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护牙的误区有哪些呢(汇总20篇)

浏览

2037

文章

82

篇1:老年人补钙养生 三个误区要警惕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上了年纪,身体进入衰老时期,机体会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老年人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补钙,甚至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就越多,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引起并发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老年人补钙的一些误区

老年人补钙养生三个误区要警惕

误区一: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而过量补钙,而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

专家指出,许多中老年人把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其实长期服用药物,会使身体逐渐产生依赖性。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预防骨病。这是不正确的。

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或服钙片,少喝茶、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高血压的用药误区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老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2/3的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还很低,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老年人高血压的用药误区

1、经常漏服药物

每天服用的药物没有按时服用,或应该一天服用数次的药物没有按照规定的次数服用等。这种情况常见于记忆力不好的老年人,或者是比较粗心的中青年。

2、不按时间和方法服药

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如阿司匹林应该在早餐后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应该在睡前服用。而且不能用茶水、牛奶或饮料送服药片等。

3、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一般包括有意增减剂量或无意中弄错剂量两种情况。但不管出于哪一种情况,这种做法都非常危险,尤其是有意增减剂量,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4、用药不对症

高血压患者服什么药,怎么服,都要听从专业医生的知道。但有不少的患者,往往喜欢自行到药店选购药物,仅仅凭感觉用药,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不说,还很可能耽误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牙不好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老人牙齿不好怎么办这个问题,如果老人牙齿不好,平时吃的食物就要尽量做的软些、烂些,像、土豆、、黄豆、扁食、面条等比较柔软的食物就非常适合牙齿不好的人食用,当然平时要注意均衡营养,肉类的时候也要适当吃些,平时做时要切得细些,也可以做成肉泥食用。除了饮食上需要注意,牙齿不好的人平时也要多注意口腔方面的卫生,早上跟晚上都要积极刷牙,饭后也要尽量多漱口,平时不要吃过甜、过冰又过酸的食物,如果牙齿出现疼痛的情况,就要及时去看牙医,如果出现牙齿脱落的情况,最好根据的情况,到正规口腔医院配副适合的假牙,这样会使自己更方便,也不会影响到平时正常的饮食,下面来看看老年人牙不好的饮食误区有哪些吧?

1、顿顿喝粥

中老年人患牙病多,牙齿缺损者常见,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这么做很有问题。事实上,长期吃粥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首先粥虽然软烂,但吃太多,同样不会很好消化。其次,粥没有足够的营养,吃再多,也无济于事,的老人长期喝粥,可能伤害更大。所以,中患有牙病应积极治疗,缺牙的镶牙、种牙,早镶早享口福。

2、菜煮烂了再吃

生活中,不少老人喜欢先将蔬菜焯一遍,然后就放水里长时间煮。其实这样做,会将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都给煮没了,吃到最后就是吃了点纤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所以,老人们最好别用“烂菜汤”式做法。“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多吃凉拌,品种多样,颜色选深。”是老人做蔬菜的20字要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牙不好的饮食误区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该如何走出“心理”误区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很可能会进入心里误区。那么,你对老年人该如何走出“心理”误区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病不求医:

老病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光凭经验去药店买些药吃,就很容易出问题,因为你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

恐病多自扰:

当周围的同龄人或比自己还小的人病逝时,一些老年人总是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由此可能引起“疑病症”。其实,他人的病与你完全不相干,只要你详细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就不必过多地担忧。

心病可自解:

一些饱经沧桑的老人,心理遇到问题,不愿去找心理医生,怕丢面子,烦心的事闷在肚里,易引起其他疾病。

人到70古来稀:

如今老年人越来越长寿,据英国统计,该国老人每隔四年就平均延长寿命一岁,因此70岁以上的老人不必过于悲观,应把寿命定位在90岁左右,方可轻松自在,生活从长计议。

凡药都是毒:

有些老年人对药物有一种反感和恐惧,不愿吃药或少吃药,有时一见病情好转,就违反医嘱,擅自停药,从而导致病情反复。例如老年抑郁症,就应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再服一段时间的药才能巩固疗效。

身体健康不需“助手”:

有些老年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健康,就不愿意拄拐杖,实际上许多老年人是因为一跤摔倒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尤其血压高的老年人在外出时拄上拐杖才好。

儿女不孝敬:

