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菜烧饼怎么做(经典20篇)

浏览

2883

文章

111

篇1:刘伯温死前为何要咬烧饼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刘伯温临死前,为何坚决要咬烧饼

刘伯温是元末明清的一位奇人,他的谋略技能可以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从这可以看出来刘伯温的才能有多高了。本来的刘伯温是在元朝任职的,但是因为元末的朝廷乌烟瘴气,腐败不堪,所以刘伯温便是辞职归乡,后来加入了朱元璋的反元起义军,并且一举为朱元璋拿下了大军阀陈友谅,统一全国建立明朝。

后来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也是一直重用刘伯温,朱元璋也知道刘伯温精通算法预测,也能算到很多年以后发生的事情,所以便是让刘伯温大胆预测,而刘伯温也怕预测出的事情会让朱元璋不高兴,所以便是向朱元璋求了免死金牌之后才大胆预测。

后来便是著成了一本书叫烧饼歌,这里面关于后世的记载,从朱棣的靖难之役,到后来的清朝,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关于刘伯温死前为什么非要咬一口烧饼,很多人猜测就是与烧饼歌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立夏吃烧饼的由来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立夏烧饼的习俗的一种说法是,由明洪武年间从苏南传入的。元末时期,白驹场盐民张士诚揭竿起义,在苏州建国,号称为昊王,在朱元璋来之后,将吴国的大批居民赶到了苏北沿海,这些居民在境内定居之后,仍然保留了吴国的风俗,而吴国的风俗中就有立夏吃烧饼的风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吴国立夏吃烧饼的习俗来源于三国时期,传说刘备将刘后主阿斗带在身边,之后刘备把阿斗交给了孙夫人抚养,那时孙夫人住在吴国,刘备准备了很多礼品,并且特地命人做了很多的蒸饼,装成20担,层层相叠,中间有青菜叶子隔开,由赵子龙护送去吴国。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孙夫人见到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开心,但是还是有顾虑,万一出了差错,不仅夫君在表面上没法交代,而且会在朝廷内外留下话柄。

于是聪明的孙夫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称在子龙面前称一称,到来年立夏节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之后赵子龙立即将小阿斗过称,顺口讲了一句吉利话:“娘娘,孩子称住了,准平安,养得好”,后来赵子龙高高兴兴地把礼物一一呈上,但是20担的蒸饼,已经被压得不成形了,怎么办,结果赵子龙灵机一动,说:“主母娘娘,依我们蜀国的风俗,立夏节家家都得做塌饼,请主母娘娘收下。”

于是孙夫人高兴的收下了这些塌饼,并且将其分给宫女们吃,宫女们个个称赞说好。从此,每年立夏节,孙夫人都把阿斗称一称,并且向刘备报平安,又仿制大量的烧饼分给宫女,从此在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立夏节称小孩和吃塌饼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开封一品烧饼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一品烧饼一品烧饼是开封的传统名点,始创于北宋时期。宋朝初年,开科取士广选人才,全国文人芸萃京师(开封)。饭堂客栈为迎合考者心理,精心制作了香酥可口的烧饼,取吉祥名字为"一品烧饼"(含祝"官居一品"之意)。一品烧饼历千年不衰,今由开封历史名店"老宝泰"、"三阳观"继承生产。

该品属酥皮类烧饼,选用精粉、白糖、荤油、豆沙为主料;桂花、蜂蜜、桃仁、麻仁、对丝等作小料。经制皮、制馅、包剂后,拍成圆形,放湿布上湿润,再在上下两面沾上麻仁,经烘烤即成。成品为圆饼形,乳白色,两面麻仁略有火色,内部显细薄层次,色泽分明,馅料均匀;口味酥香绵软,果香味突出,营养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缸炉烧饼是哪的特产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缸炉烧饼是北京、河北省以及天津的特产。缸炉烧饼是京津冀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其主要流行在河北地区,以石家庄周边和唐山的缸炉烧饼为代表,以缸横卧,内壁铁饼,外温内烘的独特制作方法,缸炉烧饼呈方鼓形或者是圆形,色焦黄,味鲜美,且香酥可口,别有风味,深受外地游人喜爱。

