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算术的起源精选20篇

陨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陨石的相关知识。

浏览

200

文章

1000

篇1:暹罗猫起源与泰国文明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暹罗猫(详情介绍)

若是要问你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猫咪品种,你一定会想到暹罗猫,确实,暹罗猫气质高雅,相貌不凡,如今已是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猫咪品种之一。暹罗猫的起源地是泰国,泰国人对于暹罗猫的喜爱程度是母庸置疑的,套用一句泰国人的话:“拥有暹罗猫的人,无不把它当做宝贝来供养。”由此,暹罗猫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一、暹罗猫起源的故事

据有关资料记载,泰王宫内饲养暹罗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拉玛国王五世时期,从那时起,暹罗猫就在宫廷内安居下来,宫廷里的人像对待王子和公主一样精心饲养它们。它们被打扮得珠光宝气,连喝水吃饭用的碗都是非金即银。它们住在配备有冷气的豪华房间里,一天三顿饭由一专门的厨娘料理。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泰国,古老神秘的庙宇内珍藏着无数上古的神器。这些蕴含神秘力量的宝贝一直是由两只猫昼夜看护着,除了祭司和国王,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只有在猫妻子生产的时候,它们才离开神庙一天,以免玷污神器的圣洁。珍宝一直被安全保护着,直到有一天,怪异的精灵趁猫丈夫照顾即将生产的妻子,盗走了珍贵的神器。 

国王派遣了很多自以为符合条件的人到丛林中去寻找这宝贝,结局却是这些人在暴露了各种劣习后败阵而归。祭司推荐由神庙守卫者猫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猫夫妇不负众望,在瞬息万变的精灵森林找到了神器高脚杯。 

后来,为表彰它们的功绩同时也为了保存世界上被精灵认可的仅有的高贵血统,它们被严密地护卫着以保持其血统的纯正。而猫守卫苗条的身段、靓丽的外表和它们崇高的地位,以至于只有王室成员才可以拥有饲养它们。普通人被授以爵位或晋升为贵族的时候也能享受到与它们共同生活的特权。它们就是被人称为神秘的禁宫之宝的暹罗猫。

二、现代暹罗猫与泰国人的情缘

泰国已建立了“暹罗猫繁育中心”,这里有数十个被修建成泰式木屋的小猫舍。猫咪的“居室”相当宽敞,猫咪们个个精神十足,虽是正午,却丝毫不见通常的“懒猫午睡”。繁育中心的主人普里查说,他从小喜欢养猫,后来,政府特别资助他开办了这家猫馆,繁殖和出售纯种暹罗猫,并为猫馆专门修了一条林荫道,还做了路标,以方便游人参观。据说,此前曾有人把暹罗猫强制与主人分开,最后那只猫竟郁闷而死。因为猫馆里已经容纳了数百只猫,因此如果遇上真正爱猫的人,普里查会把猫以很低的价格卖出。

猫馆虽然不收取一分钱门票,但却在不起眼处设立了一个小木箱,供前来参观的爱猫者自愿捐助猫食。许多参观者在走之前都会掏出钱放进去,而且大多是100铢以上。在泰国,一般的捐款都在20铢左右,像这样的数额可谓“大手笔”了,充分说明泰国人爱猫的程度。

三、暹罗猫的象征

暹罗猫意义象征高贵、典雅。被誉为“猫中王子”的暹罗猫可能是猫中性格最外向的。在泰国,它们时常被打扮的珠光宝气,连喝水吃饭用的碗都是非金即银。它们住在配有空调的豪华房间里,一天三顿饭由专门的人料理,即使是泰国遭遇金融危机,经济严重下滑之际,宫廷里的暹罗猫依旧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

另外,现代暹罗猫骨骼纤细、肌肉柔软,浑身没有赘肉,毛短而充满光泽,可谓世界上最苗条的猫种之一。所以,对不喜欢胖嘟嘟猫咪的主人来说,想养猫的话,饲养暹罗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化学家可能揭开了地球生命起源关键之谜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四十亿年前,地球上覆盖着一层类似污泥的物质,充满了原始的分子、气体和矿物质,这与生物学的定义相去甚远。然后,由于某种原因,在这个史前大杂烩中,突然出现了生命关键成分——蛋白质、糖、氨基酸、细胞壁等。在接下来的几十亿年里,这些物质将继续结合并最终形成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

许多化学家毕生致力于寻找生命起源时的化学和环境条件。然而,地质记录提供的线索很少,所以他们亲自合成了可能存在于数十亿年前的简单分子,以测试这些古老的“酶”是否能把史前原材料转变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一组化学家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种简单而原始的酶,可以与早期的催化剂反应,形成生命的一些关键元素,例如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短链氨基酸、构成细胞壁的脂质以及储存遗传信息的核苷酸。

罗摩那拉亚南·克里希那穆提是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化学副教授,也是本文的主要作者。多年来,他的实验室一直在试验一种叫做磷酸二铵的合成酶,它可以促进磷酸化。磷酸化是指在分子中加入磷酸基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没有磷酸化,就没有生命。

"现代生活和30亿年前的生活都是基于大量的磷酸化反应."凯丽思·纳莫迪指出,“你体内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许多生物分子都是磷酸化产物。糖、氨基酸和蛋白质也不例外。”

促进磷酸化的酶叫做蛋白激酶。它们利用磷酸化反应向细胞发出分裂指令,并增加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启动脱氧核糖核酸链的解链或核糖核酸的形成。凯丽思·纳莫迪认为磷酸二铵可能是最早启动磷酸化的原始蛋白激酶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凯丽思·纳伦德拉·莫迪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模拟了地球的早期环境,使用水和泥浆作为基质,并分别将它们调节到不同的酸碱度水平。他们将DAP酶与不同浓度的镁、锌和一种叫做咪唑的化合物结合,其中咪唑被用作催化剂来加速反应过程,但整个反应仍需要数周,有时甚至数月。

为了验证磷酸二铵的作用,它必须能够成功地刺激磷酸化反应,并在相似的条件下形成简单的核苷酸、肽和细胞壁。以前认为与生命起源有关的酶只能在非常不同的化学和环境条件下诱导特定结构的磷酸化。然而,凯丽思的纳伦德拉·莫迪发现磷酸二铵能够完成所有任务,首先完成四个核糖核酸核苷酸的磷酸化,然后是核糖核酸样短链,然后是脂肪酸、脂类和肽链。