如今年轻人都为工作生存奔波劳累,难免冷落了年迈的父母,加上“代沟”的原因,共同语言也不多,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孝敬,老年人应在心理上争取更大的自强自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儿。

存钱防病:

一些老年人怕生病无钱治,因此就拼命地存钱。其实把钱用在平时的生活、保健上是必需的,包括吃、穿、住、行、娱乐等,该花的就花,生活舒适、顺心了,发病率自然会降低。

老人不缺“觉儿”:

老年人的许多疾病都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因此,老年人应适当多睡眠,以减少能量消耗,促进细胞生长,保护大脑活力。

老了难免糊涂:

实际上,老年人只要不是患上痴呆症,不但不是老糊涂,相反,他们看待事情更全面,面对困难会更冷静。

老人须清静:

过于安静可以导致老人寂寞与孤独,有的老人可能由于外界刺激偏少而使头脑老化。

老人无爱情: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后认为,人越老越需要爱情,老伴儿之间的相互抚慰可以延缓衰老。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丧偶老人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独居老人的心理特点?长寿老人五大心理特征?空巢老人的心理特点?老人易得哪些心理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人常见的养生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2808 字

+ 加入清单

由此可见养生误区的危害性很大,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重视了,那么老年人自己还有什么养生误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年人常见的养生误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年人养生的禁忌

1、忌运动后随即坐躺

运动时血流加速,运动后如果随即坐、躺,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激增;肌肉运动会立即中止,下肢静脉的血液不能畅快向心脏回流,造成下肢瘀血肿胀,脑部及机体各部分因缺血导致“休克”,或产生不适感觉。运动后需有慢跑缓走渐次递减的放松运动。小憩间,应随即用柔软毛巾擦抹身上汗水,不宜在地上随处躺卧,避免躯体受潮寒,诱致风湿性腰痛或关节疼痛。

2、忌大量饮水

运动时排汗造成干渴,可适量补充水分。饮量不宜过大,超量就会破坏体内水分、盐分的代谢平衡和稀释血液的浓度。补给水分以淡盐水最适宜,既补了人体水分,又补充了盐分,保持体内水盐平衡。

3、忌即时凉浴

运动时血流量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排汗。如即时凉浴,遇冷刺激后引起体温骤降,机体血管突然收缩,使神经系统失调,肌肉抽筋,而且引起感冒和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老年人如何养生

1、晨起喝水

早上起床先喝一杯温水,因为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和休息,因为排尿、呼吸等原因,水分排泄的比较多,所以,早上起来喝一坏温水不但可以恢复身体水分还有助于肠道蠕动,可防止便秘或改善便秘。

2、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早上可以以伸展筋骨为主、或者慢走、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等注意要爱护膝盖,运动过量会导致膝盖不可逆的损伤。见意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左右。

3、早餐宜软不宜硬

在早晨,人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会劳脾伤胃,导致食滞于中,消化不良。中老年人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和苡仁等保健食品,则养生效果更佳。

4、中餐三多三少

蛋白质多些、维生素多些、纤维素多些。糖类少些、脂肪少些、食盐更少些,总之饮食方面应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适量吃鱼鸭、常吃豆类、每日饮奶、少吃肥肉等。

5、按时睡觉

不少老人不困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6、按时体检

每年的健康查体中,经常发现相当多的严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所以,要定期去医院体检。

7、按时如厕

很多人都是当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也可能引起粪便和尿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导致“自家中毒”。因此,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对痔疮病人也有益处。

老年人常见的养生误区

1、很多人只喜欢听戏不喜欢唱,觉得费嗓子,其实听不如唱,如果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老人最好选择开口唱出来。经常放声歌唱,除了增加肺活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肺功能之外,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活力及记忆力。而且唱歌能有效调节情绪。

2、老年人睡眠浅少,于是很多老年人就不怎么睡觉,要知道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每天最好睡足6~8小时。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对健康不利。此外,要重视每天的午睡,时间半小时到l小时为佳,睡前可喝一杯白开水。

3、有些老人喜欢在晨练时快跑,这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跑步时机体耗氧量会增加,易导致呼吸短促、机体缺氧,而大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对老人来说,运动的最佳选择是散步,同时甩甩手、拍拍肩膀、扭扭腰胯,适可而止。体质好的老人可以尝试慢跑,但一定要做好跑前热身和整理运动。

