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情绪情感变化的特点是(汇集12篇)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记忆力也开始减退,那么,老年人记忆不好怎么办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老年人记忆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174

文章

12

篇1:老年人如何对待情绪变化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人到老年,由于生活压力及身体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变化,确实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情绪,具体地说,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其中最基本的是喜、怒、哀、惧四种形式。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成功;不良的情绪,则有害于身体,有碍学习,有碍进步。因此,防止情绪危机,提高调节情绪的本领是老年人学会心理保护的必修课题。

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美国有位哲学家说过:“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

那么,老年人如何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呢?

(1)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不做非分之想。要留一席心理空间,这样,对事后的结局容易接受。

(2)对各种事情倾注热情,积极参与生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把握住热情,并与之为友,那么埋在心头的阴霾就能驱散。当自己不悦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3)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树立乐观的态度,是克服不良消极情绪的制胜法宝。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去设想和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情绪虽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的。困难面前不气馁,委屈面前不怨人,知足者常乐。

(4)学会明智。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总是相对的。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己,都是不理智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断肠”。把事情看开了,心胸就能开阔,情绪自然就能保持稳定。

(5)适当地赞美自己。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以积极的态度称赞自己,这样会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6)在不利的环境面前,要学会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可找几个知心朋友,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正当的宣泄,有利于心理沉淀的释放。

(7)遇到失意时要学会自我解脱。苏轼当年同弟弟分别七年未晤,心情忧郁,写下了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月亮盈虚变化得到启示,最后想开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可以作为老年人摆脱烦恼的借鉴。

(8)主动参加一些户外的文体活动。从看电影、欣赏戏剧、阅读书籍中领略美景风光,感受生活的欢乐,倾注自己的兴趣。这样可以排释被冷落的消极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情绪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的雕刻可以让一个暴躁的老年人变得平和下来,许多老年人在外面的印象中都是和蔼的,但有些老人却突然变得脾气暴躁起来。那么老人易怒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年人情绪变化原因有哪些?

嫌疑一:甲亢

甲亢患者会有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的表现。患者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均可能亢进,出现心慌,心率增快等症状,对外界的反映会过分紧张,也就容易出现暴躁的情绪。服用甲亢平等药物,可有效控制甲亢症状。

嫌疑二:停用他汀类药物

有些正在服用他汀类降血脂的患者在停药之后出现易怒现象,其原因是该药在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会降低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导致怒火难以控制。血清素是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素,是神经细胞用来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混合物质。血清素低会对人的胃口、内驱力(食欲、睡眠、性)以及情绪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他汀用药量。

嫌疑三:抑郁症、老年痴呆症

除了以上两种疾病,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也是导致情绪暴躁、易怒的直接原因。例如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症状。

老年人应努力想方设法减少不良情绪,保持乐观情绪,以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家人也要多理解和忍让老人。想知道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心态,请关注,小编带你了解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情绪个性变化也是老年痴呆早期表现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情绪个性变化也是老年痴呆早期表现,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痴呆患者越来越多。老年痴呆发病过程虽然隐蔽,但也是有迹可循。典型的症状是记忆力进行性下降、衰退,这为大家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许多涉及精神心理领域的情绪、性格、行为的变化也是老年痴呆的征兆。

据统计,在中国70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接近10%,8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则上升到50%左右。老年痴呆患者是相当庞大的群体,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但痴呆通常发病隐蔽,不为人所注意,很容易错过早期干预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期识别,有效干预,才有可能延缓痴呆进展。

记忆力下降的表现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发现

早期主要是短期的记忆差,特别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忘性大、好忘事,生活中有些丢三落四,家中的物品常放错,出门忘东西等等。非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旁人不会觉得病人有多异常。一些患者也会有啰嗦、难以处理复杂事情、遇事退缩、慌张等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此时的表现与自然老化过程的一些现象非常相似,如果家人缺乏相关医学知识,也容易当作老糊涂而未给予足够重视。

