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湖钱家祠堂精彩20篇

一说到杭州,相信很多朋友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西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湖一日游景点攻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浏览

224

文章

380

篇1:缉熙堂祠堂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熙堂祠堂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四巷与五巷之间

缉熙堂乃清朝嘉庆年间梁君杖的十一个儿子为他所建的祖祠。嘉庆四年(1799)动工,次年竣工。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0.45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巨木为柱,抬梁坚固,构件雕刻精美,彩绘壁画清晰,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清代中期岭南建筑的艺术特点。建此祠堂时,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礼讳死,故不称祠堂,为弘扬祖德,发扬家族“忠信仁义,尊师重道”等优良传统,故起名缉熙堂。缉熙堂建成后,成为梁君杖家族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并以超前的意识,物尽其用,利用它开辟成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书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人,其中有功名的81人,监生、贡生、举人及进士70人;二品官员4人;四品以上官员6人;五品以上10人,可谓人才济济,缉熙堂在教育上担当了重要角色。1905年在中国己存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寿终正寝。缉熙堂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因此而退出,1920--1928年,歇马著名爱国人士梁启常利用缉熙堂开办了慈善学校。解放后,村人为保护缉熙堂,用来做过生产队、村委会,现由歇马举人村旅游区布置成“梁元桂家史”展馆,重现昔日缉熙堂做书院时的原貌。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歇马村:歇马村位于广东恩平圣堂镇内,交通便利,背山面水,风景优美,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元代古村,有着全国文明村、广东最美的乡村、绿色生态村、健康长寿村、教育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美誉。 丁财贵寿的岭南名村。“区村名堂歇马水,还有乌石一老龙”讲的是恩平三大风水名村,其中以前拥一江锦水的歇马最为有名。歇马是恩平有名的风水村,相传是著名风水大师赖布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杭州西湖旅游攻略

全文共 2757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又名西子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湖凭借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所蕴育出的特有江南风韵和大量杰出的文化景观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同时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中国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出现于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的三潭印月景观,体现着西湖在中国悠久文化中重要的地位。

关于杭州西湖的景点,景区内的景点有很多,有一山、两堤、三岛、五湖、十景等等多到让人记不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时期诗词提及西湖十景者甚多。十景的共同之点为景点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后,西湖十景随着杭州的衰落也一度不为人知。清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同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当地官吏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

十景名称华美整齐之余,亦充分运用了对偶(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5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

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它们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院、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2山

一山名叫“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k㎡,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

两堤(苏提和白堤)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1950年加高加宽堤身,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

西湖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

1.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2.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3.小瀛洲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但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鸿北王氏祠堂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鸿北王氏祠堂为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鸿北王氏祠堂位于禹州市鸿畅镇鸿北村,年代为清。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鸿北王氏祠堂被公布为第三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后殿西北角为基点,向东延伸260米,向南延伸480米,向西延伸140米,向北延伸100米。

鸿畅镇:禹州市辖镇。1968年建鸿畅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5.4万。禹(州)神(垕)~公路从镇中穿过。兰河纵贯境内。辖孟大沟、李金寨、刘家沟、张湾、贾湾、朱西、朱东、许家沟、东高村、藏风沟、葛家沟、杜北、杜南、岗沟石、新杨楼、涧头河、王沟、谢庄、老君堂、杨河、山底吴、张庄、岗刘、柏村、三管赵、冀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湖大学正式成立 朝一流大学进发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大学,中国的大学数不胜数,现如今要创办大学也没有多大的难处,只要资金足够就够了。说到浙江,最出名的莫过于浙江大学了,不过现在杭州市又要有一所新的大学了,本期的杭州文化,为你解析。

西湖大学、有关部门获悉,西湖大学获批准设立。校董会成员已经进入实质性提名和遴选阶段,在校长到任前,由西湖大学筹委会主任、筹办工作组组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统筹负责大学日常管理事务。

西湖大学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学校校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现址(云栖校区)位于西湖区云栖小镇石龙山街18号,主校区(云谷校区)位于西湖区双桥区块,云谷校区建设工程即将在4月初全面启动。

