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米文化博物馆(合集20篇)

宁波服装博物馆位于宁波市中心的月湖景区,占地三千六百多平方米,是在著名的宝奎巷清代民国建筑的周围进行大规模扩建而成的。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米文化博物馆,供大家参考!

浏览

7428

文章

106

篇1: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位于临洮县洮阳镇南关。博物馆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2500件,其中珍贵文物200件,以马家窑文化彩陶为馆藏特色。举办有“馆藏马家窑文化彩陶展”一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3万人次。

联系电话:0932-2248299

洮阳镇:洮阳镇为县城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289.91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29个行政村,240个社,6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23222户,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976人,居民26336人,流动人口2万多人;有耕地面积63451.5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1亩。2003年全镇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第一窖古城酒文化博物馆景区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窖古城文化博物馆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第一窖古窖池遗址

第一窖古窖池遗址位于奇台县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公司内。2002年,该公司在挖掘酒窖时发现该遗址,随即进行发掘,并予以保护。窖址现仅存有一面砖墙,由青砖垒砌而成,墙面涂有一层白灰。全长11.8米,高2.1米,可分为长度大体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在北,做工比较精细,每隔1.2米有固定木板的插槽,估计为用木板隔发酵池时所用,插槽之间间隔1.2米,有两面墙体上还有供人攀爬的脚窝。另一部分在南,做工比较粗糙,墙面不光滑,似为后期加筑,年代较北侧稍晚,墙面有两处隔墙残迹,估计亦为发酵池隔墙。

根据遗址内出土的青花瓷碗、陶碗等推测,该遗址建于明末清初,且在清代一直沿用,现已在窖址上建立酒史博物馆。

地址:奇台县北斗宫巷39号

电话:0994-721127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2270 字

+ 加入清单

为充分展示各类古木遗产,普及木文化自然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市民对各类珍贵古木、传统家具、雕刻艺术等与木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推进临沂市自然科学、教育科普和文化文明建设。博物馆于2010年建设,2014年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运营。

一、天泽木文化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有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各类红木标本以及埋藏地下5000年以上,极具科研价值的乌木、阴沉木、浪木、枯木等百余种古木及世界各国珍贵木材,国内传统家具、工艺品等达3600余件,价值数亿元;埋藏地下3亿年以上的硅化木等木化石;馆内收藏的沉香门,经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民间沉香家具的空白;出自老挝古庙极其珍贵的整块花梨木所做的佛榻,为国内唯一一件收藏于本馆;闪闪发光的金丝楠伟人像栩栩如生;直径达1.2米、长17米的乌木,见证了中国自然文化五千年的发展;世界上最轻和最重的木材体验区,让游客和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奥妙;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东南亚等世界20多个国家的珍稀木材在本馆应有尽有,为科研机构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标本,为学生、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体验、科普、感受大自然神奇奥秘的场所。

馆内的3600余件藏品多为不可再生的古木、家具、雕刻等遗产,极具文化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建馆至今,共接待各地木文化爱好者二十万余人次,期间,中科院植物所原所长李承森所长、山东省林业厅亓厅长、山东省文物局周局长等领导先后来馆指导工作;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邹寿青教授、林科院杨家驹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古家具修复专家王秀林先生、国际木文化学会及南京林业大学等专家学者先后来馆考察指导;国际植物学会第二届年会在本馆召开,与会12个国家的40多位国际植物专家给与高度评价和认可,期间,本馆捐赠给英国大英博物馆一块龙血木标;在12届书圣文化节中,我馆展示产品获得最佳展示奖;接受新华网、中国科学报及省内各大媒体采访报道60余次。

目前,我馆正在与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开展植物标本和木材鉴定工作;与故宫博物院开展木性研究与传统家具制造和修复工作;与中科院地质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博士生导师所带领的团队展开《现生树木和硅化木年轮形态》研究课题;与鲁班文化研究院开展鲁作家具挖掘研究工作等,希望以此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木文化研究和传承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二、天泽木文化博物馆的宗旨和使命

