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科学家发现数十亿年前汇总20篇

浏览

577

文章

209

篇1:科学家再发现“类地行星” 或存孕育生命可能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10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开普勒任务已经确认了另外1284颗系外行星发现,这使得开普勒发现系外行星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并增加了在宇宙中发现另一颗行星的希望。

据外国媒体报道,天文学正在取得重大发现!科学家可能会在八月底宣布在银河系中发现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据说这颗行星有可能孕育生命,而且这颗“地球”比上次发现的“地球近亲”要近得多。

德国媒体在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引用了一个未透露姓名的消息来源,称这颗未透露姓名的恒星正在围绕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中的半人马座比邻星运行。半人马座比邻星于1915年被发现。报告称:“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发现另一个地球。”

据报道,新行星的表面“可能有液态水,而液态水是生命的重要条件”。

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在八月底发布一份关于新行星的报告。ESO发言人胡克说,有这样一份报告,但他拒绝确认或否认其内容。

美国宇航局已经多次宣布发现新行星。然而,一些新发现的行星大多太热或太冷,表面没有液态水,而另一些是气态行星,如木星和海王星,不像岩石地球或火星。

根据尚待证实的信息,新发现的绕半人马座比邻星运行的行星距离地球4.24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这种距离是“小儿科”,但以目前地球上人类的火箭技术,这个最新的星球仍然极其遥远。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网站提供的信息,将要宣布的新恒星距离地球39.9万亿公里,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7.1万倍。

早些时候,美国宇航局在去年7月23日宣布发现了地球的“近亲”,名为开普勒-452 b-452 b。它的体积大约比地球的体积大60%。它的表面可能有活火山和海洋。像地球一样,它被阳光照亮。它的重力是地球的两倍。它的旋转需要385天。

然而,开普勒-452b距离地球-452b光年。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只能希望到达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丧尸科技:英国科学家发现死者的皮肤很好用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尸体的皮肤在治愈伤口,如烧伤和溃疡方面效果惊人。他们认为这种新方法可以帮助治疗自我愈合困难的病人。据统计,美国人每年在这些伤口上花费超过250亿元。

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探索并发明了一种更有效的皮肤替代品来帮助治疗伤口。他们的目的是模拟人类细胞外机制,即不溶性结构成分,主要是各种蛋白质,组成上皮血管的基质和基质。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关注真实的人类皮肤。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物工程师阿尔代希尔·巴亚特带领一组研究人员将皮肤从身体上移除,并用抗生素治疗皮肤。随后,用洗涤剂、酶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洗掉皮肤上的细胞,以减轻皮肤接受者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排斥。

专家剥离了身体皮肤的内层,即含有血管、神经末梢、毛囊和汗腺的真皮层,只留下蛋白质基质。

贝亚特博士做了一个类比。如果房子是根据草图建造的,那么总是没有现成的空房子可以住得更快。同样,去除真皮层细胞可以使接受者自己的细胞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去除真皮细胞的皮肤可用于治疗急性创伤,如烧伤。

研究人员选择了50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每位志愿者都获得了四块皮肤,每块大约5毫米深。第一个伤口让它自己愈合,第二个伤口重新附着在去除的皮肤上,第三个伤口用人造皮肤替代物治疗,第四个伤口用身体真皮细胞去除的皮肤治疗。

结果表明,尸体的皮肤最有利于新血管的生长,并能赶上志愿者自身的皮肤愈合速度。

不仅如此,尸体的皮肤在重塑疤痕组织方面也表现良好。

人造皮肤的替代正是因为病人的身体更容易接受死皮组织。

Bayat计划对更多的病人进行测试,并协助进行电刺激,看看是否能加速康复过程。该研究小组此前已经证明,尸体的皮肤可以用来治疗慢性伤口,这些伤口在6至8周甚至数年内都无法治愈。

Bayat医生声称,他之前的92岁病人已经被皮肤溃疡折磨了20年,但在我们用去除了真皮细胞的死皮治疗他后,他在四周内完全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科学家发现史上最小恐龙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来源:韩志新

3月12日,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布,他们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小的恐龙(广义上说,恐龙包括鸟类)。研究论文“缅甸白垩纪蜂鸟大恐龙”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一新发现可能表明,我们发现了已知的中生代最小的恐龙,它的体型比蜂鸟小。扑翼机的大小和形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身体结构和它所代表的生态,并命名为一个新属和一个新种。”本文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利达告诉《中国科学日报》。

他说琥珀让人们有机会了解恐龙时代的小型脊椎动物。幸运的是,在这些微小的脊椎动物记录中发现了非鸟类恐龙和鸟类。这一发现凸显了琥珀沉积物揭示最小脊椎动物的潜力,对于理解恐龙和古代鸟类的进化,尤其是小动物的形态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发现的琥珀化石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的胡岗山谷。地质学家认为湖广谷的琥珀形成于1亿年前(约9900万年),属于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时期)。

这项研究的标本是一个包裹在琥珀中的完整的动物头骨。这项研究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获得完整的被琥珀、皮毛和杂质包围的头骨的高分辨率三维信息。

邢利达第一次看到云南腾冲琥珀馆馆长陈光发的照片。他认为它看起来像一个鸟头,但是它太小了,比蜂鸟还小。“目前,我们把它视为鸟或恐龙,这是基于头骨特征的最有可能的结论。头骨大约14毫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刚的团队最终获得了隐藏在琥珀中的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3D头骨结构,没有任何损伤。

"这是我有幸研究的最奇怪的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外国研究员邹景梅说。然而,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鸟同时拥有锋利的喙和巨大的眼睛,所以学者们把这种动物归因于鸟类。

由于这种标本的形态特征不同于所有其他鸟类,学者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属和新的种,布谷鸟,以此向布谷鸟女士致敬,布谷鸟是缅甸琥珀收藏家,她最初发现并收集了这种标本。

据了解,最小的活鸟是一只蜂鸟,最小的蜂鸟是一只吸吮蜜蜂的鸟,重约1.95克,长约5.5厘米。从头骨的大小来看,扑翼机比蜂鸟短。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小的古代鸟类,也是历史上最小的恐龙。

