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英语祈使句考点(通用20篇)

如何将电脑操作系统的中文语言更换成英语呢?下面小编来教大家。

浏览

2121

文章

1000

篇1:高中学习英语的方法

全文共 227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高中英语怎么学习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学习英语的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学习英语的小贴士:

1、投资我们的时间和心智。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储存那些ABCD。别人能学会,我们也能学会,只要我们善于投资自己的时间。上帝赋于我们每日24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7小时,三餐饭2小时,莫名其妙kill2小时,无论如何应有1小时来学习。越忙的人,越有时间做事;越闲越懒散的人,越找不到时间来做事。

2、要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个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着头皮、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从简单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书(生词量不超过30%)悉心研读,默识揣摸,就会有收获感,尝到甜头,进而信心更足。如开始就啃一本词汇量太大,没有词典看不下去的书,只会扼杀学习兴趣,降低情绪,最终放弃。

3、要有自我约束力,且称之为“心力”吧。“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总有一些理由不学习。这样下去,我们的英语之树永远长不大。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艺术中,有一组大型佛雕《牧牛图》,描绘了一个牧童和牛由斗争、对抗到逐渐融合、协调,最后合而为一的故事。佛祖说:“人的心魔难伏,就象牛一样,私心杂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炼他们,驯服他们,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们学英语也一样,要能够驯服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种诱惑,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4、要有信心。英语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说话习惯而已。我们要坚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的爱收不回。”5、要有实际行动。一个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绝不会空等奥林匹克金牌从天下掉下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6、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英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象又学新知识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品味到其甘润。

高中学习英语的方法:

(1)要过好语音关。

(利用VOA慢速英语 学习发音)把每一个音标发正确,注意改正有问题的音素,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尽早地掌握国际音标,并尽量的掌握一些读音规则,尽快地能利用读音规则来拼单词,掌握读音规则对单词的记忆和拼写非常有用。

(2)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英语词汇是一难关,学习单词要从单词的形、音、义这三方面去掌握,要注意单词的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用法,要学会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来扩展词汇量。学习单词要在语言材料中去学,要结合词组,通过句子,阅读文章来活记单词,死记的单词是记不牢的。坚持在读、说前,先反复听,听的时候反应单词、句子的意思和节奏,想一下单词的拼法、句子结构。并要同学习语法规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3)掌握好基本语法。

语法在学习英语中也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把握住英语的基本规律,死的语法规则要记住,活的规则要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掌握。总之学习英语要通过听、说、读、写、译来进行操练,不但要注意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质量,尤其是基本知识要掌握的准确,熟练。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4)提前预习。

有的放矢 作为学生,在每次上课前,都要对要学的课文提前预习。首先在音标的帮助下试着拼读单词,也可以借助配套磁带反复听,对比一下,把握不准的要标出来,注意上课老师的发音,还要记一下单词的汉语意思和词性。借助课文的注释或辅导材料,预习一遍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讲课时注意听这些地方。总之,预习的目的是熟悉要学的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课,做到有的放矢。

(5)认真听课,积极配合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主要场所。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老师一方引导学生搞好课堂教学是很必要的,但也需要学习者的积极配合。上课要专心听讲、作好笔记、认真操练、积极思考。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讲到的,要向老师提出,把问题搞清楚,老师讲授的问题,先注意听,下课后整理一下笔记,反复思考一下这些问题,抓住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总之,上课时要做到耳听、眼观、嘴动、脑想,调动起多个感官来。

(6)完成作业,找出问题。

学完每一课,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一定不要看参考书上题的答案,做完后再对答案,对于作业中所出现的不明白的问题,应该记下来,等下次上课时提出来。做作业是英语学习的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消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一定要认真完成规定的作业,笔头作业要动一动笔,口头作业要动一动嘴,提高听力要练一练耳,课文在听和读的基础上,最好背诵某些精彩段落。总之,要做大量的练习,英语是练出来的, 一定不要偷懒。

(7)及时复习,巩固知识。

学会了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遗忘,但学语言有遗忘现象是正常的。更不必因为有遗忘现象而影响自己学好英语的信心与决心。问题在于怎样来减轻遗忘的程度。善于类比,总结知识,把新学的知识同过去学的有关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和联系。建立错误档案记录,加深印象,以避免再反同样错误。我们大部分知识和技能是靠重复获得的,及时复习对于记忆非常必要,学英语就是要坚持天天不断的练,不断地重复基本句型,常用词汇和基本语法等。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同遗忘做斗争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考点

全文共 7757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中的哲学部分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中很重要,那么你对哲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考点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真理(客观性、具体性)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b、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认识发展律(认识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

PS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范畴;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源于实际;

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类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源。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就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

PS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真理发展律(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与相对)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别:

a、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人对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b、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时间)

a、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时间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

a、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c、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就是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发展(永恒性、普遍性)

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3大规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质变量变律(区别与联系-转化与渗透)

1、质、量、度

a、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则变化显著、迅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量变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b、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相互渗透: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1、辩证否定观

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客观的自我否定:它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统一,即扬弃。

2、否定之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对立统一律(矛盾规律)(同一与斗争、内因与外因、普遍与特殊、两点与重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焦点。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区别: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a、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b、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c、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

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区别与对立

a、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c、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存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

c、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原因与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关系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非任何前后相继现象存在因果关系。

3、辨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

b、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为原因,原因则转化为结果。

c、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例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4、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PS: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非决定论-唯心主义

可能与现实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相互对立:

a、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b、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p#副标题#e#

3、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社会(物质要素、基础、本质、结构)

(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PS1: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协调)

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a、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b、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c、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基础性的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核心)

3、观念结构:又称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人(本质、价值、自由)

(本质)(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比较)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生物属性。

2、规定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人性论”-抽象的共性。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永恒不变的人性。

4、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超阶级的“人性论”。

(价值)(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3、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PS2: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符合人的利益。

2、价值体现的是客观事物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意义,是一种主体尺度,它推动人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3、认识真理和实现价值对社会都是重要的。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

(自由)(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PS3:自由与必然

1、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

2、必然是事物发展一定如此的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自由在于认识和把握必然并利用必然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社会发展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的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它的产生、性质、变化和发展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考点

【考试分析】

本部分的考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年真题来看分值一般在2-4分,常见考察形式是重要考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分析有关问题,故复习时务必在记忆的的基础上学会理解运用。

【考点精讲】

5、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三方面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语知识点:写作基本句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主+系+表

句型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句子谓语动词都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加上一个表明主语身份或状态的表语构成复合谓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类动词叫做连系动词.连系动词分两类:be,look,keep,seem等属一类;get,grow,become,turn等属另一类,表示变化的be动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起连系主语和表语的作用.其它连系动词仍保持其部分词义.

