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菲律宾悬吊鹦鹉的生存环境是什么(合集五篇)

浏览

4000

文章

5

篇1:红面具锥尾鹦鹉简介 红面具锥尾鹦鹉的生存环境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面具锥尾鹦鹉简介红面具锥尾鹦鹉的生存环境

红面具锥尾鹦鹉的简介

红面具锥尾鹦鹉(学名:Aratingaerythrogeny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周围、脸颊以及翅膀弯曲的部分和大腿都带有红色的羽毛分布。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半开阔的林区、棘丛灌木平原地区、树木茂盛的乾燥地区。主要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叫声,是相当吵杂的鹦鹉。分布于厄瓜多西部和秘鲁。

红面具锥尾鹦鹉体长33厘米,体重165-20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胸和下腹部带有些黄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周围、脸颊以及翅膀弯曲的部分和大腿都带有红色的羽毛分布;翅膀内侧的飞行羽以及尾羽为橄榄黄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的裸皮,鸟喙为肉色,虹膜为桔红色。

红面具锥尾鹦鹉的生存环境

红面具锥尾鹦鹉喜群居,尤其是繁殖期外的时间,通常成对活动,有时会组成6到10只不等的小族群行动,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叫声,是相当吵杂的鹦鹉。在野外的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

生长在干燥、潮湿的森林、潮湿的长绿树林、落叶性森林以及热带稀树草原等地区,从海平线至海拔2500米皆有其踪迹,但主要栖息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下,更喜欢干燥及半干燥的地区。

分布于厄瓜多西部以及秘鲁的西北部。

在野外的繁殖大多于春季开始,在厄瓜多西南部的族群约于1-3月的雨季时繁殖。筑巢在树洞或白蚁窝中,也有纪录在悬崖岩洞中筑巢,一次通常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间为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50天。性成熟约3岁左右。

人工豢养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容易繁殖,繁殖期从5月开始,可以提供30*30*50厘米的厚木巢箱。成对分开饲养繁殖效果较好,繁殖期将外在干扰减至最低,如幼鸟孵出时须每日准备充足的食物供亲鸟喂食,尤其是软性食物;一次约产3-4枚卵,通常3枚,孵化期约23-25天,羽毛长成约50天。鸟舍中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吵杂,尤其在有人接近时,适应环境后会与大部分的锥尾鹦鹉一样变的强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菲律宾悬吊鹦鹉的生存环境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菲律宾悬吊鹦鹉

菲律宾悬吊鹦鹉是典型的攀禽,所以,它们一般在树冠顶层活动,喜欢成对或小群活动,也会和其他物种混群。菲律宾悬吊鹦鹉主要分布于菲律宾。

菲律宾悬吊鹦鹉喜欢栖息于森林边缘、树木繁茂的地区、次生林、果园和椰子种植园。也出现于村庄附近的竹林和耕地的灌木丛。通常生活在垂直高度低于海拔1250米的平原和低地,这个高度以上,它们比较分散。但有些鸟观察到可高达海拔2500米。是树栖鹦鹉,在茂密的树冠顶层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紫冠亚马逊鹦鹉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冠亚马逊鹦鹉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紫冠亚马逊鹦鹉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紫冠亚马逊(紫帽)在台湾进口的数量不多,是非常美丽的亚马逊鹦鹉,头上淡紫蓝色的羽毛与前额的红羽是他们的特征,体型较小于大型的亚马逊鹦鹉,是中型的亚马逊鹦鹉,成鸟比较不若一些常见受欢迎的亚马逊鹦鹉活泼亲人,个性较为独立谨慎,自幼手养的幼鸟会成为十分可爱的宠物鸟,共有2种亚种。由于市场上还是比较少见,价格还是稍微的有些偏高。

最常栖息在山丘林地及山上的热带低地的落叶性森林到高地的林地中,尤其喜欢栖息在盆地内溪流旁有茂盛植物生长的峡谷地形,大部分生活于海拔600-2000m以上的地区内,食物尤其钟爱无花果,偶尔会在玉米田或香蕉等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农业损失;成对或集体活动,在干季时聚集的数量较多(有时多至300只),也会多达1000只左右一起聚集在栖息处的树上,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飞行时通常发出沙哑的叫声,筑巢在中空的树洞中,有时使用啄木鸟用过的洞穴或树上的白蚁窝,繁殖期依地点不同分别在2月及5月,栖息地的大幅消失已使得紫冠亚马逊野外的数量饱受威胁,而且十分脆弱;紫冠亚马逊已列为CITES一级保育名单中。

紫冠亚马逊鹦鹉的饲养方法

紫冠亚马逊鹦鹉性格比较温和,适合当宠物鸟饲养,家庭饲养该鸟应选用坚固的金属而有足够空间以供活动的鸟笼。笼养鸟有时会很聒噪吵人,但若饲养于空间大的鸟舍中则会安静许多。

