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位三故居(经典20篇)

浏览

2965

文章

1000

篇1:王亚平故居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王亚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亚平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0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歌剧剧本《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蓝桥恨》等。图为王亚平故居。

王亚平 (1905~1983)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方先之故居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方先之故居坐落于今和平区睦南道109号。始建于1942年,是一座砖木结构西式二层楼房。红顶0象一点缀,格外醒目。白水泥饰面,装点不规则条纹,外观简洁明快。院落整洁,绿树成荫。该故居现为天津市财政局某处办公使用,被列为天津市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方先之(1906-1968),著名的骨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骨科医疗事业,有“骨圣”之称。 方先之浙江省诸暨人,1906年2月24日生。1925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医预科,1928年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1933年毕业后,以成绩优异留校工作九年,作过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并曾到美国进修骨科。 194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承越故居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承越故居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承越故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南下塘26-29、31、32号,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三进四开间,第一、二进是一层建筑,第三进为二层小楼。承越,咸丰年间进士,担任过国史馆誊录。1860年,受命办苏常团练,后留山东道台候补。

郑陆镇:郑陆镇历史悠久。座落在镇南三皇庙村的寺墩遗址,经多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了在5000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良渚文化的高级阶段,并形成了“国家”的雏形 郑陆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常焦公路、常州大外环线穿境而过;北塘河南通大运河,北通长江;镇区距沪宁高速公路横山道口仅4公里,距常州民航机场30公里,南有沪宁铁路,北有长江常州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程旼故居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程旼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程旼,生于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即公元419年)的一个官宦世家。面对国家危难、百姓疾苦,他毅然上 书宋孝武帝刘骏,建言“对外应以和,对内应以 仁”。不料,皇上认为其干扰朝政,要将其一家赶尽杀绝。无奈之下,程旼只得辞官避祸,率族人南迁平远。在平远,他以德化人、以义化人,以文化人、以教育 人,开拓创新、崇文重教、公平正义、爱国爱乡,影响着粤东广袤大地,使愚昧落后的民风为之大变,别誉为“南粤先贤”,客家人文鼻祖,名列广东古八贤之首。 “当年程旼一匹夫,不抄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争心息,万古江山与姓俱”这是宋人对程旼的吟诵。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传承客家始祖文化,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客家文化,2007年,在他的故居遗址,重新兴建程旼纪念馆。纪念馆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古典式 园林建筑,由正门、各具特色的展室、人工湖、仰贤亭、程源、休闲区、碑廊、主厅、后花园、观赏台、展馆等景点组成。在符合古典式园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 入了文字内涵、书画雕刻和装置艺术,园区内所有书画雕刻均由国内著名书画家题刻。

自驾游线路:

平远县城——省道S332往东石方向至坝头——东片村——程旼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常香玉故居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常香玉故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常香玉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年代为1923年。常香玉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常香玉故居,是常香玉出生和开始学戏的地方,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原有的几孔窑洞坍塌非常严重。常香玉大师逝世后,镇政府出资30万元,按照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窑洞进行修缮加固,同时,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对现存的一眼古井、两棵千年古槐加以保护。

修缮后的香玉故居共有窑洞四孔、平房三间,面积百余平方米,分堂窑、厢窑、诞生窑和磨道窑。故居内根据豫西农家院落生活起居原貌进行了复原,并展示有常香玉大师生平事迹的资料和图片。

南河渡村:南河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杜受田故居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杜受田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杜受田故居位于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南街。为“一代帝师”杜受田所在的名门——杜氏一族的旧居。其家宅人称“杜府”。门前有木牌坊1座,门首悬“太师第”、“相国第”横匾,门厅内悬有“大方伯第”、“亚元”、“传胪”、“父子伯侄兄弟翰林”等匾。全部建筑为四合大院,占地14亩,内含28个小院,有客厅、堂屋、绣楼、厢房、祠堂等房屋380余间。后仅存绣楼、客厅和部分堂屋、厢房。有一楼为二层硬山顶式,砖木结构,面阔3间,传为小姐楼;其他房屋均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现已残破。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公布的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春,文管所组织专人走访知情人,记录了故居原貌的资料,在赵梦祥和杜桂荣老人(杜氏十八世)的帮助下,由孙玉良绘制了杜氏故居平面图,并撰写了故居简介,详细记录了故居原貌的每一部分和建筑风格。此资料现存文物管理所。现经修复重建,已于2010年4月27日对外开放,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杜氏家族自明代起即是望族。至清末,有进士12人。杜受田八世祖杜诗,明朝万历戊戌进士,诰授通奉大夫,历任湖广左布政使、江西布政使等职。诗孙杜漺,清顺治丁亥进士,诰授中宪大夫,曾任直隶正定府推官等职。漺孙杜鼒,乾隆丁巳进士,诰授奉直大夫。鼒孙杜堮,堮子杜受田、受田子杜翰、杜乔羽,乔羽子杜庭琛,均为科甲进士,并入翰林院,时称父子五翰林。杜堮、杜受田、杜翰三人,分别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杜受田更被选为咸丰皇帝的教师。