缸炉烧饼是用缸制作食品的一种较为独特的方法,它利用缸的耐火、光滑以及厚度,烧出来的饼不糊,吃起来酥、香、脆。这种制作方法在火候上极为讲究,因为缸呈凸形,热烧饼或者是凉烧饼都要滑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烧饼歌对2000年后解读是怎么样的?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烧饼歌的预言十分的感兴趣,还是这个烧饼歌对这个2000年的世界走向是有预言的,那么这个预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看看!

朱元璋初次见刘伯温就觉得此人不凡,朱元璋并不是单纯的认为刘伯温的口才了得,而是他有真才实学,若不然也不会重用他,刘伯温若是没有一定的能力,也不会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逐渐的对老臣有了戒备之心,就在刘伯温命不久矣的时候想要吃烧饼。刘伯温就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吃烧饼呢?原来他是在提醒后人,他泄露的天机最终会出现,而这一切答案就在《烧饼歌》中。

有一天朱元璋召见刘伯温,想顺便考一考他,于是将吃了一半的烧饼扣在碗中让刘伯温猜。果不其然刘伯温顺利的说出碗下扣着的是烧饼,而此后朱元璋便询问明朝未来发展如何,刘伯温直言这是泄露天机的大事,除非有免死金牌,不然的话他绝对不敢胡言。

刘伯温得到免死金牌之后写了《烧饼歌》,这本书主要用来推测明朝之后历史上的大事件,据说是预测到明朱元璋时期向后八百年的重要事件。对于网上说的预言到2000年后的事情,到底该如何解释呢?民间传说《烧饼歌》预言到2000年之后的事情,还有不少网友信以为真,显然都是经过后人加工后的结果,不足为信。

《烧饼歌》中提到了一些事件,有些和历史发生事件吻合,便被后人断定是真实预测到的事情,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我们很难去预测,也只是凭借当时的一些线索推测一二,不能说是准确预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博平马蹄烧饼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博平马蹄烧饼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博平镇的特产。博平程庄的“马蹄烧饼”,当地人叫博平烧饼或吊炉烧饼。博平烧饼颜色金黄,外酥内嫩,味香口甜,风格独特。因形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是聊城市特有的名吃。

博平马蹄烧饼是博平特有的名吃,宴宾馈赠佳品,原1空军中将傅瑞瑗1990年回乡探亲时,离家五十多年的耄耄老人专门让人买来“马蹄烧饼”,品味一下年青时家乡留给自己的特殊的味道。

制作烧饼的主要原料有面粉、芝麻、糖稀、食用碱、食油等。制作方法是先将糖稀在锅里成金红色,加水稀释盛在碗里备用。将发面和死面按比例兑好,做成面饼,轧成长条,搓瓤抹油捏褶,巻起来,用死面做皮包起来,沾上糖稀、芝麻、用手捏成中间薄周围厚的迭边圆饼,放在特制的“吊炉”里。下面木柴烙,上面木柴烤,烧饼呈金黄色即成。吃起来外酥脆香甜,内松软可口。因发面死面掺和的原因吧,烧饼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饼子通常都是是放在炉子上边烤的,与其它烧饼制作的不同处是,在博平却是把炉子吊在上边来烤下边的烧饼,就透着点怪异。这个汽油桶般的炉子就是用来做吊炉烧饼的,外观跟现在街头架在三轮车上卖烤白薯的炉子几乎一模一样:在桶的上盖中间开一个直径大约30多公分的圆孔,里边用白泥搪出橄榄形的炉膛,上口收得跟桶的圆孔一般大,炉膛的壁抹得非常光滑,把几根螺纹钢从下边横着穿过桶就成了炉篦子,用来架焦炭并保持通风,桶的底部开有一个很小的炉门。

