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人疑心病主要表现有哪些特征(优秀两篇)

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所以,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静。那么,立夏老人养生原则有哪些呢?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3485

文章

2

篇1:老人疑心病怎么办有哪些表现

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变得容易疑神疑鬼,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咋咋呼呼,这样的老年人慎防得疑心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老人疑心病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人疑心病的表现

1、怀疑自己被占便宜

有些老人总怀疑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吃了大亏,让别人占尽了便宜,这些老人有可能患上了疑心病。这类患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个人利益具有坚决维护的意识,有些人还比较好斗,或者认为自己格外重要。

从心理学上讲,此类人在人际关系中,常常表现得郁郁寡欢,别人看来是琐碎、无辜的行为,他们却往往从中发现对方“不怀好意”。其实,他们对别人的猜疑,就是将自身的某些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了。

对于这样的老年患者,在他们嚷嚷怀疑别人占了便宜时,家人最好不要急于跟他们解释,也不要“硬碰硬”地否定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将他们送到精神科检查,并根据病情接受对症治疗。

2、怀疑自己得了病

有些老人老怀疑自己身患绝症一有点儿头疼脑热,就吓得反复去医院检查,总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重病,这是疑病的典型表现。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过疑病的体验。但专家指出,这都属于疑病观念,疑病观念与疑病症不同。

疑病观念常见于老年人。进入老年期,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明显衰退,这其中也包括大脑某些功能的衰退,这是疑病观念出现的生物学基础。而从心理社会因素来看,老人意识到自己已走入了生命的深秋,离死亡越来越近,于是就容易对死亡感到恐惧、焦虑。这都会导致老人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有的人甚至一感到某部位有异样,就害怕发生了癌变,于是容易造成思虑过重,疑病重重。

如果怀有疑病观念的人在多种躯体检查和医生诊断后,仍不能打消错误想法,仍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之中,并因此影响了其参与社会活动,就可能患上了疑病症。疑病症是以患者一心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想象中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有资料显示,疼痛是疑病症最常见的症状,大约2/3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是头部、下腰部和右髂窝。但这种疼痛通常查无实据,患者会四处辗转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后,才会主动或被转到精神科就诊。因此,如果身边有这样的老人,千万别以为他们是装病,最好带他们去精神科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老人疑心病怎么办

年疑病症心理疗法首先要从病人的内心深处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人手,运用亲切关怀、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来说明精神与疾病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向病人解释病情,使恐惧的心理逐渐弱化,从而解开郁结在心中的疑虑。

医生在进行老年疑病症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培养病人树立乐观主义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稳定的情绪,才能增进健康。倘若消极悲观,精神萎靡不振,成天无病呻吟,结果弄假成真,反而闹出大病来。

与此同时,医生还要引导病人正确地理解医学知识,不要盲目地照搬照套,自我取意,必要时可以做些检查,排除顾虑,有助于病人消除疑病情绪,恢复正常。

另外,医生还要多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娱乐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寻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和活动领域,这样可以使老年人逐渐地淡化自己那些疑病的情绪,从而起到辅助老年疑病症治疗的目的。

老年人心理疾病

1、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前后在部分老同志中引起一些心理变化。有部分人由于难于适应,心理上还出现一些毛病,如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人称为退休综合症。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争强好胜、事业心强、工作严谨、性格固执的人,缺乏离退休心理准备的人发病率高。老年社会学研究表明,离退休综合症主要是由于产生的失落感、空虚感、怀旧感造成的。失落感会使人感到工作、规律、地位、优势、人际关系丧失了,认为到了人生的尽头了;空虚会使人感到无所事事,一切都是虚无的;怀旧则容易使人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和辉煌的经历。转眼下一片冷清,令人惨然。

2、抑郁症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3、神经衰弱

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绪性疲劳,失眠,头痛,心悸等,病程可达数十年,症状可有间歇,病情容易反复。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时间多在5——7小时之间,并常常有睡眠浅、早醒、多梦的现象。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神经衰弱最主要的表现。

4、死亡疾病恐惧症

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有些老年人对待疾病焦虑烦躁,忧心忡忡,悲观失望,这种精神状态无疑将加速疾病的发展。老年人往往担忧和怀疑自己的健康,同时又常常对检查身体有精神负担,担心查出病来增加忧虑。

5、家庭关系

老年人由于在家庭中经济地位的变化等易造成心情不佳,常为一些小事在家里发脾气,造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紧张、不和睦又成为老年人恶性的心理刺激,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心理相容,气氛融洽,彼此之间心心相印,生活愉快,有益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人疑心病主要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多疑是老年生活的“绊脚石”。要想搬走这块石头,需要老人自己调整心态,更需要家人像关爱孩子一样,悉心引导和关爱老人。对老人来说,首先,身体和心理都要动起来。有些老人很注意锻炼身体,运动对情绪、精神状态都有好处,如何缓解老人疑心病呢?如果跟老人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千万不要跟老人“硬碰硬”,可以试着转移一下老人的注意力,让他做些别的事情,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时间不出门,同样会使人情绪不稳,疑东疑西,可以多带老人出去走动走动,多接触接触同龄的老人,一起唠唠嗑,谈谈心,这样也能减少老年人的疑心病;如果儿女长时间不能陪伴左右,老人可能也会产生多疑情绪,如果有时间的话,不仿多抽出点时间陪陪来人,听老人倾诉一下,或许老人的疑心便会消除,那么老人疑心病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1、生理衰退带来心理不安

年纪大了,老人视力、听力衰退,对事物的判断力下降,容易凭主观猜测。老人感到身体状况出现衰退时,会产生心理恐慌。此外,一些与衰老有关的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病)也会诱发多疑,比如记性明显下降可能是痴呆的前兆,经常有被偷、被害或得病的幻想,可能是精神障碍的征兆。

2、人际圈缩小造成“无价值感”

老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主题从事业转为家庭,都可能伤害自尊心,并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人际圈缩小,一方面造成老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度降低,家庭以外的生活仿佛都是陌生的,可能催生过度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老人天天围着锅碗瓢盆转,容易感觉自己“没用了”,独自闭塞在家,海阔天空地幻想,进而开始多疑。

3、过度自我关注导致心理失调

有些人个性太过固执、过度关注自我,走向心理失调的边缘。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怀疑别人的行为是针对自己;太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就容易出现疑病症。

多疑是老年生活的“绊脚石”。要想搬走这块石头,需要老人自己调整心态,更需要家人像关爱孩子一样,悉心引导和关爱老人。对老人来说,首先,身体和心理都要动起来。有些老人很注意锻炼身体,运动对情绪、精神状态都有好处。除此之外还要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人交流是一种“心理运动”,很多问题在交流中自然就过去了。其次,别太计较输赢,少一点得失心,最好少参加打牌、打麻将等活动。

家人要理解老人因为年龄大而产生的一些多疑情绪,不妨把老人当孩子哄。对待多疑老人要开诚布公,做个耐心的倾听者,多听老人讲讲自己的烦恼,再把老人疑心的地方说清楚。制造机会让老人接触外界事物,发展一些从前因为工作忙而没法实现的兴趣爱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老人的生活有了新内容、新的社会关系,注意力就会从那些“疑点重重”的事情上转移走。如果和过去相比,老人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减退、幻觉、过度多疑等,最好去医院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