除了记忆力减退,情绪个性变化也是痴呆患者早期常见的症状

患者因记忆力逐渐变差而忧虑不安,情绪不稳,乱发脾气、抑郁消极、害怕独处。如果记忆力差显露不明显,则很容易被认为是单纯的情绪问题而被忽视。痴呆患者的个性改变也相当普遍:固执、行为不顾社会规范,常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举动,变得小气、自私、冷漠、挑剔、性格暴躁;或一反常态变得节俭,藏匿东西。本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邋遢马虎、不修边幅。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性欲亢进等问题。

在痴呆早期,如果病人对自己的状况尚有一定自知之明,便会力图掩饰或试图弥补,甚至持否定态度或归咎他人,家人更觉病人不可理喻,难以沟通。

痴呆的治疗,目前尚无确切方法,需要神经、精神心理、康复等多学科的共同干预。一旦出现明显的痴呆症状,很难逆转,所以预防重于治疗。合理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运动特别是能增强大脑灵活性的运动、豁达乐观的心态、亲人的支持与关爱都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方法。

预防需从中年做起

尽管叫做老年痴呆症,但想要预防,需要从中年做起,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特征是“隐袭起病”,它是一种进行性的智能衰退,很可能在早期并未引起注意,而到严重时才被发现。

很多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其实从中年开始就有一些症状了,如记忆力不好,也就是所谓的“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的症状。

老年痴呆症没有特效治疗药,一旦确诊只能通过药物和康复治疗延长病程。而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后通常会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最终因合并并发症而死亡。

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在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达6.6%以上,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增长一倍,3个85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痴呆。

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很关键,专家提醒,一旦早期发现自己有记忆力不好等症状,从中年开始就应该针对性地做些训练,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多读报下棋可预防痴呆

想要预防老年痴呆症,并非无法可循。其实从日常的智力训练到饮食入手都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注意智力的训练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症至关重要,很多人过了读书阶段会不注意进一步的学习,这样一来,不进则退,会让老年痴呆症“有机可乘”。事实上,要进行智力训练并非要做难度多高的数学题之类的,日常多读报、多下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智力训练的效果。

不过,用脑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否则物极必反,反倒损伤了脑部。除了智力训练外,还要防止脑外伤、避免精神刺激这些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因素。

在饮食方面,专家建议,最好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健脑益智的食物。

在门诊中会遇到一些因铝中毒诱发老年痴呆症的患者,而其铝中毒的来源正是铝锅。因此,何雯建议在日常烹饪中,要避免使用铝锅。在特殊环境工作的人群,也要注意防范铅、铝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情绪变化的特征

全文共 4033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容易产生老朽感、黄昏感、孤独感、被遗弃感、忧郁感等各种负性情感,并认为这就是老年情绪的一般特征。那么,老年人情绪变化的特征你都了解吗?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让你对老年人兴趣爱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老年人的情绪特征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主观需要所产生的体验。情绪与情感、情操构成人类整个情感体系。与人的生物性需要相联系的叫基本情绪,比如愉快、悲伤、惧怕、厌恶、愤怒、惊奇等等。基本情绪是其他各种复杂情绪产生、发展的基础。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叫社会性情绪,是情感、情操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的。比如母亲见到自己孩子所产生的愉悦,是母爱这一情感的情绪表现,便是一种社会性情绪。

老年人由于各自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和行为需求存在差异,因而他们所处的情绪状态也会不一样。又因为人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岁的增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社会交往圈子的缩小,空闲时间的增多,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体验。具体讲,老年人有以下情绪特点:

1、自尊感与自卑感共存

所谓自尊感是指他人的言行满足尊重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凡是自我评价积极、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人,其自尊感比较强。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可以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作用。老年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就会在有损自尊的行为面前有所约束,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尊严;自尊感还有利于老年人延长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当自尊感的需要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时,老年人往往会以愤懑的情绪表现出来,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枣产生自卑感。

所谓自卑感,是指个体过低地评价自己或自尊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多的是因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自卑感。部分老年人离退休后,失去了原先的工作关系,就认为权力缩小、权威性和影响力降低或消失,别人不再尊重自己而开始自卑起来;有些老人发现自己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的步伐,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日渐丧失,也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它可以抑制老年人的自信心,使老年人自我封闭、自我孤立、自我退缩,减少社会交往。严重的自卑感甚至诱发老年人自我否定,走上轻生道路。