生性非常温和的紫冠亚马逊鹦鹉,不仅需要比较宽广的空间,一成不变缺乏刺激的生活也会让它们觉得索然无味,因此饲主最好准备一个足够的空间,在摆上许多它们喜欢的玩具(例如铃铛),让好动的鹦鹉不至于感觉无聊。

紫冠亚马逊鹦鹉驯养的好也会学人讲一些简单的话,但说话能力比不上其它鹦鹉。该鸟个性较为害羞与沉稳,适应能力比较强,通常适应期过后即十分健康强壮。幼鸟比成鸟好看。

紫冠亚马逊鹦鹉在野外最喜食无花果、其次是浆果、坚果、花朵、树顶的嫩芽也会在香蕉林或玉米田等农作物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农人也常射杀它们。

它们通常是在树洞筑巢。一般占据树栖啄木鸟的巢穴,甚至白蚁丘中的旧巢。繁殖季从2至6月,繁殖期前后会变得相当嘈吵,求偶时雄鸟通常会竖起颈部的羽毛,摆动翅膀和尾部,雌鸟一次约产下2-4枚卵,孵化期间为26-28天,通常不会每只都顺利孵化,雏鸟约8周后羽毛长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独角鹦鹉的生存环境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独角鹦鹉

独角鹦鹉是非常稀少且昂贵的鸟种,由于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普遍度极低,所以人工饲养的情况并不多见。独角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它们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非常适合抓握。

在野外的独角鹦鹉通常栖息于潮湿的森林以及开阔林地上,喜欢生活于南洋杉科树木的混交林,高度可达海拔1200米,避免在海岸附近的椰子种植园和地区活动。独角鹦鹉在新喀里多尼亚生活,属于地方性物种。在当地高度分散,这些鸟在北岛的分布规模最大,占东南部山区的57%和42%。在中央山脉也很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环颈鹦鹉的饲养方法 环颈鹦鹉的生存环境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环颈鹦鹉饲养方法环颈鹦鹉的生存环境

环颈鹦鹉的饲养方法

绝大部分的鹦鹉寿命都很长,环颈鹦鹉也不例外,饲养的好环颈鹦鹉寿命可达30年左右。在野外环颈鹦鹉喜欢栖息在各种森林和各种型态的开阔乡村地区、刺丛平原区、干燥的森林地区、开阔的次要林区、草原等地区。

在亚洲它们栖息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区,在非洲则是在2000m以下,时常出现于农耕区、市郊区、公园、花园、甚至城市中的公共场所;有时候会前往果园和咖啡园觅食,在许多地区均被当成农业害鸟。但在昆虫旺盛的季节环颈鹦鹉又是农民们的好帮手。环颈鹦鹉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喜爱沐浴,啃咬力强,提供玩具与树枝等供它们啃咬。

环颈鹦鹉的生命力比较强,对周遭的变化不会显得太敏感,因此饲养这种鹦鹉还是比较简单的。环颈鹦鹉的说话能力不如同类的大型鹦鹉,但饲养一岁左右便会开始模仿声音与说话了。

环颈鹦鹉食物上不要只喂食单一种子饲料,鹦鹉主要以种子、坚果、浆果、植物嫩芽、花朵以及花蜜等为食;偶尔会前往农耕区的果园和谷类作物田中觅食,造成稻米相当程度的损坏。

环颈鹦鹉的生存环境

环颈鹦鹉(月轮)是常见中型鹦鹉,一般在鸟店看到的绿色月轮成鸟都是来自野外的野生鸟,一般鸟店都会将一大群关在一起,黄、蓝、白色则是较常见的变种,环颈鹦鹉的变种非常多,在野外的变种已不少,然而在人工养殖经基因改造后变种更多,各种颜色的变种价格也都不尽相同,但市面上少见的变种不多,一些珍奇的变种价格往往十分地高,饲养容易,幼鸟也常见,是入门者可考虑的选择之一,鹦鹉养殖业中数量很多,野外数量也不少,分布的面积非常广阔,环颈鹦鹉是十分普遍的种类,有4种亚种。

饲养环颈鹦鹉并不困难,生命力强且对周遭变化不会太敏感,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喜爱沐浴,啃咬力强,提供玩具与树枝等供它们啃咬,食物上不要只喂食单一种子饲料,各种蔬菜水果、核果、混合种子等各种食物应该都在日常生活中供应;公母鸟外表有明显差异,能轻易判断,在2至3岁时公鸟的颈部会出现一圈明显的环状颈圈,母鸟则无,说话能力虽然不像大型鹦鹉来的清晰,但许多手养鸟在一岁时或更早会开始模仿声音与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