4、越来越多的老人喜欢通过保健品来养生,并且过度相信大补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实际上,不论哪种保健品都容易出现成分不明、药不对症、应用过量等弊端。相比之下,食补从日常食物而来,虽见效缓慢,但作用温和。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来说,只需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新鲜、多样、均衡即可。

5、老年人患牙病多,牙齿缺损者常见,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事实上,长期吃粥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首先,粥虽然是一种比较软烂的食物,但是吃的太多,同样不会很好消化。另外,吃粥吃的再多,也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而长期营养不良对于老年人的伤害可是非常大的。

6、不少老人喜欢先将蔬菜焯一遍,然后就放水里长时间煮,做成菠菜汤,白菜汤什么的。其实这就将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维生素都给煮没了,吃到最后就是吃了点纤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老人们最好别用烂菜汤式做法。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多吃凉拌,品种多样,颜色选深。

7、很多老年人都觉得补钙应该补得越多才越好。事实上,如果你摄入的钙质远超过了身体的需要的话,那么这些钙质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甚至会引发疾病。

8、不要经常吃不加热、或热不透的剩饭剩菜,因为饭菜里的各种营养素都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逐渐损失,时间越长,损失越多。另外,剩饭菜产生亚硝胺几率也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果吃时再不热透,还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引发胃肠问题,老年人肠胃功能比较脆弱,尽量不吃剩饭菜。

9、喜欢吃素也不能一点荤菜都不吃,也是需要适当的吃一些荤菜的。

10、有些人认为:现在工作太忙,没有功夫养生,养生保健等到退休以后再说。人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发生脏器损害、脏器衰竭,最终走向死亡。因此,养生应该从没有病的时候开始,因为有了病再养生就来不及了。

11、不少貌似注重养生保健的人,一场一场听讲座、做笔记,却从不把听来的养生保健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养生并无灵丹妙药,唯有真正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比如说人人都知道要控盐控糖控油,可现在的白领应酬多、聚餐多,盐糖油摄入超标。怎么办呢?自己买菜回家做饭。

12、保健品不能当饭吃。很多人每天就把保健品当成饭吃,这对身体是有害处的。因为营养品只会对身体的某一个功能进行改善,而平时我们吃的水果、蔬菜、米饭等等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营养。

13、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其实,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所以老年人晨练最好安排在太阳出来一小时后再进行。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心血管病发病最高,尽量选择下午或晚上活动为妥。

14、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老人把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从医学观点来看,饭后,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年人冬季锻炼或会有影响,这些误区,你知道几个?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晨练可以说是很多老年人一天十分重要的环节,当年轻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一些精力充沛的老年人早已经在晨练的路上了。对老年人而言,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可强健体魄,对身体可以说是好处多多的。但老年人体魄整体而言不如年轻人,且多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冬季晨练如果没有注意一些健康细节,很可能会带来隐患。

1

尽量不要太早进行锻炼

有些老人习惯在五六点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门锻炼,这个时间温度低,户外能见度也比较低。

一方面老人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使得血压出现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另一方面,不足的光线和能见度也让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增加了摔倒的风险。

一般建议到太阳升起后再出门锻炼,而且地点要选择人流相对密集的场所,最好结伴而行,以便出现突发事件时更好地开展自救和互救。

2

不要空腹锻炼

早起晨练回程再喝早茶或是买早点是很多老人的习惯,一些老人起床后可能喝口水就出门了,这其实是不正确的习惯。

在空腹状态下消耗过多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可能会导致老人晕倒。

因此建议老人晨练前可以适当吃一些食物垫垫肚子,如鸡蛋、红薯、白粥、牛奶等,但也不宜吃得太饱。

3

注意保暖

冬季昼夜温差大,为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建议老人出门晨练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为了方便穿脱,老人不妨选择“洋葱式”的穿衣法则,即多穿几件较薄的衣服,然后根据自身感觉适时穿脱。

锻炼时,要选择宽松透气的衣服,贴身衣物以棉质为宜,过于紧身的服装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让体温更容易流失。

4

舒缓运动、循序渐进

老人冬季晨练应遵循力所能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强度应逐步增加,但不宜过于激烈,尽量不要让自己有大汗淋漓、喘不上气或其他不适的感觉。

运动结束后也应适当拉伸,避免引起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对老年人而言,晨练也不宜选择对抗性强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等,以免身体碰撞导致摔倒或骨折。