这是否意味着磷酸二铵是将现成材料转化为生命的“魔笔”?凯丽思的纳伦德拉·莫迪说事实并非如此。

“充其量,我们只能证明简单的化学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刺激进一步的化学反应,从而可能产生类似的生物物质。但我们不能断言这是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

首先,凯丽思的纳伦德拉·莫迪不能证明40亿年前磷酸二铵存在于地球上。他在实验室里合成了这种分子,只是为了解决在潮湿的早期地球环境中硫酸化反应的一个基本难题。如果你想要更多的硫酸化反应,你必须在过程中去除水分子。

"当周围都是水的时候,你如何使分子脱水?"“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凯丽思·纳伦德拉问道。

磷酸二铵设法绕过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从分子中除去氨,而不是水。

凯丽思的纳姆迪正与地球化学家合作,寻找DAP在古代的起源。如果富含磷酸盐的岩浆流与空气中的氨反应,可能会产生磷酸二铵。此外,磷酸二铵也可能来自含磷酸盐的矿物。它也可能起源于遥远的恒星,并被陨石带到地球上。

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没有磷酸二铵或类似物质的功劳,地球可能仍然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沼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旦节日的起源及习俗

全文共 322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元旦这个节日,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节日的起源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旦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对联,又称春联,它的种类很多,但大致有对联和春条。每幅对联都有横披和一个「福」字,而春条则如「万事亨通」,则单贴在适当的地方,如门柱上等。其 实因春联(包括对联和春条)在古代都是专人挥毫(用毛笔)书写的,所以俗称「挥春」。而广东地区将春条称为挥春,有别于春联,实有以讹传讹之嫌。年廿九,为了表示新的一年,新的气象,以及增加过年的气氛。

放爆竹:

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这也是为元旦添加喜庆、热闹的气氛。

拜年:

年初一,家家户户到亲友家「拜年」,也就是走亲戚。大家见面互相恭贺,说:「恭喜发财!」,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在中国,像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元旦的到来预告着旧的一年将要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新一年春回大地的开始,新一年岁月辉煌的开始,是展现自己新的一面开始。元旦的气氛会渲染整个民族。

元旦祝福语大全

1、元旦放假,你有什么计划和安排呢?

2、带上你的微笑,面对新的不期而遇。

3、有一个人,你连新年快乐都不能说。

4、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璀璨,平安!元旦快乐!

5、新的一年,愿望只有三个,暴富暴瘦和快乐。

6、过年不给女生发红包的男生,个矮,腿短,光棍,还肾虚。

7、元旦已来到,心情如蝶舞。祝福送给你,愿你展笑颜,踏上悠闲路!

8、我原以为元旦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习,但现在连作业做完都是个问题。

9、元旦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康健!新的一年,心平气和,顺顺利利,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10、鸡蛋鸭蛋,营养不如毛蛋!好蛋坏蛋,千万别当傻蛋!金蛋银蛋,朋友间不能孤单!祝你元旦快乐!

11、我要把一切喜庆变成奶油,所有祝福揉成巧克力,永远快乐做成蛋糕砸向你,然后说声:元旦笑口常开。

12、老师您好,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我只说一句我的心里话:老师元旦节快乐,愿您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13、作为父母,我们深知您在我们孩子成长道路中的重要。谢谢您所做的一切,衷心感谢您,我孩子的恩师。元旦节快乐!

14、元旦又来到,祝福不迟到,好运来报道,财神为你绕,还有快乐把你罩,愿你工作业绩高,生活幸福多微笑!元旦快乐!

15、朋友,当你忆起我的时候,也正是我想念你最深的时刻,在这想念的日子里,我想问候你近来好吗快乐吗祝你元旦快乐!

16、每一朵雪花飘下,每一个烟花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想要送你的每一个祝福:元旦快乐!

17、元旦了,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外套伴你渡过每分每秒,一定要幸福喔!

18、愿你每天都快乐得像炉子上的水壶一样,虽然屁屁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口哨,冒着幸福的泡泡!祝你元旦快乐!

19、元旦来临送温暖,我把祝福连一连,愿好运连连财气多,福气连连幸运多,喜气连连顺心多,快乐连连欢乐多。祝元旦快乐!

20、祝你:新年大吉大利、百无禁忌、五福临门、富贵吉祥、横财就手、财运亨通、步步高升、生意兴隆、东成西就、恭喜发财!

元旦节日的习俗习惯

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元旦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中国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__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平方根的定义:若x的平方等于a,则x为a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它的算术平方根。

2、个数不同。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3、表示方法不同。a的平方根为正负根号a;a的算术平方根为根号a。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关系:

1、二者有包含关系:平方根中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非负的那一个。

2、存在条件相同。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零的平方根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是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浅析鲁菜起源是在哪里?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山东地区的饮食特点以及传统食品习俗等被统称为鲁菜文化。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人们不断的总结和寻觅着鲁菜的精华,最终使得卤菜成为了中国八大菜系中的第一位。鲁菜在我国影响颇广,那么关于鲁菜的起源和鲁菜形成的历史由来你们都知道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分别代表内陆与沿海的地方风味。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水果产量居全国之首,仅苹果就占全国总产量40%以上。猪、羊、禽、蛋等产量也是极为可观。水产品产量也是全国第三。酿造业历史悠久,品种多,质量优,诸如洛口食醋、济南酱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负盛名的佳品。如此丰富的物产,为鲁菜系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资源。

鲁菜历史极其久远。《尚书·禹贡》中载有“青州贡盐”,说明至少在夏代,山东已经用盐调味;远在周朝的《诗经》中已有食用黄河的鲂鱼和鲤鱼的记载,而今糖醋黄河鲤鱼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可见其源远流长。鲁菜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齐国,凭借鱼盐铁之利,使齐桓公首成霸业。

经过期的发展和演变,鲁菜系逐渐形成包括青岛在内,以福山帮为代表的胶东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两个流派。并有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胶东菜擅长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鲜夺人,偏于清淡;选料则多为明虾、海螺、鲍鱼、蛎黄、海带等海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树懒“懒”自何处,古分子揭示奇异起源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从吃北美草原的象一样的巨人到漫游南美太平洋海岸的驼鹿大小的游泳者,树懒已经在地球上漫游了5000多万年。然而,科学家对几十种已知树懒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现在,对古代树懒的DNA和蛋白质的两项新分析正在改写树懒的谱系,其中一些已经超过10万年了。新的研究甚至显示,3000万年前,一座陆桥连接了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使得这些行动缓慢的动物能够到达这些岛屿。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蒂莫西·高丁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