1.This│is│anEnglish-Chinesedictionary.这是本英汉辞典.

2.Thedinner│smells│good.午餐的气味很好.

3.Hisface│turned│red.他的脸红了

4.Everything│looks│different.一切看来都不同了.

5.He│isgrowing│tallandstrong.他长得又高又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语名词知识点:双重所有格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双重所有格

双重所有格是将of所有格和“s”所有格结合在一起表示所有关系,一般是在所修饰的名词前有一个表示数量的词或指示代词。如:his,that,a,two,some,any,several,few,no,many等,但不能用定冠词the。

双重所有格两种形式:

①名词A+of+名词B’s。如:

afriendofmysisters我姐姐的一个朋友twosonsofmybrothers我哥哥的两个儿子

②名词A+of+名词性物主代词。如:

abookofmine我的一本书aclassmateofhis他的一位同学

【注意】aphotoofKates凯特的一张照片(照片有很多张,这只是其中之一,照片上拍的不一定是凯特),

aphotoofKate一张凯特的照片(照片上拍的人是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英语词汇学学习方法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单词有几十万。要向全记住显然不现实。因此当我们碰到新单词是,就有个筛选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挑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来记。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英语词汇学学习方法

英语词汇学学习方法:

一、根据发音记忆单词的拼写

英语的发音是有规律的,大家可以通过平时拼读单词,去总结什么样的字母组合发什么样的音(我们之前分享过一些常见例子)。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读音掌握单词大概的拼写,在记忆的时候,着重背那些特殊的情况就可以了。另外,背诵单词的时候要做到口、眼、手都动起来,不能只是眼盯着单词看。在一边读单词的时候,动笔写单词,同时眼睛看着单词的音标和拼写。

二、注意词汇之间的联系

中考和高考中都会有涉及语法和词汇的填空题,其中就包括填写同根词语的变化形式,比如动词discuss的名词是discussion。很多单词通过添加前缀和后缀的方式,变化成其他词性。因此,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同时学习一个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式,这样就实现了“会一记三”。

三、关注词汇的搭配

前三个步骤可能会帮助大家记住了单词的拼写,那么后面我们要强调单词的使用。首先是单词的常用搭配。也就是说,这个单词通常在句子中是如何使用的。比如,be concerned about(担心,关心),说明concern这个词常用在被动结构,与介词about搭配。我们在背这个词的时候就要注意这样的用法。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要认为所谓的固定搭配就要去死记硬背,很多搭配都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和介词的搭配,所以学习和总结介词的含义很重要。concern这个词,本身有“使担心”的意思,介词about可以表示“关于”,所以这样我们就能名字他们搭配在一起的含义,并明白后面应该带什么样的宾语。

四、在语言环境(context)中学习单词的使用

语言,是在生活中应用的,因此,语言离不开环境。学习英语,不能像学习数学或者物理那样,把语法规则和搭配当做公式去记忆,然后往里面填充单词。相反,我们应该注意单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学习和记忆这个环境(句子或者短文),通过内容去学习单词。孤立地去学习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很机械,又比较慢,更重要的是容易忘记。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解单词的时候,字典中,都会有例句的原因。大家要学会重视和利用这些例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单词不同的用法。

五、练习运用单词

记住的单词,只有主动去使用,才能巩固记忆和用法。同学们可以试着用单词造句子,做关于这个单词的题,或者有意识地在写作中运用最近学习的单词。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用法。

六、制定时间表,勤复习

单词的记忆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靠心血来潮,今天背了,过几天就不坚持了。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每天背几个单词,比如5个左右。然后确定好每周复习的时间。比如背三天,第四天的时候复习前三天背过的单词。单词如果不复习,不使用,很快就会忘记。

七、利用零散的时间记单词

单词的记忆,不需要一次性花费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而且这么长时间都用来背单词也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大家可以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抽出20分钟左右背单词。比如,早晨15分钟,熟读5个单词,注意拼写和意义。下午25分钟学习单词的用法,熟读例句,晚上15分钟复习和检测。这就不会像有些同学说的,没有时间背单词了。

八、尽量用英文理解英文

我们的学生,过多地依赖中文的解释去学习英文。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中文的翻译跟英文的意义时有差别的,因为中英文的词汇并不是一对一的。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两个英文单词汉语意义一样,但是用法不同,不如besides和except都是“除了”的意思,可是用法完全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结合英文的解释和例句,去掌握词汇真正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化学考点之溶质判断练习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老师告诉同学们该溶液可能是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实验探究】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

(2)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 (填实验现象),则该溶液为Na2CO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思维拓展】

某白色固体由NH4Cl、Ba(NO3)2、K2SO4、Na2CO3中的三种组成,取样后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 (填序号).