如果晨练后第二天经过休息仍觉得疲惫或是肌肉明显酸痛,就说明运动强度过大,需要进行调整。

5

谨慎选择冬泳

冬泳已经成为中老年人锻炼的“新时尚”,但水里和水外温度差距大,应激反应容易导致老人出现心肌缺血和缺氧,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更容易突发急性心肌梗塞。

不建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冬泳,即便身体健康的老人,冬泳前也应确保身体健康、血压正常,下水前充分热身,并最好让年轻一辈“保驾护航”,以免发生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年人骨质疏松需要注意哪五大误区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骨质疏松需要注意哪五大误区?随着医学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对“骨质疏松”这几个字已经非常熟悉,但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该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许多老年朋友们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容易走进误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命质量控制工程专家怎么说吧。

误区1: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好转。只有胶原蛋白与钙同时补充,才能起到补充钙的作用。

误区2:骨质疏松是由于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等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骨质疏松既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科学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3: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时即可引起骨折,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等,这些轻微的骨折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误区5.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的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年人补钙的误区有哪些呢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钙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骨骼和牙齿,以此来支持人体的运动和咀嚼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对一些微量元素或是营养物质的吸收会降低,因为许多老年人会出现缺钙现象。所以说老年人补钙很重要,但不正确的补钙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老年人补钙的误区有哪些呢?

1、补钙误区——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2、补钙误区——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3、补钙误区——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年人养生 芒种养生老年人要避免4个误区

全文共 1919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节气,很多老年人朋友都在研究芒种养生的注意事项了。那么芒种如何养生比较好呢?有什么要避免的养生误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芒种节气老年人养生的相关事项吧。

老年人芒种养生要避免的4个误区

1.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容易患上手足疼痛,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芒种节气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两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2.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尤其是中青年男性,但芒种节气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冷水洗澡后可能使人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

3.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这一养生口诀就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申时(下午3至5点)以后少进餐,这都是芒种节气的养生要求。

4.夜食生冷

芒种节气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不易消化饮食,生吃蔬菜、瓜果等本为芒种节气慎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慎食此类食物,肉、面、黏腻之物也不宜在夜间食用,否则可引起腹胀、吐泻等病症。

老年人芒种养生法则

少吃肉食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尤其是芒种节气天热,吃肉易生痰火,饮食应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如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采用绿豆、扁豆、莲子、荷叶等加入糯米等一并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

少吃甜食

芒种节气一般食用甜食较多。甜食含糖分高,产生的热量也高。若老人过多食用,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

老人过多食用甜品,使糖分在身体内积存下来,多表现为老年人常见的“肥胖”现象,血脂升高,从而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因此必须忌食过甜之品。少量的饼干、烙饼等少糖的食物可适当进食。

少喝冷饮

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芒种节气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

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热,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肠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出现痉挛现象。因此,老人要少喝冷饮,少吃冷食。有消化道疾病的老人尤应注意。消暑除倦可喝不太浓的热茶。

要卫生

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新鲜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老年人适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瓜果有好处。

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芒种节气肠道传染病。鱼、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饮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开使用,不可混杂,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既可杀菌又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调味解暑。芒种节气细菌滋生快,食品要现做现吃。

要补充水和盐

盛夏出汗多,容易造成体内水盐代谢失调,充分补充水分是芒种节气中老年人养生不可忽视的一点。

水补是食疗、食养的基础,健康的成人每天至少要补充2500毫升的水,才能把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菜肴或汤的调味应稍咸些,可补充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但也不宜过咸,以免肾脏排泄钠离子和水的功能减退,造成高血压或引起心力衰竭。

老年人芒种养生小常识

防暑避湿,谨防疾病

高温天要避免或减少外出,不要让太阳直射头部以防中暑。衣服要勤换洗,常洗澡,预防皮肤病,晚上还应多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而诱发疾病。

适当降温,温差适度

一般屋里比屋外低5℃~8℃为宜,不宜长期用电风扇和空调,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新鲜。

饮食清淡,注意卫生

芒种节气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饮食宜清淡,尽量多食易消化的新鲜食品。饮食也要定时定量,不能过饱与过饥。芒种节气是胃肠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增加消暑饮品,少喝碳酸饮料

芒种节气天热出汗多,老年人可多喝些豆浆、牛奶、绿豆汤等消暑食品与饮品,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或少喝碳酸饮料少吃冷饮等对胃肠有不良物理性刺激的食品。