在已被确认的100多种树懒中,除了6种以外,其余都已经灭绝。因此,科学家必须比较树懒骨骼的形状,以拼凑出这些动物是如何进化的。然而,这种比较并不准确。现在,从岩石中分离DNA和蛋白质的新技术使得比较灭绝动物的遗传特征成为可能。

古代的DNA允许科学家直接比较基因,而蛋白质可以活得更长。因此,尽管后者提供的信息不太准确,但古生物学家越来越多地用它们来研究更古老的化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英国约克大学的古代蛋白质专家萨曼莎·普雷斯利和她的同事从北美和南美收集了100多块树懒化石来寻找胶原蛋白的痕迹。这种蛋白质在骨骼中很常见,可以存活一百万年以上。在研究人员分析的17个样本中,胶原蛋白保存得很好,可以将组成蛋白质模块的氨基酸序列拼接在一起。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比较各种类型的胶原蛋白,其中一种已经有超过13万年的历史,并建立一个可能的家谱。

在另一项研究中,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德尔苏和他的同事独立分析了10块树懒化石,它们的年代可以追溯到45000年至10000年前。这些化石包含几乎完整的线粒体DNA序列。线粒体DNA是细胞能量产生机制中发现的遗传物质。他们还利用这些数据绘制了可能的树懒谱系图。

这两个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惊人地相似——今天的三趾树懒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在树上形成自己的树枝,而是与生活在北美直到大约15000年前的巨型树懒——巨爪树懒有关。今天的双趾树懒是南美巨型磨牙树懒的远亲,它被认为是不到一万年前最后一只灭绝的树懒。

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是,直到大约5000年前,生活在西印度群岛的所有已经灭绝的树懒似乎都是从大约3000万年前的一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从来没有人想象过这一点。”高丁说。这意味着一群树懒可能只到过这些岛屿一次。这与许多动物通过陆桥步行到达岛屿而不是游泳或漂流的理论是一致的。这座陆桥出现在大约3000万年前,后来被淹没了。

"这两项研究的一致结果非常有趣。"高丁说。但是他警告说,新的分析只包括少量已知的树懒物种。普雷斯利说:“我们可以把许多不同种类的已经灭绝的树懒添加到这个家谱中。但这是下一步。”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Gerardo De Iuliis说,通过结合化石形状数据和遗传数据,可以获得更好的家谱。这可能揭示了一些树懒的特征是如何多次独立出现的,例如长而有力的前臂,这使得树懒今天能够悬挂在树枝上活动。"它们是奇怪的动物,有着相似的奇怪方式."高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最初起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南方吴越先民——百越族信奉、拜祭龙祖的节日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也将端午节起源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无力救国而抱石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除此之外,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历史人物的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楼姓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源流有三,一是出自姒姓,二是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三是出自北魏盖楼氏和贺楼氏。那么,楼姓的起源是什么?

楼姓的起源

(1)楼、娄同源于姒姓,黄帝历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赐姓姒,受舜禪让而称帝.子启建夏朝.禹14世孙桀无道,夏为商所灭。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改姓娄.周灭商后,武王追封先帝后裔,得禹36世孙云衢公,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举为谏议齐侯,封于杞(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姓。

(2)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

(3)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楼氏,居山西代郡.东魏有都督贺娄乌兰,隋有巨鹿公贺娄子干.唐有凤州刺史贺娄行本,太子舍人贺娄积. 裨将贺娄余闰,知此族魏末又复旧姓。

楼姓人口约占全国的0.01 现在在浙江杭州(临安,富阳),宁波(鄞县,奉化,慈溪,余姚),金华(浦江,义乌,东阳,永康),丽水、萧山楼塔镇。诸暨。分布较多 。台州、三门等地也有。

郡望

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 广德湖田,辟成千顷 君卿唇舌,见重五侯 上联说北宋奉化人楼异,字试可,元丰年间进士,徽宗时任本州知州,开垦广德湖为水田七百二十顷,每年可收三万六千石谷。后历官徽猷阁直学士、平江知府。下联说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目为父亲行医,所以小时候读了不少医书,后学经、传,任京兆吏。与谷永(字子云)同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长安有说"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是说他为人守信用。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

历史名人:

楼媛 战国魏相

楼玺(502-557)字肇基,諱璽(492—551),字肇基,贈南昌郡王。原其所自夏禹王之後,有曰少康,康之後曰杞,至周武王之有天下,大封宗姓,子孫及故國親屬乃封杞爲東樓转载自周公解梦http://www.zgjm.org/,请保留此标记,因授姓爲樓,而其子孫世居長安,閱季曠遠而失其曆之詳。公之曾大父諱海,字公浩,爲宣靖將軍。大父諱錦,字元彩。爲騎都尉。父諱道,字存禮,任散騎郎。齊武帝永明十年壬申四月初一日生公于嘉惠里。自幼天資拔萃,聰敏絕人,八歲能通《左氏春秋》。至二十有一,天監壬辰(512年)登羅源遠榜進士第,初授翰林院實錄編修事,升授端明殿大學士兼太子少師。其佐乎主上有長策,務以崇儒重道爲本,放注辭而闢邪說,故朝宇群寮皆自以爲不及。複贈南昌郡王。大寶庚午(550年)春,忽患瘋疾,辭朝弗許,枕臥京邸迨久,嘗賜問者數,至秋弗愈辭之。主乃以金帛賜歸於嘉惠里之玉笥山,明季(551年)八月廿二日卒於正寢。訃聞,上爲淩憫,奉賜命葬郡城之南萬崗山之原,去家一舍儉。

楼郁,字子文,北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

楼钥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县(宁波)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录〉等传世

楼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楼适夷(1905.1.3~)原名锡春,曾用笔名楼建南,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楼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云 杭州人 中国第一个蝉联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在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中,楼云夺得过40多个跳马冠军,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军,不愧“跳马王”的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张飞牛肉的来历?张飞牛肉的起源揭秘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飞其实他和牛肉并没有什么相关的联系,说到张飞和肉的关系其实张飞应该是和猪肉有关系的,毕竟传说张飞以前是杀猪的呀,那么现在我们在说张飞的时候我们不妨仔细的分析看看,好像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说的是张飞牛肉了,那么这个张飞牛肉真的是张飞做的吗?张飞牛肉的来历到底是什么,还有张飞牛肉的起源和由来,对这些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其实张飞牛肉的来历起源它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传说的,还有一种就是真正现实中张飞牛肉的来历了,那么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接着看吧。