西湖大学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目前,学校博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积极申请中。在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之前,西湖大学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分别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目前,首批博士研究生已于2017年9月入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启动。另外,按照学校发展规划,预计202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本科生,近期(五年)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220人,长期(十年)规模为5000人。

西湖大学前身为2016年12月成立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等着名科学家发起筹建,高等研究院分为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四个研究所。据了解,西湖大学坚持发展有限学科,以大学筹建依托主体——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四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理学院、工学院,优先形成理学、医学、工学等三个门类12个一级学科,今后随着大学的发展,将适时设立人文社科学院和相关学科。

同时,西湖大学面向全球选聘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实行与国际化接轨的长聘准聘教研人员聘任体系。目前已完成六次全球招聘,拟聘任学术人才58人。其中,7人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6人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5人入选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1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学校筹办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校董会成员已经进入实质性提名和遴选阶段,西湖大学校长的岗位已有多位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及影响力的候选人,遴选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在校长到任前,由西湖大学筹委会主任、筹办工作组组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统筹负责大学日常管理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自贡陈家祠堂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自贡陈家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贡陈家祠堂位于自贡市贡井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筑面积760m2。于2007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位于贡井老街顺岩碥33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为正厅、厢房廊楼、戏楼构建而成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其建筑精巧玲珑,木雕、石雕、泥塑美轮美奂,是清代川南地区民居宗祠的典型代表。该祠堂曾作为清朝荣县贡井分县第82任县丞居所,是中国古代首批工业生产专设行政区划和自贡因盐设市的珍贵历史物证。

陈家祠堂是一颗建筑艺术明珠。祠堂整体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构架,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雕刻雕塑艺术一应俱全,镂雕、阴刻、浮雕多种技法并用,山门、戏楼,大殿上的石雕、木雕均异常精美,尤以戏台眉板上的木雕为精华。雕刻物上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山门采用青绿色调为主,戏楼、大殿木雕则施青、绿、金色,空档处施红色,其图案有线纹、花卉、人物场景,及龙纹、楷体书法等。雕刻内容少见佛、道,体现了世俗生活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有关礼教的也较少,反映了生活在异乡的移民谋生的艰难和思想的自由。此外,还有不少现已失传的传统剧目及“剧照”。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1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20米,西、北分别至保护范围外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湖龙井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龙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产地:浙江省杭州市

产品特性:扁平尖削,叶底细嫩,芽叶成朵,翠绿微黄,香味四溢。

产品成分:维生素、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产品功效: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产品简介: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简而化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龙井茶,向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誉。西湖龙井,正是〔三名〕巧合,〔四绝〕俱佳。

龙井茶采摘十分细致,要求苛刻。高级龙井茶,在清明前后采摘。清明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明前〕龙井,为龙井茶极品,产量很少,异常珍贵,常成的龙井茶,历史上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西湖山区各地所的龙井茶,由于生长条件不同,自然品质和炒制技巧略有差异,形成不同的品质风格。历史上按产地分为四个花色品目,即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最富盛誉。现在调整为狮,龙,梅三个品目,仍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产品历史:西湖龙井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中国名茶之冠。具有1200多年历史,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传统的龙井茶有“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个品种,尤以狮峰龙井为上品。龙井茶扁平尖削,叶底细嫩,芽叶成朵,翠绿微黄,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龙井茶有春茶、夏茶、秋茶之分,以一尖二叶的“明前茶”为佳品。龙井茶泡以虎跑水,清冽甘醇,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小南京社区上街,西去五十米为大溪河,坐东朝西,面积为1044.26平方米。

风格样式及形势:面阔三开间为34.67米,二进深为30.12米。四级台基高60公分,八角方形石柱有阴刻长联上联为:“白沙踞浏东上游数百年占于斯聚族至今为著姓”,下联为:“大围当祠南一面两三峰秀翘特出钟灵有自借名山”。

