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光祖故居(热门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光祖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803

文章

1000

篇1:王亚平故居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王亚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亚平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0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歌剧剧本《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蓝桥恨》等。图为王亚平故居。

王亚平 (1905~1983)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吴梅故居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吴梅故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梅故居,是我国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吴梅老先生(1884—1939)的故居。是一栋典型的苏州民居,墙门间北面是一个天井,天井北的二层小楼东屋就是著名的奢摩他室———吴梅藏书楼。墙门间西面也是一个天井,落地长窗后是大厅,厅上有楼,楼又分东西两厢。大厅北是中宅门,其上砖刻“乐居安天”四字系吴梅手书。

蒲林巷35—1号,一座典型的苏州民居。红漆斑驳的木门边,“吴梅故居”标志牌赫然入目。吴梅(1884—1939)这个名字,是和昆曲紧紧相连的。二十世纪初,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收藏戏曲典籍的吴梅为拯救振兴昆曲所作的努力堪称他对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吴梅老屋本在滚绣坊,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成年后的他靠着“授徒东吴”的薪资购得蒲林巷厉氏破屋开始重建。1911年,新屋筑成。在吴锦精心绘制的一张“吴梅先生故居平面示意图”上,这座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占地535平方米的民宅旧时风貌依稀可见。

从蒲林巷的石库门走进老屋,墙门间北即是一个小天井,天井北的二层小楼东屋就是著名的奢摩他室———吴梅藏书楼。墙门间西又有一小天井,中天井东西两面曾经有走廊,那是幼年的吴锦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乘凉数星星、听故事的好去处。穿过中天井,又是一排楼厅,一楼东屋是吴梅夫妇卧室,卧室西即是吴梅写作室,藏书楼的另一半百嘉室就在二楼东北端。虽说吴梅藏书楼是以奢摩他室、百嘉室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张鸿猷故居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张鸿猷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鸿猷故居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为中心,东至道路止,南至民居止,西至民居止,北至民居止,保护面积3336.2平方米(合5.4498亩)。

张鸿猷(1855-1927)字彝夫,榜名鸿猷,常称“张拔贡”,陵水县城内人。祖先从琼山铁桥区大同乡潭社村迁陵定居;他是张氏来陵第四代。起初三代,都曾在县衙门粮房当“书吏”,但也算不上富豪门第。到了他这一代,为了追求富裕生活,“儒而兼贾”,经营糖寮、养鸭、贩卖藤、板等生意。因此,便逐渐富裕起来,又不断购置田地,结果成了陵水较大的地主。张鸿猷幼年时家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胡也频故居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胡也频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

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学名崇轩,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

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

民国13年,发表短篇小说《雨中》。不久,为《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翌年,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

民国14年夏,结识丁玲,结为情侣,蛰居西山碧云寺附近。这时期,他写了不少充满伤感的诗作,后收入《也频诗选》。

民国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同年冬,认识冯雪峰,接受马克思主义。翌年,重到上海,进入中央日报社《红与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往何处去》,以及诗集《诗稿》和戏剧集《别人的幸福》。

民国18年,在上海办起红黑出版社,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同年秋,到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任教,组织文学研究会。

民国19年5月间,因避山东国民党当局拘捕,回到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左联”执行委员,担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在上海召开的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被选为代表,准备往中央苏区开会。其间创作中篇小说《一幕悲剧的写实》《到莫斯科去》和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短篇小说《故乡》。

民国20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2月7日凌晨,与“左联”会员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等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称为“左联”五烈士。

胡也频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单进单层木构建筑,四面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四扇三间,七柱出游廊,占地面积274平方米。2009年4月,胡也频故居进行了全面修复,同年9月竣工。2011年6月,完成故居展示陈列,总投资200余万元。

故居内开辟七个展区:童年的记忆、少年的漂泊、青年的追求、最后的斗争、久远的缅怀、光辉的一生和传承的事业。现已揭牌开放,作为追思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公共场所,并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

1991年7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州市革命遗址通览》)