中国木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木建筑、木家具、木乐器、木雕,到现代的木装璜、根雕、家具艺术等,内容博大精深,颇有研究价值。随着原始森林日益减少,生物的多样化受到挑战,一些稀有物种正频临灭绝的危险。因此,木文化的研究和现代教育,需要更多的传承和发展。

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的宗旨是:宣传木科学知识、学生科普教育、森林文化展示、古木艺术鉴赏、环境保护、休闲旅游等文化产业做出应有贡献。

临沂市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跃升为全国最大的木材加工、生产和进出口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喜爱红木及各类木制家具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课外文化知识的需求,临沂市需要一个对全球木材的现状、应用、木文化展示及研究的公共平台,以便让更多的学生、企业、市民等群体对各类自然树木、木材及木文化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的使命是:传承自然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坚持教育价值、做好行业规范。

三、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场馆设置

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厅面积约8000平方米,布局为1个序厅和7个展厅,具体如下:

序厅

讲述人与木的情结、全球五大洲主要木材分布图、展厅概况、

游览路线及陈列展览主题“感受生命年轮,沉淀历史记忆,传承木之文化,享受木之天然”。

展厅

第一展厅国标红木主题展厅:展示国标红木5属8类33种原木实物、宏观和微观构造图、红木知识及应用以及源远流长的红木文化等。

第二展厅世界珍稀木种陈列厅:按照世界木材原产地分布,系统展示世界各种木材标本,展示不同树种形成的几千至上万年的阴沉木,帝王之木金丝楠木,远古植物桫椤木、龙血树、木化石,千年红豆杉,沉香,檀香等珍贵木材。

第三展厅自然造化与鬼斧神工的交响——木艺术厅:展览与木材相关的文化艺术品和工艺品,展示自然造化的各类珍贵木种树瘤、展示鬼斧神工的木雕和根雕精品等。

第四展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楠香阁:金丝楠木不仅是木中极品,更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杰作。该厅展示千年金丝楠木、霞光纹小叶桢楠阴沉木八仙桌、天书小叶桢楠柱及各种金丝楠木制品。

第五展厅经典传承——中外传统家具厅:按照京作、广作、苏作、晋作、鲁作、仙作、宁作的格局,展示中国各式传统古典家具,品味传统家具文化内涵,传承红木经典,推广木之文化。

第六展厅民俗木文化厅:展示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民对木材的传统利用方式,展品囊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如近百张清朝、民国、建国前后期纯手工雕刻的图案精美的古床、桢楠老家具、泰国柚木老家具、明式古凳等。

第七展厅临沂古树名木与现代木业产业厅:以临沂市林业局编著《临沂古树名木》为蓝本,详细介绍临沂现存古树932株、古树群24处、名木8株。同时系统介绍临沂现代木业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已建设展厅80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1500平方米,文物保护技术区面积200平方米,办公区面积300平方米。

为更好的收藏、展示、宣传、推广木文化,向广大市民普及木文化知识,传递生态文明理念,为学生提供教育科普基地,为政府提供木材产业文化基地,贯彻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理念,

发展临沂地区的木文化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23号(市政府北迁规划的核心区内),东临直达新火车站的文景路,西邻机场专线朱宏路,距地铁二号线约300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目前世界唯一的以牛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6200余平米,陈列面积3700余平米。 已予2009年9月12日开馆,数千件不同时代、材质各异、千姿百态的牛文化及陶瓷艺术珍品将轮回展出。并将打造成鉴赏和研究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牛文化及牛精神的重要基地。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离不开牛的拓荒和耕耘。牛是人类的朋友,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历来视牛为宝,敬牛如宾,待牛如同手足。郭沫若曾誉之为“中国国兽,兽中泰斗”。该馆收藏、陈列的1000多头牛,或俯首,或奋蹄,或安卧,或舐犊,或与牧童相戏……其耕耘、奔跑、悠闲和争斗的各种形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牛的憨厚、勤劳、倔犟、坚毅的性格,或引人大笑,或引人沉思。仅出土的各种牛800余件,周、秦、汉、唐,不一而足,许多北齐、北魏牛栩栩如生,汉唐牛的神韵再现了汉唐雄风;一对体量庞大的唐三彩牛极为罕见…这些文物都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徜徉展厅,在收藏中欣赏,在欣赏中享受,在享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给人以陶冶,催人以奋进。