师傅先把烧饼一个一个地擀出来,巴掌般大小的椭圆形,两头有点像贡多拉一样地翘起来,然后在表面刷一层油撒上芝麻,做得20来个烧饼后,师傅就把袖子掳起来,光着大半截膀子,在烧饼底部刷上水,用手托着轻轻地“嘿”一声,飞快地伸进炉子里,把烧饼贴在炉膛上,从下到上贴满了就盖好炉盖,10多分钟就好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可是用火钳把烧饼一个一个夹出来的。出炉的烧饼个个金黄色的透着诱人的清香,烧饼贴着炉膛的那个部位微微焦黄,嚼头和香味格外爽,两头翘起来的边像匹萨的圆边边一样比较厚,吃起来挺肉头的。吊炉烧饼的妙处在于出炉就得吃,一边烫得直吹气一边狼吞虎咽地吃,才能领会其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烧饼发霉能吃吗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烧饼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应该是我们餐桌上比较常见的面食,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品种颇多,但是到了夏天很容易发霉,烧饼发霉能吃吗,想了解的朋友们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可能带了夏天任何食物都爱发霉,所以食物发霉成了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食物中含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而且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水份,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和暖和的温度。水份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就会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食用食物中的养分。从而导致发霉的现象发生,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只不过肉眼看不出来而已。但是研究发现,由于霉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可能导致食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经常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可以使食用者发生肝癌。另外,多种胃肠道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也与霉菌毒素污染食物存在一定关联。比较严重的还会发生死亡的现象。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发霉的食物一定要引起注意。

小编对关于食品发霉、腐败变质等问题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识别腐败变质的食品或者发霉的食物还能吃吗等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我们的食品安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品烧饼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榆次城内北大街“永生号”,是有名的糕点老号,“一品烧饼”就是该号所产糕点中的一种名产品。当时内行称之为“笼子货”,是从北京传艺而得。该产品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考究,原料选用上等白面、白糖、猪油等;辅料选用鲜玫瑰花、青红丝、桃仁、白糖等配馅;用猪油做皮,用芝麻做面。将产品做好,放入铁笼内,在香油锅里火炸而成,因此得名“笼子货”。该产品有酥、脆、甘、香、口润之特点,散发着香油的香味、食而不硬、酥绵适口,吃的香,看的美,是糕点中夺魁之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徽州烧饼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徽州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是徽州烧饼传统的独特风格。

还没走到洪记,远远就闻到了烧饼烘焙出的香味。走进洪记,刚刚出炉的小烧饼金灿灿,一口一只烧饼用肥猪肉丁加梅干菜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烤熟取出。香味浓烈,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路人游人人人赞赏。

吃法杂谈:洪记烧饼当然是刚出炉的最好吃,既香又酥,不过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买了洪记烧饼带回家,想吃刚出炉的口味,必须将烧饼放在平底锅上,锅底抹点油,用小火烤,香味便会慢慢溢出来,口感也跟新出炉的一模一样。或者放在微波炉里高火1分钟,等冷却后再吃也OK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曲阳烧饼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曲阳烧饼是曲阳特色食品,配料有专制秘方,制作精巧,有香酥怡人,饼薄香脆的特点,且久放不疲、风干不硬。

曲阳烧饼以精麦粉、芝麻仁、纯净水为原料,以传统缸炉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

其外形方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光滑,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曲阳烧饼还具有不油污、久藏不变色不变味、易携带等特点,是旅游充饥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郑店马蹄烧饼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郑店马蹄烧饼是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郑店镇的特产。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溢,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

郑店镇位于乐陵市城南三十五公里,处于“四县三市”交界处,是乐陵市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于明代建镇,有着300多年的长久历史。这里有许多地方名吃,其中马蹄烧饼就是其中之一。马蹄烧饼是用面粉、植物油、芝麻为主要原料,用特制岩灰壁炉烤制而成的食品,其形状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