胡也频(1903~1931.2.7)福建福州人。幼年当过学徒工,后曾入海军学校学习。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北京任《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春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的书籍。1930年春到济南省立高中教书,并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学生成立“文学会”,研究讨论革命文学。不久,遭到当局通缉。在中共组织的掩护下,同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项城袁世凯故居袁氏旧居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项城袁世凯故居(袁氏旧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世凯故居袁世凯故居位于市区东南17公里的王明口镇袁寨村。

袁世凯故居是著名历史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诞生地。旧居占地270亩,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周围是1800米长、10多米高的寨墙,6座炮楼及三道护城河。旧居整体按中、东、西三轴线布局,分东、中、西三组纵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连,形成一片完整且别具风格的建筑群。建筑群由传统砖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房屋顶脊之处,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雕,四角挑檐高耸,饰有龙纹兽尖、直指苍穹,气势恢宏。

中宅院,为袁重三修建,走马门楼,门楣栏板彩雕“紫气东来”。亦分前、中、后三个大院。前院正面是三间客厅。两边是东、西厢房。中院正面是五间腰楼,东西厢房各三间。总面积2800平方米。各屋摆设皆楠木家具,墙上挂满名人字画。现存堂楼和大厅,保存完好。

东宅院,为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就石家旧址修建,广梁大门,一对五尺高的石狮子把守;左边,一头母狮背驼幼狮,右边雄狮仰首侧视母狮,神情活现。门口两旁的大红明柱顶上,彩雕“青蛙戏荷”。门楣横栏板三块,东、西两块分别雕绘“五堂会审”和“打金枝”戏簇,中间一块雕绘一农夫荷锄下田。门口两旁立有“上马石”、“下马石”。整个住宅分前、中、后三个大院。前院中间是大厅,两边是厢房。中院有东厢楼、西厢楼、中间是三间腰楼。袁世凯出生于腰楼西间。后院东、西厢楼各三间、堂楼三间,总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袁世凯出生的腰楼三间,保存完好。

西宅院,为袁世凯六弟袁世彤修建并居住,3040平方米。广梁大门,五尺高的石狮子把守,门口两边立有“上马石”、“下马石”,门两旁一对大红明柱:门楣栏板为彩雕盛开的荷花和青蛙戏水图,门道东山墙上彩绘“鲤鱼跳龙门”,西山墙上彩绘“八仙过海”。走过广梁大门,中间是戏楼。戏楼两侧有厢房、西厢房和北大厅,皆有走廊贯通。戏楼四个挑角垂,各挑出三尺多远,角上雕绘鲜艳的荷花;雪白的梅花;各色各样的牡丹花。有的花顺明柱下垂到地。戏楼上盖琉璃瓦,前檐舞台和后台中门的屏风,由四扇门组成。门四周彩雕凤凰不断头,中间彩雕众多喜笑颜开的罗汉盘腿-。走过戏楼是五间大厅,大厅前檐下有六个大红明柱,上雕滚龙、绣球。大厅内拱形顶上悬挂三个“宫灯”,三个“万盏灯”。宫灯六个龙头挑角,下垂彩穗。“万盏灯”直径约一米,灯上带盘,每盘插蜡烛120只。每只蜡烛罩白罩、带红花。每花下垂五色玻璃穗,点燃后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煞是好看。大厅屏风后立有楠木框架,上雕汉文和松鹤同春画面的“穿衣镜”。大厅东西两头对称摆放楠木方桌、条几,条几上摆满珍贵的花瓶。方桌两旁摆放两把“卷脑太师椅”。四周墙壁悬挂名人字画。厅堂门口里边,东置白色红龙缸,西置白色蓝龙缸,内养金鱼。穿过大厅进入腰楼院,腰楼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彩雕的走廊把腰楼与东西厢房连在一起。最后是堂楼院,堂楼五间、东西厢房各二间,用玻璃装的走廊绕院一周。各间置放楠木家具,墙上悬挂名人字画。现存堂楼五间、大厅和东厢房三间,西厢房六间。

地址:周口市项城市东南17公里的王明口镇袁寨村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3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欧阳詹故居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故居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市区甲第巷95号的欧阳詹故居,是一间庙宇,庙宇门口挂着一个“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辖区负责人及泉州市文史专家均表示,这里并非欧阳詹的故居,其故居已经不在了,遗址是如今的源和堂宿舍。

