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赣湘革命根据地【热门20篇】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美国刚刚完成南北战争。那么,美国崛起是什么原因?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告诉大家赣湘革命根据地吧!

浏览

7595

文章

42

篇1: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浙赣省革0据地旧址群位于江西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这里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0据地的中心,方志敏等革命先驱在这里创建了红色政权,开创了"两条半枪闹革命"的历史,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们光荣的模范苏区"。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闽浙赣省委机关、省苏维埃旧址、省军区司令部旧址、红军五分校旧址、红色列宁公园等一大批经过维修的革命旧址。还有红军广场、司令台、四部一会旧址、少共省委旧址。红色列宁公园是我党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公园。这里的葛源烈士纪念馆、葛源镇古街也是观光游览,了解历史的好去处。

葛源镇:葛源镇位于横峰北部,与弋阳、德兴、上饶三县交界,距县城35公里,现辖8个村委会,1个林场,1个居委会,91个自然村,人口3.1万人,面积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1.8万亩,其中油茶林面积有5万亩;耕地面积1.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4万亩。全镇共设2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4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77人,是横峰县北部的区域性中心集镇。2003年7月被评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

时代:1934—1935年

地址:子长县玉家湾镇、史家畔乡、李家岔镇、杨家园则镇、涧峪岔镇

保护范围:(1)安定县玉家湾苏维埃政府旧址:东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南、西至旧址本体外扩5米,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2)马家坪战场旧址:楼家驿塌,战场旧址中心点向外,东西跨度约1000米,南北跨度约1500米。(3)陕甘、陕北特委联席会议旧址:东至旧址本体外扩300米,南至后沟北侧,西至崖窑沟东侧,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侧。(4)稍焉陕北特委旧址:东至冯有锦住宅西界,南至强稍路北侧,西至强稍路东侧,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侧。(5)红二十七军一团成立大会旧址:东距子长—靖边公路300米,南至后沟北侧,西至崖窑沟东侧,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侧。(6)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师独立团成立旧址:东至村民强兰英住宅西墙,南至旧址本体外扩60米,西至姬世翠住宅东界,北至垴畔梁南侧。(7)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成立旧址:东至旧址本体外扩15米,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西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北至薛少岗住宅南界。(8)子长县吴家寨子战场遗址:东至王家坪村西界,南至吴家寨子村北界,西至吴家寨砖厂东侧,北至大鹰山南侧。

建设控制地带:(1)安定县玉家湾苏维埃政府旧址:东、北至A区外扩10米,西、南至A区外扩5米。(2)马家坪战场旧址:主要战争地边缘基线向四至范围延伸1000米。(3)陕甘、陕北特委联席会议旧址:A区四周外扩20米。(4)稍焉陕北特委旧址:东、南、西至A区外扩10米,北至A区外扩5米。(5)红二十七军一团成立大会旧址:A区四周外扩50米。(6)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师独立团成立旧址:A区四周外扩50米。(7)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成立旧址:东、南、北至A区外扩10米,西至A区外扩5米。(8)子长县吴家寨子战场遗址:A区外扩200米。

2018年,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家湾镇:玉家湾镇位于子长县北部,距县城 25 公里。全镇 2642 户, 12130 人、 30 个行政村、 70 个自然村、 112 个村民小组。全镇总土地面积 16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2 万亩,其中川台地 787 亩, 坝地 3022 亩,农田 6905 亩。 玉家湾镇地下资源极为丰富,有煤、石油、铵泥、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铵泥开采曾列入省级“星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赣革命根据地(xiānɡɡànɡémìnɡɡēnjùd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路、南路、北路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将所辖的赣江以西地区合并为湘赣省。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王首道任省委书记。10月,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湘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莲花县花塘村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王首道、任弼时先后任省委书记,袁德生、谭余保先后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省苏及省直机关均驻永新县城。至此,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它包括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此后,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永新、宁冈、莲花、上犹、崇义等十几个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1、第3师合编为红军第8军,由李天柱代军长,王震代政委。1933年6月,任弼时任湘赣省委书记。同时,以由红8军改编的红17师和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调来的红18师在永新组成红六军团,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1934年8月,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委。随后红六军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的率领下,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部分红军在湘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可靠的西部屏障和巩固的战略侧翼,同时也是沟通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沙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群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沙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群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沙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群位于江陵县沙岗镇红军街及周边乡村。

