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以及如何处理【汇总20篇】

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将企业将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下面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以及如何处理

浏览

5760

文章

122

篇1:孩子常见心理问题

全文共 1985 字

+ 加入清单

单亲孩子常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因为很多的夫妻,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不得已走上离婚的结局,所以很多的孩子不得已,也成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实很容易出现下面这些心理问题。

孩子常见的心理偏差

胆小敏感的性格

有些孩子很敏感,他们娇弱得很,比如碰到陌生人的时候总是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牢牢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此时,父母自然希看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点,可是孩子却还是如此敏感和紧张。这种性格的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他紧张不安;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行动比较缓慢;情绪比较平静;依靠性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对于孩子的敏感性格,很多父母会对宝宝发脾气,希看宝宝能大胆起来。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是宝宝更加敏感和胆小。

胆大冒险的性格

有些孩子胆子很大,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汗颜的事情。比如他们会将玻璃制品随便扔向墙壁,他们会不在乎插座和开关,甚至在家中玩火……对于宝宝的这些表现,妈妈的神经总是紧绷绷的,生怕孩子再做出什么胆大和冒险的事情来。专家分析,孩子胆大冒险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的特征: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往摸摸东西,用脚往踢踢四周的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往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乖而冷漠的性格

有些宝宝特别乖,父母感到特别省心。他们吃饭穿衣都可任大人摆布,家中来了什么人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但是,这种宝宝进进幼儿园时,父母往往开始担心了。由于宝宝太乖了,即使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不会反抗,被老师批评了也不在乎。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呢?

专家以为,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多是由于他们从小就有更多的时间一个人自得其乐,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少给予关注,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环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倾向。其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极少表现出普通孩子的爱好,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开心与否,都没有明显的反应;比较温顺,行为和生活却很有规律;很少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没有固订婚密依恋的人。当今社会是一个夸大情商的社会,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因此,及早改变宝宝的这种性格偏差对宝宝很有帮助。

冲动多动的性格

冲动而多动的孩子总是让父母又喜欢又头痛,喜欢他们活泼和可爱,头痛他们太无“纪律”。比如,他们在幼儿园里总是动个不停,喜欢捉弄其他的小朋友……只有在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前才能安静一会。专家指出,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往往表现在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上;精神抖擞,行为多动,但有的时候能静下来。

家长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引导人,也是自己孩子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必须要关注到孩子的日常活动,让孩子在内心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减少孩子心理偏差出现的几率,鼓励孩子的优秀行为和方式。

孩子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二)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上面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是很多单亲家庭孩子容易出现的,所以希望家长们必须警惕,如果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当他变成单亲家庭孩子的时候,父母还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了解他的内心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心理问题也会降落在痴呆老年人身上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很多的老年人,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痴呆的出现,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家人也跟着遭受一定的影响,老年人平时,需要注意保持好的心态,而且要注意情感护理,很多的痴呆老年人会出现抑郁心里焦躁心理,那么痴呆老年人会面对哪些心理问题?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心理问题也会降落在痴呆老年人身上方面的知识。

焦虑---痴呆病人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反复挑选衣服、不停地搓手、到处吼叫或来回走动、甚至拒绝进食与治疗等。对策:给病人足够的照明,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

抑郁---具体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对策: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不强迫病人做不情愿的事,鼓励参加运动,散步为宜。

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对策:分析产生激越的具体原因,安慰病人,避免刺激性语言,鼓励规律性的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欣快---常表现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给人以幼稚、愚蠢的感觉。对策:尊重病人,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打太极拳等。

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对策:增加照明度,室内摆放病人喜欢的物品,如日历、时钟、照片、收音机等,向病人说一些关爱的语言,建立信赖的关系,鼓励病人所做的事情。

积极控制老年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显然很重要,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防止脑外伤。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疲劳过度,避免脑供血不足或脑循环障碍等疾病的发生。此外,防止食物、药物中毒及缺氧等过大脑功能的损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大家需要注意改善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平时也要注意心理保健,告别健忘,告别这种畸变,一定要注意积极的进行预防,平时大家需要注意防止食物中毒,要注意保持好的情绪,有效预防老年人疾病,这样才能避免造成更多困扰。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天冷了,老人养生莫忘防范四种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患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留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全文共 253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留学生远赴海外求学。大多数留学生,由于出国的年龄比较小,在生理没成熟的同时,其心理承受力、阅历、思维方式、心智等也不成熟,因而对于环境的迁移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特别是在相对于国内环境、文化、历史、风俗等都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接受更强的考验。