几年前有人租了庙宇的三楼,作为“欧阳詹的陈列馆”。为了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就挂上“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后来陈列馆搬走了,却把牌子留下来。

欧阳詹的故居是在甲第巷,为三落四间张的“手巾寮”厝。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位名人的故居就消失了,后来有关部门在甲第巷里立了一方石碑,以纪念欧阳詹。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甲第巷95号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5-1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仅限外观。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上海柳亚子故居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柳亚子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复兴中路517号(旧称辣斐德路557号),是一幢法国现代式花园住宅,为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创办人、诗人柳亚子的上海寓所。

这座宅院1926年建成,原是冯玉祥的府邸,1936年柳亚子向其典租了这幢洋房。这座坐北朝南的法国式花园别墅,复式人字屋顶,红瓦铺盖,黄色墙面,黑漆大门。外墙立面用拉毛水泥刷面,门为券式,层间腰线红白分明,室内木装修、木地坪、木门窗。小洋房二楼是大客厅,三楼为起居兼工作室。柳亚子故居南向,原为西式庭院格局,现仍林木葱翠,绿草如茵。走过围墙进入黑漆大门后,可从屋外露天石阶拾级而上至二层客厅,或由内屋阶梯步入二楼客厅。客厅西侧坐南面北陈列着一长排很高的书橱,里面所藏从辛亥革命前夕起直至30年代的各类刊物。三楼的左窗口里面就是柳公的工作室。

柳亚子居此期间,与廖仲恺夫人何香凝时有往来,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并在此完成南社史料编纂,撰述《南社纪略》,完成手抄本《曼殊余集》以及《南明史纲》4卷、《南明日历表》1卷。在钱杏邨、郑振铎等人帮助下,完成有关南明的一些研究文章。离沪前,完成《柳亚子(自撰)年谱》。在中共地下党员张琼力劝下,1940年12月13日,携同夫人郑佩宜、次女柳无垢搭乘“亚洲皇后”号游轮避居香港。抗日战争胜利后,柳亚子返沪后仍居此所,多次应邀往思南路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为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奔走。1947年10月18日,再次-香港。

1949年2月,应毛泽东电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1950年10月11日由京来沪,在家曾与亲友欢聚。当时柳亚子精神爽朗,当场朗诵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以及他的和词。他在告别上海之际,将家中所藏明清以来的古籍图书、家传和自己搜集的南明史料、南社和其他革命史料、吴江地方文献4.4万册全部捐献给国家,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将上海旧居内的书籍等都赠送给上海历史博物馆。此后,长期寓居北京,1958年逝世。

柳亚子先生故居现已改为民宅,有多家住户居住,但屋前草坪花木仍枝繁叶茂,一如当年。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又号稼轩,又字亚子。后为了统一名号,便用亚子。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张竞生故居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张竞生故居为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竞生故居位于饶平县浮滨镇大榕铺村西面,始建于1933年,1952年土改后被毁,2004年县人民政府出资重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土木结构。故居分为会客厅、厨房、卧室并恢复旧时小亭、荷池及水井等布局原貌,是张竞生生活并从事社会活动和著书译作的主要地方,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竞生(1888~1970),饶平县浮滨大榕铺村人,潮汕地区第一个博士,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昔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参与南北议和谈判,促成清王朝的终结。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1921~1927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率先提出计划生育,首倡爱情大讨论,为中国性教育和性学研究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著述与译作颇丰,入选世纪广东学人。

信息来源:饶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大榕铺村:大榕铺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方文彬故居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方文彬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距上水三弄巷口约五十米,有一条狭弄与法院街相通,两条小弄交界,形成一个相对开阔的所在,我县历史上的知名公益人物方文彬故居便建于此处。

