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简介汇集20篇

浏览

4682

文章

417

篇1:青冈靖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青冈靖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黑龙-冈靖河国家湿地公园是2014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批复的(林湿发【2014】205号)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位于青冈县城南部,整体呈东西走向,东起植物园,系过三林场至长山干沟,南至环城南路,北靠青安公路,介于46°39′42″N-46°40′34″N, 125°58′49″E-126°7′17″E之间,总面积537.4 h㎡(公顷),沿河岸线约12.65km,东西平均宽度约10.8km,南北平均宽498m,平均标高为189.74m,其中湿地面积465 h㎡(公顷),湿地率86.53%。

一、地形地貌

湿地公园所在地位于的青冈县,地处松嫩平原中南部,属绥化市辖区,地理位置在北纬46°29′10″至47°07′30″东经125°20′至126°17′之间。总幅员面积2,711.94平方公里。青冈县由小兴安岭余脉在东部由北向南延伸,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海拔最低129.4米,最高247.4米,属于丘陵岗地,由东向西依次为川岗、平岗、低岗地三种类型。

二、气候

湿地公园所在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西南风大。总体特点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温热,秋季凉爽干燥、降温急骤,冬季严寒少雪,干旱漫长。年平均降水量477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81% 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814 mm。年平均气温2.4—2.6oC, 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20.9oC。极端最低温度-39.5oC(1981年11月16日)。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2℃左右,极端最高温度37oC(1980年6月26日),全年平均无霜期133天左右。

三、土壤

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土壤属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32g/kg左右,碱解氮含量为135mg/kg左右,有效磷含量22 mg/kg左右 ,速效钾含量为 185mg/kg左右,pH值为 7.6左右,土壤容重在1.37g/cm3左右 ,是由矿物质(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和磷酸盐类矿物。)、有机质(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微生物残体及排泄物和分泌物)、土壤水和土壤溶液、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以及土壤动物、(原生动物、线虫和节肢动物等)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等组成。

四、水文

湿地公园水系为青冈县靖河,水源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婆积地汇集的雨水,另一部分来自青冈县污水处理厂经净化处理的达标水。水流方向自东向西,经长山干沟入刘大嚷排水总干后进入兰西幸福排干,从兰西幸福排干入肇兰新河,最后汇入松花江。地下水位埋深为1.6-5.2m,青冈县水资源量为20954×104m3/a,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5221×104m3/a,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为15733×104m3/a,重复计算水量为994×104m3/a。

湿地公园水体属于通肯河与肇兰新河上游,哈黑公路以东属呼兰河流域,较大冲沟22条,均流入通肯河。其中有15条沟道有自然泉,泉水流量222.29L/s,泉眼沟位于青冈县东北,发源于明水县境内,汇入通肯河。河道上游有自然泉,泉水流量16.5L/s。在该沟道建有胜利水库;哈黑公路以西属安达闭流区,有四条大碱沟分别流入青肯泡,红旗泡和肇兰新河。总长83km,流域面积1.363km3。

区域内地表水全年正常径流量5450×104m3,通肯河、引嫩河过境水可开发量为2800×104m3.可开发地表水总量为5338×104m3,现已开发1933×104m3。地下水平均可开采总量达1.55×108m3。

五、植被

湿地公园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有丘陵、台地及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属中温带湿润及半湿润地区。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可分为温带湿润针阔混交林植被、温带偏湿半湿润森林灌丛草甸植被、温带半湿润和偏干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尤其以第二、三类型居多,其中以第三类型羊草草甸草原占大部分。有林面积62万亩,林木蓄积量180万m3,蕴含经济价值9亿元,森林覆盖率16.8%。

现有植被多为人工栽植的园林植物。如松科红皮云杉、红松、青扦、白扦;桦木科白桦;杨柳科银中杨、小黑杨、垂柳、旱柳、杞柳;木犀科水曲柳、丁香;蔷薇科榆叶梅、花楸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吉林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482 字

+ 加入清单

吉林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通化蝲蛄河湿地公园位于通化县西北部四棚乡和英额布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3′24″--125°37′02″,北纬41°43′44″--41°55′50″之间,湿地公园南北最大长度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9.6公里,湿地公园总面积2055公顷,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公园境内蝲蛄河长约25.4公里流域面积为84公顷;森林沼泽53.2公顷;灌丛沼泽22.4公顷;距通化县城23公里。

