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陶宛有多少年历史(汇总两篇)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陶宛有多少年历史,欢迎阅读分享。目录

浏览

599

文章

2

篇1:立陶宛的历史和文化 立陶宛的历史背景

全文共 5431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的欧洲大陆上,有着非常多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国家,这些国家不仅领土狭小,人口稀少,在国家上的存在感也是非常低的。但是在这些小国当中却有不少小国家祖上确实十分强大的。然而,人们总是忽略了立陶宛,这个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人口仅有280万,领土面积不过6.5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也是“祖上阔过”。

从14世纪开始到16世纪初,立陶宛曾是欧洲第一大国,领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比如今的领土多出15倍以上。它的地域横跨波罗的海和黑海,是名副其实的东欧霸主,深深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那么,如此强大的立陶宛又是怎样被拉下神坛,变成如今的弹丸之地呢?

(立陶宛的位置,如今的立陶宛只能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些小兄弟为伍了)一、林中土著,开荒建国

通常来说,人们将那些游离于地中海文明世界的欧洲蛮族分为三大部分,即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当然,还包括芬-乌拉尔人,突厥人,伊比利亚人和波罗的人。立陶宛人属于波罗的人的一支,他们和拉脱维亚人以及已经消亡的古普鲁士人是兄弟民族,他们的语言和日耳曼,斯拉夫并列为波罗的海语族。

立陶宛历史学家们相信,他们的祖先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定居波罗的海沿岸,有自己的宗教,语言和部落。波罗的海地区自古以来世界上最大的琥珀产地,这里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蜂蜜,毛皮和木材。早年的立陶宛人在这儿渡过了几千年的时间,对地中海世界的风起云涌毫不关心。

(琥珀,波罗的海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产地,古时候波罗的人经常用琥珀与外族贸易)

一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土著人不会认为自己是日耳曼人,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斯拉夫人。他们的宗教,语言和风俗是独有的。在这些土著居民的西边和北边,是日耳曼人的各个部落,他们在9世纪之前一路向西,并没有怎么搭理东边的波罗的人。

而在波罗的人的东方和南方则是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从6世纪开始向展开了第一波迁徙,他们包括了波兰人,捷克人,摩尔多瓦人的祖先而在9世纪之后,东斯拉夫人也开始进入黑海北部及波罗的海沿岸,与波罗的人发生了接触。

(波罗的海的土著,他们没有文字,他们的宗教有泛神性质,崇拜森林中的精灵)

在漫长的历史中,日耳曼人从西边,斯拉夫人从东边进攻他们的土地,压缩着立陶宛人的生存空间。从日后的历史演变来看,立陶宛游走在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之间,在夹缝中发展。他们的命运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绑在了一起,从而孕育了今日的立陶宛国家。

当东斯拉夫人建立了留里克王朝,接受东正教之后,波罗的海的土著居民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们遭到过基辅罗斯的征讨,许多部落臣服于基辅罗斯。

983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就曾进攻波罗的海沿岸,征服了立陶宛一带都雅特瓦吉人。有时,来自北欧的维京海盗也会南下波罗的海,抢掠人口或者交易琥珀和蜂蜜。

根据基辅罗斯的史料记载,1180年到1183年,立陶宛人曾经联合起来侵扰了罗斯西北部的重要城镇波洛茨克,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这表明他们可能已经有了部落联盟,具备了建立国家的先决条件。而在过去,波罗的人仅仅是一盘散沙,无足轻重。

(条顿骑士团的征服活动给波罗的海沿岸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2世纪以来德国骑士对东欧地区的远征活动加速了立陶宛国家的形成。尤其是条顿骑士团的出现。条顿骑士团本来是一支成立于中东地区的武装僧侣集团,眼见巴勒斯坦的圣地难啃,他们便将矛头对准了德意志以东的波罗的人,用血与火的手段逼迫波罗的人改信天主教。条顿骑士团受到了天主教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他们的主力是来自德国的骑士。对于德国的骑士,教会和领主们来说,向基督教国家发起征服活动有违宗教道德,而进攻并非基督教势力的波罗的海沿岸可以毫无忌惮,向波罗的海沿岸开拓土地既能满足宗教上的需要,也能掠夺耕地和财富。这才是条顿骑士团向东方发起征服的原因。

(条顿骑士,他们装备精良,武艺娴熟,并非一盘散沙的波罗的部落可以抵挡)

