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陶宛简史(汇编20篇)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1]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吞并,1990年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9月6日,苏联正式承认立陶宛的独立。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立陶宛简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1218

文章

65

篇1:这29首巅峰唐诗,就是唐朝极简史!

全文共 1053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唐朝最著名的是什么?其实每个人想法和定义都不一样的,喜欢美女的就说杨贵妃了,喜欢文化的就说喜欢唐装啊,喜欢皇权的就比较喜欢安禄山这类人了,其实小编觉得唐诗也是很不错的东西了,其实有的人说了唐朝历史复杂,真的很复杂吗?其实并不是的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出29首巅峰时期的唐诗,这就是唐朝的级简史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起跟随小编来欣赏欣赏!

《全唐诗》总共收录二千二百余位诗人,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听起来感觉两辈子都读不完……

今天,我们试图将二百余年的唐朝浓缩成29首巅峰唐诗,一起重温那段盛世岁月。

公元618年,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建唐。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不过,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直到公元676年,一个年轻人无意的溺水……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

王勃

这一年冬天,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授官,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

天才与时运,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杰”头把交椅的位置,却马上就因为《斗鸡赋》和私杀官奴连跌几跟斗,不但赔上终身的仕途,甚至连累父亲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做县令,公元676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亲,途中惊悸溺水。

这一年他才27岁。

和王勃同时代的,有另一个著名的神童——骆宾王。

骆宾王

他叫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现在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报仇、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在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谏,最终进了大狱。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武则天废中宗自立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攘臂而往,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些句子,竟让被骂的武则天都称赞起来。

据说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问:“谁为之?”左右告之是骆宾王,武则天叹息道:“我身边竟没有这样的人!”

徐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古人喜欢组队,比“初唐四杰”稍微晚一点的,是“文章四友”。

杜审言

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就像“初唐四杰”有领队王勃,“文章四友”也有队长杜审言,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叫杜甫。

杜审言最大的成就是——唐五律的奠基人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曾经说:"比文章,屈原、宋玉写不过我;比书法,王羲之得跟我学。"自负如此。公元689年左右,他到江阴县任职,委屈得一肚子的不高兴。这首满腹牢骚的诗,就是那时候写的。被明朝的胡应麟盛赞为“初唐五律第一”。

当然不是因为他发牢骚,而是因为杜审言在发牢骚的时候,还不忘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这些烂熟的近体诗规则,初唐并没有。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五律的模范。

公元695年,一个浙江人高居三甲榜首。这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状元郎,好像也是唐朝大诗人里第一位状元郎。

贺知章

贺知章是浙江萧山人,后来迁居绍兴,86岁方才得以告老还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 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比杜审言的自负傲慢,贺知章可要随和多了。

他生性旷达,爱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八十多岁的时候遇到初来长安的小年轻李白,即赞为"谪仙人也",甚至慨然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袋来请李白喝酒,这一段旧事,李白一直记得。对了,他的书法也很好。

贺知章出生的同一年,在四川也有一个人出生了。他的诗风一扫六代之纤弱,直抵建安风骨。他叫陈子昂。

陈子昂

公元696年,契丹叛乱,陈子昂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率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一再热情进谏,激怒武氏,将其贬为军曹。陈子昂一怒而登蓟北楼,化悲愤为千古名篇,就是下面这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总共就四句,引来一千多年无数赞叹。

更厉害的是,陈子昂十七八岁时还不爱读书,天天掷剑,突然有一天转性了,剑不玩了,狐朋狗友也不理了,埋头钻研起学问来,而且没几年就已小有成就。这样的人,除了给他贴上一个天才的标签,还能怎么办。

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皇权还给李氏后人。就在这几年间,一个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人,悄悄地出现在唐诗舞台,又默默地退出。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来去。要到几百年后,才有人惊呼:《春江花月夜》写得太好了!

张若虚

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全唐诗》仅存他二首诗。不但诗作散佚,而且生平事迹、生卒年代、字号全部不详,只知道他活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大概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闻一多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足以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春江潮水滟滟平,有多少人事,就此随波而逝。712年,宋之问去世;713年,沈佺期去世;这是两位并不十分出色的诗人。然而,他们以及文章四友,被后世称为绝、律诗体的奠基人。唐诗若无绝、律,至少减色一半;唐诗能有绝、律,沈宋功不可没。

公元713年12月,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盛唐拉开序幕。公元718年,张九龄被召入京。从此,逐渐开启了他名相的一生。

张九龄

张九龄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即使被诽谤排挤,遭贬荆州长史,写出的诗仍然风致楚楚: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真是让人羡慕忌妒又祟拜。

张九龄有一个弟弟叫张九皋,也是名士风度。公元718年,当张九龄和张说被召入京时,30岁的孟浩然仍然在襄阳城中,坐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孟浩然

以风流任性而被李白祟拜的孟浩然,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志要“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39岁以前,他想要求取功名、渴望及第的心情,比谁都来得迫切。他一再地干谒公卿、结交名流;一再地打听、接近皇帝,希望面见圣颜。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39岁那年,他终于在张说府中偶遇玄宗,玄宗让他作诗,他念起了《岁暮归南山》,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当场拉下脸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明主拂袖而去,诗人呆在当地。

孟浩然终于绝望了。从此他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写出了很多这样的好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诗何其淡,或许,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诗。心里有这样诗意的人,也许,不做官更好吧。

公元721年,21岁的王维就试吏部拔得头筹,他是唐朝诗人里最年轻的状元,也是开元年间声名最盛的诗人。

王维

王维本身就是个传奇。他出身好,颜值高,“妙龄洁白,风姿郁美”;19岁中举,21岁中状元;待兄弟有如手足,待妻子一往情深,待同僚真诚宽厚。对了,他还多才多艺,诗、书、画、乐俱可称为“大家”者,当时仅王维一人而已。

唐诗那么多,琴曲那么多,能够流传下来、经久不歇的,也就只有《阳关三叠》而已。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唱三叹,何等倾动人心!

后世的人们诉说相思,张口就来他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看到花落,就想起“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去旅行,也一直记挂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诗人很早就看透一切,放下一切。他的看透与放下,是许多人至今无法达到的人性高度。

公元724年,状元王维已经历了官场的起伏,“谪仙人”李白正意气风发地从蜀地出发,准备漫游天下并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李白

从此这位“天上谪仙人”再没有停止过匆忙的脚步。终其一生,他都在漫游的路上,从24岁出蜀,到62岁卧病。一路走,一路写,一路结识各路人马,一路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超级暴走,任性到汪洋恣肆!

自然,他也留下了汪洋恣肆的数以百计的名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留下的诗篇编为《李瀚林集》,共有诗文七百七十六篇。当然这不足他身前所作十分之一。他得意时写的诗,好!他失意时写的诗,好!他任性时写的诗,好好!……

唐诗,因为李太白的存在,被推上了中国文学史的巅峰。我们很难想象,像李白这样的大才子,居然也倾慕过别人。

就在李白出蜀的前一年,有一个19岁的少年中了进士。他的不羁放纵和李白相似,而他的才气,居然让李白也低头称赞。

崔颢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题诗,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们总觉着,李白看到这诗的时候,崔颢一定已经是白发苍苍,而李白正年少青春。其实崔颢比李白还小着3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欣赏他,严羽也一样。严羽直接在《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盛唐的才子们,不只有文采风流。公元730年至734年,契丹及奚族叛唐,唐与契丹、奚之间战事不断。崔颢19岁中进士那年,另一个19岁的年轻人,也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这青年怀揣着报国的热枕,十几年间几次北游蓟门和幽燕,希望效力军营。

高适

公元738年,唐军攻击契丹、奚,先胜后败,主帅张守圭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消息传来,曾漫游蓟燕并见过张守圭的高适感慨很深,提笔写下《燕歌行》。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一生以大将军自许。虽然,他和崔颢同年出生,崔颢早早地就考中了进士,他一直到46岁,才应有道科及第授官。但他后半生的经历,可要比崔颢丰富得多了。当他们都集中在同一个时空的时候,故事实在是有点多。有一个旗亭斗诗的故事,流传得很广。

王之涣、王昌龄

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长安闲居,常常相约饮酒。有一个冬天,三人又一块到旗亭饮酒,并且打赌他们谁的诗会被旗亭中的梨园班子演唱。

第一个姑娘出场了,唱的是王昌龄的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唱完第二个、第三个,王之涣有点沉不住气了,负气地说:"这个唱得最好的,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不再写诗了!"话音未落,那个姑娘出场唱了一首诗,满场喝彩……那正是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自从开元五年(717),凉州都督郭知运进献凉州曲以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而其中写得最好的,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当年的开元长安,又岂止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的身影呢?只是世间的荣败与散聚终有定数。公元744年,岑参登进士第;李白被赐金放归;杜甫漫游洛阳。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回想长安当年的人物风流,不胜感慨,写下一首《饮中八仙歌》。

杜甫

曾经,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而杜甫与这些人相比,他的光彩,并不很出众。

后来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丧子之痛,颠沛流离最后困穷而死。他的诗,在苦难之中被锤炼得炉火纯青、趋于完美,他死后的声望,终于追上了他曾经仰望倾慕的李白。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胡应麟评这首诗为“古今七律第一”,说“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天宝后期,唐朝内政腐败,但兵力依然强大。公元754年,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这一年,岑参受命第二次出塞。

岑参

岑参怀着和当年高适一样的热血,立志到塞外建功立业。他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早已习惯了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眼中的安西边塞,兵力依然强大——"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6年,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不少文士们南逃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张继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留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世间的事是如此奇妙。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前,张继本来已经考取了进士。国家大乱,个人前途渺如尘土。然而,若没有这段南逃避乱的经历,唐诗史上,便少了一页千古留名的诗篇和诗人。

被安史之乱打乱了人生的不只有张继。公元759年,因为玄宗奔蜀,内侍团解散,其中有一名侍卫,人生轨迹因此全然改变。

韦应物

这个人叫韦应物。他从15岁起开始做玄宗的内侍,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很有点人见人怕的潜质。

玄宗奔蜀,内侍解散,韦应物没事干了,居然开始认真读起书写起诗来,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写给朋友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谁能想到,这是那个曾经“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的无赖少年呢?

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然而,国家的衰落已不能挽回。公元766年,唐代宗李豫改元大历。中唐之初,国运不景气,诗坛也不景气。

不过,一大批大诗人正在降生途中。公元768年,韩愈、薛涛同年出生;公元772年,白居易、刘禹锡、崔护同年出生,柳宗元没有追上他们,晚一年出生。群星灿烂的时刻将再一次到来,我们先把目光投向一颗与众不同的新星。公元778年,她八岁,写下一首诗。

薛涛

才貌双绝的薛涛,一生未嫁。

8岁的时候,她站在自家院子里和父亲联诗,里面有一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看了以后,深觉这是不祥之兆。后来的事实竟惊人地印证了父亲的预感,薛涛从良家子沦为官家伎。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昔人曾说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四万八千首的《全唐诗》收录了她八十一首诗,比很多男诗人要多。

当成都的薛涛名动一城的时候,洛阳的韩愈正在没完没了地准备考试。公元786年,韩愈第一次到长安应试。

韩愈

但是韩愈的应试之路并不顺利。788年,他第一次应试失败。789年,第二次应试失败。791年,第三次应试失败。792年,第四次,终于考上了进士。

当时恐怕没有人能想到,日后,这个屡败屡战的读书人会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唐宋八大家之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但是考上进士的韩愈,做官仍然不太顺利。

直到50岁,他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就因为阻迎佛骨事遭贬谪,贬到潮州,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

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这番心情,想来是很恶劣的,“来收骨头”的话都说了出来。不过他终于活了下来。而且,在54岁时,声望和仕途都达到了顶点。

公元787年,著作左郎顾况家里,来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说他叫白居易。

白居易

顾况看了看这个少年的名字,当场笑道:"长安米贵,白住可不大容易。"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禁不住拍案称绝:“你这孩子,你想住哪儿都可以!”

16岁的少年,就此扬名京城。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多少年后。白乐天走过了他的大半人生路。遥想11岁相遇湘灵,30岁结识元稹,人间种种,正是: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终于从苦愁多病的中年,走到了旷达乐天的暮年。他向对面的刘十九举起酒杯,只问一句:能饮一杯无?

刘十九背对我们。这会是排行十九、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吗?毕竟,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关系曾经那么惺惺相惜。

公元793年,刘禹锡、柳宗元进士及第,元稹明经及第。少年得意的他们,料不到接着便是中年剧变。

刘禹锡

刘禹锡22岁便中进士,当上监察御史,24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却因参与永贞变革被贬23年之久。一封朝奏九重天,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

二十三年以后,刘禹锡被召回。途经扬州,终于见到了同年出生、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为刘禹锡的遭遇打抱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而刘禹锡只是畅怀而饮,醉中大笑。他睥睨一切的眼神中,是否一掠而过朗州的秋云、玄都观的桃花?