据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作贡品呈献给乾隆皇帝,倍受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由此可见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早就是远近闻名和倍受喜爱的民间地方名吃了。

据记载,清朝末年,在商河县城经营马蹄烧饼的张氏家族和小街子(今商河怀仁镇的一个村)的康氏家族名气颇大,传入郑店镇得以传承。

马蹄烧饼品质优良,特点突出。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溢,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马蹄烧饼制作考究,经济实惠,易于储放,携带方便。

马蹄烧饼的制作方法非常考究,从制作到成熟出炉需要十余道工序,其配料严格精细,所用面、油、酥、芝麻均有精确的比例,每个烧饼2两重,但需要两个面剂制成,一个面剂与用油炒好的酥卷制成层层叠叠状,当作烧饼的瓢,然后再用另一个面剂包在外面,当作烧饼的皮。随即在光滑的石墩上搓制成马蹄状,蘸以芝麻和糖色,贴在炉被锅面上烘烤七至八分钟而成。

马蹄烧饼除配料严格精细外,掌握烤制火候也是十分重要的。制作马蹄烧饼所用的锅炉比较奇特,它所用的大平锅面朝下,底朝上,为保持炉内所需温度,锅底需用泥糊好,炉底上下不透气,制成马蹄烧饼最理想的燃料是优质果木屑和谷糠,也可用无味锯末代替。

郑店镇马蹄烧饼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不断完美,近年来,乐陵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传统名吃的继承和发展,采取措施扩大生产和提高质量。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开放,马蹄烧饼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不仅在郑店镇内有十几家烧饼铺,还有120余家烧饼铺分布在全县市的乡镇农村,据统计,全市马蹄烧饼年产量可达300余吨。这些遍布全县的烧饼铺,在继承制作的同时又有改进和创新,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互相竞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些产品不仅供应本县之需,而且周围县市,以及省城济南市和德州市民也常有人批量购买。

由于马蹄烧饼物美价廉,老幼皆宜,是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尽管店铺遍及全县市,其产品仍呈供不应求之势,每当节假日,人们更是争相抢购,销路广阔。加之郑店镇具有生产马蹄烧饼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郑店镇是历史上有名的粮面油生产基地,近年来,优质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生产马蹄烧饼的基本原料均可就地取材,资源十分丰富,这就为特产马蹄烧饼奠定了基础;二是村镇均有技术熟练的老师傅,形成了一支烤制马蹄烧饼的技术骨干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岭烧饼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金岭烧饼

临淄区金岭回族镇的烧饼是一种独特的地方名吃。金岭烧饼不象其它地区的烧饼一样薄、脆,而是比较大、厚,保持了原有的麦香和芝麻香,又酥又筋道,在民国时期被人们称为“咬到嘴里一小口,嚼一嚼一大口”的食品,以前作为一种解馋或赠送亲友的点心,现在已是当地人的早餐主食。因金岭烧饼保质期长,便于携带,耐饥,香味浓郁,又是旅行食品的首选,不仅在当地非常有名,而且已经远销全国其他省市和地区。

金岭烧饼保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原料有面粉、引子、芝麻、水、食盐等,分为和面、制作和烤制三大工序,从和面到烤制完成基本采用手工。和面时用传统的引子进行发酵,面发酵好以后,按要求在案板上分成小块,团成面团,用手一边蘸水一边按压,做成薄饼,然后在盛放芝麻的盘子里按一下,使薄饼的一面均匀地沾上芝麻,将有芝麻的一面朝下,用长把的草制工具伸到烤炉中,贴到鉄板的上面,一分钟左右取下,烧饼就烤好了。