方家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最早先建起后进,经数次扩建,形成主体建筑加北侧附房再加后花园的格局。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徽派风格,坐西朝东,占地约380平方米。三进三开间,平面呈纵长方形。硬山顶,马头墙,阴阳合瓦,穿斗式结构。墙体上部用青砖,抹白灰。下部用红砂石质条石铺砌。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门厅、前天井、正厅、天井、中进、后天井、后进。前进正门门楣上方以刻有几何纹饰的砖细围出长方形门额,中砌青砖。门额上方施门罩,以青砖叠涩出檐。正门前筑4级红砂石阶。青石质门框、门槛、门枕石,门槛较一般民居略高。三合土地面,红砂石天井。天井四周檐下牛腿雕刻自鸣钟、花瓶等图案。前廊带卷棚,南北两侧各开一门方便通行。北侧门与附房相连通,南侧门通上水三弄。正厅明间悬挂“尚义家风”匾。中进被分隔改建,已无法知其原貌。前廊南侧门通上水三弄。中进与后进在后天井处原以圆门相贯通,后被改造封闭。后进改建较少,基本保持原有格局。前廊北侧开一边门,与厨房相通。厨房西、北侧原为方家后花园。各进间原有通道皆被改造封闭。附房被改建分隔成数间。

走近方文彬故居,略显破败的大门上钉着一块蓝底白字的门牌,上面印着新时代赋予这座老宅的烙印“上水三弄11”。阳光下老宅挺拔依旧,于斑驳脱落的白灰下露出的青砖和风化剥蚀的石构件却悄无声息地泄露出方家老宅趋于日暮的--。老宅老矣,然而方文彬翁雪娇这对伉俪感恩图报、诚信守义的精神如常青树,永远扎根在常山。他们以自己行动诠释的“尚义家风”将在三衢大地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晓岚故居遗址和墓地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纪晓岚故居遗址墓地为文化旅游景点。

纪晓岚故居遗址和墓地

纪晓岚故居遗址和墓地均位于沧县崔尔庄镇。纪昀,字晓岚(公元1724-1805)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目录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力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纂管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毕生精力倾注于此,贡献很大。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

其故居遗址座落在沧县崔尔庄村内,今尚存一眼古井。在镇南约四公里北村村南有墓地一座,神道碑和墓碑各一通。乃为纪晓岚之墓。神道碑碑文是:“皇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文达公神道碑”。近年纪氏后人及当地政府部门,正筹化修复纪晓岚墓园及故居展馆和纪念馆。

具体地址:位于沧州市南28公里处沧县境内

纪晓岚(1724--1805)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河北沧县崔尔庄镇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简介:纪氏迁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荣宗敬故居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荣宗敬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陕西北路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有一排雕花的石砌矮墙。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这儿常年大门紧闭,近几年,紧闭的大门豁然洞开,这栋豪宅露出了真容:门楣和窗沿上刻着精美的雕花;窗户一律是彩色的拼花玻璃;红色的楼角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南部是一方干净而平整的草坪.毫无疑问,这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顶级豪宅之一,也是上海滩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

这是一座带花园的独立式三层西式住宅,系荣氏早期沪寓所在,人称荣氏老宅。该产业基地面积6.26亩,建筑面积2182平方米,花园面积2475平方米。荣氏老宅建筑为折衷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陈椿江设计。建筑立面整体以水平线条划分,具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底层有宽敞的门廊和高大的爱奥尼式廊柱。在建筑技术、房屋结构及住宅设备上较多地汲取了西式风格,而在平面布置、内外装修、庭院绿化方面则更过地保留这中国传统的习俗及爱好。

荣氏家族由于子孙繁衍和所经营事业的发展,先后离开老宅而另置住房安家,老宅房屋空关数年。上海解放后,由受托管理该产业的代理人荣孝范代表荣家出租与中国经济研究所使用。

2002年,荣氏老宅被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看中并租下,租约为10年,成为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旗下各大子公司在上海的驻地。