长安城的桃花向来有名。公元796年,人们并不得记崔护进士及第,记住的是他的“桃花人面”。

崔护

进士及第以后的崔护,不到五十岁就官拜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不过,人们并不关心广南节度使崔护,留在所有人印象里的,还是那个写桃花诗的书生崔护。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我们愿意相信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里这样的说法: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后出游,在长安南郊偶遇一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

大概对于美好的事与物,不管今人或古人,都有着韶华不再的忧惧。大唐的春天,也快到了风雨飘零的时候。

公元805年,爆发了二王八司马事件,满朝重臣,竟然被宦官斥贬,被贬的官员中,就有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

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加贬为永州司马——名为司马,实同罪犯,连个住处都没有,只能在寺庙里栖身。

21岁就高中进士的柳宗元,心中的愤慨无处发泄,真真“天地间一片孤绝,不见一个腌臜英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年以后,朝廷召回当年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竟再度贬谪,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柳宗元在柳州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读来也是唏嘘。

公元809年,元稹妻韦丛卒。这是元稹的中年巨变。

元稹

后人提起元稹,总爱与四个人纠缠不休。《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是初恋女友,

女校书薛涛是绯闻女友,诗魔白居易是好朋友。这三个人本来都已足够有名。

只有一个,因为元稹,念念不忘于后人的记忆里,那就是元稹的亡妻韦丛。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后人对元稹的用情多有质疑。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终身带着“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的记忆,写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感念。

这样的沉痛,绝不是一个薄情人能写得出来的。公元810年,韩愈写信给一个年轻人,催他上京应试。

李贺

关于这个少年,在他16岁的时候,韩愈已经见过并读过他的诗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他叫李贺。在韩愈的全力提携下,这年冬天,李贺参加河南府试,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没想到,妒才者说: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与“进士”的“进”犯讳,儿子终身不能考取进士。

韩愈大怒:父亲名字有个“晋”字,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有个“仁”字,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尽管有韩愈据理力争,但李贺终于未能参加考试,以落第之身,从京城归家。

五年以后,李贺早逝,以27岁的年龄,留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金句。

李贺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大规模削藩、唐王朝复归于统一的元和中兴,彼时大规模的牛李党争还没有开始。而他身后,杜牧和李商隐都没有这么幸运。

公元833年,烟花三月的扬州,迎来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年轻官员。

杜牧

那时的扬州,商贾云集,是唐代极繁华的商业都市和人间乐园。他出身世家,本有贵公子习气,公务之余,夜间常常私服外出,饮酒宴游,留恋于花街柳巷。他的顶头上司牛僧孺待他很好,不放心,又不便拦阻。于是密派兵卒三十人,换了便服暗中跟随保护,而他始终没有察觉。

中年以后,杜牧回忆这一段生涯,无限感慨:

《遣怀》

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其实,他不是只会写诗。他的志向,也不是作一个才子而已。

他的政治才华十分出众。十几岁的时候,他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二十余岁,他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只可惜,他的伯乐牛僧孺和他的世交李德裕是最大的党争对手。他既无法见容于李党,更无法干脆归属到牛党。杜牧这一生,注定郁郁而终。

同样陷身于牛李党争的,还有李商隐。840年开始,李党领袖李德裕的权力达到巅峰。而李商隐,又一次错过了机会。

李商隐

义山生平,只能以“叹息”二字来形容——从没见过一个因才华太出众而如此倒霉的人。恩师令狐楚欣赏他。亲自教他作四六文,连死后的遗嘱都让他写而不是让儿子写。

边疆大吏王茂元欣赏他,将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而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是李党。李商隐在党争夹缝中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恩师一家的冷淡,世人的毁谤,仕途的孤立无援,这些沉重的难以启齿的叹息,遍布他的字里行间。

851年,李商隐随柳仲郢入川。临行前,他去见了令狐绹并写有诗。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清冯浩如此描述: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也。

854年,他在梓州,作《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58年,李商隐郁郁而逝。此年留下诗史上最晦涩难解的《锦瑟》,一千多年来,无人解得它真正的含意。

大唐的繁华与灿烂,到此已日暮途穷,就如同李商隐的这首诗,往昔盛景只可追忆了。之后,是黄巢造反、是藩镇割据达到极点。这些,杜牧和李商隐都没有见到,

韦庄见到了。公元900年,韦庄对唐政权彻底绝望,入蜀扶助王建。

韦庄

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到韦庄这个时候,国家已溃烂得一塌糊涂。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907年,朱全忠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

韦庄闻讯后,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拥戴王建即前蜀帝位。从此,韦庄再没有回到中原。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伫立了289年的大唐,就象韦庄写的这首诗,到此烟消雨散,只留下如梦旧事。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外汇发展的简史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外汇是以外币表现的用于国际金融结算的支付凭证。小编整理了一些外汇发展简史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1.金本位体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时间:十九世纪中叶至1943年特点:货币与黄金挂钩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时间:1944年至1971年特点:以1盎司黄金=35美元作为汇兑的参照标准;随着经济增长大大高于黄金产量的增长而废除 3.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时间:1973年至今特点: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浮动什么是外汇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1、 外汇汇率的概念汇率,又称汇价;外汇汇率就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例如:目前日元的外汇比率是:1美元=116.62日元

2、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目前,国内各银行均参照国际金融市场来确定汇率,通常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方式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价格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个单位或 100个单位的外币能够折合多少本国货币。市场上大多数的汇率也是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如:瑞郎、日元、加拿大、人民币等。例:美元/日元=110.56/60、美元/ 港币=7.7940/50、美元/瑞朗=1.2840/45。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是以外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币能够折合多少外国货币。市场上采取间接标价法的汇率主要有欧元、英镑、澳元等。例:欧元/美元=1.3022/26 英镑/美元=1.9150/55 澳元/美元=0.8500/05

外汇发展的简史

3、外汇汇率的点(基本点)的含义按市场惯例,外汇汇率的标价通常由五位有效数字组成,从右边向左边数过去,第一位称为“X个点”,它是成率变动的最小单位;第二位称为“X十个点”,如此类推。例如:1欧元=1.2800美元;1美元=108.00日元欧元兑美元从1.2800变为1.2830,称欧元兑美元上升了30点。美元兑日元从108.00变为107.20,称美元兑日元下跌了80点。

4、直盘和交叉盘主要交易货币USD、GBP、EUR、JPY、CHF、AUD、CAD、NZD可以组合成多种货币对,外汇交易总是以货币对的形式来表示的(如GBP/USD、GBP/JPY、EUR/USD、USD/JPY等等)在外汇交易的货币对中,凡是跟USD兑换的称为“直盘”,例如:EUR/USD、GBP/USD、USD/JPY、USD/CHF等在货币对中没有USD的称为“交叉盘”,例如: EUR/GBP、GBP/JPY、EUR/JPY、EUR/CAD等

5、基础货币在所有货币对中(如GBP/USD、USD/JPY等)前面的货币通常称为“基础货币” 后面的货币通常称为“对应货币” 例如: GBP/USD=1.7200时买入10万GBP,就是卖出(或支付)17.2万USD,买进(持有)10万GBP的意思。

外汇知识延伸:

广义外汇

指的是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此的定义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中国于1997年修正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一国外货币,包括铸币、钞票等;二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四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五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的动态概念,是指货币在各国间的流动以及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它是国际间汇兑(ForeignExchange)的简称。综述,外汇实际上 就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其中包括由中央银行及政府间协议而发生的在市场上不流通的债券,不论是以债务国货币还是以债权国货币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磁盘存储器发展简史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磁盘存储器发展简史

微硬盘

软盘驱动器世界第一台硬盘存储器是由IBM公司在1956年发明的,其型号为:IBM350RAMA(RandomAccessMethodofAccountingandControl)。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

1968年,IBM公司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其要点是将高速旋转的磁盘、磁头及其寻道机构等全部密封在一个无尘的封闭体中,形成一个头盘组合件(HDA),与外界环境隔绝,避免了灰尘的污染,并采用小型化轻浮力的磁头浮动块,盘片表面涂润滑剂,实行接触起停,这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1979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进一步减轻了磁头重量,使更快的存取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成为可能。

磁盘存储器微硬盘20世纪80年代末期,IBM公司又对磁盘技术作出一项重大贡献,发明了MR(MagnetoResistive)磁阻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比以往提高了数十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硬盘使用了MR磁头,度,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IBM还发明了PRML(PartialResponseMaximumLikelihood)的信号读取技术,使信号检测的灵敏度大幅度提高,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记录密度。

21世纪初,硬盘的面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英寸100Gb以上,是容量、性价比最大的一种存储设备。因而,在计算机的外存储设备中,还没有一种其他的存储设备能够对其统治地位产生挑战。硬盘不仅用于各种计算机和服务器中,在磁盘阵列和各种网络存储系统中,它也是基本的存储单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微硬盘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移动存储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存储介质。在闪存芯片难以承担的大容量移动存储领域,微硬盘可大显身手。尺寸为1英寸的硬盘,存储容量已达8GB,20GB容量的1英寸硬盘不久也会面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带你了解区块链:分叉简史

全文共 5539 字

+ 加入清单

前言

2008年11月1日,塞托西·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密码朋克世界中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2009年01月03日18点15分比特币世界第一个数据区块由塞托西·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创建,由此“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诞生。

比特币诞生至今已有约12个年头,在这段时间内加密货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比特币依然是区块链世界中最为成功的项目,其流通市值已经达到2497.08亿美元,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加密货币。

比特币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相信每一个早期比特币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都遇到过这些问题:交易确认时间长、到账时间慢、交易费用高、小额交易难以开展以及价格波动过大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比特币区块容量的问题,这也是伴随着比特币成长的“疑难杂症”。

而解决比特币的“疑难杂症”,分叉往往也是一种好的手段。数字货币是开源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从源代码入手进行数字货币分叉,最后通过共识来决定分叉币的未来。区块链公链在保持开源精神的同时,给处于权力中心的核心利益集团装上了"一键分叉"的按钮,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了加密协议社区的治理底线。

比特币扩容之争——BTC、BCH、BSV分叉历程

分叉的原因

注:“扩容”指“区块扩容”

2010年10月3日,早期比特币开发者Jeff Garzik在Bitcointalk论坛建议将容量限制提高到7.1M。当时中本聪赞同此观点,同时亦表示比特币区块尚未填满(当时区块大小0.5k),不必急于修改从而促发版本不兼容等问题。

2013年比特币网络交易暴涨,每个区块占用量已达到150K左右,占比为15%。

而到了2015年比特币区块使用量已经达到0.3M,占比为30%。

Jeff Garzik与中本聪讨论扩容的帖子再次得到热议,扩容问题已十分紧迫。2016年比特币开发团队开始策划“扩容”方案,正是这次计划直接导致比特币硬分叉。

等待被验证的比特币交易

BTC在设计之初的时候仅仅只有1M区块容量,随着比特币全球共识的急剧加强,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涌进比特币世界,造成网络负载大大加重,比特币的交易确认能力逐渐放缓,同时也又使交易费飙升所以比特币网路非常拥堵。

扩容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解决的地步了,而BTC是由包括社区、矿工、用户组成的,所以扩容这件事情上都将会为自身的利益提出解决方案,而方案和方案的不同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分叉。

解决BTC扩容最后归于2个方向:

“隔离见证+闪电网络”(现如今的BTC,趋于价值存储功能,被称为“数字黄金”)

硬分叉,直接扩大区块容量(BCH延续中本聪电子现金的畅想)

BCH诞生

2017年8月1日12:37PM,为解决比特币网络拥堵情况,矿工在区块高度 478558 执行硬分叉。BCH从此诞生。

BCH坚持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目标,继续迎合市场需求推进货币支付功能。而比特币社区接受了Core设定路线,不再强调扩容,不再强调比特币的支付功能,而是强调比特币的价值存储功能,将比特币角色定位为“数字黄金”,同时亦背离了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电子现金的畅想。

BCH承接了比特币的方向,但失去了比特币之名;BTC承接了比特币之名,但改变了比特币的方向;

分叉的表现

在诞生初期,BCH和比特币除了在区块容量大小不一样以外,其它方面都是完全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微乎其微。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后,BCH开创了新的道路,与比特币相比它开始向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了自己的开发语言,为构建复杂业务能的生态系统打下了夯实基础。

在我看来BCH的共识继承了部分“中本聪”比特币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是极难被其它数字货币所超越的,凝聚了独一无二的价值。

BCH全球指数涨幅截至发稿,BCH报价246.16$,市值58.22亿$,为全球市值第五的加密货币。

BSV分叉

BCH主要在于主链扩容和发展二层网络、支付体验和功能完善。BCH和BSV两者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扩容的力度不一样,BSV显得更为激进。

BSV发展思路是更激进的对主链进行扩容,恢复比特币早期版本的协议,对主链进行激进地解除各种代码限制,和扩展二层网络;BSV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节点比特币现金(BCH)实现方式,旨在实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最初在其比特币白皮书中所设定的愿景。

BSV全球指数涨幅截至发稿,BSV报价158.87$,市值20.03亿$。

加密货币史上第一个“硬分叉项目”

从链的发展逻辑上来说以太经典是原链,以太坊是采用硬分叉。

分叉原因

ETH硬分叉是由以太坊创始人V神主导,在2016年5月底一个叫做The DAO的项目众筹成功上线,并且逐渐在各大交易所开放交易。

但是以太坊开发人员发现The DAO存在漏洞,黑客利用此漏洞总计向外转出了1200万个以太币,几乎占据了The DAO众筹总量的三分之一。

分叉过程

虽然社区和开发者相继提出了通过发送大量垃圾交易阻塞交易验证以减缓黑客的继续偷盗但是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6月底,以太坊创始人V神提出硬分叉设想,通过硬分叉使得黑客利用漏洞转出交易的区块失效。对此全网超过85%的以太坊算力支持硬分叉,以太坊硬分叉成功。

以太坊硬分叉后,作为新链被大家称为ETH,而旧链则被大家改称为ETC。虽然目前以太坊和以太经典都同时存在,但是ETC的发展状况和社区活跃度相较于ETH都已是天差地别。这次分叉的原因和其它分叉有些许不同,原因很纯粹。

国内defi第一社群YFII

YFII是分叉YFI而来,分叉起源于YFI社区那份没有通过的YIP-8提案。根据最初的设计,YFI代币总量为3万枚。由于最初YFI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社区型项目,因此YFI的代币开采者大多是创始人Andre的朋友,以及和其关系比较近的资方机构。所以在YFI币价暴涨并在整个加密社区走红后,后来者很快就发现,初期开采者已经变成了既得利益者。于是在7月下旬,社区成员merkjeffery提出了增发提案。虽然该提案得到了80% 以上的支持率,但因为总得票率仅为9.73%,未达到最低要求33% 从而失败。