1、留学考试焦虑心理

考试焦虑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外的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有诸多的差异。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并不是只单一的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而更看重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他的独立性、创作力等综合能力。他们会对学生平时的作业、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学活动、调查报告、论文和测验逐一评分,然后给出综合分数,而这个分数会成为期末考试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另外,高昂的补考费用也会给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学生出现了考试焦虑的不良反应,上课心不在焉、烦躁不堪、易怒、休息不足、精神萎靡不振等。

对于这些现象的处理,首先应该学会合理发泄,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缓解学习压力,开放自己心态。听听音乐,去野外散散步,打打沙包,找自己的朋友倾诉等都是很好的发泄方式,只有将心理调节好后才能以正确的心态放松的面对考试,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其次,要多和老师家长沟通,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稳定的、开阔的心理环境中,积极地去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2、留学抑郁情绪心理

从大连到英国就读大学预科的王同学,只有18岁。留英一年里,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出色,这本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对这个身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却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包袱。他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学业完成得不够出色,怕老师和家长不满意、同学嘲笑。久而久之,他的学习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精力大不如前,情绪低落,出现了抑郁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抑郁情绪。这是留学生升学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加上竞争加剧,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单一、不善于自我疏解造成的。许多留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这种情绪。

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来改变之前循规蹈矩的一种生活模式,这不仅可以缓解自己的情绪,还会交到很多朋友,了解各国的人文文化。这对于增长自己的阅历,更快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还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蠢事”,打破常规后,发现并没有可怕的是发生,从而消除自己对行为失常所要造成影响的思维定势。正确的面对考试,告诉自己考试只是对自己前段时间学习的一个肯定,不过是学习的验证罢了。

3、留学交际恐怖心理

“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来自大连的小张,是加拿大某大学的留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刚入学时,由于自己入学的成绩高,教授给了他一次演讲的机会,小张很恐惧,原来小张来加拿大之前,是被某中介包装过的,他并没有进入该大学实力,演讲的结果可以想象,这使他尴尬之极。从那以后,他变得不敢当众讲话了。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时,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同学说话。由此看来,小张显然出现了心理学上所称的交际恐怖症的症状。小张的情况告诉我们,孩子出国留学一定要慎重选择留学计划、慎重的选择中介,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申请院校。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许多隐形的压力源。这个事例因为小张的自身能力确实不足,而导致的心虚和恐惧。而往往有些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好,能力也很强,然而由于环境、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许多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问题,与国外的孩子交往时,尤为显着。很多留学生会感到很诧异,为什么外国人都很自私,再好的朋友也不会关心我的想法和感受,显得很冷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他们对你的关心所表达的方式和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习惯给人更多的私人空间,以表达对你的尊重。

对于人际交往有问题的同学,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当他们在人际交往有所改变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与鼓励,使得继续保持下去。在认知方面,要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善于观察别人,及时的发现别人为你所付出的努力,尊重对你的表达方式。这样才会使你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和谐,对学生的海外生活减少压力。

4、留学自卑心理

明明是来到澳洲学习已经半年多了,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同学们交流,参加学校的活动时候,总是躲在后面。原来明明一直担心自己的语言没有学好,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会出错,怕大家笑她。澳洲的同学大多数都能歌善舞,而她却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她十分羡慕那些已经融入到同学们中间的其他留学生,使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自卑的情绪一直影响着她,她变得更加的害羞,更加的缺乏自信。因为自己语言不好而不去交流,文艺不好而不参加校园活动,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学习的是他国语言,一定会有一些问题,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至少我有意识的学习,通过自己的能力,还会不断地进步,而他们汉语还一点不懂呢?他们之所以要能歌善舞,还是需要人们的欣赏,学会欣赏他们,就是你的优势,不是吗?