话说那是在公元184年左右,天下大乱啊,还有黄巾起义,所以刘关张这三人志同道合的走到了一起,准备大干一场,古代人都流行搞什么拜把子结义,所以刘关张三人也在桃园这个地方来了一次桃园结义,说到结义那当然也是需要烧香啊歃血为盟啊等等,最后当然也少不喝酒这件事情,当时他们三人也十分的高兴,就喝起了酒,喝酒也要喝酒的小菜啊,所以张飞这个时候自告奋勇的对二位哥哥说,三弟我有一个独门的制作卤牛肉的绝技,这道菜一般人吃不着,今天哥三大喜,所以就把多年珍藏的手艺给拿出来了,真的没想到张飞不仅仅是杀猪拿手啊,这厨艺也是杠杠的啊,所以他们几个一边划拳一边喝酒,还一边说“张飞牛肉真好吃,张飞牛肉真好吃”,所以张飞这个牛肉的事情就流传开来了。这其实网友们杜纂的张飞牛肉的来历,那么真正的张飞牛肉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接着看。

张飞牛肉产自阆中市保宁镇这些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回族人和汉族人其实是杂居的,回族人大家也知道的,他们不吃猪肉啊,所以他们吃牛肉羊肉啊,古代人为了防止肉腐烂,很多时候其实就把肉腌制一下,什么精华火腿类似的工艺,当时在阆中市保宁镇的一些回民也是有这样的习俗的,所以当他们把腌制好的牛肉做好以后,还会加入一些锅灰进行防腐,这样的牛肉在当地非常的出名,为当地的有名的特色小吃,这样的制作出来的牛肉特点鲜明,那就是表面虽然是黑色的,但是里面的肉确实综红色的,肉质方面非常的细腻,纹丝紧密,不干也不燥,不软也不硬,入口就化了这样的,而且咸淡适中,这样的好吃的牛肉最早的时候其实叫“保宁干牛肉”,也就是风干牛肉了。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保宁干牛肉生产已经规模化了,阆中县牛羊肉加工厂厂长知道了想要长期的发展下去,还有自己品牌的树立问题,所以就选择了要给这个牛肉取一个名字,但是的厂长王正秋本就是一位爱好三国历史的人物,而保宁干牛肉的外形就是黑外形内红心的,这和张飞的外形是一模一样的啊,所以厂长王正秋就把保宁干牛肉正式命名为“张飞牛肉”了,之后张飞牛肉就被人熟知了,再加上一些杜纂的故事张飞牛肉显得更加的好卖和名气大了,所以真正的张飞牛肉的起源还是有历史依据的。

其实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张飞牛肉就闻名遐迩,只是当时叫的是保宁干牛肉而已,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才正式被王正秋改名了,张飞牛肉本着它过硬的质量和好吃所以获奖无数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黄氏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那么,黄氏起源是什么?

黄氏的起源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出自他姓改姓

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黄氏族谱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出自回族

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出自远古颛顼时代

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出自金天氏之后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黄渊始祖

黄渊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威信谱在“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玫瑰情人节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玫瑰象征着爱情,但是并不是每一朵玫瑰,每一种色彩的玫瑰都象征爱情。在5月14日这一天,你或许会见到很多种颜色的玫瑰,他们代表着不同的话语,虽同是玫瑰,却也意义千差万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玫瑰情人节的来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文化活动

约会

约会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

礼物

美国在1980年代,钻石商开始针对情人节做首饰的促销活动,使得情人节的礼物类型由巧克力和鲜花两大类中,又多了首饰珠宝这一类。

情歌

唱情歌是情人们表达爱意的一种形式,有时男性会籍著唱情歌向爱人求婚,尤其在情人节这种有意义的日子,更为常见。

历史起源

于现今所谓的情人节,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希腊,当时的希腊人对潘的崇拜十分流行。潘是丰产神祇,他被描述成半人半山羊的样子,性情粗野,喜怒无常,使人想起他便心惊胆战。事实上,英文“恐慌”(panic)一词的字面意思便是“潘的”(英文:“of Pan”),这样的引申可谓十分传神。

潘理应一边吹排笛,一边看守畜群才对。可是,他却很容易分心。潘曾与不少仙女和女神有过许多风流韵事。一项雕刻描述潘跟女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亲近,爱神厄洛斯(Eros)则在他们上边振翅盘旋,情况就像现今情人节贺卡上所描绘的邱比特一样。

许多罗马人也崇拜一个类似的神祇,称为法乌努斯(Faunus)。他也被描述成半人半山羊的样子。在每年2月15日的牧神节,罗马人会以狂欢作乐的方式去崇拜法乌努斯。在这个节日期间,一些身披寸缕的男子会绕山而跑,手里还挥动着山羊皮鞭。任何妇女若想怀胎生子便站在跑道旁。罗马人相信,疾跑的男子若用皮鞭抽打妇人一下,她的不孕症便会不药而愈。

名字的由来

《布鲁尔的警句与寓言辞典》说:“圣瓦伦丁是个罗马教士,由于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后来归信__……最后被人用棍棒打死,卒于二月十四日……。”

古代庆祝情人节的习俗与瓦伦丁拉上关系,其实纯属巧合而已。事实上,这个节日很可能与古罗马的牧神节或雀鸟交配的季节有关。情人节的特色是情侣互相馈赠礼物。时至今日,人们则喜欢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绘有丘比特、给箭射中的心等等。”

关于邱比特跟情人节的关系,上述辞典说:“邱比特(拉丁文cupido,意思是欲望、爱),罗马爱神,相当于希腊爱神厄洛斯。他通常由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所代表,背部长有两只翅膀,眼睛给布蒙住,手持弓箭。”

《世界书籍百科全书》提供进一步资料表明关于情人节的起源,其实众说纷纭。该百科全书指出:“据说在公元200期间,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禁止年轻男子结婚。他认为未婚男子可以成为更优良的士兵。一位名叫瓦伦丁的教士违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为年轻男子主持婚礼。……传闻说瓦伦丁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决。据《天主教百科全书》指出,公元496年,教宗圣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纪末叶废除了牧神节,把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日。”这个节日现今以“圣瓦伦丁节”——亦即情人节——的姿态盛行起来。但是在第2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后,1969年的典礼改革上,整理了一堆在史实上不知是否真实存在的人物以后,圣瓦伦丁日就被废除了。现在天主教圣人历已经没有圣瓦伦丁日(St. Valentines Day)。

