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精选20篇)

浏览

5514

文章

120

篇1:谈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全文共 4083 字

+ 加入清单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小编准备了谈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

1、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1、 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突出反映在大一新生阶段。进入大学后,几乎每位新生都会面临环境适应、自我认知、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整和适应问题,大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失落感和茫然感,只是问题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罢了。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新生来说,迈入大学的校门意味着远离父母、亲朋好友以及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开始独立生活,许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处理。如果他们不能尽快地适应,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对于一部分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一直生活在老师的宠爱和同学们的羡慕之中,形成了一种“优越感”的同学来说,进入大学后,还要面临角色的重大转折,面对“高手云集”的新集体,他们可能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不再像高中一样“辉煌”。如果不能对此巨大的心理落差做出及时的调整,就会造成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有的新生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2、 生涯规划与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如何做好生涯规划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也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但很多大学生缺乏人生规划的意识,对未来容易感到迷茫。另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大学生由于对此变化不适应,不能做出及时调整和顺应,因而出现种种困扰和苦恼,导致求职择业方面出现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而产生盲目心理、从众心理;因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评价而导致的自卑、自负;由于对竞争缺乏信心而产生焦虑;因缺少独立意识而形成的依赖心理;由不能面对现实而造成的逃避心理;因自我定位不清晰而产生的攀比心理;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和顺利就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3、 学习问题

大学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有别于中学,一些大学生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调整,刻板地沿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来对应对大学课程,或者由于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偏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功利化等,导致学习过程中出现挫折、迷茫、困惑以及考试不及格等问题,并进而导致紧张、焦虑、挫败、自卑、厌学等不良情绪反应。不良情绪反应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另外,专业选择不当也会给一些大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4、 情绪问题

大学生情感丰富、细腻多变,然而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往往容易出现急躁情绪,感情用事;大学生的内心体验比较丰富、细腻,更注重情感生活。但由于他们的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矛盾性的特点,自控能力不强,感情比较脆弱,常常会因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情绪波动。特别是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较大的挫折时,容易表现出抑郁、焦虑、无助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状态。

5、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往往排在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首位,已成为困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极为强烈,他们希望借此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但由于缺乏社交经验和技巧,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又带有较多的理想色彩,导致他们对社交现状不满,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由此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人际交往问题成为最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能力不强、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和技巧致使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严重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退缩、逃避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反应。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也对人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喜好网上交友,却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教师和朋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6、 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学生的情感需求逐渐强烈,对恋爱及两性问题很关注,也很敏感。但由于他们思想尚不成熟,考虑问题较简单,大学生对什么是爱情,爱与喜欢、好感如何区分,如何寻找、表达、获得或拒绝爱情,特别是对如何正确处理失恋、单相思以及性需求、性行为等问题感到迷茫与困惑,因而容易造成心理困扰。

上述问题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它们既可以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内容,也可以是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且各种问题之间也往往相互作用,比如人际关系问题会引起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等,而学习问题也可能引起人际关系问题和情绪问题等

看过“谈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谈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学生都会珍惜学习机会,求知欲望强烈。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成绩稳定;能够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并从学习中体验到满足与快乐。

2.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心胸开阔,从容乐观,热爱生活,乐于进取。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体验,但积极情绪总是多于消极情绪。具有理智感、责任感、幽默感,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急而不躁,喜而不狂,忧而不绝,胜而不骄,败而不馁,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随遇而安,积极寻找事业的乐趣,发掘生活的光明面。

3.意志健全,能经受住各种挫折和磨练。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敢想、敢说、敢干,勇于开拓进取,在意志行动中有主见,有恒心,专心致志,遇到外界干扰和诱惑不为所动。经常的盲目性和软、懒、散状态,都是意志不健全的表现。

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

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热爱生活,乐于交友,善于与人相处,既能容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长,能正确处理互助和竞争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有较强的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因而能被他人和集体所悦纳和认同。相反,疑心重重、妒贤嫉能、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孤芳自赏、与集体格格不入的人,均属于不健康心理。

5.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能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 、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既不是自视清高、妄自尊大,也不是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有良好的基本满意的态度,存在着一种健康有益的差距。他们善于从客观环境中吸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6.适度的行为反应。