乘车线路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186号

交通指南:公交01、20、24、37、48、49、71、127、304、311、330、925路等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杭州马寅初故居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马寅初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庆春路210号的马寅初故居,系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清末民国初。原属马星竹所有,后由马寅初购买。马老先后于1936年、1946年、1947年、1949—1951年在此居住。其间,马寅初撰写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影响》、《向王若飞诸同志学习》等20余篇文章。还在浙大、上海沪江大学等发表了《关于目前之经济危机》、《经济与民主》等20余场演讲。1946年6月13日,马寅初在杭州20多所学校联合召开的“反对内战,反对-”的-上发表演讲,并与学生一起冒雨-。1949年8月26日,他被任命为解放后浙江大学第一任校长,9月赴北京出席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会上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常务委员和财政委员会副主任,还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年11月16~22日马寅初以中国代表身份赴波兰华沙出席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在任浙大校长期间,马寅初主持召开了浙江大学第一次全校师生员工代表大会;倡议杭州4所高等学校在浙大举行“浙江专科以上学术教职工联合会”第一次筹备会议,会上他被选举为“高教联”主任委员,开创了民主建校之先河。1951年5月,马寅初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离杭赴京。之后,此楼房使用者屡有更换,1993年始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使用。2000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复函同意在马寅初旧居建立马寅初纪念馆,2003年7月,马寅初旧居开始修缮整理、布展,2004年9月22日马寅初纪念馆正式开馆。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曾担任南京政府-,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惠中故居中共靖边县委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

时代:1940—1943年

地址:靖边县镇靖镇镇靖村

保护范围:旧址院落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靖村:一、基本情况镇靖村位于靖边县城南7公里处,曾是靖边县政府所在地,现为镇靖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辖三个村民小组,340户1178人,共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9名。人口居住较集中。境内大中型水库2座,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水产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二、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张爱玲故居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常德公寓,旧称“爱丁顿公寓”,楼高七层,建立于1936年,意大利人设计,外墙是淡粉色夹咖啡色线条,坐落在静安寺繁华路段却显得安静而低调。

公寓内弥漫着旧上海的陈腐气息,进门能看到老式的奥斯汀电梯,再往里是阴暗的楼梯道,班驳的墙面上是历史划下的痕迹。

1939年张爱玲与其姑姑住在这幢公寓的51室,1942年搬进65室(现为60室),期间她在此公寓写出《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名作,其中《公寓生活记趣》说的便是在这座大楼里的一切。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所描述的张爱玲的生活状态也是在此处。

这里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故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法式公寓建筑,如今称常德公寓。张爱玲曾在这幢楼的601室生活了5年左右。她笔下妙趣横生的《公寓生活记趣》,说的便是这座大楼里的喜忧。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195号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00

交通

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

门票

票价1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应松故居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高应松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应松故居

原系南宋爱国忠烈高应松故居,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1999年重修。宅第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达899平方米。土木结构,共三进,前有影壁、门楼,大门门额书“枢密第”。第一进仅存建筑基础,第二、三进完好,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式屋顶。第三进后有花坛一座,传有高应松亲身种植古榕一株。

高应松(1212~1276)高应松,字筼亩,屿头人,生于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应松少时端重有志,勤奋好学。理宗淳祐元年(1241)中举人,开庆元年(1259)登进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广德军,召为国子监丞,擢礼部员外郎,翰林院权直。理宗死,历度宗,至恭帝赵。赵年幼,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主国政。元统帅伯颜领兵攻宋,从襄阳顺汉水入长江,沿-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伍若兰故居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伍若兰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伍若兰故居始于建清代光绪年间,属于衡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见证革命烈士--伍若兰成长的重要纪念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故居是一栋627.4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天井式民居。因房屋年久失修,疏忽管理,屋内杂草丛生,部分屋基频临坍塌。后经伍若兰烈士亲属十余年的奔走呼吁,伍若兰故居修缮保护工程终于在5月25日全面启动。

耒阳作为湘南起义的指挥中心和主战场,起义军移师井冈山的首发地可以说居功至伟。今年恰逢湘南起义90周年,市委高度重视,罗琼书记多次调度,希望相关单位和负责同志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底气、带着任务去积极作为,既要对耒阳的历史负责,又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对耒阳的未来发展负责,既要对得起耒阳这片红色热土、对得起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耒阳革命先烈,也要对得起上级党委政府对耒阳的关心厚爱。日前,伍若兰故居修缮保护工程工作已顺利进行。预计10月份一期修缮保护工程将全部完工,届时伍若兰故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

伍若兰出生于耒阳县金南九眼塘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兄弟姐妹六人,伍若兰排行第五。她天资聪慧,8岁入私塾,成绩一直优等,受到先生褒扬。12岁入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耒阳县妇联主席、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前委工农运动委员妇运科长等职。1928年春参加湘南起义,与朱德结婚,后又随他奔赴井冈山。1929年2月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挺进,她被捕牺牲,当时她和朱德结婚未满一年,年仅23岁。

