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作文议论文例子(通用20篇)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渐频繁,人们对个人的礼仪更是倍加关注。想写好关于个人礼仪的文章吗?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范文吧。

浏览

4220

文章

1000

篇1:部编版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词语注音与解释:第5课《孔乙己》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1.荤菜hūncài: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

2.侍候shìhòu:伺候;服侍。

3.绰号chuòhào:根据某人身上的此特点,给其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称谓。

4.伤疤shāngbā:1.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2.比喻过去的错误、隐私、耻辱等:揭~。

5.哄笑hōngxiào:许多人同时大笑(带嘲讽的):他的话引得大家~起来。

6.笔砚bǐyàn:毛笔和砚台;文房四室中的两样。

7.品行pǐnxíng:有关道德的品质和行为:~端正。

8.拖欠tuōqiàn:超过期限,长期欠着不归还或不支付:~房租。~工资。

9.附和fùhè:不加辨别地跟着别人说或做:随声~。和(hè)。

10.恳切kěnqiè: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言辞~。情意~。~地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11.惋惜wǎnxī: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大家对他英年早逝深感~。

12.门槛ménkǎn: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或金属条。

13.夹袄jiáǎo:双层的上衣。

14.乱蓬蓬luànpéngpéng:形容散乱不齐:衣冠不整,头发也~的。~的茅草。

15.唠唠叨叨láolaodāodāo: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16.不屑置辩bùxièzhìbiàn:认为不值得分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标文言文通假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

12、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13、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通“父”《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通“拣”《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

20、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

24、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通“才”《马说》

26、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

29、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岳阳楼记》

3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3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32、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同“值”《行路难》

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通“谪”《陈涉世家》

34、为天下唱“唱”(chàng)通“倡”《陈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以”(yǐ)通“已”《陈涉世家》

3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通“披”《陈涉世家》

37、故不错意也“错”(cuò)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38、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通“拣”《出师表》

40、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通“缺”《出师表》

41、亲戚畔之“畔”(pà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鱼我所欲也》

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通“辨”《鱼我所欲也》

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通“德”《鱼我所欲也》

4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徧”(biàn)通“遍”《曹刿论战》

50、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通“无”《愚公移山》

53、一厝朔东“厝”(cuò)通“措”《愚公移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分号的基本用法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已经用到逗号,并列分局之间一般用分号。

例子: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②自然美有两种:"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句】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因此,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句】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因此,本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例句】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在此句中,句号改为逗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知识点名言警句:100句经典的读书名言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100句经典的读书名言

71、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7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7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7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7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摘自:名人名言大全(www。geyanw。com)

7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78、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79、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80、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考试必备大全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真题考点--句子衔接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6.(2012贵州遵义)

5.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贵州赤水是千瀑之乡,那里的中洞瀑布是典型的帘状瀑布,。

A.平直下坠,垂挂谷中,晶莹剔透,十分美丽,被当地人誉为“美人梳”

B.平直下坠,垂挂谷中,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当地人称它为“美人梳”。

C.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平直下坠,垂挂谷中,被当地人誉为“美人梳”。

D.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平直下坠,垂挂谷中,当地人称它为“美人梳”。

5.A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名言名句:先秦名言

全文共 1762 字

+ 加入清单

先秦名言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1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尚书》

11.满招损,谦受益。1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周易》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礼记》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23.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左传》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2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6.皮之不存,毛将安附。2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2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管子》

2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3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晏子春秋》

3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3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论语》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8.言必信,行必果。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5.马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5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52.道不同,不相为谋。53.既来之,则安之。54.是可忍,孰不可忍。5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59.小不忍,则乱大谋。

《老子》

6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6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6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6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孙子兵法》

6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67.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战国策》

68.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69.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孟子》

7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亦敬之。7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7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7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7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80.尽信书,不如无书。8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8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庄子》

8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8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荀子》

86.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楚•屈原

8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88.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8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9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杂家

9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9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9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齐•杜弼《檄梁文》9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9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进阶词语解释钦羡等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51.A.钦羡

解释:词语分开解释:钦:钦(钦)qīn恭敬:钦佩。钦敬。钦慕。钦赞。钦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羡:羡xiàn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B.窥伺:kuīsì

窥:指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伺:守候,观察。窥伺:进行某种不正当地偷看,居心不良。

C.洋洋洒洒[yángyángsǎsǎ]

[解释]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D.如饥似渴[rújīsìkě]

[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分赘余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成分赘余(成分重复多余,重复累赘)

"更加变本加厉""让他任其自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从心里发自肺腑""显得相形见绌""一气呵成地写就""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过去的往事""非常雪白的墙壁""具体详情"

例1:你来的稿件,正在进行排版。

例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例3:本小区多处新建了若干垃圾回收点。

例4: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例5: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35.【2018湖北省随州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中美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B.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倍功半。

C.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

D.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应加强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的推广。

4.(2分)B(应该用”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名言名句:汉魏六朝名言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汉魏六朝名言