蝲蛄河湿地公园分为8种类型,分别属于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分布两大湿地系统。有永久性河流、洪泛平源湿地、森林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库塘湿地、坑塘湿地、稻田湿地等,主要土类有灰棕壤、白浆土、草甸土、冲积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石质土、石灰岩土等;蝲蛄河湿地公园保护区野生植物共计4门122科665种,其中,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黄檗、紫椴、水曲柳、野大豆等5种。湿地公园内野生动物6纲33目71科,其中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水獭、青鼬、鸳鸯、黄嘴白鹭、黑鸢、花尾榛鸡,植物成分为主,包括东北~华北植物成分、温带亚洲植物成分、东亚植物成分及世界广布种。如东北-华北植物成分有紫椴、胡桃楸等;温带亚洲植物成分有榆树、色木槭等;东亚植物成分有蒙古栎、大叶柴胡等;世界广布种有苔草属、香蒲属、眼子菜属等。

湿地公园保护区域内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使区内的珍贵、濒危、稀有野生动植物得到永久保护及种群数量的恢复和扩大,保护鸟类和栖息地及生态廊道,使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确保饮水水源充足和良好的水质,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是集生态保护、科研教学、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吉林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性质定位和未来发展战略,湿地公园规划分区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

吉林通化蝲蛄河湿地公园保护区成立以来,通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批准成立了通化蝲蛄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县级事业单位,行政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证了湿地公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颁发了《吉林蝲蛄河湿地公园保护区管理办法》,并保证每年投入一定经费开展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工作,积极开展了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和调查监测工作,有力促进了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蝲蛄河河段大坝两侧面貌焕然一新,大坝两侧湿地退耕还湿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与发展,湿地保护区周边社区和广大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各项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通化蝲蛄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湿地资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促进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维护,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间接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经济上亦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信息来源:吉林省林业厅

四棚乡:四棚乡位于通化县城西北部,东与二密相邻,北与柳河县接壤,南与金斗乡邻界,西与三棵榆树毗邻,境内交通四通发达。一条主公路贯穿全乡,东与通梅一级路相接,南与通沈线相连,幅员面积277.1平方公里,九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48个居民组,2355户,10480口人,耕地26326亩,有林面积19000公顷。特产田、经济田面积占耕地的38%。上年人均收入3266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彩云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和高新区交界处,总面积为83.1公顷,由九龙坡区和高新区(40公顷)分区建设。这里原是一片被城市包围的臭水塘,现在已成为山清水秀的景观。重庆市湿地中心计划将彩云湖全面打造为湿地公园,成为重庆主城的“桃花源”。

“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是重庆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也是主城最大的生态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九龙坡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局长王贵强介绍,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九龙坡区,由原规划的二郎高科技公园东区与桃花溪溪河公园合并而成,2009年定位为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约1605亩,投资7.3亿元。

彩云湖水库是重庆主城区修建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人工湖泊,2003年开始规划,2007年6月开始进行全面施工建设,根据规划,建成后的彩云湖将成为一个湖面面积约300亩,蓄水达168万㎡的生态湖;同时,在彩云湖旁还将规划建设起一座占地1400亩的高科技公园。

2016年,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提档升级,重点打通环湖步道,新增3座景观桥梁,保证环湖沿线的无障碍交通。在环湖步道游览线上,新增17个文化景观节点,重点打造有云湖双桥、桃花半岛、双辉揽月、杉林烟雨、风雨廊桥等环湖十景。

2010年7月1日,重庆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彩云湖公园正式开园,免费供市民游玩。

2005年,在重庆市园林局、市规划局、九龙坡区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正式启动公园概念及规划方案设计。在市园林局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公园建设紧紧围绕“生态、湿地、健身、休闲、游憩”五大功能,采取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由两区分头实施的建设模式。公园西区于2008年12月开工,2009年10月完工;公园东区新建及西区建设品质提升于2010年1月开工建设,于2010年7月1日完工。