结语:芒种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代表着天气越来越热,老年人在芒种节气一定要注意对自己的养生保健。今天和大家介绍了老年人芒种养生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年人补钙需谨慎 补钙误区小常识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晚辈对于补钙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补钙好补钙对身体有用,其实过多补钙反而对身体会造成伤害,尤其是老年人补钙需要谨慎慢行,补钙也是有误区的,想知道有哪些误区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钙片需要每天服用

钙片需要每天服用钙的摄入量是根据人体所需决定的,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日常生活中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豆类食品、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除此以外,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

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

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

老年人长期过量补钙,使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

钙在人体内的需求是根据体质变化的,补钙补得过多反而有害。

不辨病因一律补钙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两类。

女性绝经期后以及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因素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

成人钙片有效果吗

打开瓶盖看到是小熊造型的钙片,瞬间被萌到了好可爱。吃到嘴里有股奶香味,还有点甜甜的味道,整体感觉还不错,特意让老妈吃了几天才来评价的,老妈说效果还行,之前腿抽筋后疼,现在吃了几天有所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年人补钙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年龄增长,钙质流失严重,需要进行补钙。有些老年人在补钙时会有一些错误的认知,那么有什么老年人补钙误区呢?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介绍老年人补钙误区。

钙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骨骼和牙齿,以此来支持人体的运动和咀嚼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对一些微量元素或是营养物质的吸收会降低,因为许多老年人会出现缺钙现象。所以说老年人补钙很重要,但不正确的补钙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老年人补钙的误区有哪些呢?

1、补钙越多越好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中提出:成人的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这个摄入量不是建议的标准摄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毫克,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500毫克。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

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导致患病的危险性增加等。也就是说,营养素摄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对健康不利,而过量也可能对健康有害。一般而言,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于钙的需求。所以,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补钙过量的主要症状是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并影响生长发育。

2、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年人吃蔬菜一定要避开的9个误区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饮食中,蔬菜老年人每餐必吃的。不过,由于老年人的体质特殊,他们不能像年轻人一样不顾禁忌的食用蔬菜。因此老年朋友们就需要认识一下吃蔬菜常陷入的误区。就来提醒您:老年人吃蔬菜一定要避开的9个误区,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久存蔬菜

有的老人家喜欢一周做一次大采购,把蔬菜存在家里慢慢吃,这样固然节省时间,方便,但是要知道,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状况下(20℃)每放置一天,维生素C损失高达84%。因此,应该尽量减少蔬菜的储藏时间。如果储藏也应该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

二、丢掉含维生素最多的部分

一些习惯性蔬菜加工方式也影响蔬菜中营养素的含量。例如,有人为了吃豆芽的芽而将豆瓣丢掉,实际上豆瓣的维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

三、小火炒菜

维生素C、B1都怕热。因此炒菜避免用小火闷,应该用旺火炒。再有,加少许醋,也有利于维生素保存。

四、菜做好了不马上吃

很多人喜欢做好了饭菜后放在锅里温着或者放在保温桶里面,等上一段时间再吃,这样也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物质。

五、吃菜不喝汤

炒菜时,蔬菜中大量的营养物质都溶解在菜汤里了,不喝多可惜。

六、先切菜后洗菜

有的人炒菜时为了省事,先切菜再放在一起冲洗一下,其实这样做也会令大量的维生素白白流到了水中。

七、偏爱吃炒菜

很多减肥的人相信肉菜一起炒可以降低脂肪的摄入,其实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还有些蔬菜更适于凉拌来吃,比如黄瓜、番茄等等。

八、吃素不吃荤

时下素食者越来越多,尽管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但是一味吃素也不对:一是人每天必须要从肉里摄入一定量胆固醇,适量的胆固醇还有利于防癌。二是单纯吃素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引起消化道肿瘤。三是维生素B2摄入不足。四是由于蔬菜中普遍缺乏锌,因此,素食者也容易严重缺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搭配着吃。既可以取得素食的效果,也可以避免素食对身体的损害。

九、生吃蔬菜不洗干净

现在蔬菜污染越来越严重,有各种农药和寄生细菌的残留,因此生吃蔬菜最好洗干净、去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年人用药心理误区你了解多少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老人在用药的时候会有一些固定的思维或者是错误的心理误区,那么老年人对治疗用药存在哪些心理误区呢?下面就细致的介绍一下吧!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年人用药心理误区你了解多少方面的知识。