大约1亿年前,奥乔汤加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尽管它很小,但它的牙齿比所有其他古代鸟类都多。所有的牙齿加起来大约有100颗。这也是学者们把它命名为有眼睛和牙齿的鸟的原因。它是一种食肉动物。

这种鸟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眼睛,直径约为4毫米。鸟的颧骨是弯曲的,它的眼睛从头部的侧面突出。这种视觉系统从未在活着的动物身上发现过。此外,打开眼骨表明鸟的活动模式是白天。

总之,鸟的大小和形状显示了一种新的身体结构和它所代表的生态。这一发现凸显了琥珀沉积物揭示最小脊椎动物的潜力。然而,在奥查托那标本的分类上仍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它们只有头部。学者们将继续在缅甸搜寻,希望将来能找到更完整的个体,揭开这只鸟的所有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科学家发现肺肿瘤里隐藏着一个微小的胃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资料来源:j .贝尔/弗利克

研究人员发现肺部肿瘤样本细胞中隐藏微小的胃、十二指肠和小肠。

众所周知,肿瘤极其混乱。尽管它们都是相同的肿瘤,但与细胞的其他部分相比,这部分细胞通常表达不同的基因、形状和大小。然而,2018年的这一发现仍然令人惊讶。

研究小组发现,这些细胞失去了一个名为NKX1的基因,该基因作为主要开关,可以翻转基因网络,为肺细胞设定方向。

没有它,细胞会沿着最近的邻居,肠道的路径前进,就像火车在转换失败时出轨一样。

资料来源:塔塔实验室/杜克

这项发表在《细胞发展》杂志上的研究强调了癌细胞惊人的弹性和可塑性。

这种可塑性可能导致肿瘤产生耐药性,因此可以说这是治愈癌症的最大挑战。

“癌细胞将不惜一切代价存活下来,”该论文的主要作者、杜克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普鲁肖塔马·拉奥·塔塔说。接受化疗后,肺细胞关闭了一些关键的细胞调节因子,并吸收了其他细胞的特性,从而获得了耐药性。"

塔塔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构成正常肺细胞组织的细胞类型,以及这些细胞在受伤后的再生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灵活性。

塔塔开始怀疑他发现的一些与组织正常发育和再生相关的规则是否也是肿瘤细胞混合性质的原因。

因此,他开始关注占所有肺癌病例80%至90%的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世界上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所有癌症中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之一。

塔塔分析了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的数据,并分析了33种不同类型癌症的数千个样本基因组。

他发现许多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缺乏NKX1,这是一种已知的建立肺谱系的基因。

相反,它们大多表达一些与食道和胃肠器官相关的基因。

塔塔推测,由于缺乏NKX1,肺部肿瘤细胞将失去肺部特征并呈现其他细胞特征。

因为在发育过程中,肺细胞和肠细胞来自同一母体或同一组细胞。一旦肺细胞迷失了方向,它们就会遵循最近发展起来的兄弟姐妹的道路,这是非常合理的。

为了验证是否如此,塔塔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不同的老鼠模型。首先,他们从小鼠肺组织中去除了NKX1基因。

在显微镜下,他们注意到一些通常只出现在肠道的特征,如隐窝结构和胃组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结构产生消化酶,就像它们生活在胃里一样,而不是肺里。

在简单地证明基因调控可能导致肺细胞改变其发育轨迹后,塔塔想知道是否有一两个调整会刺激它们形成肿瘤。这一次,他们不仅去除了NKX1,还激活了致癌基因SOX2或KRAS。

该研究发现,叠加了SOX2突变的小鼠产生的肿瘤似乎来自前肠。然而,KRAS突变的小鼠似乎有来自中后肠的肿瘤。

塔塔和他的同事想知道这些基因是否真的能改变肺细胞的命运,或者它们是否需要来自微环境的额外信号。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小肺肿瘤”系统——一种小版本的肺肿瘤组织——并发现基因操作足以使肺细胞表现出这种可塑性。

塔塔说:“癌症生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怀疑癌细胞可能为了逃避化疗和获得耐药性而改变自己,但他们不知道这种可塑性背后的机制。既然我们知道了在这些肿瘤中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提前考虑这些细胞可能采取的转化途径,并可以设计出防止它们癌变的疗法。”

未来,塔塔计划利用其小肺癌系统进一步探索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埋藏的巨大冰层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火星上的巨大沉积物包含的水与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一样多。含水的冰层比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面积还大,被认为是未来宇航员探索火星的有用资源。

德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基思·斯图曼领导的研究小组详细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侦察轨道器携带的SHARAD观测数据,重点关注一个叫做乌托邦平原的区域,该区域呈现出一个类似于加拿大北极深层冰层的“扇形洼地”。

SHARAD从600多次绕火星飞行中收集的数据显示,沉积物位于北纬39-49度之间,厚度在80-170米之间。含水冰的比例高达50-85%。其余的是土壤和岩石。沉积物被10米厚的土壤覆盖。这种沉积物的含水量与苏必利尔湖(12090立方千米)差不多。

作者之一,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的杰克·霍尔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沉积物可能比火星上的大部分水冰更容易收集,因为它位于相对较低的中北部纬度,而且该区域平坦光滑,使得着陆器更容易在上面着陆。”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宇航员在未来的火星探索活动中获得可持续的资源。

目前,研究人员还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冰层沉积在火星表面的某些部分而不是其他部分。然而,SHARAD可以区分含水层是液体还是固体。乌托邦平原已被确定为一个冰沉积层,这对希望在火星上找到生命证据的科学家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地球上的生命与液态水密切相关。

然而,对沉积层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火星的气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如何变化的。合著者Joe Le Wei说:“乌托邦平原的冰层不仅是一种勘探资源,也是火星上最容易获得的气候变化记录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 萤火虫为何会发光