2、空虚感与孤独感共生

所谓空虚感是指个体在空闲状态对时间高估,不知如何打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一个人对时间的估计受“对空时高估对实时低估”的心理规律所支配。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追求和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辰难熬。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容易引起老年人失眠、不宁、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甚至对人生意义悲观失望。

所谓孤独感,是指个体由于社会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往往给人带来寂寞、冷落、甚至被遗弃的体验。个体进入老年期以后,社会环境变化比较明显,因离退休,社会交往频率降低,交往圈子缩小,容易产生离群后的空寂感;因突然遭受丧偶、故友亲朋生离死别的强烈刺激而陷入缄默寡言,长期独处,与世隔绝;因搬迁、子女分居而造成没有谈话对象的无奈。孤独感是老年期较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严重的孤独感易导致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健康,甚至影响寿命。

3、焦虑感与抑郁感相伴

所谓焦虑感是指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种威胁的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老年期是角色转变最频繁的时期,有些老年人或因不适应新角色或因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退休后收入减少,经济窘迫或因担心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产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焦虑感起到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焦虑感给老年人带来消极作用。

所谓抑郁感是指个体因目标追求受挫折而悲观失望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老年人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经历过种种坎坷,他们为社会上的某些不尽人意的现象而忧心忡忡,为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迟迟不能排除而担忧疑惑,为得不到子女和周围人的理解和体谅而郁闷伤感。轻度的抑郁,使得老年人对周围的一切不予关注,缺乏兴趣,或常有莫名的烦恼和不快,但这些现象只要不再受新的刺激会自行消失。严重的抑郁症应及时求医治疗。

4、衰老感和怀旧感同现

所谓衰老感是指个体面临正常生理衰老现象或退休、丧偶等生活事件而产生的“老不中用了”的心理体验。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从而产生短期记忆明显下降,临时遗忘显著;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变得固执、怪僻,过度关注自身的生理变化,自我封闭;严重的衰老感甚至会引发濒死感。

所谓怀旧感是指个体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怀念留念的一种心理体验。大多数老年人都有这种心理状态。有些老人将其作为同衰老抗衡的心理自慰方法;有些老人喜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不容易从现实困惑中解脱出来;还有些老人过分怀旧,尤其是个别丧偶老人,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极度思念之中,难免心绪忧伤,悲观失望。这种怀旧心理无疑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某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的个性特点,是个体在其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格可以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品质意志、情绪反应、以及理智特征等诸方面。人在两、三岁时,具备性格的雏形;到学龄时,逐渐构成性格特征;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性格也有较大的发展;到成年期性格趋于稳定;到老年期性格又趋于变化。美国老年心理学家皮克曾根据社会心理特征来分析人们自30岁以后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状态:尊重智慧胜过尊重体力枣社会的人际关系胜过两性的人际关系枣情绪的淡漠胜过情绪的丰富性枣心理上的刻板性胜过心理上的随和性枣关心自己胜过关心工作枣关心身体健康胜过关心心理健康枣以自我超脱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感。在个体之间性格的差异比较大,按照老年期的适应程度的差别,可将老年人的性格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熟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热爱生活,顺应社会进步;具有自觉、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淡泊宁静,经常处于愉快开朗的情绪状态;有独立见解,善于分析问题,富有创造力。

2、安乐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安于现实,能够较好地顺应退休后的角色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生活;依赖性比较重,期待得到组织和家人的照顾,自己对社会活动缺乏兴趣;心境平和,情绪稳定,知足常乐;但是懒于思考。

3、自卫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不愿正视衰老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不服老,常常调动心理防御机制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恐惧,来抗衡老年期自尊的丧失;他们独立性强,有自制力;经常处于紧张、戒备的情绪状况;凡事力求稳妥、保险、追求完美。