当时的波罗的人分属各个不同的部落,但按照语言和地域可以分为普鲁士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和库洛尼亚人。其中,普鲁士人居住在最西面,他们的语言不能与其它波罗的人相通。库洛尼亚人住在最北边,他们受到维京人和芬兰人的影响,尚武善战。而拉脱维亚人则长期与立陶宛人杂居,语言可以相通,拉脱维亚人实力最为弱小,从11世纪开始他们便成为了立陶宛人的附庸,仰仗立陶宛的保护生存。这些大大小小的波罗的部落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他们有自己的酋长,贵族和平民阶层。但并没有国家,也没有声望足以统御所有部落的王公。

(波罗的武士,12世纪的波罗的人已经达到了部落联盟的程度,但他们还不足以对抗条顿骑士团)

对那些不肯臣服的部族,条顿骑士团往往会将他们消灭殆尽。立陶宛人的邻居,不管是普鲁士人,还是库洛尼亚人都被条顿骑士团一个一个征服。从但泽到里加,到处都有条顿骑士团的堡垒。一盘散沙的波罗的人根本不是条顿骑士团的对手,骑士团拥有更多的职业士兵,雇佣军和骑士,而波罗的土著大多未经训练,没有统一的指挥。直到13世纪初,立陶宛的一位王公明道加斯与附近的部落结盟,他吞并周边土地,以格罗德诺和维尔纽斯为中心,多次击败了条顿骑士团和内部反对势力,这才建立了波罗的人的国家。

(立陶宛武士,立陶宛的军队核心是酋长,王公的亲卫队,这和罗斯人很像)

明道加斯抵御了条顿骑士团的入侵,但他知道,只有缓和与基督教国家的关系才能为立陶宛的发展获取宝贵的发育时间。于是,1251年,明道加斯接受了天主教会的洗礼,这意味着立陶宛变成了一个基督教国家,条顿骑士团的战争借口不再存在,只能和立陶宛达成和平。明道加斯受到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承认,得到国王的头衔。这标志着立陶宛民族形成,正是有了明道加斯打下建国,得到教会承认的基础,立陶宛人才有了向四面八方扩张的有利环境。

(褐色土地是立陶宛,黄色波兰,橙色条顿骑士团)称雄东欧,欧洲第一大国

当时,原本的东欧霸主基辅罗斯已经被蒙古人摧毁,罗斯人一盘散沙,罗斯王公们沦为金帐汗国的附庸。除了东罗斯地区的王公还能维持现状,仰仗金帐汗国的保护缓慢发育,其它地方的罗斯人基本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人口抵御战争,金帐汗国也无力保护他们。因此立陶宛人将扩张方向对准了西罗斯地区。

立陶宛大公维特尼斯通过与波兰联姻,稳固了后方,他大举进攻罗斯人的领地,吞并了今天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土地。他的后继者格迪米纳斯在1321年攻占了基辅,流放了最后一个基辅大公,彻底终结了基辅大公的权威。维陶塔斯大帝在位时又联合波兰,在格林瓦尔德战役中击败了条顿骑士团,

(特拉凯城堡,这里曾是立陶宛的首都)

立陶宛在他的统治下进入了黄金时代,立陶宛大公国的土地从寒冷的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北岸。今天的白俄罗斯,西乌克兰都是立陶宛大公国的疆土。很多罗斯王公自愿向立陶宛称臣纳贡,立陶宛拥有欧洲最肥沃的土地和草原,就连金帐汗国也畏惧三分。

即便是日后莫斯科公国崛起,逐渐统一罗斯,立陶宛大公也是莫斯科大公长期的竞争者,在西罗斯地区处于统治地位,甚至在1514年取得了奥尔沙战役的胜利,击败了莫斯科。

(卢布林同盟,波兰与立陶宛的联盟曾挡住了沙俄,瑞典的扩张,强盛一时)

这一时期的立陶宛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依靠有利的国际形势,以及与波兰的联盟。当然也包括罗斯人四分五裂,寻求一个强大保护者的需求,立陶宛的强盛在于他夺取了罗斯人的土地,有了足够多多人口,粮食和繁荣度商业贸易。

立陶宛族人口并不多,只占全国人口的10%左右。他们也没有大规模向南方迁徙,他们的核心聚居区依然和祖先们一样,在波罗的海南岸。因此当立陶宛人无法维护罗斯人的利益,且面临已经统一的莫斯科公国,立陶宛的就很难保住自己的扩张成果。

