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元二使安西【通用20篇】

浏览

6305

文章

21

篇1:宋元二使安西古诗的意思 宋元二使安西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是:早晨下起了小雨,湿润了渭城地面上的灰尘,旅馆青堂旁边柳树的枝叶非常翠绿。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很难遇到亲人了。这首诗是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王维,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的书画都很有名,而且还非常多才多艺。《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到平淡的话语中,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诗虽然描写的是亲人之间最普通的离别。但是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自带浓厚的惜别之情,后来这首诗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送元二使安西主旨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该诗描绘了翠绿清新的春晨美景和饯行劝酒的动人画面,突出了“酒深情更深”的主旨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土安西瓜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大羊乡土安村位于风光秀丽的凤凰山下,很久以前,这里草木茂盛,野兔成群,因而村名叫做“兔湾”。环山之坳,土地肥沃,清泉甘冽,气候宜人。二百多年前,有位姓杨的村民种西瓜而富庶,村民们便争相效仿,种瓜为业,生活富足,怡然自乐,于是村名改为“土安”。土安者,土肥水美安居乐业之谓也。

安西瓜主要有绿皮瓜和黑皮瓜两个品种,瓜皮上有条状花纹,俗称“核桃纹子手巾条”。这种西瓜瓤金黄(或红),籽大而黑。以个大、皮薄、沙瓤、味甜、汁水多而久负盛名。一般个体重10—15公斤,最大可达30公斤,素有“瓜王”之称。

土安西瓜外形周正美观,无斑痕、裂损;带瓜柄,柄青绿;瓜皮薄而均匀,一般均在1.2厘米以下,皮坚韧,耐贮运。生理成熟度八成半至九成半,剖面颜色均一,美丽,无黄白粗筋、结块,种子较少,肉质细嫩沙脆,汁甜如蜜,含糖份在10%以上,无酸味、异味、无污染。具有解热散毒,润肺利尿等功能,是传统的消暑佳品。

土安西瓜种植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以村南一片叫“桃园地”的土地上种植的瓜品质最好,桃园地广约四百多亩,壤质为黄土中略呈黑土头。这里有一眼山泉,叫“阴阳泉”,泉水甘甜清冽,长期以来,就被当作种瓜浇地的水源。旱地种瓜,水好,光照充足,所以种的西瓜格外甜、脆。同时,瓜农们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无论选种、用肥,都很讲究。种西瓜从不施用化肥,而是多用人粪尿、鸡粪和豆饼等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这样种出的西瓜生长势强,根系发达,蔓粗叶肥,果实硕大。

西瓜喜“生土”地,要不断换茬种植,土安西瓜每年的种植面积一般在一二百亩,亩产约2000公斤左右。因为瓜好,数量少,常常一入市即被抢购光。

西瓜原产非洲南部,后传往西亚各地,五代时引入我国,先在新疆栽培,以后又传到中原地区。因西瓜种由西域传入,故名西瓜。

西瓜甘甜多汁,消暑解渴,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据现代医学分析,西瓜含丰富的水分及果糖、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苹果酸、氨基酸、钾盐、胡罗卜素等20余种有益健康的物质。祖国医学认为,西瓜甘淡性寒,能清热解暑,止渴解烦通利小便。《日用本草》中说,西瓜可消暑解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四痢。《滇南本草》中说,西瓜汁、西瓜皮、西瓜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颇有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送元二使安西译文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诗题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因作这首七绝。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原文:《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西脐橙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安西镇位于江西省信丰县东南部,距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南下特区、北上省会。独特的地理环境、温和适中的气候、雄厚的技术力量。使安西脐橙色泽鲜艳,果长无核、味美甜脆、汁浓化渣、风味长久,多次荣获国优、部优产品称号,1976年经外贸部批准,安西脐橙首次出口香港试销,得到消费者高度赞誉,八十年代赢得了美国、俄罗斯、香港、澳门等专家的青睐。1995年江西省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信丰脐橙》等八个地方标准的全部量化及特征依据来自于安西脐橙,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指定为全国唯一脐橙标准示范区,并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信丰脐橙名扬四海,而安西脐橙更是信丰脐橙中的精品!全镇经过30余年的发展,驯化、培育出了纽贺尔、朋娜、奈佛里娜、佛罗斯特等优良品系。现全镇拥有脐橙5万多亩,年总产量800万公斤.热情好客的安西人民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安西投资脐橙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安西古城址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安西古城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西古城址位于定西县巉口镇东川村关川河西岸。城址平面为正方形,边长336米,黄土版筑,城墙残高9~15米,城门、瓮城、马面、城壕皆有,地表有大量耀州窑瓷器残片。