全文共 1773 字

+ 加入清单

萤火虫很多人都知道,经常在各种影视剧里面出现,因为萤火虫夜晚会发光,因此常常被用来影视剧里制造一种很浪漫温馨的氛围,而很多人也非常好奇,萤火虫究竟为什么会发光,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它的身体里有一种专门的发光细胞,这样的作用大部分是为了求偶,还有一部分是用来捕食和警戒,但至于为什么萤火虫会将自己进化成这样呢?最近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或许可以对此做出一些解释,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

说到甲虫,大家都不陌生,像瓢虫、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都是甲虫。虽然它们的个头非常小,但是生存能力明显要比大多数昆虫好得多,因为它们的外壳十分坚硬。

“甲虫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一类动物,全世界已报道的昆虫有40万种以上。地球上每四个动物中,就有一个是甲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介绍,甲虫有170多种大类,而萤火虫就是其中一类。

每年的六七月,正是萤火虫出没的季节,流萤如一盏盏悬空点燃的小灯笼,闪烁着黄绿色的光。“在陆地动物中,能发光的大多数都是甲虫,而其中又以叩甲总科的物种最多。”蔡晨阳说,大部分发光的叩甲总科的物种都属于“萤类”,包括萤科、光萤科、雌光萤科以及一个于2020年新建立的华光叩甲科。

其中,除了华光叩甲科外,萤科、光萤科与雌光萤科的身体都比较柔软。因此,这一类群的物种很难保存为化石,此前还没有化石被正式报道。此次,蔡晨阳以及他的实习学生李言达等人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及国内中山大学的同行合作,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个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

2、萤火虫究竟为何发光

在陆生动物中,能进行生物发光的物种以叩甲总科(萤火虫及其近亲)的物种最多。大部分发光的叩甲总科的物种都属于“萤类”,包括萤科、光萤科、雌光萤科,以及华光叩甲科。

在这一分支中,除最基部的华光叩甲科外,萤科、光萤科与雌光萤科的身体均较为柔软,部分类群的雌性还具有幼态持续现象,这使得这一类群的物种很难保存为化石。除萤科于白垩纪缅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层中有化石记录外,其他类群此前尚没有化石被正式报道。

研究人员在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约1亿年前)中发现了一枚保存较完好的阿扎白垩光萤雄性标本。白垩光萤的触角具12节,呈双栉状,与现生的光萤科相似。然而白垩光萤的前胸腹板较发达,鞘翅完全覆盖腹部,腹部可见腹板6节,与光萤科及近缘的雌光萤科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人员推测白垩光萤可能属于光萤科+雌光萤科进化枝的基干类群。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蔡晨阳介绍,科研团队共研究了2万多块琥珀化石,从中发现1枚保存较完好的萤火虫“老祖宗”雄虫标本。这种远古昆虫体长7毫米左右,前端长着一对长长的、有分枝的触角。与现在相似类群的萤火虫比,它眼睛更大,头部更加前伸,身体也更加柔软。更特别的是,现在萤火虫的发光部位位于腹部末端,而这种远古虫子发光部位则更加靠前,位于腹部前端。

“通过与现代相似类群萤火虫的比较,我们推测,这些萤火虫‘老祖宗’发光并不是为了求偶,而是为了抵御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捕食者的攻击。”蔡晨阳说。

3、萤火虫最初发光的原因

萤火虫在求偶期间,会在漆黑夜里发出点点亮光。作为萤火虫的祖先,白垩光萤一样能发光。它的发光器官位于腹板上的第1–3节,是一个浅色明亮的区域。

白垩光萤科是一个已经灭绝的新科,没有真正的后代。于是,研究人员们拿它和现代的光萤科甲虫以及狭义的萤火虫做对比研究。他们发现,白垩光萤科与光萤科十分类似,而这类甲虫发光一般常见于幼虫和雌性,雄性少,功能是防御。

“对于狭义的萤火虫而言,发光是用来吸引异性的,是一种求爱信号。但我们发现的标本是比较原始的一类,它发光不是为了求偶。”蔡晨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今也有极少数生物的雄性通过发光来防御。

约一亿年前,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的潜在捕食者发生了快速分化。研究团队推测,白垩光萤发光或许是为了抵御这些捕食者。

“这一新类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叩甲总科中生物发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蔡晨阳表示,白垩光萤的发现也为这一类群的软躯体化及生物地理提供了新的见解。华光叩甲科昆虫的身体完全硬化,而萤类进化枝中的其余类群身体都发生了强烈的软化。白垩光萤的身体介于二者之间,处于中间过渡状态,填补了这一演化上的缺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科学家发现黑木耳含“抗癌基因”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与牛津大学合作,最近对中国东北三个主要黑木耳物种的基因进行了测序。研究小组发现,这些黑木耳品种都含有能够代谢抗肿瘤和抗衰老产品的基因。进一步的研究将阐明黑木耳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相关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这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本研究涉及的三种黑木耳来自吉林省交河市黄松店镇万亩黑木耳标准化栽培国家示范区。根据表面皱纹由多到少,分别称为全肋、半肋和无肋黑木耳。

合作组对三个黑木耳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13,937个独立的非重复基因。其中,一些由基因代谢的小分子产物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和抗衰老的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1124个新的独立非重复基因,这些基因在基因库中没有记录。这些基因也可能与黑木耳特有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能有关。

虽然参与研究的三种黑木耳都有产生抗肿瘤和抗衰老代谢产物的基因,但不同种类的黑木耳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黑木耳菌株在抗病性和药物成分产生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要挖掘黑木耳的药用价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可以定量比较黑木耳不同品种有效药物成分的产生、积累和代谢,进行良种选育。它还可以识别、分离和纯化代谢的活性成分,以准确指导深加工。”苏州医学院的研究员高山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斩杀大蛇者,科学家——抗蛇毒血清的发现史下

全文共 3062 字

+ 加入清单

引言:詹纳证明了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巴斯德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疫苗中微生物的弱化版本耗尽了微生物生存所需的特殊物质。北佐藤柴博朗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对细菌分泌的毒素也有一定的抵抗力。(详见“大型蛇的黑仔,科学家”!-抗蛇毒血清发现史(上)