①NH4Cl、Ba(NO3)2、K2SO4②HN4Cl、Ba(NO3)2、Na2CO3

③NH4Cl、K2SO4、Na2CO3④Ba(NO3)2、K2SO4、Na2CO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司法考点之法的概念

全文共 1963 字

+ 加入清单

法的概念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法实证主义者认为法是权威性制定(authoritative issuance)和社会实效(social efficacy)。而在法实证主义者中,区分法的概念有两大类: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法的概念的相关司考考点

1、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

(一)迄今为止在法的研究中存在三种基本的方法和思路

1.注重从法本身来研究法

如研究法的本质、渊源等。(实证法学派)

2.从法的外部观察法、研究法

如研究法的正义、理性、良恶等等。(价值论法学)

3.把法置于社会整体中,把其看作整个社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从法同其它社会现象、社会环节关联的角度来研究法

如研究法与经济、文化、政治的关系等等。(社会法学派)

(二)如何理解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

法的现象是可以为我们所直接感知及触摸的法的外部的种种表象。

法的本质是包含在法内部的、深处的一种虽然看不见、但却真实存在的、规定着法基本走向的一种关键性要素。

(三)法的本质主要体现(重要考点)

1.法具有正式性

即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代表国家而存在和运行的。

2. 法具有阶级性,法首先和主要是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的意志和利益的。

3.法具有客观性。

2、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主体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是一种规范,即一种标准、一种尺寸,是我们这些主体都要遵照执行的,属于制度规范。

2.法不是一般的社会规范,它是专门调整主体行为的社会规范。

3.不是所有的行为问题都是法要解决的。

(二)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1.法的产生是基于制定或认可两种途径

所谓制定是指生活当中本来没有的规范,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有关程序把这种规范创造出来从而产生新的法律,称为制定。如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所谓认可是指生活当中本来就已有这种规范,但此种规范没有法律效力,有权力的国家机关加以选择,对其赋予法的效力,使之进入法,成为法的组成部分。

2.法是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法在我国由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一些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在宪法、法律、法规中又以具体的条文表现出来。

(三)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法的普遍性有三种具体的表现:普遍的有效性;平等性;一致性。

注意:不是所有的法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四)法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五)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法和其他社会规范最大的区别)

1.法与其它社会规范的区别不在于有无强制性,而在于有什么样的强制性,即所有的规范都是有强制力的,强制力不是法所特有的。

2.法的强制力的实现是不以被强制者的认同为转移的。

3.法的强制不是随意性的强制,而是有严格程序加以规范的强制。

3、法的作用(重要考点)

1.法的规范作用的五种体现(考试重点)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

2.法的社会作用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法具有政治职能的作用;二是法具有社会公共职能。

注意:法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其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相关阅读:

4、法律职业知识点

(一)法律职业的基本特点

法律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行业,法律职业是与法律打交道的职业,是以法律为出发点、为归宿的职业。

例:张三在人民法院工作,李四在人民检察院工作,他们所从事的职业(CD)

A.是法律职业

B.不是法律职业

C.可能是法律职业

D.可能不是法律职业

(二)如何理解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的基本特点:

第一,法律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它反对动不动就讲暴力;

第二,法律思维讲逻辑关系,它反对紊乱的思维;

第三,法律思维也是一种以法律为对象的思维。

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内由各法律部门组成的现行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不包括国际法和已失效的国内法。所谓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宪法,

2、民商法,

3、行政法,

4、刑法,

5、诉讼法,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6、说明:其他未述及的法律可根据法律关系的主体、调整对象分别划归以上各部门法里。特别说明的现在通常所划分的经济法,实际可以从新认识,将被认为是经济法的法律在制定法典过程中编纂到法典里,是民法的法律规范编入民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编入行政法。这样,可以避免混淆行政行为与经济性质的行为、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追究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并且,经济法通常被认为是规范经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可是经济行为通常是商事行为和经济宏观调控行为,在最初的法律词语里并没有将其纳入体系。现在不能因为需要就非得坚持在法律词语体系里使用经济行为这个词语。实际上,经济行为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行为,因此,最好将其分解后分别纳入各自的法律关系。

2.担保法2015最新司法解释

3.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法理学

4.2016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之法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英语知识点之过去将来时的表达法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将来时的表达

(一)“would+动词原形”。常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即将发生的事。例如

Hesaidhewouldcometoseeme.

他说他要来看我。

HetoldmehewouldgotoBeijing.

他告诉我他将去北京。

(二)“was/were+goingto+动词原形”。常可用来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即将发生的事。例如:

Shesaidshewasgoingtostartoffatonce.

她说她将立即出发。

Iwastoldthathewasgoingtoreturnhome.

有人告诉我他准备回家。

此结构还可表示根据当时情况判断有可能但不一定会发生某事。例如:

Itseemedasifitwasgoingtorain.

看来好像要下雨。

(三)come,go,leave,arrive,start等动词可用过去进行时代替过去将来时。例如:

Hesaidthetrainwasleavingatsixthenextmorning.

他说火车将于第二天早晨六点离开。

Shetoldmeshewascomingtoseeme.

她告诉我她要来看我。

(四)条件状语从句和时间状语从句中须用一般过去时代替过去将来时。例如:

Ididn’tknowwhenshewouldcome,butwhenshecameIwouldletyouknow.

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但她来了我会告诉你。

TheteachersaidthatitwouldbeverydifficulttomakeprogressifIdidn’tworkhard.