巉口镇:自然环境:巉口镇总土地面积26.77万亩,耕地面积8.39万亩。平均海拔1850米,年均降雨量380毫米,年平均气温7.2°C,全年无霜期141天。行政区划:辖17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627户,乡镇总人口19366人,乡镇从业人员11125人。六通情况:1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3个村通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西博物馆瓜州博物馆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安西博物馆位于县政府大楼对面,成立于1988年,它的前身是文化馆的文物股。经过建国以来历次的文物普查和文物收集,现存馆藏文物3650多件。其中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石器、骨器、铜器等不仅数量多,从它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性质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先民在史前文化阶段,在河西一带活动的情况。

汉代遗址包括长城沿线出土的汉简、陶器、封泥、铁器、铜器等,及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等都有一些不可多得的珍品。尤其是稀世之宝象牙佛、五代绢画、元代四耳云水纹瓷瓶以及经卷、八仙拐杖、人皮鼓等都是馆藏珍品。

景点位置

甘肃省酒泉瓜州县瓜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安西都护府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安西都护府是唐代的。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在西域设立的,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

扩展资料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政治军事机构其为维护唐朝在西域的主权,都护府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安西都护府有镇兵二万四千人,其于北庭都护府瀚海军管镇兵万二千人,天山军管镇兵五千人,伊吾军镇兵三千人,共同构成了唐朝对新疆的强大军事驻军。

安西都护府既是唐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机关,又是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其机构完善,官有定员,职有专任,所有军事民政事务都有专门机构负责。大都护府设大都护府一人,是主管官,从二 品,是唐朝高品命官,其位仅次于三公,与尚书仆射同列。大都护职责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送别友人的情景。清晨的一场雨沾湿了渭城地面上的灰尘,旅馆周围柳树的枝叶经雨水洗刷后,更加翠嫩干净。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等到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见故旧亲人了。

《送元二使安西》的原诗

唐代: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的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离别诗。全诗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暗示了旅行的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依恋和牵挂;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包含了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抒发了深挚的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送人赴安西诗意 送人赴安西经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送人赴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赴边疆卫国驱敌的诗,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

送人赴安西

唐·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译文

跨上英俊的战马宝刀佩在身边,策马翩翩地飞驰翻越陇山之颠。

自小衷心地希望献身国家危难,哪把高官与厚禄耿耿挂于心间。

置身于万里之外乡情化为梦境,眼望那边地明月激起阵阵怀恋。

祝愿亲爱的战友早早扫清顽敌,边庭无事早归来切莫再经秋天!

送人赴安西“经秋”是什么意思

经秋是“经年”的意思,因为唐朝戍边将领往往拥兵自重,养敌蓄功,常将本可早日结束的战争一拖经年,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此去应该早日消灭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优柔寡断将战事一拖经年。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约770年),唐代诗人,被誉为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安西王府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 六盘山东麓的开城,是成吉思汗、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共同苦心经营的一块黄土地,也是安西王府的所在地。

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考察开城遗址时,地表层还有裸露的黄、绿、白三种琉璃建筑碎片,尤以绿釉、黄釉琉璃瓦为数最多,还有黄釉龙纹圆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龙是皇帝的象征,只有皇帝的宫殿才能用黄釉琉璃瓦并饰以龙的图形。

这说明这里曾经有行宫建筑。西安王府的宫殿府库豪华壮丽,又有花园、养鱼池等供安西王及其王妃游玩的场所。可惜这些建筑都毁于一场地震。大德十年(1306年)八月壬寅,“开城地震,坏王宫及官民庐舍,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从压死的人数看,当时的宫邸、房屋建筑面积是很庞大。

宁夏固原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带拼音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意思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wèichéng zhāoyǔ yì qīng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wèichéng zhāoyǔ yì qīng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quàn jūn gēng jìn yì bēi jiǔ

劝 君 更 尽 一杯酒,

xīchū yángguān wú gù rén

西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送元二使安西背景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送元二使安西背景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在离筵别席时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原诗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的。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送元二使安西的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表现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诗的后两句是一个整体,点明了以酒饯别的主题,诗人通过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在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作品

1、《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是什么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诗题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因作这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意思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春景,诗中的“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点明主题。“轻尘”“客舍”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诗的三、四句是一个整体,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诗中将惜别之情和所有的关怀都融进了一杯酒里,使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作者简介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在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丞”。王维写诗尤其擅长五言,大多数都是田园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现存的诗有400多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终南别业》、《使至塞上》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安西都护府是谁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在现今哪里?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14年,也就是公元640年,侯君集平定了高昌,大唐在这里设立了西州都护府,同一年的9月份又在交河城,交河城位于目前新疆吐鲁番西北约5公里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交河故城遗址,大唐就是在这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用以对抗突厥人。安西都护府的首任都护为乔师望,之后由郭孝恪接手,一刚开始的时候安西都护府仅仅只有几千人的兵力。