客服电话:0543-3561688

地址: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南街居委会

营业时间:8:00—18: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50元/人

特色景观:忠孝堂、韩林堂、主院、太康第、聚德堂

游览线路:大门-二门-忠孝堂-韩林堂-主院-太康第-聚德堂-杂院-绣楼-膳房-荣德堂-净明山房-大同客栈

滨北街道: 滨北街道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政府驻地以北12公里处。南依黄河,北临山东省沾化县,总面积161.1平 办事处方公里,辖154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4万。滨北街道古为滨州故城,为唐渤海县治,五代后周显德年间置滨州,遂为州治。1913年,改州为县,为滨县政府驻地。1984年为滨城镇政府驻地。2001年,滨城镇和张集乡合并成立滨北镇,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秦牧故居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秦牧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

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但秦牧在此却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在家乡读高小时,因老师喜爱新文学,秦牧开始接触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

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和《秦牧生平传略》两块牌匾。内陈列秦牧遗物圆珠笔、旧眼镜、放大镜、稿纸、手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陈明仁故居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陈明仁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明仁醴陵故居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城区来龙门街道办事处文庙居民委员会瓜畲坪116号,始建于1937年。其门额"良庄"两字,由何键题写。故居占地面积为1145平方米,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其主体建筑分前后两栋,各二层,门厅与前栋、前栋与后栋之间均有庭院相通,共有房屋20多间,均为小青瓦屋面,方形青砖铺地。四周为红砖砌成的高大围墙。2005年,陈明仁故居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明仁(1903-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五十五军军长,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3年4月7日出生于醴陵县洪源乡洪源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夏考入广州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即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毕业后到国民党部队任职24年,由见习排长升为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1949年8月率部起义,“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徐长庚故居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徐长庚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长庚故居位于昌邑市都昌街道,年代为清。

2013年10月10日,徐长庚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昌街道: 都昌街道是山东省昌邑市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昌邑市主城区,成立于1997年12月。 都昌街道位于 都昌街道转盘昌邑市中西部,面积168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 2.5万户,人口8.8万,耕地面积11.3万亩。(以上数据截至2009年)[1]-沿革区划历史沿革1997年7月4日,撤销都昌镇,分别设立奎聚、都昌两个街道办事处(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张世聪烈士故居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张世聪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世聪烈士故居

在大成乡勾刀水村。1985年间,为缅怀革命烈士张世聪。县人民政府在张世聪故居悬匾,以此村作为革命遗址纪念和保护。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赵一曼故居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赵一曼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赵一曼故居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一曼组伯阳嘴,始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土木结构悬山式,总占地面积2072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赵一曼故居的保护,2013年9月5日,叙州区启动了故居的修缮保护工程,2014年8月30日竣工。主体工程已经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赵一曼故居正在开展消防、安防、防雷、布展等相关配套工程。2014年12月赵一曼故居完成全部工程后,在赵一曼诞生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赵一曼故居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为晚清民居建筑,距宜宾县县城80公里。故居院坝前右方有垂带式踏道29级,阶梯式踏道50级。

赵一曼故居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护范围:堂屋明间向东外延25米,向南外延70米,向西外延25米,向北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5米,向南外延30米,向西外延25米,向北外延30米。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一九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她八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十三岁时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诸乐三故居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诸乐三故居为安吉县文物保护单位。

诸乐三故居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镇鹤鹿溪村,时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97年3月,诸乐三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鹤鹿溪村:鹤鹿溪是古老的村落,早年就名扬海内外,人才辈出,它位于安吉县的中心地带,南依五峰山,西至西苕溪,这里距离孝丰2公里,东距离县城10公里,是县城通往南部景区龙王山自然保护区、黄浦江源头、大汉七十二峰和天赋度假村的必经之地。全村面积8.5平方公里,有着955户农户,3150人,1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的大村,水田面积3917亩,旱地319亩,内外山林50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韦拔群烈士故居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韦拔群烈士故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韦拔群烈士故居,位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半山腰上,距东兰县城36公里。1926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犯东兰,镇压农民运动,将位于山下尾往屯韦拔群的家烧光。同年7月,匪军败退,革命转入高潮,为革命的需要,韦拔群在特牙山半山腰又建起两幢泥砖瓦房,用于接待革命同志和召集农军开会。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军队大举进剿东兰,1931年,韦拔群的房屋再度被烧毁。1988年,县人民政府按故居原貌重建。