四级抬梁架,檐口内装饰为卷棚,大厅内原有四根木柱,两根为圆柱,两根四方形柱,2002年当地政府重修时换成了水泥圆、方柱。有长方形天井边缘用麻石砌成,地面为烟砖。

外墙左右各有引墙一扇,后栋山墙为卷形,门为木质,窗原来只有引墙各一个,后来在一楼引墙上各开三个窗口,在左边二楼房间里,留有秋收起义部队写下的标语:“暴-动胜利万岁。”

刘家祠堂始建于清末年间,为旧式祠堂。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由江西铜鼓向湖南浏阳挺进,在此与国民第八军两个团及反动武装激战,是役起义部队大获全胜。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就驻扎在刘家祠堂内,起义部队与红军写下了的革命标语多幅。其中“暴-动胜利万岁”是全国唯一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标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月19日,各路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文家市集中,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的行动方向问题,他在会上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会议否定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九月二十日,部队开始向罗霄山中段的井岗山地区转移。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地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刘家祠堂自建以来,内外由于风雨侵蚀和虫蚁破坏,都有不同的损坏,如外墙的泥塑、砖瓦以及大厅内木圆柱被虫蚁蛀坏。原白沙乡在兴建完全小学时换成水泥圆柱,后檐升高1米。大厅内月梁油漆斑驳。基它部位保护尚好。

白沙社区:白沙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白氏祠堂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白氏祠堂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家祠堂位于辛店镇辛店街,坐北面南。大门为牌坊式三券门,顶用琉璃瓦覆盖。门内向后为大殿,坐落在高台上。面阔三间,前出廊,硬山式建筑,灰瓦顶,正脊中间饰宝塔,两端为吞脊龙吻。檐下平板枋上有木雕装饰。西厢三间硬山建筑。院内存明、清碑刻4通。此祠堂大门匾额为“乐天祠”,墙上有“乐天故里”碑,为后刻立,主要是慕白居易为辛店名人之名,实际是白氏祠堂。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新郑市辛店镇辛店村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辛店村:辛店镇辛店村:辛店是辛氏以姓立庄,以店为名。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朝廷下诏迁民,辛氏应诏迁此地立庄。因该庄位于北京通往东三府的“老官道”北侧,为便利过往行人,以建立店房为业,故得名辛家店,随之简称辛店至今。全村961户,人口3273人,其中回族五百多人;姓氏主要有刘、张、孙、赵、田崔、董、高、范、韩、胡、彭、曹、吕、房、潘、蒋、安、吴、杨、于、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西湖旅游攻略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湖的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西湖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西湖龙井,传说中的好茶。

西湖十景

南宋.西湖十景

主条目: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7] 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苑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朝,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苑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4年.新西湖十景

主条目:新西湖十景

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三评西湖十景

主条目:三评西湖十景

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成为三评西湖十景。确定为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赵南星祠堂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赵南祠堂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南星祠堂位于高邑县东关赵家街路南。南北长二十六点八米,宽八点四五米,有瓦房两排。北房为过厅门口一间,两侧耳室各一间;南房为布瓦硬上顶正殿。正殿与门楼高墙相连,中间成一小方院。院内植松柏,并置一圆形小花池。祠堂门前有一点五米高的围墙,装有铁栅栏门。

赵南星祠堂原称赵家宗祠,是明天启年间吏部尚书赵南星的宗祠,初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嘉庆元年,改平顶为布瓦硬山顶。民国十三年,省政府曾拨款重修。一九八二年,石家庄地区文物处拨款四千元资助修缮。一九八三年县政府将北房过厅东侧耳室的砖墙及北房房顶全部更新。对南方即正殿硬损处进行补修,所有的门窑及房檐下的木板油漆刷新,使其修茸如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湖龙井茶的功效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龙井茶的功能很多,常喝西湖龙井茶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保健作用的,但是朋友们你们知道喝西湖龙井茶副作用吗?下面我们先了解下西湖龙井茶的功效,再了解下西湖龙井茶的副作用,对比下。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1:西湖龙井茶防龋齿、清口臭。

西湖龙井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2:西湖龙井茶抗衰老。s

西湖龙井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西湖龙井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3:西湖龙井茶抗菌。