中国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在本馆得到充分的反映,从新石器时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本馆展出的“背上封侯”陶粉彩起立状驼和唐三彩“孔雀开屏”属国家一级文物,蛋壳黑陶“鹰尊”、“鬹”是国内博物馆极其少见的展品,相当一些陶展品在全国博物馆中“绝无仅有”。瓷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本馆展出的高古瓷和宋元明清瓷均品质上乘。“黑定苹果尊”、“紫定双龙尊”、“明成化青花脱胎碗”、“唐三彩三足盘”、“虎皮三色碗”等百余件藏品均为本馆重量级文物,所有这些藏品为鉴赏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为西北地区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的标本场馆。

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西安市城北区没有博物馆的空白,其独特的主题定位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活跃了西安的历史文化,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西安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它必将成为西安乃至陕西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潍坊麓台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潍坊麓台文化博物馆位于潍城区望留街道行政街99号,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建设南北两个展馆区,其中南馆区设浮烟山麓台历代名人馆、石雕陈列馆乡村记忆陈列馆三个主题展厅。

南展馆区三个主题展厅收藏与潍坊麓台文化有关名人、乡村记忆、石雕、老家具、老物件等资料、藏品600余件。

截至目前,南展馆区三个主题展厅收藏与潍坊麓台文化有关名人、乡村记忆、石雕、老家具、老物件等资料、藏品600余件。

展品以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布展,采用图标、照片、拓片、雕塑、文字说明等,并结合多种陈列形式,辅助展品展示。

北馆区设文创空间、文化交流体验馆美丽乡村文化站三个馆厅。

其中文化交流体验馆面积500余平方米,常年开展文化研究、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作品已征集200余幅,囊括了浮烟山地区一些名人先贤堪称国宝级的书画作品,融汇了一批当代书画精英的倾心佳作。

文创空间吸引了20余名省市文化领域的知名作家、学者、专家、艺术家入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巴塞尔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巴塞尔文化博物馆也被称为“巴塞尔民俗博物馆”,是瑞士一个民族学博物馆,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巴塞尔、瑞士和国际文化,已被列入瑞士国家和区域重要文化财产名录。

巴塞尔文化博物馆通过丰富多彩的收藏和展览让游客了解国外文化,寻找不同国家文化的相似性。博物馆的馆藏超过30万件,为瑞士最大的民族学收藏博物馆,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民俗文化博物馆之一,在国际上享受盛誉。馆内的收藏来自于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东亚、中亚、南亚,瓷器、世俗的和宗教的民间艺术品以及与面具有关的传统永久展出是这个收藏馆的亮点特色,拥有来自南海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的大量展品。

除了多种多样的民族学物品外,巴塞尔文化博物馆还收藏有50000多张历史老旧照片,这对于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Museum of Cultures (Basel)

必去理由:瑞士最大的民族学收藏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瑞士[Switzerland]

景点所在省、州:巴塞尔城市州 [Canton of Basel-Stadt]

景点所在城市:巴塞尔 [Basel]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晋商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山西省祁县东大街渠家大院内。1996年9月22日建成对外开放,隶属于祁县文物旅游局。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著名晋商渠氏家族宅院,当年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座,人称“渠半城”。大院分为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等,错落有序,宏伟庄严,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为北方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