韦拔群故居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总面积250平方米。前屋为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五开间,屋顶设有掺望台,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农军开会的地方。后屋为韦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1930年春夏,邓小平为学习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经验,曾在此与韦拔群一道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开办农民政治夜校,创立右江第一个共耕社——东里共耕社,有力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当年邓小平、韦拔群带领东里群众修筑的一条共耕渠,沿用至今。现前屋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一尊,四壁是以图画和史料展示韦拔群烈士一生从出生至牺牲的事迹。后屋按当年情景恢复摆设,有祭龛、草席、石碓、石磨等。韦拔群烈士一家,共有1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韦拔群的旧坟“特牙庙”及其亲属墓地均立在故居下边约100米处。2009年5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韦拔群(1894年—1932年),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人。壮族。韦拔群于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后,由于深受各族人民的敬爱,人们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宋棐卿故居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宋棐卿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宋棐卿宅位于和平区马场道116号。始建于1937年,共2018平方米,是一所欧式砖木结构,红瓦坡顶,自成院落,环境幽雅的二层小洋楼。其造型美观大方,呈园林式格局,楼四周登几层台阶有带矮墙的平台,布局错落有致,它的典雅风格将马场道点缀得更加独具魅力。该楼现为和平区第九幼儿园使用,被列为天津市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提起宋棐卿,现今的中青年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提起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和抵羊牌毛线,可能知晓的人很多。宋棐卿(1898年-1955年)是山东益都(现青州市)县人。他自6岁起在家乡上小学,1912年到上海读初中,1914年在北平读高中。自1917年起,先后在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上学。1920年8月,宋棐卿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兼修化学课程。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张炎故居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张炎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 吴川 张炎故居 位于吴川县塘掇镇樟山村。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为红砖、混凝土构筑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前有花园地。故居基本完好。

张炎(1902~1945年),吴川县塘掇镇樟山村人。20年代初,随堂兄张世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深受反封建思想的薰陶。1931年任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副师长兼一二二旅旅长,并代理师长职务。1932年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1933年任四十九师师长、福建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四军军长,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抗日反蒋运动。1938年,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积极开展南路的抗日救亡运动。主动向共产党靠拢,于1945年1月13日在塘掇举行群众抗日武装起义,攻克当时的吴川县国民党政府,成立高雷人民抗日军,自任军长。此举配合了当时中共广东南路机关组织的抗日武装起义,震动粤桂两省,张炎被誉为南路著名的抗日民主战士。后在广西博白县英桥墟被捕。惨遭杀害。1958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张炎(1902~1945),又名巨炎,字光中,吴川县樟山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归国,童年在故里就学发蒙,因家贫仅读三年私塾便辍学,到广州湾(今湛江市)与人打工度日。民国8年(1919年),张炎经其堂兄张世德引荐参加粤军,开始戎马生涯,深受孙中山-影响,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由于勤奋好学,作战勇敢,很快从士兵逐步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陶承故居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陶承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陶承原名刘桃英,1893年生于靖港。上世纪20年代她的先生欧阳梅当时在湖南省担任总工会秘书长,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转移至武汉,陶承携带子女,随梅先生一起投身于革命,之后以自己的一生经历写了一本书《我的一家》,发行600多万册,成为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理想的优秀教材,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革命家庭》,由于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因此被誉为“革命母亲”。1986年7月11日,病逝于长沙。陶承故居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是一栋土砖老式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湘潭黄公略故居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湘潭黄公略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公略故居位于湘潭市湘乡市中沙镇朝阳村2组高木冲。

此处群山环抱,苍松劲柏,青山绿水。故居坐西北朝东南,面积528平方米,系一栋刀字形平房,砖木结构,土墙青瓦悬山顶,正堂一排有房屋10间,东侧面横屋进门有一天井,底下房屋三间,中用格扇门隔开,第二、三间上有木板楼房,为黄公略父亲教私塾的教室。故居南面走廊有八根石木结构和圆柱支撑,屋前有草坪、池塘,环境优雅舒适,属典型的湘中民宅。1898年,黄公略就诞生在这里。

