还自捐家资二十万助军,却身首异处,被杀了头,南宋朝廷还把他的头颅送给金国求和,最后还入《宋史•奸臣传》,结果真是大不一样。韩侂胄是奸臣吗?很多人认为不是。

当时,一群太学生做了一首诗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於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杀了晁错,叛乱者依然叛乱,樊於期的头送给了秦王,燕国也没能改变灭亡的结局。然而,不管结局如何,韩侂胄毕竟发动了北伐,对屈辱进行过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晋南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即黄氏大宗祠,位于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东头崎。

1949年6月下旬,晋南永游击大队大队长林萱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兵分两路,直奔大罗溪,攻打设在双溪村东头崎黄氏宗祠的国民党乡公所。时任乡长张器闻风率员潜逃,游击大队占领乡公所,随即焚烧乡公所的所有一切公文、户籍及粮食清册,并向群众进行了短暂的形势宣传。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二进五开间歇山式结构,红瓦大坡屋顶,飞檐翘脊,出砖入石,外有盘龙石柱、石鼓、石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于2010年9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信息来源:洛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罗溪镇:1971年置罗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市区49公里。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1万。泉(州)仙(游)、罗(溪)南(安)公路过境。辖双溪、前溪、后溪、三村、新东、垵内、建兴、三合、柏山、永生、翁山、东方、洪四、钟山、广桥、双合、大路脚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小麦,盛产龙眼。传统产品有铜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秦国首先要攻打韩国?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做事,讲究三思后行,这一点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要发起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没有充足的准备当然不行,有了准备,还要有规划。秦始皇对六国发动战争期间,第一个开刀的就是邻居韩国。当时,与秦国接壤的并不是只有一个韩国,还有另外三个国家,但是为什么秦国会选择首先对韩国发起战争?

公元前230年,秦国将领内史腾,奉命突然率部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韩国被打得措手不及,无力抵抗。秦军一举攻克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我们从地图上看,秦国与赵国、魏国、韩国、楚国同时接壤。为何秦始皇吞并六国之战,首先拿韩国开刀?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韩国的地理位置太微妙了,它不偏不倚,正好堵在秦国函谷关前面。这就尴尬了,相当于在秦国的大门口堵上了一块大石头。秦国军队要外出对六国进行友好访问,就不得不首先搬开这块大石头。

其实,早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就打算直接灭掉韩国。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灭国这种先例,此举会引起六国的攻击。秦国虽然强大,但也无力同时与六国作战。所以,秦国就放弃了灭掉韩国的打算。到秦始皇时期,秦国国力大幅度增加,不再惧怕六国联手,攻取韩国就成了首要之举。

其次,拿韩国开刀,可以获取宝贵的战略资源。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地盘最小,实力最弱,可韩国拥有天下著名的铁矿。韩国依靠丰富的铁矿石,再加上精巧的制作工艺,从而制造出质量水平很高的武器,深受各国欢迎。

韩国制造的武器一是强弓劲弩,以至于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说法,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二是刀剑,韩国刀剑“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那是相当厉害。秦国攻占韩国后,就可以利用韩国的战略资源,发动下一步统一之战。

再者,是出于远交近攻的战略考虑。秦国老早就有吞并六国的野心,但具体到操作上,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直没有提到战略的高度。直到谋士范雎给秦昭王献上一计。范雎劝告秦昭王放弃攻打较远的齐国的打算,改而进攻邻居魏国和韩国。这就是所谓的“远交近攻”。那么,秦国为何不攻打同样是邻居的赵国呢?