研究显示,西湖龙井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西湖龙井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4:西湖龙井茶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西湖龙井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5:西湖龙井茶防癌。

西湖龙井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6:西湖龙井茶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西湖龙井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7:西湖龙井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近年的研究报告显示,西湖龙井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西湖龙井茶减轻病况。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8:西湖龙井茶瘦身减脂。

西湖龙井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西湖龙井茶的副作用

如果是因不正确的饮用西湖龙井茶的方法导致的对身体的不适。只要禁忌这些容易引起副作用的常识,就可以避免,不饮用冲泡时间的茶,不饮用隔夜茶。

女性在月经,孕期,待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不能饮用西湖龙井茶。

饭前饭后不能饮茶。空腹饮茶易刺激和破坏胃壁粘膜,更易引起饥饿感,严重者可导致低血糖状。引起茶醉。西湖龙井茶内含有的鞣酸会影响肠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饭前饭后饮茶会影响肠胃对胃液和肠液的分泌,而胃液和肠液都是消化食物所不可缺少的;鞣酸还会与肉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影响身体健康。

当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了解了西湖龙井茶的功效与副作用不?喝西湖龙井茶只有正确的喝才会起到很好的保健养生的作用。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湖莼菜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莼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品产地:浙江省杭杭州市

产品季节;四月中旬至九月下旬

产品特性:泽鲜艳,汤纯味美,鲜嫩润滑,脍炙人口。颜色碧绿,鲜嫩清香、清香醇浓,别具风味。

产品成分: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铁质,营养丰富。

产品功效:性寒味甘,具有消热、利水、补血、润肺、健胃、止泻、消肿、解毒等功效

产品简介:莼菜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色暗绿,嫩茎和叶背部都有胶状透明物质。食用部分就是沉没在水中尚未展开的新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铁元素,营养价值很高。由莼菜做成的汤或羹格外鲜美,被列为杭州名菜,西湖莼菜叶片呈椭圆形,色暗绿,嫩茎和叶背部都有胶状透明物质。在历史上,以"三潭印月"莼菜最为著名。新鲜莼菜可用白糖拌食;营养丰富、鲜嫩清香的"西湖莼菜汤"是杭州名菜之一。

产品历史: 杭州传统名产,产于西湖等淡水湖中,又名马蹄草、水莲叶。草在晋朝就有"莼羹鲈脍"的记载。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羹进餐,并派人定期运回宫廷食用。它鲜嫩滑腻,用来调羹作汤,清香浓郁,被视为宴席上的珍贵食品。

产品典故:“西湖莼菜”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记载,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为思家乡之美味,便辞官回乡了,后来这个故事便形成了“莼鲈之思”这一成语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明代祠堂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代祠堂在陆河县螺溪镇正大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祠堂。这个祠堂屋宇典雅,布局有序,直到现在,建筑仍然保存完整。这个祠堂的主人叫叶高标,曾在明朝崇祯年间担任朝廷要职,总理天下粮饷。他为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受到明王朝赏识并赐匾给予勉励。祠堂在建筑上融合了粤东民居、祠庙和宫殿等的建筑特点,颇具特色。祠堂内有一处正方形的天井,没有出水口,也不设涵道。每逢暴雨,祠堂外面洪水横流,而天井内却积水而不上溢。目前,祠堂已向游人开放,成为陆河一处人文旅游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杭州西湖十景自驾游攻略

全文共 2420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1、曲苑风荷(Lotus in the Breeze at Crooked Courtyard):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2、平湖秋月(Autumn Moon over the Calm Lake):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3、双峰插云(Twin peaks piercing Clouds):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

4、花港观鱼(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

5、雷峰夕照(Sunset glow at Leifeng pagoda):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

6、柳浪闻莺(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7、苏堤春晓(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8、断桥残雪(Melting Snow at Broken Bridge):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9、三潭印月(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10、南屏晚钟(Evening bell at Nanping hill):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 ,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南张羌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羌街道: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湖断桥为什么叫断桥 西湖断桥在哪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早先桥傍有人家姓段,原本这一个桥其实就是被大家称之为段家桥,后来可能是因为谐音的缘故,就变成了现在的断桥。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冬天有关,在冬天之后这里就会下雪,路面朝着阳光的这一面,冰雪就会融化。可是其他的一些方面还是会呈现出一大片白雪覆盖的地方,因此就被大家称之为断桥。