黄公略,原名家杞,字汉魂。1913年在双峰高等小学校时,自改名石,号公略。1915年投笔从戎,入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当兵。1917年与彭德怀结识,在救国救民的共同愿望下,共同发起组织秘密组织“救贫会”。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随军北伐,后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7月同彭德怀、滕代远组织领导平江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历任红5军13师副师长兼4团党代表、红5军副军长,红6军、红3军军长,参加过一、二、三次反“围剿”,屡建战功,并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率红3军活捉敌总指挥张辉瓒。1931年9月牺牲于江西瑞金。

黄公略故居于2010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湘潭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公略(1898-1931) 军事家,革命烈士。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湘乡县兴让乡一个塾师家庭。幼年熟读经书,尤其偏爱兵书,对西汉军事谋略家张良及其老师黄石公最为崇拜,因而将原名“汉魂”改为“公略”。1915年入湘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当兵,在此结识了彭德怀、李灿,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1922年考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程裕有故居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程裕有故居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程裕有故居

坐落在伏岭镇西川村66号,建于民国,占地面积238平方米。程裕有(1890-1956),绩溪县西川村人,出身清苦。1914,在芜湖创办同庆楼酒菜馆,成为当时芜湖市最著名的饭店。直至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程裕有返籍安度晚年。该宅坐东南朝西北,硬山屋顶,砌风火墙,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不设天井,前檐步设明瓦、漏窗,后步为人字轩顶,撑拱承挑出檐,檐部装置裙板和矮窗。设楼,建筑为一进三开间,东西厢房,室内的挂落、雀替、窗栏板、矮窗雕刻非常精美,大门开在南山墙西南隅,饰五飞砖门罩,门匾中有砖质阳文“风光月霁”四字,砖雕精致,整幢建筑保存完整,艺术价值较高。

西川村:西川村位于伏岭镇东部,2003年由原西川村、上西村、桐坑村合并而成,现辖4个村民组,502户,197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49亩,山场17849亩。西川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截至2009年底共有党员75人。该村主要特色产业为石材加工,山核桃种植具有一定规模。2009年被列为全县整村推进项目村,村两委干部紧抓机遇,带领全村人民自主创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丰子恺故居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丰子恺故居为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丰子恺故居位于石门镇棉纱弄39号,年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史迹。

1986年3月18日,丰子恺故居被公布为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镇:桐乡市辖镇。1958年建石门公社,1959年改镇,1987年石门乡并入。位于市境中部,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京杭大运河过境。辖利星、洪泾桥、长丰、-、石门、立新、叶家浜、天星、新星、颜井桥、渔业11个村委会。工业以轻纺、化纤、机械、建材、家电为主。农产以水稻、蚕桑、杭白菊、烟叶、蔬菜、黄麻为主。特产小湖羊皮。镇内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角文化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李增皆故居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李增皆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增皆,字益伯,号谦堂,清代马巷侯滨人,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从子(李廷钰之弟)。嘉庆三年(1798年)随从父李长庚征战蔡牵海上武装集团,非常得力。十二年(180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李长庚在粤海黑水洋被蔡牵大炮击毙,李增皆愤激流涕,决心以消灭蔡牵为己任。不久随水师邱良功(金门后浦人)率八百人为先锋,采用铁签戳入贼船的方法,继续在黑水洋围剿蔡牵。十四年八月十七日,海战非常激烈,“两军皆拼死狠斗,兵刃短接,火箭横飞”。激战两天一夜,蔡牵寡不敌众,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裂船沉海身亡。此次海战,双方伤亡巨大,李增皆将士得活者仅十九人,他自己在战斗中也负伤落水,后获兵士救起。李增皆在洋二十余年,大小二百余战,由于战功累累,由偏裨升至广东水陆提督。道光年间授南洋总巡大使,赏换双眼花翎,赏玉扳指一。整理出版其父遗著《外海水程战法纪要》。道光十九年(1839年)九月十七日卒于广东任上,归葬马巷陈坂大宅。

李增皆故居在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64号,俗称“新大人衙”(李长庚故居“伯府”称“老大人衙”),道光三年(1823年)始建。房屋坐北朝南偏西,前后两进,中为天井及两侧小护厝(榉头),东护厝外有一口水井。主体大厝东西各有一列护龙,总面宽25.7米,通进深21米。前落大厝面阔三间,中为凹寿门廊及门厅,两侧厢房,穿斗式梁架,硬山布瓦顶燕尾脊,屋面两侧各有三道瓦筒。厅堂有李增皆画像及泥塑神像,巷头楼阁原有族裔保存下来的李增皆的官服和鞋子。

信息来源:颜立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