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在英语里被称为Valentines Day,中文有时称为“情人节”,用以纪念它。

情人节的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并得以__国的“圣人”来命名。与此同时,情人节也受商业界所利用,成为向人谋利的另一个借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几道趣味算术题的分析

全文共 2144 字

+ 加入清单

有趣的数学故事:几个有趣的算术问题的分析

小学生学习珠算时,通常会做三个基本练习:自然数积累、三套清算和九套清算。

其中,自然数的累加是1+2+3+4+…+97+98+99+100。其计算结果可用常见的算术数列(第一项+最后一项)×项数u 2的求和公式计算。从1到100是5050,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任意数量的段的总和。

清朝的第三套也叫“看珍珠,玩珍珠”。首先用算盘拨123456789,然后从左到右加你看到的任何数字,第一次加完后从左到右加第二次和第三次。这个加法的结果是987654312。如果你在末尾加上9,它就变成987654321。

九盘清是先在算盘上拨123456789,然后反复加123456789,加九次后,结果是1234567890。

我从小就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头脑,但是我的手指很笨。我最害怕上珠算课。在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练习积累。完成从1到100的增加后,全班同学都一一举手。然而,在56岁、57岁、58岁的时候,我仍然在摸索算盘珠子,...我很尴尬,在拨了5050后偷偷举起了手。后来,老师发现一些学生每天都在作弊和改变。今天的需求从1增加到73,明天的需求从1增加到84,...,这使得每个人都不可能预测最终的计算结果。然而,对我来说,到10岁并不难。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出用(第一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数字u 2的方法,在纸上偷偷写下答案,然后拨到算盘上与老师交涉。直到我在初中学习了数列之后,我才知道伟大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十岁的时候用这种方法计算了从1到100的增量。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很自豪拥有和著名数学家一样的思维方法。

对于三盘和九盘清理计算结果中的规律性数字,我小时候也偷偷的做过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有规律性数字的原因。

事实上,原始数字连续三次乘以2,即乘以8,而123456789×8 = 123456789×(10-1-1)= 1234567890-123456789-123456789,因此从减法计算的垂直公式中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次减法的位数为0之外,被减数比减数大1。如果您先将三盘清零计算结束时添加的9加到被减数上,则第一次减少的位数为0,其他位数都为1,第二次减少的位数为1111111110-123456789。在这种减法的计算垂直形式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则:当减少的位数为0时,被减数必须从10位数中借用1才能变成10,而当减少的位数为0时,它必须从100位数中借用1才能变成10。类似地,100位数从数千人那里借款,数千人从数万人那里借款...计算时,标准被减数是从每个数字的开头开始的0,从前一个数字借用的被减数是10。每个数字是10减去减数。对于副热带,它是123456789,按顺序递增。最终的计算结果当然是987654321,依次递减。

对九盘清的分析相对简单得多。一个数字加九倍实际上是十个数字的和,所以十个数字的和当然是1234567890。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台湾省的一个小学生在玩电子计算器时偶然发现的。如果你在计算器里输入12345679个八位数,然后乘以9,你会得到111111111,比如九个一。如果你把它乘以3,你会得到037037037,如果你把它乘以6,你会得到174174174174,...如果你把它乘以18,你会得到2222222222...只要在81以内。乘以3的倍数,会有一个三位数的循环,乘以9的倍数,会有九个连续的相同数字,9的倍数就是九个连续的1。当时,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用计算器尝试过这个规则,但他们只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宁波一位好奇的记者请当时宁波一中的校长、全国著名的高中数学老师陈守礼在《宁波日报》上撰文分析这一有趣现象的原因。然而,陈的分析是复杂的,每个人都难以理解。读完之后,我立刻用小时候分析三套清朝的方法对它进行了分析。我发现,这种计算器现象其实比分析三套清代更简单。我把我的分析发给陈老师,但他可能没有收到,也没有回复。现在我写下这个分析,并与广大数学爱好者分享。12345679×9 = 12345679×(10-1)= 123456790-12345679。从这个减法计算的垂直公式可以看出,前几个数字都比被减数大一个,二年级9到7年级没有8位十进制数字,但是单个数字0不足以从十进制数字中减去1,所以十进制数字也比被减数大一个,并且一位十进制数字被减数在借用1也比减数分裂大一个之后变成10。因此,乘以9的结果显示了具有九个连续1的111111111现象。乘以9的结果是每个数字都是1,然后乘以几倍(只要在9倍以内),当然,每个数字都是几倍。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乘以3后的现象,12345679×3 = 12345679×9÷3 = 11111111÷3。从可被3整除的数的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三个连续的数字上加上三个1等于3可以被3整除,这样九个1可以被分成三个1,这样每一段中的111可以被3整除,从而产生一个三位数的循环。当乘数为81时,三位数字的循环数最大为999,如果数较大,第四位数字将改变前一个循环的值,因此只要乘数在81以内,12345679乘以3的倍数的结果将是三位数字循环的三个循环,而9的倍数将是九个相同的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夕节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5443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那么,七夕节的起源是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是什么_七夕节的由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节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七夕节的习俗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六: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的习俗七: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在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节的习俗九: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夕节的习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七夕节的习俗十一: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

七夕节的习俗十二: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

七夕节的习俗十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门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十四: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习俗十五: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节的习俗十六: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节的习俗十七: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追溯愚人节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愚人节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那么,愚人节的起源是什么?