西湖断桥简介

位置是在浙江杭州市西湖景区内,可以有效连接西湖北岸或者是南岸。西湖断桥的名称,其实和地理位置又或者是历史传说都会有关系。西湖的北部,南接白堤,北连苏堤,这就是西湖景区内非常有知名度的一大景点,其实一开始这里并不是如今人们所看到的石拱桥,只不过是一个木桥,因为时间比较久,没有办法及时的休整,中间才会断开。

西湖断桥的历史传说

关于这一个景点的历史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宋桥,当时只不过是一座木桥连接的两岸,正好是恩爱夫妻居住的地方。后来丈夫因为要工作一直不需要到外面,妻子就只能够一个人在家苦苦的等候,后来因为患有疾病而离开了人世。丈夫在回到家之后看到的就是一个石拱桥,桥的上面还会有一座小亭子,里面就是自己妻子的雕像。在特别悲痛之后就选择跳水自杀,慢慢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之为断桥。

断桥的景色

这就是一个石拱桥,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看上去比较古朴和典雅。两段还会有龙首和鱼尾,看上去确实非常生动。这就是能够欣赏西湖美景的主要地方,可以看到绿树成荫以及波光粼粼的风景。断桥上白雪凯凯可以和周围的景色形成一个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会有鲜明的对比,给大家留下一种不一样的感受,看上去非常美丽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爱兰祖祠堂——厦岗农会惨案遗址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爱兰祖祠堂——厦岗农会惨案遗址位于长安镇厦岗社区盘福北街三巷18号对面,GPS坐标:北纬22°4754.4",东经113°4411.0",海拔高程5米。

1925年4月22日,厦岗农民协会成立。当晚,该乡地主恶霸麦廷阶与其子麦平勾结驻虎门的桂系军阀刘震寰一部,指挥其控制的民团,悍然包围厦岗,攻入农民协会会址爱兰祖祠堂,杀害农民协会干部麦福绍、麦锡南、麦耀堂3人。东莞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蔡如平立即派遣农民自卫军,配合驻大岭山大塘的黄埔军校学生军,迅速前往救援,将桂军和民团逐出厦岗。为了对付太平莲溪局民团,东莞农民协会以拥有100多人的北栅农民自卫军为主力,成立虎门农民自卫军团,以北栅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陈桂为负责人,形成与民团对峙局面。1925年冬,厦岗农民协会恢复活动,麦定唐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麦德堂任副委员长。

1926年7月17日,麦廷阶父子纠集民团、土匪百余人围攻厦岗。18日,陈桂率领农民自卫军前往救援,将民团、土匪击退。20日上午,麦廷阶再次率民团、土匪进犯厦岗,并纵火焚掠,遭到农民自卫军的反击。28日,麦廷阶第三次纠集民团、土匪数百人,携带火炮攻陷厦岗,10余名农民被打死打伤,数十间房屋被焚毁,近千名农民群众无家可归。这一事件,在广东农-动史上称为“厦岗惨案”。

爱兰祖祠堂因年久失修成危房,于2007年被拆除。

厦岗社区:厦岗社区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小组,社区本地户籍人口3199人,新莞人4.6万人。

经济建设方面。厦岗社区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到2010年底,社区共有外资企业124家,民营企业119家;社区两级集体总收入1.33亿元,两级集体资产总额5.72亿元。

城镇建设方面。近几年来,社区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将口王家祠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将口王家祠堂为建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将口王家祠堂位于建阳区将口镇将口村,时代为清代。

将口王家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口镇:建阳市辖镇。1949年设将口区,1958年改将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3公里。面积195.2平方公里,人口1.9万。福分公路经此。辖将口、西岸、芹口、横塘、松柏、山尾、东田、新建、胡巷、回潭、杨香、南台、石维下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活性炭、木材加工、罐头、萤石等厂(矿)。农业主产水稻,为市禽、蛋主产地。朱熹过芹溪曾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兰圃祠堂战斗旧址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林氏宗祠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林氏宗祠。