沙岗镇地处鹭湖西岸,与潜江、监利毗邻,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发源地。

1927年夏,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发出了《致两湖省委信》的指示,要求湖北省委继续发动城市和农村暴-动-。同年12月31日,刚刚恢复不久的湖北省委,制定了《关于全省总暴-动-计划》。鄂西特委随即迅速作出暴-动-部署。1928年1月23日,共产党员陈香波、彭之玉等在鄂西特委和中共江陵县委的领导下,发动了沙岗年关暴-动-。暴-动-成功后,地处边远的沙岗湖区成为红色区域。1929年3月6日,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沙岗九甲湾召开,到会代表100多人,分别来自宜昌、江陵、公安、监利、荆门、远安、长阳等地。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大精神和中央指示,讨论制定了六项决议,健全了特委领导机构。这次会议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1928年至1932年间,鄂西特别委员会、鄂西苏维埃政府、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江陵县苏维埃政府、鄂西少共总部等领导机关驻集于沙岗镇。

土地革命时期,沙岗湖区先后牺牲近3000人,被国家民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286人,其中团以上红军指挥员27人,省级干部1人,鄂西特委军事领导人邹资生就牺牲于沙岗镇西河桥头。1983年,江陵县民政局修建沙岗镇湘鄂西烈士陵园,以缅怀革命先烈。

沙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群,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至1932年)的鄂西特委、鄂西苏维埃政府、江陵县苏维埃政府、鄂西少共总部、贺龙旧居等47处革命旧址。

沙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群于2008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位于永顺县塔卧镇。永顺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著名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创建了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2月10日,省级机关迁至永顺塔卧,相继建立了10多个县委、9个县苏维埃政府,红二、红六军团由会师的7000多人发展到20000多人,组成了红二方面军。永顺苏区有8万多人参加和支援红军作战,11800多人牺牲,其中团级以上干部550多人。为纪念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83年始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革命英烈馆、胜利广场、自由广场、浮雕墙、忠魂纪念长廊、雕塑、烈士墓区等。陵园是湖南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天主堂会议旧址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天主堂会议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天主堂会议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年代为1934年。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为纪念这段珍贵历史,党和国家批准在旧址所在地兴建纪念馆,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红二方面军最大的和中国红军在江南最后的根据地。它孕育的红二方面军不仅自己完成了长征,保存了强大实力,而且为策应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牵制和挫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同时,粉碎了张国焘0-红军的阴谋,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维护了红军三大主力统一,为中国革命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地的初始中心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革命活动区域达31个县市。1934年11月24日,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解放大庸,奉中央电示,26日在城中天主堂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12月1日成立省革命委员会。以此为标志,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2019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天主堂会议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淮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淮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淮北革0据地纪念馆

淮北革0据地纪念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齐康先生设计,构思奇妙,气势恢弘。布展内容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起至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四师建制取消,全面展现以邓子恢、张爱萍、刘瑞龙等党、政、军主要领导和淮北(泗洪)根据地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英勇事迹。