在YFI代币的持有者中,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看着自己手中的代币被稀释。然而后者来觉得这样的游戏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尤其是中国社区的DeFi玩家们。由于东西方社区彼此之间存在缝隙,这个纯粹诞生于西方的DeFi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中国玩家的位置。当姗姗来迟的中国玩家抵达现场,才发现游戏里几乎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

新来的社区成员以防止YFI 被前期巨鲸控制为由提出对YFI项目进行分叉,代号为YFII。YFII采取YIP-8提案中类似于比特币的减半增发机制,保证代币分发到社区成员手中。YFII总量6 万枚,三个Pool各2 万枚,每个Pool初始状态1 万枚,每7天产量减半,据DeFi 用户为各个Pool 提供流动性的份额分配对应比例的YFII。

毫无疑问,与其他归零的分叉币相比,YFII的分叉取得了巨大成功,社群空前团结,5个微信社群天天CX般地布道YFII的进展,一起对抗市场和外界对于项目的偏见,喊出:持币十个YFII,枯燥生活朱一旦,我们的目标是8848U。虽然项目初创阶段后遭遇了挫折,YFI的机枪池将YFII的通证价格从10k打击到1K,但后来社区群策群力,不断巩固和发展项目基本面,最终也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YFII分叉成功的原因

很多人将项目分叉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结,是中国社群精英们奋起反抗取得了成功,顺利地将国外用户收割,然而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分叉币结果往往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在于比特币虽然是由某些讲英文的外国人发起的,但最大的获利群体之一,便是中国的矿工。

此外,中国极客也是最早探索和传播比特币的群体之一。许许多多中国人,因为比特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实现了财富自由。因此,根本没有人在乎比特币是不是一个中国项目,更多人思考的还是捍卫自己的利益。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YFII的最终成功也是归功于合理的利益分配。中国DeFi精英社区自立门户,以集体意志分叉了YFI并助推了它的成功。

分叉历史总结

BTC原链和BCH分叉链全球指数一直维持在1:10左右

BCH与BSV相比,全球指数一直维持在1:1至1:2

ETH与ETC相比,指数维持在1:5至1:10

yfi与yfii相比,指数维持在1:6至1:13

通过以上例证不难发现分叉挑战原链是很艰难的,凝聚创建的共识时间关系到区块链的稳固,共识时间存在越短,挑战原链的成功系数就越大。同时项目自身模型问题越多亦容易被替代,而且后来者都是站在原链的技术累积之上二次开发,在研发上面是占了不少便宜,近年来的分叉从实际表现来看照比以往的项目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这更加证明市场的成熟。

Filecash

在Filecoin经济白皮书发布之后“极不合理的经济模型”,“高昂的初始抵押”、“极低的代币释放”、“严苛的惩罚机制”等等声音此起彼伏,这些问题一直是矿工诟病Filecoion的问题,直到Filecoin主网启动,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而之前传的沸沸扬扬“头部矿工集体停摆示威“事件,根本不是矿工们的集体示威,而是受到挖矿质押压力的无奈之举,大家都没有币进行质押挖矿!所以矿机当量锐减不再增加算力。这在之前就有端倪,之前某一矿商表示,在全速增加算力的情况下客户需要自己购买质押币来解决质押问题。这一问题是全行业的不仅仅是仅仅几个矿机厂商,这一困恼着整个行业的“疑难杂症”被推到了“幕前”。除非控制算力和矿机数量,否则质押问题只能由客户自行解决。这就致使,全网算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同时那70%的基准铸造达标时间也在延长,非常不利于Filecoin的有效价值流通。目前高额的质押以及低效的流通,造成了矿工与官方的共识分裂。

不合理的经济模型压榨矿工。官方和矿工的矛盾难以调解,Filecoin分叉项目应运而生。

NO.19月19日

北京时间9月19日Filecash公测,Filecash是Filecoin第一个前置分叉项目。

NO.29月29日

北京时间9月29日22:00重置测试网络并开启奖励。

NO.310月14日主网上线

北京时间10月14日主网正式上线。Filecash项目方在《2020分布式存储技术应用创新峰会》上宣布,Fileacash主网上线并将开启为期四周的免抵押挖矿。

与Filecoin的异同点

升级核心算法将 SHA256 算法升级为 SHA512;Filecash对于AMD和Intel同时友好,相比AMD存量Intel设备占绝对优势,目前Filecoin主网的设计AMD优势变相让Intel的CPU计算过于劣势,阻挡了存量和主流服务器市场。

将11层串行密封计算降低为 5 层Filecoin密封成本过高,时间过长,存储成本过高,Filecash会减少密封成本,减少整个网络的存储成本。假设同样存储1GB内容,Filecash网络会比Filecoin网络价格更低,速度更快。

治理社区化,相对减少矿工的硬件设备压力和经济模型抵押压力,从治理到经济模型和技术特征都对社区和矿工都更加友好,动态前置抵押,将收益充分释放给矿工。

去除协议实验室单家的KYC超级权力,考虑到未来Filecash也要面临内容筛查的问题, 采用多家类似联盟链的形式做内容合规筛查,目的还是区别超级算力裁决权,另一方面是为了内容的合规。

修改扇区大小为16G,降低内存占用量;因为现在官方给的扇区大小是32G和64G,那么进行一个最基础的计算的时候,用户的电脑也至少需要64G的内存,那么对普通用户来说,这样的内存需求根本无法达成,也无法满足这样的一个硬件配置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这一部分降低内存的占用量,能够让更多家庭用户能够参与到早期的挖矿活动中。

Filecash的核心逻辑是在于降低整个生态的参与门槛,让全球各地的闲置的矿机参与到网络中,提供网络共识。全球闲置的硬盘参与存储,打造人人皆可参与的Web3.0基础存储引擎。

总结

在一个国际化程度严重不足、既得利益者无法兼顾后来者利益、但又获得极大关注的项目上,在这样的项目上进行分叉最容易成功。所谓不够国际化,指的不是项目方成员分布不够国际化、社区成员不够国际化,而是指利益分配不够国际化。

例证:Filecoin在太空竞赛SR1中全网有效算力为230PiB(亚洲211PiB其中中国占90%以上、欧洲:5PiB、大洋洲5.5 PiB、北美洲4 PiB、南美洲2.5 PiB、非洲1.24 PiB),为初始目标(100PiB)的2.3倍。从本次竞赛中亚洲一家独大,尤其中国。

比特币的利益分配是非常国际化的,无论是在北美还是欧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俄罗斯,全世界的极客们都参与到比特币的早期挖矿和传播中来。因此不存在某个国家的比特币——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笑的概念。

所谓有全世界热度的项目容易被分叉成功,这很好理解。如果一个项目不成功没有热度,那就没有分叉的必要。如果一个项目逐步走向成功,那何时分叉它的时机就很不好掌控,稳步发展项目的社区成员又非常稳定,那就更不容易分叉。只有快速吸引全球关注的项目,它的社区不稳定,分叉它有利可图并且容易引起FOMO,因此适合分叉与原项目展开竞争。

如果一个项目方通证的经济模型,解决不了既得利益者和后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那它就非常容易引发分叉。后来者完全有动机,借着开源的代码和自己组织社区,创建一个全新的项目。当这种既定利益分配和个别国家群体联系在一起,那情况就更糟糕了。受制于不同国家语言不通的问题,一个纯粹由国人运营的项目,显然更贴近该国人民的使用体验,因而更容易受到欢迎和追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家族的发言人说,霍金已经去世,享年76岁。

霍金的孩子露西、罗伯特和蒂姆在英国新闻协会通讯社发表的声明中说:“我们敬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声明称,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持续多年。

霍金于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霍金是天文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学和黑洞。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点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霍金宇宙模型。他在统一20世纪的两个基本物理理论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理论。

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霍金童年时的学术成就并不突出,但他喜欢设计复杂的玩具。他于1959年获得牛津大学自然科学一级荣誉学位,20岁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宇宙学。1963年,22岁的霍金被诊断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3年。然而,医生的预测并不准确。霍金继续他的科学研究工作,结了两次婚,生了三个孩子。

1985年,霍金因肺炎逐渐失去了说话能力。他只能依靠右眼的肌肉来移动特殊眼镜的按钮,并操作发声器来“说话”。

1988年,霍金发表了《时间简史》,解释了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体物理学理论。《时间简史》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了1000多万册。然而,由于这本书的内容极其难懂,许多人在买回家的时候并没有阅读它。因此,它被戏称为“一本无法阅读的畅销书”

尽管他瘫痪了,霍金仍然过着活跃的生活:他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讲课,并借助计算机语音合成器与世界交流。他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扮演霍金的英国演员埃迪·莱德曼获得了奥斯卡奖。霍金还在美国喜剧《辛普森一家》和科幻系列《星际迷航》中客串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笔记本显示芯片简史

全文共 5454 字

+ 加入清单

笔记本显示芯片简史

随着目前笔记本显示性能越来越强悍,3D显示性能成为了选购笔记本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大家要知道,笔记本显示性能的地位没有台式机那么明显与重要,因为笔记本最主要功能是移动办公,要求的是便携性与电池使用时间。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目前笔记本的显示芯片。 早期的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显示芯片中比较著名的有NeoMagic,该公司现在已经在笔记本市场销声匿迹,不过它却是早期笔记本显卡的王者,当时生产出的显示芯片有许多大厂商的采用, NeoMagic推出的显示芯片包括“MagicGraph128”,MagicGraph 128V(1996年 ,增加视频加速处理)、MagicGraph 128ZV(1996年,增加TV-OUT等功能)、 MagicGraph 128XD(1997年,支持XGA和3D加速)、MagicGraph 128ZV+( 1998年)、MagicGraph256AV(AGP)、MagicGraph256ZX(AGP)等,到了2000年,NeoMagic开始走下坡路,并逐步淡出显示芯片市场。不过现在二手笔记本市场中许多笔记本都采用NeoMagic的显示芯片,比如IBM最经典的600系列(IBM 600:MagicGraph 128XD 2M PCI;IBM 600E:MagicGraph256AV 2.5M AGP;IBM 600X:MagicGraph256ZX 4M AGP)就使用的NeoMagic显示芯片。

同时代,Trident的显示芯片也是十分流行,比如Trident 9388、9525等等,在视频回放和DVD播放上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市面上采用Trident芯片比较有名的笔记本电脑厂商主要是NEC和东芝(TOSHIBA)。东芝笔记本中号称当时世界最薄的笔记本Portege2000系列和不久后推出的R100都使用了Trident的显示芯片。

CyberBLADE XP4,是业界首颗应用0.13微米制造工艺的移动图形芯片,XP4图形芯片同时适用于高端,主流及超轻超薄笔记本电脑,不过实际3D性能表现不佳,除了在极少数产品中有所应用之外,很难见到。 S3公司的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其实在早期笔记本市场里S3的显示芯片还是很强的,最著名的莫过于Savage/IX图形加速芯片。

这个芯片在当时结合了业界最快的3D引擎、集成内存架构和对数字音频的极好支持,给笔记本电脑带来堪与“台式机媲美”的3D图形和DVD性能,装备S3显示芯片最著名的机型就是IBM的T2X系列,其中经典机型T23使用的是与VIA合作推出的SuperSavage IXC。可惜现在在笔记本市场上已经见不到S3的影子了。 早期的另一些笔记本显示芯片生产商Chips and Technologies(现在已经被INTEL收购)和Silicon Motion Lynx在市场上都已经难觅芳踪了,只有在二手笔记本市场中,才能知道它们还“活着”。 总之,早期笔记本显示芯片性能都不怎么好,尤其是对3D效果的支持,但是有一个厂商是个例外,那就是ATI。ATI是加拿大的图形芯片及显示卡制造商,在笔记本显示芯片发展中占着重要的地位。ATI一直专注于发展笔记本显示芯片,从Rage M/M1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它在笔记本显示芯片市场的霸主地位。

ATI在当时的拳头产品3D RAGE LT是针对笔记本用户所设计的专门图形芯片,采用SGRAM设计,最高解析度达1600X1200,由3D RAGE LT所提供足够的3D加速功能及良好的多媒体视频效果,帮助ATI步抢占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其中IBM Thinkpad的A2x系列(不包括A2xe)使用的都是ATI的显示芯片,其中A2xp更是使用了ATI最先进的Rage Mobility 128显示芯片。 ATI Rage Mobility 128 是第四代笔记本显卡,提供世界上最快的2D、3D及多媒体图形子系统。它带全面的功能套件,大大节省空间、能源及成本。Rage Mobility 128 扩充了由 ATI 的 Rage Mobility 图形加速器系列所设定的性能标准,为所有关键的移动特性提供了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 从“RADEON”系列开始,ATI的笔记本芯片正式走上与台机平行前进的路线,推出了史上最成功的一款显示芯片:Mobility Radeon,就是俗称的M6。IBM的Thinkpad X22就是使用的Mobility Radeon芯片,不过当时搭配的是8M SDRAM,显存带宽没有得到改善。但迅驰架构笔记本推出以后,被重新改良,推出了第二代的Mobility Radeon,性能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不过据传第二代的M6其实是Mobility Radeon 7500的简化版。IBM X31的显示芯片就是经过改进后的Mobility Radeon,并且搭配了16M DDR。

为了和nVIDIA的GeForce 2 Go相抗争,ATI推出了M7(Mobility Radeon 7500)。在Mobility Radeon 7500中,ATI尽可能的把所有东西都装进了芯片内部(包括显存),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减小能源消耗,并且在成本上也有所降低,从而可令厂商设计出更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产品,而用户则可以享受到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并且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上得到媲美台式机的图形处理能力。Mobility Radeon 7500具备两种不同配置的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市场——被用于主流笔记本电脑的版本支持16MB/32MB 64位DDR显存,而用于高端产品的版本则支持32MB/64MB 128位DDR显存。

ATI M7以其优秀的性耗比得到了IBM的认可,被广泛的使用在IBM T30、T40/41/42和R40/50/51上。 随后的M9(Mobility Radeon 9000)就规格上而言,和台式版本之间没有什么差别, M9以及M9+(Mobility Radeon 9200)已成为目前主流笔记本中应用的主流GPU产品。