1949年初,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兰圃村有个大地主恶霸林柯锬,拥有田地千亩,家财万贯。他眼见农民斗争风暴日益高涨,为保护自己利益和安全,利用兰圃村农历2月14“迎神”节日之机,演戏闹节3天,特请驻扎沪屿乡的县保安队光顾自己的家宅,备盛宴款待保安队长刘兆春及其随带兵丁队伍一行,妄图借保安武力恫吓民众。

兰圃村地下党支部获此信息后,立即向闽中游击队密报这一动态。闽中游击队领导当即研究决定:“趁保安队在兰圃祠堂看戏之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敌人。但战斗必须神速,歼敌要稳,一鼓作气,不得误伤群众,确保万无一失。”当即派出陈振标、沈祖夏、郑书程、黄建国等12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成看戏群众,依靠兰圃地下党同志内线,里应外合,打击歼灭敌人。12名游击队员连夜赶到离兰圃村2里路的泮洋自然村地下党接头户郑孝铨家。为稳准地歼灭敌人,大家进一步商讨作战方案。一致认为:根据敌人在兰圃过节的行踪,每晚必在林柯锬家吃晚宴,应选择敌人到祠堂看戏之机,严密布阵,趁敌不备,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幕降临,“迎神”通宵演戏开始,在林柯锬家的兵丁,个个喝得飘飘然,嘴上叼着“哈德门”香烟,肩扛腰挂长短武器,三摇两摆、趾高气扬、前呼后拥着林柯锬进入兰圃林氏宗祠,集中坐在祠堂东西两侧楼上观戏。见到敌人看戏兴头正浓、戒备松懈,12名游击队员混在看戏的群众中,严密监视着敌人的动静。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分成两组,每组5人,陈振标、沈祖夏负责指挥,两组战斗人员在戏楼背后埋伏。当戏演到高潮时,观众爆出阵阵喝彩之际,突然“砰!”一声指挥信号-响,站在敌人身后的10名游击队员同时举-射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场击毙保安对长刘兆春和敌机-手数人,敌副队长薛某负伤跳楼与部分敌兵混在看戏人群中仓惶逃窜,林柯锬也惊恐万分地逃脱,来不及逃脱的纷纷跪地求饶,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共击毙敌人5名,伤敌3名,缴获捷克式轻机-1挺、长-10多支、-几百发。没有误伤一个群众,游击队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游击队领导对俘虏进行告诫教育后,予以释放。并在台上作了简短的安民报告,随后,游击队连夜撤离兰圃村,带着战利品胜利返回驻地。

兰圃祠堂战斗拔掉了闽侯七里地区一个-武装据点,震慑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人民对敌斗争的士气和信心。

兰圃林氏宗祠始建于1919年,由乡人传瑨、芳清等集资建成。20世纪50年代曾被征用为粮库,后又改建为村文化活动场所,历经沧桑。2000年7月由村民出资重建,2001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保存状况良好。

兰圃村:兰圃村位于324国道两侧,北上距福州23公里,东面背靠长乐营前镇,南与福建省小城镇试点镇--青口镇接壤。全村2049户,6893人,土地面积10195亩,共有农田耕地1381亩,森林面积5827亩,全村3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5人,党员156人。村中有卫生所2处、市场1处、小学1所、幼儿园1所、老人会4处、夕阳红队伍1支、龙舟队2支、中型超市4个,有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许家祠堂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许家祠堂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祠堂位于东昌府区堂邑镇,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2014年10月,许家祠堂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堂邑镇: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是""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里,是山东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和省级改革开放""试点镇"".全镇辖59个行政村,8900户,3.5万人,总面积65平方公里,5万亩耕地.城区内辖六关四街13个行政村,1.5万人.堂邑镇原为堂邑县所在地,是一座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鲁西名镇.始建于隋开皇六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