邓子恢,原名绍箕,东肖镇邓厝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8月17日生。父亲邓洪陛,行医为业,后应聘为桐冈小学校长。子恢幼时就读于桐冈小学,十七岁入龙岩中学堂(后改名省立第九中学)。民国4年(1915)组织、发表演讲,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同年,在中学秘密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6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学日本资格。翌年5月,参加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东40余公里的沙溪镇王坪村。1934年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红军将士,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旁修建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烈士墓”,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题写碑名、绘制图案,烈士集墓集中安葬红军烈士7823名,是中国唯一一处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198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为红军烈士陵园亲笔题词,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为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红军文化传播基地和廉政教育平台。馆内用8个展厅按照“辉煌征程、战地血花、忠魂千秋、丰碑永存、将星璀璨”5个单元进行陈列,表达了《英烈忠魂》主题;按照“红色序章—红色战地—红军丰碑—红色追忆—红色永续”红军文化脉线,展示“川陕苏区首府、悲壮红色通江”宣传主题,再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贡献。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王德元(1908-1978),艺名猛开花。渭南市临渭区孝义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随着名艺人王谋儿学艺,因记性好,过目不忘,青年时期就能演唱24本戏,出师后誉满同、朝,荣获“猛开花”之称。他为人耿直,性情爽朗,一生从艺,精益求精,生、旦、净、丑均能演唱,扮演小旦尤为出色。最拿手的戏是《打仗》、《芦花絮》、《哭通厅》、《花换布》、《拾玉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陕甘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

时代:近现代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

保护范围:(1)马鞍岭烈士墓:烈士墓群四周外扩10米。(2)陕甘边特别委员会成立地遗址:刘苍福住宅院落。(3)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地遗址:汪有财住宅院落及纪念碑本体。(4)杨柳坪地母庙:以1—6号窑洞所在区域为中心,四周外扩20米。

建设控制地带:(1)马鞍岭烈士墓:A区四周外扩30米。(2)陕甘边特别委员会成立地遗址:A区四周外扩50米。(3)杨柳坪地母庙:A区四周外扩30米。

2018年,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照金镇:耀县辖镇。1949年为照金区,1958年为管理区,1961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203.1平方公里,人口0.8万。柳(林)照(金)公路横贯东西,耀(县)照(金)公路纵穿南北。辖尖坪、照金、田峪、芋园、北梁、胡巷、杨家、代子、台尔、高尔塬、崾岭、梨树、麻地13个村委会。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土特产有核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景点。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解放路,距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30公里。1934年,为发展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解放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在城内建立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鉴于中央红军已经胜利到达陕北,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途中改称红二面军,并胜利到达陕北。该馆为四合院建筑,东头是任弼时、贺龙、萧克旧居,南面是展览陈列厅,西头是湘鄂川黔省委礼堂旧址,北面是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各部门办公室旧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2001年6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解放路41号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区乘出租车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北省洪湖市西部的瞿家湾镇,距洪湖市区55公里,距武汉市140公里。

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共有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9处,它们大部分集中于瞿家湾镇红军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两边,其余散布在附近村湾。

旧址群现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为公元1496年,传统建筑规模18000平方米,完好程度95%。古建筑多为清末民初以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汉平原水乡小镇特色,穿斗式土木结构、单檐硬山、灰墙玄瓦、高垛翘脊,装饰精巧,形成了独有的古朴韵味,具有朴素的美感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洪湖市瞿家湾是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旧址群。自1951年洪湖建县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瞿家湾革命旧址群非常关心和重视。1965年5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偕夫人何莲芝视察洪湖县。198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为“洪湖瞿家湾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并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陈丕显、王任重、廖汉生、郝建秀、-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瞿家湾进行过视察访问。曾在洪湖苏区战斗过的黄新廷、杨秀山、宋一平等170多位将军也相继访问过瞿家湾。

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自1985年重新对外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尤其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截止目前,该旧址群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先后有150多所中小学校把瞿家湾旧址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此挂牌。

地址:荆州市洪湖市西部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瞿家湾镇: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瞿家湾镇位于东径113◦16',北纬29◦31'。全镇国土面积4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15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后面的民房内。

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92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右厢房为吊脚楼,楼上为无线电总台。正屋为宿舍和学习班教室,左厢房为厨房。系当时总台长苏林,密码翻译陈琮英,教官王永浚办公地点和住处。

