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罗德岛阵亡(汇编20篇)

浏览

3796

文章

48

篇1:清凉峰抗日阵亡将士墓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清凉抗日阵亡将士墓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峰抗日阵亡将士墓位于临安区清凉峰镇凤凰岭,年代为194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7月24日,清凉峰抗日阵亡将士墓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峰镇:清凉峰镇地处临安市西部,西接安徽省歙县,南接淳安县,距黄山仅70 公里,02 省道贯穿全镇,交通十分便捷。总面积203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清凉峰镇有着十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省级著名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是个山区大镇,收入主要来自山核桃产业,山核桃是清凉峰镇传统的土特产品。 清凉峰镇地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彭咏梧阵亡地纪念园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彭咏梧阵亡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彭咏梧阵亡地纪念园位于文峰镇松涛村,距县城60公里。纪念园分为彭咏梧烈士阵亡纪念碑、鞍子山突围战陈列室、松涛石林三部分。

彭咏梧烈士阵亡纪念碑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立于彭咏梧、刘景太烈士墓前,碑的正面刻着“彭咏梧烈士阵亡地纪念碑”镀金大字,上方塑有彭咏梧烈士为铜像浮雕,背面刻有“鞍子山突围战简介”。距纪念碑300米处是由奉大巫支队游击队员曾宿营过的农家屋改建而成的鞍子山突围战革命遗址陈列室,为一排长五间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室内陈列着彭咏梧烈士生前照片和革命活动情况介绍,以及游击队员缴获和使用过的-械、炊具等实物。松涛石林距彭咏梧烈士阵亡纪念碑2公里,占地3000余亩,是游击纵队二大队战斗和转移的场所,与一河之隔的朝阳石林连片成万亩石林,气势恢弘、怪石嶙峋,形态万千、惟妙惟肖,形成独特的风景。

1948年1月7日,川东游击纵队在西宁桥首战告捷后,取得南溪战斗、铜钱垭伏击战等胜利。国民党惊恐不已,立即派重兵围剿。1月15日,彭咏梧、蒋仁风等率领川东游击纵队一大队近50人,从老寨子向巫溪红池坝方向转移。16日凌晨,游击队在鞍子山村民杨代金家宿营用餐时,被国民党五八一团包围。在仓促突围中,政委彭咏梧为了救负伤的交通员刘景太英勇牺牲,时年33岁。游击队员王赖之、匡吉安、龚泽三、李正清、李正太也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残暴的敌人割下彭咏梧等游击队员的头颅,并将头颅运送至奉节竹园剿共指挥部邀功请赏,将彭咏梧等烈士的头颅挂在奉节下辕门城门上悬挂示众。烈士身躯被当地老百姓就地掩埋。

信息来源:重庆党史网

彭咏梧,重庆市云阳县红狮乡人,原名彭庆邦,即小说《红岩》中江竹筠的爱人彭松涛。1931年,彭咏梧考入云阳中学。初中毕业后,为谋生路,他报名投考武汉某技工学校并被录取。赴校那天,彭咏梧乘坐的船到了武汉后却不靠岸,一个国民党的军官出来宣布:“你们不是来武汉读书的学生,而是去江西打0的壮丁!谁要逃跑,按军法从事!”一群青年人才知受骗上当了。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强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花亭湖村,年代为1938年。

2019年,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亭湖村:花亭湖村 花亭湖村地处太湖县城西北5公里,是花亭湖风景区的东大门,“晋陈”、环库公路穿境而过,东南与阳冲村、岔路村接壤,南邻湖滨村,西接芭蕉村、九龙村及花亭湖水面,北连梅河村,地势北高南低。花亭湖水电站、旅游码头、情人岛休闲山庄坐落其中,并与核心景点西风禅寺紧邻。全村总面积14.9平方公里,辖26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总户数630户,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一批省保)

