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翻译旅行者通用20篇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通过QQ将图片文字转文本并发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浏览

2260

文章

1000

篇1:诗经硕鼠原文及翻译 诗经硕鼠原文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

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硕鼠》是《诗经·魏风》中的一篇,又名《国风·魏风·硕鼠》,全诗三章,每章有八句,虽然字面上是描写硕鼠,但是实际上是以硕鼠来比喻当时社会的剥削者,以此来表示反剥削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入则孝全文翻译 弟子规入则孝部分翻译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入则孝》是《弟子规》中的一个篇章,翻译为:在家中,当父母呼唤我们时,我们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命令我们去做一些事,要立即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宋史范仲淹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宋史范仲淹传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便没了父亲,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仲淹跟从他的姓,名为说。他从小就有志向节操,长大之后,他了解了自己的家世,感到很伤心,便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所以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

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但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到这一消息,都替他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律长征古诗全文翻译 七律长征这首古诗的翻译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七律·长征》的古诗翻译:红军不害怕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视作平常。五岭山脉绵延蜿蜒,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的全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创作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大约在1935年9月下旬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此时,作为红军领导人的作者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川外国语大学南方翻译学院学费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学费多少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外国语大学南方翻译学院学费:语言教育专业学费15000元、国际商务专业学费13000元、泰语专业学费14000元、工程管理专业学费16000元。美术学、绘画、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费18000元。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CNTC) of SISU)位于重庆市,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20年5月21日,重庆市教委发布公告,学院将由独立学院积极转设为普通本科学校。

截止2019年9月,学院共获省、市、院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共48项,其中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院级项目41项,包括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重庆市高教学会项目和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立项的层次、数量明显提升,成效卓著。论文成果方面,在2010年之前,全院教职员工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93篇,其中核心期刊为25篇;而2010-2014年,共发表论文704篇,在高档次学术刊物上发表共发表论文63篇,增幅明显,A类1篇,其中B类3篇,CSSCI9篇,北大核心50篇,A类实现了零的突破。共出版教材著作30余部,获各级各类奖励达204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引起旅行者腹泻的病原体是什么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旅行者腹泻所属疾病之一,是指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每天有3次或3次以上未成形粪,或未成形粪次数不定但伴有发热、腹痛或呕吐,甚至包括更多较轻微的、但足以影响商务日程或旅游计划的肠道紊乱。那么引起旅行者腹泻的病原体是什么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些旅游疾病知识,希望能旅行者们有所帮助。

旅行者腹泻的病因众多,目前认为旅行者腹泻并非由于气候,食物或水土等因素所致,绝大多数旅行者腹泻具有传染性,其病原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偶见原虫和蠕虫感染,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不少新的肠道病原体,但仍有20%~35%的腹泻患者未能检出病因,而被称为“非特异性急性胃肠炎”。

细菌通过侵犯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肠道黏膜损伤,肠功能紊乱,而致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TDH和TRH,耶氏菌的耐热肠毒素和真菌产生的毒素则通过其靶器官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有的刺激肠壁神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呕吐,有的引起发热,休克,神经系统症状及全身中毒性表现。

病理改变多数见于小肠,黏膜有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坏死,糜烂,但大肠埃希杆菌可侵犯结肠,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坏死,甚至有溃疡形成。

持续性腹泻在旅行者中并不多见。如有发生可考虑蓝氏贾第鞭毛虫病、隐孢子虫病、环孢子虫病,可能还有类圆线虫病。持续性腹泻经彻底的检查后如仍未检出肠道病原体,则可能系由热带口炎腹泻引起。这种病通常见于到印度次大陆、东南亚部分地区和加勒比地区旅行的人员。在非洲极罕见。现已证实感染后可发生肠激惹综合征,并可在一次感染性事件发生后持续数月之久。多数为急性发病,但可能持续很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的翻译 世说新语咏雪翻译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咏雪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将家人聚在一起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赏析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谢安赴宴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谢安赴宴文言文翻译是:桓温埋伏兵士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

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遣怀杜牧全诗拼音 遣怀杜牧翻译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落魄江南载酒行luò pò jiāng nán zài jiǔ xíng,楚腰纤细掌中轻chǔ yāo xiān xì zhǎng zhōng qīn。十年一觉扬州梦shí nián yī jiào yáng zhōu mèng,赢得青楼薄幸名yíng dé qīng lóu bó xìng míng。

原文及翻译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翻译: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揽着美人细腰醉看歌舞轻盈。扬州十年好像做了一个大梦,只落得青楼薄情负心的声名。

赏析

《遣怀》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全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此诗流传很广,在后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赏。

前两句再现诗人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状况;后两句抒发感慨,表现悔悟、自责以及欲将振作之意。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景公饮酒文言文翻译 景公饮酒翻译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齐景公喝酒,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请您不要喝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晏婴拜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我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赐他死。’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受臣子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弦章已经死了很久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原文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 :“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废酒:停止喝酒。 ③章赐死:即把弦章赐死。 ④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 ⑤爱:吝惜,舍不得。⑥ 愿:希望。废: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意思翻译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

诗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诗的首句描写的是农村妇女的劳动场面,次句指家里的每个人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赞美了儿童喜爱劳动的美德。全诗看似平常,却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郭伋守信的文言文翻译 郭伋为并州守译文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郭伋守信》的文言文翻译:郭伋最初担任并州牧时,出巡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个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为什么孩子们从远方来到这儿呢?”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迎接。”郭伋辞让致谢。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部下官吏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郭伋做人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郭伋守信》的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郭伋守信》的版本二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译文:汉朝的郭伋,字细侯,是茂陵人。他官拜并州太守,一向广施恩德。有一次巡行部属来到西河,有几百个小孩,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行礼迎接。孩子们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回来的日期。巡视回来,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的日期才进城。 郭伋以太守这样尊贵的身份,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守信的极致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翻译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的意思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的翻译是: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庐”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住在……上面。出自《苏轼列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揠苗助长小古文翻译及注释 小古文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揠苗助长》的译文

有个宋国人担忧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疲惫不堪地回了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发现)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山寺夜起古诗词赏析 山寺夜起翻译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赏析:《山寺夜起》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江湜,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在住在山中野寺时,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情景交融抒发孤独与羁旅思乡之情。

作品原文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译文: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赏析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野望古诗翻译 古诗野望翻译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野望》的翻译是: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翻译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诗人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全诗共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虽有嘉希的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希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虽有嘉肴的原文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为虽有美味菜肴,不吃就不知它美味;虽有最好道理,不学就不知它好。所以学习才知自己不足,教导人以后才知困惑。之后才能反省自己并自我勉励。所以教学相长。《兑命》说到教是学的一半,大概是这个道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孙权劝学》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孙权劝学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多事务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了解事情这么晚啊?

5.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赠别.其一》拼音版 赠别 杜牧翻译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pīng pīng niǎo niǎo shí sān yú ,dòu kòu shāo tóu èr yuè chū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chūn fēng shí lǐ yáng zhōu lù ,juǎn shàng zhū lián zǒng bù rú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赏析

《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