老师说,如果我不努力学习的话,就很难取得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物理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引渡与庇护

全文共 1583 字

+ 加入清单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庇护指一国对因政治原因而遭受他国追诉(包括可能追诉)或处罚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交还或引渡的一项国际法制度。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引渡与庇护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庇护

庇护是指一国对于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避难的外国人,准予其入境和居留,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引渡给另一国的行为。

庇护是国家基于领土主权而引申出的权利。决定给予哪些人庇护是国家的权利。国家通常没有必须给予庇护的义务。国家对庇护问题通常在有关的国内法中加以规定。

国家从属地管辖权的意义上,可以自主决定庇护的条件,只要不违背其国际义务。因政治原因而请求的庇护,即政治庇护是庇护的一种,也是当代国际实践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根据国际法,对从事侵略战争、种族灭绝和种族隔离、劫机、侵害外交代表等罪行以及其他被条约或习惯国际法认为是国际罪行的人,不得进行庇护。 庇护包括允许避难者在庇护国境内居留,对其进行保护或不对其进行相关的惩罚,并拒绝将其交给其他国家或递解出境。对尚不在庇护国领土内的避难者,庇护还包括准其入境。因此,不引渡并不等于庇护。

被给予庇护的人在庇护国通常享有外国侨民的待遇,其应当遵守庇护国的法律。并且庇护国不得准许其从事可能导致庇护国违反国际法义务的活动。

庇护是基于领土的行为,关于领土以外的庇护,或称为域外庇护,最常见的是指利用国家在外国的外交或领事机构馆舍、船舶或飞机等作为场所进行的庇护。这种庇护是没有一般国际法根据的,而且常常带来对国际法其他规则的违背。虽然某些国家之间有域外庇护的实践,但它们都是基于相互的协议或同意并规定了庇护的特定范围,并且只能在不违背其他国际义务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不存在可以进行域外庇护的一般规则。

1.国际反恐合作与不引渡问题探析

引渡

引渡是一国将处于本国境内的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经判刑的人,应该外国的请求,送交该外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一)引渡的主体

引渡的主体是国家,引渡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在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当他国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提出引渡时,一国可以自由裁量,包括根据其有关国内法或其他因素作出决定。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引渡与庇护

(二)引渡的对象

引渡的对象是被请求国指控为犯罪或被其判刑的人,可能是请求国人、被请求国人和第三国人。在国际实践中,除非有关引渡条约或国内法有特殊规定,一般地各国有权拒绝引渡本国公民。

(三)可引渡的罪行

对于可引渡的罪行,一般都列举和规定在引渡条约中,有些国家的国内引渡法也有规定。“双重犯罪原则”和“政治犯罪不引渡”是被一般接受的原则。

双重犯罪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人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都认定的犯罪。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关键是对政治犯罪的认定问题。实践中,认定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属于被请求国。国际法规定了一些不应视为政治犯罪的行为,包括:(1)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类罪;(2)种族灭绝或种族隔离罪行;(3)非法劫持航空器;(4)侵害包括外交代表在内的受国际保护人员罪行等。

(四)引渡的程序

引渡的程序一般根据引渡条约及有关国家的国内法规定进行。包括:引渡请求的提出和答复、负责引渡的机构、引渡文件材料的传送、移交被引渡人的条件方式等。

(五)引渡的效果

引渡的目的是克服刑法的地域性或各国刑法的差异造成的法律漏洞,防止某种犯罪行为逍遥法外。实践中,请求国只能就其请求引渡的特定犯罪行为对该被引渡人进行审判或处罚。这也称为“罪名特定原则”。如果以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将被引渡人转引给第三国,则一般应经原引出国的同意。

200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对有关引渡的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另外,我国还与一些国家缔结了引渡条约或司法协助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英语表达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使用英语来介绍我们中国的端午节?小编在下面和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5th day of the 5th lunar month, has ha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It is usually in June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端午节(农历5月5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吃什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tsung-tse)。

粽子tsung-tse:Glutinous rice filled with meat, nuts or bean paste and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It is associated with Dragon Boat Festival with historical meaning.The custom of eating zongzi is now popular in North and South Kore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端午节戴什么?

端午节最有特色的饰物就是香包(sachet)。小孩佩戴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On Dragon Boat Festival, parents also need to dress their children up with a perfume pouch. They first sew little bags with colorful silk cloth, then fill the bags with perfumes or herbal medicines, and finally string them with silk threads. The perfume pouch will be hung around the neck or tied to the front of a garment as an ornament. They are said to be able to ward off evil。

端午节喝什么?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节尝试一下雄黄酒吧。Adults drink Xiong Huang Wine, which can fend off evil spirits。

端午节挂什么?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挂艾叶菖蒲hang branches of moxa and calamus around the doors of their homes 和悬钟馗像display portraits of evils nemesis, Chung Kuei都是为了驱疾避凶,讨个吉利。

端午节玩什么?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Dragon boat rac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festival, held all over the country. As the gun is fired, people will see racers in dragon-shaped canoes pulling the oars harmoniously and hurriedly, accompanied by rapid drums, speeding toward their destin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英语知识点:被动语态与时态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被动语态时态

由于时态中一般只接触16种中的11种,所以我们主要来说这11种。

1.一般时:bedone

一般过去时:was/weredone

一般现在时:am/is/aredone

一般将来时:will(shall)bedone

2.进行时:bebeingdone

将来进行时:will(shall)bebeingdone

3.完成时:havebeendone

过去完成时:have/hasbeendone

现在完成时:have/hasbeendone

将来完成时:will(shall)have/hasbeendone

4.(一般)过去将来时:would(should)beendone

5.现在完成进行时:have/hasbeenbeingdon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司法民法考点之民事权利与义务

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相关司法民法考点知识。

民事义务主要有以下分类:

(一)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根据义务发生的根据,民事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直接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的而非由当事人约定的义务,如不得侵犯他人财物的义务。约定义务是指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义务,如合同债务人的义务。

(二)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

根据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分为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积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为一定行为(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交付财物的义务。消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不为一定行为(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不干涉所有人行使权利的义务。

(三)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

根据义务与义务主体的关系,民事义务可分为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不得将其移转给其他人负担的义务,如某特邀演员演出的义务。非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可将其移转给他人负担的义务,如偿还欠款的义务。

司法民法考点2

民事义务的分类

(1)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

A.以特定的作为为内容的义务是积极义务,亦称作为义务。

B.以特定的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是消极义务,亦称不作为义务。

(2)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以义务发生的根据划分,民事义务可以分为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A.法定义务指民事主体根据法律规范所应负的义务。