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地址:沁源县城南8公里的阎寨村北500米的土丘台上

原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为保护碑加建纪念亭。纪念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48平方米,由砖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共四块,存放于碑亭内,背向而立。四块碑大小等同,高1.3米,宽0.53米,厚0.2米。第一块为碑名,第二块刻碑文,第三块刻决死纵队、抗战四年阵亡指挥员名录500余人名,并记有牺牲烈士4879人,第四块为陈赓、牛佩琮等题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师大社区岳王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侵华日军先后3次大规模进攻长沙。73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将士作战英勇,使日军进攻受挫,伤亡惨重。为纪念73军抗日殉国将士,1946年在岳麓山赫石坡修建公墓。公墓由公墓区和南、北两处纪念设施构成。公墓区由忠义观、陵墓、纪念碑、石阶、墓庐等组成,忠义观内供奉73军阵亡将士骨灰。公墓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师大社区:师大社区是单位型社区,位于贵阳市城东北角。东起贵阳市旭东路,西至贵州新印刷厂,南起宝山北路,北至照壁山、思贤山顶。占地面积0.396平方公里,居民楼栋70栋,总户数1550余户,总人口19800余人,其中学生14000余人,70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17人,社区工作人员10人。联系电话:67023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位于上林县大丰镇城南社区新安庄。

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南社区:城南社区成立于2002年,座落在大明山山脚下,位于县城新开发区的城东一、二区和城西小区,东面与皇周社区相邻、西面与东春村接壤、南面靠龙山自然保护区、北面接城北社区,耕地面积183亩。辖区内有42条街道、8个居民小组、8个居民住宅小区和100个县、镇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1600多人,流动人口1598人。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陆军第74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口镇,位于洞口县西部,是邵阳市的“西大门”,距洞口县南约25公里,湘西著名的雪峰山横亘于此。镇区内雪峰山绵延数百里,群山巍峨,山势陡峭,层峦叠嶂。山峻岭之间的谷地、梯田层叠,溪水如带。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山处处葬忠魂,这里,长眠着国民七十四军数千个英勇的将士

1945年5月,中国军民在这巍巍雪峰天险,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殊搏,并取得了雪峰山会战的全面胜利。雪峰山会战中的江口战役,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此次战役,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抗战军民全力合作下,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歼敌近2000名,几近全歼日军第116师团。正面防守江口的中国部队,为国军第74军57师,师长是李琰。李琰,字炎光,湖北大悟县人,生于农家,先后任74军57师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江口战役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雪峰山东麓的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争结果是日军伤亡2万7千人,其中死亡1万2498,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失望自杀,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一个师团被重创。国军方面伤亡2万660人,其中阵亡7817人(军官823人),比日军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少。

洞口县江口镇75岁居民朱国轩的记忆依然十分清晰:“从5月1日到7日,中国军队和日军在江口、青岩一带激烈交战,连续7天7夜都是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空气中都是硝烟的味道。当地老百姓都自发上前线,主动为中国军队搬运炮弹、装备。日本鬼子也到处抓人做苦力,如果中国的老百姓被他们抓住,要挑很重的军火,挑不动就用枪托砸。江口附近有个叫周洪碌的精壮汉子,被日军抓去做苦力,他坚决不同意,用扁担打死一名日本鬼子,但由于寡不敌众,最后被鬼子的刺刀杀害了。”

陆军第74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洞口县)在今洞口县江口镇,耸立着一座由蒋中正亲自题名的“陆军七十四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背后埋着为国牺牲的数千国军将士。战争结束,村子里的人打扫战场时,在山上挖了一个大坑,由当地百姓用篇担、簸箕将这些牺牲了的年轻将士,由各个山头挑到坑里,葬在一起。

在这里唯一留下名姓的只有一位年仅19岁女准尉,她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后勤司令部第17兵站医院准尉刘子梅之墓。生于民国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戍时,歿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五月十七日辰时,系湖南省湘乡县荷塘乡十七保人氏。”她的纪念牌曾被人扔在了臭水沟边的路旁,后被村民发现捡来埋在纪念塔旁边。这们女准尉牺牲时年仅19,是17兵站医院准尉,参加江口阻击战时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时牺牲。

这些墓碑,背后是这些年轻将士的英容笑貌,是他们,英勇的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驱逐了敌人,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回了今天的一切。他们一心只为驱逐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与党派无关,与利益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径山镇四岭村上仕自然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岭村:四岭村位于径山镇西部,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交通便捷,漕雅线县道穿境而过。 四岭村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与圣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寺密切相关的同安寺;集灌溉、发电、饮用于一体的四岭水库,面积980亩,是余杭区饮用自来水重点基地。林地(森林、竹林)面积11664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9%,松涛、翠竹、绿茶、清溪,勾勒出一幅神奇的自然山水画。 四岭村特色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坐落新加坡北部的克兰芝,是为了纪念在二战中为了保卫新加坡同日军战斗阵亡的将士而建立,这些伟大的战士来自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和荷兰。