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重获自信,第一,让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不要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第二,成功体验。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第三,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成功,我也能成功。”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第四,选准参照系。在与别人比较时,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比较。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自卑感。与人比较时要讲究“可比性”?选择适当的参照系,否则只有“人比人,气死人”。

留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必然的现象,因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环境下,不管是饮食还是文化,包括语言上都要进行改变,所以说心理会变的很压抑,建议大家不用担心,多关注,在这里你可以知道留学生如何克服不适应性等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心理问题易被忽视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患有身体疾病是我们所知的,因为岁月给老年人的骨骼体质留下了一些痕迹,但是你们知道吗,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现在也疯狂来袭,目前,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这样的心理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理医生提醒,老年人出现沉默寡言或失眠加重,有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初期症状,家人必须加以重视。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年人心理问题易被忽视方面的知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中心主任潘集阳指出:“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变得沉默寡言或出现失眠等异常是身体机能衰退的正常表现,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心理出现问题的征兆。”

潘集阳表示,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可留意以下几方面——性格变得怪异,对子女漠不关心,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无端恐惧焦虑等。“举例来说,原来性格外向活泼的老年人现在不愿意出门,即是性格变化;或现在和过去的表现大相径庭,或跟同龄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异。家人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让患者及时就诊,得到正确的治疗,就不会发展到病情恶化甚至自杀的一步。”

他同时提醒,老年期精神疾病往往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导致误诊。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大多有慢性基础疾病,伴有血管、血压多种相关的病变,“老年期各种病交织一起,医生很难识别,治疗起来就更难。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会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老人“睡不好”,家人要留心

潘集阳提醒,不少老年人睡眠时间变短,他们自己及家人都不以为然,觉得老年人睡不着、早醒是正常现象。人老了都这样,但其实,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据美国研究数据,大部分的老人失眠都是由于心理疾病所引起,使用抗抑郁药,老年人生活质量(包括睡眠质量)会大大提高。因此建议,若老人出现失眠,家人就要留心了,应带其到医院就医并遵医嘱适当选用抗抑郁药物及早治疗。”

除了失眠外,有些老年人因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也有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的人群。

如果你对老人怎样预防心理疾病?老年人如何预防心理疾病?爱哭是心理疾病的征兆!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避免老人心理疾病?空巢老人易发哪些心理疾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疾病预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从目前来看,造成老年群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低”与“高”的矛盾,即社会群体对于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低”,老年群体对于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高”;二是“强”与“弱”的矛盾,即老年群体对于社会心理帮助预期的要求“强”,当前涉老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实施能力“弱”;三是“实”与“虚”的矛盾,即老年群体对于社会服务需求“实”,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有效帮助“虚”。正因为如此,老年群体在不断地被“边缘化”。那么,你对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由于文化生活单调,物质生活贫乏,我国许多老年人还抱有消极的养老观念。他们把自己归纳为:革命时期的“敢死队”,建设时期的“突击队”,老年时期的“失落族”,情绪低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要摆脱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老年人必须做到“一个中心”,即以自助、自立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生活得宽容一点,潇洒一点;“三乐”,即自得其乐,自娱自乐,助人为乐;“四老”,即有老伴,老窝,老底(经济储备),老友。同时,整个社会也应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如果你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怎么解决?独居老人莫独“心”?老人面对“空巢”要会心理自救?独居老人之殇需要综合发力?独居老人失落感该如何应对?独居老人养老方式之家居养老?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空巢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常见的独居老人心理问题及调节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老年人比例逐年上升,独居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关注要点。独居老人心理问题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呢?下面就由小编为您分析独居老人心理问题。

一项对35000名老年人心理求助电话的统计分析显示,超过40%的独居老人有倾向,其中有48%是因为老人长期独居的孤独感引起的。而社会、子女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忽视,老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不了解,也使得老年人遭遇老年心理危机,严重影响了老年生活质量。

依据分析,与子女矛盾、生理机能丧失,是导致老人抑郁的另两大原因,在抑郁老人人群中,这两个原因导致抑郁的比例均为26%。生理机能的丧失,会让老人觉得无助、无力,容易产生对自己和生活厌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节排解,就容易导致抑郁。而抑郁的老人更加,也更容易与子女产生矛盾。

身体机能退化,是老人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例如消失且男女两性出现的时间差达15年;代谢减缓、胺类物质丧失本身就会导致抑郁;脑灰质、脑白质衰退,会导致、等;小会导致语言、行动退化