2009年11月,国家林业部专家莅临公园考察,将公园确认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公园正式命名为“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为了契合意境,彩云湖公园的主打风格是“立体湿地”,形成溪流、池塘、梯田的组合,在立面展开湿地。这里溪流和湖泊主要指桃花溪和彩云湖,梯田指湖滨的清水净化系统。湖滨还将栽种大量垂柳、水杉、桃树等。

专家还准备在湖中打造“桃花岛”,这座岛以前本是一处山丘,三面环水,地势陡峭,山上长了大量桃树、李树、垂柳等等,栖息了成群的白鹭、苍鹭。

主要景点

彩云湖水库是主城最大的人工湿地。彩云湖公园规划为五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的功能区:生态景观区,主要利用现有桃花河水系形成人工湖体;九龙坝文化休闲景观区,提供旅游、娱乐休闲配套服务;运动休闲区,设置足球、网球、游泳池等;滨水景观区;而湿地生态示范区,则将围绕桃花溪水体营造都市中难得的湿地景观。湿地公园内,已有5万余株植物开始发挥清淤功能。公园已成为市民免费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旅游踏青、生态科学普及的出行场所,并可以开展钓鱼、露营、野餐、观鸟等老少皆宜的活动。

旅游信息

乘坐117路、466路、807路、brt路区间至彩云湖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四川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四川省松潘县、总面积1135.6公顷。湿地公园由东向西分布,湿地公园南北以第一层山脊为界,西起海拔4300m的弓杠岭,东至“九环线” 32km处。作为岷江源头,地处长江和四川盆地水脉的重要节点。岷江源是一片开阔的沼泽地,是所有大江中唯一以沼泽为源头的。

面积:湿地公园总面积1135.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共计931.2公顷,湿地率82.0%。

地址:位于阿坝州松潘县水晶乡境内,主要包括岷江源头河段及周边区域。

自驾:成都经成灌高速-都江堰-都汶调速-汶川-国道213-松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867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的澧县境内,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和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以自然河流、库塘、河心洲滩、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规划面积27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0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6.63%。公园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水产养殖场四大湿地型。湿地公园呈南北走向,最北端至山门水库的北端尾闾,最南端至王家厂水库大坝。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7′28″~111°32′33″,北纬29°45′28″~29°54′56″之间,南北长17.50千米,东西宽8.16千米,总面积2778.0公顷。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0℃,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14.0℃。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年均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53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3%。公园外围涉及王家厂、火连坡、闸口、方石坪等4个乡(镇)21个村人口3.8万余人,公园内无常住人口,包括王家厂镇的大兴村、双庆村、偏估佬林场、生产街居委会、建设街居委会、黄木村,火连坡镇的金山村、古台村,闸口乡的沿溪村、芦桥村、花园村、丫角村、石庄村、新桥村、羊耳村、古城村,方石坪镇的杨家湾村、柳树村、枞杨村、龙神潭村、球山村共21个行政村(居委会)。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组成主体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最高海拔为山门水库120米,最低海拔为王家厂水库大坝泄洪口71米。王家厂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澧水支流涔水中游澧县王家厂镇上游1千米处,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II)型水库,1960年建成蓄水,总库容2.78亿立方米,正常库容2.0亿立方米,集雨面积484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1%,坝址以上河长48.5千米,河道坡降3.5‰。水库建有坝后式电站,装机3台1360千瓦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915万千瓦时。王家厂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是国家防总在1998年全国16座大型水库进行的洪水调度系统工程试点之一,洪水调度系统工程于1999年4月1日投入试运行,担负着澧阳平原2.3万公顷农田的灌溉和下游100万人口、6.7万公顷耕地的防洪保安任务。山门水库位于澧县闸口乡的大垱口,王家厂水库上游,拦截涔水支流九河湾溪河形成。水库大坝外两座大山紧锁有如一扇天然的大门,因而得名"山门水库"。水库始建于1975年,1976年竣工蓄水,其正常库容0.92亿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35.41平方千米,流域多年降雨量1277毫米,灌溉面积0.39万公顷。山门水库水源丰富,库区内水质无任何污染,连续多年达到Ⅲ类水质,是澧县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源。公园内群山环抱,景色秀美,水溅银花,湖光迷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和涔水作为湿地公园的景观主体,串联起滨湖地带的森林景观、田园景观和村落,营造了丰富多样的复合湿地系统和湿地景观,形成了融多种风格为一体的沿河风光带。