适度的行为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反应既不过敏,亦不迟钝。在人的生命发展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在认识、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都符合他所处的年龄段的要求,他们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勤学好问,能创造性地处理问题。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7.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人格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心理健康的学生所思、所说、所做是协同一致的,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无双重人格,不为私欲背弃信念和良心,不搞阴奉阳违、口是心非。

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思想 、信念、目标和行为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要求相符合, 为社会所接纳。一旦发现自己的愿望、需要与社会的希望和需要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能迅速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望和态度,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或与之背道而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青春期女孩心理健康标准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期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这个期间我们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这个年龄的我们是叛逆的,是充满个性的,那么青春期女孩心理健康标准你知道吗?今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进行讲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相关知识吧!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常常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年龄相仿的人其心理应该基本相似,差异有一定限度。反映在想法、语言、举止、嗜好、服饰上,不要过分与众不同,使人难以理解。悬殊越大,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越重。专家指出,一个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可归纳为以下十大标准。

人的言行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环境,创造机会,把握时机。屈服与环境而逃避现实,或超越实际而盲目乐观,这两种心态都显露心理上存在障碍,不加以矫正会导致病态。

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和程度各不同,但敏捷者不能过度,缓慢者不可迟钝,如遇重要事情无动于衷或为此整日愁容满面,吃不好睡不香,如坐针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的人说话办事专心致志,有条不紊。若一个人说话东拉西扯,做事条理不清,想问题总钻牛角尖,甚至时常前后相悖,凌乱无序,没有轻重缓急,这也被认为心理不够健康。

语言最易显露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文雅、礼貌、得体的谈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若一个人常与人顶撞、争吵、滔滔阔论或神经质、沉默寡言、词不达意,心理往往不健康。

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作社会、集体一名成员,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青少年要善于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性情孤僻、独来独往、置已身于群体之外,这种心理状态是很不健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心理健康的标准判断包含几点?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与大多数人、特别是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是否基本一致。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判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大家可以根据以上心理健康标准对自己进行相应的评判,以及时做出调整,使自己尽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心理健康的标准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由于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不少人开始有了轻微的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焦躁,忧虑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欢迎阅读。

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智商值来表示。智商大于90为正常,上不封顶,小于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智商值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智商值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治疗方法

1支持性心理治疗法,又称一般性心理治疗,常用的技术为倾听、解释、指导、疏泄、保证、鼓励和支持等。

2精神动力学治疗,又称精神分析疗法。这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抑郁症的潜意识内容从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症状和行为异常,同时能更好的处理遇到的问题。

3抑郁症的认知疗法,认知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重建认知,校正抑郁症患者的偏见。其中包括对既往经历的错误解释,也包括对将来前途的错误预测,帮助抑郁症患者澄清一些问题,纠正他们错误的假设。

4抑郁症的行为治疗法,这种治疗主要研究患者的行为异常,而不太处理患者的主观体验。它的根据是条件反射理论。通过写日记、参加娱乐活动、松弛训练、提高社交技能等方法,使抑郁症患者建立新的反射模式,包括行为上和心理上。

5人际心理治疗法,是一种为期3-4个月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人际心理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功能,适用于轻、重度抑郁症患者。

6婚姻家庭治疗法,婚姻治疗也叫夫妻治疗,是以夫妻为治疗对象,侧重夫妻关系和婚姻问题的一类治疗方法。家庭治疗则是以家庭为单元,家庭成员都要参与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要是有一个健康的心里,那么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就会很好,不仅身体会健康,心理也会很健康的。那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是什么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

老年人普遍自我健康评价欠佳。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更感衰老而无用,对老人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在老人身心健康的实践指导和健康教育中,应实事求是,正确评价自身健康状况,对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由原来的职业功能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生活变动泰然处之。

(3)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

“勤用脑可以防止脑力衰退”。因此,老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

(4)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

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与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老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导作用,维系亲子、婆媳、翁婿等家庭生活气氛。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时因看法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谓“代沟”。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已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对老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如起居、饮食、戒烟、节酒等。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很有道理的。适当的修饰外貌,改善形象;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优美的音乐艺术;搞好居室卫生,在室内作一些装饰和布置,赏玩一些花、草、工艺品或字画等,使用权生活环境幽雅宁静,心情舒畅,有助于克服消极心理,振奋精神。所以,应培养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安排,怡然自得。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老年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老人会经常咨询的心理问题是什么?适合老年人心理康复运动有哪些?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健康标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年人要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要怎么保持健康心理?健康的心理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要想身体健康,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那么具体的老年人要怎么保持健康的心理呢?那么,你对老年人要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重视人际关系、加强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于结交新朋友,要经常和朋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相互鼓励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和人际交往上相互取长补短、结为知己。