其中Mobility Radeon 9200,代号是M9+,它是继Mobility Radeon 9000之后的产品,Mobility Radeon 9200基本的规格同Radeon 9200并没有多少区别,相对于Mobility Radeon 9000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加了对于AGP 8x的支持。同时,Mobility Radeon 9200还相应的提高了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 Mobility Radeon 9600和Mobility Radeon 9600 Pro则是ATI在去年发布的高端移动显示芯片,也是市面上最快的移动图形处理器之一,它们均提供对DirectX 9的支持。

这两款Mobility Radeon 9600图形处理器都是基于桌面级Radeon 9600开发的。Mobility Radeon 9600 Pro和Mobility Radeon 9600之间主要的区别依然是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Mobility Radeon 9600和Mobility Radeon 9600 Pro无论是性能还是图象质量都会吸引相当多的消费者。

M11的发布又让移动平台的显示效果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M11(Mobility Radfeon 9700)基于R360架构,它的桌面版本是Radeon 9600XT,M11使用了台积电的low-k 电介质0.13 微米制造工艺,这也是全球第一款使用此种材料的mobile GPU。

Low-k 电介质的主要好处,是能够屏蔽越来越大晶体管密度带来的串扰现象,因此在保持低电源消耗和发热量的同时,最高限度地提升核心时钟速度,后者是系统制造商最大的卖点。 这样M11 在没有显著提升工作电压和电源消耗的同时,获得了比M10 更加理想的性能,无疑诱惑是非常惊人的。 前不久,ATI又发布了它的最强移动显示芯片Mobility Radeon9800。ATi表示Mobility Radeon 9800将定位在Desknote笔记本电脑市场,针对便携游戏娱乐用户。

Mobility Radeon 9800图形芯片采用0.13微米制程,采用R420 X800架构,但是X将留给采用PCI Express 16x接口的图形芯片。Mobility Radeon 9800采用X800相同的长Shader指令和3Dc纹理压缩技术。Mobility Radeon 9800工作频率350MHz,搭配600MHz DDR显存。

看完ATI的产品,接着说说nVIDIA,Geforce 2 Go是nVidia在移动显示领域的推出的首颗笔记本用显示芯片,同时它也是第一颗支持硬件T&L功能的移动3D显示芯片。

和以往的移动显示芯片相比,GeForce2 Go不仅在显存容量、核心/显存频率、带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GeForce2 Go实际上是以GeForce2 MX为基础研发的,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尽管GeForce2 Go系列显示芯片的性能优势极其明显,在发布之时的确引起了相当的轰动;但是现在看来GeForce2 Go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GeForce2 Go的销售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当有限。 由于GeForce2 Go系列的销售未达到预期的目标,nVIDIA于2001年11月中旬首次对外公布了GeForce2 Go的后继产品——基于NV17-M核心的新一代GeForce4 Go系列移动3D显示芯片。

GeForce4 Go采用全新4X/8X AGP封装技术,采用了0.15微米的芯片制程,GeForce4 Go比GeForce2 Go,在应用的过程中耗费的电能更少和产生的热量更低,这些对移动处理芯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Geforce 4 Go移动显示芯片包括了Geforce 4 460 Go、Geforce 4 440 Go、Geforce 4 420 Go和Geoforce 4 410 Go四个系列的产品。

进入2002下半年,nVIDIA在各个方面遭受到来自于ATI的阻击,从桌面显示芯片产品到移动显示芯片还有整合型芯片组产品。在移动显示芯片方面为了回击ATI,Nvidia在2002年11月发布了Geforce4 4200 Go,这是nVIDIA把最新桌面3D显示技术,转移到笔记本电脑上的最新尝试。Geforce4 4200 Go有众多新技术的采用,Geforce4 4200 Go的研发代号是NV28M。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Geforce4 4200 Go也是第一款使用AGP8X内部接口的GPU。 Geforce FX Go5200 和Geforce FX Go5600是NVIDIA发布的最高端的移动3D显示芯片。Geforce FX Go5200代号为NV34M。Geforce FX Go5200是基于2003年3月初发布的桌面级Geforce FX 5200图形处理器开发的。Geforce FX Go5600则是NVIDIA定位在高端的一款芯片,代号为NV31M,基于桌面级Geforce FX 5600图形处理器的移动图形处理器,其主要性能同Geforce FX 5600基本相当。

Geforce FX Go5200和FX Go5600采用了全新的0.13微米制程,作为由GEFORE FX5800 Ultra芯片派生出来的产品,Geforce FX Go5200和Go5600芯片都提供了包括了输出功能、MPEG2编码加速等等功能。随着技术的进步,GeForce FX Go会为NVIDIA在未来的笔记本GPU领域的竟争中带来更大的希望。

虽然笔记本电脑的3D图形性能不断提升,不过和桌上型计算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nVIDIA 联合众多厂商制定了可以升级的显示模块标准,Mobile PCI eXpress Module ,简称MXM 标准。

MXM 主要有以下的优点:更快地把最新的图形技术推向市场;多款笔记本电脑型号可以共享相同的设计;笔记本电脑的图形模块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或者消费者应用的需要进行升级。目前许多厂商采用专利型图形模块,例如针对某系列机型,但不同机型或厂商之间仍无法互通,因此厂商需视不同机型等,开发不同的模块,这也是笔记本电脑上市时间时间拉长的原因之一。MXM 提供了更灵活的兼容性,更低的成本,更小的尺寸,还有更高的信号完整性。此外还有些更崇高的目标,如果MXM被广泛地接纳,那么就意味着移动图形市场将朝着完全新的方向发展。 nVIDIA推出了可升级的移动显卡接口标准MXM (Mobile pci-eXpress Mobile)后,更声言ATI可以不用授权下使用MXM架构,但是对手ATI显然不会向NVIDIA低头,推出自家的AXIOM (Advance eXpress I/O Module)标准,并且不会与nVIDIA的MXM互相兼容。

AXIOM移动显卡M24,其采用X600相同的架构,名称为Mobility Radeon X600。 不管ATI和nVIDIA最后谁输谁赢,受益的都会是消费者,而且由于他们两家的竞争,让移动显示芯片的技术飞速提高,为我们真正带来了超级视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无线网络简史

全文共 2337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网络简史

历史证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类的正义斗争几乎都是为了两个字--自由。在进入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之后,电话线或者宽带网线的上网方式在带给人们体验网上的海阔天空之外同时也像一条缰绳,束缚着向往更自由的人们,于是,组建无线网络开始被提上日程。无线技术其实在二战期间在军事上就开始应用了,而在民用,人们是从七十年代才开始无线网的研究,直至1999年,802.11b标准才真正意义上把无线局域网(WLAN)带到民间。 无线“史记” 这里说的无线史应该是民用无线网络的发展史,早在七十年代,无线网的前景就已经为人们注意,并被大力开发。而在八十年代,以太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显出自身的不足,于是无线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理所当然地也是必然地登上了民用网络的舞台,但由于当时的IEEE802.3标准存在着易受其它微波噪声干扰、性能不稳定、传输速率低、不易升级、不同厂商的产品相互也不兼容等弱点,无线网络的应用和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制约,还是作为有线以太网的一种补充。

无线网络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是1997年6月的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虽然IEEE802.11标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革命性的网络变革,但802.11标准提供的“一点对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等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网络的高效高速的方案,为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被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统一无线网络标准更是功不可没。 1999年9月,802.11b标准的推出才是无线时代的开始,至今,IEEE 802.11b技术已经成为无线网络统一标准,它不但提供了更快和更稳定的接入方式,而且成本也不高,广泛被应用于家用和企业内部。但802.11b标准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担起大容量数据的传输这个重任,于是更大传输速度的IEEE 802.11a标准应运而生,但也因自身存在的不足只是作为802.11b标准的一种补充方式。兼容802.11b和802.11a标准的802.11g标准的推出才为无线网络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方案,目前,Intel已经于在8月26日正式发布802.11a/b/g的无线LAN芯片。而在标准上还有更高技术的正在研发中,如802.11e标准、802.11i标准、802.11n标准和UWB标准都随时有可能跳出来吓大家一跳。 另外,为个体数字设备的透明连接设计的蓝牙(BlueTooth)也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一方面,蓝牙以良好的移动性、成本低、体积小、适用于多种设备等优点很好地补充了802.11b标准的不足之处,但另一方面蓝牙和WLAN协议802.11b形成冲突,甚至两个无线技术互相干扰,鱼与熊掌只能取其一,目前同时兼容蓝牙协议和802.11b的新标准还在创建中,但其前景被看好,在蓝牙技术推出之初,微软声称,它们将在Windows XP中延缓对蓝牙的支持,当时还有人预测在2005年将有14亿具备蓝牙功能的设备。 无线在中国 而在各种无线网络标准下还有多种连接的方式,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美国,移动计算设备已经相当普及,对更便捷和流动性更强的的信息利用方式要求很高,因此美国采用了接入方式。而在还可以说是刚踏入信息时代的中国,移动计算设备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而且WLAN的信号的覆盖范围也不够广,公共数据网也还没有足够发达,无线网络的利用价格对于中国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很昂贵的,因此中国主要还是采用中继方式。

作为中国的中继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目前主要有三个:中国移动推出的基于GSM网络的GPRS上网方式、中国联通推出的基于CDMA网络的CDMA1X上网方式和中国电信推出的通过小灵通上网的方式,通过中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相对中国目前WLAN的现状,在大大扩大了网络信号范围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笔记本无线 现在,移动办公需求在不断增强,同时笔记本电脑从2003年以来也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隐隐有取代台式电脑之势,便携电脑的发展要求相应的流动性网络系统,无线网络应用呈现出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前途将不可限量。 在目前的中国,用笔记本代替台式电脑的家庭用户还是少数,对于这种网络要求主要从无线享受和娱乐角度考虑的用户,可以直接采用WLAN服务,但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笔记本里的无线网卡大多还是只是支持802.11b标准,要求高的用户可以选择支持802.11a/b/g标准的网卡。 而在笔记本的商务应用领域,移动办公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保持在Internet的状态,经常移动办公的商务人士通常是采用灵活方便的中继的方式接入Internet,也就是上文说到的CDMA1X、GPRS和通过小灵通上网的方式。而这几个技术各有各的特点,分别适用天不同的人群,如果是一般移动范围不大并且要求只是通过Internet保持联系的用户可以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通过小灵通上网方式;移动范围和对网络质量要求更高些的用户则可以选择GPRS,相对而言GPRS具有信号覆盖范围广和稳定的特点;而对一些需要在移动的工作中传送和接收资料的商务人士来说CDMA1X会是个较好的方式,虽然CDMA1X在稳定性表现不尽人意,但速度较高,有利于传送资料。

美国无线局域网销售额在1997年为2.1亿美元,到2001年已达8亿美元,无线网络应用在今后的普及看来是无疑的了。2003年11月26日,国家曾发布了无线局域网在今年6月将全面采用WAPI标准的强制性公告,虽然至今仍无法实行,但估计不会就此不了了之,中国无线网络的发展道路前面多了一个潘多拉宝箱,WAPI对中国的无线网络发展到底是福是祸?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区块链简史:区块链基础技术发展历程

全文共 2355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的产生是偶然也是必然。当技术达到一定的原始积累加之思想理论的迭代,在某个特定事件的推动下,会迸发出新事物的火花。

区块链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

1976年,迪菲和赫尔曼发表了一篇开创性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首次提出公共密钥加密协议与数字签名概念,构成了现代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加密算法体系的基石,同时这也是密码货币和区块链技术诞生的技术基础

同年,哈耶克出版了《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从经济自由主义出发,认为竞争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而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对经济的均衡造成了破坏,通过研究竞争货币制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哈耶克提出非主权货币(货币非国家化)、竞争发行(由私营银行发行竞争性的货币,即自由货币)等概念,从理论层面引导去中心化密码货币技术的发展

区块链科普之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如果说有区块链信仰,除了中本聪,当属哈耶克了。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

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主要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以及德国弗赖堡大学,他被广泛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与芝加哥经济学派关系密切。他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1974年哈耶克与冈纳·缪尔达尔同获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是“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这一结果震惊当时经济学圈,因为当时哈耶克已经长达三十年不再怎么研究经济,其最主要、影响力最大的著作也不属于传统的经济学领域,其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自由市场)也已经被其学术对手凯恩斯主义压制了近四十年。一朝获奖,如同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然而哈耶克对诺贝经济学奖本身,却并无太多敬意。他甚至鲜明地指出:自由世界当时所面临的,无法摆脱的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威胁,正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曾经推荐甚至极力促使政府采取的政策,所带来的必然后果;而那些经济学家中的一部分已经获得了该奖,还有更多将在未来继续获得该奖委员会的青睐。

就是一直崇尚自由主义的哈耶克,给区块链的诞生埋下了深厚的伏笔。

1977年4月,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参加了犹太逾越节的聚会,喝了些酒。回到家后李维斯特怎么都睡不着,于是信手翻阅起心爱的数学书来,这时一个灵感从他脑海浮现出来,于是连夜整理自己的思路,一气呵成写出了论文《A Method for Obtaining Digital Signatures and Public-Key Cryptosystems》,次日李维斯特将论文拿给阿德曼审阅讨论,已经做好了再一次被击破的心理准备,但这一次阿德曼却认输了,认为这个方案应该是可行的。在此之前阿德曼已经四十多次击破李维斯特和萨莫尔的算法。按照惯例,李维斯特按姓氏字母序将三人的名字署在论文上,也就是阿德曼、李维斯特、萨莫尔。这篇论文提出了大名鼎鼎的RSA算法,RSA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后来在数字安全领域被广泛使用,这一工作成果被认为是《密码学新方向》的延续。