博物馆馆藏文物400件,以字画、明清家具、钱币为重点收藏。馆内陈列分为“晋商纵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晋商与晋剧”、“渠氏家庭”、“晋商茶庄”、“晋商镖局”等系列,49个展室,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历史。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财务室、保卫科、保管科、群工部等机构。博物馆还接待拍摄了《昌晋源票号》、《于成龙》、《龙城正月》等影视剧。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开封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坐落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6号楼的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创办于2012年9月,展品3000余件。该馆分为古代科举考试文化、书院文化两大展览主题,建立了管理队伍,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合作建立了学生义务解说团,为参观者提供免费解说服务,先后接待了十几万观众,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藏品和展品以纸质资料为主,目前存有各种纸质古代科举考试的文物资料数万件、革命战争年代的纸质文物资料上万张,先后举办了“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等展览,开展了聚协昌“誉久杯”国学之门经典背诵活动等,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榆林市文化路榆林学院校内,2007年4月开始筹备,2007年8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60平方米的新馆拟于2009年建成。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所具有陕北文化区域特点、集陕北的自然演变历史和人类发展历史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旨在以广采博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美学的双重标准,收藏、研究、展示陕北历史演变的自然见证物和人类文化的遗留物。

陕北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生产方式的变迁,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这一交会地带长期地叠压、冲突与融合,形成了陕北以原生农耕文化为主体,融汇游牧文化因素的区域文化品格与特征。

博物馆以陕北文化区域内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对立、交融、和谐共生的历史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陕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冲突、融合的历史全貌。重点展示曾对陕北区域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遗存物和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文化遗留物。为人们了解、研究陕北区域历史文化提供一个较为直观、便捷的平台,并通过一些互动场所和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博物馆在教学、科研、文化传播及交流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博物馆筹建期间,对陕北文化区域内历史演变的自然见注物和人类文化遗留物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重点征集工作。除馆内征集的100多件文物和研究人员在有关遗址采集的部分标本外,政府调拨各类文物40件,向院内外收藏爱好者借展80件,初步形成了馆藏体系。代表性藏品主要为河套人、黄帝氏族在陕北的文化遗留物,以及商周至秦汉时期众多游牧民族在陕北生活、居住的遗留物特别是融合农耕民族文化、游牧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物和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文化遗留物。

现展出具有明显区域文化特点的文物和化石220件及反映陕北文化区域内历史演变的自然见证物、人类文化遗存物的图片38幅。此外,博物馆信息资料库存有数字信息资料供研究查询,并计划定期召开陕北历史文化学术交流研讨会议,搭建与有关博物馆、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进行陕北历史文化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科研方面,主要学术著作有吕静的《陕北文化研究》、郭冰庐的《陕北窑洞民俗》、贺智利的《路遥论》、吕政轩的《陕北民歌概论》等11部,发表有关学术论文60多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泥窖酒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成都龙泉驿客家老泥窖酒文化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博客小镇26-1,面积480平方米,现有藏品420件。投资人:李飞。老泥窖酒博物馆展览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不同时期酒瓶、酒杯、酒坛。第二部分:古法酿酒现场体验,目的是让观众对古法酿酒工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第三部分:老泥窖酒窖藏,目的是让观众了解窖藏一些基本知识。第四部分:品酒,通过品酒,了解中国的酒文化关于品酒的一些基本知识。建立客家老泥窖酒博物馆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酒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客家白酒文化,珍惜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服务事项古法酿酒展

地址洛带古镇博客小镇26-1

联系电话13708053525

服务时间9:00-17:00

交通线路公交219路、1024路,852路,850路等

洛带镇:洛带古镇景区地处“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国际桃花节”主办地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水质、空气均达国家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地处成都市“二圈层”经济圈,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类型:专题性博物馆

隶属关系:吉林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筹建时间:2008年

开放时间:2011年7月23日

所在位置:查干湖风景区

面积: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

建筑特点:一艘巨大的荡漾于芦苇丛中的木筏,古代渔猎活动常用的木架窝棚造型,仿土木建筑结构。

历史沿革:2008年5月筹建,2011年7月23日开馆。

参观指南

吉林查干湖旅游风景区荷花池北侧

乘车线路:松原到查干湖大巴

邮编:138000

电话:2605080

开放时间:8:00—16:30

票价:35元一位

信息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文化博物馆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企业博物馆。馆内保存着不同朝代,内蒙各地与酒密切相关珍贵文物,它的镇馆之宝---汉代古酒更将河套酿酒史追溯到了西汉时期,也为华夏酒源地找到了实物证据。