做烧饼用的工具有面盆、案板、铲子、烧饼贴子、烤炉、谷糠或锯末等。烤炉是自己用砖和泥土垒砌的,环保耐用,炉膛在中间,直径1.5左右,上面安装一个大铁板,烤烧饼之前,在炉膛下面放入厚厚的谷糠或锯末,点燃后将上面的铁板烤热,将做好的烧饼坯子用工具贴到铁板上烘烤。原先烤烧饼用谷糠作燃料,现在一般用锯末,为保持烤制温度和烧饼的卫生,不用煤炭做燃料。

烤烧饼的关键在于和面与烘烤的火候。和面一般用手工,面和水的比例要得当,一般按10斤面、5斤水、2两食盐的比例,在水中加少量盐是为了面更有韧劲。和面的技术全凭经验,面要和的不硬、不软,面硬了,烧饼坯子不能顺利地贴到铁板上,烤出的烧饼发硬,口感不好;面太软,烤熟以后容易沾,很难从铁板上取下来。在烘烤方面,要根据面得多少将燃料一次加足,烤制时,火候要不急不慢,既要烤熟、烤透,又不要烤焦,火候的掌握也是凭多年的经验练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二位麻酱烧饼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麻酱烧饼是秦皇岛0位饭店的优质产品之一,色泽微黄,层次分明,麻香醇正,松软适口。与涮火锅,喝羊汤相搭配同吃,味道尤佳。

0位麻酱烧饼的做法:

1.酵母溶于水,加入面粉中,揉成较软的面团。

2.盖湿布饧20分钟。擀成长方形面皮,加两汤匙芝麻酱(提前加入盐搅匀),用勺背或者刷子抹平。

3.叠起切块,然后两手拉开,然后拧成麻花状,头尾相接。

4.按扁。电饼铛加热,抹一薄层油,放入整形好的饼烙至两面金黄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房寺油酥烧饼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房寺油酥烧饼是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镇的特产小吃。房寺镇油酥烧饼色香诱人、外酥里嫩,五香气味四溢,使人回味无穷。即易储藏,又便携带,经济又实惠,是非常受大家喜爱的小食品。

房寺镇的特产油酥烧饼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成为禹城市的一大名吃,在周边县市和城镇只要提到房寺,就能想到油酥烧饼是房寺做的。禹城市的房寺油酥烧饼遍布大街小巷,各乡镇的集贸市场也都抢占了这一商机,摆摊设铺挂起了房寺油酥烧饼。

房寺油酥烧饼是以面粉、植物油、动物油、五香面、精盐、芝麻为主要原料,用特制的三合土泥糊制的炉子烤制而成的。其色香诱人、外酥里嫩,咬上一口,芝麻、酥沫会散落一片,五香气味四溢,使人回味无穷。具有焦酥、焦黄、五香味、芝麻香等色香形味俱全的特点,即易储藏,又便携带,经济又实惠,是非常受大家喜爱的小食品。

房寺油酥烧饼其制作方法非常讲究,从制作到成熟出炉要十数道工序才能制成。烧饼用面在第一天发好之后兑多少干面合成也是有数量的,和面用水也非常有讲究,太热太凉都不行,面的软硬也要有标准,软了烧饼做不成型,硬了烧饼不好吃。其配料也须严格精细。烧饼的大小要一致、厚薄要均匀,在擀好饼皮后要包在里面的是一个用五香面、精盐、酥油面制成的“瓤”,最后包好合成,用轴子擀好。进炉前再刷以动物油,蘸上芝麻等放到高温度的特制烤炉里,用木炭火烤到一定火候出炉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豆陷烧饼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豆陷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它的制作程序:先用白面加少许小苏打用水和面成面团,取面团一快块,搓长条,揪小剂,擀成饺子皮状,包上豆馅(一般豆馅重量要超过面团重量,如17.5 克的皮,要包进37克豆馅),将口捏紧按扁成烧饼,烧饼四周沾上点水粘上麻仁,麻仁要密而匀,然后入烤箱,因高温陷儿膨胀,从烧饼边自然开裂一个小口,吐出豆馅。