该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有14个,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环湖低丘植物区系性质,以及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湿地植物有68科、179属、238种,共有保护植物11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即:银杏Ginkgo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即: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莲Nelumbonucifera、野大豆Glycinesoja、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花榈木Ormosiahenryi、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

公园规划范围内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0目77科234种,其种数为湖南省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25.55%。其中鱼类有6目13科6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鱼类的33.17%;两栖动物有1目6科15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两栖动物的21.74%;爬行动物有3目7科1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爬行动物的18.18%;鸟类有16目43科119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鸟类的26.56%;哺乳动物为4目10科14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哺乳动物的14.74%。湿地公园现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分别是虎纹蛙Ranarugulosa、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zonorhyncha、黑耳鸢Milvusmigranslineatus、鹗Pandionhaliaedus、雀鹰Accipiternisusnisosimili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gularis、白尾鹞Circuscyaneuscyaneus、燕隼Falcoubbuteostreichi、阿穆尔隼Falcoamurensis、大杜鹃Cuculuscanorusbakeri、东方角鸮Otussuniamalayanus。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20种,其中附录Ⅱ物种有14种,附录Ⅲ物种有6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8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动物129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40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11种,列入湖南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有101种。

湿地公园内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交融,历史悠久的"城头山古遗址"、"彭头山古遗址"、"八十档古遗址"及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石器文化",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荆河戏文化"和"船工号子文化",都体现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底蕴,拓展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和国家林业局2005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的精神,有效保护涔水湿地、澧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弘扬涔水湿地文化,满足澧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为主体申报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力争在涔水流域建成"河湖为廊、青山为屏、山水相映、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加快澧县"生态家园"建设步伐,实现"生态强县"战略目标,力争将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洞庭湖澧水水系廊道保育的典范和湖南省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公园示范基地,集湿地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

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行列。位于古勒巴格乡和依玛乡片区,规划总面积2050公顷,湿地率高达98.8%,是我国西部干旱区罕见的河滩芦苇沼泽湿地,水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当地的“绿色水库”。其中自然环境优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稀缺的湿地资源,是维持荒漠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屏障。

新疆共有各类湿地148.35万公顷,湿地比重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新疆湿地的垂直分布从-155米至4800米,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与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具有孤岛性、多变性、富营养、矿化度高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家以金堤河道为主题的湿地公园。该公园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南环路以南,西起濮阳县城关镇南堤村,东至106国道濮阳县清河头桃园村。公园东西长约10.07公里,总面积724.97公顷,区划为5个功能区,即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其中,湿地面积约490.3公顷,湿地率67.63%。公园总体规划期限为三期,建设总投资3.2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春桃溪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永春桃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桃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位于永春县东部,主要包括桃溪、霞陵溪、五一水库及其周边的生态公益林和部分绿地,由上游的美丽乡村湿地景观、中游的现代城市景观和下游的湿地-森林复合景观组成,综合了闽南山区典型的河流―库塘湿地生态系统和我国东部沿海山区典型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涉及东关、东平、桃城、五里街、石鼓、吾峰等6个乡镇,总面积332.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38.7公顷。规划区内不仅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宋代长廊屋盖梁式古桥东关桥和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文学馆,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

整个桃溪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将建成为集保护保育、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实习、观鸟和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龙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丰都鬼城”景区旁的龙河流域,规划面积1514公顷,湿地总面积642.1公顷,属于稀缺的山地河流与沙洲岛屿湿地的复合湿地资源,具有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建设试点,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方面肃清河周污染来源,关停保护区内的养殖场,提高周边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加大清污、清漂力度。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补植补造、自然封育、人工管护等措施,净化湿地水质,使湿地内的水质长期稳定并维持在国家Ⅲ类标准以上,生态环境较以往得到了极大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四川营山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营山清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四川营山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总面积901.3公顷。

发展历史

四川营山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分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部分,分别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8.57%、14.86%、13.01%、23.28%和0.28%。湿地保育区是湿地公园主体库区、幸福水库大坝引水区及包括北部第一层山脊在内的区域,本区是营山县的水源保护区;湿地恢复区包括清水河下游进入库区部分及库区马家沟口的区域;宣教展示区位于易家湾、王家湾、千秋塝等地,是开展湿地宣教、生态文明建设、科普教育和生态休闲、娱乐、休憩的主要区域;湿地合理利用区位于土坝以北区域,用于开展游憩体验活动;管理服务区位于幸福水库大坝东南部。