2、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无忧无虑,通过发挥自己知识、经验、技能,智力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3、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安排得尽可能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即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4、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证。而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5、善于摆脱烦恼、保持与世无争的心态

面对生活的烦恼事泰然处之,不要将自己陷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怎么控制老人的固执心理疾病?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老人没孙子是什么心理?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年人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年轻时在社会叱咤风云的精英,往往到了老年赋闲在家,无法接受巨大反差和失落,日积月累就会对精神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发生,老人生理特点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心理疾病对健康危害有哪些吧?

1、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2、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3、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蹦不起来了。生活懒散,啥事不干,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4、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5、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6、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忧心忡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护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为了更好的促进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更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那么老人心理如何护理呢?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如何护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1、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2、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3、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4、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如果你对老人心理护理要注意什么?471例老年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体会?老人休克后的心理护理?关注老人心理健康如何护理老年抑郁症?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护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说老人需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但是老人怎么样的心理才能算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就来具体的看看吧。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老人生活质量。那么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一个老人想要自己变得更加的健康的话,这些是需要关注的,这些就是一个老人是不是真的健康的标准啦,而且这些对于我们而言非常的重要。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老年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老年人心理健康重要性?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健康标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老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加的健康,对于男性来说,心理健康就是非常关键的啦,只有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也健康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具体的看看吧。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老人生活质量。那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

1.观感正常,对事物的判断无误,记事有序,过目能记,不致丢三忘四。

2.说话条理清楚,回答问题简单明了,富于联想,善举一反三。

3.情感反应适度,情绪不过大起伏,办事严谨有序。遇事冷静,不易冲动,也不抑郁,能经受悲欢波折。

4.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活到老学到老。把时间精力用于自己的正当业余爱好,才会感到精神愉悦生活充实。

5.广交忘年朋友,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融洽,对人态度和蔼,以诚相交,以礼相待。

6.生活、学习、活动正常,具有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以文明为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憎分明。

现在更多地老年朋友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虽然我们的身体不如年轻时期,但是我们的心态可以一直保持在年轻状态的,生活才会过的更加精彩。

那么你是不是清楚了呢,知道其实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呢,而且这些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你让你的心理更加的健康呢,也许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帮助你呢。

如果你对老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长寿关键?中老年心理健康走进心理防卫机制?老年心理健康如何维持?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条标准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心里的健康会让老人健康长寿,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老人的心里是否健康呢?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相关的常识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年人心理健康五条标准

一、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老年人心理健康重要性?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老人的心理问题与辅导方法?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健康标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充分的安全感老人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老人生活质量。那么老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使自己遭受打击;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既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的生活目标,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而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六种需求?老人会经常咨询的心理问题是什么?老年人心理健康与防治?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健康标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详解老年人心理健康三危害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专家认为,会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大家要密切注意。那么,都是什么危害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了呢?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老人生活质量。那么详解老年人心理健康三危害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李奶奶今年60岁了,退休前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因为平时工作忙,很少过问家里和子女们的事。而这一切在老人退休后突然变了样。

在孩子们看来,母亲操劳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母亲像变了一个人。儿子都已经40岁了,老太太还天天打电话问他吃饭、休息的情况,对孙子的学习情况也要全面掌握。时间一长,全家人都开始不耐烦。李奶奶心里十分难受:难道我关心他们还有错吗?