现在,终于到了直面蛇毒的时候了。

艾伯特·卡迈特:向蛇毒进军

当北佐藤史巴伯罗命名抗毒素时,巴斯德的一个门徒正忙着在越南建立一个实验室。

法国科学家卡梅特(右)和锡兰(左),他们是卡介苗的发明者(照片来源:nih.gov)

艾伯特·卡尔梅特1863年出生于法国。他最初梦想成为一名水手。不幸的是,伤寒使他不适合航海。然而,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折衷方案——不当水手,可以加入海军,虽然陆军也有体能要求,但军医的标准较低。

就这样,卡迈特进入了医学院,然后加入了巴斯德。当时,欧洲试图扩大其殖民地,但也遭到了殖民地的攻击——大量热带疾病通过船只进入欧洲,而欧洲医生却不谈论治疗,甚至理解也很有限。1891年,卡迈特受巴斯德的委托,去了越南,在“敌人”(热带疾病)的心脏地带建立了一个实验室。

然而,有一件事打断了他。

这个地区爆发了一场小洪水。在河水的驱使下,毒蛇溜进了村子,咬了40个人。其中四人很快就去世了。基于科学家的好奇心,卡迈特查阅了这些数据。我不知道我是否不知道,如果我不知道,我会感到震惊:在印度,每年有21000人被毒蛇杀死。

震惊之下,卡迈特决心研究蛇毒。

关于卡梅洛特的漫画(照片来源:图书馆)。医学院。(法国)

要研究蛇毒,首先必须有一条毒蛇。卡迈特从当地雇了一个捕蛇人,让他自己去抓毒蛇。他自己钻研毒蛇的毒腺,试图获得纯毒液。然后,他将毒液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并尽力治疗它们。

经过大量研究,Kamet发现氯化金具有一定的抗蛇毒能力。所以他写了一篇论文介绍他的发现。然而,这篇论文的反应是平庸的,甚至一些专家说“这是不令人信服的”。

由好奇心开始的冒险逐渐变成了一场以个人名誉为赌注的战斗。卡梅洛特正是在这个时候听说了抗毒素研究。破伤风毒素是一种毒素,蛇毒也是一种毒素。既然用化学药品治疗蛇毒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能不能用化学药品来削弱蛇毒,然后开发抗蛇毒药物?

在对许多物质进行实验后,他发现用次氯酸钠处理眼镜蛇毒可以减弱其毒性。

次氯酸钠,漂白剂的常见成分(照片来源:cilvsuanna.cn)

剩下的很容易处理——他找到一群兔子,每隔10天给它们注射一次稀释的毒液,逐渐缓慢地增加蛇毒的剂量。结果,兔子确实对蛇毒有抵抗力——即使它们注射一次35毫克的蛇毒,它们也是安全的。接下来,卡迈特抽出实验兔的血液,注射到其他动物体内。实验表明,这些动物也获得了对蛇毒的抵抗力。

当然,兔子太小而且没有足够的血液,所以他试图从驴和马身上提取血清。到1896年,他已经成为抗蛇毒血清行业的领导者。

顺便说一下,卡迈特也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开发者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波士顿咨询公司有一个词“卡”。

邮票上的卡梅洛特(图片来源:ebay)

维托·巴西:最后的战斗

卡迈特的研究再次验证了北佐藤柴博朗的理论,即免疫系统不仅能抵抗微生物,还能抵抗毒素。

然而,有些人并不满意。

维托巴西(照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

生机勃勃的巴西于1865年诞生于巴西。为了让他想起他的家乡,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巴西”。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出生一定是个惊喜。不幸的是,惊喜很快就消失了,如果你想活下去,你必须“只是吃”。维多出生后,七个弟弟妹妹相继出生,他的父亲再次经商失败。为了谋生,他的父亲让他去神学院,并尽快成为一名牧师。

维多有不同的想法。他没有支付去神学院的学费,而是去了医学院。入学考试进行得很顺利,但不幸的是,医学院的学费比神学院贵得多。为了提高学费,他必须当一段时间教师。

坎坷的成长经历给了维托学术学者所没有的东西——对大众的同情。在印度,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毒蛇杀死,位于同一热带地区的巴西也不例外。为了帮助被毒蛇咬伤的人(通常是穷人),维托设法挤出一点收入,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那里,他做了两件事,一是研究蛇毒的性质,二是研究蛇毒的治疗方法。

Vito and snake(图片来源:revistapensquisa . fa pesp . br)

在研究中,维托发现蛇毒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毒性,即小动物没有明显问题,然后眼睑迅速下垂,最后经常死于呼吸肌麻痹;另一个是血液毒性。被这种毒性中毒的小动物会表现出明显的局部症状、水肿、水泡等。,最后死于大面积内脏出血。

不同蛇毒的性能(作者自制)

另一个发现是,传统的巴西蛇毒草药是无用的。1896年,维托读到了卡迈特的研究。凭借非凡的直觉,他立即意识到卡迈特是对的。当然,直觉上,仅仅是正确是不够的,还应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维托发现卡迈特的血清只对眼镜蛇有效,对响尾蛇无效。

不同的蛇毒成分是不同的,血清应单独研制。问题是他既抓不到蛇,也没有时间...