B.约定义务是指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义务。约定义务不违法即受法律保护。

(3)基本义务与附随义务。

在合同法中,以义务基础不同,分为基本义务与附随义务。

A.基本义务是根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所产生的给付义务,包括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

B.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应当承担的照顾义务、通知义务、协助义务等。

相关阅读:

司法民法考点3

民事权利的救济

1、公力救济(适用民事诉讼法)

公力救济是权利人通过行使诉权,诉请法院依民事诉讼和强制执行程序保护自己权利的措施。

司法民法考点之民事权利与义务

2、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是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制他人捍卫自己权利的行为,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自卫行为又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力救济只有在来不及援用公力救济而权利正有侵犯的现实危险时才允许被魄力使用,以弥补公力救济的不足。

(1)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A.有侵害自己或他人权利的行为;

B.侵害行为应当哪个是违法行为;

C.须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D.须防卫行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

(2)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A.须有紧迫危险;

B.须为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以及财产上的危险;

C.须避险行为确属必要;

D.避险行为所带来的损害不超过危险所能导致的损害。(1、2两点跟刑法上的规定没有区别)

(3)自助行为的概念和要件

A.自助行为是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对加害人的财产加以扣押、毁损或对其人身进行适当约束的行为。

B.构成要件:

a、须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

b、须时间紧迫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援助;

c、须自主行为所使用的手段适于请求权的实现;

d、须不逾越保全请求权的必要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司法宪法考点之人民检察院

全文共 2275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考宪法考点

司法宪法考点之人民检察院

2.任务。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的任务是:通过行使检察权,打击一切叛国的、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保卫国家的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并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与任务

1.性质。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明确了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从当前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实践来看,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主要是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违反刑法实行监督,以及对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等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并包括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活动的事后监督。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1.立案侦查。即对违反刑法的犯罪案件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的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权。人民检察院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等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2.批准逮捕。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3.提起公诉。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终结的案件,均由人民检察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并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

4.侦查监督。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等)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时,有权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5.审判监督。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如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如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有权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也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6.执行监督。又称为“监所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监狱和其他刑罚执行机关执行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情况,有权通过执行机关予以纠正。这种监督还包括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执行死刑、裁定减刑和假释等活动的监督等。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

1.组织体系。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包括: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等。

省一级人民检察院和县一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人民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

2.领导体制。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实行双重从属制,既要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又要对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主要表现在人大及其会选举、罢免或者任免人民检察院主要组成人员,审议工作报告,进行各种形式的监督等。

检察系统实行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的领导体制。下级人民检察院必须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对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这种垂直领导体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人事任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会批准。自治州、设区的市、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会批准。

(2)业务领导。对于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复核改变;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必须执行。当下级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及时给予支持和指示,必要时可派人协助工作,也可以将案件调上来由自己办理。

在人民检察院内部实行检察长统一领导与检察委员会集体领导相结合的领导体制。检察长对检察机关的工作享有组织领导权、决定权、任免权、提请任免权、代表权等,并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检察委员会在检察长的主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要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意见,可以报请本级人大会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英语句型分类知识点:双重否定句与排除否定句

全文共 8028 字

+ 加入清单

双重否定

句型19[主语+否定式谓语…+否定词/含否定意义的词+其他]

1.Hedoesntlendhisbooktonobody.2.Youcantmakesomethingoutofnothing.

3.Illtakeitthen.Notfornothing.Illgiveyousomethinginreturn.

4.Icouldnotdisobeyhim.Onlyonethingremainedforme:tosufferandobey.

5.Hewasneverdissatisfiedwithmywork.6.Whatsdonecannotbeundone.

7.Thiscaptaintookafancytomyconversation,whichwasnotatalldisagreeableatthattime.

[注]如果要用否定代词作主语,谓语要用肯定式。

Nothingischangeless.Nothingiswithouthisfaults.Nothingisimpossibletoawillingmind.

[主语+否定式谓语…+without+名词…/动名词]

句型20[(Therebe)+no+主语+词组或从句+without+名词…/动名词]

[It(或名词)is+否定词语+不定式+without+名词…/动名词]

1.Wecanlivewithoutfoodorwaterforsomedays,butwithoutairwecannotliveevenafewminutes.

2.AtthebeginningoflearningEnglishhecouldnotspeakitwithoutmakingmistakes.

3.Thereisnorighttospeakwithoutinvestigation.4.Nogainswithoutpains.

5.(Thereis)Nosweetwithout(some)sweat.

6.Withoutrevolutionarytheorytherecanbenorevolutionarymovement.

7.Withoutknowledgeofscienceandtechnologyitisimpossibletobuildsocialism.

8.Itisimpossibleforyourteamtowinwithoutconstanttraining.

[注1]由第二式的省略"no…without…"进一步紧缩的结果,便产生"no…no…"简略式,主要用于谚语格言。例如:Nopains,nogains.Nolaw,noliberty.Noinvestigation,norighttospeak.Nothingventure,nothinghave.(nothing是no的派生词)

[注2]"notwithout…"表示"不无…"、"不是没有…"的意思,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例如:Notwithoutreason/notwithoutsomedoubtIhavebroughtbackyourman-notwithoutriskanddanger.

句型21[主语+cannot+help/refrainfrom/keepfrom+动名词…]

1.ThoughLaurencehadpromisedKeithnottoseeWanda,hecouldnothelpgoingtoher.

2.He(Shylock)couldnothelpshowinghispleasure.3.IcanthelpadmiringitwheneverIlookatit.

4.Icouldnotrefrainfromretortingtohearsuchalie.5.Icannotkeepfromlaughingtohearsuchastory.

句型22[主语+cannot+but/choosebut/helpbut+动词原形…]

1."Youcannotbutfeelalreadythatitisuselessstayinghere…youwillhavetogofarther."

2.Icannotbutadmirehiscourage.3.Wecannot(choose)butreadbookstoincreaseourknowledge.