(立陶宛的竞争对莫斯科人,他们也在快速恢复实力,扫荡游牧民族,进军西罗斯)波立联合,土崩瓦解

历史进入16世纪,此时立陶宛的老对手罗斯人已经变得很强大,莫斯科大公一直谋求收复被立陶宛人控制的罗斯故地,立陶宛很难在单打独斗中击败莫斯科,而波兰王国则是立陶宛最坚定的盟友,立陶宛只有依赖盟友才能维持体量。

1569年,立陶宛和波兰达成了卢布林同盟,立陶宛与波兰合并为一个国家。虽然立陶宛人保留了自己的军队和政府,但他们也越来越波兰化,丢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立陶宛还将手中最富饶西罗斯地区送给了波兰人,将自己的命运与波兰绑在了一起。

(16世纪中叶鼎盛时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几乎占据了除莫斯科公国以外的整个东欧)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土地,北起日德兰半岛,南至第聂伯河下游的出海口,西起但泽与德意志接壤,东到斯摩棱斯克与莫斯科大公国相接。这块土地的面积接近160万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立陶宛人,波兰人,东斯拉夫人,德意志人等多个民族呀。从波罗的海沿岸的森林,到白俄罗斯的沼泽,乌克兰的黑土地,波兰的平原都被收入囊中。

虽然波兰-立陶宛王国曾在16世纪风光一时,国力强盛,多次击败沙俄,瑞典和奥斯曼帝国。但在17世纪后,随着波兰卷入与德意志诸侯,瑞典的战争元气大伤,立陶宛也跟着受到削弱,他们在联邦内部越来越边缘化。最终,当波兰摇摇欲坠的时候,立陶宛也一并被列强宰割。

(17世纪初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依然土地广袤,立陶宛依旧是欧洲大国)

1770年,立陶宛大公国尚有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9万人口。

1772年,普鲁士,奥地利,沙俄第一次瓜分波兰。沙俄割走了属于立陶宛的拉脱维亚和白俄罗斯部分,让立陶宛丢失了130万人口和9.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793年,沙俄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沙俄得到了立陶宛,整个白俄罗斯,以及曾被立陶宛征服的西乌克兰这些土地有25万平方公里,300万人口。还没有等到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就已经被取消,被沙俄全盘吞并。1795年的第三次瓜分波兰正式宣告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灭亡。立陶宛成为了沙俄的一部分,而俄国沙皇给自己增加了一个“立陶宛大公”的头衔,从此立陶宛开始了被沙俄统治的一百多年岁月。

立陶宛在卢布林同盟中并不是主导者,他们所仰仗的波兰王国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大地主联盟,立陶宛的核心利益全都由波兰人掌控,这就是为什么波兰没落之后,立陶宛也跟着没落的原因。

(三国瓜分的不仅仅是波兰,也包括立陶宛,立陶宛丢掉了所有国土和人口)

沙俄时代的立陶宛与古代的立陶宛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仅指以维尔纽斯为中心的一小块土地,已经和现在的立陶宛没什么差别。由于靠近波罗的海,且邻近圣彼得堡,立陶宛的经济发展还不错,在全俄算是富庶之地,立陶宛人靠出口农产品和渔业资源为生。立陶宛人口并不多,他们在沙俄时代没有什么影响力。

(宁静的波罗的海,波罗的海的渔业资源是沙俄时期立陶宛主要的收入来源)

沙俄一度希望在波罗的海沿岸推广俄语,将立陶宛人俄罗斯化,并向立陶宛迁徙了大量俄罗斯人,但并没有成功。在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中,立陶宛还出现了支持法国的骚乱。第一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维尔纽斯,立陶宛实际上脱离了俄罗斯。

1918年2月,立陶宛宣布独立,脱离了俄国,它曾短暂与白俄罗斯合并,但很快分道扬镳。立陶宛在国际社会上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它和邻居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一样成为了苏德博弈的棋子,最终被苏联吞并。立陶宛人民族主义者并不认同苏联,在他们看来,立陶宛不应该加入苏联,这导致立陶宛成为了苏联离心力最强的加盟国。

(德军占领立陶宛,立陶宛在二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亲德武装,他们对苏联的认同感一直不强)重获独立,变身弹丸小国

