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标点符号笔记【合集20篇】

浏览

444

文章

1000

篇1:语文文学常识:三国两晋南北朝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两晋南北朝

11、乐府,所学课文《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所学课文:《十五从军征》《木兰诗》。

12、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所学课文《魏武帝集》。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所学课文《龟虽寿》《观沧海》等。

13、《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所学课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14、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所学课文《诫子书》《出师表》

15、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学课文:《三峡》

16、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所学课文:《答谢中书书》

17、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所学课文:《与朱元思书》

18、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所学课文《赠从弟》。

19、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0、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所学课文:《梁甫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必背词语解释锱铢必较等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擢发难数——擢:拔。发:头发。拔下头发来数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过多得数不过来

锱铢必较——锱: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泛指很小的数量。较:计较。指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指很少的钱、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形容小气、气量小

自惭形秽——惭:惭愧。形:形象、模样。秽:邪恶,丑陋。因为自己模样丑陋而感到惭愧。也泛指自己觉得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招贤纳士等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昭然若揭: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针砭时弊:“针砭”本意当然是说用针刺、砭刮治病。现在常引申为指出、发现和治理(错误);“时弊”是指当时社会的弊病。两者合在一起,“针砭时弊”是当今常见用语,当然是说像医病一样,指出时代和社会问题,又针又砭,求得改正向善。“针”侧重于思,“砭”侧重于言。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描写出洞庭湖雄浑博大气势的诗句是:,。

(7)一个人应不受环境影响,时刻保持崇高的个性节操。就像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说的,。

【答案】(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平时要注意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此题全为为记忆型默写,题目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4课《紫藤萝瀑布》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终极】zhōngjí最终,最后。

【迸溅】bèngjiàn向四处溅出或喷射。

【繁密】fánmì①密集,众多。②兴旺,茂盛。茂密

【伫立】zhùlì长时间地站立。

【凝望】níngwàng目不转睛地看。

【伶仃】língdīng又作零丁,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xī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jùnbùjīn指忍不住笑。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仙露琼浆】xiānlùqióngjiāng神仙饮用的汁液。文中形容花芯中的物质。

【蜂围蝶阵】fēngwéidiézhèn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多形容花季。

【盘虬卧龙】pánqiúwòlóng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

【笼罩】lǒngzhào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挑逗】tiǎodòu逗引;招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口语交际专项训练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

中考语文试题-口语交际专项训练

附答案

1.【答案】(1)暴露老板急于获取更多利益的心态。(1分)(2)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1分)(意近即可)

【答案】(1)不设统一答案,与下面的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压岁钱!"--民间习俗,过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子贺新年的钱,含有暖暖的亲情(1分)。"压谁钱?"--"谁"是"岁"的谐音,一语中的,说明现在变味的"压岁钱"更像"人情债",而且数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长辈不堪其"压",以致喘不过气来(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49.【2018湖南省张家界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张家界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C.大型山水实景剧《天门狐仙》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D.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得语无伦次。

3.B【解析】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年初中语文名句默写练习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7.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小荷才露尖尖角,————。(杨万里《小池》)

(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6)————,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8)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10)————,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7.(10分)

(1)早有蜻蜓立上头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天街小雨润如酥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黑云压城城欲摧

(7)千里共婵娟

(8)弓如霹雳弦惊

(9)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一鼓作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标点符号真题精选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23.【2018陕西省】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改为“,”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不是而是

【评分标准】:(1)标点符号修改正确,得1分;(2)病句修改正确,得1分;(3)关联词语朴写正确,得1分。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一语文学习方法

全文共 2699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这的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一,某些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成绩滑坡的重要原因。因此,指导初一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刻不容缓。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利用课堂40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0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0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 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完成《大纲》上的任务,不仅应当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应运用一些适合你的好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做笔记方法(如何掌握时间、提高速度),如何背诵课文(先抓住重点字、词背诵每段,然后再串起来),如何写好作文等。具体说来,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听。一是要认真听,二是要会听,这是听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抓住中心内容,也就是老师讲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一定要弄明白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意识地去听课,久而久之,听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语文成绩能不提高吗?

其次是说。怎样训练说话能力呢?(1)主动找机会训练说话能力。上课时,要主动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多次训练,就不会胆怯了。平时,要多和同学、老师交谈,可以就你关心的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敢于争论。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2)多找一些优美的文章来朗诵,培养自己的语感。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诵的磁带来听一听。要是能参加一些朗诵会,听专家的朗诵,有意识地去模仿,日积月累,也会受益无穷的。