4、愤怒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对社会的一切变化和新生事物都看不惯,将个人所经历的不顺利均归咎于他人;容易对他人发脾气,暴躁,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自制力差,常抱有对立情绪,对人对事难以宽容大度;以自我为中心,兴趣比较狭窄。

5、颓废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一生坎坷或疾病缠身,境遇不尽人意,将所有的不幸归咎于自身,怀有负罪感和自责感;遇事顾虑重重,胆小怕事,踌躇不决;情绪上则常常长吁短叹,抑郁寡欢,萎靡不振,陷于沮丧、悲观之中。

三、调适情绪,优化性格

根据情绪认知理论,个体情绪的产生受环境刺激、生理变化和过去经验、需求、期望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会产生什么性质、什么程度的情绪,与个体的认知评价有密切关系。因此只要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情绪是完全有可能得到控制和改善的。

有些人未老先衰,并不一定是身体或疾病的原因,而是缺乏生活热情、待人冷漠、自我禁锢等不良性格特征使然。老年人可对自己性格特征进行评价,对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加以矫正。

调适情绪、优化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道德修养。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老年人虽说早在二、三十岁时已基本形成人生观,但因为年老退休意味着“第三人生”的开始,仍有必要重审人生观,是否乐观向上,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老人守则”反映了老年人积极的人生观:

(1)活到老,学到老,力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不要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2)得之于社会的还要还之于社会,把自己的学识尽可能交给下一代,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培养好接班人,不要使学识财富殉葬。

(3)确保晚节,天下固然没有无暇白璧,但一生做事总可以及世自清,不留遗憾,力求在永息之刻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4)天天锻炼,力保健康,争取长寿。

(5)为儿孙做个好榜样,不要为其物质享受多费心计,要培养其依靠自己力量克服逆境的能力。

2、调整期望值,保持良好的心境。

情绪指数是期望实现值与内心期望值之商。降低心理期望值,是调节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老年人对物质生活、名誉地位不抱奢望;对日常事物采取“大事清醒,小事糊涂”态度;对子女家人不过于依赖也不过于干涉,知足而常乐。心境是一种微弱但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渲染性,对人的活动施予很大的影响。保持愉快的心境可以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也可以改造忧郁、冷漠、沮丧等不良特征。

3、培养广泛兴趣,体验生活幸福感。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某项活动的倾向和选择。培养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把一天应做的和爱做的事妥贴安排好,老年人不仅能生活得充实、愉快,还可以形成乐观进取、耐心持久、观察精细、平易和蔼等等性格特征。同时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使老年人处于激动、欢跃的情绪状态,体验晚年生活的乐趣,增加幸福感。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您一定了解了老年人情绪变化的特征的知识,老年人情绪问题不容忽视,它会影响到家庭和谐和老人的健康安全。如果想要了解老年人情绪如何疏导以及相关的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那么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人面对高血压 不要轻视情绪的变化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老年人体质下降,各部分机能都有所下降和衰退,在加上身患多种疾病,治疗起来也就比较麻烦了。因此在选择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时,一定要谨慎小心,治疗不当会有生命危险。下面来看看治疗老人关高血压的注意事项。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年人面对高血压不要轻视情绪变化方面的知识。

老年人是特殊群体,体弱多病,抗病能力较差。在治疗高血压期间,一定要对老年人的一些具体情况多加观察注意,老年人本身的其他疾病会在药物的作用下引起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抓住重点,对于其他的疾病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老年人较容易出现情绪化,情绪波动较大,现在更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刺激血压,导致血压大幅度的升高,容易诱发中风和心肌梗死,更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猝死的现象,因此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上一定要谨慎对待。

有些老年人因年龄原因心脏各方面的功能都有所衰退,在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同时又在服用降压药,极易出现不良的后果和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需按照医生的要求,不可随意乱服。

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时,需要患者及其家人谨慎。其实,老年人只要做好了高血压的控制预防工作,及时的去医院检查血压状况,对该病引起了重视,服药期间能够按时定量的服用,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血压的升高了,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你对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心态?老人如何应对烦心事?老年人有哪些情绪变化?老人情绪激动影响胃消化吗?老人情绪容易激动是为什么?老年情绪变化的特点?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情绪调节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青春期的情绪变化有什么特点,包括哪些方面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家长都表示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突然变得很叛逆了,这个时候的孩子似乎也不是太容易进行管教了,那么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包括什么呢?