司马迁《史记》

9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9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9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10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10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0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10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05.韩信将兵,多多益善。10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107.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班固《汉书》

10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10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1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11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

曹操

1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1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诸葛亮

11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115.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11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1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寿《三国志》

11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19.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2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傅玄

1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陶渊明

12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1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12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范晔《后汉书》

12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2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2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13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乐府名歌

13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132.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13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134.独木不成树,独树不成林。《汉府诗集•古乐横吹曲•紫骝马歌》

杂家

13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13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13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138.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139.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邹阳《狱中上书自明》140.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X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考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

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鲜:少。很少有人知道。

闲情逸致(xiánqíngyìzhì):逸:安闲。致:兴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相得益彰:相得:互相投合。益:更加。彰:明显。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相辅相成(xiāngfǔxiāngchéng):辅:辅助。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全文共 486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 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 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 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 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 生活上全力帮助 ┐ 伟大的

好朋友 ―│ (第二层) │― 友谊

(第一层) │ 事业上亲密合作│ (第四层)

└ (第三层) ┘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学导式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 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 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 -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 文,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 、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⑥ 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 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四步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作业;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 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学好语文的方法

1、兴趣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2、自主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3、多写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4、多读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5、积累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情境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 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 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 ,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 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 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单元整体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 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 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 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 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 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 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 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快乐学法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 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 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 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 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

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 “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 功之乐。

4.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 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课外活动,使学生 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变序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 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 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 ,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 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 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 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真题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10.(2013安徽省)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解析:①几十秒等来的是安全,是健康。大妈,您想想,现在还有什么比安全健康更重要的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等,那这马路上该乱成什么样子呢。

②大叔,有些东西不是能够用钱来衡量的,钱能不能买到健康,买到安全呢?文明交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写作、说话很有用国学经典古籍名句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中,流传下来许多古籍,在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至今,在许多重大的国家或外交场合,古籍中的经典名句还经常被引用。

如果你在生活工作中,写作学习中也有时常引用几句古籍名句,会显得比较有深度呢!

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延伸】骄傲是失败的另一个名字。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孟子》

【释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想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准备好工具。

【延伸】想要办成事,先准备好工具。

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使之运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延伸}最大的成就,是德行。

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织个网。

【延伸】与其羡慕,不如付出行动。

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释义】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延伸】人品体现在细节中。

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释义】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

【延伸】有时候,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反之亦然。

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释义】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延伸】自强不息,有德行的人,才是君子。

八、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释义】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百尺大的房屋,也会因为一缕小烟而焚毁。

【延伸】细节决定成败。

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充《论衡》

【释义】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延伸】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延伸】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十一、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世说新语》

【释义】从竹管中看豹,只看到一点斑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延伸】以小能见大,以小也能失大。

十二、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释义】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延伸】环境造就人。

十三、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墨子》

【释义】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延伸】只要有实力,不求名来名自扬。

十四、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

【释义】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

【延伸】优势,有时也会变成劣势。

十五、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释义】用人要用他的长处,不要对他的短处斤斤计较;用人要用他所擅长的,不要对他所不擅长的斤斤计较。

【延伸】惟才是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3.古诗文积累.(8分)

(1)积累古诗文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柳宗元的《小石谭记,借鱼写水的澄澈,“皆若空游无所依,,;苏轼借水写月光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东晋田园诗人(人名)自称“五柳先生”,他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人联想到王籍的“,”(《入若耶溪》).

3.(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庭下)如积水空明陶渊明(陶潜)进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2)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C.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D.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能为区域内国家带来所需的发展资金,还将为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B.博学的爷爷的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和弟弟妹妹一脸茫然,不知道哪儿冒犯了他.

C.这次活动失败了并不可怕,但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吸取教训,把它当作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D.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作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旧恍然大悟,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A、用词正确;

B、用词正确;

C、用词正确;

D、"恍然大悟"指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与语境含义不符.应该是"执迷不悟"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鲜为人知等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951.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鲜:少。很少被人知道。

952.闲情逸致xiánqíngyìzhì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953.相得益彰xiāngdéyìzhāng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954.相辅相成xiāngfǔxiāngchéng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955.相提并论xiāngtíbìnglùn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口语交际专项训练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

中考语文试题-口语交际专项训练

附答案(教师专用)

(2)不设统一答案,注意符合说话对象、语气和语境即可。

示例:爸爸妈妈,你们又辛苦了一年,过去儿子无知,现在儿子懂事了,知道你们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大,上有老,下有小,今年的压岁钱就免了吧,岁末用吉利的话祝福我吧!(2分)

【答案】会徽由"世"、EXPO、年份、举办地四部分组成,汉字造型与英文、数字、拼音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会徽表明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主体"世"字演化为一家三口合臂相拥的造型,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是()

A.常见一些学者,陈述其观点来是口若悬河,然而要征引古籍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背诵出原文

B.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流行一篇文章《素颜黔东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黔东南的众多美食、美景及民风民俗

【答案】B

【解析】B.错用对象: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包含男孩子,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