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诊断前列腺炎的依据精品11篇

浏览

3222

文章

11

篇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是什么?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而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是一种由于窒息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是什么?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或两者交替出现。前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吐奶、尖叫;后者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2.肌张力改变:增高、降低甚至松软,轻症病人肌张力正常。

3.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新生儿惊厥多表现在面部、肢体不规则、不固定的节律性抽动,如反复眨眼、眼球偏斜、震颤、凝视;口舌做吸吮、咀嚼、咂嘴等阵发性活动,上肢或下肢做类似划船或踩自行车样周期性活动以及阵发性呼吸暂停等。

5.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间隙性肌张力增高等脑损伤表现。

6.部分病人出现前囟饱满、紧张。

7.并发症中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

诊断依据

1.有明确围产期缺氧史,特别是围产期重度窒息史患儿。

2.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病情较重时前囟饱满、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等。

3.常合并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同时存在颅内出血。

4.颅脑CT及颅脑B超检查对诊断、分度、估计预后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治疗原则

1.加强围产期监护,防治窒息,及时复苏。

2.消除低氧血症,鼻导管或头罩给氧,鼻塞CPAP或人工通气。

3.减轻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的多脏器损伤。尤其注意脑、心、肺、肾功能的维持。

4.预防治疗感染。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例用药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脑部症状明显的重症病例用药可包括用药框限“A”、“B”、“C”。

专家提醒到,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严重,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发生后遗症,且后遗症越重。生活中因缺血缺氧导致的重度脑瘫患儿不计其数,若不加以及时治疗,将成为家庭一辈子沉重的负担。如果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何预防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缺氧性脑病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诊断老年痴呆有新依据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瑞典科研人员最近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报告说,脑脊髓液中存在的某种生物标记可用来诊断早期阿尔茨海默氏症。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是一种能引起不可逆性精神障碍的脑衰竭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这种病症的方法,但专家认为,越早诊断出病情,越有利于延缓疾病发展。全球目前约有1200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

瑞典哥德堡市的萨尔格伦斯卡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抽取了137名存在轻微认知损伤老年人的脑脊髓液和39名健康志愿者的脑脊髓液。在4到5年的跟踪访问中,42%存在轻微认知损伤的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15%患上其他类型痴呆症。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老人的脑脊髓液中,如果T生物标记浓度异常,则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大大升高。

研究人员卡伊?布伦诺说:“使用这些生物标记,我们就可以确认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病情。尽管他们只是出现轻微记忆问题,我们也可以很早就检测出来。”

研究人员说,这种生物标记也许可以和临床检查、脑成像检查及认知检查结合在一起,以尽早确诊阿尔茨海默氏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诊断高血压有哪些依据可言?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我们身边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七百多万人过早死亡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因此可以说它是隐藏在我们身边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然而,诊断高血压有哪些依据可言呢?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常识,一起看看吧!

高血压的诊断鉴别方法有哪些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根据诊所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必要时还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一旦诊断高血压,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做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偶然血压超出正常范围者,宜定期复查测量以确诊。

正常血压

收缩压在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确诊高血压:

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5mmHg者为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的趋势,不同年龄组的数值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收缩压更明显。

而现在有迹象表明,在任何年龄组,收缩压超过160mmHg增加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和死亡率。该收缩期血压(160mmHg)是一个危险的标志。

高血压的诊断不仅与血压升高水平有关,而且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等有关。因此,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角度,现在主张对高血压患者做心血管危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将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为30%。

具体分层标准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发症情况。

用于分层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胆固醇>5.72mmol/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鉴别诊断:在确诊原发性高血压前必须与继发性高血压做鉴别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包括:

1、肾实性高血压;

2、肾血管性高血压;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4、皮质醇增多症;

5、主动脉狭窄。其他可以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还有甲状腺疾病,某些心脏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以上这些就是高血压诊断依据内容,多学习一些高血压方面的常识,对我们老年朋友控制病情,做好防范有很大的意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老人高血压的症状及禁忌的资讯,请锁定的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1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1型糖尿病诊断目前主要通过空腹时胰岛素的水平来进行判断和诊断的,因此对于一旦确诊的饿患者就应该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及生活方面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住糖尿病的病情,下面来看看1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吧?

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以下时为1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空腹血糖超过6.8mmol/l(毫摩尔)以上诊断为1型糖尿病。

(一)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这一类型包含了以前所称的iddm,i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有自身免疫参与,其证据包括:

①hla基因-dqa,dqb,dr位点的某些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或减少出现②体液中存在针对胰岛b细胞的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ia-2,ia-2β、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s)和胰岛素自身抗体③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如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和addison病。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在不同个体差异很大,起病缓急不一,青少年起病者发病较急,症状明显,有酮症酸中毒(dka)倾向,且可以此为疾病的首发表现,检查可见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的证据。成人者则发病较缓,症状隐匿,一些患者仅有轻度高血糖,在感染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迅速恶化,发展为严重高血糖,甚者发生dka。另一些患者病情进展相对慢,可保留残存的b细胞功能,足以在多年内不发生dka,易被误认为2型糖尿病,这部分患者曾被称为“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diabetesinadult,lada)”。患者在病程中胰岛功能逐渐减退,最终需应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代谢紊乱和维持生命,此时血浆c肽水平明显降低。这类患者很少肥胖,但肥胖的存在不能排除其可能性。