1934年12月,省委迁至塔卧后,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带来无线电台2部,有线电话总机1部,任弼时夫人陈宗瑛任通讯负责人,并担任密码译电,工作忙碌时任弼时、李贞也前来译电。无线电台设有总台和分台,总台负责与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各团部的联系,分台负责指挥本地各师军队,还兼管有线电话。苏维埃政府各机关装有电话单机,初步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讯系统。为了发展红色邮电,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王永浚、陈琮英担任教员,在塔卧举办了一次无线电训练班,共培养了红二、六军团中20多位报务员。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河南省范县、清丰县。1940年在清丰县成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区委和军区。1944年5月冀南区党委并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迁到清丰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单拐村。分局旧址已废,现仅存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一四合院,坐东向西,东屋三间内当年设司令部,南屋两间瓦房是杨勇旧居。邓小平旧居在东西大街中间路南,原有楼房三间已废,仅存砖券拱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位于大青山深处,境内峰峦起伏,连绵不断,八大高峰(西脑包山、东脑包山、华尖山、大平顶山、小平顶山、大特山、银贡山)由西往东依次排列,山与山之间有五大沟(韭菜沟、肖夭子沟、老赖沟、得胜沟、李齐沟)以及30余条支沟穿插其间,抢盘河、得胜河常流不断。最高山峰海拨2255米,平均海拨1700米,山大沟深,林木繁茂,地形十分险要,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区以其特定的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区,-、李井泉、王若飞、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38年5月,毛泽东电令“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游击队2300余人,由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治委员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吉吉率领,冒雨穿过平绥铁路,突破敌防线,进入武川县境,9月1日到达大青山。随后,大青山支队攻克乌兰花镇,开展抗日宣传,李井泉率部进驻武川县井尔沟,开辟根据地,在井尔沟柳沟门村首次会议,研究建立乡村基层抗日政权、军事部署等问题。10月间,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归绥县面铺窑子村与支队主力部队胜利会师。从此,大青山军民以武川为中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9年武川县境内的黄花窝铺、井尔沟、万家沟、得胜沟、李齐沟、二四道洼以及马场梁、骆驼场均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区域。八路军来到大青山后,支队司令部在井尔沟驻扎,指挥各地分散作战,八路军战士经常在这里休整、操练,井尔沟群众与八路军患难以共,风雨同舟,筑起窑洞,搭起窝棚,杨植霖和群众住在窑洞里,姚吉吉带电台住管沟子,1940年春,大青山党政机关和支队司令部由井尔沟迁在万家沟,以转移到得胜沟。司令部在得胜沟期间,县城和西乌兰不浪的日伪军800多人袭击得胜沟,司令部提前获悉情报,在沟口设下埋伏,激战后,日伪军伤亡惨重,司令部凭借山林安全转移。

李齐沟的骆驼是支队3团后方机关驻地,设有供给处、修械所、被服厂和医疗所,八年抗战中,八路军3团后方机关一直在骆驼场,坚持到最后胜利。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建设是在1938年12月,武川县八区动员委员会在玻璃哈达村成立,

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部长,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救国会、农会、妇女会等,后来根据斗争需要,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建立,党的活动分为河套、绥中、归陶、绥东四个区,积极发展党员。1942年春,在南乌兰不浪建立党支部,为武川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抗战期间,大青山支队在武川游击根据多次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对敌斗争形势,讨论今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在创建大青山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武川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参军参战,倾碧血尽赤子爱母之心,拥军拥政,守焦士肩匹夫救国之任,传情报、抬担架、护伤员、挖窑洞、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支前妇女张兰女为战士送吃、送穿,被奸发现后抓捕,严刑拷打,问她八路军后勤处、军需库在哪里,她始终未招供,还有白生宝夜送石磨、“八路采购”张润喜、张二妇女舍身救亲人、韩三毛宁死保物资、地下军服厂等抗日事件。