地理环境

清水湖位于营山县城北10公里处。该县以原幸福水库为核心,打造清水湖湿地公园。幸福水库水域面积达6000多亩,常年蓄水量达2500万立方米以上。库内岛屿港湾众多,湖面开阔,湖心岛、半岛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所获荣誉

2013年5月,清水湖被评为“南充十佳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昭苏特克斯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昭苏特克斯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昭苏特克斯河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特克斯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面积104万亩,占全州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规划区湿地总面积1635.7 hm2,其中,永久性河流286.8 hm2,沼泽湿地1209.1 hm2,库塘9.3 hm2,洪泛平原湿地24.6 hm2,湿地率91.89%。

规划总面积1657 hm2,,规划区内有高等植物39科14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另有水体浮游植物7门66个属种。规划区内动物种类较多,其中脊椎动物106种,隶属20目39科,在陆栖脊椎动物中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15种。此外特克斯河中还有鱼类13种,隶属3目4科。湿地有包括罗灰鹤在内的鸟类90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15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泉汉江莲花池古渡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石泉汉江莲花池古渡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石泉汉江莲花古渡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创建。

该湿地公园位于石泉东南部,规划范围以汉江干流及其境内主要支流为主,规划总面积921.8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62.60公顷,湿地率61.03%。分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个建设区域。

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有51科、130余种,野生陆生动物有9科、15种,野生鸟类有24科、85种。湿地公园的创建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持水质水量的稳定性,更加有效地发挥生态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这将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构建全域旅游、建设“三宜”石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银川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银川 国家湿地公园,分为鸣翠湖和阅海二个园区,鸣翠湖位于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部,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面积667公顷。阅海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西北,距市中心3公里,总面积 2100公顷。

阅海由湖泊、沼泽、草甸组成,水生植被以芦苇、蒲草为主,有植物114种、鸟类107种,湿地资源异常丰富。鸣翠湖鸟类资源丰富,拥有97种鸟。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第三个,也是西部地区及黄河流域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鸣翠湖

鸣翠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06°22′北纬38°3′,为古黄河河道东移,鄂尔多斯台地抬升自然形成的黄河冲积平原湖滩地貌,这里集黄土高原、黄河、湖泊、芦苇、湿地等景观于一身。平均海拔1,100米。北以银横路为界,南至永宁中心排水沟,东临惠农渠,西边一公里处是汉延渠。湖泊周边有大面积的鱼塘和水稻田,居民稀少,掌政镇距鸣翠湖一公里。鸣翠湖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是银川市东部最重要的湿地生态区域。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鸟类97种, 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 、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阅海

阅海湿地公园占地12000多亩,水域广阔,风景秀美,生物种类丰富,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地貌保持最完整的一块生态湿地。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拥有鸟类10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中华秋沙鸭、大鸨、小鸨、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鹤、草原雕、红隼、猎隼、灰鹤等19种。每年的春夏季节,近百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通道玉带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中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2′12″~109°49′5″,北纬26°12′59″~26°22′33″之间,范围包括临口、下乡、双江、菁芜洲、县溪、播阳、锅冲、江口等8个乡镇29个行政村,玉带河涵盖了临口至江口水域、河洲漫滩、滩涂、晒口水库和周边部分林地,湿地公园总面积1503.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84.5公顷,湿地率为65.46%。 玉带河是湖南四条主要河流沅水流域的上游是维系云贵高原与雪峰山脉间的生态屏障,是全国珍稀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53科533属832种,发现新种湖南报春。珍稀野生植物有香樟、闽楠、银杏、野大豆、金乔麦、花榈木、中华结缕草等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野生脊椎动物共5纲29目80科224种,其中有白颈长尾雉国家保护动物1种。鸳鸯、白鹇、斑头鸺鹠、褐冠鹃隼、黑冠鹃隼、红隼、阿穆尔隼、灰背隼、雀鹰、日本松雀鹰、黑耳鸢、红腹锦鸡、白尾鹞、褐林鸮、虎纹蛙、东方角鸮、领角鸮、领鸺鹠、猴面鹰(草鸮)、灰鹤、猫头鹰等2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是全国重点鸟类迁徙地及通道。区域外为侗族群众聚居地,传承延续至今的民族文化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稻作文化金光闪耀,建筑艺术流光溢彩,侗医侗药疗效独特,侗族大歌天籁之音,道德规范和谐为上。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红军长征“通道转兵”,就发生在湿地公园的县溪镇,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教育意义。玉带河蜿蜒流淌,沿岸有大量绿洲、浅滩,两岸绿树青葱,古树藤蔓缠绕,风光不与四时同,春天百花盛开、树发新芽,夏天鱼游浅滩、水鸟嬉戏,秋天稻穗金黄、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是湖南省现存保护最完好、景色最优美的湿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内蒙古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海勃湾区西北角,东临桌子山,西靠黄河,因黄河水侧渗形成。另外,千里沟、摩尔沟等季节性沟谷水系由东向西汇入,也为龙游湾湿地提供了充沛水源。湿地被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肾”,尤其在西北干旱区是极为稀有的资源。龙游湾湿地不仅在阻挡乌兰布和沙漠风沙侵袭、维护黄河流域中上游生态安全、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全球候鸟迁徙东亚至澳大利亚线和我国候鸟迁徙青海湖至三江湿地线重要的“中转站”。因此,对龙游湾湿地进行保护意义重大。