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位于杭锦后旗河套酒业工业园区内,属自治区级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企业博物馆,面积1150

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于2002年8月建成。

门厅以汉代古典建筑为特色,雄伟、挺拔;馆内以“金樽美酒、骏马天骄—内蒙古酒文化”为主题,分为“草原酒艺、千秋传统”,“容酒器具、容尽沧桑”,“饮酒器皿、赏心悦目”,“酒风酒俗、民族豪情”,“佳酿飘香、情系九州”五个单元,概括了内蒙古酒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草原民族性格豪迈的特色,成为宣传和展现内蒙古民族地区酒文化的专门场所。

2004年10月,河套酒文化博物馆被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确定为定点旅游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良渚文化博物馆门票及其开馆时间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游玩时,我们首先要制定好路线,然后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还有美食特色,最后就是要知道景点的门票等等。这样游玩起来我们就不会一脸茫然了,当然跟团的话是不需要了解那么清楚的。那么,来良渚文化看看良渚文化博物馆门票多少?

良渚文化博物馆简介:

良渚文化博物馆座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郊良渚镇,是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一支优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余杭区良渚镇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

良渚博物馆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或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展览设计理念是:雍容华贵、高雅亲和。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化解良渚文化的专业元素,使博物院成为一座可观、可学、可触、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馆。在三个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展厅中,分别陈列“发现求真”、“良渚古国”和“良渚文明”三大内容,另外在第一展厅和第三展厅中分隔出前厅和尾厅,作为导引和结束。

问:良渚文化博物馆门票

答:良渚文化村免费开放,不需要任何门票的。

开馆时间

周二到周日每天9:00—17:00,周一闭馆

你可能也喜欢:

葡萄牙9月份天气,均温都才20°C以上

良渚文化分布在哪里?中国东南地区

良渚文化玉器什么料?鉴定方法不一样

浅谈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宣酒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宣酒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宣酒文化博物馆,是由安徽宣城酒业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并于今年4月15日正式开馆。博物馆由景观花园、主题陈列馆和酒道馆三大部分组成,总面积1300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约600平方米。主题陈列馆分为宣酒的由来、老春酒店、江南第一坊、中国酒的起源与文化、酒的科普知识、宣酒的发展与文化等多个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1000多米。其建筑风格和内部陈设均以宣徽文化为基调,突出了江南名酒的地域特色。据悉,这是皖南目前唯一的一个综合反映宣酒文化的博物馆,也是皖南最大规模的产业文化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是一座集文物古建与园林风景于一体的名胜古迹。禹稷行宫、晴川阁、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古牌楼、楚波亭、朝宗亭、禹碑亭、敦本堂碑、山高水长碑、荆楚雄风碑、临江驳岸、曲径回廊、诗词碑廊等附属建筑组成武汉唯一一座临江而立的古建及仿古建筑群。

1983年12月,晴川阁古建筑的复原修建工程拉开序幕,按照“依其旧制,恢复原貌,以小取胜,以巧取胜”兴建,于1986年10月正式开放。整个景区占地10900平方米,传统文化韵味浓郁的古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景观价值,成为武汉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禹稷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加挂“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为中国首家专题研究大禹文化的博物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陈列展示、学术科研、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休闲服务诸功能于一体,为大禹文化研究、文物古建保护、诗词楹联收集等业务拓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基本陈列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设有《九州禹踪》、《水与城——武汉治水史迹展》、《晴川史画》等基本陈列,以匠心独运的展览手法和丰富多彩的展陈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博物馆每年还不定期地举办或引进多个临时展览,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成就。

社会影响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晴川中秋诗会”、“大禹文化周”、“晴川花灯游园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吸引着众多中外宾客纷至沓来,已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武口民俗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大武口民俗文化博物馆是大武口区委、政府2008年80项重点项目(工作)之一,具体由区文化旅游局承建。该馆建设面积513.8平方米,分民俗馆、农家书院、农家茶苑三个部分。于2007年9月动工建设,2008年5月下旬全部完工, 7月18日举行开馆揭牌仪式,实现对外开放。