战士公坟由纪念墙、国家公墓和军事墓地三部分构成,军事墓地代表着军事的三个分支,即空军、海军和陆军,塔器代表陆军,飞机双翼形状的建筑代表空军,建筑物顶部的潜望镜代表着海军,以此来纪念为了战争而付出努力的三股军事力量。纪念墙上刻有24000名战士的名字,他们的遗骸再也无法找到,但是新加坡人们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将铭记于心。国家公墓内埋葬着4458位战士,其中850个人的身份不明确。

沉睡在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的烈士们是伟大的,他们为了全世界人们的和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值得全世界人们怀念和崇敬的。在纪念活动期间,人们将罂粟花敬献在位于修剪一新的草坪上整齐的坟墓上,并默哀一两分钟。

Kranji War Memorial

必去理由:新加坡最具怀念意义的地方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加坡[Singapo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野人寨抗日阵亡将士墓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野人抗日阵亡将士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野人寨抗日阵亡将士墓位于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校园内的椅形山上。整个墓园占地约2公顷,由忠烈祠、浩然亭、景忠厅、光岳亭、觉后亭、纪念碑等建筑组成。其中,忠烈祠为该墓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坐北朝南,东侧建有碑坊。附属建筑有东南侧的浩然亭,重檐六角赞尖顶;东侧的觉后亭单檐四角攒尖顶,纪念性建筑景忠厅,灰瓦红墙,以及座落在椅形山上的由原国民党中将白宗禧亲题碑文的方形大理石纪念碑等。光岳亭已毁。在忠烈祠正面为长方形的墓冢,长约20米,宽约25米,冡内用陶罐排列有序地安葬着阵亡将士骨骸985具。墓冢前砌80级石质台阶。

这些阵亡将士为原国民党桂系48陆军第176师。在1939年至1974年间,该师同日本侵华军于桐城、怀宁、潜山及湖北黄梅等地浴血奋战时不幸阵亡,其中有三位团长为国捐躯。为了纪念这些忠烈们的无畏壮举,拳拳爱国之心,1943年6月野人寨抗日阵亡将士墓在各方的倡议与支撑下如愿完成。1976年该墓被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从化区良口镇六三市石榴花山,年代为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从公墓方亭外缘外延10米,其余从公墓墓道、墓边线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公墓南侧现状道路南边线,西至105国道新城南路段现状路东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延50米。

良口镇:良口镇地处从化市北部,距从化市区25公里,总面积530.8平方公里,总人口37139人,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委会。境内有美丽的流溪河和流溪温泉度假区,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山区镇。 良口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旅游资源丰富,与流溪温泉度假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湖度假区、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让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发现精液带血的那一刻,你是否担心自己会“阵亡”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精液发现血液的那一刻,你是否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有几个词迅速浮上你的脑海——“完成了,我能完成我的工作吗?”然后你可能会开始痛苦地叹息:悲剧,钱还没有花完,人们正在耗尽。

不要紧张,精液中的血液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精液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液可以滋养、运输和刺激精子运动。精液是男性副性腺的分泌物,60%来自精囊腺,30%来自前列腺,其他副性腺的分泌物约占10%。如果精液中有血,可以判断为血精。根据出血量和出血年龄,有淡红、棕红、深红或酱油色。

精液中的血液来自哪里?精囊、前列腺、睾丸、附睾和尿道都被怀疑,血精可能从单纯炎症发展为恶性肿瘤。精囊炎是血精的最常见原因。精囊粘膜富含微血管层。当精囊感染和发炎时,微血管充血、扩张、破裂,进入精液,随精液排出,从而形成血精。

在各种年龄的男性性活动中都可以看到血精。在大多数情况下,敏感的抗菌药物可以治愈它。平时远离烟酒,吃清淡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性生活适度,可以有效预防血精的发生。