内蒙古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为890公顷,分五大功能区,即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将通过封育和科研监测等手段保护湿地生境;恢复重建区将通过实施湿地生境再造等工程,进一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合理利用区将依托湿地资源,建设系列旅游产品项目,打造生态公园;科普宣教区将建立湿地综合展馆,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和科普教育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河口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老河口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老河口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老河口市西排子湖水库是以西排子湖流域为基础,于1965年开始建坝蓄水形成的2.2亿立方米库容的湿地,是老河口市57座水库中最大的一座永久性淡水湖泊,位于该市以东约30公里,周边与张集、竹林桥、薛集相接,南与襄州区石桥镇相接,水域面积1894.1公顷,是当地及下游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地。

西排子湖水库水质优良,物种丰富,曾经是大雁的迁徙栖息地,最多的时候达到万只以上,一年四季各种水鸟随处可见。但随着人为活动干扰加剧,水鸟日益减少,因此加强保护刻不容缓。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有效保护西排子湖湿地生态系统和水质,切实保障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为珍惜濒危鸟类提供理想栖息地,为公众提供科普宣教、陶冶身心、休闲观光的生态空间,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吉林集安霸王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吉林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林省集安市西部霸王山脚下,地理坐标为东经125° 37′ 25″—125° 41′ 49″,北纬41° 20′ 36″—41° 24′ 40″。公园总面积866 公顷,通过对规划区内湿地采取保护与修复等措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在调节气候、科普宣教、农业观光及休闲度假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将集安霸王潮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保护、科研、宣教及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具有生态保护和修复典范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集安霸王潮湿地公园于2013年11月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同年12月31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公园主要是桓仁水库消落区及上游形成的各类湿地,以永久性河流、洪泛湿地等自然湿地为主,除河流湿地外,洪泛湿地分布面积较大(占湿地总面积的34.4%),主要是由于受恒仁水库上游经冲积、洪积作用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宽阔的带状消落区,属河漫滩的多元结构的一部分。公园内广阔的水域、大片的芦苇沼泽、繁茂的水草,构成了奇妙的湿地景观,形成了湿地类型分布较多、生物种类较丰富的特殊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东部长白山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公园从陆地至中心水域,具有结构的完整性。以河流湿地为主体,在浑江和新开河交汇以东的河漫滩形成了大面积的洪泛湿地,与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湿地以及淡水养殖场、稻田等,构成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东方白鹳等鸟类的聚居,河上群鸟翔集,水光鸟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派自然的湿地景观。

公园内野生植物604种(隶属于4门120科 ),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红松、黄檗、紫椴、水曲柳等5种;脊椎野生动物 206种,隶属于6纲32目70种。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物种有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物种有雀鹰、鸳鸯、花尾榛鸡等19种。国家要保护的有益的、有重要经济及科研价值的“三有”物种129种,占园区陆生脊椎动物种数的72.1%。