青春期的孩子们如果缺乏友谊、缺乏同伴交往,他们将会觉得非常孤独,如果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关系,也会导致青春期的孩子们陷入一种被同伴抛弃的之中而难以自拔,青春期的孩子们还很容易发生压抑的情绪也就是说当需求和愿望得不到应有的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们非常的敏感,也更有自尊心。

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就是压抑,尤其是当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挫折感,缺乏应有的满足等等,会觉得非常困苦无助。青春期的情绪变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离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如有的病人住大病室时和别人交流一多,情绪开始稳定,一般状态较好,老人生理特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有哪些吧?

1、焦虑。抑郁随着衰老、精神情感变化日益明显,表现为内心空虚,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常伴有自责。往往有杞人忧天之感,时有大难临头的紧张感,或是抑郁苦闷,遇到问题时缺少进取态度。在经济条件拮据的老年人门诊病人中有48%具有抑郁情绪,而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具有抑郁症状者也有44%,有不少人每月发作1次,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之久,表现为意志消沉、烦恼、抑郁焦虑等,并对往事回忆多有自责感。

2、情绪多变。当脑组织老化或伴有某些脑部疾病时,常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难以平静下来,其情绪激动程度和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程度并不相对应。有时为周围环境及影视中有关人物的命运而悲伤或不平,迅速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不同程度的情绪的变化,时而天真单纯,忽而激动万分等情绪多变的特征。

3、疑病。60岁以上老年人,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已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自己的躯体所致,加上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并因顽固、执拗的个性,更易出现疑病症状,常出现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述。有时会过分注意报刊书籍上的一些医学常识而对照自己的不适感,常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医就诊。

4、猜疑和嫉妒。一般认为,人进入老年期后,对周围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性欲下降,易怀疑自己配偶行为,常因之而争吵。并且由于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常使这些想法变得更为顽固,甚至发展成为妄想。每当目睹年轻人活泼好动等性格时,常因之而嫉妒和自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年情绪变化的特点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情绪是由外界事物或人体内部健康情况的刺激作用,使人脑对客观现实做出反应,从而产生喜怒哀乐不同的情感。进入老年,健康、容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下是老年情绪变化的特点

1、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虽然由于经验的影响,提高了对于熟悉事物的适应水平,但是老年人碰到激动的事件,仍然能像年轻人一样爆发出强烈的情绪,而且一旦爆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

2、老年人情绪表现为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老年人愈发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好事坏的一面和坏事好的一面),其情绪体验很少表现为纯粹肯定或否定,而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得而不乐,失而不哀”常常是老年人情绪状态的表现。

3、老年人情绪具有同倾性,情绪表达方式较为含蓄,情绪体验不易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性格方面往往有一个由外向到内向移动的倾向。因此,在情绪表达方式上较为含蓄,这与老年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有关。老年人遇事,往往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照顾到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老年人活动的倾向性和表达方式,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情绪表达日趋含蓄。

子女平时应多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带老人就医。想了解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心态,请关注,小编带你了解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年人有哪些情绪变化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化。所以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产生很多变化,在我们关心老年人的心理的同时,我们还是要知道老年人的常见情绪变化。老年人有哪些情绪变化呢?

(1)老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更遵循某些规范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表现在控制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和厌恶情绪方面。

(2)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而持久

就情绪体验而言,由于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有过渡活动的倾向和较高的唤醒水平,老年人的情绪呈现出内在、强烈而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强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老年人由于比较理性,往往通过认知调节来减弱自己的情绪反应,但老年人对于负性应激事件所引发的情绪体验要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持久得多。

(3)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由于个性、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有的老年人由于职务地位变化引起失落感和疑虑感,有的因为健康问题等引起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还有的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4)绝大多数老年人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明:从总体看,各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生活很满意或满意的占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体验表现为轻松感、自由感、满足感和成功感。