2019年,伍若兰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缪伯英故居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缪伯英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开慧镇飘峰村一个小山冲内的缪伯英故居,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故居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为大三进两天井中间以过亭连接布局,西正房卧室4间,其余为客厅、打米房、彩步房、杂屋、厨房等,呈三合院式布局。

缪伯英故居占地面积530平方米。这里距"永远的骄杨"——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故里仅几十里之遥,黄兴、徐特立、李维汉、田汉等著名革命者的故居也离此不远,2005年缪伯英故居按原貌修复,并对外开放。2011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缪伯英故居原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坐北朝南,西阔七间,进深三间,内有天井,占地530平米,有大小房间10间,其中正房卧室4间,其余为客厅、灶屋、杂屋等。故居现为省文保单位,由缪伯英一个侄孙代为管理。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11]21号)文件《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

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

景区地址:长沙市长沙县开慧镇飘峰村

乘车线路:在长沙乘大巴至长沙县再转小巴前往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缪伯英积极投身于群众运动。1922年下半年缪伯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女工部的负责人,经常深入到丰台、南口、石家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阳朔徐悲鸿故居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阳朔徐悲鸿故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阳朔县城漓江边阳朔镇县前街2号,即县人民政府大门前。

徐悲鸿故居是1935年到1938年徐悲鸿避居广西时李宗仁先生所赠送。故居外围白粉墙、小青瓦,还有略带黄颜色的檐口,其门楼下面悬有吴作人先生手书的“徐悲鸿故居陈列馆”之牌匾,一边还镶嵌着“徐悲鸿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房屋为砖木结构,三进堂小屋,院内有一高大玉兰树,花香四溢。

陈列馆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鸿先生在此生活的实情实景,同时又有反映徐悲鸿先生一生经历的图片等等。徐悲鸿的《漓江烟雨》、《青厄渡》等名画都是在此创作而成。现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悲鸿(1895-1953)

是我国现代杰出、著名的画家、教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夫人廖静文。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徐悲鸿少年时代,随父学画,20岁时,在上海卖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他非常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古典绘画,废寝忘食的悉心临摹。1927年回国后。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抗战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漓江烟雨》

1935年,徐悲鸿赴广西后,创作的山水画《漓江春雨》,以大泼墨的手法描绘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笔墨淋漓,法新颖独特,是中国大写意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门票·开放时间

免费参观。

地址:

桂林市阳朔县县前街5号

开放时间:

8:00-17:30

旅游时节

4-10月。此时的桂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旅游的高峰期,房间的预订和交通也进入高潮,价格比平时有所上涨,所以最好避开这个时间。

阳朔景点众多,各景点之间距离不远,乡村小道纵横交错,特别适合自行车小路通。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甘祖昌将军故居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甘祖昌将军故居

地点:坊楼镇沿背村

时代:1968年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各向外延伸15米。建设控制高度:15米。面积:2289平方米。

坊楼镇:莲花县辖镇。1955年置坊楼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地处丘陵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人口2.3万。镇政府驻坊楼,距县府20公里。319国道贯境。辖坊楼、江山、小王庙、东边、屋场、甘家、东田、沿背、枧下、新城、寨上、奢下、富冲、树下、洌源、蕉叶冲、小江、罗市、洋桥、田垅2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水泥厂、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郑翼之故居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郑翼之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翼之故居坐落在和平区郑州道35号。原属郑翼之房产,后由其子居住。为三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二楼有阳台,院内有木亭,附二层小后楼。整体建筑外观壮美,内部装修豪华。该楼现为天津市烟草专卖局使用。

郑翼之(1861—1922) 名庆麟,又名官富,上家塾时改名应麟,字正阳,号翼之,三乡雍陌人,是郑观应异母五弟,与郑观应年龄相差近20岁。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清光绪三年(1877),其16岁随郑观应到上海,在商界谋发展,入职英商太古洋行。光绪七年(1881),上海太古洋行决定在天津设立分行,英方总经理斯维尔指派其随同洋员北上进行筹备。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