公园内主要河流有浑江和新开河。浑江属鸭绿江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降雨量862mm,在公园内流长10.8km;新开河属浑江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降雨量883.3mm,在公园内流长5.02km。因此,公园湿地生态用水完全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建设该公园对于研究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水鸟迁徙规律、浑江流域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与恢复的机理和模式、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与社区共建共管、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综合评价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集安市是高句丽遗址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拥有最丰富的高句丽文化古迹,特别是公园附近坐落的霸王朝山城可极大提升湿地公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味;浑江、新开河在公园内交汇后即汇入恒仁水库。桓仁水库是辽宁省中部城市群主要供水水源,发挥着河流湿地的服务功能,同时诠释了人与湿地、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公园内的洪泛湿地景观与文化景观并存,为集安市民提供了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场所,在美化城市环境,营造城市水文化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公园内水域、沼泽、滩涂等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林草繁茂,构成了奇妙的湿地景观,是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头鹤、水獭、鸳鸯、黄嘴白鹭等鸟类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和迁徙停歇地,是水禽的庇护所及其生活的天堂。

建设该公园对于研究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水鸟迁徙规律、浑江流域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与恢复的机理和模式、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与社区共建共管、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综合评价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保护集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流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水源涵养功能,还可为其下游恒仁水库保护水质安全提供支撑,因此,其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吉林省林业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富平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富平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陕西富平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总面积1740.0公顷。

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74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83.7公顷,湿地率50.8%。划分为湿地保育、恢复重建、宣教展示、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其中湿地保育区面积1001公顷,位于石川河河道及支流赵氏河区域,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完好,占公园面积的57.5%;恢复重建区面积319.7公顷,位于支流温泉河中下游区域,占公园面积的18.4 %; 宣教展示区面积116.5公顷,位于石川河湿地保育区下游与合理利用区衔接区段,占公园面积的6.7%;合理利用区面积297.8公顷,位于石川河及支流温泉河城区段,占公园面积的17.1%;管理服务区面积为5公顷,位于石川河城区段下游,占公园面积的0.3%。 该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20目38科156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大鸨、黑鹳、灰鹤、大天鹅等7种;植物31科58属88种,种类有野大豆、芦苇、香蒲、白毛、莲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赋有诗情画意、再现大自然风光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自2009年开园以来,来自四面八方组团观光旅游的团队络绎不绝,园区内一池、二亭、五大自然观赏区大气、壮观。尤其是开通2.4公里的环形栈道使游客可通过步行零距离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奥秘。还可乘坐游船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直观鸟类在水中游弋、空中翱翔。大多数游客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平原湿地美丽而神秘大自然的风采,这里的一草一木、优美的原生态环境,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富锦市西南50公里处,是在佳木斯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总面积2200公倾。园区内原始生态资源保持完好、水生植物繁多,睡莲、芦苇、水葱、香蒲等148种草本植物,纵横交错、绿洲涟漪。

这里水渚密布、碧波荡漾,丰富的水资源为河虾、青蛙以及各种鱼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空间。这片广茂的绿洲,也就成为了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地。经国家环志中心专家测察,在湿地公园内筑巢栖息的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头鹤。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枕鹤、大天鹅、白琵鹭以及各种水禽达42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涟源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涟源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涟源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涟源市的西北部,包括湄峰湖及周边第一层山脊线内的生态公益林及库尾河流与滩涂等。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36″~111°42′01″,北纬27°54′58″~27°57′35″,湿地公园总面积508.6公顷,湿地面积225.0公顷,湿地率为44.3%,包括永久性河流、喀斯特溶洞湿地、草本沼泽、库塘湿地等5个湿地型,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是南方喀斯特低山丘陵地区库塘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内有维管束植物108科,384属,7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野大豆、金荞麦、呆白菜等6种,其中呆白菜、距瓣尾囊草在湖南省首次发现。有脊椎动物5纲26目72科18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虎纹蛙、黑耳鸢、雀鹰等12种;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物种有眼镜蛇、斑头鸺鶹等21种;中国特有物种有南方拟粲、大斑花鳅、镇海林蛙、灰胸竹鸡等19种;国家林业局规定范围内的"三有"保护物种119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物种103种,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植物资源众多,保护与科研科普价值极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