其实,在攻打韩国之前,秦国还真是与赵国展开了一场恶战。然而,赵国的实力比较强大,哪怕长平之战中被白起坑杀了40万士兵,还没有失去战斗力。在名将李牧的率领下,赵国军队甚至还能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两次大败秦军,歼灭秦军15万人。拿不下赵国这块硬骨头,秦始皇只好“捏软柿子”,转而进攻韩国。

最后,也是韩国自己作死。我们再翻开地图,发现韩国位于秦国、楚国、魏国、齐国之间,可谓四面受敌,历来就是“四战之地”,战争频繁。照说,在夹缝中生存,就应该夹起尾巴做人,搞好与邻居们的关系。可韩国倒好,常常扮演“见风使舵”的角色,反复无常。

这就是说,秦国强大,韩国就倒向秦国,做秦国的“跟屁虫”;楚国打了胜仗,又赶紧扑向楚国的怀抱。对,“朝秦暮楚”说的就是韩国。不仅如此,韩国还欺负比他更弱的国家。战国初期,韩国就灭掉了郑国。

基于此,韩国在战国七雄中人缘非常差,谁也不待见他们。于是,当秦国将领内史腾率领虎狼之师攻破韩国时,其余战国五雄,都作壁上观,无人施以援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刘伯温为何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刘伯温是怎样劝阻朱元璋攻打日本的?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朱元璋能够成为皇帝的经历,可也算得上是一段传奇故事了,原本只是一介平民的他,借助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一步一步从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坐到了最终的至尊之位。明朝建立之后,他曾经因为日本对待明朝的态度问题,想要起兵攻打日本,然而都被刘伯温劝阻了,那么,为什么刘伯温要阻止朱元璋?他又是怎样对朱元璋说的,是如何阻止朱元璋的呢?

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了周边的番邦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告诉他们这几个国家的统治者,现在中国之地是大明当国,元朝已经完蛋了。让他们俯首称臣,将来磕头别磕错了人。第二就是去探查这些四夷有没有可能帮助元朝余孽。

使者去了这四个国家后,高丽,安南和占城都还不错,只有小日本出现情况了。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明朝使者以杨载为主使的使团见到的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此人是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性格残暴,作战勇猛,反过来说就是个大老粗。

而朱元璋对于日本人十分蔑视,加之当时南北朝时期日本浪人都跑到中原王朝这当倭寇,让朱元璋十分不高兴。因此老朱的国书写的十分不客气。下面给大家摘录一段:

“圣旨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这段话大意就是,你们日本要么认我大明当宗主国,要么就整军备战等着挨揍。要是不知悔改,非要当倭寇,就等着我们杀过去吧!这段话说的非常不客气,怀良亲王本就是粗人,一怒之下把杨载给揍了,还杀了其他使者。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情后愤怒值爆棚,此时刘伯温出场,第一次劝朱元璋。他说此时国家初定,老百姓刚过安生日子。国力不足啊!况且兵凶战危,没有必胜的道理,如果重蹈元朝伐日本的覆辙,岂不是大损国力!朱元璋虽然生气,但是一代雄主,他并不蠢,明白现在不是伐日本的好时机,便忍了下来。

等到第二年,老朱再次写了国书给日本人。好死不死,还是南朝这个怀良亲王收到国书。也就是说老朱的国书一直没有送对人。更悲催的是,此次的使臣姓赵。怀良亲王认为这次的使臣是元朝赵良弼后人,非常生气,上来就要杀人。要不说小鬼子脑子有病呢!你先分出来谁是谁啊!

这个姓赵的使臣好一通解释后,怀良亲王才明白怎么回事,打开国书一看,是这么写的:

蠢尔倭夷,出没海滨为寇,已尝遣人往问,久而不答,朕疑王使之故扰我民。今中国奠安,猛将无用武之地,智士无所施其谋,二十年鏖战,精锐饱食,终日投石超距。方将整饬巨舟,致罚于尔邦,俄闻被寇者来归,始知前日之寇非王之意,乃命有司,暂停造舟之役。

怎么说呢,老朱还是不拿日本人当人。怀良亲王也修书一封,是这么答的:

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涂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

这段文字写的确实文采斐然,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第一段怀良亲王还在吹嘘自己有何惧哉,怎么到第二段就惶恐,就稽首了呢?老朱接到这信后,再次炸毛。此时刘伯温又出现了,他并没有如第一次一样劝说朱元璋放弃,而是上书说西北不平,委婉的表示,现在咱们还是消停为上,日本人留给后人吧。

这就是刘伯温第二次劝朱元璋的过程。不过,网上有很多人认为,刘伯温如果不劝朱元璋,没准以老朱的能力,加上南北朝时期日本的分裂,还真能一战灭了日本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