少数患者患有血精症的复发症状,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发展为顽固性血精症。有报道称,精囊耐药菌感染、精囊慢性炎症继发结石形成、射精管或精囊囊肿阻塞和扩张是难治性血精的重要原因。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精囊有助于找出病因。如果病因仍不清楚,可采用“经尿道精囊内窥镜”手术。手术可以在直视下识别血液来源。精囊中的血凝块或结石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同时清除。该内窥镜体可扩大射精管的狭窄和阻塞,并可消除由射精管不完全阻塞引起的精道反复感染引起的复发性血精症的因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患有顽固性血精的中老年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以防肿瘤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在北京市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高6米,底部直径15米,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门垛两旁写着一幅挽联,上联是:“大好男儿光争日月,”下联是:“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是“铁血精神”。在墓前方竖着一通高2.5米花岗岩石墓碑,碑额中间镌刻着:“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立”。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结束后,在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尸横遍地,山谷田野,到处都有阵亡将士的遗体。牺牲在路边街巷的将士,由群众掩埋在菜窖里,山谷田野的遗体则由杨令公庙道人王乐如领人择地掩埋。后来,即中日“塘沽协定”签定后,由国民党中央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另葬,还有一些尸骨,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捐款,古北口商务会牵头,请道人王乐如组织群众,再次从田野山谷收敛尸骨360余具,在古北口南关外西山根处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尸体全部埋在坑内,一层苇席,一层尸体,共埋3层,最后在上边堆起一个高大的坟头(从此人们就称它为“肉丘坟”)。在坟头的四周砌起一道花墙,在花墙的门垛上写上挽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坟前竖立一通墓碑。从此,这个公墓即成为炎黄子孙抵御外侮入侵的历史见证。可惜,在“文革”期间,此墓遭到破坏,墓碑被推倒,花墙被拆毁,坟头险些被铲平。

1993年,由密云县政协倡议并牵头与县政府共同操办,对公墓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修复,同时又新建一座“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和碑亭。碑亭内竖立一尊长2.7米、高1.5米、厚0.3米的黑色理石镌刻的卧碑,卧碑的正面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的“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12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卧碑的碑文背面详细地记述着长城抗战古北口的战役的全部经过。

古北口村:古北口村来到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在村南紧邻出关处的隧道旁,一座四米高用行楷镂金大字写着“古御道”的仿古牌楼,格外显眼。沿牌楼望去,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一条四米宽用青石板铺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蟠龙山深处。村支部书记宋立滨介绍说,起初这条古御道是1682年清康熙出关时修建的,如今为了重塑边塞文化、发展休闲经济,镇里参照当年的历史文献对其进行了复古改造,整条御道宽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位于龙州镇利民街伏波庙东北面30米处,时代为清。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现墓地占地面积划为保护范围;从墓地边四周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龙州镇:古城龙州镇位于广西南部左江上游,处于平而河与水口河的汇合处。东往南宁连接内地,西出水口通往越南,形势险要,自古有南疆重镇之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龙州隶属象郡。二千多年来,龙州几经更名,至唐代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正式设置龙州。全镇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辖有7个社区,耕地面积3763亩,总人口15708人。近年来,龙州镇凭借区位优势和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江屯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江屯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江屯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江屯社区。建于1950年,是广宁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江屯、北市等地剿匪牺牲的官兵而建立此碑,并将烈士骸骨集中安葬于此。坐北向南。用青砖、水泥建成,外贴白色瓷片。碑身呈方柱形,碑顶为塔尖状,后修缮时碑座平面由正方形改为六角形。该碑较矮,高5.8米,其中碑身高3.5米,碑座高2.3米。江屯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对研究广宁的剿匪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04年被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江屯镇:江屯镇位于广宁县北部,与清远、四会相邻,是北片乡镇的中心与交通枢纽,距县城28公里,东与联和镇交界,南与潭布镇交界,西与螺岗镇交界,北与北市镇交界,省道大地线贯穿全镇,是全省的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生态林7348.5亩,种植速生丰产林4.5万亩。全镇辖有9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298个自然村,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沿江东路北段与城正街南端之学坪,原文庙奎星门外学坪中。

