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946

文章

9

篇1:如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引起林木病害的生物主要有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所致病害种类最多,约占森林病害中的80%以上,历史上森林的许多毁灭性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细菌对森林的为害远比真菌轻,已知的严重细菌性林木病害只有杨树细菌性溃疡病、青枯病等少数几种,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那充如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呢?

一、病状: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6、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

二、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

细菌性病害与植物真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别,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的确诊,就依据菌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的内容,另外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病害诊断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植物更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植物细菌病害的种类有哪些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常见病害可通过对宏观症状的快速诊断而得出结论。但由于不同的病原物可导致相同的症状,而相同的病原物也可导致不同的症状,同时植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症状的表现,因此对有些病害需要进行实验室鉴定才能确诊,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植物细菌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吧?

一、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二、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细菌病害的种类有哪些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病害种类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以便可以让植物健康茁状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植物细菌病害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在努力扩大国家园林植物与森林资源的同时,对病虫害防治均制定了具体的法规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减少病虫害给国家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因而,掌握和贯彻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措施,是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那充植物细菌病害的识别方法有哪些呢?

1、白粉类: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如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

2、煤污: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常称为煤污病。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病菌大多属于子囊菌中的小煤菌目和煤菌目,半知菌中的多种病菌。如枸骨煤污病、大叶黄杨煤污病。

3、锈粉: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是病菌不同阶段的孢子,常称为锈病。病菌属于担子菌中的锈菌目。如杨树锈病、梨锈病。

4、霜霉:可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病菌属于霜霉属。如葡萄霜霉病、月季霜霉病。

5、白绢: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干燥时菌丝易消失,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病菌属于半知菌中的小菌核菌。如马蹄筋白绢病、白三叶草白绢病、结香白绢病。

6、斑点: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形状有角斑、圆斑、条斑、不规则斑,颜色有灰色、褐色、红色,有的病斑边缘和中间颜色一致,有的不一致,病斑大小不一。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后期病斑上出现霉层、黑点等各种颜色、形状、病症、霉层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丛梗孢目。如大叶黄杨叶斑病、西府海棠叶斑病。小点状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球壳孢目和圆盘孢目,如桂花枯斑病,山茶灰斑病。

7、炭疽:与斑点相似,但颜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生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状。炭疽病也出现在果实,茎干和芽上。病菌属于半知菌的黑盘孢目刺盘孢属。如葡萄炭疽病。

8、畸形:植物受害部变大或缩小,生长不匀,失去原来形状。后期在受部位出现病症。如外囊菌引起的桃缩叶病,外担子菌引起杜鹃叶肿病。

9、溃疡:发生在枝干皮层,病斑形状有圆形、近圆形、长形,通常病斑周围稍隆起,中部组织死亡,下陷,干裂。后期常产生小黑点,或盘状物,病菌通常属于半知菌和子囊菌。如杨树水泡性溃疡病。

10、腐朽:发生在乔灌木的枝干或根部木质部,使木质部变质、变色、腐朽,树干内因木质部腐朽出现空洞,枝干遇强风易折断,受害部位表面后期往往出现大型真菌繁殖体,如木耳、蘑菇或马蹄状等各种形状繁殖体。病菌大多属高等担子菌的多孔菌、伞菌,如柳树腐朽病,桃树木腐病。

11、腐烂:常分为湿腐、干腐二种。多汁部位破坏解体后产生湿腐或软腐如梨轮纹病在果实上的症状。含水量低植物组织软硬部位病死后产生的组织死亡,称为干腐,在枝干上常与溃疡相似,如各种树干的枝枯病。

12、猝倒和立枯:大多出现在播种育苗的苗木上。小幼苗根颈部发生腐烂使植物猝然倒,由于发生过程迅速,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膨压,维持正常状态,称为猝倒。若幼苗根颈已木质化,颈部腐烂后不倒伏,地上叶子干枯,称为立枯。这类病害大多由半知菌中的丝核菌、镰刀菌引起。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细菌病害的识别方法有哪些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病害识别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物知识点:细菌对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和真菌中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致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有些腐生细菌能使食品腐败变质;有些真菌如青霉、曲霉,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长毛腐烂等;还有一些曲霉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使人致癌。

大型真菌中的蘑菇,有些种类本身含有毒素,称毒蕈(毒蘑菇),如毒蝇鹅膏、毒伞、花褶伞(“狗尿苔”)等,误食了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植物细菌病害治疗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蔬菜上能发生很多病害,但是唯独系统性病害难以防治,系统性病害就是说致病菌能够侵染整个植株体,发病严重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不同于霜霉病、灰霉病等局部侵染病害,只是侵染叶片、果实和茎干,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植物细菌病害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噻菌铜(龙克菌):噻菌铜(龙克菌)在防治细菌性病害时,按照500—7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或者泼浇或者拌种、浸种,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番茄)、果树(柑橘)、果类(西瓜)、烟草、兰花、棉花和水稻等9大农作物12个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3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4、乙蒜素: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豆地使用时应注意。