追溯愚人节的起源,大约有下列几种:1564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为新年的的开端。但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4月1日这天送新年礼,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把守旧派这些做法大加嘲弄,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聚会. 从此,4月1日捉弄人便流传开来。当人上当受骗的时候,捉弄他的人会大声叫:"四月之鱼"("POISSONS DAVRIL"),意为"四月恶作剧"。这句成语的由来与原来之意义已不清楚。

据英国历史学家的考证:“愚人节”的起源乃是出于印度佛教那句“到达彼岸”的话。而英文百科全书里面则是记载着:“愚人节”乃是公元十五世纪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现的一个说谎节日。那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四月一日处以极刑,也就是死刑。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对统治者之恐惧与憎恨。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之“愚人节”。

相传距人类始祖亚当之后约一千六百五十年间,上帝以洪水来毁灭世界,但仅留下亚当的第三个儿子慧德的后代挪亚,他以一条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后,挪亚便放出一只白鸽,想探求一块洪水消退之后的陆地,因为这一天正好是4月1日。所以后人认为,在这一天去做一种毫无意义的事,就好像一只白鸽做了白工一样,行为愚蠢。为“愚人节”之起源。

据古罗马残籍记载:罗马在每年四月初举行“蔓姜会”,某年“蔓姜会”,主宰之神雪丽丝之女白洛赛苹娜在极乐园采摘水仙花时,遇见冥府王菩拉多,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示爱,菩拉多便娶白洛赛苹娜为冥府王后,当他们两个返回地府时,菩拉多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发出吃吃之笑声,以愚弄雪丽丝,而雪丽丝果被愚弄,她乃循着声音的来源寻觅。因此,他们便以每年之“蔓姜`会”为“愚人节”。

4月1日原本为欧洲旧历的新年,后来法国最早改用新历,以旧历新年的一切祝贺仪式,统一改在新历得一月一日来实行。但是,旧历新年的庆贺习俗沿用以久,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忘记,所以他们以后来之新历四月一日为元旦,在这一天作种种虚伪的馈赠或宴会,以博一笑。之后演变为“愚人节”。另一说法,是采用新历之新派,有意捉弄旧派,特别在4月1日以虚伪方法送旧派人士礼物。

愚人节网络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愚人节也不仅只是单一的现实中的玩笑整蛊,早已延伸到网络上,每年愚人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愚人节整人页面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愚人节整蛊网站谷歌居首,谷歌每年的愚人节恶作剧可能是最受网民期待的,如水下搜索、红白机地图、穿越搜索等等。其他如eBay、ThinkGeek、暴雪等知名网站也会在愚人节发布愚人页面、愚人文章之类。在国内,许多大小不一的网站也会发布自己的愚人节网页,如ABCD数据库(abcd9点com)的愚人节专题页面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不少个人站点的愚人节网页采用alert提示窗或循环打开浏览器窗口这种整人方式,思路单一、缺乏趣味且令人厌烦。对付这类没有娱乐价值的网页,直接在进程管理器中关闭浏览器进程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麻辣烫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麻辣烫是食物的平民化归宿。青菜和鱼肉,被细细地穿在了签子上,一股脑儿地往滚沸的汤里推,真正是赴汤蹈火。那么,麻辣烫的起源是什么?

麻辣烫安全风险

1.食品原料不新鲜,或者经过处理,如甲醛处理可以改善水产品、动物血、豆腐等食品的质地。

2.油脂不新鲜,使用反复加热后的油,或者检验指标不达标的油。吃餐馆中的炒菜,油经过反复加热更加危险。

3.烫菜水反复使用,其中可能积累有害物质。这个问题有可能存在,比如亚硝酸盐和草酸的含量不断上升。因此涮菜水应当定期更换。

4.如果盐味过重,味精过多,则不适合需要控制盐分的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患者。调料的多少可以控制。生产者通常倾向于添加较重的味道,以便吸引消费者,并掩盖原料不够优质带来的鲜味不足问题。

5.如果辣味过重,则不适合呼吸道疾病患者、消化道疾病和各种慢性疾病患者。

6.如果喜欢在温度很高的时候食用,则对消化道粘膜有伤害。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凉一下再吃。因为麻辣烫的调料本身是凉的,盘子大散热也快,烫伤粘膜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

7.加热时间不足,可能存在病菌存活的隐患。关键在于,一定要洗干净,加热充分。

8.食物容器不够清洁,未充分消毒;一次性筷子、餐巾纸的卫生不合格。此外,大多数食客似乎也没有洗手之后吃饭的习惯。有关部门应当经常抽查,做好餐饮卫生管理;食客们也应当自己搞好个人卫生。

9.有可能在调味料里面加入其他成分,比如抗腹泻药物等。

麻辣烫的起源

据说,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的时候,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

从四川宜宾到三峡内的巫山,这一带由于水流湍急,纤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风景,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撸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没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烫食之,吃后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驱寒、袪湿;制作方便的煮食习俗便在江边沿袭。这就是麻辣烫的起源。

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麻辣烫渐渐从江边上了岸。

重庆城内的饭馆把这种饮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烫就开始发展起来,到了当代,麻辣烫更是因为方便,自助,快捷的优点迅速名扬大河南北,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扑克起源于中国,为什么上面都是西方人物画像?

全文共 2037 字

+ 加入清单

扑克牌我们都知道,也一定是有很多人都玩过的,对于它的规则,在不同的玩法当中也是有不同的规则的,其中牌面所代表的大小和含义也都不相同。不过,很多人所熟悉的扑克牌的牌面上,都是有很多西方人物的,看上去给人一种扑克牌应该是起源于西方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扑克牌的一种比较被大众所认可的起源是来自古代中国的,但是既然是起源于中国,为什么扑克牌的牌面上面却都是西方人,没有中国人呢?1.扑克牌的起源之一来自法国

扑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可娱乐可赌博的纸质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称为纸牌、万六、妈九等,称谓不一。其标准名称扑克是poker的音译。

关于扑克牌的起源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一般认为是由法国塔罗牌演变而成。早期的扑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纪末叶由埃及传入欧洲的。

15世纪时通常把K当成是最大的牌,A则是最小的牌。如今将A当成最大、2当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从十八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后才开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国的发明,然后随着扑克一起传回欧洲。最早扑克牌张数,各地不一。意大利的每副78张,德国的每副32张,西班牙的每副40张,法国的每副52张。

以后成为国际性扑克牌每副52张,再加上”丑角“(Joker,亦称大小王或大小鬼)两张,共54张。至此,扑克牌上花色、点数及k、q、j图案,基本上定型了。

扑克牌分四种花色,分别是黑桃、红桃(或红心)、方角、梅花。四种花色有不同称呼。法国人称“矛、心、方形、丁香叶”,德国人称“叶、心、铃、橡树果”,意大利人称为“剑、硬币、棍、酒杯”。