李世民驾崩之后,高宗李治即位。唐高宗显庆二年,也就是公元657年,十一月份苏定方在碎叶水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叛变,从而彻底是评定了西突厥,在此之后安西都护府风提升为大都护府。李治在原突厥的地盘分设了蒙池、昆凌两个都护府,并将这里的附属小国家分别设置为州府,最西边可以抵达波斯边境,这些地区都是属于安息大都护府的管辖范围。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安西都护府统治着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以及碎叶,也就是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统治的范围相当于是今天的新疆、哈萨克斯坦的东部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北方的楚河流域。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唐军平定了西突厥,于是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夸大到了今天的阿尔泰山,西至咸海以及葱岭的东西各部一直到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

到了公元661年龙朔元年,大唐又派遣了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明巡查葱岭以西,然后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16国设置16都州府,总计统辖80个州,110个县以及126个军府,并且在吐火罗立碑记录了这次事件。到了这一时期,安西大都护府所管辖的地区已经是最大化,相当于如今的新疆以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的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雅安明德中学旧址雅安西康博物馆

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雅安明德中学旧址(雅安西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德中学,全名为“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位于雅安雨城区张家山上,是中华基督教浸礼会1917年建的教会学校。1950年雅安解放,明德中学与工职校、师范校、县中、雅安女中合并为西康省立雅安中学。

1917年,中华基督教浸礼会在雅安县城内正府街(今大南街)建成基督教礼拜堂,随后在张家山上选址置地筹办学校。经过五年建设,于1922年建成学校所需各项设施,包括教室、操场、宿舍等。随后,将之前在城内小北街等处的明德中学部、高小部迁到张家山上,组建为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城内小北街仍保留私立明德女子小学,在中大街平安巷保留了明德男子初小。后来男子初小迁到小北街与女子小学合并为明德小学,平安巷就改设为明德幼儿园

明德中学的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施勉志,他投入全部精力主持建成了明德中学,深受师生的尊敬与爱戴。选址张家山建学校更带给明德学子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站在校门前举目远眺,蔡山、蒙顶、老君山峰峦耸翠。俯首环视,周公河、濆江映带左右,陇西河缓缓南来,平羌江滚滚东去。校舍四周,古木围绕,校园之内,花草缤纷。不管山坳处林荫下,都是一片宁静深幽。”

明德中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西差会”,西差会是北美基督教组织派驻上海的财产机构,掌握着中国各地的基督教浸礼会的全部捐款,每年分配款项给包括四川在内各地浸礼会,再由四川基督教浸礼会分配给当时的成都、雅安、乐山、宜宾四个教区,作为办学的主要经费。另外还有一部分经费掌握在美籍教士手中,是由教会提供的非私人性捐赠“特款”,主要用于学校相关教会事务、补贴教师教友、学生等。明德中学教职工薪酬高,保障好。明德中学师资强,科目设置齐备。文科教师主要由前清有功名者担任,国学学养深厚。例如前清解元余良玉、前清吏部主事余良遂、举人贾固之,拔贡陈梓材、胡星九、鄢受之、陈士杰等。数理化及英语教师多毕业于华西大学,他们既有真才实学,又年富力强,热爱教育,乐育英才。

学生来源除雅安城厢镇外,还来源于天全、芦山、宝兴、汉源、石棉、荥经等县,由于当时各地都建立了浸礼会福音堂,许多教友子弟都来此读书。该校学生享有生活补贴和免费医疗,生病可到浸礼会仁德医院就医。学校还为毕业学生设有“贷费”,毕业考试前三名,家境确实贫寒者,只要参加教会成为教友,便有机会获得每年70块大洋的“贷费”,进入到成都华西大学附中——私立华西协和高中读书深造。之后,优秀者还会逐级获得“贷费”升送华西大学、教会大学的研究院或出国深造。按规定,学生工作后在工资中逐步扣除“贷费”,但事实上并没有让学生偿还过。教会学校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是其目的,因此不少学生得以升学甚至出国深造,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明德中学,学风淳朴。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感情亲如父母兄弟。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如晨操、春季七日远足、秋天短足旅游、野外采集植物昆虫标本、宗教讨论会、自由辩论会,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崇尚实践锻炼。节庆时,学生还演出话剧,组织提灯-。学校的家长联谊会、学生管理图书室和老师同学们共同创办了《校刊》,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认同感。

1917年至1949年明德中学共招生35班,1000余人。毕业生中最著名的数抗日英雄“飞将军”乐以琴,还有“左联”作家周文、摩梭王妃肖淑明、原西康省文教厅长杨立之等,各行各业人才举不胜举。