豆馅烧饼四边粘芝麻,口感酥软、香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牛忠喜烧饼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牛忠烧饼在1980年全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会上颇受欢迎,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并正式定为“牛忠喜烧饼”。牛忠喜烧饼选料严格,操作讲究,在和面、配料、加工、火候等方面都与众不同。牛忠喜烧饼松酥起层,香而不腻口,无硬核,冬季可放一个多月仍然香酥不变味。近年来,牛忠喜烧饼的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如加鸡蛋和面等,做出的烧饼更加可口,深手广大群众欢迎。

牛忠喜烧饼是我市著名的风味小吃,在我市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迄今已有75年历史了。

牛忠喜解放前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不满12岁就跟着辉县城里做烧饼的名师王老三学打“缠丝火烧”,又叫圆烧饼,这种烧饼在当地很有名气。牛忠喜15岁出师后,到汲县(现卫辉市)谋生,专门打烧饼。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天长日久竟打出了一手好烧饼,在汲县小有名气。1940年,牛忠喜带着几个徒弟迁到了新乡。

1956年合作化以后,牛忠喜在菜市街合作第四门市部工作,充分发挥了他的技术专长。这时,他打烧饼的名气日增,老百姓都喜欢买他打的烧饼,称之为“牛忠喜烧饼”。牛忠喜曾在我市胜利路七部、二食堂、三味馆、月盛楼等饭馆工作,专职打烧饼。在几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打烧饼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更好的发挥牛忠喜的特长,新乡市饮食服务公司在老解放路中段路西专门设立了“牛忠喜烧饼店”,日产两千个左右烧饼,很受群众欢迎。

牛忠喜烧饼的特点是:松酥起层,香不腻口,无硬核,冬季可放一个多月仍然香酥不变味。

牛忠喜烧饼在制作过程中,选料严格,操作讲究。在和面、配料、加工、火候等方面都与众不同。操作的关键在炒酥,用大槽香油与面粉各半,放入炒锅,文火加热,炒至利勺,呈柿黄色糊状时,即成酥面。每5公斤面粉用650克酥面,大槽香油350克,老面250克,苏打30克,水2760克。把面和匀揉光,再放半小时,在大块面上揪一个100克的面块反复揉,搓成半尺长条按扁,摔成二尺左右的扁条,抹上少许酥面和盐粉、花椒面,然后卷成卷,手压成扁片,粘上芝麻,抹上香油,放在六成热的鏊子上烙,两面见花后放在炉膛里烤成焦黄即可出炉。

上世纪70年代,在行业技术大练兵、大比武的活动中,牛忠喜和他的伙伴们,又广泛征求了广大职工及消费者的意见,一改过去单一的牛舌形油酥烧饼品种,发挥技术骨干人员的优势,烤制出牛忠喜系列烧饼,增加了豆沙、枣泥、玫瑰、山楂、火腿馅等新品种,投入市场后,深受老百姓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伊斯兰烧饼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伊斯兰烧饼

烧饼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食品,但是,如果品尝了义县伊斯兰烧饼,就会发现它有不同寻常的0力。这种烧饼用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料、和面、火候,都有独到之处,做熟的烧饼色泽金黄、酥松起层、香脆适口,成为当地老少皆宜的食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这种烧饼的原籍并不在义县。解放前,义县回民胡海潮,为了谋生,经人介绍来到锦州北街杨家烧饼铺学手艺。有一天,东北军的一位师长领着几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人,来杨家烧饼铺吃烧饼,他们边吃边连声叫好。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这样杨家烧饼辅也就扬名全城了。不久,杨家烧饼辅就改名为“伊斯兰烧饼铺”。