1979年,Merkle Ralf 提出了 Merkle-Tree 数据结构和相应的算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校验分布式网络中数据同步的正确性,对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比特币中用来做区块同步校验的重要手段。Merkle Ralf是《密码学新方向》的两位作者之一Hellman的博士生(另一位作者 Diffie是Hellman的研究助理),实际上《密码学的新方向》就是 Merkle Ralf的博士生研究方向。

1982年,莱斯利、兰伯特(Lamport)提出拜占庭将军问题,并证明了在将军总数大于3f,背叛者个数小于等于f时,忠诚的将军们可以达成一致,标志着分布式计算理论和实践正逐渐走向成熟。

同年,大卫·乔姆公布了密码学支付系统ECash,随着密码学的发展,具有远见的密码货币先驱们开始尝试将其运用到货币、支付等相关领域,ECash是密码货币最早的先驱之一。

1985年,Koblitz和Miller各自独立发明了著名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由于RSA的算法计算量大,实际落地时遇到困难,ECC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非对称加密体系真正进入生产实践领域并发挥巨大影响。ECC算法标志着现代密码学理论和技术开始走向更加普遍的应用。

1997年,Adam Back 提出了 Hashcash 算法,用于解决垃圾邮件(email spam)和DoS(Denial-of-Service)攻击问题,Hashcash是一种PoW算法,后来被比特币系统采纳使用。

1998年,华裔工程师戴伟(Wei Dai)和尼克·萨博各自独立提出密码货币的概念,其中戴伟的B-Money被公认为比特币的精神先驱,而尼克·萨博的比特黄金(Bitgold)设想基本就是比特币的雏形,以至于至今仍有人怀疑萨博就是中本聪,但被尼克·萨博本人否定了。

二十一世纪初,点对点分布式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先后诞生了 Napster、BitTorrent等流行应用,为密码货币实现夯实了技术基础。

2008年11月,神秘的中本聪先生发表了论文,描述了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密码货币-比特币,而区块链则作为其底层技术进入公众视野。经过十年发展,区块链技术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技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神话简史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神话所记录的是一个民族早期的唯心世界观,以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越朴实的神话,所还原的早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当然那些神仙法术与魔力无边是为了渲染传说,没有人会当真的。

早期的神话因为后来封建统治阶级和教廷的删改,很多都难逃面目全非的命运,最主要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国的神话,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一个传说在中国好些地方会有不同的版本。统治阶级会按照他们的意愿和想法来任意篡改神话的内容,以达到符合他们的统治口味。

神话类历史小说,作者不详。主要讲述了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盘古、女娲以至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神话传说中的神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笔记本鼠标简史

全文共 1884 字

+ 加入清单

笔记本鼠标简史

超过20岁的人可能都会知道电脑在Windows出现之前的DOS操作方式的噩梦,键盘不但是输入设备还是唯一的控制设备,更具真正意义的控制设备是伴随着Windows出现的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也是一样,在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出现的1985年,台式电脑大概还在286、386那个DOS操作系统的时代,直到Windows出现之后笔记本里才有和台式机差不多的控制器--轨迹球,这是一个原理和机械鼠标一样的控制设备,只是早于已经完全下岗,如今连在一些二手货市场都是难得一见,现在常见的笔记本控制器基本上都是触摸板和指点杆,另外还有较少见的触摸屏。

笔记本控制器叫“指点设备”,发展时间只有随着Windows面世以来的很短的一段时间,十年间已经从机械反应过渡到电子感应,如果要说笔记本鼠标的发展史,从这个角度分大概就可以分为这两个阶段了,轨迹球属第一阶段。

轨迹球

出于笔记本便携性的考虑,第一阶段的轨迹球其实就是将机械鼠标内建在笔记本里而避免外接普通鼠标占用空间和影响便携性。轨迹球和现在都还有在用的机械鼠标内部构造非常相似,只是反过来放置使球体露上面,这样在使用的时候用手指直接拨转球体而不需像平常的鼠标那样需要一块地方供移动鼠标,减少了笔记本在使用时的占用空间。相对于后来的触摸板和指点杆,轨迹球显得体积较大,也比较重,还容易磨损和进灰尘,并且定位精度的能力表现一般,因此而被打入冷宫不再录用。

触摸板

触摸板,英文为TouchPad,是目前最广泛被采用的笔记本控制设备,由Apple公司发明,由一块压感板和两个按钮组成,压感板能够感应手指运行轨迹,两个按钮的功能则相当于鼠标的左右键。触摸板的工作原理是当手指接触到板面时电磁感应板能感应手指在触控板上的移动并作出反应,从而控制屏幕光标的位置。和其前辈轨迹球相比,触摸板具有没有机械磨损、光标移动范围大而迅速、控制精度较高的优点,而且操作方便,初学者容易掌握,这也是触摸板广泛被采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触摸板的不足之处在于微调功能较差,另外由于触摸板的电子感应设计,用户在使用时要注意手指是否潮湿,在维修保养的时候也不是用户个人可以拆卸的。

触摸板的设计在不断改进,一些触摸板在触摸屏上设计了滚屏区,和3D鼠标的模式差不多,如惠普的X1000、NX9000系列等都采用了这种设计。还有一些笔记本的触摸板具有上下和左右方向的的滚动功能,达到4D鼠标的水平。 现在触摸板的设计已经到了第三代,在配合了特定的软件之后还可以支持手写输入功能,如IBM大部分产品都具备这个功能。触摸板越来越向方便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在此也可以看到触摸板还具备较大的可塑性,按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来,触摸板应该是笔记本控制设备未来的方向。

指点杆

英文名为Track Point的指点杆可以说是IBM笔记本的一个标志,指点杆由IBM发明,最早应用在ThinkPad系列机型,位于键盘的G、B、H三键之间,由两个大按钮组成,其中小按钮控制鼠标的移动轨迹,大按钮功能则相当于鼠标的左右键。指点杆的工作原理是当指尖推动指点杆时,底部的陶瓷板产生细微的弯曲,而在陶瓷板上的传感器能感知力度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达到控制光标的目的。指点杆的特点是光标移动速度快,定位精确,但不易控制,特别是对一些新手,而一些老用户习惯了之后则都会觉得特别好用。另外指点的按钮外套用久了容易磨损脱落,不过用户可以自行方便地更换。

IBM ThinkPad系列采用指点杆之后,华硕、东芝、索尼、富士通等一些厂商也相继采用了指点杆。对于指点杆还是触摸板更好的问题曾一度为笔记本制造商所苦恼,随后的一些厂商则同时内置了这两种控制设备,如HP前几年的一些型号就有这种设计。现在采用指点杆的产品相对触摸板要少,但指点杆的特点非常适合一些超轻薄笔记本,如不久SONY推出的轻薄经典X-505就是只是采用了指点杆。

触摸屏

触摸屏在笔记本上还比较少见,目前只在一些超便携性的笔记本可以见到,也就是现在的平板电脑。触摸屏使用最方便,具有手写输入和指点屏幕定位的功能,不但给不喜欢用键盘输入的用户提供了另一种更方便的输入方式,还有指点屏幕定位功能真正让用户在控制时挥洒自如。但定位精度差及制造成本高是其目前发展最大的拌脚石。

目前在笔记本指点设备上似乎已经没什么好选择的了,新近发布的笔记本大部分都是以采用了触摸板为控制设备,但现在的用户大部分都用惯了台式机的鼠标,没有耐心去领略笔记本指点设备的独特之处而选择用惯了的的外接鼠标,真是暴殓天珍。随着用户的年青化和指点设备的发展,笔记本的特性将被进一步发掘,优越性也将进一步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类使用肥皂的简史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通称。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如钠或钾。最早的肥皂成分无非是碳酸钠,一种天然湖泊矿物产品,和碳酸钾,草木灰中的主要洗涤剂成分。如今的肥皂还添加了合成颜料、合成香料、防腐剂、抗氧化剂、发泡剂、硬化剂、粘稠剂、合成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历史记载,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人们将1份油和5份碱性草木灰混合制成洗涤剂。但是全世界都有关于肥皂起源的传说。例如,古罗马的高卢人将羊油和山毛榉灰混合成稠糊状,涂在头发上制成各种发型。一个假期突然被大雨袭击,这场大雨损坏了我的头发,出乎意料地把它洗了。

也有人说,当古罗马人向神献祭时,牛羊的烧烤油会滴入草木灰中形成“油脂球”。洗衣服时,女性发现沾有油脂球的衣服更容易清洗。这表明人们使用动物脂肪和植物灰肥皂已经有几千年了。此外,考古学家还在意大利庞贝的废墟中发现了肥皂制造作坊,这表明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纪就开始了最初的肥皂生产

然而,古埃及的肥皂是一个厨师,他不小心把食用油洒在地上,在炉子里用草木灰盖住,当没有人发现时,他就用手把它扔掉。当我回来的时候,我用水洗了它。只轻轻摩擦了几下,我手上的油污就被轻易洗掉了。甚至很难清理的旧污垢也被冲走了。后来,厨房里的仆人们经常把草木灰和油脂混合起来洗手。

最后,这种方法甚至传到了法老的耳朵里,他让厨师做一些掺有油的草木灰给他洗手。当然,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不一定完全真实。然而,埃及亚历山大附近的埃及湖富含天然碳酸钠,因此,古埃及的洗涤技术相对发达,肥皂被发明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了宋代,合成洗涤剂出现在我国,并且仍然是芳香的。人们将天然皂荚粉碎研磨,加入香料和其他物质制成橘黄色的球,专门用于洗脸和身体,俗称“肥皂球”。根据宋人细心的《武林旧事》,南宋京都临安市早就有专门经营“皂球”的商人。

早期的肥皂是一种奢侈品,在18世纪,法国人用盐和石炭纪制成“人造苏打”,而不是从灰烬中提取的传统碱性果汁。19世纪,德国人通过电分解盐水发明了氢氧化钠。从那以后,苛性钠的流行将肥皂从一种只能在皇宫里被贵族购买的商品变成了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立陶宛的地理位置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立陶宛位于欧洲中东部,北纬53°54~56°27,东经20°56’~26°51’,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王国共同组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并一度称霸东欧,1940年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最高点海拔293.6米。立陶宛气候介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冬季较长,多雨雪,日照少。立陶宛属于东二区,与北京时间差6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区块链简史

全文共 2216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如今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技术,在当时那个时代都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区块链技术亦为当今时代的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过去十年间区块链领域经历了怎样的更迭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区块链的发展简史,以史为鉴,相信能让我们有所反思。

许多如今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技术,在当时那个时代都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想想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然而在过去,由于固定电话机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使用,因此,当人们离开办公室或者出门在外时,就很难使用电话。而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直接通过手机建立新的业务。想想看,智能手机已经存在了近十年。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之中:区块链,即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维护着一个持续增长的有序记录列表(区块)。那么,再想想过去十年都发生了些什么:

区块链领域的第一大重要创新就是比特币,这是一场数字货币的试验。比特币的市值现在在10-15美元之间波动,数以百万的人都在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包括不断增长的大型汇款市场。

第二大创新称为区块链,这基本上实现了操作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与货币相分离,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其他组织间合作。眼下,几乎世界上每个主要金融机构都正在进行区块链研究,预计在2017年将有15%的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

第三大创新称为“智能合约”,包含在称为以太坊的第二代区块链系统中。其将小型计算机程序直接嵌入区块链中,允许其以金融工具的形式表示,例如贷款或债券,而不仅仅是以比特币的现金式代币的形式。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现在市值约为十亿美元,同时约有数百个项目正涌入这一市场。

第四大主要创新是当前比特币理念的前沿观点,即“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当前一代区块链以“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来提供安全保障,其中,由总计算能力最大的工作组作出决策。这些工作组被称为“矿工”,并操作着巨大的数据中心来提供安全保障,从而换取加密货币支付。新的系统则以复杂的金融工具取代这些数据中心,从而实现类似或更高的安全性能。工作量证明系统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上线。

即将出现的第五大主要创新称为区块链扩容。目前,在区块链这一领域,互联网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在处理着每笔业务。但这样是相当缓慢的。而扩容后的区块链能够确定需要多少台计算机来验证每笔业务,从而有效地划分工作,加快了这一处理进程,同时又能保障安全。有效管理每笔业务又不影响区块链传统的安全性能及稳健性能,这是一个难题,但并非不可解决。扩容后的区块链预计能够快速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并与银行界的主要支付中介(VISA和SWIFT)正面对接。

这一创新格局反映了众多精英计算机科学家、密码学家和数学家10年的工作。由于这些突破的全部潜力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事情的发展也肯定会有些非比寻常。自驾车及无人机会使用区块链来为一些服务进行支付,例如充电站和停机坪。而国际上的货币兑换也将从原先需要几天的时间缩短到一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同时具有比当前系统所能管理的更高程度的可靠性。

这些变革,以及其他一些改变,代表着业务成本将普遍降低。而当业务成本下降到超过隐性阈值时,现有业务模式就会出现突如其来的、难以预料的急剧聚合及分解。例如,在过去,拍卖通常是局限于本地的,无法遍及全球,而eBay网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现象。由于与人接触的成本下降了,系统也出现了突如其来的巨大变革。合理预计,区块链也会像20世纪90年代所产生的电子商务一样,引发一系列的串联。

很难预测它的发展方向。有人预测到社交媒体的出现吗?有谁会想到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关注朋友圈而不去看电视了呢?预言家通常都会高估事物发生的速度,但又会低估事物的长期影响。但是区块链行业的规模意识在于,变革的出现会“与互联网的原始发明规模一样大”,这个可能不会被过分夸大。我们所能预测的就是,随着区块链的日趋成熟,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抓住这一新的合作模式,它将扩展到一切事物中,从供应链到可证明其安全性的公平网上约会(消除了伪造个人简介及其他卑劣技术的可能性)。并且考虑到区块链在10年内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也许其未来的快速发展比我们能够想象的任何时候来的都要早。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互联网中安全的处理信用卡业务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电子商务也根本不存在。区块链会多么快地带来另一波革命性变革浪潮?迪拜的区块链战略(披露:由我所设计)是随着刚刚宣布将于今年启动的大量初始项目,到2020年发布所有的政府性文件。在世界政府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协议互联网概念就建立在这一战略上,即利用区块链来平衡由Brexit和最近美国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撤出所造成的一系列冲击,从而设想全球贸易的实质性转变。这些雄心勃勃的议程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证明,但迪拜的期望是,成本节约和创新收益将超过验证实验成本的合理性。正如Mariana Mazzucato在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一书中所讲,创新的尖端技术,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通常掌握在国家的手中,这对于区块链领域来说尤为如此。