点名要药

当前,各种药品广告很多,不少广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只讲药物治病的效果,不谈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老年人,过分相信广告宣传,认为这些药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于是便点名要药,或自己到药店买药自服。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剂量不易把握不说,有时还可能用反了药,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分,用错了药,结果会适得其反。

不按医嘱服药

有些老年人是老病号,认为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于是就经常不按医嘱用药或病情稍好就停药。例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刚达到正常后就减药或停药,而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则应终身服药,随意停药易引起病情恶化或加快病情进展。临床上很多药物是不能随便减量或突然停服的。再如,有些人咳嗽较重,便把一瓶咳嗽糖浆一天服完,这样做轻则会引起不良反应,重则可致突然死亡;有些患感染性疾病的老人用了抗生素后病情刚刚缓解,就把药停了,结果不是造成病情复发就是产生耐药性。

不按时服药

要想使机体对药物能较快而完全地吸收,并达到适当的血药浓度及最佳治疗效果,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恒定剂量,即强调服药的时间性。实际上,进餐前后服药对药物的吸收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降压药一般应在晨间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品应在饭后或饭中服用,降血脂药宜在睡前服用。而有些老年人不遵守这些用药规律,随意性较大,这样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仿效用药

有些老年患者一听到别人说哪种药好,自己就要用。殊不知,症状相似的病的种类很多,比如同是偏瘫患者,有的是由脑出血引起的,也有的是由脑缺血(血栓或栓塞)引起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有一个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的问题。再说,人与人还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尽一致的,某种药在别人身上效果好,在自己身上却不一定管用。例如,同是冠心病患者,有的用通心络好,有的用丹参滴丸好,而有的则用地奥心血康好,要因人而异。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天冷了,老人养生莫忘防范四种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患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年人锻炼的误区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锻炼很容易陷入各种误区,这样对身体有害处,那么老年人锻炼的三大误区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老年人锻炼的三大误区。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怎样选择运动方式

小于65岁的老人:可以选择慢跑、打羽毛球、乒乓球、运动量小的篮球。一个星期运 动3~5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

65岁~75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体质明显不如65岁以前的老人,此时球类运动就不 太适合了。70岁之前可以骑自行车、爬山、游泳。爬山一定是要爬缓坡,太陡对老人的关节不好。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还可以跳跳交际舞、唱歌,每次运动要微微出汗。

75岁~85岁:运动多以缓慢的运动为主,比如打打太极拳、太极剑、散步,跳舞也可 以,但只能跳跳慢三慢四,探戈、拉丁等动作变化幅度大的舞蹈最好不要跳了

85岁以后:散步是最适合的了,同时也可以做做关节运动,比如伸胳膊伸腿和一些简单的健身操。在这个年龄段,即使站着做做呼吸运动也是有必要而且有好处的。此外养养花, 每日浇浇水,不仅心情会很好,也可以起到运动的效果。

老年人锻炼的三大误区

1、负重练习

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缩,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老年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练习,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尽量避免负重练习。

2、急于求成

活动量过大或增加快往往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30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长10岁,对负荷的适应时间约延长40%。因此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对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

3、晨练前不喝水

晨练前不喝水,对健康很不利。因为夜晚睡眠时,皮肤及呼吸道要散发一些水分,加上尿液的排泄,晨起时机体已处于脱水状态,这时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尤其是老年人,加上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很容易诱发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若晨练前喝100~300毫升温开水,或在温开水中加入1汤匙蜂蜜,可避免晨练中发生以上疾病和低血糖的可能性。

老年人锻炼有哪些注意事项

1.、要运动量合理适宜

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运动量要作适当调整。一般来说,每次锻炼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佳、睡眠好、无头昏心悸等反应,说明运动量适度,锻炼效果好。

2、要选择适宜的锻炼环境

应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锻炼环境,比如心情不畅者,宜选择到鸟语花香的公园等处活动,心火较重、心情烦躁者,宜到江河湖海边或有树木的地方活动。

3、要坚持不懈的锻炼

无论从事何种运动,只有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锻炼,才会产生延缓衰老的有益作用。希望即刻奏效、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4、要选择缓慢的锻炼形式