智慧是他唯一拥有的东西。他设计了一个捕蛇器,并分发给周围的农民。与此同时,他告诉他们,只要有毒蛇被送来,每六条毒蛇就可以换成一瓶可以拯救生命的血清。起初,很少有人愿意相信他。他在仓库里建了一个实验室,一年内只收到六条毒蛇。幸运的是,事实是他会说话。维托比其他医生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他尽力治疗被蛇咬伤的农民,甚至说服当地铁路公司免费运送血清。

蝰蛇吠陀研究(图片来源:sciencia culturaa . ufba . br)

很快,这些努力得到了回报:周围的农民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他的研究,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条毒蛇被送来。利用这些毒蛇,维托不仅生产了多种血清,还发现了卡迈特计划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卡迈特的血清可以对付蛇毒,但很容易引起过敏。蛇毒很可怕,过敏也同样常见,而且还有死亡的危险。维托认为抗蛇毒血清的有用成分不在血浆中,而在血液中的蛋白质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抗蛇毒免疫球蛋白。纯化后的蛋白不仅可以处理蛇毒,还可以大大降低过敏的风险。

结果,第二代抗蛇毒血清的序幕拉开了。

钞票上的视频(图片来源:ebay)

结论

现在,抗蛇毒血清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毒蛇咬伤的死亡率也从四分之一下降到不到百分之一。

当然,仍然存在问题——抗蛇毒血清不赚钱,越来越少的制造商愿意生产它。一些毒蛇仍然缺乏相应的血清。第三代血清还有一定的过敏几率等。

新的发展计划也正在出现,学者们仍在继续前进,举着詹纳、巴斯德、北佐藤史巴斯布罗、卡梅洛特和维托的旗帜。

[参考资料]

[1]墨菲,《耍蛇人的秘密:21世纪的蛇》,[M。我将于2010年毕业。

[2]博克纳。在法国发现抗蛇毒血清疗法的途径[J]。有毒动物和毒素包括热带疾病杂志,2016,22。

[3]紧急和灾难医学[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刘进。如何解决抗蛇毒血清的短缺[。中国医学杂志,2013: 007。

[5]哈维古德·博伊(1861950)[·杰]。毒物:国际毒理学学会官方杂志,1992,30(6):57579。

[6]盖·NEL:第一个海外巴斯德研究所的创建,或艾伯特·卡尔梅特牧师生涯的开始。[·J]。病史,1999,43(1):25。

[7]托维·弗·莱昂·查尔斯·艾伯特·卡尔梅特和让-玛丽·卡米尔·盖林·[J]。柳叶刀呼吸医学,2015,3(3):186–187。

景甜,范泉水,秦始皇。[抗蛇毒免疫球蛋白药物研发现状及策略。药学杂志,2015,50(12):1571580。

[9]阿尔尼克佩罗,马克西姆施瓦茨。巨人对巨人[。何世礼,跨州。海地出版社,20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科学家研究发现男、女婴在母体内的时间不同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最新研究发现,男女婴儿在母体里的时间是不同的,总体来说男婴出生前在母体里的时间比女婴平均多一天。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和美国纽约城市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妇产科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66万名在1987年至1996年出生的瑞典婴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6.5%的男婴孕期超过41周,而女婴的这一数字仅为22.5%。男婴孕期达到或超过43周的几率是女婴的1.5倍。由此算来,男婴在母体里的时间比女婴平均多一天。但是研究人员目前尚不能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男婴和女婴的孕期长短不同。

研究人员说,孕期达到或超过41周即被视为孕期延长。孕期延长更容易导致婴儿出现健康问题。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容易出现孕期处长,胎儿畸形也可能导致孕期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科学家在越南发现银背麝香鹿 原本以为已经灭绝30年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物种灭绝发生在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神奇动物在哪里》似乎已经成为现实。最近,据外国媒体报道,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一只30年前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鹿。

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亚洲物种官员安德鲁·蒂尔克(Andrew Tilker)和他的同事们说,他们在越南发现了一种30年前就已经灭绝的物种——银背麝,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越南鼠鹿。他们用照相机捕捉清晰的运动图像。

科学家在越南发现银背麝,最初认为已经灭绝了30年

蒂尔克和他的同事在丛林中放置了具有热和运动传感功能的传感器。任何通过“陷阱”的生物都会触发相机的快门。他们在200张不同生物的照片中发现了这只娇小的麝。这是该物种自1990年被发现以来的第一张图像记录,也是世界上第一张野生银背麝的照片。

银背麝有一只鹿的蹄和一只老鼠的头,就像一只鹿和一只袋鼠生了一个孩子,但是它的大小从来没有超过一只兔子。然而,这并不是发现新物种的关键。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在生物链上产生连锁反应,也会影响其他物种。此外,地球的物种多样性与地球的气候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大卫·大卫·麦克唐纳说:“没有物种多样性,人类就没有未来。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没有失去银背麝。我们可以努力确保它将继续为我们地球的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科学家在肝脏和胰腺中发现大量长寿细胞和蛋白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

隐隐约约,现在是初中季节。在那个非主流时代,有一句酸酸的话说“7年后,人类细胞将完成完全的替换。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你。”

咳咳,这“七年”的起源是未知的。不管怎样,这句话绝对不合理。

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胞生命周期是不同的。有些细胞,如神经元和心肌细胞,是在生命开始时形成的,伴随着人类的生命、衰老和死亡。(关于神经元是否可以再生的问题,请点击查看奇点蛋糕带给你的大逆转剧情。)

然而,身体的秘密远不止我们所知。

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马丁·W。Hetzer教授和他的团队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我们的身体里,除了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还有其他“永生”的细胞!

负责解毒的肝脏大多是老式的。在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胰腺中,许多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停止更新,而其中一些细胞仍处于分裂状态。这项研究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

坦率地说,我们身体组织中的年龄嵌合体比想象的要多,一半是18岁,一半是80岁,不仅仅是科幻场景。

对细胞生命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很少有明确的结果。长寿细胞,如神经元和心肌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几乎不更新,一直在努力工作而不退休,而且工作时间几乎与人类寿命一样长。它们如何在几十年甚至1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功能的完整性和蛋白质的体内平衡,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

当然,最好的观察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方法是成像。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15N标记小鼠细胞和蛋白质,并使用多重同位素质谱(M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可视化标记的核酸和蛋白质,从而定量不同细胞和组织中的标记的核酸和蛋白质。

参与实验的小鼠的父母都是基于怀孕前后的15N,因此在给小鼠断奶前用15N完全标记。在给小鼠断奶后,一些小鼠继续接受15N的饲料,而其他小鼠则被替换为正常的14N饲料。更换饲料后这部分小鼠的新生细胞使用14N作为原料,因此可以通过小鼠细胞中的15N/14N比率来判断细胞年龄。