后来西方人根据天文学中的历法,把这种纸牌游戏卡片统一内容,定为54张,四种花色。这样,经过长久时间的演变,逐渐趋于一致。2.扑克牌起源之二来自中国

关于扑克的起源,说法很多。但是,最让大家认同的还是起源于中国。

根据资料记载,在中国周朝初期,传说年幼的周成王在宫庭中与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种“削桐叶为圭”的游戏。那时。尚未发明纸张,故以树叶为玩具。唐、宋时代,中国的祖先发明了一种纸牌,既可游戏,亦可赌博,称“叶子戏”。又有传说大将军韩信为了使士兵减少乡愁,在军中发明了一种供娱乐用的纸牌,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称之为叶子戏。上自文人学士,下至平民百姓,均乐此不疲。

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纸牌,每副有40张,分4类。牌上图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清末至民国后,纸牌长约8厘米,宽约2厘米,人们称纸牌。

建国前后,潮汕民间还盛行纸牌赌博,玩法由简单的排列式而逐渐趋多种多样,每张纸牌上绘印1至10点的数码,或绘印上象棋上的“帅、仕、相、车等32字,分红、青、黑、白4色,共64张,作为排列式赌博,2至4人共赌。

14世纪末叶,扑克由中国传至埃及,之后又传入欧洲。

但是,也有人认为扑克的发源地是埃及。这些人认为欧洲早期的纸牌(塔罗牌)与印度教神话中的女神Ardhanari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位女神的形象有四只手,每只手中分别持有魔杖、杯子、宝剑和圆环(代表金钱)。在欧洲早期的一些纸牌中,也印有与此类似的图案符号。有一个说法是,纸牌是由原先可能是一个印度民族的吉普赛人传人欧洲的。他们穿过波斯、阿拉伯进入埃及,由埃及到达欧洲,他们中的一部分约100多人,于1427年进入巴黎。3.为什么牌面上没有中国人

最早扑克牌张数,各地不一。意大利的每副78张,德国的每副32张,西班牙的每副40张,法国的每副52张。那么,为何变成了现在的54张呢?这些和法国政府有关系。

1813年,法国政府颁布了一个官方批准的扑克设计,共有54张牌。规定了四种颜色,其中的j、Q、K也都有了不同的人物头像。那么,这些颜色都代表啥呢?

4种花色代表中世纪时欧洲社会的 4种主要行业,其中黑桃代表长矛,象征军人;红桃代表红心,象征牧师;梅花代表三叶草,象征农业;方块代表砖瓦,象征工匠。

此外,黑桃K大卫是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他善用竖琴演奏,并在圣经上写了许多赞美诗。黑桃Q帕拉斯是希腊的智慧和战争女神,是四张皇后牌中唯一手持武器的王后。黑桃J霍吉尔是查理一世(红桃K)的侍从。红桃K查理一世是四张K中唯一不留胡须的国王。红桃Q是朱迪思王后。红桃J拉海尔是查理七世的侍从。方块K凯撒大帝是罗马帝国的国王,是四张国王牌中唯一一张侧面像。方块J赫克托是查理一世的侍从。梅花K亚历山大是最早征服世界的马其顿国王,他的衣服上总是佩带着配有十字架的球宝。梅花Q阿金尼(Argine)一词是由女王(Regina)一词经过字母移位而得出的,她手持蔷薇花,表示英国以红色蔷薇花为标志的兰开斯特王族和以白色蔷薇花为标志的约克王族经过蔷薇战争后终于和解,将双方的蔷薇花结在一齐。梅花J兰斯洛待是阿瑟王故事中的骑士。

因为法国政府对扑克颜色和人物都进行了规定,民间就按照这个规则进行。此后,各国的扑克都用这个规则,成为国际准则。扑克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政府一般不会对这样的闲事制定规则的,所以扑克上没有中国人也就很正常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医膏药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313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久远的年代,中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那么,中医膏药的起源是什么?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那么你知道膏药何时起源的吗?你知道膏药到底有什么作用吗?今天中医全说网小编来告诉你答案。

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缪希雍《炮炙大法》说:“膏者,熬成稠膏也”;龚云林《寿世保元》:“膏者胶也”;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羯羊脂,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黄帝内经》中记述了“豕膏”,“痈发于嗌中……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涂以豕膏,六日已。”《内经?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度。”其中所指的“摩之、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或“薄”。唐代也有“摩膏”的称谓。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这样,膏剂的品种更加丰富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不但治外病用膏,治内病也用膏。清吴师机《理淪骈文》,对膏剂的方药、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创造出了白膏药、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近年来,随着透皮给药系统(TDDS)的研究迅速发展,外用膏剂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

膏剂作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稠度,故而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优点。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祛腐,止痛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日换。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外用膏药古称薄贴。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等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的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待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处体表皮肤即可。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骨折,伤筋等症。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之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诸疾,具有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护疮口等作用,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

清洗膏药

取下膏药后应该如何清洗身上残渣呢?

膏药的印记不好去除,如果不是明显的的地方不用去管它,它会自然掉下,如果是明显部位可以用酒精试一下。必须用澡巾撮,或等比较干一些时,不怎么粘时再祛除掉。

用松节油清除最快,最理想,并有协助治疗作用;用家中炒菜用的植物油亦可清除,但较慢;用揭下的膏药油面或透明胶带反复粘贴遗留在皮肤上的膏药痕迹,也可清除。用“正骨水”、“正红花油”、“六神花露水”均可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日本茶道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那么,日本茶道的起源是什么?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

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

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4279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马上就是一年的元宵佳节了,你们了解过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_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红包祝福语

1、元宵佳节龙灯闹,收到祝福笑一笑;合家团圆真热闹,往日忧愁全都抛;朋友情谊很重要,常常联系莫忘掉,愿父亲母亲幸福生活乐逍遥。

2、新春的风,吹着吉祥,赶着快乐,给你最温馨的呵护,元宵的月,照亮前途,闪耀希望,给你最执着的祈福,今夜月圆,祝愿你快乐常伴,好梦陪眠。

3、对新年说声Hi,与岁月幸福对白。对苦恼说声拜,从此困惑不再。对好运说声来,接受机遇关爱。对我说声帅,我预祝你元宵愉快、新年精彩!

4、正月十五盼团圆,送你四个同心圆:心圆梦圆,圆圆满满;财源福源,左右逢源;情缘友缘,相逢有缘;心愿祝愿,愿愿随心!牛年元霄快乐!