专家分析:

心理咨询师说,李奶奶的这种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老年人的“牵挂心理”。对于这种“牵挂心理”的成因和危害,专家做了如下分析:

一、老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老人退休后将感情和生活重点放在儿女们身上,是完全正常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年人突然无所事事,导致心理落差较大,变得特别需要和看重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

但由于生活圈子变得狭窄,因此老年人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就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在子女身上得到感情的满足和宣泄,通过对儿女的关心和牵挂来引起儿女们对自己更多的重视和爱。与此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

二、过度牵挂危害健康

过度牵挂儿孙会让老年人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因此而发病。专家认为,有“牵挂心理”的老年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避免过度牵挂。

首先,老人要学会以一种正常的心态与儿孙相处,即适度关心、适度放手、适度分离。

其次,老人要多培养兴趣,经常串串门、聊聊天、广交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另外,老人还要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如抑郁时可以打开电视看看娱乐节目;出现心慌、害怕、焦躁不安等现象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深呼吸等。

三、子女应多与老人沟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子女,对老人们的“牵挂心理”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老人事事都要插手、件件都要当家,这是独断专行的老派家长作风。其实这恰恰是老年人自身渴望被关怀被牵挂的心理表现。

因此,做子女的应当怀着同情理解的心态与老年人多沟通,千万不能因此而疏远老人,更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如果你对老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中老年心理健康中老年如何强化记忆?怎样才能增进老人心理健康?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心理健康秘笈 助老年人安度晚年

全文共 4850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老人生活质量。那么心理健康秘笈助老年人安度晚年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章:安度晚年离不开心理健康

第二章:如何来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

第三章:老年人身心健康手册

安详晚年首要的是要保持身体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关键。那么,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老人养生之道,揭秘老年人身心健康秘笈。

安度晚年离不开心理健康

心宽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无处不在,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必然会烦恼缠身,闷闷不乐。一个人心胸狭隘,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精神亢奋,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有句谚语说得好:“天宽,地宽,不如心宽。”心宽则健康,体健则身爽。多想美好的事,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过好晚年生活。

乐观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怕说“老”字;有的老年人被疾病吓倒,一旦得病,怕得要命;还有的老年人怕死,连体检都不敢参加,怕查出病,活不长。这样的精神状态对健康非常不利。乐观是心理保健的良方,情绪好,即使有病,也能很快康复。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只有乐观才能战胜恐惧,赢得健康。

沉思

劳作之余,背靠椅子坐到一个最舒服的位置上,闭目静思,在愉快的心境中,回忆过去的美好经历或遐想未来的种种妙事。心理医生指出,这种想象除了能使全身肌肉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外,还有两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二是能让大脑的左侧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并处于休息状态,让右脑充分发挥其直观的想象思维能力,从而消除左脑疲劳,使左右脑得到平衡,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完善。

聊天

退休后,常和老友们在一起聊天,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国家大事,社会趣闻,无所不谈,这种聊天往往能得到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一席倾吐,减轻了自己的烦恼,达到心理平衡。有选择地与人聊天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是老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需求。

和谐

以和为贵是晚年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也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应该用“和”字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发生矛盾就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庭之间,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爱子女,让快乐与家人共存;邻里之间,要记住“远亲不如近邻”,人们常说:“邻里和,赛金宝。”宽以待人,快乐相伴,才能体健寿长,创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如何来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

1.丰富业余生活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情,又能珍惜时光,使生活更有意义。

2.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不感到寂寞。

3.保持乐观情绪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4.学会摆脱烦恼生活既丰富多彩,同时也充满坎坷和烦恼,人生本来如此。大风大浪已经经过,不必为小事烦恼,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保持一份好心情。

5.家庭和社会关心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生病时需要照顾,不但给予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6.加强人际交流老年人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老年人身心健康手册

一个中心,是指以健康为中心。

有人戏称:“青年人用健康换金钱,老年人用金钱换健康。”此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建设。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体魄赚前途、换金钱。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义务,作了贡献,所以到了晚年应该不再是追求事业或金钱,而是要以健康为主题。

退休以后,老年人主要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种就是再就业发挥余热。但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应该去做,就要坚决纠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结果缺少必要的活动,很快便疾病缠身。有的老年人不太愿意歇下来,为了赚钱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结果因操劳过度而病倒,甚至丢掉了性命。这样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二个要点,是指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潇洒

即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受拘束。退休后,不再为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不再受严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潇洒生活的基本条件。既然如此,“何不潇洒走一回”呢?

有位老人中年丧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将5个子女抚养成人。晚年苦尽甘来,子女们都各自事业有成。但他仍然独自过着清苦的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出门舍不得坐车,晚年生活质量不高。老人逝世时,子女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人活着,当然不能完全为了物质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费实力,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宽松、舒适、丰富一点呢?人们生产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啊!