老年人对剧烈运动力不从心,缓慢的运动路散步、太极拳、健身操、气功、慢跑、保健按摩等较适宜老年人。

5、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进行体育锻炼的老人,饮食搭配要合理,营养素要全面,主副食要多样化,并做到用餐定时定量。糕点和油炸食物,并力戒烟酒。

6、老年人不应选择过于剧烈的方式

尽量不进行负重下的锻炼,如爬山,爬楼,跑步,深蹲起等,这些运动方式会对下肢关节软骨形成较大磨损,长期进行会造成软骨退化加快,严重的会出现关节疼痛和积液,导致长时间不适。可以选择有氧的锻炼方式,如平地慢步走,游泳,做操等,既能消耗大量的能量,也能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受到锻炼,可以明显减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减少肌力的退化,对关节软骨的磨损也明显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年人跑步误区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跑步是是很多老人的必备健身项目,然而你知道吗?跑步也有误区,跑不好还会损伤身体,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跑步健身有哪些误区吧!

老年人跑步误区三:随意穿双鞋就跑

随意套上双鞋就去跑步,健身后果会打折,许多人爱好穿板鞋跑步,专家说板鞋鞋底过于平坦,缓震效果不好,也会直接招致膝盖受损。鞋子是跑步配备,选择专业的跑鞋还得留意是否合脚,准绳就是情愿大一点也不要小一一点点,不然对脚会产生磨损伤害。

老年人跑步误区二:不做热身活动就跑

跑步健身的话,应当要提前的做好一些必要的热身准备,一方面是热身之后再去锻炼会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另一方面,热身之后再去跑步,这样的预热能够让你的脂肪尽快的准备还燃烧。

老年人跑步误区四:跑步速度很快

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如许跑步的功夫坚持时间不长,更主要的是并没有耗费什么脂肪。人体的能量分解的话主要是通过两大运动:有氧和无氧运动,有氧的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两大类。机体只能停止无氧供能,因此脂肪是无法介入供能的,所以只要低强度的活动才是有氧活动,脂肪才会主动员作为能量供给而被耗费。

老年人跑步误区五:每次跑20分钟

根据一些可靠的调查可以发现,如果你的热身运动做的足够充分,慢跑20分钟时是疾速动力耗费的量是差不多的,储藏动力脂肪就调动起来预备一些燃烧的工作,假如这时中止你的活动,就达不到燃脂瘦身的作用的。所以,要想经过跑步来瘦身,一定不能够少于跑过20分钟,45-60分钟最佳。

老年人身体机能差,跑步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可随随便便进行跑步健身。

老年人跑步误区一:开始跑的时候就猛跑

许多人减肥心切,一开始就跑。现实上,这并不是最佳的减肥跑步法。人体内的动力分为疾速动力和储藏动力。只要你的运动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体内的储藏动力“脂肪”才会变得加快的分解和小号。就是说,假如你的体能不是太好,你身体跑的很累,但是脂肪的消耗其实还没有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年人服用降压药存在哪些常见误区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每年约200万人的死亡与高血压有关。而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老年人服用降压存在哪些常见误区呢?

1没症状就不吃药

很多老年人觉得高血压不是病,也不积极治疗,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高血压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时间久了,会对心脏、肾脏、大脑血管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2血压升高了就吃药,不高就不吃

用药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这比轻度和中度高血压的危害都大,甚至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此外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并且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研究证实,没有持久和长期的降压治疗,其预后与不治疗差不多。因此患高血压的老年人应长期坚持服药甚至终身服药。

3擅自增加药量或频繁换药

有的老年人血压升高了,心急着把血压降下来,于是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使血压骤降。有时候降压过快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

另外,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降压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药。有的降压药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平稳控制血压一般需1周时间,在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

4服药时间不对

血压在上午的时候达到最高,应在早上服用降压药,但是有些老年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这样容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并发缺血性脑中风。

5觉得血压越低越好

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情况很普遍,在降压时,有一个原则必须谨记:不能降至正常,应当放宽尺度。65-80岁老人降到130-140/80-90mmHg即可;80岁以上老人降到140-150/80-90mmHg即可。血压过度降低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乏力、头疼、失眠多梦的症状。

6只要是降血压药,就可拿来服用

有些老年患者,看到其他病友的降压药效果好,就盲目换药,有时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程果,反而让病情恶化。每个人发病机理不同,去医院检查是必要的,应遵医嘱进行个体化治疗,即便自己会量血压,也不能自行判断服药。

7服药不测血压

要想知道降压药有没有效果、药量是否合适,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重要的是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测量一次血压,而每天早晨起床后测量比较准确。

8不重视生活方式的调理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多数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相关,如果不纠正这些影响因素,降压药物疗效难以完全奏效,降压治疗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所以,药物治疗需与生活方式调理紧密结合,包括减肥、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合理饮食、限盐、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年人用药 别陷入误区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会经常的服用一些药物,另一方面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经常的服药也是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所以老年人也是应该注意用药的习惯,经常吃药也是会陷入误区的,那么我们就一起看看用药的误区吧!