Vinay Gupta是Hexayurt.Capital的创始人,该基金投资于创建协议互联网(Internet of Agreements)。他在创建迪拜区块链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管理者以太坊区块链平台的发布,并创建了hexayurt难民收容所。他的专业领域包括灾难管理、能源政策及计算机图形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立陶宛大教堂广场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教堂广场坐落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为维尔纽斯老城区最主要的广场之一,同时也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广场之一。由于位于多条道路的交汇处,广场成为折射维尔纽斯历史和文化最主要地点之一。

大教堂广场为市民周末休闲提供了便利,使得市民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已经成为立陶宛最知名的象征和地标之一。广场建造于19世纪,也就是维尔纽斯大教堂重建造时期,目前已经成为立陶宛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教堂广场是举办集市、-、-、阅兵、宗教活动、演唱会、迎接新年典礼和展览的地点,每天人流不断,为立陶宛最繁忙的广场。

大教堂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当属维尔纽斯大教堂的钟楼,据学者研究这个钟楼所在地曾是中世纪城堡的一面城墙,还有一种说法钟楼的底部曾是斯拉夫圣庙的遗址。

Cathedral Square, Vilnius

必去理由:立陶宛最重要的广场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立陶宛[Lithuania]

景点所在省、州:维尔纽斯县 [Vilnius County]

景点所在城市:维尔纽斯 [Vilniu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立陶宛中央银行完成区块链监管研究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立陶宛银行在LBChain旨在提供监管基础设施的区块链项目上完成研究阶段。

截至5月27日,立陶宛银行(BoL)已完成其与区块链相关的项目LBChain 的研究阶段。在下一阶段,该机构将创建一个沙盒,将技术和技术的监管基础结构混合在一起。

研究阶段使用的平台包括由IBM Polska SP开发的Hyperledger Fabric和Corda。动物园和TietoEVRY。

使区块链技术适应不同的业务领域

LBChain允许市场参与者通过评估金融科技和初创企业的关键需求,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其业务解决方案。然后,他们为他们提供了进行面向区块链的研究并使基于区块链的服务适应其业务的能力。

立陶宛银行LBChain项目经理Andrious Adamonis评论:

事实证明,LBChain具有巨大的潜力。它是未来技术的摇篮,提供了创建最新解决方案的机会。该平台已经过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测试,也可以应用于能源或医疗保健等领域。”

LBChain是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开发的首个此类平台。它的发展历时两年,分为三个阶段。

BoL对区块链的兴趣的最新发展

5月26日,BoL 公布了其长期计划,以开发其区块链平台,以在金融服务领域之外使用。

在提到的项目中,LBChain包括用于基于区块链的监管报告的解决方案,用于绿色债券发行的区块链平台以及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银行。

在2019年底,立陶宛银行计划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收藏币,以纪念立陶宛的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立陶宛总统府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总统府坐落于维尔纽斯老城区,为立陶宛统治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这是一座乳白色宫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14世纪,在历史上经过了多次重建,目前的建筑于1824年开始建造,1834年完工。

总统府在16世纪曾为维尔纽斯主教的居住之地,18世纪为维尔纽斯总督的住所,于1997年成为立陶宛总统官方办公和居住之地。每天晚上的18:00会在总统府看到守卫的换岗仪式,每周日中午的12:00还会在此举行庄严的升旗典礼(约5至10分钟),参加升旗仪式的是立陶宛武装部队的仪仗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观赏。每个周六总统府还会对公共免费开放,游客可观赏宫殿的内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总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Presidential Palace, Vilnius

必去理由:立陶宛最优雅的总统府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立陶宛[Lithuania]

景点所在省、州:维尔纽斯县 [Vilnius County]

景点所在城市:维尔纽斯 [Vilniu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立陶宛人口和面积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立陶宛人口约296万人,国土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立陶宛共和国,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

一、历史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王国共同组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并一度称霸东欧,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一战时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恢复独立,但在二战时又遭苏联吞并,1940年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恢复独立。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同年5月1日加入欧盟。

二、经济

立陶宛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人均GDP约合13253美元。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术、激光技术为立陶宛的优势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时间简史,时间黑洞速度之间的联系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时间其实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的流逝我们触摸不到,我们只看得到很长的时间堆积会让事物发生变化。《时间简史》里指出,宇宙大爆炸是时间的开始。

2

现代广义相对论说黑洞是宇宙中密度非常大的宇宙天体,电磁波进入黑洞都无法逃逸。《时间简史》里指出黑洞表面引力很强,时间会在此终止,即黑洞是时间的结束。

3

速度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理解的词,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光速即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达到光速时间会静止,超过光速我们也许会穿越时空。

4

《时间简史》说时间的流速不仅于速度有关还与高度有关。黑洞可以使光弯曲,而达到光速我们可能会穿越时空,即黑洞可能造成时空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苹果笔记本大全发展简史

全文共 18965 字

+ 加入清单

苹果笔记本大全(发展简史)

PowerPC处理器,PowerBook和iBook的历史

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只有两个大系列,分别是PowerBook和iBook,前者主要是为了高端专业应用而设计,属于苹果的高端机器,后者则针对中低价格的教育和个人市场,属于苹果的入门级机器,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分别形容PowerBook和iBook,那么PowerBook应该是“专业”,而iBook则是“可爱”,这从它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两者从外观,配置到价格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好像最新最快的CPU,大显存的高端显卡,Superdrive光驱(DVD-R/RW),千兆网卡,金属机壳和Firewire800接口,PC卡插槽,高画质宽屏和高容量内存/硬盘一直是PowerBook的专利,iBook标配是不会有的,甚至PowerBook G4 12有些都不会具备,不过苹果看来正在逐渐放宽这个限制,因为最新的iBook G4 14已经可以以BTO的方式在下单订购的时候选择SuperDrive光驱:)!

有鉴于PowerBook和iBook在定位和实际配备的区别,我们在以下会简要介绍其处理器,PowerBook和iBook的历史,希望能帮助初次接触Mac的朋友了解两者的基本情况:

处理器:之所以要先说处理器,是因为早期的苹果处理器分类非常混乱,我们只以应用在苹果上的处理器举例,还有很多处理器是IBM和Motorola有开发但是没有被苹果使用过......最早的Motorola MC68000/MC68HC000/MC68020/MC68030/MC68LC040是Motorola自家的16bit CPU,不属于PowerPC处理器架构,我们姑且称为G0(这只是为了表示方便,其实不是正式的官方名称),后来Scully促成了PowerPC联盟,IBM和Motorola开始共同合作研发和生产PowerPC系列处理器,PowerPC 601/601+是最早采用32bit的PowerPC架构处理器,我们姑且称为G1(只是为了表示方便,并非正式的官方名称),后来的PowerPC 603/603e/603ev/604/604e我们姑且称为G2(只是为了表示方便,并非正式的官方名称),再后来的PowerPC 750系列被苹果官方正式命名成G3,随后的MPC 74xx系列被苹果官方命名成G4,PPC 970系列被命名成G5。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PowerPC架构处理器都被苹果采用,除了苹果使用PowerPC处理器之外,IBM自家的部分服务器和Motorola的一些与电脑无关的工业设备也使用这些处理器(例如车载控制器之类)。

PowerPC 601/602/604系列都没有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而是应用在苹果的台式机和服务器中,只有MC68000/MC68HC000/MC68030/MC68LC040和PowerPC 603系列应用在早期的PowerBook中,下图是MC68000,苹果第一台“便携式电脑”Macintosh Portable(1989年9月)所使用的处理器:

图为:MC68000处理器

下图是MC68030的两个版本,最早使用在1991年10月推出的PowerBook 140上:

图为:MC68030处理器

这是PowerPC 603e,最早使用在1995年8月推出的PowerBook 500中:

图为:PowerPC 603e处理器

在此给大家一个小插曲,PowerPC处理器也有应用在Windows机器上的,而且正是由IBM出品的,隶属ThinkPad Power Series:),有820和850两个型号,1995年6月推出,属于天价级别的工作站机器,当年售价达到12000美金!!运行Windows NT操作系统(现在不必奇怪为什么Windows NT操作系统支持PowerPC处理器了:),同时还支持IBM自家的OS 2,Unix类的Solaris和AIX,在1995年,ThinkPad Power Series850已经内建硬件视频采集模块,可以直接以MPEG和AVI格式收录电视信号,可谓ThinkPad中的贵族+异类。不过IBM也就出了这么几款使用PowerPC处理器的笔记本,以后再也不见踪影,但在IBM自己的服务器上PowerPC处理器应用很广泛。

我们找来了ThinkPad Power Series 850在日本发布时的珍贵资料扫描件,让大家见识850当年的风采:),机身左下角有醒目的PowerPC字样:):

图为:ThinkPad Power Series 850在日本发布时的珍贵资料

最后一代使用PowerPC 603ev的苹果笔记本电脑是1997年2月推出的PowerBook 3400,IBM和Motorola的合作从G1~G3年代一直持续,两家时常有生产一个相同的型号,为了区分,IBM生产的称为PPC(PowerPC),Motorola生产的称为MPC(Motorola PowerPC)。不过苹果一般只会在机器规格上标注PowerPC,而不会告诉消费者是用哪个公司的处理器:(。

下图是IBM生产的PowerPC 750处理器,也就是苹果称为G3的处理器:

图为:IBM生产的PowerPC 750处理器

这种合作一直持续到G4处理器面世,Motorola开发了有利于多媒体性能加强的Ativec(也就是后来的Velocity Engine/极速引擎),但IBM将PowerPC处理器的重点放在服务器上,认为Ativec是多余的东西,因此只是取得了授权但是没有加入实际生产,转而生产自己的Power 4系列处理器用于服务器,后来的G5其实就是Power 4处理器的简化版。由于IBM没有加入生产,Motorola于是从此包办了所有的G4处理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苹果的一个错误选择,由于Motorola在G4处理器的研发和制造工艺上进展缓慢,造成Mac自1999年到2002年来主频上一直落后于PC,而此时正是Intel和AMD主频大战的高峰时期,PC的主频突飞猛进,而苹果电脑的主频却只能缓慢前进,有18个月G4最快的主频都只有500MHz,当18个月后苹果发布G4 733MHz的时候,PC的Pentium 4已经到1.5GHz.....在Motorola的这种拖累下,苹果还出现过高端处理器供货不足,将低端处理器机种直接以高端价格发售的尴尬纪录。实际上,IBM生产的PowerPC 750(G3),在后期已经达到1GHz 512K L2的水平,Power 4处理器更加是成功作品,以至于当时曾经有谣言说G4处理器要改用Power 4:),当然最后并没有兑现。

下图是Motorola生产的MPC 7400处理器:

图为:Motorola生产的MPC 7400处理器

也许是吃够了Motorola的苦头,在进入G5年代后,苹果开始选择IBM生产的PowerPC 970系列作为G5处理器。所以我们至少可以明确一点,G0是Motorola的独家产物,G1到G3由Motorola和IBM联合生产,而G4由Motorola包办,G5由IBM包办。下图是IBM生产的PowerPC 970处理器(也就是被苹果称为G5的64bit处理器),右边的Power PC 970 FX是X Serve G5使用的处理器(也就是之前网上PowerBook G5谣言的来源,呵呵!),左边的则是PowerMac使用的,主频从1.6GHz到2GHz:

图为:IBM生产的PowerPC 970处理器

呼呼,很混乱是不是,之所以要写这些处理器的历史陈迹,主要是因为希望在下文中使用比较准确的称呼,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苹果自己的命名有时候也乱套,例如苹果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都称为PowerBook,使用的处理器有G0和G2(没有用过G1),但并没有所谓PowerBook G0/G2的称呼,最令人迷惑的是PowerBook G3的最后一代产品(代号Pismo)居然又直接叫做PowerBook而不继承PowerBook G3的系列名称……

PowerBook系列简史

PowerBook篇:苹果笔记本电脑在问世之初是只有PowerBook作为商用系列的,第一台可以勉强称为“便携式电脑”(其实准确的称呼应该是Laptop/膝上型电脑)的是Macintosh Portable(1989年9月发售),虽然那时还没有正式的PowerBook称呼,但大家习惯上把它归为PowerBook的系列,在今天看起来它笨重的身材显得有些可笑,不过请不要忘记它是1989年的作品,有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查找一下1989年PC生产了什么东西吧:)

图为:Macintosh Portable

比较接近大家观念中的“笔记本电脑”应该是1991年10月推出的PowerBook 100,这是第一款被正式称为PowerBook的产品,现在的二手市场偶然还可以见到它的踪迹:

图为:PowerBook 100笔记本电脑

PowerBook系列因为和之后的PowerBook G3系列命名纠缠不清,为了准确起见,我们把PowerBook系列的最后作品(1997年2月发布的PowerBook 3400C,如果不算世界市场的话,1997年5月只在日本发售的PowerBook 2400C算是最后)称为PowerPC 603e时代的终结,下图就是这款PowerPC 603e时代的终结:PowerBook 2400C,仅重1.99Kg,是迄今为止最轻的PowerBook:

图为:PowerPC 603e笔记本电脑

其后苹果又继续发展PowerBook G3系列(1997年11月~2001年1月),但是有趣的是,第一代PowerBook G3(代号kanga)其实是基于PowerBook 3400而来的,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似乎最后的PowerBook又应该是3400,真是糊涂账了:(,下图是PowerBook 3400和PowerBook G3(Kanga)的对比,大家应该都能看出它们极其相似:

PowerBook 3400和PowerBook G3的对比图

下图是PowerBook G3的最后一代机种,2000年2月发布的Pismo(代号),相信大家都应该记得下面这幅PowerBook G3的著名宣传画吧:

大家都应该记得这幅PowerBook G3的著名宣传画吧

2001年1月,苹果发布了PowerBook G4系列,是第一款采用15英寸级别宽屏设计的笔记本电脑,重量只有2.4Kg,厚度仅有1英寸(25.4mm),采用钛金属制造机壳所以也被称为Titanium,时至今日,Titanium依然在15英寸级别宽屏中保持着厚度和重量的领先,并且成为工业设计的经典和PC笔记本电脑抄袭的对象:),甚至苹果自己日后发布的铝合金外壳PowerBook G4 15都未能超越这个成就......PowerBook G4系列直到2003年9月都一直沿用着这个经典的造型和设计,这也是苹果的PowerBook系列中最后一代能以OS 9系统启动的笔记本电脑,其后的PowerBook G4都只能以OS X来启动,所以即使在有更新款PowerBook G4发布的今天,二手价值都不低。

图为:PowerBook G4笔记本电脑

2003年1月苹果发布了PowerBook G4系列的两个新成员:PowerBook G4 12和PowerBook G4 17,这是苹果在进入PowerBook G4年代后首次发布15.2英寸宽屏之外的机器,分别采用12.1英寸和17英寸屏幕,而且这两款机器好像从一面世开始就已经不再支持从OS 9启动,其中PowerBook G4 12(代号P99/Thresher,Thresher是长尾鲨的意思)和我们这次评测的PowerBook G4 12(代号Q54)在外形上完全相同,不过当时的PowerBook G4 12是采用Titanium的PowerPC 7455 V3.3处理器,主频降为867MHz,而且没有提供L3缓存,因此在性能上并没有领先当时的900Mhz iBook G3 12多少。PowerBook G4 12可以说是iBook的加强版,两者从端口到整机布局都比较接近,PowerBook G4 12是为了便携性而推出,因此其实际性能和功能表现介乎iBook和PowerBook G4 15/17之间,它有PowerBook的SuperDrive,全速G4处理器和金属外壳等特征,但它又好像iBook那样没有PC卡插槽,没有15和17 PowerBook G4的千兆网卡,Firewire 800接口和夜光键盘,价格方面也是介乎PowerBook G4 15和iBook之间,总结下来其实还是受限于iBook的基本架构,因此把12.1英寸屏幕的PowerBook G4视为加强版的iBook是比较合理的。不过随着PowerBook G4 12的发展,和iBook的差距正在开始逐渐拉大。

图为:PowerBook G4系列新成员

PowerBook G4 17推出的时候是世界上第一台17英寸屏幕的笔记本电脑,而且令人惊奇的保持了1英寸(25.4mm)的厚度,和Titanium一样!在Titanium停产后的今天,PowerBook G4 17就是苹果目前最薄的笔记本电脑,重量也仅有3.08Kg,内建蓝牙,IEEE802.11b/g双频无线和千兆有线网卡,还有独特的夜光键盘(illuminated with ambient light sensor/可感应环境光线自动调整键盘背光亮度),同时提供Firewire 400和Firewire 800接口(相当于PC上的IEEE1394a和IEEE1394b),作为一台17英寸屏幕的全功能笔记本电脑,这在PC笔记本电脑中是很难想像的。目前PowerBook G4 17也是苹果笔记本电脑中的旗舰产品。

目前PowerBook G4 17也是苹果笔记本电脑中的旗舰产品

这是PowerBook G4 17的夜光键盘照片,不同于ThinkPad的Thinklight从屏幕顶部照明,光线是从键帽下方发出的,看起来有点象手机键盘的感觉?其实真正要实现比起手机键盘困难多了,苹果在键盘底版上铺设了上千条光纤:

图为:PowerBook G4 17的夜光键盘

作为PowerBook G4中资格最老的PowerBook G4 15,Titanium直到2003年9月才被Aluminum取代,新的Aluminum采用铝合金制作机壳,风格和PowerBook G4 12和17保持一致,并且具有旗舰PowerBook G4 17的大部分特性,显卡同为64M显存的ATI Mobility Radeon 9600,同样配备400和800双Firewire接口,高配版本同样具备夜光键盘,可以说相比之下PowerBook G4 17只是胜在CPU稍高一点和屏幕尺寸/分辨率稍大,以及采用512M单根DDR333内存(G4 15是单根256或者两根256M DDR333),这让新的Aluminum成为PowerBook G4系列中的新主力机型。Apple同时也升级了之前的PowerBook G4 12和PowerBook G4 17。

新的Aluminum采用铝合金制作机壳

至此PowerBook G4系列全部采用铝合金外壳,并且在外形和主要的功能上得到了统一:

至此PowerBook G4系列全部采用铝合金外壳

就在本文发布前不久的4月19日,苹果更新了整个PowerBook产品线,所有PowerBook G4的外形虽然没有改变,但是CPU,内存和显卡都全面提升,除了PowerBook G4 17电池容量不变外,15和12英寸型号均提升了电池容量,甚至PowerBook G4 12都破天荒的拥有了64M显存的显卡(之前两代均为32M显存),高配的PowerBook G4 15和PowerBook G4 17甚至可以用BTO的购买方式升级到128M显存的ATI Mobility Radeon 9700!PowerBook G4 17现在和高配的15只是相差在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不过尚不清楚PowerBook G4 15的512M DDR333内存是单根还是2x256M,而且所有PowerBook标配都内建AirPort Extreme(相当于PC的IEEE802.11b/g双频网卡)和蓝牙模块,CPU还采用了更加省电和低热量的Power PC 7447A,售价则和以前的PowerBook G4和一样不变,令许多刚刚买了PowerBook G4的朋友捶胸顿足地抓狂。

PowerBook G4 17现在和高配的15只是相差在屏幕尺寸和分辨率

如果说到PowerBook系列最被人关注的话题,那肯定是什么时候会有PowerBook G5?自从PowerMac G5推出之后,优异的表现得到无数媒体和消费者的盛赞,众多的Mac爱好者均期望尽快有PowerBook G5的出现,呵呵,之前网上真的是谣言四起,一度各种猜想图非常流行,有关这一点给予本文很大支持的“两栖高手”蕉自有他的独到看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SunDigi.com苹果专区的这个帖子,事实上这个帖子发表在苹果4月19日升级PowerBook G4的一个多月前,如今事实验证了蕉的看法,目前流传的比较广的说法是PowerBook G5可望在明年第一或者第二季度正式发售,在此之前,相信PowerBook G4还将有进一步的升级以填补在PowerBook G5之前出现的空缺。

iBook系列简史

iBook发售的时候PowerBook已经是G3年代了,因此iBook一上来就是G3处理器,不过自从iBook发售起,苹果就一直刻意的让iBook和PowerBook保持定位和配置上的差距,然而苹果并没有刻意的让iBook成为PowerBook的“简化版本”和影子(这正是PC厂商的标准做法),而是赋予了iBook和PowerBook大异其趣的可爱造型风格,加上iBook相对低廉的售价,自有iBook以来其销量很快就领先于PowerBook,产品线的进一步划分也让苹果得以让PowerBook极尽高端的发展,而用iBook占领中低端市场,两者各有所长,避免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第一代iBook发售于1999年7月,有橘红色和蓝浆果色,相信国内用过的人不会很多,可是看看下面的这张图片,一定会有很多人见过,实际上第一代彩色iBook带动了笔记本电脑的彩色化风潮,后来的白色iBook又带动了笔记本电脑白化的风潮,在国内的PC用户中,iBook的名字反而比PowerBook知名度高,我们觉得是因为iBook出色的可爱外形起了主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白色PC笔记本电脑中,模仿iBook造型的实在大有人在。这第一代的iBook一开始推出就是AirPort Ready的,也就是说只要向Apple购买AirPort无线网卡并且配备无线基站,便可以实现IEEE802.11b无线上网能力,之后的iBook也都有AirPort能力,在1999年,PC笔记本电脑根本还没有具备这个能力,当时甚至大多数PC用户根本不知道有无线上网这回事情。iBook也是苹果笔记本电脑中最早具备AirPort能力的,这一点上甚至领先于高端的PowerBook。PowerBook直到2000年2月的最后一代PowerBook G3(Pismo)才开始具备AirPort功能。

第一代iBook分为橘红色和蓝浆果色

2000年1月苹果又发布了加强版本的iBook SE,CPU和硬盘容量稍有提升,配色改为石墨色。

图为:iBook SE笔记本电脑

2000年2月PowerBook G3(Pismo)开始装备Firewire接口,同年iBook也推出装备Firewire的型号,有靛蓝,青柠和石墨三种颜色,CPU主频,硬盘/电池容量和显卡均有提升,还提供了视频输出端口。其中466MHz主频的青柠色和石墨色iBook有装备DVD-ROM光驱,这是iBook首次装备DVD-ROM。

iBook推出装备Firewire的型号,有靛蓝,青柠和石墨三种颜色

2001年5月大家熟悉的白色iBook出现了:),也就是Mac用户昵称为小白的,不过和现在的iBook G4相比,当时的iBook并不是完全白色的,腕托部分是灰白色,键盘则是半透明白色,USB开始增加为2个,高配的型号开始首次在iBook中装备COMBO光驱,不过和现在的iBook G4不同,光驱是托盘式的。这个造型一直沿用到今天,除了白色部分的搭配有一些变化之外,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2001年5月大家熟悉的白色iBook出现了

个月后的2001年10月,iBook又出新款,但变化很微小,只是CPU和内存,硬盘有少量的提升,同时发布了14.1英寸屏幕的iBook(俗称“大白”),与当时的iBook 12相比,除了屏幕大些之外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配置不同。当月有个值得纪念的产品:苹果在当月推出了第一代的5GB iPod!

下图是iPod和iBook的合影:

图为:iPod和iBook的合影

这是iBook 14:

图为:iBook 14笔记本电脑

其后iBook又历经多次升级,最后到2003年4月发布了最后一代使用G3处理器的iBook,依然是有12.1和14.1英寸屏幕两种,不过配置一直没有拉开差距,可以说iBook 14能有的配置,iBook 12都有,也许因为这个原因,iBook 14一直没有很好的销量,自从iBook G4系列出现后引发换机热潮,iBook G3系列大量的流落在二手市场,我们的论坛苹果专区一直有很多朋友问是否值得买二手的iBook G3,我们的建议是如果能够负担iBook G4就最好不要再选择iBook G3,因为前者的性能提升非常显著,iBook G3由于处理器没有Velocity engine(急速引擎),因此在运行为G4处理器优化的OS X时,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最新的Panther,用G3 900MHz的最高配置iBook跑起来已经有吃力的感觉,其他主频较低的iBook就更加不用说了。

下图是最后一代iBook G3 12和14的对比图:

最后一代iBook G3 12和14的对比图

2003年10月iBook迎来了问世以来的首次飞跃升级,iBook G4系列诞生了,这是iBook首次装备G4处理器,而且显卡提升为ATI Mobility Radeon 9200(上一代是7500),换装了PowerBook那样的吸入式光驱(至此所有苹果笔记本电脑均装备了吸入式光驱),而且标配就是COMBO光驱,不再提供CD-ROM和DVD-ROM的配置,内存也改用DDR内存,USB接口提升至USB2.0规范,外观上机器变为完全的白色,以往的半透明键盘和灰白色腕托已经全部“白化”了,预装的系统已经变为OS X10.3,上一代iBook G3则是iBook系列和整个苹果笔记本电脑产品线中最后一代可以用OS 9启动的机器。

图为:iBook G4笔记本电脑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代的iBook G4看起来好像是和PowerBook G4一样用了G4处理器,但是实际上并不全是这样,iBook所采用的G4是MPC 7455 V3.3,其L2 cache只有256K,而PowerBook G4所用的MPC 7457的L2 cache是512K,情况有点类似PC上的Celeron将L2 cache减半的情况,这造成了iBook G4在性能上依然落后于PowerBook.....以iBook G4 12和PowerBook G4 12相比较,除了3D性能比较接近之外,总体性能差距接近30%......排除CPU主频200MHz的差距,说明iBook G4的G4 CPU依然是不敌PowerBook G4的G4。

不过,这一代的iBook G4 12虽然只是用800Mhz的G4,但是性能已经是超越了上一代的iBook G3 12的900MHz G3。因此就iBook来说,iBook G4更加值得购买,只是不要指望它能和同时代的PowerBook比较就是了:)。

iBook G4更加值得购买

就在许多买了iBook G4的朋友庆幸自己没有买G3 iBook的时候,苹果于4月19日推出了iBook G4的升级版,CPU提升到1GHz(iBook G4 12和低配版本iBook G4 14)和1.2Ghz(高配版本iBook G4 14),而且是512K的L2 cache(MPC7457)....14.1英寸屏幕的iBook G4已经内建了Airport Extreme,而且可以允许以BTO的方式升级为SuperDrive光驱,板载内存从上一代iBook G4的128M升级为256M,并且可以支持最大1280M的内存容量(256M板载+单根1GB,上一代iBook G4只能128M板载+单根512M=640M),单看规格,这一代的iBook G4领先上一代的iBook G4不少,相信性能也会按比例提升,当消息发布后,到处都是庆幸自己还未出手的欢呼和悲痛自己已经出手的哀号:)。

上一代iBook G4和低配PowerBook G4 12规格看起来较为接近,导致许多用户直接选择了iBook G4,相信苹果是从中得到教训,这一代iBook G4和PowerBook G4的差距明显被进一步拉大了,但是Anyway,这一代的iBook G4相比以前的iBook G4要好不少,售价还一样不变,相信在国内还没有正式到货的时候,许多朋友都会选择持币观望,现有的旧款iBook G4销路堪忧。因此近期苹果中国和经销商相信还会有一些降价或者优惠措施以便将旧款的iBook G4清仓,如果你希望用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iBook G4,也可以密切留意这些降价促销。