大青山抗日的主要战事有:攻克乌兰花;蜈蚣坝伏击战;郝区政府反扫荡;得胜沟粮食保卫战;二份子战役;什尔登阻击战、吉盛奎战斗;上庙沟战斗、孤石坝战斗等;抗日惨案有:西水沟惨案;井尔沟惨案;白旗惨案、哈彦忽洞惨案等。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现有司令部、卫生队、教导队、电台等遗址,李井泉、姚吉吉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和办公用的石磨、树墩,存有八路军作战使用过的电台、战刀、手榴弹、马蹬、火盆、粮食袋、火镰等珍贵文物,李齐沟有郝秀山等老一辈领导人成立的“郝区政府”原址,并存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在根据地内曾经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黄厚、杨植林、王良太等一大批革命前辈戎马青山的足迹,留下了大青山抗日军民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合革命根据地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美合革命根据地

地处澄迈、儋州、临高三市县交界,占据要冲,不但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1941年1月,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纵队总部机关西迁美合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琼抗日救国斗争。并创办琼崖抗日公学,冯白驹任校长,史丹任副校长,全琼一千多爱国青年纷纷云集。不久,党校和军政学校相继成立。此外,还设军械所、合作社、小学、夜校、医院、抗日新闻报等。美合革命根据地,当时成为全琼抗战的总指挥部。

地址:仁兴镇

电话:0898-673380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和万坪镇。

1934年12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军区迁到塔卧后,在塔卧涂家台办起了临时修械厂,厂长是当时能造步枪的铁匠马立盛,政治指导员曾陆生,经理田端武,管理员周锡鹏,工人来自红军和当地的铁匠、木匠,共50多人。

1935年春,红二、六军团从慈利缴获敌保安团兵工厂的两台车床和一些原材料,俘获 40多名兵工人员,连同涂家台修械厂迁到龙家寨多士坪,扩充为兵工厂,共380多人,厂内设有红炉、翻砂、修理、木工等车间,主要生产刺刀、火药、子弹、炸弹、手榴弹和0零件,修理和组装一些0。厂里还有负责保卫的警卫连,共50多人,连长朱曹文。工厂原材料的来源,一是缴获战利品;二是收购破铜废铁;三是发动学生、儿童收捡弹壳;四是设法从白区采购。1935年1月至4月,约生产刺刀450把,子弹22500发,修理长短枪2700支。工厂都是以产品直接支付的方式向红军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需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上的军费支出,间接增加了财政收入,直接地支援了革命战争。1935年4月,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兵工厂随军迁到桑植五里桥的尚家坪和龙山茨岩塘的半寨坪。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

时间为1925年。位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湘鄂赣苏维埃政权的纪念建筑。

1930年,平江、浏阳、铜鼓、万载、大冶等县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迫切需要成立湘鄂赣苏维埃政府,以便统一领导这些地区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因此于民国20年(1931)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赣军区,选出杨幼麟为省苏维埃主席,李宗白、涂正坤等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省苏维埃政府管辖湘东北(平江、浏阳、岳阳、湘阴、临湘)、鄂东(大冶、阳新、通城、通山)及赣西北(万载、修水、铜鼓、萍乡)地区20多个县。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法令,领导人民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斗争。根据地土地革命全面开展,各级苏维埃政权日趋完善,直至民国23年(1934)。

旧址原为天主教堂,始建于民国14年(1925),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949年前作教堂,此后当地政府和工厂使用至今。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8-48。

2019年10月7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长寿镇:南桥乡、黄金洞乡、长寿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长寿镇长寿镇域位平江县域东南,当汨水上游,紧邻1853线省道,北邻龙门、木金、咏生等乡镇,东连南桥乡,南接黄金洞乡,西近嘉义镇。 清代为凤栖乡20都,民国为长寿区、长寿乡。建国初为第3区,后改长寿区。1981年置乡级建制镇。1995年4月撤区并乡后由原长寿镇、长寿乡、桂桥乡、邵阳乡合并建长寿镇。共有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激石溪革0据地先烈纪念园位于新田镇激石溪。纪念园建在群山环抱的一座金龟山上,由牌坊、先烈纪念墓园、登山台阶、景英亭、纪念碑组成,占地总面积15公顷。