日伪时期,胡海潮回到义县与马贺仁、马广太合伙开设了“三友饭店”,同时挂出“伊斯兰烧饼”招牌。这一传统的技艺后来由马贺仁继承发扬下来,现已形成七种风味的烧饼:甜香酥松的白糖南桂馅烧饼;香甜酥焦的玫瑰烧饼;香甜酥脆的豆馅烧饼;酥脆醇香的澄沙烧饼;酥香适口的牛肉馅烧饼;酥脆咸香的油盐烧饼和外焦里酥的盐馅烧饼。这七种烧饼同出一宗,但风味各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六街烧饼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六街烧饼

鹿泉土生土长的人都知道:好吃的烧饼就在获鹿镇六街。

六街在太平河南岸一条小街里边有好几家做烧饼的。家家都很好吃。当然里边只有一家是正宗的,不过笔者也不太清楚到底是哪一家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家的烧饼都很好吃,买回去放在家里隔上一个月,吃起来还像新买的一样,香,酥。我吃过很多外地的烧饼,都没有六街烧饼地道,好多缸炉烧饼,买回去一会就咬不动了,最好时,刚出炉时吃。而六街的烧饼就不是这样,我经常买回家给家里的没牙的老人吃。

听说六街的烧饼是用煮肉的阵年老卤汤和的面,还有说是用上好的植物油和的面。当然这是制作秘方了,我也不得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烧饼的简介 烧饼的种类有哪些?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品种颇多,有大饼、烤饼、缙云烧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发面堆、掉渣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炉粽子、杜称奇火烧、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

烧饼的简介-烧饼的种类有哪些?

烧饼的简介

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品种颇多,有大饼、烤饼、缙云烧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发面堆、掉渣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炉粽子、杜称奇火烧、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

烧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面饼,也是中国各地常见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为面粉、鸭油、芝麻、葱油、盐、酱油。以发酵面团揉入油酥擀制成饼后撒上芝麻,成形后放入烤炉烤制而成(所用的烤炉为开口朝上大型泥烧烧饼炉子),其中还可包入咸或甜的馅料。

烧饼的种类有哪些

掉渣烧饼

时下流行的“掉渣烧饼”,起源于武汉。05年武汉土家族女大学生晏琳发明的一种抹馅烧饼。是在土家族烧饼的基础上,利用了现代技术设备和经营理念,结合现代生活快节奏,讲究饮食营养健康的特点,用独特的发酵过程、全天然馅料创制的一个崭新品牌。

建德烧饼

又名严州酥饼,原名严州干菜烧饼,又称建德干菜烧饼,是建德传统的名点小吃,集松、酥、脆于一体,清香扑鼻。严州酥饼以上等面粉用不同温度的水和素油拌和,择肥膘肉与上等干菜拌匀为馅,在外面涂抹一层糖汁和油,以黑白芝麻撒粘,在特制的烧饼炉中用炭火烤熟。饼形小巧饱满,呈蟹黄色,芝麻撒面,和馅多壳薄。

吊炉烧饼

将面粉和成面团,加碱水,揉匀。将棉谈擀成长方形薄片,抹芝麻酱,卷成圆桶形,揪小剂子。用手摁成圆皮,另揪一个小面球,蘸上油,放在圆皮上包好,团成桃,揪去收口处的面头,再摁压成一寸五分的圆饼。

肉末小烧饼

清代宫廷菜是满人从关外带进的食俗与鲁菜结合的结果。本来北京的饮食没有什么特色,明朝都城移到北京时,宫廷中的厨师大多来自山东,因此山东风味便在宫中普及开来。此后,宫廷饮食便以山东风味为主沿袭下来。备料:面粉、白糖、精猪肉、盐,胡椒粉,芝麻、植物油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耿福兴”酥烧饼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耿福兴”酥烧饼(地方小吃)