5、元宵节,送花灯;健康灯,享太平;如意灯,好运逢;辉煌灯,事业成;富贵灯,生意兴;幸福灯,天天明;感情灯,日日红。元宵节,祝你万事圆满。

6、日圆月圆天圆地圆,人圆梦圆事圆业圆,梦圆情圆家圆爱圆,心圆运圆财圆福圆,财圆气圆志圆达圆,元宵节到了,祝你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7、今天元宵节,今年的第一轮圆月将光照人间,对着首轮圆月许愿,一年顺心又如愿。大家不要错过这美好的时刻,在赏灯赏月之余别忘许愿啊。

8、元宵到,亲手为你包汤圆:包上芝麻,祝你升迁发达;包上红糖,日子甜蜜芳香;包上红枣,生活步步高。一条短信,把祝愿带到,祝你元宵节快乐!

9、汤圆是圆的,包裹着甜蜜浓缩着思念;月儿是圆的,有你一生不遗憾;真想梦也是圆的,陪你走过一年又一年!亲爱的朋友,元宵节快乐!

10、淑气鸿喜千家乐,彩灯春花万户新。送你一份元宵佐餐,成分:真心、思念、快乐。营养:温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

11、人生就如冬奥会,面对困难要像温哥华的雪山般冷静沉着,对待梦想要像赛场上的健儿般__似火。元宵咱不送普通祝福,愿你美满人生,冷暖相宜!

12、托给明月元宵情,透过祥云渡吉祥,仰望圆月送祝福,嫦娥拂袖撒甘露,挚爱亲朋爱无疆,奋发图强有财气,举国上下齐努力,欢庆佳节同欢乐。

13、鲜花会凋谢,爱情会失温,朋友之间,只有真挚的付出感情,才能收获真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想要告诉你,朋友,感谢你,祝你元宵快乐!

14、在家顺,在外顺,心顺意顺:事业顺,前程顺,一顺百顺:天地顺,人情顺,风调雨顺:现在顺,将来顺,一帆风顺!全家元宵节快乐!

15、元宵佳节快要到了,没啥好送的,短信一条,聊表心意。祝愿你在每一个日子里幸福、快乐、健康、甜蜜、微笑、顺利、精彩、平安到永远!

16、我的信息来啦:收到的人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存储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愿好运永远伴随你,元宵节快乐!

17、考虑到你,有理想有远见,且智慧过人,宇宙超级无敌天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到时会有海量短信堵塞,所以,早点恭祝:元宵节快乐!

18、吉祥的花灯点亮,盏盏普照幸福光,甜甜的汤圆下锅,颗颗裹满如意馅,美味的红酒倒满,杯杯碰响吉祥,元宵节,愿您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19、元宵节将至,送你几盏名贵的灯笼: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灯灯照亮你的前程,祝你身体健康,事事顺风!

20、这世界上什么最甜?你煮的元宵。世界上什么最最美?和你一起观赏的月亮。元宵佳节,我吃着你煮的元宵和你一起赏月。

21、一圆祝你爱情美满花好月圆,二圆祝你身体健康玉润珠圆,三圆祝你事业顺利功德圆满,四圆祝你幸福在手家人团圆。元宵佳节快乐!

22、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怠;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节快乐!

23、元宵节,煮一碗汤圆,吃出个团圆;闹一闹花灯,映出了笑颜;猜几句灯谜,添一份惊喜;踩一踩高跷,踩灭了烦恼;发一发短信,送一份真心!

24、年过完了吧,人跑烦了吧,钱花光了吧,短信少了吧,电话哑了吧,没人理了吧,心情烦了吧,幸亏还有我,元宵佳节来临之际,祝你元宵节快乐。

25、元宵佳节又来到,月圆星烁漫天放,东风夜放花千树,鞭炮烟花璀璨绽,花灯吐艳迎佳节,短信传情送祝福。祝元宵佳节快乐无比、幸福无限。

26、新年的喜悦延续至今,大红的灯笼高挂至今,欢愉的心情延续至今,春日的温馨延续至今,热闹的烟花延续至今,真诚的祝愿延续至今,祝愿你元宵节快乐!

27、佳节是元宵,猜灯谜,走高跷,一夜鱼羊翻腾起,舞出人生步步高;团圆在今朝,吃汤圆,放鞭炮,惟愿友人身安康,合家欢乐乐陶陶!

28、正月十五盼团圆,送你四个同心圆:心圆梦圆,圆圆满满;财源福源,左右逢源;情缘友缘,相逢有缘;心愿祝愿,愿愿随心!新年元霄快乐!

29、年过完了吧,人跑烦了吧,钱花光了吧,心也疼了吧,少了吧,没人理了吧,野不成了吧,老实上班吧,幸亏还有我,预祝元宵节快乐!

30、人间月半,天上月圆;事业成功,地方天圆;爱情甜蜜,花好月圆;身体健康,玉润珠圆;合家幸福,璧合镜圆;真诚祝福,字正腔圆:元宵快乐!

31、人一年,物一年,情一年,宜一年,友一年,累一年,忙一年,笑一年,苦一年,甜一年,福一年,运一年,滚滚元宵又一年,祝元宵节快乐!

32、你有着白胖的脸,让人爱怜;你浑身散发着甘甜,只要你顽皮地打个滚,就能带来温暖无限、喜庆无边。元宵佳节,少不了你的笑脸,美味可爱的汤圆!

33、月儿圆圆人儿圆圆合家团圆,汤圆圆圆心儿圆圆花好月圆,祝福圆圆情谊圆圆面面圆到,幸福圆圆甜蜜圆圆珠润玉圆。祝元宵心情圆圆美美人生圆圆满满。

34、十五祝福,要有羊劲,把幸福拥抱,要有花灯,把好运照耀,要有鞭炮,把新年的喜庆奏响,开心与快乐都属于你的怀抱,愿你事业顺利,大成大智!

35、圆圆的锅里煮元宵,圆圆的元宵放圆盘,圆圆的圆盘圆桌上放,团圆的人们幸福圆满。祝你好事连连好梦圆圆,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元宵节节日起源一: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元宵节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元宵节节日起源二: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节日起源三: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节日起源四:“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风筝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风筝的起源国是哪里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风筝起源于中国,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有北京、天津、潍坊、南通等。

北京的风筝注重写实,特点是工细、华丽,属传统的宫廷风筝。天津的风筝制作精巧也有独特的风格。潍坊和南通风筝的特点是绘画艺术性强,既有鲜明的民间艺术色彩,又有含浑凝重的国画笔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