在苏联的管理下,传统上立陶宛人影响力较大的白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加盟国,立陶宛人的兄弟民族拉脱维亚以及曾经依附立陶宛的爱沙尼亚与之平起平坐。立陶宛只是苏联西北沿海的弹丸之地,他们和其它加盟国一样经历了五十年的岁月。

立陶宛人生活水平虽然在苏联内部还算不错,人均GDP在苏联各加盟国中位居第一,但远不如北欧和西欧国家。苏联对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的重税政策,以及计划经济的弊端也让立陶宛人吃了不少苦。尤其是戈尔巴乔夫当政的80年代中后期,立陶宛的经济状况恶化,民众不得不排长队购买商品时,他们便打算脱离苏联。

(1990年在街头要求立陶宛独立的示威者)

1990年,立陶宛人打响了苏联解体的第一枪,他们举行了反对戈尔巴乔夫,要求退出苏联的集会。尽管苏联抽调了军队,但上百万立陶宛人手拉手架起了人链,展示了他们的决心。驻守立陶宛的苏军并没有听从号令扑灭这次抗议活动,他们甚至倒戈,撤出了立陶宛。随后立陶宛宣布独立,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承认了这一事实。

与那些选择留在独联体的国家不同,立陶宛从独立后就拉着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一同向西方靠拢。他们都是小国,经济上依赖欧盟的大市场,军事上需要北约罩着。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在2004年加入了北约和欧盟。

(1990年的立陶宛,人们举行集会要求脱苏)

立陶宛人尽管建立过庞大的国家,但立陶宛民族从来都没有将新征服的土地彻底消化,他们没有融合新征服的罗斯人,也没能在日后的波立联邦中拥有平等的地位。这便是立陶宛之所以从大国沦为弹丸之地的原因。

如今的立陶宛,虽然辉煌不再,再也不能称霸东欧,但却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成就。立陶宛本来就是苏联时代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通过吸收外资,争取欧洲国家的贷款,再加上打开欧盟的大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2019年,立陶宛的GDP达到了542亿美元,人均下来也有1.94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俄罗斯,乌克兰和波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立陶宛美景,立陶宛是欧洲不错的旅游国度,2019年有500万游客前往立陶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立陶宛历史事件 立陶宛历史故事

全文共 2303 字

+ 加入清单

立陶宛这个弹丸小国的历史是非常的曲折复杂的,对于很多历史密来说,立陶宛的历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国家的雄心壮志,同时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塑造了这个曾经有辉煌历史的波罗的海国家。3月11日是立陶宛恢复独立日,随着恢复独立三十周年的到来,我们为你送上立陶宛9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话不多说,赶紧来一起开启波罗的海的辉煌历史吧!1、立陶宛历史上只有一位国王——明道加斯

立陶宛的唯一一位国王明道加斯

这位国王并不热衷于万众瞩目的盛典,从1253年他朴素的国王加冕仪式中可见一斑,当时的典礼只在少数亲信的见证下完成。立陶宛在每年的7月6日庆祝明道加斯加冕日,也是立陶宛的建国日。然而,当年加冕仪式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至今仍是一个谜。

智勇双全的明道加斯统一了立陶宛,他是立陶宛第一位由民间信仰教改信基督教并接受洗礼的统治者。即便如此,历史学家认为他最终还是放弃基督教了,回归原来的信仰。2、首都维尔纽斯建在铁狼夜嚎的山丘上

格季米纳斯塔现在就矗立在铁狼夜嚎的山丘上

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因老城华丽的建筑风光闻名于世。但追溯到明道加斯时期,维尔纽斯向西北35公里的凯尔纳韦才是首都所在地。而很久后维尔纽斯才建成。

据说,14世纪立陶宛的最高统治者格季米纳斯大公在谷中狩猎了一整天,晚上就梦到了一只在山顶嚎叫的铁狼。早上醒来,大公立刻召来了一位大祭司Lizdeika。

大祭司预言,格季米纳斯会在群山中建起一座城,这座城不久就会声名远扬,就如同那神秘铁狼的叫声一般。后来格季米纳斯听从了大祭司的指示建立了“维尔纽斯”,这座城市是以流经群山的维尔尼亚河为名。