苹果电脑公司苹果电脑公司由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设计,并被Byte的电脑商店购买了50台当时售价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设计。 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 Markkula的92000美元.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Inc.,简称苹果公司,NASDAQ: AAPL,LSE:ACP),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上宣布改名。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6月6日,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2007年1月10日,苹果公司高层iPhone已经与赵晨浩环球热力兄弟进行签约,选环球热力兄弟同名专辑热力歌曲《环球热力兄弟来了》在iPhone让全球持有苹果iPhone手机的音乐爱好者中火热放送,还让环球热力兄弟成为大中华地区唯一代言人!2008年1月15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2008展会上发布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它是目前市面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2008年10月15日,苹果公司推出经过全新设计的MacBook、MacBook Pro系列笔记本电脑和新产品Apple LED Cinema Display显示器。苹果电脑主要的硬件产品有:iPod classic、iPod、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mini、iPod Hi-Fi、iPod touch(音乐播放器) PowerBook、iBook、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 PowerMac、eMac、Mac Pro、iMac(个人电脑) Mac mini(小型台式电脑) 20英寸、23英寸或30英寸Apple Cinema Display(显示器) 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显示器) Xserve、Xserve RAID(服务器) iSight(Webcam)(电脑摄像配件) AirPort Extreme(54Mbps 802.11g base station)(网络连接设备) iPhone(移动电话) Apple TV (家庭电视终端)[编辑本段]Apple(苹果) MacBook系列:苹果 MacBook(MB402CH/A) 6900元 2008年03月 屏幕尺寸:13.3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8100 标称主频:2.1GHz 显卡芯片:Intel GMA X3100 标配内存容量:1GB 硬盘容量:120GB 光驱类型:康宝 笔记本重量:2270g 苹果 MacBook(MB403CH/A) 9000元 2008年02月 屏幕尺寸:13.3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8300 标称主频:2.4GHz 显卡芯片:Intel GMA X3100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笔记本重量:2270g 苹果 MacBook(MB404CH/A) 10400元 2008年02月 屏幕尺寸:13.3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8300 标称主频:2.4GHz 显卡芯片:Intel GMA X3100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25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笔记本重量:2270g 苹果 MacBook(MB062CH/B) 9408元 2007年12月 屏幕尺寸:13.3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500 标称主频:2.2GHz 显卡芯片:Intel GMA X3100 标配内存容量:1GB 硬盘容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笔记本重量:2310g 苹果 MacBook(MB063CH/B) 10080元 2007年12月 屏幕尺寸:13.3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500 标称主频:2.2GHz 显卡芯片:Intel GMA X3100 标配内存容量:1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笔记本重量:2270g 苹果 MacBook(MB062CH/A) 11299元 2007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400(2.16GHz) 最高主频:216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10g 苹果 MacBook(MB061CH/A) 9600元 2007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200(2.0GHz) 最高主频:200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10g 苹果 MacBook(MA699CH/A) 92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5600(1.83GHz) 最高主频:1830M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6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60g 苹果 MacBook(MB061CH/B) 8448元 2007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300(2.0GHz) 最高主频:200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10g 苹果 MacBook Pro(MA897CH/A) 22000元 2007年7月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700 标称主频:2.4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7英寸 笔记本重量:3080g 苹果 MacBook Pro(MA896CH/A) 21120元 2007年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700 标称主频:2.4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450g 苹果 MacBook Pro(MA895CH/A) 15936元 2007年7月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500 标称主频:2.2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450g 苹果 MacBook(MB063CH/A) 12600元 2007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400(2.16GHz) 最高主频:216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10g 苹果 MacBook(MB062CH/A) 11299元 2007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400(2.16GHz) 最高主频:216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10g 苹果 MacBook(MB061CH/A) 9600元 2007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200(2.0GHz) 最高主频:200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10g 苹果 MacBook(MA699CH/A) 92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5600(1.83GHz) 最高主频:1830M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6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60g 苹果 MacBook(MA700CH/A) 117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200(2.0GHz) 最高主频:200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60g 苹果 MacBook(MA701CH/A) 133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200(2.0GHz) 最高主频:200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60g 苹果 MacBook Pro(MA611CH/A) 23904元 2006年11月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600 标称主频:2.33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7英寸 笔记本重量:3100g 苹果 MacBook Pro(MA610CH/A) 22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600(2.33GHz) 最高主频:2330MHz 内存大小:2048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609CH/A) 17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400(2.16GHz) 最高主频:216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601CH/A) 23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600(2.16GHz) 最高主频:2.16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0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600CH/A) 18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500(2.0GHz) 最高主频:2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MA472CH/A) 145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500(2.0GHz) 最高主频:2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60g 苹果 MacBook(MA255CH/A) 118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500(2.0GHz) 最高主频:2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60g 苹果 MacBook(MA254CH/A) 102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400(1.83GHz) 最高主频:1.83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6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2360g 苹果 MacBook Pro(MA092CH/A) 262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600(2.16GHz) 最高主频:2.16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7英寸 笔记本重量:3100g 苹果 MacBook Pro(MA464CH/A) 238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500(2.0GHz) 最高主频:2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0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090CH/A) 暂无 2006年 CPU类型:Core Duo (Yonah-667) 最高主频:1.67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DVD±RW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091CH/A) 暂无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400(1.83GHz) 最高主频:1.83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00GB 光驱类型:DVD±RW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463CH/A) 184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400(1.83GHz) 最高主频:1.83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编辑本段]Apple(苹果) MacBook Air 系列:苹果 MacBook Air 17000元 2008年 标称主频:1.8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64GB 光驱类型:无 屏幕尺寸:13.3英寸 笔记本重量:1360g 苹果 MacBook Air(MB003CH/A) 14000元 2008年02月 屏幕尺寸:13.3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L7500 标称主频:1.6GHz 显卡芯片:Intel GMA X3100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80GB 光驱类型:选配 笔记本重量:1360g[编辑本段]Apple(苹果) MacBook Pro 系列:苹果 MacBook Pro(MB166CH/A) 15800元 2008年02月 屏幕尺寸:17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9300 标称主频:2.5GHz 显卡芯片:NVIDIA GeForce 8600M GT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25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笔记本重量:3080g 苹果 MacBook Pro(MB134CH/A) 14000元 2008年02月 屏幕尺寸:15.4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9300 标称主频:2.5GHz 显卡芯片:NVIDIA GeForce 8600M GT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25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笔记本重量:2450g 苹果 MacBook Pro(MB133CH/A) 12320元 2008年02月 屏幕尺寸:15.4英寸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8300 标称主频:2.4GHz 显卡芯片:NVIDIA GeForce 8600M GT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20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笔记本重量:2450g 苹果 MacBook Pro(MA897CH/A) 22000元 2007年7月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700 标称主频:2.4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7英寸 笔记本重量:3080g 苹果 MacBook Pro(MA896CH/A) 21120元 2007年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700 标称主频:2.4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450g 苹果 MacBook Pro(MA895CH/A) 15936元 2007年7月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500 标称主频:2.2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450g 苹果 MacBook Pro(MA611CH/A) 23904元 2006年11月 处理器型号:Intel 酷睿2双核 T7600 标称主频:2.33GHz 标配内存容量:2GB 硬盘容量:16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7英寸 笔记本重量:3100g 苹果 MacBook Pro(MA610CH/A) 22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600(2.33GHz) 最高主频:2330MHz 内存大小:2048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609CH/A) 17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2双核 T7400(2.16GHz) 最高主频:2160M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601CH/A) 23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600(2.16GHz) 最高主频:2.16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0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600CH/A) 186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500(2.0GHz) 最高主频:2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092CH/A) 262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600(2.16GHz) 最高主频:2.16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2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7英寸 笔记本重量:3100g 苹果 MacBook Pro(MA464CH/A) 238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500(2.0GHz) 最高主频:2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00GB 光驱类型:DVD刻录机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090CH/A) 暂无 2006年 CPU类型:Core Duo (Yonah-667) 最高主频:1.67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DVD±RW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091CH/A) 暂无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400(1.83GHz) 最高主频:1.83GHz 内存大小:1024MB 硬盘大小:100GB 光驱类型:DVD±RW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苹果 MacBook Pro(MA463CH/A) 18400元 2006年 CPU类型:Intel 酷睿双核 T2400(1.83GHz) 最高主频:1.83GHz 内存大小:512MB 硬盘大小:80GB 光驱类型:康宝 屏幕尺寸:15.4英寸 笔记本重量:2540g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笔记本内存简史

全文共 2381 字

+ 加入清单

笔记本内存简史

由于笔记本电脑整合性高,设计精密,对于内存的要求比较高,笔记本内存必须符合小巧的特点,需采用优质的元件和先进的工艺,拥有体积小、容量大、速度快、耗电低、散热好等特性。出于追求体积小巧的考虑,大部分笔记本电脑最多只有两个内存插槽。 我们把内存的发展分为非标准时代和标准时代。 (图片:笔记本内存)

混乱年代-非标准的天堂 和其它配件一样,内存的发展也是从台式机开始的。刚开始的内存都是焊接在主板上的。我们所熟悉的内存条大致是从286时期主板上的内存条开始的,30pin、256K的,而且必须是由4条组成一个bank方可显示。30pin 、16MB在那时可是稀罕物,价格不菲。而本本的内存出现要晚的多。(图片:台式机内存)

1982年11月,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计算机,采用的内存为128KB RAM。而真正的笔记本内存是始于486时代的。 那时笔记本适用内存几乎是千奇百怪,一个品牌、一个机型一种适用内存,因为本身这个时代的机器就带有摸索和试验的性质,有的机器更是直接用PCMICA内存卡来做内存。 到了586阶段,台湾厂商的笔记本的产品逐步推广使用了72pin SO DIMM标准笔记本内存,其实也存在至少4种72pin SO DIMM内存:72pin 5V FPM SO DIMM、72pin 5V EDO 72pin 3.3V FPM SO DIMM、72pin 3.3V EDO SO DIMM。这时的内存大部分和显卡一样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到了Pentium MMX阶段,出现了144pin 3.3V EDO SO DIMM标准笔记本内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EDO内存。这种内存需要双条搭配使用,价格依旧很贵。另外仍然存在一些异类,例如:TOSHIBA的某些机型、台湾TWINHEAD(伦飞)的8、9系列。(EDO内存)

名词解释:EDO内存:这种内存主要用于古老的MMX和486机型上面,也有部分厂家在PII的笔记本电脑中仍然使用EDO内存,这种EDO单条最高容量只有64M,而且由于EDO内存的工作电压为5V和现在常用的SDRAM的3.3V相比更费电一些,所以很快就被SDRAM内存所取代。

过渡使者-SDRAM 笔记本经历了Pentium时代,CPU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这时Intel公司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内存技术----SDRAM。,至此,笔记本内存进入完全的标准内存时代。 市场上的标准笔记本用的SDRAM都是144pin的SO-DIMM接口,而大部分PII和PIII本本使用的就是SDRAM内存。SDRAM内存生产商和牌子很多,而且价格相对来讲都不是很贵,产品性能区别不大,比较著名的品牌有kingmax,kinghorse,创见等。单条双面16片256MB的SDRAM内存

名词解释:SDRAM内存:SDRAM的全称是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即存储器),就象它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样,这种RAM可以使所有的输入输出信号保持与系统时钟同步。由于SDRAM的带宽为64Bit,因此它只需要一条内存就可以工作,数据传输速度比EDO内存至少快了25%。SDRAM包括PC66、PC100、PC133等几种规格。 内存中的另类-Micro DIMM接口内存 由于超薄机型和SUB NOTEBOOK的出现,普通的内存无法满足它们的需要,因此Micro DIMM接口内存应运而生,如SONY 的 SR 系列。MicroDIMM是一种新出现的笔记本内存接口并且很有可能演变成为将来的SUB NOTBOOK的内存接口标准,虽然它也是144Pin 但跟普通的144Pin有很大差别,这种专用内存现在在市场上还很少见。如Sony的C1就是使用的此种内存。(图片:SDRAM Micro-DIMM 144pin)

质的飞跃-DDR DDR SDRAM 顾名思义,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的SDRAM。随着台式机DDR内存的推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也步入了DDR时代,目前有DDR266和DDR333等规格,现在在主流的采用Pentium4-M、Pentium-M、P4核心赛扬的机器都是采用DDR内存,也有少量的Pentium3-M的机器早早跨入DDR时代。其实DDR的原理并不复杂,它让原来一个脉冲读取一次资料的SDRAM可以在一个脉冲之内读取两次资料,也就是脉冲的上升缘 和下降缘通道都利用上,因此DDR本质上也就是SDRAM。而且相对于EDO和SDRAM,DDR内存更加省电(工作电压仅为2.25V)、单条容量更加大(已经可以达到1GB)。(图片:NANYA生产的1G DDR笔记本内存条!)

开始大部分本本都是用的DDR266内存。而2002年,因为INTEL 855GME芯片组的出现首先支持DDR333。而早已经在台式机上得到普及的DDR400内存也很快会在本本上得到普及。(图片:256M DDR400的三星原厂笔记本内存)

未来展望: 相对于台式机笔记本内存技术,笔记本内存技术一般会滞后一些,这是由于笔记本应用的一些特点所决定的。不过,其技术还是在不断地前进。 随着内存制作工艺的提高,未来几年内存将向着高频率、大容量、低发热量的方向发展。随着台式机DDR2内存的逐渐普及,支持笔记本的DDR2内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而英特尔的首个支持DDR2的主流笔记本平台(开发代号为Alviso的芯片组——也是英特尔下一代迅驰“Sonoma”的平台)预计将在2004下半年出现。 与桌面电脑对待DDR2的谨慎态度不同,笔记本阵营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升级到DDR2,因为新技术与DDR相比较带来了更低的功耗和发热量,这对于笔记本平台来说比单纯的性能表现或许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