学坪,过去是湘潭民众-的地方。1938年7月7日,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湘潭各界人士为纪念浴血奋战的抗日阵亡将士,在学坪公建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当时的碑名由湘潭名宦黎丹(1873-1938)题写。“忠贞永式”的奠基礼碑由原陆军中将、步兵学校教育长王俊书丹。1944年湘潭沦陷后,这座纪念碑遭到日军毁坏。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界人士对纪念碑进行修复。1985年,原碑再度拆除重建。重建后的纪念碑,耸立在花岗石台基之上。台基高0.65 米,边长6米,正方形,台基四周绕以石栏,栏高0.8米。栏内栽花植草。碑身立于台基正中,高9.18米,呈方锥形,上宽0.6米,下宽1.2米。碑座四侧为石纹,碑、栏、阶均为花岗岩质地,青灰色。碑身改用花岗石贴面。四面均用原书正楷镌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整个建筑庄严、肃穆。

湘潭籍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为该碑题词《题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二首:(一)一夜狼烟起朔方,卢沟晓月顿悲凉。拼将血肉驱倭寇,勇荷戈矛赴战场。贯日丹心原耿耿,留名青史自堂堂。年年春满潭州曲,共向丰碑吊国殇。(二)磨刀抗日战前方,壮士不还为国殇。万里沙场凝碧血,千秋浩气放豪光。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于1982年9月被湘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泰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泰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泰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罗阳镇万罗山公园西北侧山脚,坐东南朝西北,由纪念碑、汪精卫夫妇跪像等组成。碑高2.9米,边长0.34米,青石质,三角柱体,顶部为楔形。正面阴刻隶书“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后二面分别刻着“泰顺县各界抗战建国纪念大会”和“中华民国廿七年七月七日立”。碑前约2米处置二石跪像,像之背分别刻着“汉奸汪精卫”、“汉奸陈璧君”等字。1938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一周年之际,泰顺县各界人士在县城隆重举行抗战建国纪念大会,会上为纪念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将士,特竖立此碑,并请当时县内著名学者许笃仁先生书写碑文。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阳镇:罗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县委、县政府驻地,镇域总面积102.8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人。 2004年工业总产值近2亿元(主要以食品、木制玩具、化工为主);地方财政收入1179.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28元。镇属学校包括城关中学、罗阳二中、罗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

年代:清

座落地点:厦门市思明区万石植物园

简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率两万大军攻打澎湖,大败郑军刘国轩部。此役清军共计阵亡329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在此建祠纪念阵亡将士。现祠堂无存,仅有原祠堂中的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1通。碑坐东朝西,高2.12米,宽0.84米,厚0.2米,花岗岩质,上直行题刻“澎湖阵亡将士之灵”八字。石碑下承碑座,前有石供桌。雍正十一年(1733)清溪司铎李铨《癸丑仲夏谒将士祠有感》题词和康熙五十三年(1714)僧人衲果所立的有关蓝理等为澎湖阵亡将士祠捐金置产的记事题刻,为附属文物。

保护范围:碑刻及附属文物四周向外延伸10米。

2009年,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昆仑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昆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位于昆仑关宾阳县界一侧,与宾阳、邕宁县界的纪念塔及邕宁县界的凯旋门等组成建筑群,以纪念国军昆仑关抗日阵亡将士。民国29年(1940年)春动土,33年(1944年)落成。

纪念亭呈六角形,雕石结构。底座为条石阶级;由6条方柱支撑亭盖,塔顶有石雕葫芦直指苍穹。

亭中竖立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撰写的碑文,备载抗日爱国将士是役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经过。位于邕宁一侧的牌楼,刻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题联。

近年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精心整饰,愈显庄严肃穆,启人缅怀永垂青史的阵亡将士。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博斯拉格中校是如何阵亡的?与刺杀希特勒的七·二零事件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博斯拉格男爵,全名叫做格奥格·冯·博斯拉格,出生于德国的军事贵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纳粹德国的国防军上校。1944年7月20日,他与自己的弟弟菲利普·冯·博斯拉格少校一起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阴谋。而正是这件事与他最后的阵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战争英雄

冯·博斯拉格,1915年8月25日出生于德国的卡瑟尔(Kassel),他们家四兄弟他排第三,1934年加入第15骑兵团任旗手,也就是候补军官,并接受了骑兵团训练;1936年4月1日,他被提升为士官;1939年3月1日,他被提升为少尉。