一切都准备好了,研究人员计划先用神经元来测试水。

饲料更换六个月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元的15N水平。不出所料,所有神经元细胞核中都保留了明显的15N,15N/14N的比值约为自然比值的5-19倍。研究人员决定以此为标准,即15N/14N的比率达到自然比率的5.5倍,然后该细胞被确定为老化细胞。

然而,即使在研究人员决定测试水的神经系统后,使用新技术还是有点出乎意料。研究人员发现,老鼠的皮质内皮细胞实际上是“祖先”的老化细胞,与神经元的年龄差不多!直到小鼠更换饲料后26个月,仍然观察到小鼠皮质中的内皮细胞保留了15N,并且血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15N//14N的比率达到自然值的20倍。

换句话说,大脑中年龄匹配的组织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不仅仅是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成纤维细胞等的寿命。超出了预期。

不管怎样,令人震惊的帷幕已经拉开,技术已经成熟。我只看到神经系统有点缺陷。让我们看看其他组织。

肝脏的再生能力在这个圈子里很有名。组织损伤后,肝细胞分裂并及时再生以维持功能。

胰腺中的旧细胞(粉色箭头)和新细胞(白色箭头)

此外,不仅细胞是年龄嵌合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也是如此。研究人员发现,老化的β细胞中的蛋白质和神经元一样古老,也是新的。

简而言之,研究人员最终提出了年龄嵌合现象实际上是成人组织的一个共同特征的假设,对吗?事实上,它一点也不罕见,是吗?

多亏了这种新的可视化技术,我们似乎离身体的秘密又近了一步。同时,独特的年龄嵌合结构将为细胞功能的维持和修复机制提供更多的新思路,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必将提出新的相关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可增加黑素瘤发病风险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际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增加黑素瘤发病风险。新发现有助于医学界开发出防治这种恶性皮肤癌的更有效方法。

这项研究由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184名黑素瘤患者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名为POT1的基因如出现变异会显著增加患上黑素瘤的风险。

分析显示,该基因变异会抑制与之相应的蛋白质发挥作用,而这种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染色体,防止其受损。皮肤癌等癌症与染色体受损有密切联系。

进一步研究发现,带有这种基因变异的家族出现白血病等其他类型癌症的几率也高于正常水平,这可能预示着该变异与其他类型癌症的患病风险也有关联。

参与研究的英国桑格研究所研究员戴维·亚当斯说,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对黑素瘤这种难治癌症进行风险筛查,未来还有望将这种基因变异作为治疗靶点,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黑素瘤是由于皮肤中的色素细胞发生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癌症。据统计,最近30年全球黑素瘤发病率上升4倍,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此前研究发现,黑素瘤发病风险与日光照射、皮肤类型和家族病史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科学家发现多吃苹果番茄增强大脑记忆力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伦敦大学的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今天在曼彻斯特举行的英国皇家制药学会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指出,吃花椰菜、西红柿、柑橘、苹果和萝卜等5种水果蔬菜可能对增强脑力、防止阿尔茨海默氏病即早老性痴呆症有利。

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大多数药品中都含有能抑制乙酰胆碱脂酶的物质,乙酰胆碱脂酶能破坏人脑神经信息传送。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发现,从这5种水果蔬菜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含有抗乙酰胆碱脂酶的物质,其中花椰菜含量最多,科学家正准备对花椰菜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国科学家发现现生熊类最近祖先化石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邱占祥院士等发现了活熊的最新化石祖先。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戴祖雄”,以纪念2011年去世的美国杰出的新近纪生物地层学家和古哺乳动物学家,也是著名的食肉动物化石研究专家戴夫。几天前,2014年第三期《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图为戴祖雄的头骨化石及其头部修复。背景是中新世晚期临夏盆地的三趾马红土。邓涛画/摄石琴琴

该化石于2006年7月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灌河县芳官乡槐沟村附近被发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它是唯一完整的下颌早期熊亚科化石。科学家们说,世界上以前从未发现和报道过这种祖先熊的完整头骨,所以关于厄班纳的起源、系统发育和分类的许多问题仍未解决。

科学家认为,戴祖熊是一种大型的祖先熊,其大小和比例介于已灭绝的黄鼠狼熊和现存的黑熊之间。它的鼻子又短又宽,矢状嵴向后变得很高,并延伸到枕骨表面。与脸相比,大脑的颅部相当狭窄,听觉囊泡呈三角形,有一个短管状外耳道,下颌骨较厚,前臼齿退化成纽扣状,颊齿上的珐琅质褶皱很弱。

科学家们说,自19世纪末以来,“祖熊”一直被认为是活着的熊的唯一祖先。这是德国古生物学家舒尔茨在1899年建立的一个新属。他主要从奥地利和波兰三个地方的化石中推断出这一点,包括两个不完整的下颌分支,一个齿状的上颌和一些孤立的牙齿。然而,最近,随着在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沉积物中发现的新化石的增加,科学家们发现,祖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相当混杂的属——有些可能是活熊的祖先,有些可能是大熊猫的祖先。

比较研究表明,戴祖熊的头骨不同于目前已知的所有熊的祖先类型,其特征更接近于现存熊的特征。综合证据表明,戴祖熊无疑是现存熊中最新最先进的祖先。然而,科学家们也认为,由于戴祖熊的某些早期发育特征在活熊中是看不到的,因此戴祖熊可能是活熊分支中的一个侧支,也是构成活熊分支的最接近的姐妹群。

扩展阅读

古生物学家金斯堡和莫拉莱斯在1998年得出结论,厄巴纳属的5个属中有16个物种。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安陆、祖雄、、焦和始祖鸟的早期熊中还没有发现完整的头骨和相连的下颌骨。最好的材料是1947年发现的祖熊头骨的前半部分和1887年发现的两个断裂的下颌骨。戴祖雄填补了这个空缺。由于戴祖熊在早期熊祖先中的高度高级地位,其头骨和下颌骨与早、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的大多数物种有很大不同,因为它具有更高级的特征,接近于现存的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科学家发现混元兽是怎么回事?混元兽是什么兽揭秘