糊涂一点

并非说人到老年就不要学习、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涂,而是说要淡泊一点,看开一点,不为日常琐碎事所捆扰。通俗地说,就是小事上随意一点。人生苦短,生命第一,何必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无聊琐事斤斤计较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一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会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充实。

三个忘记,是指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忘记年龄

是说老年人没有必要总在心里惦记着一个“老”字。有的人常常叹息“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甚至害怕过年过生日。其实,年龄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分为“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日历年龄”,又称“年代年龄”或“时序年龄”,计算单位为年。“生理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或“生物学年龄”,是指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心理年龄”则是指从大脑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来衡量人的年龄。“日历年龄”的“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身体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历年龄来与生理、心理年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则是老而不衰。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快乐老人——宋书如,从“日历年龄”来讲,她是一位老年人,已经82岁了。但是,如果从“生理年龄”来讲,她还只是一位中年人,思维活跃,身手敏捷,活动自如。尤其可贵的是,从“心理年龄”来讲,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轻人,从不看重自己的年龄和生死,整天阳光灿烂,穿着时髦,一副健康快乐的心情。

忘记疾病

并不是说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疗,而是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难免会有病,但不必对所患的疾病过分地担心和害怕。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理当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但防御过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却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到处求医问药,或对照着医学书籍自己“找病”。这种对疾病过度恐惧的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害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本来没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来。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就是了。

忘记恩怨

是指老年人要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总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有人说:“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怀念’它一次,它就伤害你一次。”为什么要自己伤害自己呢?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长寿老人的凋查结果表明,性格开朗、心态平和是他们的共同性格特点。老年人要想获得平和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豁达,给记忆装一层滤网,滤去过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乐与自己相伴。

四个有,是指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有个老伴

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多也比不过夫妻之间的相互照应。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关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时、周到、细致。老来有个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种感情是其他亲情关系无法替代的。

有个老窝

是指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个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给子女的房子要交遗产税,于是将房产全部分给了子女。谁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当作了包袱,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他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后悔极了。像这样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老少之间难免有“代沟”,老年人有一个家,有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起码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点老底

是指留有一点积蓄。有积蓄的作用很奥妙,不说可以防备儿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老底子,心里才能踏实,精神上才能放松,思想会有安全感。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几个老友

是指有几个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龄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基本相同,有共同语言,相互间更容易进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五个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

是指放下架子。对于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离退休后,就不要再比职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讲当初如何如j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这样就不会叹息“人走茶凉”等等,就不一会因失落感的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要俏

是指穿着要漂亮一些,老来俏,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万不要有“上了年纪还讲什么穿着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着漂亮一点,能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就会年轻许多。

要笑

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传统养生学认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现代医学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要跳

是指经常活动。适量的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所以,有的专家说:“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药物却不能代替运动。”

要聊

是指经常与亲人或朋友聊天。进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多交—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乐趣。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人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个”口”字,人在当中,就是个“囚”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囚在家里呢?走出家门,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风景名胜地去观光旅游,都是解放自己、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茶余饭后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总结:老年人忙碌了大半辈子,到老不就是想安度晚年吗?可是,老年人的一些孤独等心理对健康不利。那么,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身心健康,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秘密可以尝试哦。(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号:2012/01,作者:子月,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果你对老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老年人怎么做让自己的心理健康?中老年女性心理中老人女性心理健康?老年心理健康导航?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男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的简介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男性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1、面对现实

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到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2、了解自己

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3、承担责任

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儿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工作中获得谋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认和乐趣。所以,失业给成人的打击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会使人丧失价值感,带来心理危机。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4、善与人处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男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心理创伤对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对所有人来说,受到心理创伤后都会带来一些隐患。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我们可能偶尔想起这些不幸遭遇,就会导致身体一次次的受到伤害。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对健康的危害越大。心理创伤对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有哪些呢?