独居老人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引发慢性疾病

独居中老年群体缺乏与人甚至是与子女的沟通,易与他人或者子女产生矛盾,进而导致生理机能丧失,更让老人觉得无助、无力,容易产生对自己和生活厌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节排解,就容易导致抑郁,进入恶性循环。

1)孤独抑郁

独居老人有可能会出现孤独、压抑之感,情感日渐脆弱,会产生衰老和的联想,导致自卑、烦躁、焦虑、多疑。三是失落依赖,生活单调注意力无法转移时会产生内疚、负罪、失落和依赖,常常因为小事而抱憾终身。

2)行为偏离

缺乏交流沟通使得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

2、多数老人讳疾忌医

老年人心理、身体健康问题被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人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也排斥看病。我国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

如何调节独居老人心理问题?

1、养小动物。独居老人可以养宠物,可爱的小花猫、通人性的小狗,一举一动,使人唤起生机,宠物的陪伴让人不感到寂寞。但应注意宠物的卫生,要防猫抓热等。

2、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豁达大度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3、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爱好习惯,人们虽各有不同,但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则是一致的目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地嗜好烟酒,鏖战玩牌,不讲究卫生,生活无序等等必须克服。健康长寿是靠自己争取的。

了解了独居老人心理问题,小编提醒您,家里有独居老人的,子女要多关爱老人的,社会也应该对独居老人付出关爱,才能开创出和谐新社会。

如果你对独居老人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独身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特征?独居老人心理状态怎么调整?揭晓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揭秘!独身老人性心理常见特点?独居老人要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独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孩子心理问题处理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心理问题?可能很多时候在生活当中家长们比较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容易忽视掉其实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一样重要的,可是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不了解。下面,就来看看处理孩子心理问题的几个方法

孩子心理问题处理方法

1、待离婚问题要谨慎

对待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2、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 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 展。

3、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先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其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给予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

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都需要家长们的关注,因为很多时候家长们的帮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你在孩子准备各种各样营养食物的同时,也要注重他的心理保健,这才是对他最负责任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为眼下人民最为关心的话题,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下面由为你总结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同时也倡导更多的人学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帮助更多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一下几点;

(1)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一般是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造成中途退学或辍学。

(2)强迫型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己能意识到这些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在学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3)抑郁型的心理问题;这是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沮丧,苦闷,压抑,躯体不适感合睡眠障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4)焦虑型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是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惊慌失措,总往坏处想。

(5)恐怖型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是指对某些特定的食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最后导致不能再正常交往。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1)强迫性障碍。这种心理障碍明显的症状就是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而且自己又感到紧张、痛苦。

(2)焦虑性障碍。它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紧张不安,忧心冲冲;经常怨天尤人,悲叹不已。

(3)疑病性障碍。患者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反复就医,即使没有得病,还是认为自己有某种疾病。

(4)抑郁性障碍。患者的心情是低落的,不高兴的,自我评价低,也不原因与人交往,表情是十分的呆板。

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做了以上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就关注我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年人常见突发疾病如何处理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会减低甚至丧失,继而引发很多疾病,若在夜间发病,稍不注意就可能铸成大错。那么,老年人常见突发疾病如何处理你知道吗?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1,心绞痛: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便可能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此时家人应立即将老人扶起,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多可缓解。

2,脑梗塞: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饮水使夜尿增多而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该想到可能是发生了脑梗塞。这是家人千万不要晃动老年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处理方法是保持安静,立即给予解栓子的药物。平时应该遵医嘱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调整饮食结构,睡前饮水,起床后饮水主要是降低血液粘稠度。

3,哮喘发作:这是老年人容易突然发作的一种疾病,哮喘发作时可以给氯茶碱,或使用舒喘宁喷雾剂、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严重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4,急性腹痛:有些老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体位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对于这些老人,应立即变换体位,同时按压足三里、胆囊穴、内关、关元等穴位以缓解疼痛。

5,痛风发作:疼痛剧烈,此时可选用秋水仙素,消炎痛等治疗。

6,尿潴留: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常常会出现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救治。

以上关于 老年人常见突发疾病如何处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请关注,小编会带你了解更多老人如何预防突发疾病的相关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下面就说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操作方法