老年人的不良情绪,会给身体上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来。时间再一长,就可以造成焦虑,甚至造成抑郁,老年人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心态呢?老人可以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如看书、写字、创作、绘画、弹琴、舞剑、养鸟、钓鱼、种花等等。总之,兴趣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年人的情绪特点和表现是什么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人说六月的天,小孩的脸;又说老小孩,老小孩。可见老人的情绪和小孩子一样,那么老年人的情绪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就由小编为您详解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1、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老年人情绪表现为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老年人愈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好事坏的一面和坏事好的一面),其情绪体验很少表现为纯粹地肯定或否定,而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得而不乐,失而不哀常常是老年人情绪状态的表现。

2、较为内敛,含蓄不外露

老年人情绪具有内倾性,情绪表达方式较为含蓄,情绪体验不易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方面往往有一个由到移动的倾向。因此在情绪表达方式上较为含蓄,这与老年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有关。老年人遇事,往往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照顾到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序上缓冲了老年人活动的倾向性和表达方式,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情绪表达日趋含蓄。

3、较为复杂

老年人情绪表现为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老年人愈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好事坏的一面和坏事好的一面),其情绪体验很少表现为纯粹地肯定或否定,而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得而不乐,失而不哀常常是老年人情绪状态的表现。

4、较为多变

常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难以平静下来,其情绪激动程度和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程度并不相对应。有时为周围环境及影视中有关人物的命运而悲伤或不平,迅速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不同程度的情绪的变化,时而天真单纯,忽而激动万分等情绪多变的特征。

5、容易爆发,难以平复

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虽然由于经验的影响,提高了对于熟悉事物的适应能力,但是老年人碰到激动的事件,仍然能像年轻人一样爆发出强烈的情绪,而且一旦被激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甚至有时容易反复。

如果你对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心态?老年人情绪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老人情绪激动影响胃消化吗?老年人情绪容易激动对健康有影响吗?老人情绪容易激动是为什么?老人如何应对烦心事?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情绪调节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期,幼儿的情绪情感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一般特点:(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2、情感比较外露;3、情绪极易冲动;(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

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如,“破涕为笑”。

2、情感比较外露:如,孩子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或者幼儿小时候受一点委屈就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但是长大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受多大委屈,对于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工作中为了不让自己时而的负能量感染同事,有时候强装微笑等。

3、情绪极易冲动: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幼儿会用过激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

(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

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如,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大班儿童除去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的笑、偷笑、嘲笑、苦笑等。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是与幼儿认识事物的发展相联系的。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发展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年人应怎样对待情绪变化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人到老年,由于身体素质及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变化,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不利。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老年人应怎样对待情绪变化呢?

(1)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不做非分之想。要留一席心理空间,这样,对事后的结局容易接受。

(2)对各种事情倾注热情,积极参与生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把握住热情,并与之为友,那么埋在心头的阴霾就能驱散。当自己不悦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3)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树立乐观的态度,是克服不良消极情绪的制胜法宝。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去设想和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情绪虽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的。困难面前不气馁,委屈面前不怨人,知足者常乐。

(4)学会明智。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总是相对的。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己,都是不理智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断肠”。把事情看开了,心胸就能开阔,情绪自然就能保持稳定。

(5)适当地赞美自己。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以积极的态度称赞自己,这样会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6)在不利的环境面前,要学会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可找几个知心朋友,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正当的宣泄,有利于心理沉淀的释放。

(7)遇到失意时要学会自我解脱。苏轼当年同弟弟分别七年未晤,心情忧郁,写下了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月亮盈虚变化得到启示,最后想开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可以作为老年人摆脱烦恼的借鉴。

(8)主动参加一些户外的文体活动。从看电影、欣赏戏剧、阅读书籍中领略美景风光,感受生活的欢乐,倾注自己的兴趣。这样可以排释被冷落的消极情绪。

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心态呢?老年人要多与外界环境接触,接受身体衰老、疾病等带来的不便,乐观面对疾患;不要封闭、隔离自己,要出去多活动,与人交流。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