4.Theycannotbutadmitthatincertainaspectsofscienceandtechnologyweareawayaheadofthem.

句型23[主句(否定结构)+从句(否定结构)]

1.Nothingwasusefulwhichwasnothonest.2.Nothingcanbewhollybeautifulthatisnotuseful.

3.Ihavenevercommittedoneactthatwasnotintheinterestsofmypeople.

4.Bassanio,inhisgrief,repliedthattherewasnothinghewouldnotsacrifice.

句型24[(Therebe)No+主语+but+谓语+其他]

1.Thereisnomanbuthashisfaults.2.(Thereis)Nobodybuthashisfaults.3.Noonebutcandoit.

4.Thereisnorulebuthasexceptions.5.Thereisnobodybutknowsthismatter.

句型25[第一分句(否定式谓语)+but+第二分句(肯定式谓语)]

1.Itneverrainsbutitpours.(=Itneverrainswithoutpouring.)

2.IneverseeyoubutIthinkofmybrother.3.Theynevermeetbuttheydiscussthisproblem.

4.Shenevercomesbutshebringssomethingforthechildren.

[注]汉语中的双重否定句译成英语时不一定用双重否定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Sayallyouknowandsayitwithoutreserve."这样的人是没有不摔跤的。"--Suchpeopleareboundtotripandfall.

排除否定句

句型26[主语+谓语+beyond/beyondthefactthat…]

1.Hedidnothingbeyondwritingoneletter.

2.Hedidnotreallyknowwhathewasgoingtosay,beyondthatthesituationdemandedsomethingromantic.

3.OfOliverEdwards,nothing,Ibelieve,isknownbeyondthefactthathehadbeenatPembrokeCollegewithJohnson.

句型27[主语+谓语+but/butthat/barring…]

1.NooneknowsitbutyouandI.2.Hedidnothingbutwaitfortheresult.

3.Ihavenosecretofsuccessbuthardwork.

4.Icouldntseebutthatthesoldierswouldfightanddieforthesakeoftheircountry.

5.Whobuthewoulddosuchathing?

6.ThemeetingwillbeheldnextTuesdaybarringunforeseenfactors.

句型28[主语+谓语+except/exceptthat/exceptfor/excepting/…]

1.Everyoneisreadyexceptyou.

2.Nomaneverbecamegreatorgoodexceptthroughmanyandgreatmistakes.

3.Exceptalivingmanthereisnothingmorewonderfulthanabook.

4.Welaytherealongtimeinsilence,exceptthatWebbgroanedeverynowandthen.

5.Sheisabsolutelyaloneexceptforherson.

6.Allthesplendidfurnitureofhislateresidencehadbeensold,exceptinghiswifesharp.

句型29[主语+谓语+apartfrom/asidefrom/exclusiveof/withtheexclusionof…]

1.Apartfromthequestionofexpense,itistoolate.2.Asidefromthisstatement,herefusedtotalk.

3.Thebuildingwillcostabout2,500,000Yuan,exclusiveofthemachineryequipment.

4.TheCanalsysteminChinaisthemostextensiveintheworldwiththeexclusionofNetherland.

句型30[主语+谓语+save/savethat/savefor/saving/savingthat…]

1.Idoentreatyou,notamandeparts,saveIalone,tillantonymhasspoken.

2.Inthislifewegetnothingsavebyeffort.

3.Atthishourthegreattunnelwasquietsavewhenatrainroaredabove.

4.Allislostsavehonor.5.Savinghiseyesight,hewasaswellasever.

6.Thebarwasemptysaveforthelandlord.

7.SavingthathefailedinLatin,hedidwell.

句型31[主语+谓语+onlythat/otherthan…]

1.Ihavenothingagainsthim,onlythatIdislikehismanner.

2."IsanythingthematterwithMadeline?"-"No,papa,onlyIhavegotaheadache."

3.Itwasfortifiedonallsidesotherthanthis.

4.Youwillgenerallysufferforwishingtoappearotherthanwhatyouare;whetheritbegreater,ormorelearned.

[注1]besides和apartfrom兼有"除外"和"包括"的意思。Icarefornothingbesides(apartfrom)this.(多用于否定句)

Apartfrom(Besides)English,heisalsowellversedinRussian.(多用于带有also等副词的肯定句)

[注2]inadditionto有"包括"的意思,如:InadditiontoJohnsbeingblamedforthis,hewasblamedalsoforbreakingthewindow.

加强否定句

句型32[主语+强调词语+否定词+谓语动词+其他]

1.Hurlinginsultsandthreatsiscertainlynotfighting.2.Itsimplywillnotdo!

3.Wemustnotbecomecomplacentoveranysuccess.

4.Weabsolutelymustnotrelaxourwill.5.Thenatureofwolveswillneverchange.

6.WithouttheCommunistPartyIshouldassuredlynotbewhatIamtoday.

句型33[主语+be+thelast+名词+不定式…/从句]

1.ForitwasOliver,hiscruelbrother-thelastpersonOrlandowouldhaveexpectedtofindthere.

2.Heisthelastpersontodosuchathing.3.ThisisthelastplacewhereIexpectedtohavemetyou.

4.Breachofpromiseisthelastthingthatheislikelytocommit.

句型34[主语+谓语肯定式+含否定词语的成语+其他][主语+谓语否定式+含不定词语的成语+其他]

1.AtnotimeandundernocircumstanceswillChinabethefirsttousenuclearweapons.

2.Youngpeopleshouldonnoaccount(=shouldnotonanyaccount)neglecttheirdailyphysicalexercise.

3.Wehaveideals,butwearebynomeansvisionaries.4.Hewillinnowisegiveupstudy.

[注]其他加强否定的方式:1.[…beanythingbut…](决不是)Heisanythingbutascholar.

2.[(Thereis)no+V-ing](决不可)Thereisnodenyingthefact.=Itisabsolutelyimpermissibletodenythefact.因此语意比下句强,"Itisimpossibletodenythefact."