1

关于学习

关于学习产生的一些问题,是学生中最主要、最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有些力不从心,从心里恐惧和抵触学习,有的学生平时还可以,一到考试就情绪紧张、甚至生病,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2

关于交往

有的孩子对某科目不喜欢,时间长了,老师对孩子会产生偏见,造成孩子对老师有意见,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面顶撞老师。有的则是同学间的不团结,不能和睦和同学相处,或是被同学孤立、欺负。在家和父母也不能良好沟通,造成亲子间产生隔阂。

3

关于成长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有的情绪易怒,有的则过于封闭自己,有的在青春期,产生早恋现象,不能正确面对,而做出过于偏激的行为。

4

关于失败

在学生时期,面对失败时,有的孩子能及时调整心态,有的则丧失信心、情绪低落,无法振作起来,心灰意冷,从此一直走下坡路,这些都是和平时的抗挫折能力差有关,平时过于娇气,遇到事情,就走不出心理阴影,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多疑、哆嗦,自卑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别人说话时,总怀疑是议论自己。子女们因工作忙,不能及时看望,问寒问暖,使老人就以为儿女冷落他们,常因一些小事生气,流泪。甚至悲愤而轻生。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遇事好唠叨,使年青人讨厌他们,更加重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老人生理特点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吧?

1.黄昏心理

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无价值感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4.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6.老年性精神病

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单身老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当老年人年纪大了,就很有可能会面临单身问题,老伴儿离自己而去会导致不习惯,易出现心理问题,单身老人的心理调适方法有很多,下面为您介绍单身老人的心理调适方法。

1、自责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2、怀念

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凄凉和孤寂。

3、黄昏心理

因丧偶、子女离家工作或自身等,老年人心理会感觉生活失去意义,对未来丧失信心,对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4、无价值感

对丧偶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5、抑郁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促使疾病发生。

6、恐惧

因丧偶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厌食等症状。

7、孤独

孤独是指老年人丧偶后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

8、恢复

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如何让老人走出丧偶痛苦

1、自责阶段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感觉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2、怀念阶段

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常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悲惨和孤寂。

3、恢复阶段

长时间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可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哀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

作为子女,我们要知道此时父亲或母亲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关怀,只有我们的关怀才能让他(她)尽早走出痛苦,和我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如何解决问题

1、工作。刚退休或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

2、关爱。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交往、老伴的体贴,从而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3、和睦。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生活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邻里关系融洽,彼此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4、安静。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时老同志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过了一天,很多老年人觉得受不了,把这天叫作“苦恼的星期天”。

5、坦诚。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虚、受唠叨。喜欢别人征求他的意见,愿意出谋献计。针对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应当对他们以诚相待,说话切忌拐弯抹角,遇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

6、求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更会感到寂寞。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完全依靠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而且在某些意义上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如果你对独居老人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老人独处不容易,心理障碍须提防?容易遗忘的独居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失独老年人心理有多苦?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独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全社会都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都要关注老年人心理问题吗?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他们需要更多的沟通、理解和社会适应性,以便于安度相对寂寞和沉落的晚年。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使人口结构趋于完整,使社会趋于成熟。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时期,要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例如,社会职能和社会角色的变化,离退休后的不适应,经济收入的下降,人际关系的变化,老年疾病不断发生,丧偶、再婚,等等,致使许多老年人的心理世界失去平衡,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智力大军,曾为祖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是社会的责任,我国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为了使更多的老年人愉快地欢度晚年,延年益寿,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使他们做社会的强者,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全社会都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时刻影响生理健康。为此,做子女的不仅要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更应当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想了解老人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请关注,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等着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三考生最常见的八大心理问题

全文共 2395 字

+ 加入清单

高三考生常见八大心理问题

高三考生最常见的八大心理问题

1: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

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

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3: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的问题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4: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5: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

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

6: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就是中上等的了。

第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也许是老师出题太难。

第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厉,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7: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在最高水平。

8: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预防对策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预防对策,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主要是,焦虑,抑郁,冲动,自卑,猜疑,冷漠,嫉妒等,我们也知道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想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首先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来学习一下吧,我们将为你讲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对策。