明德中学的学生刻苦用功、积极上进,满怀报效国家社会之心,教学融合中西,在当时偏远落后的西康雅安地区,堪称教学质量一流。

昔日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如今的西康博物馆。

百年遗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历经重建加固维修焕发新生,化身为“四川雅安西康博物馆”,并于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市民们多了一处长知识的好去处。

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简称明德中学(四川雅安西康博物馆),位于雨城区张家山。占地面积为1300平方米,是一处中西合璧式近现代典型建筑,也是雅安目前存世不多的近现代典型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明德中学原是一所教会学校,由中华基督教浸礼会雅安教会创建于1917年,1922年全部完工。第一任校长为美国人施勉志。

曾经就读于该所学校的学生,此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不在少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抗战时期在一次空战中击落四架日机的“飞将军”乐以琴,如今,乐以琴铜像现屹立于博物馆正前方;解放后就任西康省文教厅厅长的杨立之先生;除此而外,在此就读打下坚实基础,此后成为医生、院长、专家、教授、中共地下党员、民主人士等数不胜数。而令明中学生充满崇敬之情的明中第一任校长施勉志,也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明中的教育事业中。

雨城区文物基础设施在芦山“4.20”强烈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省、市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关心支持下,“雨城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雨城区博物馆”等文物抢救保护项目纳入了全省灾后重建总规。结合雨城区实际,按照雅安市、雨城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雨城区博物馆”选址在已完成加固维修工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内实施陈列布展工作,并更名为四川雅安西康博物馆。

众所周知,我市曾是西康省省会。何为西康省?“西康”名称最早见于清末代理川滇编务大臣傅嵩炑的奏折——他写到“查边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拟名曰‘西康’”;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西康曾经是一个行政省,从1939年正式建成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存在了17年。曾经的西康省地处川西平原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连接祖国内地与西藏、云南等边防要地的重要通道,它的成立是针对清末以来帝国主义0中国的企图,稳康安藏,巩固国防,同时也作为大后方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如今的西康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西康省时期遗存,展登着难得一见的雅安老照片,此外还有市区范围内出土的各个朝代的珍贵文物。现代声音、影像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市民如同穿越回了曾经的时代,身临其境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万安西寨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安西寨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西寨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大峪镇梁窑村西南山顶,又称龙头寨。石寨平面呈椭圆形,东西40米,南北65米,总面积2600平方米。寨墙高约10米,通身用方形青石垒砌而成,南、北两方各辟一拱形寨门,北门上部镶碣石一块,上刻 “瞻嵩”、“少室作屏”、“龙头寨”,南门上同样镶碣石一块,刻有 “望汝”、“万安西石寨”、“回龙峰”、“宣统四年”等字样。石寨南部现有石质拱券窑5间,南北长28.5米,东西宽11.7米,高6米。北部正中间有三间瓦房,属石木结构,屋内墙体上设有5个壁柜,紧靠北门右侧有石窑3间,形制同上。寨内西南青石上凿有蓄水窖一个,长3米、宽2.4米、深1.6米。

万安西寨建于宣统四年(公元1912),民国初期匪盗猖獗,社会秩序混乱,当地富豪梁邦贤为了自己和家人以及当地群众的安全而出资建造。万安西寨建造布局合理、气势雄伟,为中原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山寨,对研究汝州古山寨有重要价值。

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峪镇:大峪镇位于汝州市东北部,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2.3万。抗战期间,皮定均、王树声等曾率部在此坚持抗日,是革命老区。交通便利。横贯东西的县乡二级公路靳马线与207国道相连,已全部硬化通车;峪白路(大峪至登封白坪)打开了北往登封的通道,省道候饭线纵穿大峪南北,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35KV输电线路也已架通,程控电话、宽带网络、有线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六安西古城遗址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安西古城遗址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安西古城遗址位于六安市区北6公里城北乡

六安西古城遗址内两座古城址相距仅300米,东西对峙,六(安)寿(县)公路横贯其间,后人以其位置分别称为东、西古城。西古城址现存南北长471米,东西宽229米,厚约2—5米。城墙四拐各一大土堆,高约10—13米。经初步勘探,所出实物为春秋至汉代遗物。少数为新石器时代遗物。

城北乡:六安市辖乡。1958年设城北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7.5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万。六(安)寿(县)公路过境。辖河湾、胡桥、卢圩、新开、五星、双桥、中心、静庵、孙城寺、仓坊、新华、谢湾、丰塘、王家湾、北二十里铺、邓家埂、八里滩、瓦屋台、走马岗、城北、东城、百胜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玉米、黑瓜子、养殖生猪、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