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单狗场犬舍设计图热门两篇

浏览

717

文章

2

篇1: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图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作为新年伊始,人们总要带着美好的愿望庆贺一番。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资料:元旦节的来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

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图1

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图2

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图3

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图4

简单的元旦手抄报设计图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简单的植树节手抄报设计图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来之际,很多小伙伴已经开始要制作手抄报来迎接这个节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简单的植树节手抄报设计图,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植树节起源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植树节精美的手抄报

曾经的小树苗

xx年3月7日,5年前的今天(3月7日发的报),大南山发生了一场火灾,导致约0.8公顷的山林烧毁。大火烧后第5天,又刚好是植树节,我们全家一起去南山植树。那天植树的人特别多,我们因为怕下午人多,所以是早上上的山,可是到了才发现,好多人跟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们被淹没在人群里面。准备好食物和水,我们和人流一起上山了。

早上和下午就是不同,虽然人多,但是很凉爽,从山的两侧不时传出树叶摩擦的声音,不时传来一阵阵微风。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半山腰上。当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大家都喘不过气了,都大叫着要休息。由于再走一小段路就要到山的最高处了,队长——奶奶批准大家休息十分钟。我们开始哄抢食物,面包啊、薯片、饮料。一下子就寥寥无几了。休息了十分钟,体力恢复了一点,又开始马不停蹄的登山,生怕好的树苗被抢走了。

到了被火烧的地方,我们大吃一惊,好的树的树皮被烧掉了,到处全是大火留下的“痕迹”。地上一片狼藉。有好多大树都因为被大火烧了,被运下山去了。它们在山上呆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现在全却因为一场大火,搬了家。真不知道是谁导致南山被烧的。我们全家一起去领了一颗小树苗,一个铲子和一个浇水的壶。种树这重大的任务就交给了我。小树苗的底部是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我以此当做这棵树的标记。我拿着看铲子,找了块松软的地,铲了起来,铲成一个小坑,再把小树苗放进去,把土再填回去,然后再浇上一点水,一颗小树苗就诞生了。种好树时已经临近中午,我们只好和小树告别,回家了。

一个星期后,当我再次来到南山时,却发现我种的小树苗找不到了,不知道是被别了挖了栽到别的地方去了,还是黑色塑料的底已经深深的扎进了土了。我非常希望是第二种。

事隔五年,每当我去登山的时候,都会去那块曾经被烧的树那里,寻找那颗曾经的小树苗,如今的“大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