针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对策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生心理的影响,远离社会不良因素,远离社会上乌七八糟的事物影响。要培养学生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积极乐观的对待学习,努力升华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次家长和老师要纠正学生的挫折观,教会学生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树立没什么大不了的乐观自信心理,从而迎来阳光明媚的生活和学习。接下来需要学生自我调节,如开放自我,真诚,坦率的把自己交给他人,尽量缩小与同代伙伴之间的差异,多和父母交流,把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和苦恼和父母说说,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度有益的书籍,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多交益友和诤友,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辩证看待孤独,学会远离孤独。最后还要提示广大的学生们,对人对事要学会宽宏大度,吸取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

以上是为你调查整理的,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预防对策,希望大家引以为鉴,在此提醒大家多普及校园安全知识,如果还想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就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最突出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群体中。那么你知道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近我国曾对中小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出现考试焦虑占22.6%、担心发生可怕的事占16.1%、自备占37.4%、性格暴躁占18.7%、想自杀占14.3%。

作为学生,将来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全的人格。

大家都知道在当前,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何谓心理健康呢?简单的讲,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能力。具体应具备以下8条标准:

一、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智商是成才的基础。

2、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3、心情开朗、情绪乐观、热爱生活、视学生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4、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和同学和睦相处、对同学充满热情、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同学尊重、信任、不产生嫉妒、憎恨。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6、控制能力好,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嗜好。

7、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休息时善于放松、睡眠好。

8、人格完整:行为举止符合一贯的行为模式,有稳定兴趣。

二、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

(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

(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

(3)强迫症:由于平素性格胆小、拘谨、呆板、对任何事思虑过重,易出现强迫行为,表现反复关门、煤气、电灯,反复洗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年人会有哪些性心理问题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会出现心理疾病,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全面地提高身体素质,并且要注意自身的护理方式,合理进行饮食,这样才能避免造成身体出现疾病。那么,老年人性心理会有哪些?那么,你对老年人会有哪些性心理问题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激化性常见于50—65岁初发者,往往是严重忧郁的继发症状。

表现焦虑恐惧,终日担心将遭遇不幸或大祸将至,以致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失眠,喋喋不休地诉述不适体验和“悲惨境遇”,悲观严重者可产生自杀企图。

2、疑病性疑病内容以涉及消化系统症状多见,尤其便秘,胃肠不适最常见,这是早期症状之一。或常以某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角膜炎之后担心双目失明,尽管眼疾日趋好转,但忧郁却与日俱增。

3、躯体化症状以植物神经障碍或有关内脏功能性障碍为主要表现,如厌食、腹部不适、便秘、体重减轻、胸闷、喉部堵塞感、头痛和其它躯体各部的疼痛、性欲丧失、失眠乏力等。在这许多的状况中,以找不出器质性背景的头痛及其它躯体部位的疼痛为常见。此外,周身乏力和睡眠障碍也是常见症状,因此对具有各种躯体不适诉述,尤以各种疼痛而又查不出相应体征,或具有持续疑病症状的老人应考虑忧郁症的可能。

4、妄想性以疑病妄想及虚无妄想最为典型。

5、自杀倾向据报道老人有55%的病例在忧郁状态下自杀,自杀往往发生在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且完成率高。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孤独、疑病症状等。

4、迟滞性多数表现为闷闷不乐,兴趣索然,动作迟缓,问不即答,即使回答也是声低言简,行动迟缓。

6、季节性冬季发作多见,春夏季可能缓解。

在临床上,对老年性心理忧郁症的治疗常在心理治疗的同时,选用一种抗忧郁剂,如氯丙咪嗪、百忧解、脱尔烦、赛乐特或马普替林等。一般情况下,两周即可见效,也有长至3到4周者,持续服药时间视临床情况而定,一般持续3—6个月。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果你对如何调整老人心态?什么样的老人更加容易乐观吗?如何关爱丧偶老人心理健康?空巢老人如何积极面对空巢带来的心理危机?空巢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关心老人由心开始!教你如何应对老人的心理问题!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态调节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失能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

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失能老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精神需求、心理问题日渐突出,高龄、空巢、残疾、失能、失独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心理问题更加彰显,更需要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等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就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如下:

1.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孤独是一种主观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孤独是一种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老年人退休以后特别是高龄、空巢、残疾、失能、失独老人离开了原来工作几十年的单位和同事,加上现在的离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越来越难于融入新的群体,孤独感不断增强。