6、菌毒清:登记作物广泛,杀菌谱也比较广。曾经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药剂。本品不宜与其它药剂混用。因气温低,药液出现结晶沉淀时,应用温水将药液温至30℃左右,将其中结晶全部溶化后再进行稀释使用。

7、农用链霉素:是最常见的防治细菌病害的抗生素类杀菌剂,在蔬菜(大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水稻和烟草上均有登记。过去曾经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产品,近年来抗药性不断地增强,防治效果也不断地下降,加之登记企业比较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体系比较混乱,假货鱼目混珠。国家对农用抗生素的严格管理(被列为“处方药剂”),链霉素的前途令人堪忧,属于“夕阳型产品”。切勿与碱性农药或污水混合使用。药剂使用时应现配现用,药液不能久存。2016年6月,将停止续展,将停止登记。

8、王铜:登记作物广泛,防治对象也比较多。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不能与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混用。

9、氯溴异氰尿酸:登记作物广泛,杀菌铺也非常广泛,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害都有一定的效果,属于“万金油”式的农药。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细菌病害治疗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出现细菌性病害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气流传播的距离一般比较远,很多病菌孢子可以随空气流动长距离进行飞散传播。在发病期,空气带有大量的病菌,一旦条件适宜即可侵染发病,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大家知道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危害吗?

1、斑点: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2、叶枯: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3、青枯: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4、溃疡: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5、腐烂: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6、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危害的内容,由于细菌性病害传染速度快,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特点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在缺钼、缺锌、缺锰、缺硼和锰中毒等条件下植物也会发生非侵染性病害。在必需元素中,有的是可再利用的元素,如氮、磷、钾、镁、锌等缺乏时,首先在下部老叶上表现褪绿症状,而嫩叶则能暂时从老叶中转运得到补充,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大家知道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特点吗?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类似表现,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区别。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田间取样研究发现: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油菜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特点的内容,植物一旦出现细菌性病害要赶紧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利用海洋发光细菌,科学家培育出我国首株夜光植物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个来自中国云南省的科学家团队在中国首次成功培育发光植物。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海洋发光微生物的基因引入本溪烟草植物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筛选,获得了发光植物,填补了我国相关技术的空白,为该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云南博纳科技的段康表示:“过去,生物工程培育的发光植物必须戴眼镜才能在蓝光和紫光下看到荧光,或者添加荧光素基质才能实现短期发光。这种发光强度肉眼看不到,夜间也不能自主发光。即使在普通植物表面喷洒荧光粉,在短时间内达到发光效果,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发光植物。我们培育的植物完全不同。它能在黑暗的条件下持续自主地发光。它的亮度可以达到星光的水平,可以照亮一定的范围。”

“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海洋发光细菌。很难获得它们完整的发光基因。另一个关键在于成功地将发光基因引入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植物细胞中只有一套核基因组,但有数百个叶绿体。每个叶绿体包含数百份叶绿体基因组,在每个植物细胞中制造近10,000份叶绿体基因组,使植物发光成为可能,”段康补充说。

对此,广西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冉浩认为该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说,在城市照明中使用发光植物的问题上,国际上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一些团队也取得了进展。“白天,发光植物在外观上与普通植物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只有在夜晚来临时才会发光。至少在不需要强光的地方,发光植物有望取代一些照明设施,减少能源和设备消耗,创造特殊的夜景效果。”

段康回答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该小组的下一步是进一步提高植物的亮度,同时向农业部报告,对其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在获得批准后将该技术应用于花卉和肉质植物等观赏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植物缺磷怎么办?细菌来帮忙?!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当我们努力播种时,我们发现我们的劳动成果可能并不令人满意。例如,被认为富含谷物的玉米会秃顶,油菜会掉荚,红薯和土豆块会变小。原因是植物缺乏营养磷,但研究人员发现,当土壤中一些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很大时,这种现象几乎会消失。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我国74%的耕地缺磷,土壤中大多数磷元素以不溶性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包括肌醇磷酸盐、磷脂、磷酸糖、核苷酸、磷蛋白和与土壤中有机物复合的磷酸盐。此外,土壤中的一些矿物质对磷有很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这也增加了植物吸收和利用磷的难度。

玉米秃

一系列细菌,如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们能够降解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有机磷,将其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同时产生有益于植物生长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解磷细菌的作用机制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有机酸的代谢产物(细菌通常分泌乳酸、草酸、琥珀酸、柠檬酸、富马酸等。),能通过螯合和溶解释放土壤中不溶性有机磷中的磷,从而被植物有效吸收;

(2)细菌通过呼吸释放的CO2也能降低环境的酸碱度,溶解磷;

(3)细菌可以通过分解植物残体产生腐殖酸和黄腐酸。这两种酸也能与钙和镁血浆螯合,从而释放磷酸盐。它们还能与铁、铝和磷酸盐形成稳定的可溶性复合物,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4)一些溶磷微生物通过分泌植酸酶、核酸酶和磷酸酶等物质来降解磷酸盐等有机磷。

可以看出,一些细菌可以将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和利用的磷转化为可以吸收和利用的状态。植物中的营养元素磷充足,植物健壮,果实饱满。看来植物真的必须和细菌保持友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