纪念园牌坊前竖着广州军区原政治委员杨德清上将题写的“激石溪革0据地先烈纪念园”石碑,进入纪念园牌坊后,左边是先烈纪念墓园,正前方是299级台阶,半山腰建有“景英亭”,山顶矗立着一座“革命英烈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纪念碑前有一座第五届中央委员杨其珊的半身花岗岩雕像。

激石溪革0据地曾经是0东江特委、海陆惠紫县委、海陆惠紫县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红四九团、陆丰县委、陆丰县苏维埃政府等革命领导机关所在地,纪念园附近的高岗子、暗径村、三江口、桥子头、牛角窝等地的机关所在地地有红军医院、兵工厂、军需仓库旧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太阳红色革命根据地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红太阳红色革命根据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太阳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十景一厅”为特色,让游客们近距离地了解到了当年革命者的工作与斗争环境。毛泽东故居景点、遵义会议旧址景点、延安宝塔景点等十个典型景点的微缩景观,形象展示中国革命走过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而《毛泽东——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展厅,以陈列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以及相关纪念品,集中展现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光辉思想。同时,每天晚间“红歌唱响棋盘山”文艺演出将作为红太阳红色革命根据地常规项目与游客见面,让游客在游览红色景点的同时,重温革命岁月的浪漫与热情。

“红太阳红色革命根据地”用具有时代特色的展映方式,再现了当年热情燃烧的岁月。记者刚进入“根据地”,就看到该景区以多种形式再现当年"赤卫队员"和"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的情景,工作人员甚至穿上军装,穿上老区人民手编的草鞋,似乎把人们带回到了那战火纷飞、军民情深的岁月。

红色旅游文化以鲜活生动的表演或参与、互动形式,让人们触摸鲜活的历史,搭建现代人与老一辈人的情感之桥,成为棋盘山的“红色旅游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松阳县安岱后苏维埃旧址

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我县安岱后、枫坪、小吉一带,并以此为根据点,与当地的革命青年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人开辟了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建立了浙西南特委(丽水市委前身)、浙西南军分区(丽水军分区前身);成立竹溪区委和根据地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竹溪苏维埃政府;组建了根据地内的第一支人民游击队——松遂龙游击队;成立了第一支正规部队——红军挺进师第十五支队,后改为第五纵队,粟裕称这支部队是由浙西南地区领导干部、党员、进步青年组织的第一支人民子弟兵。农民领袖“三巨头”——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为保卫红色政权、保卫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为革命流尽最后的一滴血,粟裕称他们“不愧是浙西南革命史上的光荣代表”。

松阳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是红军挺进师部、浙西南特委、军分区、游击总队的办公地和首脑机关、疗养院所在地,是粮食、武器贮藏、供给基地,刘英、粟裕等红军--常期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到目前为止,安岱后还保留着红军革命根据地的主会场、红军医院、红军桥、红军寮及刘英、粟裕将军旧居等遗址和烈士墓地,并立有萧克将军题词的“红军桥”石碑。

安民乡:安民因箬寮原始林之所在,还有那本描述浙西南革命史的《箬寮风雷》,因而又名箬寮之乡。这里有上千亩成片野生猴头杜鹃林和奇异的野生动植物与有江南第一涧之称的大基背瀑布群等神奇的天然景观会让你无法抗拒0;红色古寨的人文景观、革命史迹会令你慕名而至。箬寮之乡――安民地处浙西南山区,位于松阳县城西南,乡政府所在地大潘坑村,距县城54公里。与龙泉市、云和县毗邻,和枫坪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