句型35[主语+否定式谓语+微量词+名词+其他]

1.Wemustneverforamomentdivorceourselvesfromthemasses.

2.Themotherdidnothaveawinkofsleepthewholenightonaccountofthechildshighfever.

3.Hedidnotbreatheasinglewordaboutit.

4.ThoughIhavewalkedtwentymiles,Iamnotabittired.

5.Thelittleboyisdofullofenergythatherefusedtostayputforanylengthoftime.

[注]表示微量词的词组中以intheleast为最常见,不少的微量词可用它代替。如:

Iamnotintheleasttired.Iwasnotsurprisedintheleast.Thatboywasnotintheleastafraidofthesnake.

句型36[...否定词+名词+大范围词语...]

1.Therewillbenodifficultyintheworldwhichtheycannotovercome.

2.Thedoctorwaswritingabook,butitwentonsoslowlythatitwouldnotbefinishedwithinathousandyears.

3."Dontyoudance?"-"Imtheworldsworstdancer."

4.Hewasnotatallconfused.5.Itisofnovalueatall.

6.Thisisahistoricaltrendnoforceonearthcanholdback.

[附注1]与汉语中的否定式相对应的英语不一定要用否定式。如:"很不好",不能译成英语的"verynotgood",应换一种说法,"Thisisverybad.","Itisnotgoodatall."汉语"这事我一点也不知道"可译作"Iamquiteinthedarkaboutthematter."或"AboutthisIknewnothing."汉语"我很不喜欢喝酒。"可译作为"Idislikewineverymuch."或"Iamnotabitinterestedinwine./Idontlikewineatall./Iamthelastpersontolikewine.

其次要注意分析。汉语"一窍不通",是缩小否定数量的说法,最好译成"beutterlyignorant"或"notknowtheABCof…/knownothingof…又如"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这里有几个强调的词语:"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一切事物"不能用all/allthings,因此只能用缩小量的说法。"Thereisnotasinglethingintheworldwithoutadualnature."

[附注2]一般说来,只要需要,所有的肯定句都可以改为否定句,但一定要依照前面所介绍的各种句型的要求。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逻辑上说不过去的不能改为否定句。WhereisMary?不能改为whereisntMary?

2)句型要求不能用否定式的。Howhard-workingheis!不能改为howhard-workingheisnt!

3)除句型28中列举的一些强调词语有分工外,以下词语只用于肯定句,否定句应采用括号中相对应的异根同义词。Some(not…any);too(not…either);so(neither,nomore);alongway(not…far);alotof/plentyof/agreatdealof/agooddealof…(not…muchof);as…as(notso…as);alreadystill(notyet/notanymore/nomore/nolonger…)

1.Ihavegotsome.→Ihaventgotany.2.Iseeagreatdealofhim.→Ididntseemuchofhim.

3.Wewentalongway.→Wedidntgofar.4.Iwilldosostill.→Illnotdosoanymore.

4)注意may,must,need,can(could)在肯定句与否定句中的含义变化,对应关系也会出现交错现象。

A.表示许可用may(口语中常用can);表示禁止通常用mustnot,有时也用maynot语气较委婉。

"May(Can)Ismokehere?"-"Yes,youmay(can)."或"No,youmustnot."或"Youmaynotsmokehere."

B.表示责任、义务或必要时用must,否定式只能用neednot

"Mustwehandinourhomeworktoday?"-"Yes,youmust.No,youneednt."

C.表示推测指"可能"时,用must;指"不可能","不一定"时用cannot/couldnot,有时也用maynot,口气较委婉,意为"也许不"。Thatmustbeamistake.No,itcannotbeamistake.Itmustnotbeamistake

D.表示推测也常用may,指"可能";否定式同上。Hemayberight/Hecannotberight.Hemaynotberigh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语知识点:对比句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句型[(第一并列分句)+while/whereas+(第二并列分句)]

1.Theenemyrotswitheverypassingday,whileforusthingsaregettingbetterdaily.

2.Thestrengthofthecollectiveisboundless,whilethatoftheindividualisverylimited.

3.Wisemenlovetruth,whereasfoolsshunit.

4.Youcanalsoseethatthereisagrandpiano,whereasoursisanupright.

句型[(第一并列分句)+butonthecontrary+(第二并列分句)]

1.Ihavenotnearlydone.Onthecontrary,Ihaveonlyjustbegun.

2.Idonotadmirethatman,butonthecontrary,Ihaveagreatcontemptforhim.

3.Youthinkmeidle,butonthecontrary,Iamverybusy.

4.Wearebecomingstrongerandstrongeraswefightand,onthecontrary,ourenemyisgettingmoreexhaustedasthewardragson.

[注1]与本句型相似的词组还有:1)"Contraryto+名词"如:Contrarytowhatwehadexpected,hedidntcome.

2)"Incontrastto+名词"如:Incontrastto(或with)capitalism,thereisnothinginthesocialisteconomicsystemtocausewar.3)"Inoppositionto+名词"如:Inoppositiontomywishes,youdidntstudyhard.

[注2]与本句型意义相反的是"如同…一样",参考下面句式:

"Justas+从句","Justlike+从句":JustasKarlMarxdid,heregardedaforeignlanguageasaweaponinthestruggleoflife.=JustlikeKarlMarx,heregardedaforeignlanguageasaweaponinthestruggleoflif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语知识点之一般将来时基本结构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将来时的基本结构

1.will/shall+动词原形

will在陈述句中用于各种人称;shall用于第一人称,常被will所代替。

否定式:willnot=wont;shallnot=shant

一般疑问式:will/shall+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特殊疑问式: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式?

Iwill/shalldoabetterjobnexttime.下次我要做得好些。

Oilandwaterwillnotmix.油和水没法混在一起。

—WillhehelpyouwithyourEnglishtonight?今天晚上他会帮助你学习英语吗?