最早提及维尔纽斯的书面资料是1323年格季米纳斯寄往西欧的信件。他邀请商人和工匠前往维尔纽斯生活和贸易。

如今,铁狼在夜里长啸的山顶上便是格季米纳斯塔,从那里可以尽情俯瞰由维尔纽斯红房顶组成如画的风景。3、立陶宛是欧洲最后一个接受基督教的国家

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

立陶宛人坚守民间宗教,直到14世纪才接受基督教。立陶宛最后一个部落萨莫吉西亚15世纪以前都一直保持这种传统宗教信仰。

基督教传教士在10世纪首次前往立陶宛,但他们并没有得到盛情款待。4、立陶宛波兰的联合军队曾击溃十字军

格伦瓦尔德战役,维陶塔斯大公位于画面中央(杨·马特依科 1878)

1410年的格林瓦尔德战役(在立陶宛称为扎尔吉里斯)是中世纪规模最大的骑士战争之一,立陶宛大公国和十字军之间的冲突达到了顶峰。

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联合军队击败条顿骑士团,约8千名条顿骑士伤亡,而立陶宛方仅折损2千-3千名士兵。

尽管立陶宛军队人多势众,但是条顿骑士团的装备却更为精良。因此,立陶宛军队假意撤退,诱敌深入,维陶塔斯大公巧妙的策略最终使这场战役大获成功。5、中世纪时 立陶宛曾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立陶宛中世纪时的领土面积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5世纪时,立陶宛领土曾一度延伸至黑海。那时的立陶宛大公国囊括了现在的波兰、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领土。

有个广为流传的传说提到维陶塔斯大公让他的骏马喝黑海里的水,从而说明了大公国疆域之广。

该传说最近得到了进一步证实,立陶宛的历史学家们推测,原本这些马可以在其中一条支流附近饮水,正是这条支流让河水咸度降低了。总算发现证据啦!6、立陶宛和波兰曾是联合共和国

《卢布林合并条约》后,波兰-立陶宛联邦诞生

立陶宛和波兰合作、交好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在1569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建立时到达顶峰。它是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联合体。

这个联邦国家最鼎盛时期的面积将近100万平方公里,成为了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波兰立陶宛联邦以波兰语和拉丁语为官方语言,并融合了近1100万的多种族人口。

该联邦维持了两个多世纪,一直到1797年遭到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帝国的瓜分。7、维尔纽斯拥有波罗的海国家最古老的大学

维尔纽斯大学主要的庭院

维尔纽斯大学始建于1579年,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是庄严略显神秘的教育殿堂。

维尔纽斯大学目前有两万多名优秀学生,并以其雄伟华丽的建筑群为豪。这些建筑群代表了上个世纪所有主要建筑风格:巴洛克、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

如今,大学的庭院里都是学生和充满好奇的探险家和旅客们。在这座集大成的建筑杰作里,蜿蜒的回廊和绿意盎然的院子里有无数值得探寻的东西。8、立陶宛宪法是欧洲第一部宪法

《波兰立陶宛联邦宪法》原件副本

继美国在1787年批准的最高法案之后,第二部书面宪法于1791年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得到批准。宪法的副本现在位于波兰向公众开放展览。

欧洲首部由十一条构成的宪法,对宗教、房产、政府和法律机构、军事以及联邦生活中其他的领域进行了定义。该宪法最初用波兰语写成,后来翻译至立陶宛语。9、四十年来,书籍偷偷被运送至立陶宛境内

左侧是非法使用拉丁字母的宗教歌曲书籍副本,

右侧是国家认可的西里尔字母书籍副本

谁能想得到,拉丁字母印刷的书籍在一国受到无比欢迎,甚至需要偷偷从国外运来呢!

1864年至1904年,当立陶宛仍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时,拉丁字母被完全禁用。政府引入了西里尔字母取而代之。这意味着立陶宛的所有文件、书籍和其他印刷品只能使用西里尔字母。

大多数使用拉丁字母的书籍是在东普鲁士(现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印刷的,但也有在遥远的美国印刷。据估计,每年约有3-4万本非法书籍被偷偷运到立陶宛,才得以在立陶宛国内继续传播立陶宛语和文化遗产。

从许多立陶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民族特征,那就是喜欢发掘与祖国相关有趣的历史,尤其是在恢复独立三十周年之际!探秘立陶宛历史的工具都帮你准备好了,你准备好更深入地探索大公,史诗战斗和波罗的海古老语言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