(二)特发性1型糖尿病是在某些人种(如美国黑人和南亚印度人)所见的特殊类型。常有明显家族史,起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治疗,在病程中胰岛b细胞功能不一定呈进行性减退,在起病后数月至数年期间不需胰岛素治疗,这些患者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各种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始终阴性。

得了1型糖尿病不要紧,关键要及时治疗。现在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也有很多方法属于“滥竽充数”,这些方法不仅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还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此,北京糖尿病治疗中心权威专家向您推荐目前对1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食物中毒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食物中毒诊断依据是什么吗?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发病者均是食用者,停止食用该种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食物中毒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在诊断的时候我们需要留下什么以便给医生判断具体病因呢?相信大家都是不清楚的,而已没有可以去了解,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吧,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食物中毒诊断基础在食物中毒调查所占有的资料,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各类各种食物中毒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1)与进食的关系: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发病者均是食用者,停止食用该种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食物中毒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发病急剧,潜伏期短,病程亦较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发病,很快形成发病高峰、相同的潜伏期,并且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或相同),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其发病曲线没有尾峰。

(3)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资料:从不同病人和中毒食品中检出相同的病原,但由于报告的延误可造成采样不及时或采不到剩余中毒食品或者病人已用过药,或其他原因未能得到检验资料的阳性结果,通过流行病学的分析,可判定为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对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的分析报告至关重要,该报告必须满足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性的要求,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以上内容为大家讲解的就是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了,相信大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专家指出食物中毒的治疗中患者提供的信息很重要,所以对于不明食物的中毒一定要通过专业的人士来判定。

食物中毒比较常见,很多人问食物中毒怎么办呢?食物中毒以后首先要学会自救,然后在到医院接受治疗,避免发生以外,我们在平时要多学习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要知道食物中毒后该如何自救,更多的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婴儿接触性皮炎诊断依据有哪些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接触皮炎是非常严重的现象,也可能会导致有的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痒的症状,如果出现了接触性皮炎,还可能会引起长时间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的产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接触性皮炎,该选择一个好的治疗诊断依据,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误诊的危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应该选择一个好的治疗方案。那么婴儿接触性皮炎诊断依据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可以选择彩超检查的方法来进行判断,接触性皮炎对患者日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现象,如果出现了接触性皮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皮肤红肿,或者出现了又水肿的现象,也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的症状。

2、接触性皮炎可以选择观察治疗的方法来判断病情,接触性皮炎的诊断依据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进行合理的治疗,有的患者如果出现了接触性皮炎,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皮肤瘙痒或者是出现了局部灼烧感和出现了疼痛的现象。

3、接触性皮炎对患者日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个疾病的诊断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如果出现了接触性皮炎,还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了过敏的症状,引起皮肤有红斑,或者出现了糜烂和结痂的危害。

注意事项: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最后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可以通过使用口服用药的方法来缓解病情,不要盲目的用药,可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康复。如果你对婴儿接触性皮炎怎么处理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接触性皮炎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早产有哪些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的疾病最大的莫过于孕妇早产。当孕妇出现早产。将会使尚未完成胎盘发育的宝宝过早出世。由于宝宝的身体过于虚弱,很容易在出世随后的几个月内夭折。这就需要孕妇及时到医院做下检查,看是否存在早产的先兆。

诊断依据

1.妊娠在满28周至不满37周之内出现与足月产相似的临床表现。

2.宫颈管变短,消失及宫口扩张。若宫口〉4cm或胎膜已破则早产不可避免。

3.超声波检查示胎儿未成熟。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

2.胎儿存活,胎膜未破,宫口扩张〈4cm者给予药物抑制宫缩。

3.胎膜已破者应尽量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同时给予抗生素防感染。

用药原则:

1.对宫缩不规则者以口服舒喘灵为主,后者慎用。

2.胎儿珍贵或症状明显者则静脉用药为主,口服药物及其他支援疗法为辅。

辅助检查:

1.对首次发生早产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既往有过流产、早产者或疑子宫有病变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专家提示:之所以会有大量孕妇出现早产的情况,主要是她们在怀孕前期患有一些妇科疾病,最常见的有子宫移位、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所以,希望准备要生育的女性朋友在怀孕之前最好到医院做下检查,以防怀孕后出现早产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诊断老年痴呆有哪些新依据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诊断老年痴呆有哪些新依据?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是一种能引起不可逆性精神障碍的脑衰竭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这种病症的方法,但专家认为,越早诊断出病情,越有利于延缓疾病发展。全球目前约有1200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