全文共 210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混元兽其实想必大家应该不太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玩意吧,小编初次看到这个名字以为是什么广告里面的昆了,但是小编也发现科学家怎么跑去养昆了呢?所以说这个问题也还是很有说法的,其实这个混元兽是一种全新的发现的东西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了!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科学家发现混元兽是怎么回事

日前,云南大学毕顺东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等单位合作,在内蒙古宁城地区发现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该重大发现表明亚洲可能不是有袋类动物的起源中心。

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18年6月14日凌晨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据介绍,现生的三大类哺乳动物,包括了单孔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单孔类的泌尿、生殖和消化都通过唯一的“泄殖腔”,包括我们熟悉的鸭嘴兽、针鼹等;有袋类的最大特点是雌性在腹部有一个育儿袋,幼体出生非常不成熟,必须在母体袋内长期哺乳,包括袋鼠、袋熊和袋貂等;而有胎盘类最大特征是雌性具有胎盘,幼体在母体的子宫中能通过胎盘吸收营养,包括鲸鱼和人类。

毕顺东说:“单孔类哺乳动物的数目十分稀少,只有3种。目前现存的哺乳动物中,99%是有胎盘动物或者有袋类。因而,有关有胎盘类和有袋类的分异时间是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关键性的科学问题。”

混元兽标本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距今1.26亿年。它属于真兽类(胎盘类及其祖先)的早期类型,同时发育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有袋类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征。新发现的混元兽保存完好、结构精美。研究人员利用数字化三维技术重建了包埋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基本上复原了每块骨头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历时3年,构建了一个包括有56个早期哺乳动物分类单元和400多个形态学特征的大型数据矩阵,确立了可靠的早期哺乳动物谱系树。分析结果表明,热河生物群中的4种哺乳动物都属于真兽类,包括之前被归入后兽类的中国袋兽。

毕顺东说:“中国袋兽常被认为是后兽类的最早化石记录。但我们研究发现,混元兽与中国袋兽同属一支,均为早期真兽类,而并非有袋类的祖先。因此,有袋类起源于亚洲的结论有待进一步商榷。”此外,混元兽化石上还首次发现了中生代哺乳动物完整的舌骨器。舌骨器悬挂在头骨与喉结之间,是为舌头和颈部某些肌肉提供附着处的一系列纤细的骨头,是哺乳动物重要的进食、咀嚼和发声器官。

毕顺东说:“由于舌骨器不与其他任何骨头形成关节,因此在化石中很难被保存,是哺乳动物骨骼中知之最少的骨头。人类的舌骨是由一个U型的单块骨头构成,而混元兽的舌骨由7块骨头组成、其结构更为精巧。”

《自然》审稿人指出:“这一发现会为生物学与医学诸多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混元兽是什么兽

混元兽的属名,意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指示生物拥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混合特征的特别属性。种名周氏,献给周忠和博士,感谢他不但开启和推动了热河生物群的深入研究,而且引导和帮助其他年轻团队对热河生物群开展研究。

1

图1 周氏混元兽

(Ambolesteszhoui, STM33-5)的正型标本

2

图2 周氏混元兽

(Ambolesteszhoui, STM33-5)的牙齿及下颌

3

图3 周氏混元兽、负鼠和美洲狮的舌骨器

4

图4 周氏混元兽

(Ambolesteszhoui, STM33-5)的复原图

背景知识:

现生的3大类哺乳动物,包括了单孔类、有袋类和胎盘类。单孔类的泌尿、生殖和消化都通过唯一的“泄殖腔“,包括我们熟悉的鸭嘴兽、针鼹等;有袋类的最大特点是雌性在腹部有一个育儿袋,幼体出生非常不成熟,必须在母体袋内长期哺乳,包括袋鼠、袋熊和袋貂等;而胎盘类最大特征是雌性具有胎盘,幼体在母体的子宫中能通过胎盘吸收营养,包括鲸鱼和我们人类。在生物分类上,单孔类从属于原兽类。现生有袋类和它们的化石祖先从属于后兽下纲,胎盘类和它们的化石祖先从属于真兽下纲。单孔类哺乳动物的数目十分稀少,只有3种。目前现存的哺乳动物中,99%是有胎盘动物或者有袋类,胎盘类数目多达5500多种、而有袋类仅有270种。有袋类动物和有胎盘动物构成了现存所有哺乳动物总数的99.9%,因而有关胎盘类和有袋类的分异时间是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关键性的科学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地球生态系统的格局。

另外混元兽的外鼓骨形状像是C,与现生负鼠类相似,与单孔类,辽尖齿兽构成一个生物演化序列。这个演化序列重演了现生有袋类胚胎外鼓骨的每个发育阶段。

毕顺东教授简介

毕顺东,男,1973年生,现年45岁,教授,研究员,博士。

学历:Howard University解剖学博士 (2000-200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硕士(1995-1998)

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学士(1990-1995)

任职简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2018-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11-)

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5-)

研究领域:哺乳动物进化与环境演变

记者/杨华 报道

图片由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王素

责编/范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酒瘾原因找到了!科学家发现与酗酒相关的脑回路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称,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老鼠强迫饮酒的大脑回路。通过控制这个大脑区域,可以控制小鼠的饮酒量,这可能对人类酒精中毒有重大影响。

酒精是最常被滥用的物质。据统计,世界上约有2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酗酒,这显然对他们的健康有重大影响。

由于这个原因,萨克研究所的凯·泰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了大脑是否能够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成为一个强迫性饮酒者。他们研究了强制饮酒前后老鼠的大脑。

结果表明,老鼠有控制强迫饮酒的大脑回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大脑回路来增加或减少老鼠的饮酒量。这种脑回路可以作为强迫饮酒发展的生物标志。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还不知道老鼠和人类神经回路中生物标记的信号编码和预测有多相似,但这项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接下来,科学家将计划对这个回路中的神经元进行排序,以找到潜在的药物靶点。