很多同学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不读不得,还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对于课本上的文章,学生不读或只读一遍就希望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课《故乡》,篇幅较长,有的同学略读一遍,只等上课老师讲解。但毕竟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在一两节课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的深刻哲理,体会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疏通文句,通过读领悟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则茅塞顿开。记住,坚持下去,阅读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六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的文章却清新隽永(初中课本就选入了新凤霞的《傻二哥》一文),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和写法,从而提高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三,朗读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演讲需要声情并茂,需要口才。而演讲口才的培养,重在平日多练朗读。中学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练朗读的好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头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只有用势如破竹的气势朗读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白杨树由衷的赞叹与崇敬之情;鲁彦的《听潮》中除描绘的海睡图与海醒图,那安详愉悦的静谧美与狂暴震憾的雄壮美也是非朗读所不能体会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要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更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如果你们能做到反复读、大量读,朗读那些好文章、好书,那么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最后是写的问题。写比什么都重要。一上初中,就要把写放在语文学习的首位。写什么?怎样写?写周记,写你想写下来的所有事情。最好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情,这样有真情实感,容易上手,自己也有兴趣。另外,写作,尤其是写周记,和老师还有一种很强的沟通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你的周记了解你的所思所想,便于师生交流,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不要害怕老师知道你的内心世界。老师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我长期要求学生写周记,只要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个别同学的一些作品甚至已经能够发表,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不信,你试一试。千万记住——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针对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我们总结了以下十条学习方法: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同学们,初一正是打基础的好时候,只要是你能勤奋,只要你能掌握好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而实用的学习方法,那么三年后的今天,你的付出将为你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加朗诵、背诵、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语文学科活动。说不定你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师还没有打算举办这些活动,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师建议。在学习上就是要争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有关励志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1、走一步,冲出困境;再走一步,收获成功。

2、自信虽然不能让你成功,但它能让你不自卑。

3、自卑和自大的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

4、抓紧分分秒秒学习,注意时时刻刻积累。

5、只有学会宽恕他人,他人才会更亲近你。

精辟的初中生励志名言

6、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7、只有经历风雨的小草,才会有更绚丽的色彩。

8、只要努力多一点,成功的机率就会高一点。

9、只要比别人多做一点,就会离成功更进一步。

10、知识是人生的生长剂,奋斗是成长的催化剂。

11、知识就像金矿,要不断挖掘,才会有新的发现。

12、真正的快乐只属于那些努力奋斗的人。

13、真理在于细小探索,学习在于平时积累。

14、这里是一个港口,只有努力才能通往梦想的彼岸。

15、站在风雨中若想看见彩虹,那只有坚强的往前走。

16、在成败的分叉路口,把握好方向,让青春无悔。

17、与其因抱怨而止步,不如为理想而奋斗。

18、与其担惊受怕拖拉作业,不如踏实勤奋努力学习。

19、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20、有一种本性叫善良,它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21、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等于拥有成功的一半。

22、有信心,就有成功;有爱心,就有希望。

23、有了知识,你前进的道路才会畅通无阻。

24、用自己的信心、耐心、决心去创造一段奇迹。

25、一天中最美的是夕阳,一生中最美的是少年。

26、一个人最终的胜利是来自于一点一滴的努力。

27、一个人只有在失败中反复总结经验才能成功。

28、一个人有了知识,他的视野会更宽广。

29、一个积极上进的人,总会比懒惰的人获得的更多。

30、要有坚定的信念,才会踏上成功的人生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标点符号真题精选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2.【2018甘肃省天水市】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所熟悉的。

B.明天参观天水市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熟记于胸。B项中,是选择问,故中间用逗号,不用问号;C项中,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句号里面,因为所说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D项中,“一带一路”不能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故本题选A。

【考点精讲】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难点词语解释义愤填膺等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义愤填膺发音yìfèntiányīng释义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示例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无稽之谈发音wújīzhītán释义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示例既无其说,是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重点词语解释蠢蠢欲动等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蠢蠢欲动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准备随时干某事。词性:贬义。

处心积虑:解释: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用法: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姹紫嫣红:解释: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鲜花的美丽。词性: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标点符号训练题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标点符号练习题

3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没有弄清楚,你是想让我去你那儿呢?还是你来呢?

B.每当我看到爷爷赠送我的那本“岁月如流”,耳畔就响起他的话,莫负春光啊!

C.刘老头望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自言自语地说:“老天啊,你快点下点雨吧”!

D.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敏捷的思维,他终于找到了窍门——快速装机法。

3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庙门前的那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对联。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人员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D.参加会议的作家、记者和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3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就看怎么样对待困难,是退避三舍呢,还是迎难而上?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他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3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

B.这个星期天,我不知道该去上网?还是到公园玩?

C.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也没有秋意。

D.“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战争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6.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君子于役》)

7.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

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9.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1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劈头盖脸等

全文共 187 字

+ 加入清单

劈头盖脸:劈,正对着,冲着;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如愿以偿:愿望得到实现。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地震来袭时,地动山摇,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B.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C.只有认真看待过去的错误,并且深刻反省,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D.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答案】A

【解析】A.沧海染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世事变化很大。与语境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名句默写:《逢入京使》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