该馆的建设,以宁夏塞北民俗为主线,以地方多元文化为补充,以龙泉村民俗为载体,标志着大武口区在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是我市一个民俗文化博物馆,也是宁夏首家民俗文化博物馆。现馆内共布有12个展台和1个彩塑群雕,馆藏展品 380余件。

该馆的建设,不仅是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大武口地域文化的客观再现,体现了大武口区人民淳朴的民风、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埋藏着塞北大地无限的文化内涵。也是石嘴山市中小学校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对青少年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玉和醋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较早的民间博物馆,“中华老字号”玉和醋博物馆2010年开馆,位于坡子街近湘江口。馆内收藏着众多有着百年历史的酿醋工具。从百年历史的醋桶、淘米箩筐到民国时期用于玉和醋原料处理的风车;从炒米色用的铁锅到杵米石臼,人们可以领略醋文化的历史。在博物馆内,还能免费品尝到种类繁多的玉和醋。

很多老长沙人至今仍然来这里“打醋”。不过,随着长沙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启动,这所扎根在坡子街已有360多年历史的博物馆正面临着拆迁的危机,想去看的可得抓紧时间。

玉和醋与玉和酱园

最初成立时,创始人董玉和既生产醋,又生产酱油和酒,统称为“玉和酱园”,酒和酱油的名气远不及醋。2009年,公司在玉和酱园旧址上对一些旧的器皿进行陈列,建立了玉和醋文化博物馆。

1649年 清朝顺治六年,江苏酿造大师董玉和来长沙开设“玉和酱园”,酱园原址位于长沙古城小西门,现长沙“玉和园巷”就因此而得名。

1956年 公私合营,玉和及另外6家调味品企业被编为湖南双凤实业有限公司。

1997年 玉和的工厂从坡子街搬到圭塘,2003年左右厂址从圭塘搬至榔梨。期间,原址被出租,成为一个布市,直到2008年筹建玉和醋文化博物馆时,原址被公司收回。

2002年 长沙玉和酿造有限公司成立。

2009年 玉和酿造有限公司投资15万元,在玉和酱园旧址上对一些旧的器皿进行陈列,并将相关资料展出,建立了玉和醋文化博物馆。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2、11、18、 112、138、143、145、202、 301、301区间线、368、803、804、804区间线、901、901区间线、908西线、 旅2路至贾谊故居站下

景点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县城中心地段。博物馆占地面积22亩,中心大楼共11层,高约60米,建筑面积25131平米,顶层设计为塔式金顶,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特点。

目前一、二楼为接待场所;三楼以上中空大殿供奉时轮金刚大佛,四周的三、四、五、六楼为展厅,共二十间;七楼以上供奉时轮金刚立体坛城,还有学修中心、藏经阁、宝箱阁等。整栋楼内充盈着瑰丽多姿的藏文化气氛。

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注重深度挖掘和展示藏文化中的“香巴拉”文化内涵。具有文物研究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主功能,是弘扬和宣传藏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帮助世人了解藏区,认识藏区,进而热爱藏区的重要窗口。

力求通过文物展览、影视播放、歌舞演出、互动交流以及文化探讨等多种手段立体化展现和谐美丽的“香巴拉”净土,力求打造世界的香巴拉文化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南政法大学法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西南政法大学文化博物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法文化教学科研基地基础成果,筹建于2007年,2011年10月基本建成。主场馆500平米,特藏展厅200平米,数字博物馆编控室28平米,藏品加工工作室40平米。目前主要以场景雕塑、青铜仿制、大理石雕、浮雕、图片喷塑 以及实物展柜等形式,陈列包括中外法律文化进化演变的各类法文化文物信息知识。是我国第一个以法律文化为专题构建的法文化博物馆,2012年4月被评选确定为重庆市首批社科普及基地。下一步,基地拟征收明清契约100余件,木质及石质文物10件,同时举办英美德法日法文化专题展,配合学校统一整合规划校园法律文化多元素场景建设,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法律科学科普活动,力争近年内打造国家级法律科学科普基地。