1939年8月26日,博斯拉格成为第6侦察大队的参谋;1939年12月7日,他成为6侦察大队第1中队长,参加了对波兰的入侵,并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他的中队参加了法国战役,6月18日,他晋升为中尉,在塞纳河畔莱斯·安德烈斯(LesAndelys)附近架桥行动的成功,他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1941年1月,他荣获了铁十字勋章。

从1941年6月22日起,博斯拉格来到俄国前线,并于1941年7月1日晋升为上尉。在1941年秋冬,博斯拉格参加了向伏尔加河进军的战役,曾在冯·博克(FedorvonBockon)陆军元帅的指挥下,负责过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清剿行动,被要求采取严厉的措施,包括射杀所有疑似军人的男子。随后的莫斯科之战,博斯拉格参加了勒热夫东北部的撤退行动,对布雷斯特-利托夫斯克周围的扫荡,侦察,对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的占领,在涅曼河和道加瓦河上的建立桥头堡,由于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职责,他于1941年12月31日获得了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第二、抵抗者联盟

1942年1月18日,博斯拉格以战术教官的身份转到克拉姆尼茨的快速部队学校。1942年8月,他被任命为"罗马尼亚骑兵训练项目"的战术老师。在这里,博斯拉格认识了一些地下抵抗力量的成员,他们意识到战争进行得不顺利。1943年2月12日,博斯拉格成为"博斯拉格马术协会"的总教官,后来该组织扩展为米特骑兵团,进行反游击队的清剿行动。

1943年4月1日,博斯拉格晋升为少校。在库尔斯克(Kursk)战役中,他与他的骑兵团被部署在奥勒尔(Orel)地区,该团然后被部署在高尔基并处于"黑豹防线",1943年10月23日,博斯拉格在这里受伤,1943年12月1日,他升职为中校

在与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元帅冯·克鲁格元帅会面后,博斯拉格被任命为骑兵团副团长,骑兵团是一支在东线作战的独立骑兵部队。博斯拉格经常出差与克鲁格会谈,有时会与陆军元帅的随从一起乘坐运输机飞行。

据法比安·冯·施拉本多夫(Fabian vonSchlabendorff)在战后的讲话,在1943年的一次野外会议上,在场的军官们讨论了刺杀独裁者希特勒的可行性,其中包括将军海宁·冯·特斯考(HenningvonTesckow)少将和博斯拉格。在1944年2月受伤后,博斯拉格于6月被分配到一个预备军的中队任职。于是,他开始与特斯考谋划对希特勒刺杀的新尝试。

特斯考派遣博阿斯拉格去敦促他的老司令克鲁格改变战略,加入反对希特勒的密谋。克鲁格现在是西线德军的总司令。特斯考希望克鲁格在西线开放战线,与英、美两国进行和平谈判,并将部队转移到东线来与苏军作战。按照特斯考的设想,克鲁格将安排博斯拉格的调动,以便他可以帮助巩固政变的实施。但是,克鲁格拒绝参加该计划或其他任何计划。第三、"七·二零"政变

1944年7月17日,他的团扩大到第3骑兵旅。冯·博斯拉格是1944年7月20日的政变的成员之一。冯·博斯拉格中校当时和兄弟菲利普接到政变的指令,集结1200名士兵(6个中队),并将他们移动到德国占领的在波兰的机场,等到希特勒被暗杀后,他们将到达柏林的滕珀尔霍夫机场以增援叛乱力量。

7月15日,冯·博斯拉格中校已将其部队移动至了至布列斯特,预计于7月20日下午到达柏林。他们准备乘卡车去往机场,但却一直没有接到电话。然后,传来了起义失败的消息,他们就立即变更了行程,返回前线了。

谋反失败后,纳粹疯狂地追查参与者,博斯拉格设法通过一些合理的辩解解释了自己的消失,因此,他没有被发现并逃脱了纳粹的追捕。但冯·博斯拉格中校还是压力山大,1944年8月27日,纳雷夫河(NarewRiver)桥头堡的作战中,率部攻打罗姆查(Lomza)附近兰德玛斯(LadyMans)村一个坚固的苏军堡垒时战死,其实,这是明显地在找死了,以保全家族和亲人,博斯拉格死后被埋葬在海默斯海姆(Heimersheim)的城堡墓地。然后,他还被追授为上校,并授予宝剑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他弟弟菲利普·弗赖海尔·冯·博塞拉格男爵则成了"七·二零"刺杀希特勒政变的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