2.寂寞感

寂寞是指无法与人沟通或无法通过沟通来获得满足。是一种病态,一种百无聊赖的无奈,一种无所适从的痛苦,一种无法自处的恐惧,是一种可怜的焦灼状态。寂寞对人的伤害会变得越来越消沉和抑郁。寂寞感不局限在一个人的环境,在空巢家庭、残疾家庭等纯老年家庭中的成员一样会有强烈的寂寞感。治疗寂寞的病的药方是人群,是喧闹,是陪伴,是社交。

3.空虚感

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在生活中,空虚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侵袭老年人的心头。空虚没有味道,没有颜色,就想空气一样永远存在,一深呼吸就充溢整个胸腔,使人的内心会隐隐的痛,虽不锥心刺骨,却慢慢地让你越来越心神不定,无论被外界怎么刺激也无关痛痒。空虚的人比较典型的就是意志消沉,难以唤醒应有的激情。

4.失落感

失落感指的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是一种由多种消极情绪组成的情绪体验。年老体弱的人对以往的成就,对子女的宠爱都随着年龄的增加有种被无形剥夺的感觉,年轻时身体越强壮,才能、成就越突出,职务、名望越高失落感越重。

5.自卑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老年人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我应该和年轻时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

6.无助感

无助感是指一个人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老年人由于自身各方面的原因,不能亲力亲为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无助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逐步加强。

7.痛苦感

痛苦:痛原指身体痛了的感受,苦原指一种草的味道很难受,引伸为:外界事物引起人内心不好受的滋味。痛苦感指人心理感到难过或不愉快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使精神或身体感到非常难受的事情,指身体疼痛苦楚,希望的破灭而出现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等。例如:老年人遭受疾病折磨、失去亲人等。

8.忧伤感

忧伤是七情六欲其中一种,是被动消极的情绪,忧伤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不快乐、不高兴的表现,忧伤会让人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愫,也是加速衰老的催化剂和强化剂。人在忧伤的时候会心烦意乱,让人的身体内会分泌产生出一种毒素。这种毒剂会导致我们的心情更差,还可能会伤及身心。忧伤过度会伤及内脏器官,长此以往,就算不伤及内脏器官也会得上心理疾病。诸如:抑郁症等心理上的障碍。老年人一生经历丰富,往往由于年龄的增长容易触景生情,联想到以往的我们之所不知的事情而忧伤不已。

9.焦虑感

焦虑感通常的表现形式类型有:恐怖症、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身体障碍和疑虑症、情感爆发、创伤后应激障碍。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有这种感受。焦虑是正常的,无论做什么这种感觉都无法避免。所以与其徒劳地去尝试避免,去寻找一个“治疗”方法,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如何减少它的不良后果上,这就需要有他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介入。

10.抑郁感

抑郁感是指老年人自身感觉处于低落状态,其心境抑郁、悲观厌世以及忧心忡忡,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轻者兴趣索然、无心治事,没精打彩,进而愁容满面,双目含泪,自觉生不如死、愧不如人。严重者有忧愁的暴发。即由于找不到摆脱难以忍受的忧愁的出路,开始辗转不安,自觉一切绝望,并可突然出现自杀意念及行为。这种老年人的精神活动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并伴有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这是躁郁性精神病抑郁型的典型症状,也见于反应性抑郁等。长期抑郁就容易患抑郁症,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抑郁症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表现,就是思维缓慢、精神迟缓和情绪障碍。

11.恐惧感

恐惧感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这种情况独居老人、失独老人表现较突出。

12.绝望感

绝望感是“希望断绝,毫无希望。”同时当代人生活勇气消失之后的重要精神表征。绝望是人的精神沦落和毁灭的一种境遇,它是一种“世界的黑暗化”,亦即“精神的阉割、瓦解、荒废、奴役与误解”,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意义中心的离弃,从而呈现出世界的无意义化。所以,绝望是对生存意义虚无的精神态度,对世界不抱任何希望的心理体验。发展的结果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提醒您: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几千年来普通老百姓的梦想,保障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失能老人需要社会关爱,也需要你的关爱,伸出你我的手,献出一分爱,使每一位老人失能不失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孩子心理问题处理方法