在芜湖市品种繁多的名点小吃中,“耿福兴酥烧饼”以它香、酥、脆的风味特色远近驰名,誉满长江沿岸。凡到芜湖市的人,都慕名而至,以亲口品尝为快。

耿福兴酥烧饼已经近85年历史。起初,由耿长宏兄弟在三街口内开设只有3张桌面的“耿福兴饺面馆”。专营酥烧饼与虾籽面2个品种。因做工考究,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连途经芜湖港旅客也趁船靠码头的短暂上岸购买带至外地。公私合营后,几经迁址扩建,这家饺面馆仍沿用老店号,在原店烧饼老师傅严开银的带领下,不断改进传统制作工艺,培训专业师傅,使这一品种继承发展,名扬四方,倍受欢迎。

耿福兴酥烧饼用料精细,悍制有功,熏烤到味。经过制作皮面、酥面、心馅及熏烤等多种制作程序,以三分之一皮面包裹三分之一酥面,加入芯馅,逐个擀制成型、熏烤成熟。

耿福兴酥烧饼的皮面是用精白富强粉加入50%的清冷水混合揉制而成。酥面的制作是将小磨麻油(菜籽油或花生油也可)用热锅熬至起烟时,冲入兑成的精白面粉中,使面粉案板上,上覆酥面(比例为:面皮三分之二,酥面三分之一),多次摺叠,圈滚成直径约一寸的圆面筒,摘成一寸长短的面剂备用。

酥烧饼的芯馅制作最为考究。通常供应的有葱油咸酥烧饼和糖酥烧饼两种。葱油酥烧饼的芯馅制法是:将生猪花油寸余长的小段,加入28%精细盐(冬天加25%细盐),拌均拌透混合腌制,约一星期后,用绞肉机将生猪花油绞成泥状,沾上适量葱花拌合均匀成馅。糖酥烧饼的芯馅是用50%的绵白糖、30%的精白粉、20%的熟菜油和少量桂花拌和均匀作馅。葱油和糖酥两种烧饼的制作都必须做到揉面适中,逐个装馅,逐个擀制成型。按传统习惯,葱油烧饼为腰型,糖酥烧饼为圆形。两种烧饼都用熟糖稀刷面,表面贴满脱壳芝麻。芝麻的加工也很精细,先将芝麻放入清水中浸泡约40分钟,在其中吸收水分膨胀鼓起来时,放入面臼内用木捶冲至芝麻的皮、仁离开时,用清水漂去浮起的外壳,取芝麻仁晒干后使用,这种脱壳芝麻,油脂充分溢出,香味浓郁。

芜湖耿福兴酥烧饼的烤制火功到位,恰到好处。其方法是:先将烧饼土围炉用木炭起着,使炉温达80°C左右,待炉壁烧烫后,将烧饼顺序贴上。只听“嘶拉”一声,烧饼正胚的水分即去除三成。每炉80块烧饼贴满后,堵上炉门,使炉内温度保持在40—50°C的均匀文火,熏烤约5—6分钟后,顺序取下即可。成品的酥烧饼两面如蟹壳黄,里外酥,型美味香,酥脆爽口。咸的腰型边呈椭圆、油葱香浓,油而不腻。甜的圆而饱满,甜润爽口。是早点及茶余饭后老少咸宜的小吃佳品。这家饺面馆每年农历十一月至历年正月,还用田萝卜制作萝卜丝酥烧饼,其味清香,淡雅宜人,为人们所喜食。

风味独特扬千里,名点小吃乐万家。随着耿福兴酥烧饼名声大振,销售量逐月猛增,原来的土炉烤制已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1978年店内试制成可调温度的电烤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从早到晚全天供应,平均日销量5000只以上。整天顾客盈门,有的在店吃了还购买一些带回家。顾客赞扬说:“路经店堂,饼香四溢,到口酥脆,余味无穷。”1984年以后,这一名点已随名菜上了酒宴,各方宾客饮酒品菜之余,尝尝酥烧饼,更觉余味无穷。这一名点当之无愧地登上大雅之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