研究者发现,越是有心理创伤的人,越是更容易出现衰老的现象,而且也会导致其精神上的疾病,以及可能会有一些大脑的区域性的伤害,例如,会有部份脑损伤的现象的发生的。

对心理创伤来讲,也会有好多种的,固然了,有一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弱的,所以,生活中,到处都会留下心理创伤的事件的。而对于一些自我治愈能力强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其心理的承受能力强,所以,也会不会造成一些影响的。或者是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心理疾病,也就会好了。

对那些心理创伤无法自愈的人来讲,这个时候,会让这类心理的创伤,一直折磨着自己,所以,致使的终究结果,就是让你的生命感觉到特别地累。从而就会影响到你的大脑中去。而这类大脑的受损,就开始慢慢地进行了。有些心理创伤,可能是一下子就会影响到了你的大脑,导致了精神上的疾病后,引发了脑细胞的死亡现象的。

对于心理创伤来讲,要做好干扰或干预。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在这个时候,不至于这样的现象而出现更大的伤害的结果的。所以,如果家里有老年人的,则一定要注意一下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如果有一些严重的心理创伤的话,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一些干预性的治疗了。想知道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请关注,带你了解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心理健康系列1:判别心理正常、异常的具体标准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个人经验标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自己是否感觉到有焦虑,忧郁或者其他不舒适的感觉,另一个方面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的判断,这两种情况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2

统计学标准,根据统计学提供的资料进行判断,居中的大部分人心理是属于正常的,远离中间值的,被认为是异常的,这个也有误差,会误把部分“天才”判定为心理异常。

3

现代医学标准,主要是根据病理变化和解剖学为依据,来判定此人是否有精神疾病,以是否存在病理变化来区分心理的正常和异常。

4

适应社会标准,正常人的行为都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如果出现了心理异常,就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来适应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增多,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呈高发态势。当人进入老年期后,多方面的因素容易引起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离退休综合症

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障碍。当事人因无法接受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生活节奏的变化而时常产生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二、衰弱综合症

是由于离退休后,老人生活方式太过单调,与人交流较少,和某些躯体疾病引发的神经衰弱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

三、焦虑综合症

老年焦虑症是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由焦虑症引发的老人自杀时间正在与日俱增。其病症本身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心理疾病,但由于很难察觉,常常因此转变为其他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脾气暴躁、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

四、空巢综合症

是指老人到了退休年龄,子女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不愿与父母一起居住。导致老人晚年的理想落空。使老人时常感到孤单寂寞、缺乏精神慰藉。

五、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十分常见。失眠是抑郁症的一大典型症状,晨起和晚上入睡前情绪非常低落。患者会无故出现焦虑、心烦、情绪不稳易激动、感到生活无意义、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的状态。

让我们关注老人心理健康,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吧!想了解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请多多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怎样才能让老年人心理最健康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老年后,都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感觉到很压抑,而且,会为子孙后代担忧一些事情,导致了情绪不良,有失落感,而且,还会导致很多的其它危害出现,所以要注意老年人的心理保健,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人心理最健康?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怎样才能让老年人心理最健康方面的知识。

怎么样做能让老人心理最健康

首先老年人要正确认识离退休,要理解新老交替、新陈代谢是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行离退休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有利于选拔和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其次是老年人要合理的设计离退休后的生活。一般说来离退休后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变化比较大,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尽量创造条件,为自己尽快的找到适当的"新岗位",并且主动地参与社会发展,在外界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中,不断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再者,激励自己乐观、健康、有所作为的欢度晚年。老年人自己要防止和克服离退休后那种不服老、不服气的脱离实际的想法,或追求安逸,无所事事的想法,鼓励自己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向往和追求,树立人生第二青春的奋斗目标,树立对美好生活的新的信念,以保持继续进取的动力,战胜晚年生活中的困难与曲折。激励自己不断增强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要量力而行的尽自己能力,不当消极悲观的落伍者。

提示:

我们需要注意老年人的一些变化情况,变化的原因,同时也要注意身体的调理,要鼓励老年人看的一些事情,平时生活中,很多的老年人是从工作到退休,所以很难适应这段时间的生活,变得很急躁,希望老年人可以慢慢的适应。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老人装病心理如何形成的?老人不肯带孩子的心理?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老人自杀的心理特征是什么?怎样治疗老人心理问题?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它们既可以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内容,也可以是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且各种问题之间也往往相互作用,比如人际关系问题会引起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等,而学习问题也可能引起人际关系问题和情绪问题等。

那么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如果大学生可以把上述的这些心理健康标准都可以做到正确对待的话,那么就说明大学生心理是非常健康的,要是其中一条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所以说多了解,这里有关于各种类型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对于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是有很多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