—Yes,hewill./No,hewont.是的,他会。/不,他不会。

—WhenwillyouarriveforAmerica?你什么时候去美国?

—Tomorrow.明天。

2.am/is/aregoingto+动词原形

否定式:am/is/arenotgoingto+动词原形

一般疑问式:am/is/are+主语+goingto+动词原形+其他?

特殊疑问式: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式?

HeisgoingtospendhisholidaysinLondon.他打算在伦敦度假。

Lookatthedarkclouds.Thereisgoingtobeastorm.看那乌云,快要下雨了。

Ishegoingtocollectanydataforus?他会帮我们收集数据吗?

Whatareyougoingtodotomorrow?明天你打算作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司法经济法考点之银行业监督管理

全文共 2681 字

+ 加入清单

银行业监督管理是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包括金融机构,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的监督管理。包括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等内容。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银行业监督管理相关司法经济法考点知识。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对象

1.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这是银行业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

2.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3.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及前两种金融机构在境外的业务活动。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性质和特点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1条规定:“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这说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性质不是组织法而是行为法。

司法经济法考点之银行业监督管理

具体说,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不是一部关于中国银监会的行政组织法,而是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行为的市场规制法,其目的在于明确中国银行业监管的目标、原则,确定银行监管机构的法定地位和职责,加强和完善监管手段,规范监管程序,推进我国银行业监管向国际最佳做法靠拢,实现从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的转变,从而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具有以下特点:

1.大量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监管的先进理念和立法经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条文设计大量借鉴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所提出的银行监管的最佳做法,参阅了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其他指导性文件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业的法律制度。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除“法律责任”和“附则”外共有41条,其中50%以上的条款都直接体现了核心原则的思想。

在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纳入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有关内容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如明确监管者的目标和原则;保证监管者的独立性;为监管者提供法律保护;建立监管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股东资格的审查;通过制定和实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实现监管方式从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的转变;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手段;建立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会谈制度;

提高并表监管能力:

建立监管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银行监管机构有权区别不同情况,对未遵守审慎经营规则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监管强制措施;加强银行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和境内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加强银行监管当局与境外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共同实施有效的跨境监管等。因此,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将为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2.制定科学监管措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监管机构使用监管手段和措施给予了适当授权,为实施有效银行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监管机构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各类报表和资料;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实施现场检查;有权要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有权区别不同情况,对未遵守审慎经营规则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递进的监管强制措施;有权对有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接管、重组或撤销,并对其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有权查询涉嫌金融违法行为人的存款或申请司法机关冻结违法资金等。

同时,“法律责任”一章还授权监管机构对违反法律、法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采取纪律处分、罚款、取消任职资格和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等处罚措施。

3.对监管权力予以规范。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强化了监管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规定监管机构应当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并对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应当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应当承担相应的保密义务,等等。

4.规定监管的程序。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监管机构行使监管权力、采取监管措施规定了程序要求和监督制约措施,如规定监管机构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监管机构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过整改,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的,监管机构应当在3日内解除对其采取的限制措施等。

5.协调外部监管机制。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国务院审计、监察等机关,依法对银行监管机构实施外部监督,同时要求监管机构公开监督管理程序,增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另外,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管机构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规定银监会的法律责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监管机构履行职责和义务、行使监管权力、采取监管措施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第43条规定,银行监管机构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未依照本法第28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违反本法第42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或者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法律形式,系统建立了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制约和问责机制,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次立法创新。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同时,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2.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原则。

(1)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

(2)独立性原则,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3)协同原则,中国银监会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它们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司法经济法考点之土地承包经营权

全文共 2212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承包经营权(简称为“承包经营权”),是指公民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司法经济法考点知识。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办证条件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有基于民事行为的,也有非基于民事行为的,以下予以分别说明:

基于民事行为取得承包经营权

包括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情况: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创设取得,主要是指承包人与发包人通过订立承包经营合同而取得承包经营权,分为家庭承包与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的承包。通过这两种方式承包的,都应当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于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取得,是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受让人通过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依法从承包人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我国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

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非基于民事行为而取得承包经营权

在这里主要是继承问题。继承法第3条规定的遗产范围中没有规定承包经营权,因此在我国民法学界对于承包经营权能否继承有不同的看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认可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的继承,而有限地认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1)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承包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2)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设立的承包经营权,承包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其他单位、个人依法以家庭承包或者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用于农、林、牧、渔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期限限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可由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取得,也可由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司法经济法考点之土地承包经营权

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承包方式取得农用地使用权的,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土地承包方案必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承包方式取得农用地使用权的,其权利的取得,必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与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承包期限内,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

(1)依法享有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2)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对土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

(3)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将其享有的土地权利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流转。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不得擅自改变权利取得时确定的农业土地用途,不得擅自将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之间用途的转变,依有关法律规定,并不得违反承包合同的约定。

4.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回、调整与保护。承包期内,发包方一般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承包期内,发包方一般不得调整承包地。

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英语时态知识点:现在进行时结构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进行时的结构

现在进行时由“am/is/are+现在分词”构成。如:

I’mstudyingatYuCaiSeniorMiddleschool.我在育才中学读书。

Heiswritingonthedesk.他再课桌上写字。

TheyaretalkingabouttheirvisitingtheGreatWall.他们在谈论游长城的事情。

【说明】动词现在分词的构成方法:

(1)一般在动词后加-ing。如:say—saying,play—playing,think—thinking,study—studying,teach—teaching,blow—blowing,build—building.

(2)动词若以-e结尾,则去e再加-ing。如:love—loving,make—making,guide—guiding,date—dating.

(3)在以单短元音的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动词后,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ing。如:begin—beginning,regret—regretting,plan—planning,ban—banning.

(4)在以ie结尾的动词后,改ie为y,再加-ing。如:lie—lying,die—dying,tie—tying.

(5)在以-c[k]结尾的动词后加-king。如:picnic—picnicking,panic—panickin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