酗酒的原因已经找到了!科学家发现大脑回路与酗酒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脑清醒睡眠“交换台”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纽约大学朗尼医学中心和其他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大脑的一个特殊部分就像一个信息“交换板”,可以引导来自外部世界和内部记忆的信号。一般来说,人脑功能障碍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都表现为“交换台”紊乱。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理解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细胞》杂志上。

根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络最近的一份报告,研究人员用多电极技术记录了丘脑网状核(TRN)区神经元的活动,并发现这就是“开关板”所在的地方。位于前脑的TRN是覆盖丘脑的一层薄薄的神经元,它可以将来自外部的信息(如视觉信号和来自内部的记忆信息)引导到正确的目的地:一方面,它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负责高级功能,如学习和语言;另一边向丘脑发送抑制信号,以决定哪些信息应该被屏蔽。

他们发现tRNA细胞的活性取决于老鼠的睡眠和警觉性。在睡眠期间,控制感觉输入的TRN细胞更活跃,尤其是在快速循环脑电波(即纺锤体,与睡眠期间的感觉输入屏蔽有关)的短脉冲期间。在警戒状态下,tRNA细胞放电很少。纽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院神经病学副教授迈克尔·哈拉萨(Michael Halasa)解释说,这表明这些神经元在睡眠时会阻断外部信息流,而在老鼠清醒和警觉时,它们可以促进信息流。如果tRNA细胞被破坏,环境信息的筛选可能被破坏。目前,他们正在动物模型中研究这一筛选过程。

TRN细胞在睡眠时也很少放电,减少活动并以相反的方式控制内部信息流。哈拉萨推测,众所周知,记忆是在睡眠中形成的,也许这可以形成记忆。因为丘脑神经元与海马体相连,海马体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研究小组使用光控制基因技术来打开和关闭神经元,以测试TRN细胞放电是否影响处于警戒状态的小鼠的注意力。

他们首先让老鼠学会将视觉刺激与食物联系起来。当刺激信号出现时,完全休息的老鼠可以在一两秒钟内找到食物,而睡眠不足的老鼠需要更长的时间。打开控制视觉部分的TRN细胞,这发生在正常睡眠期间,充分休息的老鼠会表现得像睡眠不足的老鼠。当这些细胞关闭时,睡眠不足的老鼠也能很快找到食物。

"控制电灯开关似乎改变了老鼠的精神状态,也改变了它们的信息处理速度。"哈拉萨说,“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结构是如何工作的。实验显示了信息是如何在大脑中传递的,以及这些信息在精神疾病中是如何被破坏的。”这有望为各种神经疾病找到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国科学家发现黑洞形成规律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科学家发现黑洞形成规律

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天文学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本周宣布,围绕快速运转的恒星运动的星系形成大规模黑洞的可能性较高。这一最新发现为人类研究有关黑洞的形成与星系主恒星构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已在本周于纽约州召开的全美天文协会年会上进行了宣读。该小组表示现已发现 8 个新的超大型黑洞,从而使人类目前知道的黑洞数目增加至 33 个。

黑洞被认为是星体运动的最后阶段,其重力场强极大,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体都无法逃脱其引力,而超大型黑洞的引力甚至可达太阳的 10 亿倍。一般而言,大型黑洞大多处于椭圆形或螺旋形星系轨道的凸出和浓密部位,而小型黑洞则位于中间较平的星系轨道的中央,例如银河系。

研究小组还证实,超大型黑洞开始形成时规模较小,而且其形成的时间与星系相同,而关非如一些观点所说黑洞是在星体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随后,黑洞的规模随着主恒星一起扩大,主要途径是“吞食”其周围的气体和星体。研究人员已就黑洞重量占其主恒星及恒星周围气体总重的百分比得出了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即 0.2%。

同时,天文学家指出,由于目前研究人员都是根据黑洞“吞食”的星体能量来测量黑洞重量的,但事实上人类现在只能从地球的角度观测黑洞“吞食”星体的情形,而除此之外从其他星体的角度肯定还能观测到更多的星体遭到黑洞“吞食”,因此,尚不能对上述数字抱有绝对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科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遥远超大质量黑洞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历史上最遥远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8亿倍。这与今天在宇宙中发现的黑洞非常不同。以前发现的黑洞质量很少超过太阳质量几十倍。

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罗伯特·辛科说:“这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但是宇宙太年轻了,不应该存在。宇宙不足以创造出如此巨大的黑洞,这很令人费解。”

美国宇航局表示,科学家们推测,一定有特殊的条件允许黑洞快速成长,但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科学家在仙女星系中发现银河移民,人类是否可以做到移民其他星系呢?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科学家仙女星系发现银河移民,但移居到其他星系上,以人类目前的手段是不可能的。近日一个由来自哈佛大学等知名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在银河系的仙女星系中,发生过大型的银河移民事件。它是直径22万光年是据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距离地球有254万光年,仙女星系在外表与银河系相似。

有网友表示流浪地球中的故事情节很有可能变成事实。

前几年电影流浪地球非常的火里面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的吸引人,有不少网友都觉得这些很有可能变成事实,现代人凭借科学手段,有可能得知数亿年前的银河移民的事件。毕竟宇宙之大,有无限的遐想,这些离奇的事件很有可能发生。

移居到其他星系上的难度太大。

因为新的定居的地方需要制造食物,水,空气和其他生命必需品。要实现自己自足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他星系上面,这些条件似乎很难满足,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生活得非常的窘迫,而且也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有技能在这些艰难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稍有不慎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移民其他星系还是有很大困难的,而且目前也没有技术能保证在其他星系上面健康生活下去。

目前还没有发现完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系。

被选择定居的行星或卫星要有稳固的表面,目前没有发现能生存下去的星系,天王星海王星,他们都是气雾状行星,无法生存。而且表面的温度不能太高,我们这些星系的温度又都比较高,所以人类无法在上面定居,总的来说还没有发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星。

展开阅读全文