全文共 2276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心理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小孩子的世界都是纯真的,不可能会遇到心理问题的影响,但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孩子,都会面对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家长们应该帮助他们正确解决。

孩子心理问题处理方法

1、待离婚问题要谨慎

对待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2、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 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先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孩子不论是受到哪些心理疾病的影响,给他们带来的伤害都是很大的,所以希望家长朋友,都能够正确的去面对,孩子的心理疾病,帮助他们科学地引导,走出这种心理困惑,自然才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孩子常见的心理偏差

胆小敏感的性格

有些孩子很敏感,他们娇弱得很,比如碰到陌生人的时候总是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牢牢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此时,父母自然希看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点,可是孩子却还是如此敏感和紧张。这种性格的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他紧张不安;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行动比较缓慢;情绪比较平静;依靠性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对于孩子的敏感性格,很多父母会对宝宝发脾气,希看宝宝能大胆起来。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是宝宝更加敏感和胆小。

胆大冒险的性格

有些孩子胆子很大,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汗颜的事情。比如他们会将玻璃制品随便扔向墙壁,他们会不在乎插座和开关,甚至在家中玩火……对于宝宝的这些表现,妈妈的神经总是紧绷绷的,生怕孩子再做出什么胆大和冒险的事情来。专家分析,孩子胆大冒险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的特征: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往摸摸东西,用脚往踢踢四周的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往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乖而冷漠的性格

有些宝宝特别乖,父母感到特别省心。他们吃饭穿衣都可任大人摆布,家中来了什么人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但是,这种宝宝进进幼儿园时,父母往往开始担心了。由于宝宝太乖了,即使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不会反抗,被老师批评了也不在乎。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呢?

专家以为,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多是由于他们从小就有更多的时间一个人自得其乐,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少给予关注,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环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倾向。其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极少表现出普通孩子的爱好,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开心与否,都没有明显的反应;比较温顺,行为和生活却很有规律;很少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没有固订婚密依恋的人。当今社会是一个夸大情商的社会,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因此,及早改变宝宝的这种性格偏差对宝宝很有帮助。

冲动多动的性格

冲动而多动的孩子总是让父母又喜欢又头痛,喜欢他们活泼和可爱,头痛他们太无“纪律”。比如,他们在幼儿园里总是动个不停,喜欢捉弄其他的小朋友……只有在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前才能安静一会。专家指出,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往往表现在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上;精神抖擞,行为多动,但有的时候能静下来。

家长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引导人,也是自己孩子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必须要关注到孩子的日常活动,让孩子在内心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减少孩子心理偏差出现的几率,鼓励孩子的优秀行为和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老年人的健康受心理问题影响吗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专家表示,离退休前后生活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因。那么,你对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据心理专家介绍,老年人一般只关注身体健康,而对心态健康并不在意。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85%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专家分析,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现在七方面:一、生活在都市里的老年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易产生孤独、自尊感不强和老而无用的感觉;二、有些老人将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家庭和睦;三、到医院就诊的老人中30%至40%的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人的心理行为因素有关;四、患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老人,其致病的因素心理问题占主因并已超过生理原因;五、心理疾病会诱发或加重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痴呆症等众多的老年疾病;六、消极情绪是破坏身体免疫系统的凶手,是导致身心疾病的诱因;七、心理状态不正常的人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频频给脑垂体以不安的刺激,致使它发生各种偏激过敏的信号,扰乱内分泌的良好均衡状态,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理专家提醒,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要做到:社会重视老年心理问题,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老年心理咨询机构;有条件的社区要设立老年谈心站,使老人们有一个诉苦解愁,互相安慰,互相劝解,排解苦闷和烦恼的场所;子女和晚辈常回家看望和陪伴老人,加强与老人沟通,使其感受到天伦之乐,消除寂寞烦恼;老人应调整心态,充实生活,加强学习,关心自己,宽慰自己,保持心理平衡;人老赋闲,借此学一些东西,做一些事情,既可消除孤独寂寞,又有成就感;加强人际交往,不要禁锢自己;不要干涉子女和隔辈人的生活习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使家庭人际协调、和睦;情绪稳定。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独居老人的心理特点?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老人自杀的心理特征是什么?老人没孙子是什么心理?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