1.基地取得的成果

基地建成以来,已就中外法文化的演进,为大学法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78人次)及博士生(27人次)进行系统培训。去年,围绕辛亥法制百年专题,在系统研讨基础上,组织撰写论文20余篇。此外,基地还取得以下成果:

1.1 接受中央国家机关相关官员视察观摩计17批次,110余人次;

1.2 向全校本科生开放计接待各级各类学生3900余人次;

1.3 对本科生专题教学580余人次;

1.4 接待巴南司法局法文化主题公园、綦江司法局法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人员参观计约49人次;

1.5 接待市政法系统领导及培训人员参观计约220人次;

1.6 接待日本总领事濑野清水及其一行参观计约13人次;

1.7 接待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计11批次,130余人次;

1.8 接待高校教师及中国法学会等社团人员视察参观70余人次。

1.9 近几年来邀请海内外著名法学家来校讲学100余场,如刑法学专家高铭暄教授、法理学专家朱苏力教授、民商法专家梁慧星教授、刑事诉讼法专家龙宗智教授。

1.10 召开了多次中外学者法律文化学术交流会

除以上外,今年4月将接待韩国驻华使馆法务参赞卢正焕一行专程来基地参观,同时将于年内接待美英德法等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参观。

2.今后我校法文化博物馆科普基地发展的方向及主要规划

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围绕打造全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法律科学知识科学普及基地的假设目标展开。为此,主要有以下规划:

2.1 深化法律科学知识科普专题交流,拟在5年内举办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法律文化专题展;

2.2 力争2年内建成法文化数字博物馆;

2.3 围绕国家法治化发展大局,开展各类法文化科学知识专题展;

2.4 继续培养一批由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助手组成的法律科学知识的科普队伍;

2.5 收集一批能够真实反映法文化演进的法文化文物;

2.6 未来3年内,每年举办1-2次法律科学知识科学普及专题学术讲座;

2.7 力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使科学普及受众5年内达10万人次以上;

2.8 2年内配套完善法律文化科学知识普及技术实验室。

我校法文化博物馆科普基地建设,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已经初具规模,成为重庆市社会科普基地,是我国第一个法律文化博物馆科普基地。自该基地建成以来,其学术影响、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不仅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全市乃至西南地区政法干部培训奠定了科普基础。我们亦将继续开拓,踏踏实实地做好后续各项工作,力争在法学教学科研以及法律文化知识普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王竑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王竑文化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朝兵部尚书王竑是临夏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弘治元年(1488)12月去世,谥庄毅,葬于河州城东。嘉靖十一年奉诏重修墓园,并编夫看守。1964年1月,王竑墓被批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初,成立临夏王竑墓园筹建委员会,临夏市划拨7.2亩土地,开始原地重建。后又征地1.5亩,解决了路基等问题。20多年来,采取政府拨款和各族各界集资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两期工程建设,修起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约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多平方米的墓园,使诰文碑、碑座和华表、石像生等一批明代文物和陆续发现的文史资料得到有效保护,成为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优秀爱国史学研究示范基地及省级文保单位,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加。2009年10月,临夏王尚书墓园更名为临夏王竑文化博物馆。2014年6月上旬,中国明史学会和临夏州联合召开中国·王竑文化研讨会,标志着王竑文化研究进入了国家级学术研究平台。

随着近年来州、市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州、名城思路的提出,扩大王竑文化博物馆,修建庄毅公纪念堂被提上议事日程。去年,州、市政府拨专款,建起外观为两层仿古式建筑,面积为678平方米的庄毅公纪念堂,将原墓地竖立的4件石兽、1块石碑、5件碑座和2件碑头等明代文物移入内,进行了妥善保护。与此同时,原样复制华表和石虎、羊等14件石雕作品,安放到原来的位置,并请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题写了匾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