一是四五种药一起吃,注意分开吃,注意一些用药的方法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服药的种类也不少。但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因此,开药时一定要问清医生,容易“打架”的药最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间隔开。

二是偏听偏信

注意疾病的护理,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有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便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进行治疗,甚至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滥用“祖传秘方”“灵丹妙药”。殊不知,很多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三是不遵医嘱

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耽误治疗。主要有两种情况:超量服药和减量服药。前者是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增加用药剂量,以为这样可以好得快一些,结果常常是增大了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另一种情况是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了解,担心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擅自减少用药剂量,甚至认为症状减轻就可以停药,结果却耽误了治疗。

四是乱用补药

不乱用补药,注意合适方法。老百姓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认为以人参为代表的滋补品再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可实际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只有明确的虚证才需要服用相应的补品。但也不宜久服,长时间服用会引起腹泻、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性欲亢奋、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家里的老年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呵护,所以应该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不吃一些不健康的饮食,别陷入用药的误区,用药物最好还是应该听从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年人补钙常见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衰老是自然现象,当然人的衰老程度与衰老时间的快慢与自身的体质,外界的环境等等都是息息相关的。而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衰老与缺钙有关。那么,老年人补钙常见误区有哪些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补钙常见误区有哪些

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进入人体后是如何被吸收的呢?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

这也就导致了不少老人家都会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然。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如果过量补钙反而会引起诸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对身体并无益处。

补钙就是治骨质疏松?

很多老年人认为上了年纪出现骨质疏松是缺钙的表现,其实年纪大了,骨质疏松出现是正常的。缺钙是会引起骨质疏松,然而骨质疏松的病因却不只有缺钙一种。如果是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多是由于缺钙引起,这时弥补钙剂就十分有用。但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应通过医生诊断,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医治。

当前国际上还没有可以治好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如今能做到的仅仅防止和减缓。无论男女,通常在30—35岁左右到达终身中所取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从35岁后,骨量会慢慢下降,尤其是绝经后的女人,在绝经后骨量丢掉率显著加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健康,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根底。

药物补钙更安全有效?

老年人认为缺钙就应该多吃钙片等补钙药品,甚至把补钙药品当营养品吃。长此以往,会使身体逐渐产生依赖性。

实际上,老年人补钙应以饮食为主,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药物为辅,适当加服钙制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少喝咖啡、茶以及可乐,不要抽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此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所以,通过饮食、运动补钙更加安全,其实无需每天服用钙制剂。

多喝骨头汤可以补钙?

钙一般存在于骨骼中,中国人大多认为以形补形,过去常常认为多喝骨头汤可以补钙,许多老人都喜欢经常熬制骨头汤。实际上,骨头里面的钙并没有那么容易溶于水中。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要想用骨头汤补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用醋帮助骨钙溶出:加上半碗醋,再用砂锅慢慢地炖上一两小时。一定不要用高压锅,避免在骨头汤中溶出过多的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年人补钙误区有哪些呢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下,有不少中老年人把钙剂当做抗衰老的营养品服用,结果反而造成骨折、异位钙化等病,甚至一些肾结石、动脉硬化病的发生也与过度补钙有关。许多老年人陷入误区,那么,补钙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而过量补钙,而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

专家指出,许多中老年人把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其实长期服用药物,会使身体逐渐产生依赖性。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预防骨病。这是不正确的。

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或服钙片,少喝茶、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老年人养生警惕补钙误区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组织、器官等功能的衰退,会导致身体对一些微量元素或是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进而老年人会出现缺钙的现象。所以说老年人补钙很重要。但是不正确的补钙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小编就来介绍老年人补钙常犯的误区

老年人养生警惕补钙误区

1、补钙误区——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2、补钙误区——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3、补钙误区——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