瑞典哥德堡市的萨尔格伦斯卡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抽取了137名存在轻微认知损伤老年人的脑脊髓液和39名健康志愿者的脑脊髓液。在4到5年的跟踪访问中,42%存在轻微认知损伤的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15%患上其他类型痴呆症。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老人的脑脊髓液中,如果T生物标记浓度异常,则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大大升高。

研究人员卡伊·布伦诺说:“使用这些生物标记,我们就可以确认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病情。尽管他们只是出现轻微记忆问题,我们也可以很早就检测出来。”

研究人员说,这种生物标记也许可以和临床检查、脑成像检查及认知检查结合在一起,以尽早确诊阿尔茨海默氏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诊断老年痴呆疾病的依据有哪些呢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痴呆的诊断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失误,就会致使治疗的失败,加重老年痴呆的病情,老年痴呆的诊断是患者家人需要清楚的,在此,我们来了解一下诊断老年痴呆疾病依据有哪些呢?

一、全面了解病史:首先了解其发病年龄,老年痴呆患者的年龄均相对偏大,再者了解其起病形式及病程,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等常为急性起病,其他原因引起者多为慢性起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老年痴呆状起伏,并可自动缓解,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缺乏症状引起的老年痴呆可随躯体症状的缓解可减轻,老年性及其他变性引起的萎缩,其痴呆症状多持续进行,不断恶化。

二、躯体检验:老年痴呆本身并无固定体征,但原发病常可出现一定的体征。麻痹性痴呆患者可有瞳孔不整齐、两则不等大,阿一罗瞳孔。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多有角膜老年环、白发及皮肤皱纹。铅中毒患者齿龈可见铅线等。某些原发病常伴有一定的神经系统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疑有器质性痴呆的患者应在选择性作腰椎穿刺,血液生化检验,脑电图,脑超声波,同位素脑扫描,头颅X线平片,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

当老年痴呆表现不正常时要及时咨询医生,了解原因后对症治疗,不要因为小病不治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在此,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祝您身体健康!如果您还有相关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我们医院的在线专家进行有效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诊断慢性汞中毒的依据有哪些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慢性中毒常为职业性吸入汞蒸气所致,少数患者亦可由于应用汞制剂引起。那么诊断慢性汞中毒的依据有哪些呢?

慢性汞中毒主要的诊断依据是长期的汞接触史、上述临床表现与尿汞增加。病情典型者诊断不难,但现在己少见这类病例,临床中常遇到的是早期轻度中毒患者,有时要反复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中的主要客观依据是不同程度的"三颤",但是健康人也有轻度的眼睑震颤,舌尖震颤要在病情重时才出现,都难以为凭。一般都以手指震颤作为不可少的依据,需注意的是一些健康人,特别是老年人,也常有手指震颤,但震颤细小,无意向性震颤倾向,也不因其他人的注意与自己的紧张而加重。

明显的写字、饮水震颤以及指鼻试验、对指试验阳性只在病情较重时才出现,所以,实际中常常以明确的神衰症状及生物监测中汞含量而确定诊断,普遍应用的是尿汞。但尿汞的排泄很不规则,同一人连续4一7天中24小

一般讲尿汞与肾中的含汞量并无平行关系,尿汞与工作场所汞浓度有密切相关,但并不能反映人体汞负荷的水平。汞可进入毛发中长期贮存,发汞可以作为衡量机体汞负荷水平的一个指标。

尿汞量的高低与汞中毒临床症状并不平行,每天的尿中排汞量同一个体也有较大的波动,有时相差可达十多倍,因此,不宜仅仅依据一次尿汞量的测定结果来肯定或排除汞中毒的诊断,应当连续检查2~4次的24小时尿汞量才比较可靠。由于尿汞量一日内也有波动,故取尿样以24小时全尿为宜,但在进行大量普查时,也可用一次晨尿尿汞含量测定作初筛,对可疑者再取24小时尿样作复查。根据国内各地调查,尿汞正常值上限:双硫腙法为0.05mg/L,蛋白沉淀法为0.01mg/L,无焰原子吸收法为0.005mg/L。

根据职业史及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汞中毒但尿汞不高者,可进行驱汞试验以帮助确定诊断。方法是给患者一次肌肉注射驱汞药物5%二巯基丙磺酸钠3mg或静脉注射二巯基丁二酸钠1g,注射后收集24小时尿样进行汞含量测定,如果24小时尿汞排泄量超过正常值上限者,即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儿慢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有哪些依据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慢性期多见于儿童,有的起病隐匿,发现时已呈慢性;有的是急性期休息不够或治疗不及时而多次反复,致成慢性期。常拖延数年而死于感染、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1999年9月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脏病学术会议,经与会代表充分讨论于1994年5月在山东威海会议制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现将修订后的诊断标准刊出,供临床医师参考。对本诊断标准不能机械搬用,有些轻症或呈隐匿性经过者易被漏诊,只有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儿慢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有哪些依据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4)CK-MB升高或心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

(1)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①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1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确诊依据

(1)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

(2)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4)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4.分期

(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